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14篇

2022-11-28| 编辑: 佚名| 查看: 151 |原作者: 刘谷龙|来自: 衙媒网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14篇,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14篇的详细内容:家乡变化调查报告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家乡变化调查报告家乡的变化调研报告家乡变化心得体会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14篇在生活中,报告对我 ...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14篇,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14篇的详细内容: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家乡的变化调研报告 家乡变化心得体会

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14篇

  在生活中, 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 供大家参考借鉴, 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1

  xx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随后根据中央精神, 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此基础上西和县人民政府提出了“十个进村”为主要内容的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即“致富项目、致富信息、农业科技、专业协会、基础设施、沼气建设、安居工程、传输网络、民主法制和先进文化”。在新农村建设政策提出后的一年多里, 笔者的家乡谢庄村在诸多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虽然离小康示范村还有一段距离, 但与前几年、前几十年相比, 着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新农村建设以来谢庄村各项事业取得的进展

  (1)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全村170余户700多人, 70%的农户把过去的土木结构房屋重新修建成砖瓦房屋;

  (2)实行“村村通”工程以后, 彻底改变了吃水困难、用电困难、看有线电视困难、通讯困难的状况, 90%的家庭有了电视机能看上有线电视;90%以上的家庭在相关技术员的指导下在院内打旱井储水;

  (3)30%的外出务工人员出门都携带移动电话;

  (4)农业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 运肥、种田、收割、耕地使用农用车、拖拉机、脱粒机、扬场机等机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彻底改变了过去人背、驴拖、马载的状况, 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5)当地政府为较为困难的农户免费修建养猪圈并提供猪仔, 鼓励农民勤劳致富;

  (6)政府组织农民和农民自发外出打工, 出去时两手空空, 回来时赚回大把钞票, 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的生活;

  (7)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补助政策, 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 例如给农民面免费提供果树苗, 一方面可以进行水土保持, 另一方面使农民有了新的赚钱门路;

  (8)鼓励没有外出的农民忙时种田, 闲时做小买卖, 做到种田挣钱两不误;

  (9)国家重视教育, 为上学的孩子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10)家乡有一座水库“晚晴湖”, 在天津市的扶贫资助下, 当地政府争取资金进行了开发, 给当地村民旅游业、餐饮业、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积极性, 增加了人们的收入。

  上述变化只是其中较为显著的, 由于条件所限, 笔者只能提供上述变化材料。从以上的介绍中, 可以看出, 在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 当地政府积极响应, 确实做了不少工作, 改进了农村的面貌, 使新时期的农村显示出一种勃勃的生机。

  2.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地理位置所限

  国家建设新农村的20字方针中提到把“生产发展”作为第一条, 而西和县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 谢庄村位于西和县西南, ,主要农作物为小麦、马铃薯、荞麦, 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作物, 因而致富项目也比较有

  限, 如少数人做淀粉买卖、水果买卖、药材买卖, 极少数人在旅游旺季依靠餐饮服务产业, 极少数人(木匠、泥瓦匠)依靠自身手艺, 绝大多数农民的经济来源相当大的一部分来源于外出打工, 家里的青年男子去山西、广州、杭州等地的煤矿、建筑工地等打工赚钱, 收入不稳定, 工作条件艰苦, 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如20xx年秋季一村民因矿难眼部受伤至今在家疗伤, 在如20xx年春节期间一村民在山西某煤矿发生因矿难死亡, 家中有70岁双亲、妻子、2个子女)。因此地理位置制约了谢庄村的生产发展。由于地处山区, 所有的农田都在山上, 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发展也受到很大限制。

  (2)传统观念所限

  1教育

  由于长期地处偏僻, 人们教育水平低下, 文盲率依然很高, 虽然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然而人们的限于人们的认识水平, 对教育的子女教育依然重视不够。再加上经济落后, 辍学率依然很高, 许多儿童, 尤其是女童甚至小学都上不完就辍学外出打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屈指可数(包括笔者在内从古至今不超过10人)。

  2封建迷信

  封建迷信在当地依然很盛行, 尤其是中老年妇女相信神灵依然成风。在国家提倡“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时期, 这种风气要根除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期。

  3.笔者的建议

  新农村的建设和实现,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谢庄村的发展情况为例, 笔者认为县政府、乡政府还有一下工作要作:

  3.1深入农村, 了解农村, 切实将新农村的建设思想和指导方针普及给农民, 真正做到将“三农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句口号, 它的实现需要各级政府的通力配合, 通力合作, 并调动一切力量。作为主管农村工作的政府官员必须将新农村建设牢记于心, 切切实实为农民办实事。

  3.2拓宽信息渠道, 使农民有机会了解农业方面的信息。政府部门可以组织一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农业专家走进农村为农民在农业方面的问题排忧解难, 真正做到“致富信息”进村、“农业科技”进村。

  3.3探寻致富新道路。政府部门可以进行外出考察, 将新型的致富门路介绍给农民, 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走上致富的道路。

  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2

  暑期实践报告

  ——家乡变化

  时间:

  地址: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集乡

  学号: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姓名:焦光莹20xx年8月16日 21205011016

  家乡变化 调查报告

  时间过的可真快呀!转眼间两年过去了, 两年前, 随着升学的缘故, 我带着简单的行里, 坐了10多个小时的火车, 来到这座陌生的而又美丽的城市(安徽黄山), 虽然离开了我的家乡, 但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里永远是那么熟悉。

  我的家乡所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集镇, 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而独特, 号称“淮南市的北大门”, 203国道贯穿全境, 交通便利, 通讯发达。

  虽然我在外读书不经常回家, 但每次回家我都会惊奇的发现家乡变化越来越大, 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下面就是我发现家乡的一些变化:

  一、交通。

  以前的泥土路坑洼不平, 年久失修, 一到下雨阴天出行就更难了, 现在修的村村都通水泥路, 基本都能通到家门口, 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 交通更便利。

  二、环境卫生条件。

  以前乱倒垃圾, 乱堆乱放, 散养家禽, 很不卫生。现在各村都配有保洁员, 专门管理环境卫生, 水泥路每天打扫一便, 路两边绿花草树木种植整齐绿树成阴, 环境优美。村庄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晚上6-10准时开关, 人们晚上出行也安全多了, 不象以前那样漆黑一片。

  三、住房。

  以前小村庄的老房子全部拆迁, 退耕还田。现在集中规划, 统一建房, 全部安排到水泥路两边建房, 一幢一幢的, 一排一排的楼房拔地而起, 看上去非常整齐, 外观新颖。而且室内装璜也非常漂亮, 设施齐全, 美观大方。

  四、家电。

  以前农民家有两样电器家居可也不能用, 成为摆设。现在好了, 随着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特别是现在国家实行家电下乡补帖的政策落实, 农民基本上都能买到实惠的家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太阳能等电器住进了每位村民的家。人们的脸上也时时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五、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随着物质生活日益改善, 家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以前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 孩子们留守在家给老人看管, 没有地方去玩, 只能关在家里。现在可不一样了, 农村跟城市差不多了, 农村建有公园, 配有健身器械齐全、图书馆、娱乐中心, 想到那玩就去那玩, 白天到图书馆带孩子们看看书, 晚上吃过晚饭出去散散步、跳跳舞, 非常开心。更好地解决了农民工后顾之忧。

  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据调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普惠制、福利性的社会保障事业, 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总称。它把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现有各项社会养老保障对象之外的城乡居民纳入进来。填补了现有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足和空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参保人员个人缴费为主。地方财政给予补贴。按照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待遇水平和个人缴费相挂钩的办法, 到在60周岁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据调查:以前农民生病基本上都是在家睡上两天, 不上医院看病, 因为那时候没有钱看病, 就一托再托, 实在不行了才上医院看看。现在不同了, 人们经济发达了, 各村都建有卫生室, 医疗设备齐全, 加之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 农民有病没病都上医院定期检查检

  查, 小病在乡村卫生室看看, 大病到县医院, 省医院治疗, 临时就在本医院报销, 真正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民从中得到更多实惠。

  八、深入科技兴农战略, 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

  1、据调查。以前那些老种植或养殖办法全部取消。现在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实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良种工程。引进推广优良品种, 建立各类种子繁育基地, 推广优良品种, 农作物优质品种率达95%以上, 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水平。大力推广机插秧、机收玉米, 桔杆还田等一条龙的机械化, 对广大农民进行多项目, 分产业、逐层次的科技培训。一对一帮抚, 帮抚那些无劳动能力的家庭, 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2、经济持续增长

  由于国家政策的积极鼓励,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在以惊人的速度大步跃进。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民逐渐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再生还, 继而开始进行其他经济增长点的探索。

  3、就业形势较好

  由于相关乡办企业, 所以家乡的就业形势比较良好。加之, 现在国有的政策对农民工的特殊照顾和工资的保障, 有许多人走出农村到城市打工, 整体看来, 就业形势比较良好。

  4、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 更是为农民的经济和收入大幅度提高, 主要收入来源有种地所得和打工所得。尤其是党中央决定减负农业税以后, 农民种粮的收入更加可观。更让人欣慰的是国家还对农民进行相关补助, 解决了农民种地的后顾之忧, 使家乡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5、新农村衣食住行的变化

  现在站在我的家乡感受的全是新的气象, 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向

  我走来, 居民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新样式的衣服不再只是城里人的特权, 农民也一样享受, 一季一换。不象一前那样, 买大一些的衣服多穿几年, 大的穿小了小的接着穿。还有美味丰盛的菜肴同样出现在农民的餐桌上, 一座座小洋楼, 一辆辆小汽车也正在家乡入住。以前的自行车根本看不到了, 现在老年人都骑的是电瓶车。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正在快速的改变我家乡的新面貌。

  结论:我的家乡的经济生活改变了很多, 低矮的平房变成一栋栋高楼大厦, 坑坑洼洼的小路变成宽敞的水泥路, 方便实用的家用电器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些变化尽管是方便了我们, 可还是影响了我们的家乡, 如浪费粮食, 不珍惜资源, 这将为我们家乡带来不好的影响, 不爱护环境, 随手乱扔杂物, 这将严重的影响家乡的面貌。不过我相信, 我们一定可以做到, 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我们的家乡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3

  20xx年7月25日, 我在自己的村里进行了一次关于本村的社会实践。对于一直在外上学的我来说, 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一天时间, 我感受了浓厚的家乡生活气息, 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我们的村名叫做高家庄, 位于青岛市胶南市理务关镇, 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全村耕地面积2300多亩, 住户面积350亩, 315户人家, 800口人, 其中党员10名。

  村固定资产320万, 村每年平均收入60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我们村的村书记丁书记自1999年上任以来, 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 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 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丁书记, 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都称赞他带领村民致富有道。

  如果你来到我们村里, 首先引起会引起你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 以及道路两旁是那美化环境的小松树, 村里的主要街道和南北胡同都已经硬化, 村里布置得相当整洁, 你会亲切的感受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 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 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我村的第一印象。

  村里的领导介绍说, 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林业, 其中通过村里的主要干道两旁的树木和流经村南边大河的沙地里的树木总和有3000亩, 村里采取政策进行集资, 每份资产按股份制分配, 谁投入的多, 将来卖掉树木盈利就多, 利率能达到20%, 也就是说, 村里谁集资10000元就可获利20xx元, 对一个刚刚走向富裕之路的村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这是村里主要的经济收入。

  此外还有1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 辣椒可达到了每亩6000元。村里有自办的砖瓦厂, 专门出产建筑用的水泥砖等材料。还有一个合资的面粉厂, 大家可以就近原则解决粮食问题。

  在前几年自从国家推行农业补助计划以后, 农民在种植粮食的问题上给解决不少问题, 通过签订合作协议, 村民可在第二年的夏天获得去年的麦子款补助, 其中包括农药、化肥、种子等所需的费用都一包在内, 减轻农民负担。

  村里买了两台中型拖拉机, 村里人可申请使用, 在保证不损坏的前提下可以用来拖拉各种农家用品。再有村民自己购买联合收割机, 村委和镇政府都给与适当的补贴, 帮助村民盈利, 现在的农家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氛围, 毕竟, 人们的日子富裕了, 生活的观念也改变了。

  在医疗保健上, 村民通过与医院签订医疗合作协议, 可享受医疗费用报销, 比如, 有人得了重病, 可凭保险卡到医院获得报销费用, 报销费用达60%之多, 医疗得到保障, 村民就不用再为昂贵的医药费而发愁了。

  在出行方面, 村里人近80%的家庭拥有一辆手扶拖拉机, 摩托车、电动车已经进入普通家庭, 公交车也逐步往村里发展了。电话、手机、有线电视等通讯工具也是及其平常的用品, 随着数字电视的推进, 不有线电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不久村里就会看上高清的数字电视, 这确实是当今农村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只有电脑的数量在村里还是一个空白, 极少数的农民拥有电脑, 主要原因是电脑价格居高不下, 还属于高端消费, 网络的普及程度已处于低潮, 这也将是村里发展的一个方面。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当天参观村里的学校的过程中, 把儿时的学校在一次展现在眼前。学校面积并不算大, 大约20亩地, 明亮的教室和和崭新的课桌, 与以前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相比, 足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生所处的环境也有一些差别。想象着孩时的那种对学习的热情和认真让我深深的陶醉在童年的梦境中, 想象着我们当时想要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学到手的冲动和热情。

  在和村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 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 也有孩子说要回到农村继续为村里人做好事的。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生活的含义, 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 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 孩子们对未来充满着无际的想象, 希望他们将来成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 走向社会, 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 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 向工农群众学习, 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 修身养性, 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 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半个月的社会实践, 一晃而过, 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 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 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 增长了才干, 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

  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 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 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 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 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4

  调查地点:

  安吉县剑山村

  调查对象:

  剑山村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

  调查时间:

  20xx年1月23日

  调查步骤:

  1.实地观察。2.采访。3.对比、总结。

  具体经过:

  从前, 我一想起剑山村, 就想到了高低不平的小平房, 泥泞不堪的小路, 还有路边的疯长的野草和垃圾。那时, 剑山村的人全靠卖秧苗为生, 十分辛苦, 却只能养家糊口。路连车子都开不进来。现在那儿的房屋依山傍水、错落有致, 住宅群有分有合, 与田园风光和谐融合, 实用美观。在完善农村道路网建设方面村内路网布局合理, 主次分明。

  全村道路分为进村公路、村内主干道路、次要道路、通户、进户道路四个等级;通行政村公路宽6米, 公路功能和车流量为四级公路;村内主干道路宽5米, 次要道路宽3米, 进户道路2米以上。几年来, 全村共完成通行政村四级公路标准9公里, 村内主干、次要道路及进户道路硬化率达100%, 村内主要道路节点和主要活动场所共安装路灯47只, 满足了村民夜间行走和活动的需求。剑山村还充分利用了空气新鲜、水源清洁的有利条件, 以生态环境为主轴, 创建并展现了生态特S:在村庄外围、山顶和陡坡, 建起了1500亩生态公益林。

  村庄外层空间整体呈现松竹封山顶, 茶果满山坡的环境特S, 森林覆盖率达71%。在村庄内部, 建设了各种生态园林美化村庄环境, 村庄绿化覆盖率已达25%以上。村中建有供村民休闲的小绿地, 面积1-3亩, 绿地布局由专家设计, 栽种四时乔、灌、花、草, 有步行道, 石椅等设施, 有的建有小桥流水, 有的建有休息亭和休息廊, 植树20xx棵, 草坪10000平方米, S块500平方米。由任卫忠先生在村中建造的农居, 以节约能源为主要特S, 农居占地面积450平方米, 开间两层, 所用木材, 通过房前屋后绿化, 8-10年天然材料便可恢复, 生态小屋的建筑风格和理念, 受到联合国环境所、国家文物局、建设期刊等组织的一致好评。

  还有经济园林、庭院绿化、自然湿地等也十分具有特S。为了彻底改变村庄环境卫生面貌, 实现无害化处理生活废弃物, 全村建立了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粪便处理系统, 使村庄环境彻底得到净化。目前, 全村共发展以砂梨为主的果木面积3135亩, 以白茶为主的茶叶面积1200亩, 大棚蔬菜和季节性蔬菜生产面积4500亩, 在此基础上, 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S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推广产业化经营和机械化操作, 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 全村有砂梨、茶叶、蔬菜三个农业专业合作社, 入社农户160户, 以《合作社加农户》的模式带动本村和周边农户500余家;20xx年, 被定为浙江省农业机械示范基地, 配备分检机、冷藏设备等机械, 推广手扶式镞耕机48台, 高压强力喷雾机32台, 制茶机108台。

  专业合作社实行四统一管理, 即:统一品种种苗, 统一生产标准, 统一品牌包装, 统一市场销售。剑山牌砂梨获浙江省绿S农产品认证;砂梨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湖州市先进农村专业合作社;20xx年全村绿S农业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比重达32%。在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 剑山村积极发展加工业和服务业。全村现有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7家, 其中销售收入20xx万元以上企业1家, 销售收入1000万元企业2家, 可吸纳职工200名;从事饮食、零售、“农家乐”等服务行业11家;通过专业培训进入劳务市场务工农民65人, 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随着就业渠道增加, 全村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已达67.4%, 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

  20xx年, 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712万元, 其中农业收入1413.6万元, 占30%;二产收入20xx万元, 占43.1%;三产收入1267.5万元, 占26.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804元;村集体收入57万元, 人均集体可支配资金达到377元。王叔叔笑着说:“以前, 我女儿来看我, 总是皱着眉头, 说路太烂, 要下车走半个小时才到, 我总感觉有点不好意思, 现在啊, 我女儿来时, 总是夸这儿好, 我的心情都变好了。”张奶奶也应声说:“是啊!现在我走出去呀, 觉得特别有面子!”我也不禁惊叹:“剑山村的变化可真大呀!”

  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5

  调查地点:

  龙化工区

  调查对象:

  温屋组当地居民和龙化工区领导

  调查时间:

  20xx年8月9日

  调查步骤:

  1.实地观察。

  2.采访。

  3.对比、总结。

  韶关市铁龙林场龙化工区是我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龙化工区位于铁龙林场东南部, 全工区总面积41平方公里。有13个自然村, 404户人家, 1926人。耕地面积2490亩, 其中水田面积占1807亩, 旱地面积占693亩, 工区内有条小河, 河堤长1.5公里, 养育着当地人民。上游集雨面积20平方公里, 有龙头坡电站一座。改革开放以来, 龙化村经济、文化、交通和社会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前, 我一想起龙化村, 就想到了高低不平的小平房, 泥泞不堪的小路, 还有路边的疯长的野草和垃圾。那时, 龙化村的人全靠种田为生, 经济收入微薄, 十分辛苦, 只能养家糊口。路连车子都开不进来。现在那儿的房屋依山傍水、错落有致, 住宅群有分有合, 与田园风光和谐融合, 实用美观。在完善农村道路网建设方面村内路网布局合理, 主次分明。全村道路分为进村公路、村内主干道路、次要道路、通户、进户道路四个等级;龙化村公路宽6米, 公路功能和车流量为四级公路;村内主干道路宽5米, 次要道路宽3米, 进户道路2米以上。20xx年实行由林场每户补助5000元奖励办法, 全面推进农村拆危旧泥砖房建楼房, 改善了我们龙化工区农村农民居住条件。全面铺开乡村“清洁美”工程的建设工作, 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了深入贯彻执行林场提出山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示范目标, 创建生态林场, 龙化工区不断加大林业投入, 加快林业生态发展。实行封山育林, 禁止乱砍滥伐乱伐, 违者按相关条例处罚。批指标砍伐森林, 今年计划砍伐林木800多方, 确保做好全场生态林的管护工作, 进一步健全林地管理考核办法。林场和工区两级负担, 为村民购买合作医疗。铁龙林场投入8.9万元改造维修龙化分教点。同时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

  然而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家乡的一员, 我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 因此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对村里的环境污染状况展开了一系列调查, 希望借此了解家乡的环境现状, 找到改善家乡环境的对策, 为家乡的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

  多年来, 龙化工区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 依托山地资源优势, 农业经济实现了从传统型向“机械化”的根本转变。农民群众的农业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为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坚信在工区党委的领导下, 龙化将会腾空而起, 翱翔万里!

  龙化瑶族新村, 朱书记一行听取了铁龙林场党委书记许小彪对瑶族新村灾后重建家园情况的汇报。该新村20户村民是去年5.6洪灾中的全倒户, 现楼房基本完工, 还有新村的公共设施后期仍未完工, 铁龙林场在新村的前期建设中已投入80多万元, 现在所需资金较为困难。朱书记来到瑶族村民赵武修的家中, 询问、了解建设所需费用以及现在的生活、生产情况。同时, 要求铁龙林场多渠道想办法筹备资金, 早日完善该新村公共设施, 按新农村建设的新标准规划好、建设好。

  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6

  一、吃的讲营养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 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 注重讲究营养。xxxx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269元, 比xxxx年增长28.3%, 年均增长5.12%。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 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08元, 占食品消费支出的24.32%, 比xxxx年下降1.8个百分点, 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 如:xxxx年肉及制品人均消费286元, 比xxxx年增加149元, 增长87.59%;水产品人均消费32元, 比xxxx年增加14元, 增长77.77%;水果类食品人均消费45元, 比xxxx年增加26元, 增长36.84%。

  二、穿着讲时尚

  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 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 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 xxxx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 比xxxx年增长70.42%, 年均增长11.21%。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 比xxxx年增长118.54%, 年均增长16.93%;购买面料支出2.2元, 下降45.13%, 年均下降8.83%。xxxx年农村居民人均鞋帽袜类支出40元, 与xxxx年的32元相比, 增长了25.11%。

  三、住房讲宽敞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住房”。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大部分住上了楼房。xxxx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元, 比xxxx年增长70.73%, 年均增长11.33%;年末住房面积人均36.4平方米, 比xxxx年多了7.1平方米, 增长24.23%, 年均增幅4.42%。其中, 楼房面积26.6平方米, 增长40.71%, 年均增长7.13%, 占住房总面积的73.12%。钢筋混凝土面积20.5平方米, 增长49.64%, 年均增长8.44%;砖木结构面积15.9平方米, 增长5.33%, 年均增长1.10%。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 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 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 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四、家电讲高档

  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 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的落实, 农村居民一改过去买得起家电而用不起电的状况, 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 正成为农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内容而逐步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截止xxxx年底, 郴州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30台、电冰箱29台、彩电93台, 比xxxx年分别增长66.73%、163.61%、89.83%, 年均增长10.81%、21.24%、13.72%。一些更为高档的热水器、空调等耐用消费品正在成为收入水平较高农户的消费热点。

  五、交通、通讯讲便利

  近几年以来, 各级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 使农村交通、通讯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城乡路网四通八达, 为农民使用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铺平了道路”。xxxx年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240元, 比xxxx年增长1.6倍, 年均增长20.61%, 交通、通讯成为近几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其中, 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 增长43.8%, 年均增长7.52%;通讯工具人均支出42元, 增长3.2倍, 年均增长33.23%。 xxxx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摩托车42辆, 移动电话75部, 电话61部。

  六、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 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 文教娱乐费用的支出不断增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xxxx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344元, 比xxxx年增长30.81%, 年均增长5.52%。xxxx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组合音响23台、照相机5架、家用计算机2台、高档乐器1台。

  七、生活环境优美

  近年来, 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得到很大改善, 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xxxx年, 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 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 100%的行政村通了电, 农户住宅电话普及率已达60.61%, 农户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43.21%。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 水泥硬化乡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 城镇化率逐年提高。xxxx年起, 我市全面取消了农业税, 农民生活的提高将从制度上得以保证, 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力增强。

  八、人口素质提高

  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人口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十五”期间, 郴州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从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看, xxxx年7-15岁农村小孩的入学率为97.8%, 比xxxx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农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由xxxx年的64.81%上升到xxxx年的73.52%。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8.6年, 比xxxx年高0.3年。

  郴州大手笔展示大变化“南大门”成省级文明城市

  9月27日, 在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表彰会上, 郴州市成为继岳阳、常德和长沙之后, 由省委、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个省级文明城市。该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也即将圆满成功。

  从“南大门”到“后花园”

  1995年, 是郴州xxxx多年建制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年, 国务院批准郴州撤地建市。但当时的郴州城市规模过小, 城市人口少,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偏低, 与湖南“南大门”的位置、与连通粤港澳的区位优势以及与广大市民的愿望和要求均极不相称。

  为了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 在调查研究、审时度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 时任委书记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广益, 确立了“加快建设湖南‘南大门’, 努力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的战略思路, 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 变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推动郴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图很明显, 一方面, 通过加快建设“南大门”, 实施“开放带动”首选战略,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力求使郴州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省的“亮点”, 并对全省开放和发展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 通过营造粤港澳“后花园”, 紧贴市民的需求, 改善人居条件, 美化生活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 开发生态旅游资源, 建设文明城市, 扩大对外开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 年富力强的梅克保调任衡阳委书记, 儒雅清秀的李大伦从湘西来到郴州走马上任。在对郴州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后, xxxx年, 市委、市政府又确立了“南延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 提出5-8年在城南新区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标。

  短短7年里, 郴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40亿元, 完成大小工程项目300多个, 其中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8亿元。xxxx年, 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24个, 计划总投资4.6亿元, 完成投资3亿多元。今年, 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 计划完成投资7亿多元, 到目前为止, 完成投资1.6亿元。xxxx年,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再居全省第二;综合经济指标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资总量跃升全省第二。

  两大城市杰作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市面貌是一个地方精神风貌、投资环境、领导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为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 郴州市树立了“抓城市建设和管理就是抓经济”的思想, 城市建设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 让郴州市民津津乐道的两大手笔均已建成, 并开始发挥了效益。总面积达13.69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五岭广场, 建设资金采取以地生财方式筹集。工程从1999年10月正式动工, 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杰作”, 它在做活经营城市文章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资产, 做活土地文章是盘活存量资产的关键,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盘活存量资产最有效的手段, 城市建设是工业化的载体, 可以说, 修建一条路, 带动两边土地升值, 激活一批产业, 从而推进工业化进程, 为政府增加税源。

  据统计, 从1999年至xxxx年, 郴州市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总投入达10.8亿元, 相当于前20年投资总和的20倍, 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占15%, 信贷投入占28%, 其余57%均靠经营城市而来。今年, 该市组织开展了“城镇经营建设管理效益年”活动, 市城区通过市场经营又将筹资15亿元, 完成11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

  郴州的第二大手笔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近7亿元, 在规划建设方面, 坚持了多目标兼顾的原则。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坝的建设, 不仅仅单纯是解决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问题, 还兼顾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态环境, 改进河道可达性与亲水性, 改善沿江单位、居民生活环境, 同时, 带动相关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项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沿江风光带的建设, 充分考虑了城市居民对城市空间环境的需求。主要是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的生活环境, 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使人与自然更贴近、更融合。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没有个性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没有生气和灵魂的城市。在城市扩容过程中, 郴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

  郴州市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是提升城市生态品位。郴州自古为林中之邑, 南宋诗人吴镒曾留下“他年休歇处, 诗里识郴州”的美言, 北宋词人秦观更是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千古佳文。根据城市的地理和自然优势, 郴州市提出了“以山壮城、以水秀城、以绿美城, 把森林搬进城市, 让城市变成花园”的口号, 在建设中力求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公共建筑和设计达到个体与群落、局部与整体、自然与S彩的和谐统一。先后修建了由人行游道、河西走廊、江滨游园等景观组成的郴江沿江风光带, 建设了人民路、国庆路生态园林带、天堂温泉生态园林景区和王仙岭生态旅游区。xxxx年, 该市实施了“5000棵大树进城工程”, 今年3月又开展了“城区绿化月”活动, 掀起了全民参与绿化的热潮。城区公共绿地面积都超过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第二大举措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人民把城市雕塑比喻为“城市的眼睛”, 郴州市的城市雕塑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 既注重自然景观的开发又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如“苏耽跨鹤”城雕借古寓今, 折射出郴州今昔的巨大变化;“神农作耒耜于郴”城雕置身于开阔大气的五岭广场之中, 显得庄严凝重, 喻示着郴州悠久深厚的历史文脉。

  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7

  一.调查背景: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五周年, 也是中国农村改革三十五年, 中国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 总结农村改革经验, 特别是发现农村改革与国民经济整体改革之间的关系, 对于开拓新的改革思路, 推动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特区到土地承包责任制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 从经济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到“三农”决策到关系千家万户的教育问题, 三十五年的风雨历程带给我们的是翻天覆地切切实实的改变。

  因此对于家乡的发展变化, 我在暑假期间做了一份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为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坎市镇洽溪村, 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走访村民的方式取得调研成果。

  洽溪村交通便利, 省道203线穿境而过, 距离镇中心约4公里, 是革命基点。新中国成立前属于抚市。由于地理环境依山傍水, 旧社会以木船航运为业, 拥有木船30余艘, 从业船工69余人。坎市至峰市航道全长65公里。从清康熙年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300多年, 祖祖辈辈从事撑船运输。中国人民解放军王水平将军、坎市公社社长王道清等都是撑船高手。航运结束后, 洽溪人民转入亦工亦农亦办汽车运输, 同时向山林开发, 多渠道打造幸福生活。19xx年土地改革时, 划归坎市。19xx年3月, 洽溪单独建立行政村。全村总面积2475.1亩, 其中耕地面积有204亩, 林地面积2271.1亩, 现共有120户人家, 总人口488人。

  二.调查准备过程:

  暑假回到家我就开始准备调查报告, 所以准备时间比较长, 准备的也比较充分。首先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 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 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 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不断走访村里的村民, 主要是中年村民以及老年人。根据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 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 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20xx年7月13日----20xx年7月29日

  2.调查对象:永定县坎市镇洽溪村村民

  3.调查单位:洽溪村两委

  4.调查目的:通过对于村民的调查走访, 充分了解洽溪村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变化。以及

  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将调查报告交予洽溪村两委进行研究, 着力推进洽溪村的发展。

  5.调查方法:调查问卷, 走访。由于实际情况制约, 并不能对所有村民进行问卷调查, 在

  四百多的村民中随机挑选了100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 只进行了小规模的采集。在走访中, 对村民进行具体咨询访问的方法, 并且不限定人数身份, 以增强调查的可信度。

  四.问卷调查表以及统计

  问卷调查题1, 您的职业是:

  问卷调查题2, 您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问卷调查题3, 您觉得这几年您的家庭收入有明显变化么:

  问卷调查题4, 您认为您所在农村今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问卷调查题5, 您认为村里最什么变化最大:

  问卷调查题6, 您的出行工具是什么

  问卷调查题7, 洽溪村的旁边众旺化肥厂是否影响了您的生活:

  问卷调查题9, 您认为洽溪村发展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问卷调查题10, 您认为洽溪村什么方面最需要改进

  问卷调查题11, 在洽溪村建设中您最关心的事

  五.调查走访

  调查走访的主要内容为走访村里的村民, 与其进行聊天式的调查。因为时间比较长, 走访人数比较多, 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洽溪村这几年的发展变化对于村民的生活影响。涉及的内容也是比较多的, 因此就不在调查报告中一一列出调查走访内容。还有一方面的调查走访是参观访问了洽溪村的两委办公室, 并且对洽溪村的村支书进行了一次访谈。主要提及的也是洽溪村这几年以来的主要发展变化, 其中不仅仅涉及了村里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 还涉及了在村里发展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突出问题。六.分析与结论分析:从调查统计结果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我总结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 让人不自觉的感叹家乡三十五年来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我认为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变化:

  1、村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当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门已不复存在, 如今的砖瓦房宽敞明亮。甚至在村里的一些地方只能在城镇里见到的别墅也为数不少。现如今的大瓦房坚固耐牢, 在走访中一些村民戏言:“刮风下雨咱不怕, 就是地震了也不慌”, 由于经济的发展, 村民也更注重自己的居住条件了, 在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搬进了砖瓦房。

  2、交通出行的便利。近年来村里不断对村道进行整改, 以适应不断增多的交通工具, 村道四通八达。摩托车、电动车来去自由, 面包车、小轿车也是比较多的。早些年的河道运输方式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由于交通的便利, 所以到最近的城镇也不需要多少时间, 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便利。

  3、生活方式的改善。这几年大家都摒弃大鱼大肉传统吃法, 讲求吃得健康绿S。改革开放30年来, 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村民餐桌上的内容不断升级换代, 往前几年, 年年过节吃上鸡鸭鱼肉, 那叫富裕。这几年村民的大鱼大肉已经吃腻, 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渐多, 村民们也开始讲求吃得健康绿S了。

  4、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生活轻松自在。在调查走访中我发现在我们村里家家有彩电, 很多村民家中安装有电冰箱、洗衣机、电锅、音响等。

  5、农村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 减轻农民病顾之忧。这个主要是从洽溪村村支书口中了解到的情况。一直以来村民都害怕家里人出现病症, 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钱的现象又是不可避免的, 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贫的现象很多。最近几年国家出台好政策, 在农村医疗保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投入了大量资金。村民通过入农村医保, 受惠颇多。

  在调查访问过程中, 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总体说来, 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水源问题亟待解决, 村中至今有许多地方未安上自来水。村民吃的水大部分都是自家的井水, 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另外洗衣服等的用水绝大部分都被污染, 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2、污染问题。由于村里有着一个化肥厂, 所以这几年污染问题不断加重, 村民的生活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空气受到污染, 水体也受到了污染。但是为了发展经济, 所以都在牺牲环境。

  3、煤炭资源丰富, 但是滥采的现象很严重, 资源严重浪费。

  4、大量农田被荒废, 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外出务工村民的增加导致劳动力的减少, 很多肥沃的水田被荒废, 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5、文化生活很单调, 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 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 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 农闲时节就聚在一起打麻将, 这些具有赌博S彩的活动日益受到村民的青睐。

  结论:在这次调查访问过程中, 我的感悟;良多, 这次的这个学习任务让我成长不少, 我深切期望村庄可以很好的发展, 村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能够解决困扰乡亲们的水源问题, 家家户户安上自来水;希望村庄可以减少化肥厂的污染, 充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 减少资源的浪费。改变当前农业生产单一情况, 实现多种经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村民过上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我们出生在这个时代的人, 从长辈那里了解到以前的艰苦好困难, 更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这次的调查我不仅看到了建国六十年来农村的变化与发展, 内心深处更加懂得了感怀与珍惜。中国三十五年的改革开放, 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 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 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 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 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 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8

  一、实践目的

  通过对朝阳的调查反映近年来的发展面貌, 从而体现出朝阳在党的正确领导下, 在生活和经济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 为朝阳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和经验。并为将来的朝阳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二、实践过程

  实践安排:

  ①从报纸、新闻、网上查询资料文件;

  ②走访个别乡镇, 调查相关部门;实践时间:xx年寒假。实践地点:朝阳各乡镇及相关部门2、五年来城乡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五年来, 我们以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突破口,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全面展开,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连续两年保持下降态势, 空气质量优良率由79%提高到95%。我市还主张还林还草, 荒山更是栽上了各种果树, 城市的绿化建设更是无以言尽。我市还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中国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等殊荣。

  3、五年来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情况:新建和完善了4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新改扩建医疗服务用房30万平方米, 覆盖全市96%以上的街道。市县乡三级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4、五年来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心城区、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农村非农业人口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6元、30元和29元。新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436处, 彻底结束了重度缺水群众取水远、吃水难的历史。通过项目扶持, 有效改善了2万多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社保、扶贫等工作全面完成预定任务, 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4。02%。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实现10700元、4940元和370亿元, 分别增长18。8%、19。6%和16。8%。

  5、五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改变:生活好了, 人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不会再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了。在这样小康生活的`基础上, 人们也都开始注重起了精神享受, 闲暇的时候打打牌, 放长假的时候旅旅游, 逛逛街等等一系列非物质的享受。热门的思想变了, 他们不再只是追求面包, 而是进入了对快乐生活的追求。

  6、家乡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养老的方式: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标准提高97元, 10。3万企业退休人员从中受益。农村非企业退休人员也购买养老保险以保险老年的时候能有个生活保障

  7、五年来人们居住条件改善情况:城镇楼房建设显著增多, 城市人口也都搬进了崭新的居民区。在农村, 二层小洋房也越来越多, 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质的飞跃。

  8、城乡业余文化生活变化情况:在城市内, 公共健身设施的安装工作已经完成, 大量的健身设施都已投入使用。人民公园已经免费向市民开放, 而且有更多的公共场所供市民们活动;在农村个乡镇还举办了秧歌表演队, 农民朋友们也可以在闲暇的时候出来放松一下。

  三、实践结果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 朝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的各项决策部署,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国民经济步入快车道,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朝阳这个小小的城市在党领导下,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贫困到小康生活, 矮平房到高楼大厦, 黑白电视变彩电,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除了解决温饱问题, 还注重精神生活。四、实践总结或体会:作为一名中专生, 这是我进入中专后的第一个假期, 而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地进入社会, 靠自己的力量做一点事;第一次尝试在去有意识的完成一个课题;第一次去做一些调查, 第一次去做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情;第一次体会大家一起用心, 劲往一处使, 努力完成调查, 分析问题所在, 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之, 参加这次社会实践,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体会了很多, 深深感受到家乡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以及人们生活的日益优越, 更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惠对家乡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对于自身, 不仅丰富了阅历, 增加了经验, 还有利于我们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信朝阳的美好前途指日可待。

  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9

  一、吃的讲营养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 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 注重讲究营养。XX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1269元, 比XX年增长28.3%, 年均增长5.12%。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 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08元, 占食品消费支出的 24.32%, 比XX年下降1.8个百分点, 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 如:XX年肉及制品人均消费286元, 比XX年增加149元, 增长87.59%;水产品人均消费32元, 比XX年增加14元, 增长77.77%;水果类食品人均消费45元, 比XX年增加26元, 增长 36.84%。

  二、穿着讲时尚

  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 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 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 XX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 比XX年增长70.42%, 年均增长11.21%。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 比XX年增长 118.54%, 年均增长16.93%;购买面料支出2.2元, 下降45.13%, 年均下降8.83%。XX年农村居民人均鞋帽袜类支出40元, 与 XX年的32元相比, 增长了25.11%。

  三、住房讲宽敞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住房”。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大部分住上了楼房。XX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元, 比XX年增长70.73%, 年均增长11.33%;年末住房面积人均36.4平方米, 比XX年多了7.1平方米, 增长 24.23%, 年均增幅4.42%。其中, 楼房面积26.6平方米, 增长40.71%, 年均增长7.13%, 占住房总面积的73.12%。钢筋混凝土面积 20.5平方米, 增长49.64%, 年均增长8.44%;砖木结构面积15.9平方米, 增长5.33%, 年均增长1.10%。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 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 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 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四、家电讲高档

  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 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的落实, 农村居民一改过去买得起家电而用不起电的状况, 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 正成为农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内容而逐步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截止XX年底, 郴州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30台、电冰箱29台、彩电93台, 比 XX年分别增长66.73%、163.61%、89.83%, 年均增长10.81%、21.24%、13.72%。一些更为高档的热水器、空调等耐用消费品正在成为收入水平较高农户的消费热点。

  五、交通、通讯讲便利

  近几年以来, 各级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 使农村交通、通讯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城乡路网四通八达, 为农民使用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铺平了道路”。XX年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240元, 比XX年增长1.6倍, 年均增长20.61%, 交通、通讯成为近几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其中, 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 增长43.8%, 年均增长7.52%;通讯工具人均支出42元, 增长3.2倍, 年均增长33.23%。 XX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摩托车42辆, 移动电话75部, 电话61部。

  六、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 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 文教娱乐费用的支出不断增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XX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344元, 比XX年增长30.81%, 年均增长5.52%。XX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组合音响23台、照相机5架、家用计算机2 台、高档乐器1台。

  七、生活环境优美

  近年来, 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得到很大改善, 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XX年, 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 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 100%的行政村通了电, 农户住宅电话普及率已达60.61%, 农户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43.21%。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 水泥硬化乡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 城镇化率逐年提高。XX年起, 我市全面取消了农业税, 农民生活的提高将从制度上得以保证, 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力增强。

  八、人口素质提高

  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人口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十五”期间, 郴州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从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看, XX年 7-15岁农村小孩的入学率为97.8%, 比XX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农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由XX年的64.81%上升到XX年的73.52%。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8.6年, 比XX年高0.3年。

  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10

  我们才上小学, 可我发现我们班戴眼镜的同学逐渐变多, 这些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所以我想借此机会, 研究一下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

  一、调查

  1.了解同学们的用眼情况

  2.了解小学生合理用眼时间

  3.了解小学生做眼保健操情况

  二、资料整理

  患有近视的同学大部分都沉迷网络, 所以人数达到:34人(38.64%)

  没有近视的同学都是有效合理安排用眼时间。没有近视的同学达到:54人(61.36%)

  这样可以看出, 近视的同学, 近视的原因。调查后:有20%的同学回到家后, 第一件事是:看电视、玩电脑。而没有近视的同学有一部分回家后合理的调节灯光, 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最后, 我们整理了大家近视的原因:

  1. 写作业时姿势不正确。

  2.每天花在上网、看电视的时间较长。

  3.没能做好眼保健操。

  4.在灯光较暗的环境下读书。

  同学们尽量不要在傍晚六点以后不要开电灯看书或做作业。写作业时要做到写字的三姿。晚上看电视不能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不能长时间玩游戏。

  同学们一定要记住, 眼睛是自己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哦!

  >调查报告小学作文10

  一、问题的提出

  我在报纸上经常看到有车祸发生, 于是, 我就对行人过马路的情况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自己观察记录。

  三、调查情况和材料整理

  通过我的调查, 我发现马路上, 都有许多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闯红灯。而且我发现, 有些行人竟然一路跑着闯红灯, 好像车辆在他们眼中只是空气一样。

  我总共记录了291个行人, 调查发现, 其中有149个行人闯红灯, 他们有的一边看着马路上的车辆, 一边不顾红灯地走着;有的看马路上一时没有车辆, 就不顾红灯, 闯红灯;还有的好像视车辆为空气, 一路跑着闯红灯。还有142个行人, 没有闯红灯, 他们遵守了交通规则, 一直等到绿灯才走, 不管等多长时间也要遵守交通规则。

  四、结论

  马路上有大多数行人都闯红灯, 有149个行人, 有一些人没有闯红灯, 142个行人, 闯红灯的行人比绿灯才走的人多出7人。这些行人为了节省时间就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很不好, 这样会害了自己的。我们一定不要闯红灯, 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11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 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负相关因素。舒塘村是一个乡下小村, 十年以前这里有山有水, 河水清澈见底, 溪边小鱼嬉戏, 那是一种现代人都十分羡慕的生态状态。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小溪里鱼儿绝迹, 臭水沟瘴气难闻, 农药包装随处可见, 生活垃圾泛滥。最近由于降水极少甚至出现河水干涸的现象。对于这十年来环境的变化, 相信看到这变化经过的人都会感到十分的愧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 处理好占我国土地面积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成为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做好全面认识, 并采取合适措施来改善其生态环境已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

  舒塘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农闲时的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来源, 周围没有太多工业企业的影响, 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农村环境。

  在调查过程中发出的100份问卷中, 有效问卷为10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舒塘村, 80%的人是在溪里提水作为饮用水, 但是对此99%的人对此有一定程度的担忧, 他们认为农药调水许多也是在溪里, 导致很多人就近把农药包装也丢在溪里, 致使水中也会或多或少含义农药的成分在里面。而1%的人认为这不足担忧因为溪中有沙石, 沙石是对溪水最好的清洁。由于用水的紧张, 我们知道89%的人是在溪中洗衣或其它生活用水。

  差不多99%的村民对使用后产生的生活污水习惯性的处理方式是随地处理, 经过自然的风干, 有的会采取下水道排出方式, 而下水道的最后出口却是村庄周围的小河流, 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污水进行处理, 反而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状况。

  与污水相对应的另一项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 包括生活垃圾, 养殖业垃圾, 秸秆杂草等, 前三种分别占77%、10%、7%。生活垃圾的问题在于村民的随意排放, 以及对一些电子垃圾的随意丢弃, 像电池, 充电器等, 因环保意识淡薄未经过分类和回收处理, 就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一些村民在收割后对秸秆就近堆放, 部分焚烧, 部分经过雨水等的侵袭后腐烂堆积,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垃圾的积累。由于近些年化肥的使用, 村民对人工堆肥垃圾的依赖降低, 许多垃圾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处理。

  另一项潜在的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就是农药, 化肥的大量使用, 之所以潜在是由于这些影响在短期内是不明显或是看不到的, 但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随着近几年各项农药产品的大量出现和性能的不断改善, 村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调查过程中村民也坦言, 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 许多原本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采用化学的手段, 譬如为庄稼除虫除草, 以往均是由人在田间地头进行劳作, 现在则在庄稼仍为幼苗时就喷打农药进行根除。农药化肥中的大量有害物质都残留在土壤中, 造成土壤板结, 农田减产, 这又刺激村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 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化肥的流失率高, 利用率低, 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 还通过雨水等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进程中是占着相当大的比重的。

  在做完这项调查后, 发现舒塘村的村民对于村庄周围以及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 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 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 日积月累, 对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对阻碍生态环境进程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这是最关键的一条。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 而是他们根本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对于生活污水, 他们不觉得随手倾倒有甚末不对, 只要是倒出了家门且没有影响别人就不存在问题, 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 不会联想到生态环境。就地焚烧, 只要是方便, 怎末会把一些烟雾和大气污染联系到一起呢?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全球变暖, 没有酸雨的概念, 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缺乏生态环境方面的人才。

  21世纪注定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的世纪。当前, 我国已经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 正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 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均衡, 又使得各种矛盾不断暴露;同时, 这一时期也是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农村的广大地域面积与其人才的引进是不成比例的, 许多人在获得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后是不愿意到农村这样的基层去服务工作, 这就造成农村人才的缺乏, 也导致无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工作提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保护措施, 无法制定出长远合理的生态环境的维护方案。

  在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后, 也要制定必要的行政法规。生态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 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 公益性很强, 没有投资回报或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制定相应的法规来明确责任, 对不合乎规范的行为予以惩治, 从强制的角度提高各个责任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农药化肥的使用是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 如果要求农民停止或减少对其的使用是不现实和可行的, 农民不会为了抽象的生态环境的概念而放弃可以看得到的收益。改善这种依赖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国家加大对科研的投资力度, 研发出新的环保无机或对土地生态危害小的产品来取代目前所使用的农药化肥, 这既不会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 也从源头对目前的状况进行了控制。

  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12

  一、问题的提出

  狂天, 我闲来无事, 就翻了翻书柜, 想找本好看的书来看。忽然, 我发现在两本书之间夹着一本相册, 这可奇了!于是, 我的好奇心促使我拿起了相册, 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很快, 这本相册就被我看完了, 还发现这些照片都记录着以前家乡的样子。这下, 我开始对以前的家乡感兴趣, 就立刻去问爷爷关于以前家乡的故事。然后, 爷爷又告诉我这个问题需要我自己去调查和研究, 他只能告诉我一部分。于是, 我就去请两个好朋友和我一起调查这个问题, 他们也因感兴趣就答应了我的请求。就这样, 我们三个人一起对这个问题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 问家里的长辈以前家乡的生活条件是怎么样的, 到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2、 翻翻相册, 仔细观察以前家乡的样子, 并和现在家乡的样子作比较, 想一想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3、 通过多种途径, 了解家乡经济的发展情况及这种变化的原因。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

  四、结论

  疽乡的经济随着时间的流逝, 慢慢地发达起来。以前, 人们一个月的工资一般都极少, 能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已经很不错了。而现在, 人们一个月的工资不知道是以前的多少倍, 不仅能维持家里的生活, 还有钱多出来买车买房和一些珍贵的东西。还有, 人们的住房和食物也变得好起来, 和以前的简直是无法比较, 就连最基本的交通工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早的时候, 人们外出只能靠步行, 慢慢地有了用牛、马等动物拉的车。以前家乡的人们连肚子都不能填饱, 而我们现在不仅能吃饱还能穿暖, 变化真的是太大了!所以, 我们现在的生活也不要过得太奢侈。要知道改革开放以前, 缺少食物, 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 有些农村甚至还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从而导致人们的身体发育不良, 而现在在生活方面讲究营养均衡, 荤素搭配, 绿S食品等。所以, 现在那些贫困家里能团聚在一起过上一般的生活, 变化也是非常快的。 相册 家乡样子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 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 都是一些茅草的房屋, 非常不牢固, 而现在的房子不仅牢固, 还很美观。而且, 连马路都从之前用石头铺成的变成了现在用水泥铺成的。家乡的经济越来越发达, 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变好了。比如:住房、食物, 就连最基本的交通工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因是:共产党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 不断地改变人们的生活,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百多年前, 蒸汽机也诞生了, 应用于火车和轮船, 之后又有了汽车和飞机。这一切的源泉是什么呢?原来, 这都是那些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们为了给人民谋幸福, 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不管遇到什么困难, 他们都不放弃, 勇敢的去面对, 去克服,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使得家乡的经济突飞猛进。啊!我爱你, 家乡!

  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13

  家乡是一个我们如此熟知的地方, 即使身处异乡想到它也会有种温暖的归属感。我的家乡铜梁是重庆市的一个教育大县。不仅有雄厚的教学实力, 而且还是五千年龙文化的发源地。

  从出生到读大学前我从未离开过我的家乡, 我觉得自己对她是如此的熟悉。但仅仅半年的时间, 当我再次踏上龙乡这片土地时, 我又觉得她是那么的陌生。事实如此,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带动下, 家乡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 以前人们只能想想或在电视中才能看到的镜头现在都变为了现实。为了更深层的了解这篇见证我成长的土地, 在寒假的这一个月我走访了铜梁的每个角落和相关部门, 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调查的结果着实让我大吃了一惊, 家乡的变化涉及甚广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以下为我调查结果简介。

  一、“秀外慧中”, 住房讲究舒适精美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住房”县城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铜梁在几

  年前还都是楼房, 电梯房都算是“高级住宅”, 现在城里的房屋基本上都进行了重建。重建的新房主要是电梯房, 且楼层都在八层以上, 底楼为门市方便市民经商, 二楼以上为套房用于居家。这种设计理念很符合县城的发展, 经商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 套房又让市民有了方便优美的居住环境。据政府介绍当时考虑到建筑不应该仅仅是钢筋水泥建筑的“洞穴”更要体现县城的文化, 还专门请来了设计师把方便简约的现代居室和县城蕴含的柔美古典相结合, 设计了现在的街道建筑。平整的青石板优雅清爽、暗灰S的琉璃瓦低调精美、朱红S的大柱子古典大气。这一古典和现代相融合的设计, 不动声S的把县城的安乐祥和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开源节流”经济多元化

  我的家乡也被成为“龙乡”, 这里有举世闻名的火龙舞, 龙舞的发展带动了铜梁旅游业的蓬勃, 使龙乡人民的收入颇丰。并且现已有多家企业决定入住铜梁的工业园区, 使许多县城周围的乡镇务工人员得到了工作的机会。同时铜梁的教育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铜梁的经济, 房地产企业的迅速崛起从各方面刺激着铜梁经济的腾飞。

  三、“四通八达“交通讲便利、通讯讲快捷

  “要致富, 先修路”说道经济发展的措施我们总会想起这句话。无可否认, 这句话准确的道出了交通对于一个地域

  发展的重要性。

  铜梁缺乏河流因此陆路成为唯一的交通方式 。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这几年来, 铜梁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 在道路建设上下了重功夫。路网四通八达、交通得到极大改善。铜梁的几条主街道都进行了维修拓宽兼顾了道路, 方便载重的货车行驶。为了便利与外界的联系政府部门在多次的上书、争取之后, 渝遂高速公路在经过镇边的地方设立了一个高速公路出口。这个出口可让铜梁人民受益匪浅, 不仅节省了市民出行、货物运输的时间还让这个县成为附近县城到遂宁重庆的一个中转站, 促进了这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四、“多姿多彩”, 文化娱乐丰富缤纷

  物质和精神总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 人民也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生活的建设。县城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就是他们建设精神文明的最好见证。现在每到晚上, 在满天繁星的夜空下你在政通街上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一群群人在偏偏起舞。这就是市民们新的娱乐, 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愿意的都可以加入其中, 没有固定的老师, 大家相互学习, 跳的都是一些简单的舞曲但并不影响他们的快乐。很多市民还养成了晨练的习惯, 每天早晨公园里很多人在跑步、做操。用最简单也是最健康最环保的方式捍卫自己的健康。除了这些自发的活动, 县政府定期还会举办一些拔河、赛跑等友谊活动, 还会发放奖品, 引导市民们选择健康的娱乐充实我们的生活。

  五、“五彩缤纷”穿衣爱时尚

  以前经济条件有限, 尽管爱美很多人并不能够买很多衣服。现在县城繁多的衣服店就是穿衣变化的一个很好例证。经济发展了, 人们都讲究穿着了, 衣服的 款式、面料、牌子都成了挑衣服的重点而不再像过去一味注重质量耐穿。很多富裕的人还会选择成都重庆等大城市选购时尚服饰。各式各样的衣服、鞋帽、装饰物可谓五彩缤纷, 装饰了市民的美, 同时也装点了他们的心情。

  调查感言

  这次的调查结果深深地震撼了我。在不经意间家乡已经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它变得更加可爱更加迷人了。我坚信她是天边初升的太阳会在党和政府的争取引导下发出更加温暖的光芒照亮一直守护她的人民, 也温暖她远在他乡的游子的心。

  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14

  一、调查的内容概况:

  (一)水污染

  我的家乡在这个平凡的村落, 村外有一条小河, 自我记事以来, 这条小河一直都在, 河水很清澈, 可以洗衣服, 用来灌溉, 夏天的时候偶尔还有小孩子在河里洗澡。这条小河有一条支流经过隔壁村, 以前这条支流与主干道的水一样清澈见底, 但时光荏苒, 这条支流也不复原来的模样。

  近几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方式的改变, 人们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的数量越来越多。主要废弃物有:煤渣, 家禽、家畜的粪便、白S垃圾, 破旧衣物等。由于所处的地方是农村, 附近没有垃圾处理厂, 人们也没有处理垃圾的措施, 所以大家都将生活垃圾, 废弃物, 生活污水排放到这条支流里, 或者倾倒在岸边。

  据调查统计, 涧李行政村共有160余户居民, 其中110余户居民还在使用煤炭作为燃料, 70余户居民家中饲养禽畜, 40余户选择将禽畜粪便用作肥料, 余下选择将粪便倾倒在河边。对于白S垃圾, 废旧衣物等废弃物, 60余户选择将其扔到离家较远的空地, 例如河边;其余选择就近燃烧处理。

  时间长了, 由于煤渣、白S垃圾中含有有毒物质, 河岸的有些地方已不再生长植被。支流的水如今变得乌黑, 隐隐发散出臭味来, 而且河面生长着大量的富有藻类, 漂浮着各种生活垃圾, 景象看起来十分不美观, 尤其是下游的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如今已经没有人在这条河里洗衣服了。

  居民将垃圾倾倒在河边

  (二)河流现状

  涧李行政村的那条河流主干道的水体所受污染情况并不是很严重, 但是近年来河流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主要有河道变宽和河床降低, 而这些现象都来源于人类活动。

  这条小河的地步主要是石头和沙, 几乎不含泥土。沙是人们在建造房子是所用的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 于是人们为了节省造房经费, 就自己到河里去挖沙, 导致河底的沙石越来越蓬松。到了夏天, 暴雨过后便是洪水, 洪水轻易就将蓬松的沙石冲走, 河水越来越深, 洪水的冲击力增加, 两岸的沙石也被洪水冲走, 如今的河道已变为原来的两倍宽, 河道弯弯曲曲, 不似原来的比直美观。

  河上一直有一座桥连接着河的两岸, 这座桥到如今一共重建过五次, 如今的桥是一座矮桥, 桥下有洞, 不发洪水的时候, 水从桥下流过, 发洪水时, 水还漫过桥面流过, 减少对桥的冲击, 这是我记事以来建的最好的一座桥。

  居民不正当行为导致河道变宽

  二、实地调查后的发现:

  我们调查后发现,家乡环境污染来源于主要是居民将生活垃圾随意排放。而且村民对于村庄周围以及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认识还不够, 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的态度措施, 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进行处理, 日积月累, 对生态环境势必产生不良的后果。村民们没有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自觉性差, 没有严格控制自己行为, 依法办事, 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教育引导措施, 同时地方政府不重视对环境保护, 只重视当前利益, 而忽视未来的发展, 只重视经济发展利益, 而忽视环境利益, 没有严格遵守法定的规章制度。

  三、调查后的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 我们了解到, 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了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针对上述环境污染现象, 我翻阅了大量相关书籍, 并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保护环

  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 节约资源。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 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 在生活里要一水多用, 节约用水, 不乱扔垃圾, 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尽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循环使用的环保袋,减少白S污染, 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

  总的来说人们、企业工厂、政府部门都应该增强环保意识, 提高自觉性, 经济与环境都要兼顾, 既要重视当前利益, 也要重视未来发展。个人与企业工厂要严格遵守法定的规章制度, 并严格控制自己的行为。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通过这次对家乡环境污染的调查, 我深入了解了家乡环境的状况, 看到了经济蓬勃发展为家乡带来不好的一面, 也针对这些问题, 根据我所学所看, 提出了一些建议, 希望今后, 家乡的人们能够一起来改善家乡的环境, 为创造更美好的家乡而努力!

  以上就是“家乡变化的调查报告14篇”的论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