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优秀范文5篇)

2022-11-13| 编辑: 佚名| 查看: 215 |原作者: 丁兆义|来自: 衙媒网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优秀范文5篇)?,关于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优秀范文5篇)的详细内容,请往下看:第一篇: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介 ...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优秀范文5篇)?,关于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优秀范文5篇)的详细内容,请往下看:

第一篇: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介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大学生中拥有个人计算机的比例逐年攀升, 很多高校已在学生宿舍建立了因特网。

  可以说, 网络的发展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密不可分。

  一方面, 网络能促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经济的巨大力量, 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渴望与追求, 积极投身到学习知识的氛围之中, 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另一方面, 网络信息十分丰富, 大学生身心还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 易沉迷于一些虚拟的网络世界当中, 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 萎靡不振, 丧失自我, 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荒废了学业。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 民族的未来, 他们的健康成长, 良性发展, 关系着国计民生。

  本人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担当直接面向学生的班主任一职, 几年来深入学生当中, 已洞悉他们的个人发展倾向。

  因此, 积极探讨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网络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的更新与学习

  就大学生而言, 学习的自主性很强, 有着广阔的空间, 这就给那些教学资源不是很充足的学校带来了挑战, 使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比如, 知识的系统学习, 知识的加深与渗透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延伸等。

  无疑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福音, 随时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必要内容, 可以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目前各大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联通形成网络资源共享, 使学生更便捷地获得大量信息, 使他们的知识结构从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迈进。

  同时一些教学软件的推出,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 选择最佳学习时间来学习, 成倍提高学习效率, 减轻学习负担。

  社会不断发展, 知识更新的周期也日益渐短。

  对于大学生所学的教科书, 有些内容避免不了被当前社会所淘汰。

  这就预示着学生一旦离开校园必须要占用大量时间与精力来弥补知识更新的缺陷。

  对网络而言, 勿庸臵疑, 能够在极短暂的时间内, 把最新的知识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便于及时查阅与学习, 为大学生又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二)网络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 增强自信 在当今知识开放的时代, 进入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 促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造成学生来自学习、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压力空前增加。

  心理负担若长期得不到排解与释放, 就会对个人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

  而网络的隐匿性, 开放性、平等性, 为他们提供了缓解心理压力的平台。

  网络可以以匿名的方式进入, 使大学生朋友可以在毫无顾忌、不受任何约束的情况下畅所欲言, 展现自我。

  使你不管身在何方, 身份如何, 只要能接入网络, 便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平等的交流, 交互的了解。

  在这里, 网络无疑是一片全新的天地, 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每个人都是自已的主人, 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行承担任何责任。

  使长期压抑的心灵得到释放。

  网络同时也能增强大学生自信。

  使他们奋发向上, 积极进取, 追求美好人生。

  通过遨游网络世界, 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 科技的份量。

  一批凭借自己的技术力量而白手起家的中外名人涌现而出, 如大学生最了解的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最受中国网民喜欢的网上引擎搜狐创始人张朝阳等。

  学生从他们的经历、成功上看到了一种希望, 一种梦想。

  只要努力、艰苦奋斗, 相信自己, 就有可能通向梦想的殿堂。

  把这种自信带到现实中来, 去开创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三)网络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系统化, 增强学生爱国情怀 随着网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与领域, 对新生事物历来敏感的大学生受到影响日盛。

  网络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模式, 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 高校教育工作者, 应当因势利导, 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使网络对其积极影响更加全面。

  使他们通过网络关心国家大事, 了解时事政策, 确定当前奋斗目标, 增强爱国情怀,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毕生奋斗目标。

  网络使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得到大大的提高。

  过去, 传统大学思想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之上, 传统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网络的出现, 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

  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通过网络, 学生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各种社会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

  从而也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特别是一些受到普遍关注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 大学生们会乐于在网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进行交流。

  同时网络中大容量信息, 可以丰富思想教育素材, 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 可以使思想教育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网络传播的即时性, 可以使思想教育更具时效性。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网络资源虽然极其丰富, 但是网上虚假信息、文化垃圾却屡见不鲜, 大学生的身心还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 这种不良的网络环境, 对一些大学生容易产生不良的后果。

  在网上虚拟的环境中, 容易出现责任心不强、冒名顶替、肆意破坏、粗言恶语等道德伦理问题, 感情问题、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及个人安全等问题, 一些组织或个人可以怀着特定的目的, 制造言论、传播非法信息或诽谤中伤他人或误导青年学生。

  在一些西方大国, 凭借经济、技术和信息资料的优势, 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加强信息大国政治的、文化的扩张与渗透, 网络上大部分都是那些所谓西方国家的民主、人权的宣扬, 大量的外来文化信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 辨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很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侵挠, 使他们在价值观念上更重实惠, 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他人的人文关怀越来越淡薄, 甚至导致人文品格和道德水平的滑坡, 同时使许多大学生对未来的目标有失偏颇, 他们更趋向于用金钱来衡量一切。

  有的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 牟取暴利, 宣传S情、暴力、沉沦等刺激大学生眼球的文化垃圾, 使部分大学生沉溺于其中, 难以自拔, 荒废学业, 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诸如此类对那些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 无疑是一种伤害。

  (二)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 有些大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现状及处境不甚满意。

  有的心比天高, 整天夸夸其谈, 总想超越他人, 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人, 而网络游戏则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很多大学生。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追求心理满足。

  他们认为在虚拟世界中获取成功的机会远远高于现实生活。

  很多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受挫或达不到自已的理想。

  因此, 选择网络游戏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他们一旦从中寻出快乐, 就难以从中走出来。

  比如, 现实中的不如意, 可以在网络游戏中发泄, 级别高点可以带着大批“兄弟”到处砍人、厮杀。

  不但从心理上得到满足, 而且还能得到现实中很难得到的金币、金银手饰、武器装备等使自己更加强大、更具统治力。

  在这种虚幻的环境中, 会使大学生依赖网络的情绪越来越强, 上网成瘾已不再是不可思议, 他们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 长久下来, 不但花费了大量金钱, 还荒废了学业, 摧残了精神。

  甚至造成心理畸形发展, 心理变态。

  作为教育工作者, 对大学生玩网络游戏上瘾这种情况, 应引起重视。

  (三)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消极影响

  网上资源丰富, 但良莠并存。

  前面提到的网络信息给大学生学习、丰富自己提供了源泉, 老师也可以通过大学生在网上发表的观点、意见进行收集、整理、分析。

  但不可否认, 由于一些负面影响, 使大学生失去理性思维, 迷失方向。

  这些在网络中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大学生的“噪音”, 不利于大学生对知识的正常吸收。

  由于他们的思想长时间浸泡于杂乱的信息中, 其兴奋点和注意力被信息的奇、新、异所吸引, 这些千变万化的信息, 许多学生还没来得急理性思考与判断, 就已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这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他们对于身边的事情无动于衷, 却热衷于网上冲浪, 网上谈情说爱, 自我封闭意识更强了, 对党的政策、理论的学习不屑一顾, 对他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懂得珍惜。

  把国家昌盛、繁荣富强的历史重任, 抛在一边。

  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变本加厉。

  走思想上的偏峰, 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危害社会的安定。

  三、趋利避害, 合理利用网络 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 精芜并杂。

  当前如何让大学生从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尤为重要, 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深感责任重大, 最后在趋利避害、合理利用网络方面总结如下, 仅供参考。

  (一)健全组织机构, 完善规章制度,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鉴于目前大学生上网特点, 心理状况, 进行合理分析, 制定相应的措施及相关政策来约束大学生一些行为, 各高校应首当其冲。

  首先要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 各院(系)成立相应部门, 学生也成立相应社团或者组织。

  其次实行网络行为准则, 通过审查、监控等方式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对网上反动、黄S等不健康内容进行清理, 并要求学生保证白天正常上课, 晚上按时归宿。

  对及时发现的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 及时进行针对性教育, 做到“防微杜渐”。

  最后要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使学生具备网络法制意识, 树立正确的网络观点,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

  做“不抛垃圾、不搞侵权、不看黄毒、不做黑客”的遵纪守法的文明网员。

  各高校可以通过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党校、马列主义小组等组织, 进行宣传教育。

  并用大量的正面信息来占领网上营地, 形成讲正气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把握文化主题

  对大学生本身而言, 他们更应洁身自好, 端正上网动机和行为, 但诸多网络垃圾文化、网络游戏的出现, 使大学生对网络不能保持足够理性的头脑, 对网络文化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故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控制文化主题乃当务之急。

  首先, 进行政治理论与政策的熏陶, 在网上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讲话精神, 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政治导向。

  其次, 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

  精心策划, 开展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

  如网上论坛, 对重大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开展网页制作竞赛等。

  最后, 介绍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 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使他们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拓宽视野。

第二篇:网络对大学生影响弊大于利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弊大于利

  我方观点, 网络是好的, 但对大学生大于利.

  如果说进学生上网只会玩游戏和看不健康的东西,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即使你禁止他上网,他也会去电子游戏室或酒吧,会去接受不健康文化的熏陶,会更加速他的变坏!当今社会混杂~!

  网络是世界~!是没错但同时有善良与邪恶, 中学生心理, 社会感知都不完善的群体

  在网络上不好的信息只多不少~!中学生并不能全面的识别或者是无法识别

  三是“信息垃圾”的威胁。

  当网络给人类带来新的文化文明曙光的同时, 网络信息垃圾和信息毒品亦同步而至。

  暴力、迷信、S情充斥网络, 污言秽语俯拾皆是, 网络垃圾泛滥成灾, 严重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

  四是“信息欺诈”的威胁。

  在网络中, 无论是操纵网络的组织者, 还是低素质高手段的网民, 都有利用网络技术手段伪造以假乱真的信息来欺诈受众的情况。

  利用计算机编辑和操纵信息, 进行网上信息欺诈传播, 比传统意义上的“谣言惑众”不知要大多少倍。

  互联网是供全世界阅读信息的一面大墙, 一个假信息, 瞬息之间会使千万人真假不辨, 以假当真, 而混淆视听。

  威胁最大的则是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欺诈和文化欺诈, 这会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三、学生网民的特点

  1、随意性大。

  从上网原因和聊天话题两方面都体现出大学生上网存在较强随意性。

  10.4%的 学生在高兴时上网, 8.5%的学生在心烦时上网, 27.7%的学生在无聊时上网, 53.4%的学生不定 时上网;在聊天话题方面;15.7%聊个人情感, 16.4%聊兴趣爱好, 19.3%聊生

  活经历, 5.5%进行学术探讨, 43.1%毫无重点的聊。

  2、网络知识贫乏。

  许多大学生在网上除了聊天、使用免费电子信箱、看新闻外, 就不知道做 什么。

  调查显示:16.4%的学生不知道“搜索引擎”、“BBS”为何物, 在知道的人中也分别有25.6%和62.6%的学生没有使用过。

  使用免费电子信箱除了收发E-mail外, 8%学生用于联系工作, 34%的学生用于收发电子杂志, 2%的学生还用于收发贺卡和手机短信息等其他服务, 56%的学生 没有其他用途。

  图二:E-mail信箱其他用途

  3、不成熟性。

  63.1%的学生曾因上网而耽误过上课。

  学生们更注重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拓 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非学习的功能。

  在谈到网络对学习的影响方面, 22.4%的学生认为能从网 络获取信息以促进学习;40.7%的学生认为能拓展知识面, 开阔视野, 提高思维能力;26.3%的 学生认为花费太多时间上网娱乐致使成绩下降;10.6%学生认为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会产生不良 影响。

  对于非法和不良信息站点, 27.1% 的学生曾误入, 31.3%的学生曾好奇进入, 17.5%的学 生经常接触, 24.1%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这些不健康的内容, 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虽不是主流, 但却是不可忽略的现象。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 同学们, 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津津乐道地谈网上教育, 但网上教育不过是商家的夸大其词的炒作罢了。

  不仅在中国, 即使在美国权威杂志《今日美国》的调查表明:86%被调查的老师、图书管理员以及电脑管理人员相信, 孩子们使用因特网不会提高他们的课堂成绩。

  刚才对方辩友滔滔不绝, 无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和方便性。

  但我奉劝对方辩友, 对中学生上网可不要雾里看花, 我愿借对方一双慧眼, 把网络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从量上说, 目前网络有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类是网上安全问题, 主要是指黑客、病毒和网上欺诈等;第二类是指传播S情暴力和仇恨的不良信息;第三类是形形SS的信息污染和垃圾, 就在对方辩友慷慨激昂的四分钟陈词里, 全球主要网站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200次, 全球互联计算机可能已经被最新病毒感染了170万台次……

  其次, 从质上说, 我们今天讨论的特定主体是中学生, 他们是特殊的群体, 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求知欲望极其强烈, 但他们在生理、心理上还未成熟, 对待新事物缺乏辩别是非的能力, 自制力差。

  这些固有的特征, 与网络固有的问题, 在本质上就构成了中学生与上网之间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经现实迫使国家机关颁布关于网络管理的专项法律, 但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无疆域特征也导致了法律难以奏效。

  正如尼葛洛庞蒂所指出的, 在网络世界里, 人类社会现存的法律, 就好像一条条“在甲板上叭嗒叭嗒拼命喘气的鱼”。

  所以, 在目前及可预见的将来, 网络的种种弊端仍然存在, 也许将来某年某月某日, 网络将成为一方净土。

  但一万年太久, 我们只争朝夕, 现实是:网络已经对中学生的身心构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同学们, 面对我们的伙伴自投罗“网”, 而一“网”情深, 为避免“网”事不堪回首, 我们呼吁该下网时就下网, 清清爽爽好时光。

  今天, 对方辩友罗列了大量的例子, 不惜夸大其词地说中学生上网如何如何好!可对中学生上网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轻描淡写, 甚至像蜘蛛网一样轻轻地抹去!这种不尊重事实,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说一叶障目的态度, 的确无法令人信服!同时, 对今天辩论的主体—中学生的特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要知道人贵有自知之明!而更为关键的是今天对方这个“利弊”大小的比较始终没有一个标准, 那你们的立论从何而来呢?

  今天, 我们本着对自己作为中学生, 对自己健康成长的追求来同对方一起探讨这个充满主观臆想的话题。

  无论是利大弊也好, 还是弊大利也好, 我们的最终目的难道不是趋利避害吗?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进而设法解决问题是我方今天立场的根本出发点。

  下面我再一次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 只有认识到目前网络的三大问题, 我们才能去追求让网络成为一方净土。

  法律制裁的无奈, 道德规范的苍白, 技术限制的落后, 无不令有识之士的内心感到忧虑不安。

  看看那些地下网吧, 看看那些中学生浏览的网页界面, 真可谓S情与垃圾齐飞, 虚假与暴力一S。

  桩桩事实告诉我们, 中学生上网不加以控制的话, 怎么让社会相信我们是祖国美好的未来呢?

  第二, 只有认识到中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 才能正视现实问题, 我们从不奢望每个上网的中学生会成为先知先觉的贤者、圣人, 而从他律走向自律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只有万能的“上帝”才能派出无数的“天使”下凡对每个上网的中学生说:“嘿, 伙计, 此物非礼勿视。

  ”可事实又告诉我们, 中学生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 刻意去寻找一些S情、暴力信息进而引发诸如性犯罪等社会问题。

  此时此刻对方辩友猜猜上帝会怎么想?他只会说:“大话sorry, 不是我心太软, 只是我很无奈。

  ”

  第三, 只有认识到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才能调动社会的各方面力量和各种手段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我们是五月的花朵, 但花朵有被害虫侵蚀的时候, 只有摆脱网络的束缚才能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但太阳也有被乌云蒙蔽的时候, 只有该下网时就下网, 才能用生命点燃未来!“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我们有一个梦想, 在新世纪的一个清晨, 当我向度尽劫波的人类精神家园投去最后的一瞥时, 我们广大中学生正以新面貌新状态, 迎接新挑战!谢谢!这个论点其实非常危险——我是指在辩论中, 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因为题目是“上网弊大于利”, 而不是“沉迷上网弊大于利”。

  对方不需要驳你关于“弊”的种种言论, 可以说:我们可以通过监管来减少“弊”的影响和加强“利”的作用。

  其次, 从质上说, 我们今天讨论的主体是大学生。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正处于一个身心都快速发育的阶段, 好奇心强。

  在此, 我方再次强调:中学生好感情用事, 缺乏是非判断能力计自制力。

  当他们上网接触到不良信息事, 由于缺乏自制力, 会逐渐接受, 是他们产生一种定视思维, 并逐渐形成一种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有一部分同学上往是聊天、玩游戏, 甚至一上就是4-5小时。

  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而中学生上网却置学业于不顾, 这就在本质上产生了中学生上网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分钟内全球的主要网站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50次, 全球互联网计算机可能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50万次。

  网上安全实在难以解决, 再说对方辩友刚才列举的种种措施, 难道就能将网上S情消灭于无形, 难道能给网络一片净土吗?、青少年上网会浪费很多时间,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不要说上网可以帮助学习, 如果上网真的能帮助你们提高成绩的话, 为什么国家还要投入那么大的人力和物力去完善我国的教育机构呢?即使网上可以学到知识, 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每天背着书包来学校上课呢?

  2、过多的使用互网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交不利。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罗伯特?克劳特和他的同事对一些实验对象在开始使用互联网及之后的一两年进行了人格评估, 发现: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多, 与亲人的沟通越少, 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就越少, 同时感到孤独和沮丧。

  对方辩友一在说明网络的好处, 对, 网络是好。

  但不适合中学生而已, 为什么不适合。

  我在自由辩论中已从教育的角度做了论述。

  但可惜的是, 对方辩友居然不知道今天我们在这辩的是什么?是中学生的问题, 还是网络的问题。

  这也不怪对方辩友, 因为对方辩友是成年人, 而不是未成年人。

  还好, 对方辩友知道, 中学生要在家长的陪同下上网, 这点我多谢对方辩友支持我方从教育的角度看中学生上网的问题。

  你方说法只能说现在的中学生上网的行为能力未能对其行为负责。

  还有, 为什么现在的普遍的上网场所--网吧。

  有这么一句:未成年人不能进入。

  这也是你方所认可的, 在一次多谢。

  为什么现在全部的网吧都这样说呢?这样只能说明我方观点的正确性, 就是:中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

  青少年上网弊大于利 大家好!

  刚才对方辩友滔滔不绝, 无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网络的种种有利之处。

  可是我们不要忘了今天我们的辩题是利弊大小的比较问题, 我们至始至终就听到对方辩友大谈青少年上网的好处, 却不知道对方辩友这个利大于弊是怎么比较出来的?衡量的标准是什么?难道利在数量或比例上远远多于弊就是利大于弊了吗?照对方逻辑, 那青少年上3个小时网学习, 看半小时黄S网站就必然是利大于弊了!

  我方认为, 青少年上网利弊的比较不能单纯看数量或比例, 而主要取决于弊端的伤害力。

  如果上网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那是再多的利也无法弥补和替代的!而我方认为, 青少年上网必将从整体上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原因如下:

  首先,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青少年的特殊生理和心理特点, 导致青少年缺乏一般成年人的是非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而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 内容虽丰富却庞杂, 良莠不齐, 让尚且稚嫩的青少年进入这样一个高度复杂而危险的网络世界, 无异于自投罗网, 与狼共舞!如果一个成人与狼共舞我们可以说他是个英雄, 可是让一个孩子去与狼共舞我只能说是不负责任!!其次、网络上存在大量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

  今年四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对青少年上网的调查显示, 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 有47%与S情有关, 调查还显示, 在接触过网络上S情内容的青少年中, 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今天我们尚且对某些电影标以儿童不宜的字眼, 而面对这么一个黄S的海洋, 我们难道还能沉浸在青少年上网利大于弊的盲目乐观中吗?恐怕只会落得个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的凄惨结局啊!

  此外, 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 还有其他大量诸如“法轮功”之类的歪理邪说, 对于是非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尚弱的青少年来说, 极易误入歧途。

  网上更有大量犯罪分子, 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极易上当受骗, 最近就有一则报道:(补上那个害了6个少女的例子)!在此我提醒各位家长, 请看好你们的女儿, 不要让她成为受害者:也看好你们的儿子, 不要让他成为犯罪分子!

  第3、青少年上网主要是沉迷于游戏和聊天等活动中。

  据调查, 在我国现有的网民中, 大、中、小学生约占70%, 其中未成年人约有20%。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曾光顾S情网站的占46%, 热衷聊天的占76%, 选择玩游戏的占55%, 只有不到20%的学生上网是搜索信息。

  调查事实却表明, 80%以上的青少年上网是为了玩游戏和聊天。

  而这种沉迷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大量青少年脱离现实, 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 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对方辩友大谈的网络的种种有利之处只是一种可能, 事实上并没得到有效利用, 而它的弊端却已经充分突显!

  关注青少年上网就是关注未来。

  只有充分认识到网络对于青少年上网是弊大于利这一事实, 我们才能高度重视并有效的加以引导, 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未来一代不会毁于有甚于毒品的“电子海洛因”中

  2001年5月, 网络界出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有上万人参加的中美红客、黑客大战。

  郭鑫没有参与对美国网站的攻击, 他认为参与政治有违黑客精神, 一而再地黑网站也不符合黑客不重复工作的原则。

  他随时留意着红黑大战的进展, 尽可能地联系被黑的网站, 如果对方信任的话, 就帮着修复被黑掉的服务器。

  “从黑的质量上来说, 美国人还是略胜一筹, 许多被黑的中国网站已经采取了相当的保护措施, ”郭鑫评论道, “民间黑客活动并不可怕, 真正危害国家的是那些别有用心窃取国家机密的黑客。

  ”他认为本次红黑大战最重要的意义, 是起了一个警示作用, 许多机构明显开始重视网络安全问题。

  1、您上网的心态是什么?网络带给了我们什么?网聊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利大还是弊大?

  2、漫谈网恋产生的个人社会家庭根源是什么?对现实的影响是什么?

  3、谈谈聊天室里人气好但却仍出现的静默不语现象2.管理如何才能够很好的处理好聊天室里出现断麦的情况下的衔接调节聊天室的气氛?

  4、你觉得因为生活压力和生活情感的不顺而导致的网络情感放纵是一种罪过吗?2。

  人的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是一定成正比的吗?3.你对网络追悼会有什么看法?

  5、在网络,你喜欢用什么方式感知网友:声音?文字?视频?2,如果你喜欢上一个人,你会限制他(她)的行踪吗,包括他(她)的异性网友的多少?3,假如你碰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排除简单地拉黑)

  6、你上网的初衷与你遇见的差距大吗?对于网友, 你能和他交心到什么程度?网上的伤害与现实生活中的相比, 哪个可能伤得更深?网的距离说近便近, 说远便远, 怎样才能将现实和网络区分得清楚?

  虽然“大一”新生禁购电脑的规定有“一刀切”之嫌, 但我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会赞成某大学的这种做法。

  有人也许会指责该规定限制了学生的自由, 但仔细想想, 为什么刚考取驾照的马路新手在第一年不能开上高速公路?交管局如此规定是考虑到新手的技术尚未成熟, 马路经验还不丰富;为什么有关部门出台规定16岁以下的青少年不能进入网吧和游戏场所?因为他们自制力差, 很容易沉迷其中。

  因此, 该大学的这种做法同样也无可非议。

  才踏入象牙塔的天之骄子, 刚刚从中学时代沉重的学习重负中解脱出来, 进入大学这个氛围宽松得多的环境, 加上没有父母老师在身边时时督促, 因而非常容易自我松懈, 尤其遇到某些诱因, 就会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

  大家都知道, 有两样东西是大学生最容易沉迷的, 一是网络, 二是电脑游戏。

  在“大一”这个最关键的角S转变时期, 出于对学生负责的精神, 该大学此举可谓用心良苦。

  虽然这不能完全怪罪于电脑, 但在大学一年级这个关键时期里, 如类似于网络、电脑游戏等诱惑触手可及的话, 很难相信他们能够克制。

  报纸曾报道过, 江西某大学生刚上大学, 因不再受宠而产生失落感, 加之与同学相处不好, 于是整天在宿舍与电脑为伴, 渐渐产生自闭心理, 直至自杀。

  如果在他大学心理不稳定的转型时期, 宿舍里暂不提供他接触网络的便利条件, 可能使他有更多机会与外界交流, 就不会酿成悲剧了。

  其实众所周知, 很多学生都主要把电脑用来玩游戏、上网和看碟, 在宿舍里更是经常通宵达旦不能自拔, 很少是为学习之用。

  这样的话, 学校禁止大一新生自购电脑在宿舍使用是完全应该的。

  浅谈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21世纪是信息时代, “网络”这个名词在短短几年内已深入人心, 由一个“新名词”成长为众人皆知的“热名词”。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面, 我们在看到网络带给我们的巨大方便及好处的同时, 也应正视网络的弊端。

  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 网络更是一把“双刃剑”, 一旦利用不好便会刺痛他人更会伤害自己。

  我们不能也无法否认网络这一新兴“事物”带给我们的好处。

  正是这张无边无际的大网, 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连接了起来, 使本就不大的“地球村”变的更小了, 使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无障碍自由地交流。

  我们利用网络可以迅速的获得任何我们所需的信息, 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 可以足不出户却能“满载而归”, 可以舒服地呆在家里成交一笔生意, 更可以将世界名校的课堂搬到自己的家中……一切的基础只是一台电脑, 一部电话, 一只“猫”, 剩下的事网络会让你满意。

  作为新一代青年的代表, 大学生对新事物往往较其他人敏感, 其追求程度也往往超过其他人。

  所以, 在大学校园中, 如果你想找一个不知道“网络”的大学生恐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也正因为如此, 我们必须正视网络, 将网络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 均衡利弊, 用好这把“双刃剑”。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 我也听说了不少由于沉溺于网络而导致学业荒废甚至降级、退学的“典型”事例。

  他们中大多数是陷进了网上聊天或是网上游戏的泥潭中而不可自拔, 等发现时为时已晚, 而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所以一度有一个时期, 网络被认为是影响大学生成绩的一大公敌, 成为大学教师、学生家长齐声指责的对象。

  众所周知, 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作用而成的, 我们看问题要全面, 要抓住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 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网络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不仅仅是一个聊天的场所, 更不是某些人的游乐场, 它是一个巨大的信息集散地, 它将全世界联系了起来, 它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它实现了资源共享, 这才是网络的真正作用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讲, 网络的作用是积极的。

  作为大学生, 更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 多多接触网络, 了解网络, 驾御网络, 将网络变成服务于自己的工具, 而不是仅将它作为娱乐消遣的场所, 这才是真正利用了网络的价值。

  让我们回到起初的话题。

  为什么有的人会在网络中迷失自我, 害了自己又伤了别人呢?为什么同是大学生, 同是生活在信息社会, 有的人却能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 提高了成绩, 同时又开阔了眼界, 锻炼了才能呢?这恐怕就不是网络的问题, 而是人本身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 内因决定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同是网络, 有的人看到的是它可以聊天, 可以过把“统领千军万马血战沙场”、“参与世界反恐行动”的瘾;有的人则看到它的资源共享性。

  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了。

  所以, 谈网络的利弊, 归根结底还在于我们怎样看待网络, 怎样利用网络, 怎样利用好网络。

  与其不停地抱怨网络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 阻碍了大学生的成长, 不如好好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我真的利用好网络了吗?我问心无愧吗?

  当然, 网络也并非净土一片。

  S情、暴力也在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 它们也会不时的骚扰我们。

  但我们可以。

  人类毕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高级智慧生物。

  我们不想看的东西可以不看, 不想要的东西可以不要。

  这样, 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拒绝那些不健康的、肮脏的东西来腐蚀我们的思想。

  我们更希望有一天, 这些肮脏的东西能从网络上消失, 还网络以清白。

  这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还是开头那句话, 网络是把“双刃剑”。

  我们既不能不用它, 也不能滥用它。

第三篇: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专题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与研究

  国商0963 0905601319 陈扬

  摘

  要:

  本文以问卷的方式调查研究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对如何正确对待大学生上网的问题, 克服网络交往的消极影响作了相应的对策, 以期为在校大学生的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虚拟性

  危害

  迷茫

  应对策略

  自我调节

  为了弄清大学生网络问题的基本情况, 研究网络对大学生诸方面的消极影响, 对我校一部分大学生进行了测查, 结果如下:

  1.网络问题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网络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温床, 为许多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新的场所, 网络的使用冲击了现存的道德规范。

  遨游在网络中的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 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

  在虚拟的空间里, 人与人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

  因此, 不道德者随处可见, 其中以说谎最为严重。

  一些男学生说:“我们聊天的时候就说自己是女生, 这样网友马上就过来了。

  与那些不认识的人聊天交友往往都是胡吹乱侃、信口开河, 因为不必负责任, 谁也不知道你是谁”。

  表l显示, 在网上不以自己的真实情况出, 占33.3%。

  不少大学生就是从网上学会了说谎, 并以说谎为乐事。

  大学生在网上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 极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 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台湾大学林以正教授等人还提出一个观点:真的假不了, 假的真不了。

  研究发现, 网络虽然被称为一个虚拟的环境, 个人可以在其中随意地变换自己的面貌, 甚至产生数个不同的网络自我, 但事实上, 这些自我的背后都隐含了相同、稳定的潜在特质。

  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周伟立副教授经过实验认为, 网上行为取决于使用者对使用互联网的评估, 而非互联网特性。

  网络与其他环境一样, 不能与环境中的主人翁的观感、态度和价值分割开来。

  2003年5月26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青少年网络犯罪令人关注”, 讲的是合肥市公安机关今年已破获十几起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暴力抢劫的恶性案件, 这种现象引起了公安机关、教育界人士和社会学家的普遍担忧。

  我们认为, 青少年网络道德缺失是导致他们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重要原因。

  2.网络问题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 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 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

  自己承认上网就是打游戏或聊天的有1056人, 占41.9%。

  上网主要是打游戏或聊天的至少达90%, 个别学生旷课去上网聊天, 一到星期

  五、星期六更是如此, 有的学生甚至通宵达旦“住在网上”。

  调查者听到相当多的学生这样说:“有时上课精神不集中, 老想着网友, 老想着聊天的内容, 想着去给网友要照片或打电话”。

  调查表明, 自己认为“上网对我的学业或工作已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占24%, 认为“因为熬夜上网而导致白天精神不佳”占28.4%。

  都有最令他们头痛的3、4名学生, 约占全体学生的8.5%-11%左右, 他们根本听不进教师的教育, 各科学习成绩极差, 甚至被勒令退学。

  3.网络问题对大学生身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 一些学生网上游戏或聊天时间过长, 星期

  五、星期六更是如此, 占7%的学生睡眠时间不到4小时。

  平时有36.7%的学生因上网而不按时就餐。

  这些学生身心疲惫、生物钟混乱, 导致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杰.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血压升高, 植物神经紊乱;严重者可诱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病症。

  精力和体力的透支, 即使下网后, 神经的高度兴奋也无法一下子平息, 网上刺激的画面和字语还在眼前晃动, 使上网者睡眠质量下降, 食欲不振, 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出现神经衰弱等“网络综合症”。

  网上聊天使一部分学生陷入虚幻的世界不能自拔, 使美好的心灵扭曲, 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害。

  长期上网的大学生在网上表现出兴奋、注意力集中、反映敏捷等“积极”的情绪状态, 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则出现魂不守舍、烦躁不安等情绪, 出现对网络的依赖和不可或缺需要的“网络强迫症”。

  大学生“网恋”现象比较普遍, 而网络的虚拟性, 往往导致感情的不真实、不可靠, 只是想象中的海市蜃楼。

  一些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里结识的白马王子和梦中情人, 一旦相见后与想象的情况相去甚远, 于是产生情绪问题。

  当受挫受骗或受害后, 个别学生一蹶不振、失魂落魄, 无法面对现实, 甚至走上轻生厌世的不归之路。

  4.网络问题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

  由于大学生恋网, 在人机相对封闭的环境里, 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 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

  调查表明, 占11.4%的学生因上网而对日常的人际交往越来越淡漠;占9.8%的学生发现自己投注网络而减少了与身边朋友的交流;占7.6%的学生因上网和家人的交流减少了。

  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 造成人际关系淡化, 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脱离现实, 只满足精神需求。

  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 不适应, 产生孤僻的情感反应, 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 甚至还会出现“网络孤独症”等症状, 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这对人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学会共处”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5.网络问题对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影响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 没有良好的情绪情感和健康的体质是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

  沉溺于网上游戏或聊天以后, 大学生将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甚至不可利用的时间上网。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从这一点来看, 他们不可能再给以往的业余爱好让路。

  迷恋于互联网以后, 他们对现实的各种活动, 如打球、下棋、看电影以及班级里的各种活动都不感兴趣, 认为这些活动没有什么意义, 网络已成为能够代替一切活动的一种新的嗜好。

  表1告诉我们, 大学生因为上网的关系, 平时休闲活动减少了的, 占19.5%。

  6.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所谓网络上瘾, 就是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的焦虑和情绪行为。

  具有这种症状的人主要表现出一种不自主地强迫性网络使用行为和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 并且随着网上活动带来的满足感的强化, 使用者出现欲罢不能, 难以自拔的现象。

  这种症状发展的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依赖, 渴望上网遨游冲浪, 而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极度的不适。

  其后可发展成为躯体上的依赖, 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网络成瘾给大学生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使大学生无法完成学业, 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正是由于网络成瘾的危害性, 一些研究者开始将其与赌博、酗酒等强迫症状等同起来, 把它视作一种新的上瘾行为, 认为它与其他上瘾行为一样, 将对个体的学习、家庭生活、工作等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甚大, 因此有人惊呼网络将成为“21世纪的电子海洛因”, 其中在部分网络使用者身上出现的不自主的强迫性网络使用现象被研究者称为“网络上瘾综合症”, 大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很多, 如猎奇心理使然, 追求绝对自由的空间, 寻求心灵的慰藉, 网络成瘾者的内在特质是忧郁倾向较高, 不爱交际, 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来, 对什么快乐的事都没有什么感觉。

  这样的学生在现实中体验不到快乐, 往往容易到虚幻的世界里去寻找快乐, 网络正好能满足他们不良的心理需要, 还能保护他们脆弱的心灵。

  网络成瘾的学生一般性格较内向, 较寂寞, 自我控制能力差, 情商(EQ)较低, 自卑感较强。

  促成网络成瘾的外在因素是:逃避问题, 如寂寞、婚姻问题、工作压力、人际障碍、学习适应不良、家庭适应不良、沮丧的心情、生活压力大等。

  二、大学生网络问题的应对策略

  1.大学生应志存高远, 奋斗不息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 人生的目标恍惚, 特别是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 所以对许多现实的东西不感兴趣, 精神空虚, 缺乏人生追求。

  个别大学生胸无大志, 缺乏对生存问题的理性思考。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要使有限的生命有意义, 就必须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就必须在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拼搏进取, 这对人生具有决定意义。

  许多人庸庸碌碌, 虚度年华, 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 而是因为没有高尚的人生追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对人们特别是对大学生的要求更高。

  大学生应志存高远, 奋斗不息, 努力创造辉煌的人生, 对社会多做贡献。

  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 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2.高校领导要提高认识, 大力加强网络管理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既然大学生网络问题普遍而严峻, 高校领导应提高对大学生网络问题的正确认识, 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管理, 研究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学校不仅要加强校方机房的规范化管理, 不以经济利益来牺牲大学生的根本利益, 还要加强学生公寓个人入网电脑的管理, 要有效地限制学生的上网时间, 加强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经常化、制度化管理, 以防止大学生在校外网吧无节制上网, 这样就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

  还要建立一支思想品质过硬, 技术精湛的高校“网上警察”队伍, 及时堵截、删除、查找制造垃圾信息的人, 以做好校园网络管理工作。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解铃还须系铃人”, 专家们提出, 对待网络成瘾, 应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来治愈它。

  据了解,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已成立了这样的心理咨询网站。

  通过借鉴多种方法, 可以在网络中利用聊天室的功能开展团体咨询, 还可参照朋辈心理咨询的原理, 让部分治愈者成为志愿者, 互相促进, 帮助解决。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着手进行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预防与矫治研究工作。

  高校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不断探索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4.进行网络心理咨询 高校的两课教师, 特别是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员, 应该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咨询与辅导的主力军, 配合学生工作部门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使大学生对过度上网带来的身心问题有较多的了解, 从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网上行为。

  高校的心理咨询员要不断提高网络心理问题的咨询技能, 对网络问题学生专门进行跟踪心理辅导, 通过有计划的心理治疗方案, 使他们尽快摆脱心理困扰。

  对那些由于上网而产生的突发性心理问题, 如网恋失败等, 更要配合辅导员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以有效地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5.进行自我调节

  大学生自我调节应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自觉程度。

  就是要检查一下你现在失去的是什么, 列出那些你过去主要的活动, 评价每一活动对你的重要性, 评量哪些是你过去拥有而现在失去的, 评估这些改变对你现在以及未来的影响。

  (2)培养替代活动。

  大学生要学会培养其他替代活动, 构想哪些是你一直都想要去做的休闲活动, 列举出你一直都很想联络的朋友, 列举出其他你也会觉得有趣的活动。

  (3)寻求外在真实的协助, 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满足需求的方式, 寻找真实的支持。

  如与辅导员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多交流, 听听他们的意见, 或在学习中刻苦奋斗取得好成绩, 以满足心理需要等。

  (4)分析并了解上网的促发点。

  在上网前, 我通常觉得工作劳累、烦恼、金钱问题、没有朋友可以聊聊、觉得烦、想要逃避责任、无聊、沮丧等。

  当我从事喜欢的网络活动时, 比较前后的感觉, 了解网络对你真正的意义, 并了解哪些状态是促发上网的因素。

  (5)建立正向的提醒。

  列出五个导致自己上瘾的原因, 列出五个倘若切断网络的五个好处, 把这些原因写到小卡片上, 随身携带, 当碰到前面的促发点时, 就把卡片拿出来读一读。

  (6)建立与采取具体的步骤来处理问题。

  列出必须要处理的事情, 列出必须要采取的步骤, 列出具体的行动时间表。

  不要把一天当作时间进程的延续, 那样没完的工作便可推迟到下一天, 要强有力地监督自己, 必须按时间表执行。

第四篇: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世纪以来,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 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最抢眼的词汇。

  但也要看到,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 原有的一些道德规范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 从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越来越成为一项紧迫的现实问题, 尤其在网络领域更为重要。

  据统计, 我国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 上网人数中45%为25岁以下的青少年, 而大学生又首当其冲地成为网络冲浪的主力军。

  互联网络象一把“双刃剑”, 在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空间的同时, 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这无疑对高校教师特别是大学生思想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对此, 我们对本校的大一至大三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 希望能从调查的数据当中得到一些启示, 为网络时代如何改善高校思想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大学生网络问题的调查分析

  1.网络问题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网络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温床, 为许多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新的场所, 网络的使用冲击了现存的道德规范。

  遨游在网络中的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 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

  在虚拟的空间里, 人与人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

  因此, 不道德者随处可见, 其中以说谎最为严重。

  调查显示, 在网上不以自己的真实情况出现有840人, 占33.3%。

  不少大学生就是从网上学会了说谎, 并以说谎为乐事。

  大学生在网上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 极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 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2003年5月26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青少年网络犯罪令人关注”, 讲的是合肥市公安机关今年已破获十几起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暴力抢劫的恶性案件, 这种现象引起了公安机关、教育界人士和社会学家的普遍担忧。

  我们认为, 青少年网络道德缺失是导致他们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重要原因。

  2.网络问题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 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 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

  自己承认上网就是打游戏或聊天的有1056人, 占41.9%。

  上网主要是打游戏或聊天的至少达90%, 这是课题组成员亲自到学校机房长期考察的结果。

  个别学生旷课去上网聊天, 一到星期

  五、星期六更是如此, 有的学生甚至通宵达旦“住在网上”。

  据统计, 自己认为“上网对我的学业或工作已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604人, 占24%, 认为“因为熬夜上网而导致白天精神不佳”有716人, 占28.4%。

  3.网络问题对大学生身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 一些学生网上游戏或聊天时间过长, 星期

  五、星期六更是如此, 有176人, 占7%的学生睡眠时间不到4小时。

  平时有36.7%的学生因上网而不按时就餐。

  这些学生身心疲惫、生物钟混乱, 导致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杰.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血压升高, 植物神经紊乱;严重者可诱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病症。

  精力和体力的透支, 即使下网后, 神经的高度兴奋也无法一下子平息, 网上刺激的画面和字语还在眼前晃动, 使上网者睡眠质量下降, 食欲不振, 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出现神经衰弱等“网络综合症”。

  网上聊天使一部分学生陷入虚幻的世界不能自拔, 使美好的心灵扭曲, 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害。

  长期上网的大学生在网上表现出兴奋、注意力集中、反映敏捷等“积极”的情绪状态, 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则出现魂不守舍、烦躁不安等情绪, 出现对网络的依赖和不可或缺需要的“网络强迫症”。

  大学生“网恋”现象比较普遍, 而网络的虚拟性, 往往导致感情的不真实、不可靠, 只是想象中的海市蜃楼。

  4.网络问题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

  由于大学生恋网, 在人机相对封闭的环境里, 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 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

  调查显示, 有288人, 占11.4%的学生因上网而对日常的人际交往越来越淡漠;248人, 占9.8%的学生发现自己投注网络而减少了与身边朋友的交流;有192人, 占7.6%的学生因上网和家人的交流减少了。

  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 造成人际关系淡化, 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脱离现实, 只满足精神需求。

  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 不适应, 产生孤僻的情感反应, 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 甚至还会出现“网络孤独症”等症状, 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这对人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学会共处”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5.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所谓网络上瘾, 就是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的焦虑和情绪行为。

  具有这种症状的人主要表现出一种不自主地强迫性网络使用行为和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 并且随着网上活动带来的满足感的强化, 使用者出现欲罢不能, 难以自拔的现象。

  这种症状发展的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依赖, 渴望上网遨游冲浪, 而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极度的不适。

  其后可发展成为躯体上的依赖, 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网络成瘾给大学生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使大学生无法完成学业, 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正是由于网络成瘾的危害性, 一些研究者开始将其与赌博、酗酒等强迫症状等同起来, 把它视作一种新的上瘾行为, 认为它与其他上瘾行为一样, 将对个体的学习、家庭生活、工作等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甚大, 因此有人惊呼网络将成为“21世纪的电子海洛因”, 其中在部分网络使用者身上出现的不自主的强迫性网络使用现象被研究者称为“网络上瘾综合症”, 即IAD。

  美国心理学会研究表明, 在大学中网络成瘾者可能高达10%。

  我们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是: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更高, 达12%, 这与我国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是有直接关系的。

  三.大学生网络问题的应对策略

  1.大学生应志存高远, 奋斗不息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 人生的目标恍惚, 特别是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 所以对许多现实的东西不感兴趣, 精神空虚, 缺乏人生追求。

  个别大学生胸无大志, 缺乏对生存问题的理性思考。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要使有限的生命有意义, 就必须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就必须在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拼搏进取, 这对人生具有决定意义。

  许多人庸庸碌碌, 虚度年华, 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 而是因为没有高尚的人生追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对人们特别是对大学生的要求更高。

  大学生应志存高远, 奋斗不息, 努力创造辉煌的人生, 对社会多做贡献。

  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 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2.高校领导要提高认识, 大力加强网络管理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既然大学生网络问题普遍而严峻, 高校领导应提高对大学生网络问题的正确认识, 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管理, 研究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学校不仅要加强校方机房的规范化管理, 不以经济利益来牺牲大学生的根本利益, 还要加强学生公寓个人入网电脑的管理, 要有效地限制学生的上网时间, 加强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经常化、制度化管理, 以防止大学生在校外网吧无节制上网, 这样就把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

  还要建立一支思想品质过硬, 技术精湛的高校“网上警察”队伍, 及时堵截、删除、查找制造垃圾信息的人, 以做好校园网络管理工作。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解铃还须系铃人”, 专家们提出, 对待网络成瘾, 应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来治愈它。

  据了解,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已成立了这样的心理咨询网站。

  通过借鉴多种方法, 可以在网络中利用聊天室的功能开展团体咨询, 互相促进, 帮助解决。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着手进行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预防与矫治研究工作。

  高校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不断探索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4.进行网络心理咨询

  高校的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员, 应该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咨询与辅导的主力军, 配合学生工作部门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使大学生对过度上网带来的身心问题有较多的了解, 从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网上行为。

  高校的心理咨询员要不断提高网络心理问题的咨询技能, 对网络问题学生专门进行跟踪心理辅导, 通过有计划的心理治疗方案, 使他们尽快摆脱心理困扰。

  对那些由于上网而产生的突发性心理问题, 如网恋失败等, 更要配合辅导员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以有效地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5.进行自我调节

  大学生自我调节应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自觉程度。

  就是要检查一下你现在失去的是什么, 列出那些你过去主要的活动, 评价每一活动对你的重要性, 评量哪些是你过去拥有而现在失去的, 评估这些改变对你现在以及未来的影响。

  (2)培养替代活动。

  大学生要学会培养其他替代活动, 构想哪些是你一直都想要去做的休闲活动, 列举出你一直都很想联络的朋友, 列举出其他你也会觉得有趣的活动。

  (3)寻求外在真实的协助, 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满足需求的方式, 寻找真实的支持。

  如与辅导员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多交流, 听听他们的意见, 或在学习中刻苦奋斗取得好成绩, 以满足心理需要等。

  (4)分析并了解上网的促发点。

  在上网前, 我通常觉得工作劳累、烦恼、金钱问题、没有朋友可以聊聊、觉得烦、想要逃避责任、无聊、沮丧等。

  当我从事喜欢的网络活动时, 比较前后的感觉, 了解网络对你真正的意义, 并了解哪些状态是促发上网的因素。

  (5)建立正向的提醒。

  列出五个导致自己上瘾的原因, 列出五个倘若切断网络的五个好处, 把这些原因写到小卡片上, 随身携带, 当碰到前面的促发点时, 就把卡片拿出来读一读。

  (6)建立与采取具体的步骤来处理问题。

  列出必须要处理的事情, 列出必须要采取的步骤, 列出具体的行动时间表。

  不要把一天当作时间进程的延续, 那样没完的工作便可推迟到下一天, 要强有力地监督自己, 必须按时间表执行。

  四.自己的看法

  本次调查中, 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对上网与大学生成才、大学生网民教育和高校网络阵地建设等问题阐明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其主要观点如下:

  大多数大学生网民都能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

  对网络这把双刃剑, 他们认为应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以其之长为我所用。

  有的同学写道:网络世界虽然虚幻但也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 网络行为虽不规范但也是现实行为的反映;网络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 网上有灿烂的阳光也有阴暗的角落, 只要人们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网络许多人认为,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 所受到的教育不应仅仅是书本上的一些概念, 更应该接受新事物和新信息, 而网络就是新事物的代表。

  网络来了, 挡也挡不住,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应该通过网络及时地使自己跟上时代。

  所以, 不能很好掌握或利用网络资源的大学生就不是一个合格大学生。

  许多大学生都希望学校能开设网络资源利用方面的专门课程, 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帮助学生建立个人主页, 学习相关的流行软件等, 以提高上网技能。

  大学生对目前多数高校网站的现状很不满意, 认为其内容枯燥、形式呆板、模式雷同、缺乏吸引力且管理较乱。

  他们认为, 高校网站应在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中树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建设好高校网站, 首先要针对大学生群体, 注重对国内外重大科技、新闻时事和社会焦点、热点的报道;其次要与学生的学习进程相结合, 在网站中设立学习和答疑专栏, 介绍课程的学习方法, 并有老师在网上高层次地分析和阐述学术问题或发表学术论文;及时发布各类诸如学习、考研等信息, 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注册用户进行即时查询和与老师或他人交流;再次, 设立心理咨询栏目, 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疑难问题。

  第四, 高校网站要有不同观点, 让学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并利用网络沟通;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言的机会, 可以向校长直接反映心声。

  最后, 加强对留言板和BBS的管理。

  毕竟校园是一方净土, 高校网络应不同于大众BBS, 应提倡校园网络文明的发展。

  总之, 高校网站应该建设成为一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校、学校与学校沟通的一条畅通的桥梁, 网络在去掉神秘的面纱以后才会现出迷人的光彩!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把网络当成派遣对象, 无节制的上网, 使一些同学主体性逐渐丧失, 个人理性的弱化, 有可能沦为工具客体的危险。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往往以“超我”面目出现;在虚拟空间里, 人们更多地以“本我”体现。

  从调查中我们看到44.73%同学对网络过度依赖, “诈骗”“境内外敌对分子的反动宣传”同样受到了部分同学的关注。

  究其原因, “互联网上信息十分繁杂, 各种敌对势力把互联网作为渗透、煽动和破坏的重要工具, 借助网络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新闻跟帖等多种方式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 攻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热点和敏感话题, 蓄意制造谣言, 并煽动社会不满情绪, 破坏正常社会秩序;传播淫秽S情, 凶杀暴力和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 进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

  ”同时由于青少年的社会生活经验较少, 对于经过伪装的思想和言论的识别能力较差, 加之特有的好奇心、猎奇心, 他们会比较容易被诱导, 进而产生错误的伦理道德倾向。

  久而久之, 还会把错误的伦理道德倾向带到现实生活中;更甚者, 还容易对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标准产生排斥心理。

  大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与社会的现实需要之间形成一定的差距, 也使不少大学生在走入社会和适应社会方面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障碍。

  这些问题引起了大学生对学校教育现状的不满。

  其次, 部分大学生对目前的社会风气不满意, 在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基本发展方向有较高评价的同时, 对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和存在的问题表现出了较强的忧虑和不满倾向。

  尤其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和国家的反腐败斗争予以极大的关注。

  再次, 面对就业政策的转变,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尚未产生根本的转变。

  大多数同学感到好的工作越来越难找, 大学生的高期望值与现实工作条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使不少大学生工作前后普遍有一种失落感, 为了平衡这种失落感, 很多人投向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

  考虑到学生在学校的业余生活不同, 电脑的拥有程度不一样, 所以上网的地点决定这上网的时间长短。

  根据我们的分析: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地点就是网吧。

  而在网吧里的电脑利用效果就很难说了, 许多同学都利用在网吧的时间打游戏, 很少利用他来学习。

  所以这就可以调查大学生上网的时间和电脑在其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从网络的依赖程度看, 由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 我们许多作业都需要网络的帮助, 上网学习是同学们的主要目的, 所以说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是比较正确的。

  依赖度高的可能性就是喜欢玩游戏的同学了。

  对于上网的利弊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 利用上也各有不同, 只要把游戏与学习两者分清楚我们大学生就可以很好的利用网络, 来加强我们的学习。

  五.结论与建议

  网络是一个五花八门, 光怪陆离的世界, 它给我们的心灵、情感、道德等多方面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 我们要在混乱中寻找方向, 从诱惑中学会拒绝, 从迷茫中找到希望, 才能使自己在享受现代科技的成果中完善自己, 成为21世纪中国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中大有作为的新锐一代。

  信息时代匆匆的步伐让大学生不能不使用和接受网络, 不管它会带来多大的冲击, 也这种冲击中夹杂着多少不良的成分。

  大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

  为什么同样是应用网络, 大学生就不能挖掘出最实际的意义, 而仅仅停留于娱乐和消遣?这恐怕就是一个认识和对待新事物的态度问题了。

  对于这样一种新事物, 既不能视之如洪水猛兽, 因为它会带来某些负面的影响而因噎废食;也不能盲目的鼓吹它有怎样的优点。

  作为大学生, 应该认识到沉溺于网上娱乐的不利, 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网络接触社会, 提高辨识和思考的能力。

  网络提供了大量信息, 又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 给了大学生一个展示自身能力的大舞台。

  并不否认网络同时会带来了一些不良的信息, 特别对于大学生而言, 完整的价值观念还未形成, 好奇心又很强, 很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

  网络完全开放和虚拟的空间可以让大学生随心所欲的表现自己, 但如果把握得不好, 猎奇的心态和过分追求个性张扬的心理也许会把大学生引入歧途。

  所以在纷繁的现象背后, 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来看待网络。

  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真实了解大学生上网的现状, 寻找影响大学生课余时间使用不正当的主要因素,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 帮助大学生更真实的了解自己, 更明确正确看待上网, 促进大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 谭福强.论网络文化对我国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D]武汉大学 , 2005.[2]庄宇.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动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 2007.[3]夏俊.大学生网络交往问题及教育导向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 , 2003.[4]雨秋.少年黑客莫尼柯[J]法律与生活 , 1999,(08)[5]曹如中,郭华.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6]刘世清.关于教育信息传播增值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 2001,(12).[7]王晓春.论网络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8]刘利萍.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9]郭忠志.政府行为与网络交往规范化[J]桂海论丛 , 2001,(04).[10]杨克平.试论互联网的挑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 , 2003,(05).[11]代显华.上网成瘾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12]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J]电化教育研究 , 2001,(08).[13]茅亚萍.浅析网络的匿名传播[J]当代传播 , 2003,(06)

第五篇: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网络时代已经来临。

  “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一些专家学者不无夸张地说, “网络文化”是继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形成, 以及活字印刷的发明之后, 人类文化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

  目前, 这一新兴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我国迅速普及。

  “网络文化”无论就其内容还是形式而言, 都迥异于以往所有的文化, 并对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 其来势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那么, 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冲击和变化呢?日前, 我对我院中文系的四个教学班做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

  下发问卷170份, 收回150份, 有效率约88%。

  此次问卷的目的, 是了解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以引起学校、家长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

  因而, 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

  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正面影响

  1、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大学生访问这些网站, 参加网站开展的各项活动, 有助于增强爱国、爱党意识, 有助于强化道德主体意识与地位。

  如在调查问卷中, 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对社会道德水平的影响”的回答:网络的使用会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占35%, 网络的使用会降低社会道德水平占10%。

  这个结果表明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并且是主要作用,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2、网络对大学生智力素质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智力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 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 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 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 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

  在“网络对你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方面?(多选)”问卷中A、开阔了视野, 拓展了知识面占47%。

  B、认识很多朋友, 通过与网友的交流, 减轻学习或其他方面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占39%。

  C、获取网络上丰富的教育资源, 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占14%。

  D、花费太多时间上网而使成绩下降占12%。

  E、沉溺于网上娱乐, 无心向学占7%。

  在这项调查中, 前三项占的比例大足以说明网络对大学生的智力素质是有着积极的影响的。

  3、网络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递的快捷, 以及人机对话的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 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大学生培养和形成学习、效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 有助于大学生扩大交往的范围;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大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S的练兵场, 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二、负面影响

  世间的许多事物都是利弊相生, 祸福相随, 网络也不例外。

  网络就像一条大河, 挟裹着珍珠和泥沙翻腾而下, 既传播文明又倾泻垃圾, 既开启民智又制造蒙昧盲目。

  就其与大学生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而言, 一方面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交往方式, 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另一方面, 网络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 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够十分成熟, 有的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网络环境和网络交往等信息缺乏甄别过滤功能。

  因此, 在当前学校教育侧重于学业成绩, 部分学生跟不上学业和就业压力比较重的情况下, 网络极易成为某些大学生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 使一些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因此, 少数学生沉溺于网上娱乐而无心向学, 有的学生上网造成道德水平下降, 这在调查结果中都有显示, 在上面的举例中已提到。

  对于“网络世界存在的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S情”的观点都表示认同, 网恋现象时有发生。

  在对大学生对网恋的看法调查中, 只有49%人反对网恋, 可以尝试网恋的占到了51%。

  个别同学还有网恋经历。

  网络的这些不利因素, 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因此, 对大学生的上网必须得到有关人士的关注和适时地指导。

  三、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

  有39%的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 5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 2%的学生认为严格控制上网, 3%的学生认为上网太浪费时间。

  而在“你的网络知识从何获得?”这一项中, 只有8%的学生是从学校获得, 而57.2%的学生是从同学中获得, 35%是自学获得。

  而在哪里上网这一项中, 84%是在网吧, 只有4%的同学是在学校里上网。

  这几项调查结果表明, 学院对大学生上网问题并没有给予关注, 学院没有为学生上网提供应有条件, 没有提供应有的指导。

  先进的网络技术、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和对网络认识的滞后及网络化环境的缺失构成尖锐的矛盾。

  一切都在有待改善之中。

  网络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可大学生们对此都很少关注。

  调查问卷中, “你认为网络上的教育资源”:

  “比较缺乏, 种类太少, 质量不高”的占5%。

  “还可以, 有些教育站点不错”占28.5%。

  “教学信息丰富, 更新及时, 交互性强”占14%。

  “不太了解, 很少关注这方面内容”占50%。

  学生对网上资料最感兴趣的项依次是文学艺术、情感交流、聊天、社会科学、教育、游戏。

  学生“上网做些什么?”多选题中, 学生选的最多的是音乐, 娱乐占47%, 其次是查学习资料占36%, 再次是玩游戏占24%, 再次是聊天占16%, 剩下的是交网友占10%。

  做作业的占9%, 收发电子邮件的占8%。

  在回答“上网的主要目的”时, 68.6%的同学回答是娱乐, 回答学习的还不到10%。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 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消遣, 当然这和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有关, 也与在网吧上网的环境有关。

  但关键是学校没有给学生制造利用网络学习的氛围, 教师没有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兴趣。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 把大学生引到网络学习中去, 学院必须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把微机室、电子阅览室完全向学生开放, 并加以有效地管理。

  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健康的教育、学习网站。

  让大学生上网是为了或浏览大型的图书网站, 或利用网络下载学习资料, 或写博客, 或在论坛里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果大学生能把上网的目的放在这些方面, 那么网络也就能真正地发挥了它的传播作用, 大学生的学习也将是轻松加愉快的学习了。

  网络像是无边的森林, 里面藏着非常丰富的宝藏, 但愿大学生们, 都能找到通向宝藏的路径, 而不是陷在泥潭里。

  以上就是关于“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优秀范文5篇)”的详细内容解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