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大全11篇

2024-01-16| 编辑: 佚名| 查看: 84 |原作者: 杨四明|来自: 衙媒网

近日,关于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大全11篇这个问题?本期小编就来详聊一下: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篇(1)网站建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用了何种类型的操作系统、服务器、开发语言,决定着档案网站 ...

  近日,关于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大全11篇这个问题?本期小编就来详聊一下:

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篇(1)

网站建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用了何种类型的操作系统、服务器、开发语言,决定着档案网站是否符合国际规范、能否支持大批量用户同时访问、能否支持多语言国际化访问、能否支持不间断服务以及能否提供友好的浏览方式。因此,在档案网站规划时期,就要按有利于技术发展的原则,首先了解目前可用的网站开发技术,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挑选适宜的技术,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能用的国际、国内标准化技术(如国际网站研发标准及档案工作标准体系),同时力求实施动态的标准化战略,对新技术的应用留有发展空间,建立完善的档案网站技术研发与实施标准体系。

4、按面向用户的原则,进行宏观栏目规划和微观业务管理。

档案网站的主功能是为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用户是档案网站得以生存的根本,没有了用户档案网站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性。档案网站如何吸引用户,留住用户?这就需要在网站建设规划时,坚持面向用户的原则,对各功能栏目的设置、网页字体美工的设计、菜单及检索途径的构思等,均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便于用户使用为标准进行规划。遵循“以用户为中心,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主动服务”的原则,推出咨询服务、在线提问、在线预约、即时交流等各种形式的服务;在规划时解决好能用平台和面向用户平台之间的接口,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使之能够通过具体的档案网站向用户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形成以用户为导向的服务平台。

5、按利益均衡原则,实现档案网站建设相关权益的保护。

档案资源整合利用和档案网站服务的社会化必然涉及国家安全、档案主体、用户等方方面面的权益,在倡导人权保护的今天,档案网站的建设如何保证各方权利主体的利益,既维护国家权益,又能使其与公众的知情权、个人隐私权、档案主体的著作权保护等进行协调,实现利益的均衡,是构建档案网站的关键。因此,在档案网站建设规划的时期,我们要坚持利益均衡的原则,认真研究、借鉴国内外信息网站权益保护的经验,制定与相关信息法规相协调的档案网站信息规章制度,通过 法律 、行政管理和社会化监督作保证,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以此创造档案网站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及条件。

档案网站规划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规划好了,档案网站就会健康、良性地发展;规划不力,甚或毫无规划、盲目建设,就极易给档案网站建设带来不良后果,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大浪费。我们需要摒弃浮躁,认真思考和研究,抓住我国新一轮档案网站发展的契机,从战略的角度规划好档案网站建设,推动档案信息化事业的良性发展。

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篇(2)

1、相关行业的市场是怎样的,市场有什么样的特点,是否能够在互联网上开展公司业务。

2、市场主要竞争者分析,竞争对手上网情况及其网站规划、功能作用。

3、公司自身条件分析、公司概况、市场优势,可以利用网站提升哪些竞争力,建设网站的能力(费用、技术、人力等)。

二、建设网站目的及功能定位

1、为什么要建立网站,是为了宣传产品,进行电子商务,还是建立行业性网站?是企业的需要还是市场开拓的延伸?

2、整合公司资源,确定网站功能。根据公司的需要和计划,确定网站的功能:产品宣传型、网上营销型、客户服务型、电子商务型等。

3、根据网站功能,确定网站应达到的目的作用。

4、企业内部网(Intranet)的建设情况和网站的可扩展性。

三、网站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网站的功能确定网站技术解决方案。

1、采用自建服务器,还是租用虚拟主机。

2、选择操作系统,用unix,Linux还是Window2000/NT。分析投入成本、功能、开发、稳定性和安全性等。

3、采用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如IBM,HP)等公司提供的企业上网方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还是自己开发。

4、网站安全性措施,防黑、防病毒方案。

5、相关程序开发。如网页程序ASP、JSP、CGI、数据库程序等。

四、网站内容规划

1、根据网站的目的和功能规划网站内容,一般企业网站应包括:公司简介、产品介绍、服务内容、价格信息、联系方式、网上定单等基本内容。

2、电子商务类网站要提供会员注册、详细的商品服务信息、信息搜索查询、定单确认、付款、个人信息保密措施、相关帮助等。

3、如果网站栏目比较多,则考虑采用网站编程专人负责相关内容。 注意:网站内容是网站吸引浏览者最重要的因素,无内容或不实用的信息不会吸引匆匆浏览的访客。可事先对人们希望阅读的信息进行调查,并在网站后调查人们对网站内容的满意度,以及时调整网站内容。

五、网页设计

1、网页设计美术设计要求,网页美术设计一般要与企业整体形象一致,要符合CI规范。要注意网页S彩、图片的应用及版面规划,保持网页的整体一致性。

2、在新技术的采用上要考虑主要目标访问群体的分布地域、年龄阶层、网络速度、阅读习惯等。

3、制定网页改版计划,如半年到一年时间进行较大规模改版等。

六、网站维护

1、服务器及相关软硬件的维护,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制定响应时间。

2、数据库维护,有效地利用数据是网站维护的重要内容,因此数据库的维护要受到重视。

3、内容的更新、调整等。

4、制定相关网站维护的规定,将网站维护制度化、规范化。

七、网站测试

网站前要进行细致周密的测试,以保证正常浏览和使用。主要测试内容:

1、服务器稳定性、安全性。

2、程序及数据库测试。

3、网页兼容性测试,如浏览器、显示器。

4、根据需要的其他测试。

八、网站与推广

1、网站测试后进行的公关,广告活动。

2、搜索引掣登记等。

九、网站建设日程表

各项规划任务的开始完成时间,负责人等。

十、费用明细

各项事宜所需费用清单。

以上为网站规划书中应该体现的主要内容,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建站目的,内容也会在增加或减少。在建设网站之初一定要进行细致的规划,才能达到预期建站目的。

2008年04月22日 星期二 上午 09:49

一、建设网站前的市场分析

1、相关行业的市场是怎样的,市场有什么样的特点,是否能够在互联网上开展公司业务。

2、市场主要竞争者分析,竞争对手上网情况及其网站规划、功能作用。

3、公司自身条件分析、公司概况、市场优势,可以利用网站提升哪些竞争力,建设网站的能力(费用、技术、人力等)。

二、建设网站目的及功能定位

1、为什么要建立网站,是为了宣传产品,进行电子商务,还是建立行业性网站?是企业的需要还是市场开拓的延伸?

2、整合公司资源,确定网站功能。根据公司的需要和计划,确定网站的功能:产品宣传型、网上营销型、客户服务型、电子商务型等。

3、根据网站功能,确定网站应达到的目的作用。

4、企业内部网(Intranet)的建设情况和网站的可扩展性。

三、网站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网站的功能确定网站技术解决方案。

1、采用自建服务器,还是租用虚拟主机。

2、选择操作系统,用unix,Linux还是Window2000/NT。分析投入成本、功能、开发、稳定性和安全性等。

3、采用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如IBM,HP)等公司提供的企业上网方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还是自己开发。

4、网站安全性措施,防黑、防病毒方案。

5、相关程序开发。如网页程序ASP、JSP、CGI、数据库程序等。

四、网站内容规划

1、根据网站的目的和功能规划网站内容,一般企业网站应包括:公司简介、产品介绍、服务内容、价格信息、联系方式、网上定单等基本内容。

2、电子商务类网站要提供会员注册、详细的商品服务信息、信息搜索查询、定单确认、付款、个人信息保密措施、相关帮助等。

3、如果网站栏目比较多,则考虑采用网站编程专人负责相关内容。 注意:网站内容是网站吸引浏览者最重要的因素,无内容或不实用的信息不会吸引匆匆浏览的访客。可事先对人们希望阅读的信息进行调查,并在网站后调查人们对网站内容的满意度,以及时调整网站内容。

五、网页设计

1、网页设计美术设计要求,网页美术设计一般要与企业整体形象一致,要符合CI规范。要注意网页S彩、图片的应用及版面规划,保持网页的整体一致性。

2、在新技术的采用上要考虑主要目标访问群体的分布地域、年龄阶层、网络速度、阅读习惯等。

3、制定网页改版计划,如半年到一年时间进行较大规模改版等。

六、网站维护

1、服务器及相关软硬件的维护,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制定响应时间。

2、数据库维护,有效地利用数据是网站维护的重要内容,因此数据库的维护要受到重视。

3、内容的更新、调整等。

4、制定相关网站维护的规定,将网站维护制度化、规范化。

七、网站测试

网站前要进行细致周密的测试,以保证正常浏览和使用。主要测试内容:

1、服务器稳定性、安全性。

2、程序及数据库测试。

3、网页兼容性测试,如浏览器、显示器。

4、根据需要的其他测试。

八、网站与推广

1、网站测试后进行的公关,广告活动。

2、搜索引掣登记等。

九、网站建设日程表

各项规划任务的开始完成时间,负责人等。

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篇(3)

1 引言

目前,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城市内大型区域的室内信号盲区和弱信号区的覆盖问题已经通过建设室内分布系统基本得到解决。但是,在现有的通信网络中,仍然存在很多室内微小区域的通信盲区和弱信号区。所谓微小区域,是指包括处于地下或半地下的小型停车场及类似生活和营业场所、建筑物密集的居民小区、相互紧靠的中高层群楼中的低层房间和离窗较远的深度室内区域、电波传播损耗严重的电梯内部等区域[1-2]。这些地方也是移动用户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区域,具有相当可观的网络需求。对于用户和运营商来说,解决这些微小区域的通信盲区的信号覆盖问题很有必要[3]。

除了常规的基站、直放站等室内分布系统外,目前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微小区域室内信号覆盖的方法主要包括TADS(Triple-networks Access Distribution System,三网接入分布式系统)、MDAS(Multiservice Distributed Access System Solution,多业务分布系统)、RRU(Radio Remote Unit,射频拉远单元)、Femtocell(毫微微蜂窝式基站)和微型直放站等。本文将选取其中施工难度最低和部署时间最快的三种技术方案即RRU、Femtocell和微型直放站,重点对在不同情况和需求下适宜采用哪种技术方案进行探讨。

2 三种解决方案的特点分析

RRU、Femtocell和微型直放站这三种覆盖解决方案用于室内微小区域覆盖时,各有长处与不足,显示了各自的特点。

2.1 RRU的特点

RRU是通过光纤线缆将基站射频处理单元拉到远端的覆盖目标区域,同一基站的多个射频单元共享基带处理单元资源池[4]。这个射频拉远的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与普通基站相比,RRU体积小、重量轻且对机房的要求低,能够有效地降低选址难度和配套成本;

(2)在室内覆盖系统中也常用一种微基站设备,但每个微基站都要解决Iub接口(RNC和Node B之间的逻辑接口)的传输问题,而多个RRU可以共用一个基带池资源,这就简化了Iub接口的传输问题;

(3)RRU与BBU(Building Base band Unit,基带处理单元)之间只能通过现有传输网络的光纤资源进行连接,每个扇区一般要占用一对裸纤,因此在缺少光纤资源的地方是无法使用RRU的。

2.2 Femtocell的特点

Femtocell又称桌面基站[5],是一种超小型化的基站,也是一种小容量家庭基站技术。它最巧妙之处在于利用住宅现有的宽带接入线路(DSL、电缆Modem等)作为基站的回转方式,借道互联网把用户手机发出的语音和数据呼叫传接到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基于标准接口的核心网络(CN),这样省去了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与CN之间的传输中继线。

Femtocell分为家庭版和企业版两种,其工作频段均为上行1920―1980 MHz、下行2110―2170 MHz,业务速率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均为7.2 Mbps、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上行分组接入)均为1.44 Mbps,同为单载波。Femtocell的性能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家庭版Femtocell通常采取摆放或固定在家庭房间、小咖啡厅内,可采用摆放、挂墙、吊顶等方法;企业版Femtocell在大办公室开阔区域可以直接摆放,也可以通过新建或接入现有室分系统。

Femtocell带来的好处如下:

(1)提供高质量的移动覆盖信号,使用户在室内获得优良的服务;

(2)由于Femtocell是微型基站,可以即插即用,因此方便插入现有的各种家庭宽带网关(DSL、电缆Modem以太网、Wi-Fi等),也可以作为一个模块内置于家庭网关产品之中;

(3)Femtocell是实现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融合的重要技术(FMC),能够提供有线网络的速率,移动用户可享受相当于有线宽带的数据业务以及有线通信的低廉价格。

2.3 微型直放站的特点

微型直放站是对普通直放站进行微型化的电路设计和结构设计后形成的专供覆盖室内微小区域用的产品[6]。与其它室内覆盖方式相比,微型直放站存在一系列颇有特S的优势,具体如下:

(1)不对施主基站产生噪声干扰;

(2)具有能明@提高通信质量的特S功能是:

在覆盖区内无用户使用手机时,自动关闭上行放大链路;

自激监测与自动消除;

上下行链路自动平衡调试。

(3)方便摄取基站信号:当基站发射天线在视距范围时,包括室外和室内场所,均可把施主基站信号接收下来;

(4)建网覆盖成本低廉:安装快速简单,且设备可实现多次异地使用,拆卸搬迁方便。

在使用时,微型直放站一定要通过定向施主天线取得较纯净的基站信号,以保证较好的通信质量。微型直放站的主要不足是其与基站共享通信容量,不能扩展容量。

3 技术方案选择

室内覆盖系统主要解决覆盖、质量和容量三大问题。由于微小区域室内环境下的容量较小,所以微小区域室内覆盖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如何用最低的费用、最快的时间和最简易的工程来因地制宜解决各种场景的微小区域室内信号覆盖及通信质量问题。

根上文对各种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点的阐述,现将微型直放站、RRU和Femtocell这三种覆盖方式做一个综合的性能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在解决室内微小区域覆盖应用中的优缺点[7-10]。下面将对三种技术方案在实现方式、建设成本、使用环境、对网络质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具体分别如表2至表5所示。

3.1 RRU适合光纤资源丰富地区

当今移动通信无线覆盖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应是不断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指标以及设备适应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应不断降低设备自身及运维成本。基于光纤技术的RRU设备的出现是无线网络设备适应移动通信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与传统的宏基站相比,RRU降低了建网成本和运维成本,设备对环境的要求也大大减低,同时提供了更多的网络覆盖解决方案,使设备的性价比大幅度提高。RRU基带拉远技术的发展,使得RRU设备在很多场景可以代替宏基站和大功率直放站的应用,成为3G/4G网络中的主流设备。

对于一些对通信质量要求较高的商住小区和办公场所以及面积较大的室内小区,选择RRU作信号源对室内进行信号覆盖,这样既可以保证信号质量,也可以根据需要扩展容量。但是与微型直放站相比,RRU除了通信质量稍占上风之外,还有以下不足之处:

(1)使用RRU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必须在有光纤资源的地方才可以使用,而许多小区域室内环境往往缺乏光纤线路;

(2)由于RRU与BBU一定要配套,而各个厂家的接口都是不一样且保密的,A厂的RRU一般不与B厂的BBU配套,因此RRU设备的兼容性不好;

(3)RRU作为基站主设备的组成之一,在工程建设、工程时间、工程协调、工程调试、工程成本和人员成本等一系列问题上仍略高;

(4)RRU是分布式基站,一个BBU带若干个RRU,若基带池BBU出现故障,则所有RRU都无法正常工作,处理故障的时间周期长。

3.2 Femtocell优缺点明显

在家庭居住地和小型办公室可选用Femtocell覆盖解决方案,因为可以利用现有的宽带接入线路作为扁平化处理基站的回转方式。同时,Femtocell也能给用户提供质量较好的覆盖信号,安装较方便。

由于Femtocell系统本身具有灵活、即插即用、自组织、自优化的特点,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部署难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用户数、覆盖面积和应用价值等因素确定布放的Femtocell类型。

微小区域Femtocell的适用情况如表6所示。可以看出,Femtocell主要应用在一些中小型建筑的室内热点或者盲点区域。此外,对于一些传统室分不易进入但有大流量业务连续覆盖需求的特殊场景,也可以适当引入Femtocell系统进行覆盖。

在具体应用中,应考虑Femtocell与宏峰窝网络的相互干扰及乒乓切换等问题。一般来说,分为Femtocell小区和宏小区之间的重选与切换问题、企业级应用中多个Femtocell小区之间的重选与切换。这方面需要运营商侧对Femtocell与宏小区切换、重选等设置合理的邻区重选策略。同时,考虑到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在微小区域内,运营商应设法尽量减少用户从Femtocell小区切换到宏网络的几率,如适当增大CS用户2D/2F的起压模门限、提高PS用户业务质量门限等。

总体而言,Femtocell造价低廉且安装简便,但是覆盖范围小、支持用户数少,干扰、同步方案较宏站更复杂,为运营和维护带来一些不确定性风险。

3.3 微型直放站适用范围最广

在一般情况下,所有微小区域室内覆盖都可以选用微型直放站覆盖解决方案。因为在面对室内微小区域覆盖问题时,微型直放站的优势非常明显:安装快捷、工程走线方便、物业协谈容易、建设周期短、建设和维护费用小、摄取基站信号容易、不会给施主基站产生噪声干扰,并且特有的几个特S功能可以有效提高通信质量。微型直放站覆盖面积可以从几十平方到1000平方左右,普通家庭、中小型办公室以及生产、餐饮、娱乐和健身等场所都能使用。

相应地,微型直放站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其与施主基站共享容量资源,可能会使基站出现业务拥挤情况。此外,虽然微型直放站也支持即插即用,但是运营商需要上门提供一对一安装服务,并且单用户成本相对较高。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室内覆盖施工难度最低及部署时间最快的RRU、Femtocell和微型直放站三种技术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其覆盖性能、对网络要求和建设成本等方面,尝试给出了技术选择建议。综合来看,RRU得到比较广泛的青睐,但是对光纤资源的要求较高;Femtocell适用于能够接驳有线资源的室内且覆盖范围和用户数不多的场景,如家庭、小型办公室等;微型直放站具有结构简单、投资较少和安装方便等优点,可广泛用于难以覆盖的盲区和弱区,如商场、宾馆、机场、码头、车站、体育馆、娱乐厅、地铁、隧道、高速公路、海岛、电梯、城中村等场所。

对于微小区域覆盖问题,还应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条件和环境进行具体测算,以达到建设成本和网络收益的平衡。同时,为了降低技术选型难度,提高选型效率和科学性,建议下一步开发自动化软件,可根据输入的关键参数给出技术选型的偏向性指南,将有助于未来室内覆盖工作的快速解决。

参考文献:

[1] 朱东照,罗建迪,等. 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2] 上海市无线电协会. 移动通信多系统室内综合覆盖[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3] 杜庆波,罗文茂. 3G技术与基站工程[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4] 周双阳,喻健勇,张云满. 从自主创新探讨TD-SCDMA系统RRU和直放站技术的应用[J]. 现代电信科技, 2007,37(4): 40-44.

[5] 阿尔卡特朗讯有限公司. 创新的3G室内覆盖――Femtocell室内覆盖方案[J]. 移动通信, 2008,32(22): 77-81.

[6] 上海贝电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WCDMA微型直放站总体设计方案[Z]. 2009.

[7] 梁延峰. RRU基本原理及应用分析[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7,20(3): 51-55.

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篇(4)

1 Wi Max技术

1.1Wi Max技术简介

Wi Max使用的标准有802.16d和802.16e两个标准,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公里。Wi Max是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适用于静止和半静止状态访问网络,其传输速率可达10M-70M左右,能完全满足宽带上网的需求。802.16e标准定义了空中的物理层与MAC层, 802.16e接入IP核心网,也可以提供VoIP业务,支持一点对多点的结构。Wi Max是提供最后一英里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可以替代现有的有线和DSL连接方式来。Wi Max将提供固定、移动、便携形式的无线宽带连接,并最终能够在不需要直接视距基站的情况下提供无线宽带连接。

1.2Wi Max组网方案

Wi Max系统的网络结构包括Wi Max终端、Wi Max无线接入网和Wi Max核心网三部分,如图1所示。

图1Wi Max组网结构方案

根据所采用的标准以及应用场景不同,Wi Max终端包括固定(802.16-2004)、便携和移动(802.16e)三种类型。而Wi Max接入网主要指基站,需要支持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有时为方便和其他网络互联互通,还需要包含认证和业务授权(ASA)服务器。而核心网主要用于解决用户认证、漫游等功能及作为与其他网络之间的接口。

电力通信系统采用Wi Max电力专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由于电力系统中配电终端数量大,分散,距离远,一个中等城市的变压器有上千个,配电终端有上万个,Wi Max电力专网将配电终端直接无线接入到配电控制中心,将智能电表的大用户的用电量,线路故障信息及时发送到调度中心。Wi Max技术具有可靠性高、点对多点,远距离传输等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应用。

2 WMN技术

2.1WMN技术简介

WMN即无线网状网技术,是移动AdHoc网络的一种特殊形态,它的早期研究均源于移动AdHoc网络的研究与开发。它是一种高容量高速率的分布式网络,不同于传统的无线网络,可以看成是一种WLAN和AdHoc网络的融合,且发挥了两者的优势,作为一种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的新型网络结构。WMN具有宽带无线汇聚连接功能、有效的路由及故障发现特性、无需有线网络资源等独特的优势。在实际网络发展中,它可以与多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如802.11、802.16、802.20以及3G移动通信等相结合,组成一个多跳无线链路的无线网状网络。这种无线网状网络可以有效减少故障干扰、降低发射器功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极大的提高频率复用度,从而提高网络容量、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并有效的提高通信可靠性。

2.2WMN组网方案

在使用无线网格网技术建设的网络中,其拓扑结构呈格栅状,整个网络由下列组成部分构成:智能接入点(IAP/AP);无线路由器(WR);终端用户/设备(Client)。

(1)WLAN组网方案,即由AC (接入控制点)+AP (接入点) +无线网卡+网络管理组成。

(2)尽管W i-Fi技术已经在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它依然在安全性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Wi-Fi采用的是射频(RF)技术发送和接收数据。由于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号,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攻击。

(3)WLAN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建立的网络,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LAN的功能,能够使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宽带网络接入。WLAN技术也称为W i-Fi技术,目前有三个IEEE标准。W i-Fi的覆盖范围可达90m左右,传输速度快,802.11b的带宽可以达到11Mbit/s,而802.11a及802.11g更可达54Mbit/s。该技术可以组建无线局域网,特别在同一层楼内的办公室可以使用无线办公,其传输速率可以有效的满足宽带联网的需求。

2.3WMN优势和劣势

从安全性看,目前802.11Mesh网的安全方案主要是Tropos的TroposMetroMesh方案和Nortel的方案。TroposMetroMesh方案,采用了多层安全架构,对客户机提供WEP、WPA保护;对无线路由器间的数据采用64/128 bitWEP或128bitAES加密;同时使用VPN来增强整体的安全性。链路层的保护是无线网络安全机制的第一步,但是单独的链路层保护不能提供对敏感数据的保护。Nortel在安全方面也别具特S。每个无线路由器间均建立经过加密的IPSec隧道,以便安全地传送所有用户的数据业务、内部信令处理和管理信息,也就是说数据在无线路由器之间的传送都处于IPSec保护之下。

从成熟度看, WMN是正在研究中的技术,在研究中不断在不同方面结合各种技术的特点进行融合,而且暂时没有一个成熟的产品系列来支持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从应用前景看, WMN这一新兴网络不仅在无线宽带接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在其他方面如结合数据、图像采集模块可以对目标对象进行监控或数据采集,并广泛应用到环境检测、工业、交通等等领域。随着其他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 WMN更好的与之相融合、互补,从而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3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

3.1电力对无线通信网络的需求

(1)用户抄表:采用无线通信系统,将可以达到对用户用电量进行实时监控。随着这种技术的延伸,还可以对用户进行精确控制。

(2)配网自动化:目前我国的配网自动化上还很薄弱,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可快速覆盖各节点, 并节省大量的线缆投资,快速为用户提供服务。

(3)灾难时应急:采用无线通信系统是作为电网运行在灾难时的通信网络最佳选择,当灾害发生时或光缆故障不能及时维修时,无线通信网络可作为应急通信方式。

(4)远距离接入延伸:对于海岛变电站、城域网远距营业所节点,由于距离远,敷设光缆费用昂贵,可考虑采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进行电力通信网络的覆盖,解决因光缆敷设而产生的高额费用问题,同时可解决变电站、供电所等节点的覆盖问题。

(5)小范围覆盖:对于变电站、电厂、电力楼宇等区域,可以考虑采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数据网、语音网的无线覆盖,在业务流量需求不太大的地方,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取代综合布线系统,避免昂贵的布线费用,同时可以提供便捷、快速的接入方式。

(6)新建变电站临时通信方案:在变电站建设期间,由于电力通信网络建设严重受限于变电站机房环境、线路施工条件,而电力通信网络的开通又是变电站投产必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因此,通信工程的建设时间常常不多,还经常发生光缆无法按时投产的情况,因此,采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进行光缆线路投产前的通信方案组织是一种快捷、方便的选择。

3.2组网方案

电力通信专网对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应急通信、配网通信、无光缆覆盖的厂站等节点临时通信几个方面,而为了避免网络建设的重复投资,也避免出现应急网络在日常情况下闲置的现象,通过各方面需求的建设方案的分别分析,达到各自的解决方案,并得到不同解决方案的交集,以此交集来进行电力通信专网的应急中心网络建设和配网通信网络的建设。

图2无线技术在电力应用总况

从图2分析也可以看出,适合电力通信专网应急通信的技术有Wi Max、WMN、卫星通信等几种技术,而适合配网通信的技术有Wi Max技术,各种需求的解决方案的交合点是Wi Max技术,因此,建议采用Wi Max技术进行电力通信专网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深化研究。而为了避免网络建设的重复投资,也同时避免出现应急网络在日常情况下闲置的现象,可将Wi Max技术结合WMN技术、卫星技术进行综合解决方案研究,并注意结合目前光纤传输网、数据网和微波网的现状,充分利用光纤传输网和微波网的资源,使得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中不仅仅是为应急通信而建设,在平常情况下仍然可以作为生产网络使用。

具体方案是在各个220kV/110kV变电站/供电所/高山上建设Wi Max基站,而各配网业务接入节点DTU、FTU、TTU以及抢修车辆、灾变现场、应急通信需求现场配置Wi Max CPE终端进行回传,而各基站则采用光纤传输网、IP数据网、微波网、卫星通信接入配网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等,使得该网络在灾变的适合可以利用微波网、卫星通信等基础平台迅速建立电力生产业务网络,满足各灾变现场的业务需求,而在日常中可以利用光纤传输网、IP数据网作为电力专用通信网络,以满足各种业务对通信通道的需求。

在本方案中,各Wi Max基站采用光纤传输网、IP数据网、微波网、卫星通信等技术组成电力通信专网的Wi Max网络基础平台,形成Wi Max网络的核心网络部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应急通信需要解决语音指挥系统问题,因此,对于语音系统可结合NGN进行建设,通过NGN来实现语音指挥系统的功能。

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篇(5)

1.Evolium:构建“三高”网络的基础

成熟的网络解决方案

网络设备的成熟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网络能否长期稳定可靠的运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UTRAN产品采用了业界领先的集成技术,具有低功耗、模块集成度高、稳定可靠、配置灵活等特点,而且模块种类少,支持演进技术,降低了运营商的投资和运维成本。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商用设备已经在全球20多个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

丰富的网络规划与优化经验

未来3G移动运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建设一个有高性价比、可提供完善服务质量的网络变得更为重要,对无线网络设计和规划的精确度的要求也越高。不够精细的设计方法和工具,会产生覆盖盲区,也可能会导致10%以上站址数的增加。凭借丰富的网规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去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和国内的多家运营商展开合作,成功完成了26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3G无线网络设计规划与模型校正工作,包括在一些城市使用3D模型的建筑物数据库,为客户规划出更为精确的结果,为运营商建成高质量、低成本的3G网络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充分考虑2G/3G双模网络

Evolium多标准基站,支持GSM和UMTS共站址共机柜,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向3G的平滑演进。在商用软件版本上,我们充分考虑到了2G/3G双模手机的漫游,小区重选和语音切换等算法,可以满足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需求,实现3G与2G的有效融合。

2.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实现“三高”网络的保障

从NTT DoCoMo数据表明,现网3G用户室内使用占到了70%,而室外使用量只有30%,这是因为3G视频业务、游戏等高速数据业务都是在舒适的室内环境中发生,从市场层面看,3G的室内覆盖相对2G更为重要。

针对3G室内覆盖,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推出不同环境要求下的解决方案,例如传统的无源、有源、混合的解决方案,还有光纤加五类线的解决方案,信号源可以采用直放站,微蜂窝,RRU射频拉远等。最近,我们还推出了最新的Node I基站,专门用来提供室内方案,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基站,能以非常低的价格提供室内覆盖,是业界第一个专门用于室内覆盖的基站。

3.TD-SCDMA准备成熟:“三高”网络的更多选择

TD-SCDMA是三大3G标准之一,技术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与大唐移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出资2.5亿元人民币,支持TD-SCDMA的研究和发展,并联合成立一支产业化团队,充分利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规模产业化设施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共同致力于TD-SCDMA产品在中国产业化发展。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与大唐移动的TD-SCDMA产品在MTNet第二阶段外场测试中表现良好,全面通过各项指标的测试,并完成了与北电、西门子等主流设备供应商的IOT测试,测试结果证明目前的技术已经具备商用条件。

今年4月TD-SCDMA国际峰会期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和大唐移动联合演示了端到端TD-SCDMA解决方案,再次证明了TD-SCDMA是成熟可靠的、具备商用的基础。

4. HSDPA:加速提升“三高”网络

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篇(6)

1.Evolium:构建“三高”网络的基础

成熟的网络解决方案

网络设备的成熟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网络能否长期稳定可靠的运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UTRAN产品采用了业界领先的集成技术,具有低功耗、模块集成度高、稳定可靠、配置灵活等特点,而且模块种类少,支持演进技术,降低了运营商的投资和运维成本。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商用设备已经在全球20多个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

丰富的网络规划与优化经验

未来3G移动运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建设一个有高性价比、可提供完善服务质量的网络变得更为重要,对无线网络设计和规划的精确度的要求也越高。不够精细的设计方法和工具,会产生覆盖盲区,也可能会导致10%以上站址数的增加。凭借丰富的网规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去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和国内的多家运营商展开合作,成功完成了26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3G无线网络设计规划与模型校正工作,包括在一些城市使用3D模型的建筑物数据库,为客户规划出更为精确的结果,为运营商建成高质量、低成本的3G网络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充分考虑2G/3G双模网络

Evolium多标准基站,支持GSM和UMTS共站址共机柜,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向3G的平滑演进。在商用软件版本上,我们充分考虑到了2G/3G双模手机的漫游,小区重选和语音切换等算法,可以满足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需求,实现3G与2G的有效融合。

2.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实现“三高”网络的保障

从NTTDoCoMo数据表明,现网3G用户室内使用占到了70%,而室外使用量只有30%,这是因为3G视频业务、游戏等高速数据业务都是在舒适的室内环境中发生,从市场层面看,3G的室内覆盖相对2G更为重要。

针对3G室内覆盖,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推出不同环境要求下的解决方案,例如传统的无源、有源、混合的解决方案,还有光纤加五类线的解决方案,信号源可以采用直放站,微蜂窝,RRU射频拉远等。最近,我们还推出了最新的NodeI基站,专门用来提供室内方案,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基站,能以非常低的价格提供室内覆盖,是业界第一个专门用于室内覆盖的基站。

3.TD-SCDMA准备成熟:“三高”网络的更多选择

TD-SCDMA是三大3G标准之一,技术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与大唐移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出资2.5亿元人民币,支持TD-SCDMA的研究和发展,并联合成立一支产业化团队,充分利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规模产业化设施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共同致力于TD-SCDMA产品在中国产业化发展。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与大唐移动的TD-SCDMA产品在MTNet第二阶段外场测试中表现良好,全面通过各项指标的测试,并完成了与北电、西门子等主流设备供应商的IOT测试,测试结果证明目前的技术已经具备商用条件。

今年4月TD-SCDMA国际峰会期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和大唐移动联合演示了端到端TD-SCDMA解决方案,再次证明了TD-SCDMA是成熟可靠的、具备商用的基础。

4.HSDPA:加速提升“三高”网络

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篇(7)

1.1重要性

不断开发新的软件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除了软件本身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外,还在于新的软件工程应该具备以下几个重要作用:

1)能够实现方便日后维修;

2)能够满足更多用户要求;

3)具有对软件质量进行准确评价的功能;

4)在最大限度内实现降低成本和加快开发速度的双重目标。

1.2解决问题

1)解决电子商务网站存在的问题。如网站升级困难问题、网站特点不明晰问题、商品无法在网站显示出来、成本大而效率却低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电子商务网站快速的发展。通过在电子商务网站中使用软件工程,能够帮助网站解决这些常见问题,使网站更容易的完成升级,同时还能够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开发效率。

2)解决网站开发水平低下的问题。当前我国很多网站开发技术人员由于本身技术知识水平不足等原因,导致建设出来的电子网站存在各种问题。很多网站在安全可靠性方面远远达不到用户的要求,导致创建出来的网站不但无法给用户带来更多便利,反而会给用户带来更大的困扰。此外,很多刚开始发展起来的小型开发商,由于技术和资金原因,导致他们的软件工程技术水平满足不了发展需要等问题,直接造成电子网站出现较为严重的软件危机,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

建设一个高效、合理以及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网站需要技术开发和建设人员做好每一个环节的部署和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一步步的将电子商务网站给建立起来就有效运用。建设网站具体的步骤为:

1)要明确建设目的。电子商务网站建立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在网站中进行电子商务来实现企业的利益,且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实现营销的目的。因此,在开发设计电子商务网站时需要首先明确建设的目的,从而根据这个目的去进行设计,确保设计出来的网站满足企业营销的要求。

2)对目标进行定位。在明确建设网站的目标后,根据这一目标对网站进行进一步定位,定位内容包括网站主要的信息内容、主要的客户来源以及客户类型、主要的盈利模式和方式、网站影响的具体流程、网购的付款的方式和货物的配送形式、网上产品的推销和活动等,对这些方面进行定位,从而使建立起来的网站真正属于可靠和高效的电子网站。

3)确认网站结构。在完成网站的目标定位后,开始对网站结构进行进一步的确认。技术人员根据网站不同方面的需求制定出具有更大针对性的方案供决策者选择,网站决策者根据这些方案选择一个适合自身的最优方案,技术开发人员根据这个方案开始进行全方位的模型设计。

4)实际开发网站。技术人员根据已经设计要的网站模型进行实际开发,通过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去构建一个具有实际可行性的系统平台,并在利用现有的软件工程技术对网站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使网站能够高效的为企业服务。

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篇(8)

[Abstract] To resolve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urgent demand of the indoor depth coverage and the lack of speed of its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TD-LTE network depth coverage and construction in urban village were analyzed, new solutions were studied, and the segmentation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typical cases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were discussed. Study showed that urban village TD-LTE network coverage had to meet user business need, and to take various actual problems into consideration, to make unified plans, and to adopt various innovative technology, products and overall resolutions.

[Key words]urban village micro device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system

1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中村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其网络建设成为当前TD-LTE网络深度覆盖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城中村物业敏感度高、选址困难、覆盖场景复杂等,制约着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由于制式和频段方面的差异,TD-LTE无线网络与2G/3G网络相比,频段较高,呈现了“大带宽、小覆盖”的特点,容易造成深度覆盖不足。室分深度覆盖的迫切需求同室分建设难以加快之间的矛盾日趋显现。

2 城中村场景深度覆盖面临的挑战

城中村、低矮高密度小区中楼间距小;部分城中村的数据业务需求大,对容量要求高;传统的建设宏站方式难以实现城中村的深度覆盖;基于城中村场景的网络深度覆盖面临诸多挑战。

站址选择困难:城中村居民的辐射环保意识强,传统的宏站新增站点难以在城中村落地;无线环境复杂:城中村无统一规划,建设无序;电磁波损耗大,很难实现深度覆盖;传输资源获取困难:城中村公共区域少,能用于铺设光缆等传输资源的区域少。

城中村的这些特点,其TD-LTE网络深度覆盖需要基于更加丰富的设备类型,采用灵活多变的分场景多形态设备整体解决方案。

3 城中村场景新技术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为解决城中村场景网络深度覆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可采用现已涌现出的多种新技术、新产品及其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微小基站覆盖技术、基于射频的光纤分布系统、基于基带的光纤分布系统等。

3.1 微小基站覆盖技术

微小设备集成度高、体积小、重量轻;配套建设需求少、安装工程量小;隐蔽性强,可实现快速建站。通过宏、微结合可有效解决宏站建设普遍存在的选址难、施工难、建站周期长等问题,达到快速建网的目的。

常用的微小设备有:1)一体化微站:BBU、RRU、天线集成;2)微RRU:RRU和天线集成;3)中继站Relay:无线回传。

根据城中村的楼宇特点及覆盖区域特点,微小站应用可采用不同的建设方案:1)城中村的路灯杆、水泥杆、监控杆、电线杆等市政资源可充分利用,有效解决微站的选址问题,用于对城中村建筑物及道路的深度覆盖;2)安装在楼顶,用于对城中村建筑的深度覆盖;3)安装在楼体中间层,用于对建筑物高层、中层、低层的室内深度覆盖;4)对于有线传输无法达到的场景,可采用Relay进行补盲、覆盖延伸,实现快速部署。

3.2 基于射频的光纤分布系统

基于射频的光纤分布系统MDAS采用三级架构,由射频接入单元MAU、扩展单元MEU和远端单元MRU组成;传输介质以光纤、五类线为主。射频接入单元与扩展单元之间采用光纤连接,扩展单元与远端单元之间采用光纤或网线连接。其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基于射频的光纤分布系统隐蔽性强,方便物业协调;更易实现深入覆盖场景区域,达到深度覆盖目的;方案设计简单,端到端设计无需链路预算;微功率输出,基本不使用无源器件,互调干扰小;支持远程集中供电,便于灵活构建较大规模的分布系统;端到端全系统监控;扩容、优化简单,适合网络分步建设。

该系统方案最大的特点在于系统可通过配置、耦合2G、3G和TD-LTE多种制式,实现多网协同;其缺点是不具备容量功能,易引起上行底噪抬升。

3.3 基于基带的光线分布系统

基于基带的光线分布系统技术,采用光纤/网线部署,无需馈线、天线,简化施工,隐蔽性高,利于快速部署。系统各设备之间传送的均为基带信号,最后通过pRRU发射射频信号进行覆盖。其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

该系统方案隐蔽性强,方便物业协调;方案设计简单,端到端设计无需链路预算;支持远程集中供电,便于灵活构建较大规模的分布系统;基本不使用无源器件、互调干扰小;端到端全系统监控;支持LTE MIMO,单路线缆即可实现LTE MIMO性能,天线口功率自适应平衡,有效保障覆盖和容量,也支持外接MIMO天线。

该系统方案不仅具备信号深度覆盖优势,而且具有容量优势,特别适于大型及超大场景,可做为大型城中村的网络容量及深度覆盖整体解决方案。

3.4 技术方案特性对比及应用场景

从不同维度对各深度覆盖技术方案进行性能特点分析,建议应用场景如表1所示:

4 典型应用案例

4.1 微小基站应用案例

东莞白濠向东村为典型的城中村,周边高楼林立,人员密集,对4G网络覆盖及用户感知的要求很高;城中村周边已建有多个宏站,主要有东莞白濠路口D-HLH站点,距离东莞白濠向东村为421.15 m;东莞白濠天桥D-HLH站点,距离东莞白濠向东村为483.93 m。受城中村密集建筑影响,宏站信号遮挡严重,城中村内部道路及建筑物覆盖较差。

经运营商网优路测分析,发现白濠中心街附近路段TD-LTE信号存在200~300 m范围的弱覆盖现象;对周边可用建站资源勘察,白濠中心街有路灯杆,高8 m,特别适于采用微小基站进行精细化补点的方案。经评估确定,采用基于华为微RRU建站方案,BBU型号为DBBP530,RRU型号为AAU3240,天线方案采用AAU3240一体化设备天线,抱箍安装在路灯杆上,小区覆盖方向为30°/150°;传输采用光纤拉远方式建设;电力方案采用就近取路灯灯杆220 V交流电。

设备开通后,通过对原弱覆盖区域进行RSRP值测试,该区域弱覆盖现象得到明显改善,覆盖指标满足移动相关规范要求。

4.2 基于射频的光纤分布系统应用案例

潮州市潮安区安埠镇霞露村属城中村,村中基本为3~4层房屋建筑,建筑密集,共有16条小巷子组成,巷子纵深较大,覆盖面积达到108 000 m2,周边有龙溪中学教学楼6楼宏基站,基站距离霞露村170 m左右,受建筑阻挡,周边基站信号很难覆盖到城中村内部,基本为弱区和盲区。考虑到周边已有GSM及TD-LTE宏站,该城中村对容量需求不大,同时充分考虑多业务发展及多网协同发展需求。经评估确定,采用基于多制式的射频光纤分布系统对霞露村的16条巷子的1F~4F进行深度覆盖。

现场MDAS部署2套MAU、21套MEU、99套室外型MRU,2G信源利旧机房现有宏站信源;TD-LTE信源新增1套BBU、2套RRU。新增BBU安装在机房原有LTE机柜内,利旧原机柜内DCDU;RRU、MAU挂墙安装在机房;MEU、MRU采用城中村建筑物挂墙安装;MRU采用一体化设备,天线集成在MRU内部,通过POE远程供电,输出功率为23 dBm。施工现场采用网线走线,不使用馈线、无源器件及天线,无需物业协调,系统在现场得以快速部署。系统开通后,测试现场TD-LTE信号RSRP、SINR均满足指标要求,效果良好。

基于基带的光纤分布系统,相比基于射频的光纤分布系统增加了容量功能,更适用于有大容量需求的城中村场景,其应用案例不赘述。

5 结束语

TD-LTE网络特点要求以宏覆盖、线覆盖、点覆盖构建整体立体网络。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城中村场景做为典型覆盖场景,需根据不同城中村场景特点,结合用户业务需求,考虑物业协调困难、建设困难、无线环境复杂等实际问题,做好城中村网络系统覆盖的统一规划,采用微小设备、光纤分布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及其整体解决方案进行网络深度覆盖,实现无线设备及资源的精准投放,减少网络干扰和降低网络建设成本。

参考文献:

[1] 戴源,朱晨鸣. TD-LTE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2] 姚岳,李新. 小基站(Small Cell)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3] 王映民,孙韶辉. TD-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4] 郑建. LTE网络频率规划原则及优缺点分析[J]. 科技展望, 2014(17): 12.

[5] 王键臻. 基于LTE的小基站干扰抑制研究[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15.

[6] 王健,李会军,陈凯. LTE网络性能增强关键技术研究与试点[J]. 电信技术, 2015(8): 25-30.

[7] 刘金科,黎建波. LTE微基站应用分析[J]. 移动通信, 2015(7): 32-36.

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篇(9)

在确定主打之后拟一份网站内容策划书,将各分之内容如何运营想清楚,所需技术和人员以及时间都要考虑。在技术方面,目前只租用虚拟主机,使用一些免费的程序,这样的麻烦就是维护和安全,及时的备份成为最重要的内容。规划是前期的准备,这个是一切的基础

一个网站的成功与否与建站前的网站规划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在建立网站前应明确建设网站的目的,确定网站的功能,确定网站规模、投入费用,进行必要的市场分析等。只有详细的规划,才能避免在网站建设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使网站建设能顺利进行。

网站策划书内容包括哪些

网站规划书包含的内容如下:

一、建设网站前的市场分析

1、相关行业的市场是怎样的,市场有什么样的特点,是否能够在互联网上开展公司业务。

2、市场主要竞争者分析,竞争对手上网情况及其网站规划、功能作用。

3、公司自身条件分析、公司概况、市场优势,可以利用网站提升哪些竞争力,建设网站的能力(费用、技术、人力等)。

二、建设网站目的及功能定位

1、为什么要建立网站,是为了宣传产品,进行电子商务,还是建立行业性网站?是企业的需要还是市场开拓的延伸?

2、整合公司资源,确定网站功能。根据公司的需要和计划,确定网站的功能:产品宣传型、网上营销型、客户服务型、电子商务型等。

3、根据网站功能,确定网站应达到的目的作用。

4、企业内部网(Intranet)的建设情况和网站的可扩展性。

三、网站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网站的功能确定网站技术解决方案。

1、采用自建服务器,还是租用虚拟主机。

2、选择操作系统,用UNIX(UNIX培训 ),linux(linux教程 linux培训 )还是Window2000/NT。分析投入成本、功能、开发、稳定性和安全性等。

3、采用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如IBM,HP)等公司提供的企业上网方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还是自己开发。

4、网站安全性措施,防黑、防病毒方案。

5、相关程序开发。如网页程序ASP(ASP培训 )、JSP、CGI、数据库(数据库培训 数据库认证 )程序等。

四、网站内容规划

1、根据网站的目的和功能规划网站内容,一般企业网站应包括:公司简介、产品介绍、服务内容、价格信息、联系方式、网上定单等基本内容。

2、电子商务类网站要提供会员注册、详细的商品服务信息、信息搜索查询、定单确认、付款、个人信息保密措施、相关帮助等。

3、如果网站栏目比较多,则考虑采用网站编程专人负责相关内容。 注意:网站内容是网站吸引浏览者最重要的因素,无内容或不实用的信息不会吸引匆匆浏览的访客。可事先对人们希望阅读的信息进行调查,并在网站后调查人们对网站内容的满意度,以及时调整网站内容。

五、网页设计

1、网页设计美术设计要求,网页美术设计一般要与企业整体形象一致,要符合CI规范。要注意网页S彩、图片的应用及版面规划,保持网页的整体一致性。

2、在新技术的采用上要考虑主要目标访问群体的分布地域、年龄阶层、网络速度、阅读习惯等。

3、制定网页改版计划,如半年到一年时间进行较大规模改版等。

六、网站维护

1、服务器及相关软硬件的维护,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制定响应时间。

2、数据库维护,有效地利用数据是网站维护的重要内容,因此数据库的维护要受到重视。

3、内容的更新、调整等。

4、制定相关网站维护的规定,将网站维护制度化、规范化。

七、网站测试

网站前要进行细致周密的测试,以保证正常浏览和使用。主要测试内容:

1、服务器稳定性、安全性。

2、程序及数据库测试。

3、网页兼容性测试,如浏览器、显示器。

4、根据需要的其他测试。

八、网站与推广

1、网站测试后进行的公关,广告活动。

2、搜索引掣登记等。

九、网站建设日程表

各项规划任务的开始完成时间,负责人等。

十、费用明细

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篇(10)

前言

TD-LTE 4G无线网络工程从商用建设到今天已经历四年多,网络规模布局基本形成,覆盖面广、用户发展稳定。当前的建设重点正集中在以下三点:一是城区深度覆盖的提升;二是加强热点区域的容量扩容;三是积极提升用户在速率和时延方面的体验。上述网络建设重点一方面可以从规划、设计、优化等多角度着手改善,另一方面,能适应这种发展需要的无线设备的研发商用也急需先行。同时,配合着承载各类软件功能的开发,硬件设备也应步步紧跟部署。

当前TD-LTE主流无线基站设备,均为BBU+RRU的主远端分离形式,并以F/D频段八通道设备和E频段两通道设备为主要建网设备。此外,各设备商也提供F/D频段的两通道设备、一体化微基站、微RRU、皮基站、天线RRU一体化设备和relay基站设备。今年,随着网络建设对深度覆盖、局部补点覆盖的需求增高,适应这种场景的小基站、微基站设备的需求有较大提高,且对设备的形态、适用场景提出了更多样化的要求。同时,一些特殊覆盖场景对无线设备软硬件也提出了更多特殊化的需求,业界针对特殊场景设备软硬件应用的研发力度也在逐步加大。

1 TD-LTE无线设备发展的新形态与新方案

1.1 面向深度覆盖的改善与提升

为更好地提高用户体验、优化网络,当前各本地网络均面临深度覆盖问题。对照TD-LTE 4G网络与GSM 2G网络的室内外MR覆盖率,普遍全国城区都存在约8个百分点的覆盖差距。如果我们以50米的栅格地图来统计现网弱覆盖点就会发现,低于4栅格的弱覆盖区,也就是200米范围以内的弱覆盖点,占比非常之大,且比较分散。一般这种情况,网络不会以增补新站址方式来解决这类问题。那么除了通过有效的网优手段、优化的多层立体组网方案等方式进行调整解决外,通过新设备、新技术的研发来解决补齐是一个有效手段。

FD射频互助即为当前基站设备所能提供的一个有效解决办法。其具体形态指在D频段的RRU内置F频段的接受模块,进而通过增加F频段8路接收,来实现8T16R。通过实验验证,FD互助可以有效地解决3db的上行增益。网络目前最大的商用实际案例为,在某省会城市进行了4800个8T16R站点的连片建设,对改善网络深度覆盖、补点补盲均带来较大改善。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8T16R RRU设备的单个购买硬件成本要高于同等水平的8T8R RRU设备约12%,并且,开通FD互助还会增加对基带侧的处理资源要求,因此硬件需要额外配置基带板等硬件,这样会带来整个一个基站的硬件成本,提高约17%左右。而换来有效输出为3db的上行增益。这种成本代价与性能获得的衡量,还需要网络在建设投入与产出上均衡评估。

同时FD射频互助设备也有自己的建设局限性,即首先站址必须同时具有F和D频段设备,并且F和D频段的帧头位置需要对齐,因此要在网络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运营商之间以及对邻站的干扰影响。FD射频互助在去年由主流厂商首先提出,并在去年开始商用,取得一定效果,今年其他厂商也开始有同类产品陆续推出。

对于急待改善的深度覆盖场景,运营商可供选择的另一种快速解决方案即为增设小基站、微RRU设备。目前可供选择的微基站设备以D频段为主,也辅以F频段和E频段产品。以D频段为例,一般微RRU两通道设备的硬件价格会是宏基站两通道设备的价格的50%-70%左右,是宏基站八通道RRU设备的30%~45%左右。

微小基站设备建站既有快速性,又对选址和配套要求低,可以有效缓解深度覆盖问题。因此从去年上期工程以后,在宏基站设备基本比较成熟的情况下,业界都在着力改进推出小基站,如FAD多频段产品、内置天线、一体化集成美化产品、更微型设备等等,以满足不同覆盖场景和配套安装需要。从上期建设来看,小基站的供货占比有较大攀升,可见随着网络发展,对设备的种类需求也在变化。

目前,网络建设所使用的小基站全部为2T2R的设备,今年开始有设备厂商提出并进行研发4T4R的小基站产品,这种产品的出现改变了当前业界小基站全部为2T2R设备的态势,但对其的适用场景、终端支持情况、成本投入产出价格以及建设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实践检验。

在微小基站的组网方案上,继传统的E频段室内分布基站,业界今年开始推出室外型D频段的分布式基站建网方式,通过路由器的设置,使一个基带BBU资源可以连接多个微RRU进行室外覆盖,并在需要时可以将2G网络等其他制式的网络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射频端发送信号进行同步覆盖。总体上,当前微小基站设备的发展研发上,提升功率、减小体积、优化美化各种安装方式、整合多频段多制式是普遍的发展方向。

上面描述了基于设备形态的推新来解决覆盖问题,除了从新设备领域来提出解决方式,新的设计组网方案、一些基于软件算法的新技术研究也是必要解决的方式。

近年被提出的4G设备CRAN组网方案一直处于局部商用阶段。CRAN建设方案的提出起初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降低运营商TCO,显著降低新站址获取难度,缓解基站配套建设在选址、铁塔以及传输资源方面的压力。随着该方案的研发推进,BBU的集中部署除了缓解配套建设压力之外,还可以通过高速交换设备,在基站间进行快速数据调度和干扰协同,实现基于CRAN的站间协同方案、站间CA、8R UL CoMP等,旨在消除站间干扰、提升性能进而改善用户体验。这种集中式部署的CRAN方案在现网还处于实验阶段,其网络运行效果以及在额外的高速交换设备硬件(其造价每10个BBU配置的交换硬件约等同于一个三扇区基站的硬件价格)上的成本投入,使其建设部署方式都有待进一步检验。

软件算法的运行基础需要硬件的承载,因此业界对硬件平台芯片处理速度的要求逐年攀升,这也是各设备商逐年、逐期的推出新基带板、新主控板的动因。其核心机制即为更新一代、更高运算处理能力的芯片,这不仅仅会带来基础的处理能力,比如小区数、通道数、接口速率等基础处理能力的抬升,而更多的是为在新的硬件平台上,可以开发运行更多的复杂算法来改善网络覆盖和性能、具备下一代演进能力提供了空间。

面对当前的网络需求,新的基带硬件设备的研发主要集中于提升上行接收能力、增强IR接口的传输速率、为3D-MIMO部署打下基础、更强的信令处理能力、向5G网络基础演进等方面。预计今年主流设备商均会有新的基带或主控板陆续推出。而对于运营商需要重视的是,对基带硬件板卡的能力评估也不应仅停留于对其基本标称处理指标的检验和考核,其芯片运行速度、支持复杂算法的能力、未来演进空间等都是需要考量的重点问题。

在更强大的新一代的硬件处理平台上,各类软件算法陆续的被提出和研究,如Turbo Receiver 重构译码信号算法(弱覆盖场景下,提升信道估计和链路解调能力,提升边缘用户的调度解调性能)、UL ICS联合调度(通过站间X1接口的调度,对边缘用户进行簇内多小区联合时频资源分配,控制深度覆盖用户上行噪声干扰,改善小区的上行覆盖)、UL IOT功率控制(通过小区检测,调整用户发射功率,降低系统上行干扰)等等,旨在改善上行增益、控制干扰进行站间协调、调整控制功率。

1.2 面向容量需求的提升

在容量解决方案里,当前比较可能纳入规模建网的即为3D-MIMO技术的实现。业界在今年工程上批量供货出可商用、可量产的产品也很可行。新的64T64R设备无论从安装难度和技术角度都决定了,其会以RRU集成天线的一体化形式出现,其普遍物理形态在体积与重量上,与当前的8T8R设备(RRU设备+智能天线)的尺寸相当或者略低,这也是其可规模商用安装使用的前提。

现网实验证明,3D-MIMO技术确实可以较大幅地提升容量改善覆盖。这里主要评估一下该设备规模建设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成本问题。虽然尚未定价,但其单个成本高于目前宏基站8T8R RRU设备四倍左右是可初步预估到的,同时3D-MIMO站开通带来的成本上升还不仅仅在于每个RRU硬件本身,其BBU侧也须具备专用的基带板,或者是配置更多倍的基带处理资源。目前网上的运行基带板基本不能支持3D-MIMO的运行或者是配置数量不够,专用基带板需具备更强的处理能力,更快的IR接口速率,以及配置更高速率的光模块(至少40G)。BBU侧还需配置支持3D-MIMO这么大量信息交互的主控板,以及S1接口。同时3D-MIMO技术的软件成本也应该计算在一个基本的单站建设之内。由此,有关方面进行了一个TCO的估算,较保守结论是五年运营成本抬升35%,如果结合上容量增益,那么每比特成本相对8T是明显下降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当期直接建站成本将比较高昂。另外在3D-MIMO站点的部署规划中,是否连片部署,还是单个补点替换,也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4G设备发展演进在容量提升这一领域,业界也在为A频段、Band41扩展频谱的可能使用做着积极的规划部署。

1.3 面向用户速率的提升

4G网络提高上下行速率,才能保证在竞争中的用户体验。设备商当前在用户速率提升上的规划和研发主要集中在软件算法的提升。

(1)UDC技术:UDC技术需要设备商与芯片厂商共同合作,在手机和网络侧预留并维护相同的数据存储器,标识空口传输信息的指针位置。对于重复发送的字节,可以在空口只发送指针,基站和UE自动识别和填充,减少空口资源占用。在发送指针信息后,网络侧检索如果信息存储存在即直接解码,无需空口传送。目前终端基本支持。

(2)UL SU-MIMO技术:该技术终端侧上行双发,实现上行发射分集、上行双流复用。目前网络侧可以具备能力,没有问题,但还受限于手机不支持。

(3)下行3CCCA+256QAM:E/F/D频段内/间三个载波聚合,来获得峰值性能提升,采用更高效调制编码,提升下行频谱效率。截止目前主流终端均已经支持。

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篇(11)

本文通过LTE对传送网的需求以及承载方案进行分析,提出了面向LTE技术的传送网发展策略。

2 LTE对传送网的需求

(1)调度能力需求

传统的3GPP接入网由Node B和RNC两层节点构成,而LTE中省去了RNC这一层,eNB(演进型Node B)直接接入EPC设备;因此E-UTRAN主要由eNB构成,eNB除了具有原来Node B的功能外,还承担了原来RNC的大部分功能。采用这种扁平化结构的目的,在于简化网络结构、减小网络延迟。而网络结构的改变要求传送网有更加灵活的调度能力。

(2)高带宽需求

LTE基站的接入带宽相对3G网络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根据经验估算,以TD-LTE S111站型为例,eNB的传输带宽为440~590M。如果采用S222站型,传输带宽将加倍,即880~1180M,这几乎是3G基站带宽的10~20倍。

(3)L3需求

由于LTE网络引入了S1-flex概念和X2接口,eNB需要建立与不同的SGW/MME之间的接口,以及相邻eNB之间的X2接口,传送网络需要支持L3功能才能对LTE的流量进行疏导。

(4)统一承载需求

LTE和2G、3G网络共存,传送网需要考虑多场景统一接入,现有承载网需要向分组网络平滑演进。

3 LTE传送网承载方案

基于当前各种技术现状,LTE RAN承载技术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3.1 PTN+CE方案

本方案以PTN为主,PTN采用两层或三层网络结构,仍采用端到端的L2功能,L3 VPN功能由新引入的1对CE(客户边缘路由器)负责。CE路由器负责将X2接口信息按照IP地址转发相邻基站,将S1接口信息按照IP地址转发给SGW/MME或SGW/MME pool中相应的SGW、MME,以实现多归属需求。

考虑到管理维护的方便、网络安全性和流量控制等因素,建议CE设备单独配置。

本方案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对于核心网多机房组网应用,还需考虑机房、局站间的通信实现,具体解决方案和网络中各个连接关系详见图2。

3.2 PTN支持L3 VPN方案

以PTN设备建设端到端的LTE RAN承载网,PTN核心层设备具备L3 VPN功能,实现基于IP地址的电路调度,汇聚层/接入层仍采用L2功能。PTN核心层设备负责将X2接口信息按照IP地址转发给相邻基站,将S1接口信息按照IP地址转发给SGW/MME或SGW/MME pool中相应的SGW、MME,以实现多归属需求。

本方案的网络结构如图3所示。

对于多局站组网应用,还需考虑局站间的通信实现,具体解决方案和网络中各个接口详见图4。

3.3 全路由器方案

如图5所示,从核心层到接入层,全网采用动态路由协议承载IP类业务,采用PWE3管道方式承载TDM/ATM等传统业务。显然此方案处理LTE的动态业务具有天然的优势,具有端到端灵活业务调度能力,无需像L2那样需要预先建立很多的通道。但全路由器方案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建网成本较高、设备功耗较大,另外在组网规模上也受限。

3.4 方案比较

PTN+CE方案利用路由器实现三层功能,增加了系统的处理环节,传输、数据分专业维护,对各自专业维护人员要求低,网络规模适用性强;但是PTN与CE之间的保护机制尚不完善,投资成本较高。

PTN支持L3 VPN方案要求核心PTN设备具备三层VPN功能,组网简单,网络规模适用性强,故障维护容易,时延很小,PTN端到端保护性强,设备成本投资小,只需要对现有的核心层PTN设备进行软件升级。

全路由器方案规模适用性弱,不适合大规模建网,设备功耗大,维护要求最高,网络保护、OAM能力比PTN设备弱,投资成本高,国内的运营商不适合这种组网模式。

4 传送网发展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面对LTE技术的发展,针对传送网的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1)采用PTN设备承载。PTN支持多种基于分组交换业务的双向点对点连接通道,具有适合各种粗细颗粒业务的端到端的组网能力,以及丰富的保护方式,遇到网络故障能实现基于50ms的电信级业务保护倒换,实现传输级别的业务保护和恢复;具有完善的OAM体系,保证网络设备保护切换、错误检测和通道监控能力;网管系统可以控制连接信道的建立和设置,实现了业务QoS的区分和保证等。面对LTE带来的高带宽、扁平化、低时延、严格QoS等承载需求,PTN仍然是目前最佳的承载解决方案。

(2)升级现网PTN传输系统。根据经验估算,如果采用S222型站型,传输宽带将达到3G基站的10~20倍,这将给现网PTN传输系统造成巨大压力——不仅会给2G/3G/WLAN带来比较大的传输压力,也难以满足LTE的传输需求。 为此,PTN传输系统在部署新设备时,应结合未来网络发展进行前瞻性规划布局,根据需要对现有PTN设备进行升级扩容及改造。

(3)采用PTN支持L3 VPN方案作为长期建设策略。这种方案采用端到端组网,PTN机制的保护能力强;统一网管充分利用PTN网管优势,提高管理效率;全部采用静态方式,配置简单,对运维人员要求低,可维护性非常好;通过对核心层PTN设备进行软件升级的方式支持简化L3能力,无设备硬件投资,建网成本低。它是LTE网络长期发展的最佳解决方案,也为PTN的技术演进指明了方向。

(4)频率同步采用同步以太网方式实现;时间同步以GPS为主用、1588v2备用,对于安装GPS困难的基站可完全采用1588v2时间同步,以满足LTE的同步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鹏,李波. LTE关键技术及其标准演进[J]. 电信网技术, 2009(1).

  关于“网站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大全11篇”的知识科普到此介绍完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