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调研报告

2022-11-28| 编辑: 佚名| 查看: 152 |原作者: 刘谷龙|来自: 衙媒网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继续教育调研报告,继续教育调研报告的详细内容:第1篇:继续教育调研报告(推荐)×××完小继续教育调研报告众所周知,教育事业的特殊性和新时期学生聪明而又叛逆的性格特点,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继续教育调研报告,继续教育调研报告的详细内容:

第1篇:继续教育调研报告(推荐)

×××完小继续教育调研报告

众所周知, 教育事业的特殊性和新时期学生聪明而又叛逆的性格特点, 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要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除了要具备相应的学历要求, 还要爱学生、了解学生, 关注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而要达到这一目标, 每一位教师进行终身学习势在必行, 特别是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继续教育, 为一线教师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可靠保证。为深入了解我校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准确掌握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困惑, 进一步提高新一轮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 特写此报告, 仅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知程度和积极性, 培训中遇到的困难、实际需求以及继续教育的有效培训模式。情况如下:

培训情况:教师岗位培训应培为数12人, 实培人数12人, 占总数100%。新任教师培训应培人数为6人, 实培人数为6人, 占100%。班主任培训应培人数8人, 实培人数7人, 占87.5%。骨干教师培训应培人数10人, 实培人数9人, 占90%。信息技术培训应培人数22人, 实培人数20人, 占91%。

学历结构:最后学历为大学专科学历教师17人, 占68%, 大学本科学历教师1人, 4%。

职称结构:小学一级教师9人, 占36%, 小学高级教师16人, 占64%。

1 年龄结构:20—30岁教师6人, 占总数24%;31-40岁教师2人, 占8%;41—45岁教师1人, 占总数4%;45—50岁教师7人, 占28%;50岁以上的教师9人, 占总数36%。

二、结论

1、大部分教师对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具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20—30岁教师、教龄在1—10年的教师以及高学历的教师非常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可见,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认知程度的高低和参训的积极性受年龄、教龄以及教师本人学历层次的影响。

2、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没有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课程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新理念和新课程较缺乏, 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相脱节, 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没有把理论讲授与实践观摩、教师讲授与学员互动很好地结合起来, 形成积极热烈、生动活泼的大课堂。教师讲授目的性不强, 要求不严, 学员中有一部分人怀着走过场的态度敷衍了事。

3、现有培训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现有培训模式还是以职校培训为主, 在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下, 这种培训模式显然不能很好的适应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不能体现出为学校发展服务和为教师成长服务的应用特征。

4、影响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还有诸多因素。一是收入较低, 承担学习经费有一定压力;二是小学教师思想上对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认识不足, 从而对继续教育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视不够, 没有实现“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三、建议

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是落实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需要, 也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更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因此, 如何使新一轮继续教育的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办学特S充分体现出现出来, 让广大中小学教师满意, 得到他们的认可, 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着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将我国建成一个学习型社会。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赋予每位教师终身学习的权利与机会, 而最佳学习形式就是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争取让每一位中小学教师不断接受新理念和新事物,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建设人才。为此, 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大力宣传继续教育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思想上调动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2、积极发展以“校本培训”为主体的多元培训模式。培训模式是否合适, 影响培训目的的实现与培训质量。根据现有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以及学员质量等情况, 应形成以“校本培训”为主体的多元培训模式。它具有经济性, 是一种长效培训机制, 能够为教师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但前提是各级领导要保障培训经费的及时拨付。

3、要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目前, 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与教师专业化成长还存在相脱节的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缺乏前沿性、衔接性和融合性, 培训内容也较陈旧, 不能满足中小学教师的不同需求。二是教学方法单一, “填鸭式”、“满堂 3 灌”仍占主导形式, 培训者与参训者还是“讲”与“听”的关系。为此, 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来说, 第一要加强教师培训新课程资源建设, 促进优质课程共建共享。第二要通过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师进行专业方面的引导和带动, 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的专业实践能力。第三, 教学形式努力做到“新”和“活”,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 把研讨、观摩、辅导、交流、讲授等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 教者才能化腐朽为神奇, 体会教学相长的妙境。

4、建立合理科学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继续教育投资是继续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根据“受益者分担”原则, 国家、社会、受教育者个人都是教育的受益者, 应该共同分担教育成本, 以最低的教育成本, 收到最大实效。关键是要不断加大政府的经费投入, 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保障机制, 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所谓“舍得舍得, 先舍后得”即是此理。

5、提高服务水平, 完善管理制度。当前,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实施与推进阶段, 但由于服务水平和制度的不够完善, 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因此, 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服务水平, 完善管理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 在服务理念上, 要“以人为本”, 传道授业解惑, 围绕人的发展规律和需求来进行。其次, 要不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与审定制度、教师继续教育进修制度以及质量评估制度等,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等。

世上无难事, 只怕不认真。我想, 很多事情看似困难重重, 其实都是纸老虎, 只要我们激流勇进, 永不言弃, 大多可以柳暗花明的。相信自己, 千万别忽略个人的努力, 坚守理想最终能感动众人, 有时甚至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第2篇:学校继续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教师继续教育调研报告

众所周知, 教育事业的特殊性和新时期学生聪明而又叛逆的性格特点, 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要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除了要具备相应的学历要求, 还要爱学生、了解学生, 关注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而要达到这一目标, 每一位教师进行终身学习势在必行, 特别是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继续教育, 为一线教师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可靠保证。为深入了解我乡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准确掌握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困惑, 进一步提高新一轮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 特写此报告, 仅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知程度和积极性, 培训中遇到的困难、实际需求以及继续教育的有效培训模式。2018年参加继续教育学时审核教师171人, 达标171人, 达标率为100%.二、调查分析

1.大部分教师对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具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20—30岁教师、教龄在1—10年的教师以及高学历的教师非常愿意参加继续教育。可见,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认知程度的高低和参训的积极性受年龄、教龄以及教师本人学历层次的影响。

2.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没有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课程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新理念和新课程较缺乏, 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相脱节, 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没有把理论讲授与实践观摩、教师讲授与学员互动很好地结合起来, 形成1 积极热烈、生动活泼的大课堂。教师讲授目的性不强, 要求不严, 学员中有一部分人怀着走过场的态度敷衍了事。

3.现有培训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现有培训模式还是以职校培训为主, 在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下, 这种培训模式显然不能很好的适应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不能体现出为学校发展服务和为教师成长服务的应用特征。

4.影响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还有诸多因素。一是经费紧张, 承担部分级别较高、要收费的培训学习项目, 经费有一定压力;二是小学教师思想上对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认识不足, 从而对继续教育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视不够, 没有实现“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三、一些思考

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是落实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需要, 也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更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因此, 如何使新一轮继续教育的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办学特S充分体现出现出来, 让广大中小学教师满意, 得到他们的认可, 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要增加人民对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赋予每位教师终身学习的权利与机会, 而最佳学习形式就是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争取让每一位中小学教师不断接受新理念和新事物,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建设人才。为此, 政府和教育

2 部门要大力宣传继续教育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思想上调动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2.积极发展以“校本培训”为主体的多元培训模式。培训模式是否合适, 影响培训目的的实现与培训质量。根据现有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以及学员质量等情况, 应形成以“校本培训”为主体的多元培训模式。它具有经济性, 是一种长效培训机制, 能够为教师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但前提是各级领导要保障培训经费的及时拨付。

3.要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目前, 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与教师专业化成长还存在相脱节的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缺乏前沿性、衔接性和融合性, 培训内容也较陈旧, 不能满足中小学教师的不同需求。二是教学方法单一, “填鸭式”、“满堂灌”仍占主导形式, 培训者与参训者还是“讲”与“听”的关系。为此, 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来说, 第一要加强教师培训新课程资源建设, 促进优质课程共建共享。第二要通过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师进行专业方面的引导和带动, 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的专业实践能力。第三, 教学形式努力做到“新”和“活”,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 把研讨、观摩、辅导、交流、讲授等教学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 教者才能化腐朽为神奇, 体会教学相长的妙境。

4.建立合理科学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继续教育投资是继续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根据“受益者分担”原则, 国家、社会、受教育者个人都是教育的受益者, 应该共同分担教育成本, 以最低的教育成本, 3 收到最大实效。关键是要不断加大政府的经费投入, 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保障机制, 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所谓“舍得舍得, 先舍后得”即是此理。

5.提高服务水平, 完善管理制度。当前,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实施与推进阶段, 但由于服务水平和制度的不够完善, 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因此, 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服务水平, 完善管理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 在服务理念上, 要“以人为本”, 传道授业解惑, 围绕人的发展规律和需求来进行。其次, 要不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与审定制度、教师继续教育进修制度以及质量评估制度等,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等。世上无难事, 只怕不认真。我想, 很多事情看似困难重重, 其实都是纸老虎, 只要我们激流勇进, 永不言弃, 大多可以柳暗花明的。相信自己, 千万别忽略个人的努力, 坚守理想最终能感动众人, 有时甚至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2018年6月

第3篇:继续教育调研文章

一、学校管理到底干什么?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应答。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今天, 一切都在变, 既使用“瞬息万变”、“变化万千”等词来形容也不为过。学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也不例外, 必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 有必要重新审视“学校管理到底干什么”这一基本问题。在我看来, 新时期学校管理应做好12件事:

1.接纳——直面真实的学校处境

在新文化、新技术的冲击下, 当前不少学校的管理盲目追“新”, 今天这样实验, 明天那样改革, 浮躁虚假之风盛行。究其原因, 在于学校管理者在面对新的形势时, 缺乏对所在学校“已在”的分析和把握, 大有仓促上阵, 把“苇草”当“大树”的慌乱。其实, 管理首先是接纳, 直面真实的管理对象。学校管理更是如此, 要认真分析学校的真实处境, 用一颗平常心面对学校的历史传统、矛盾问题, 不回避, 不遮掩, 把整个学校的现状接纳下来, 连同那些无奈和尴尬, 甚至耻辱。

接纳, 不仅仅是接受, 还意味着理解, 是对真实的学校“已在”的把握, 换句话说, 学校管理者要把所治理的学校“读懂”, 比如, 通过对师生、家长、友邻单位的调查, 收集学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卓越成绩、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信息, 并做出合情合理的诠释。并且, 这种“阅读”应贯穿整个学校管理过程中, 其收集信息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例如, 召开家校联席会, 举办“我眼中的××学校”征文活动, 实行行政管理人员“4+1”工作制, 要求每周有4天深入课堂和其它教育活动中, 了解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见, 等等。

接纳, 也意味着用复杂的管理思维应对具体而真实的学校已然状态。把学校管理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去研究学校发展, 解决存在的问题, 谋求新的思路和对策。这样的接纳也将为学校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前设, 开拓出新的管理思路, 比如, 某校提出管理要做到“大事小处着力, 小事大处着眼”, 便源于真实的学校情境, 在该校一次大型学校集会时, 其它工作都很出S, 但升旗时绳子断了, 一件小事却影响了整个活动的开展;而另有一件小事;一位老师迟到了2分钟, 教务管理人员当时没提醒这位老师, 期末考评时扣了该教师10元钱, 这位教师听说扣了钱, 一急, 开教师会时推翻了会议桌, 让学校领导十分难堪。

2.发现——挖掘蕴藏的学校资源

管理也是一种发现, 发现和利用一切有用的资源。就学校而言, 管理者的发现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现校本资源, 这里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人力资源, 从教师和学生中去发现促进学校发展的有用资源, 比如, 通过对所在学校教师素质才能的调查, 发现有演讲、书法等才能的教师很多, 学校就可以开设相应的选修课;其次是物质资源, 让学校的所有设备做到物尽其用, 比如, 某校开展物质挖潜活动以后, 将校门转向改建, 新建若干对外租赁门市, 增加了校园经济收入, 将每天只利用1小时左右的午休室改成俱乐部, 平时供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 中午依然午休。二是发现校外资源, 分析学校与校外的多种联系, 从中找到能协助学校发展的各种资源, 比如, 不少学校打“校友牌”, 依靠校友来帮助学校发展。校外资源可能是物质的, 如通过融资手段, 与企业联手开发建设学校;也可能是智慧的, 如聘请院士、知名教育家为学校出谋划策等等, 都不失为有效的策略。

发现, 看似简单, 其实不易。它需要管理者有敏锐的眼光, 全局的眼光, 变废为宝的眼光, 也需要管理者把心静下来、沉下去, 用细腻的心思去审视, 用创新的思维去寻觅。比如, 某校有一位教师所任班级考试总在年级倒数第一, 同事

瞧不起, 家长要求换人, 校领导深感头痛, 决定先查清原因, 再作处理, 结果发现, 这位老师把整个年段的教材打乱重组, 引进许多课外作品来教, 而学校考试按教材命题, 有不少字词, 尤其是课文内容填空, 学生没学, 所以考试成绩较差。通过这次发现, 学校召开了全校性的教改观摩活动, 让家长也参加, 树立了一面教改的旗帜。不仅平息了事端, 而且带动了整个学校的发展。

3.引领——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管理的目的是“人心向上, 人心向善”, 其关键在于引领。这里所说的“引领”包含两种意思, 一是指引, 学校管理要为学校发展指明方向, 保证学校朝健康的轨道发展;二是牵导,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时时点拨、诱导, 确保教师的工作少走弯路, 学生的学习能持续进步。就具体内容而言, 学校管理可采取“教育思想牵引+职业素养导向+公共行为准则约定”的模式来引领教职工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里所说的“教育思想牵引”, 主要是通过与教职工对话, 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完善后转化为群体的行为指南, “牵引”不是“控制”, 而是“组织共建”, 也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学校办学定位和思想符合实际。职业素养导向方面, 可实行“黄”“红”“绿”灯管理, 允许失误, 不允许不改。对教职工都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采取双向约定的办法来实施, 做到“从教职工中来, 到教职工中去”把管理当作一个过程, 一个教职工自我教育的过程。

其实, 学校管理的引领更多的是渗透到管理者日常的言行中的, 比如, 召开教育行动例会, 领导者站在学校全局的“上位式”总结讲话;在听完课后, 对教学行为的评议, 以及由此引发的教育观点;面向学生的一次主题演讲, 等等, 我们均可以说是一种引领。

4.支持——帮助师生人人获得成功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促进者, 同样, 学校管理人员应该成为教师的合作与支持者。从这个意义上说, 管理即支持, 帮助师生人人获得成功。那么, 管理者如何成为教职工和学生的有力支持者呢?

第一, 确立“管理即服务”的思想。

管理者要时时处处到教师中去, 到学生中去, 到家长中去, 帮助他们解决教育中的困惑和问题。比如前文所说的“4+1”的工作方式即体现了这种思想。第二, 提供教育策略支持。管理者的支持不是包办代替, 事必躬亲, 更多的是针对师生的困惑提供策略上的帮助。比如, 某校出现了学生严重逃课事件, 管理者可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 给教师提出一些诸如“爱心行为”“课程吸引”等方面的策略。当然, 为了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管理者的这种支持尽可能做到不是给予, 而是共建, 在和师生交流与对话中, 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有效地转化为师生的行动。

第三, 解决实际困难。师生中的困惑可以给予策略支持, 但困难却要我们管理者帮助克服。比如, 某教师家庭出现重大变故, 就需要学校伸出援助的手, 给予帮助。

第四, 让鼓励和褒扬伴随师生成长。这也是一种支持, 对师生成功的教与学的一种支持, 有助于从正面强化师生良好的言行。比如, 一位教师看见学生在课间活动时摔伤了, 立即送往医院, 掏钱医治, 这种行为就可颁发“特别爱心奖”。

5.梳理——保证学校的高效运作

管理是保证学校高效运作的关键, 其侧重点不在“管”, 而在“理”。就学校管理而言, “理”的主要内容, 一是理清教职工的工作思路, 帮他们明确目标任务、方法措施, 比如, 制作《行动手册》, 将每学期的行动背景、行动目标、行动策略与行动事项一一罗列出来, 在开学时发给教职工, 每周召开一次行动例会, 期末, 由教职工填写《行动特S与反思》表, 组织教职工进行工作反思, 这都是理清教职工工作思路的重要措施;二是理清教职工的工作情绪, 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比如, 教职工对学校的某项政策了解不够, 或持有异议, 表现出不满的情绪, 这就需要管理者扩大政策的透明度,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三是理清内外人际关系, 学校不是生存在真空中, 许多人和事交织如网, 形成了学校的生存状态, 学校管理要强化沟通, 理清校内外的人际关系, 把学校置于上下左右关系和谐的良好发展状态;四是理清学生发展的战略举措, 学生发展是学校存在与发展的核心所在, 学校管理者应有学生发展的重要举措, 比如, 制定三年、五年发展规划, 以及学生素质发展实施纲要等, 都是理清战略思路的措施。

6.创生——促进校本教育的创新

管理的“管”, 重点不在控制, 而在组织。学校管理除组织好日常教育教学事务外, 还要举全力“创造生产”, 促进校本教育的创新。学校管理者可以以一个又一个教育项目为依托, 把教师组织起来, 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比如, 学习最优化是信息化教育的核心,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 可以以“构建学生学习最优化体系,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总课题, 分别以“把整个世界作为学习的课堂”、“构建学习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等小课题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在实施这些校本教育创新时, 可采取项目负责制进行管理, 比如, 学校每年进行一次教改项目的论证与立项, 由校领导牵头, 以项目统整相关事务, 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指出的是, 这种管理方式要做到责、权、利统一, 必须有一个打破传统的“上下一条线, 层层负责”的管理机制。一般来说, 可采取“相对固定层+变S龙组块”的管理结构来予以保证, 比如, 学校在固定管理层上, 可设教务部、研究部、总务部, 以保证学校运作的流畅, 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及时沟通、融合的项目机制, 学校可以根据需要使课题组、学习组、兴趣爱好组及小型业务单位不断建立、合并、解散, 以适应学校和社会的发展, 如学校要实施校本课程改革, 就可临时成立一个校本课程开发部, 专施其职。

7.解构——清除学校发展的障碍

解构也是一种管理。学校管理不仅要注重建构, 把促进学校发展、师生成长的环境和机制等建立起来, 也需要对已有的影响学校发展和师生成长的一切障碍进行清除。从某种意义上说, 解构比建构更难, 更重要。我们常常受习惯势力和“惯性思维”的影响, 津津乐道于已有的成绩和做法, 甚至对一些陋习熟视无睹, 成为保护落后的“卫士”。据我的经验来看, 学校管理中的解构要注意四点:第一, 认真分析, 弄清需要解构的对象。这个对象, 可以是一种思潮, 比如, 某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 流行一种新课程教学教师不能讲授的言论, 这走了极端, 我们反对“满堂灌”, 但也不能一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讲授, 因此这种思潮就需要解构。解构的对象也可以是学校的机构设置, 校园硬件环境等。解构前的分析工作可以融入学校工作反思中进行。

第二, 循序渐进, 分层实施解构步骤。在分析中, 我们可能看出许多问题来, 但在解构时, 要分步实施, 处理好轻重缓急的关系, 也不能所有解构“一步到位”, 对一些矛盾集中的“大问题”要化整为零, 各个击破, 一步步实施解构策略。在现实中, 学校改革出现重大失误, 大多是犯了这种“一步到位”的错误, 让矛盾太集中了。

第三, 讲究策略, 让解构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受管

理者自我管理。解构也应成为自我管理的内容, 如某校在教师中试行校务处理“值周制”、业绩考核“轮流制”后, 不少教师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并成为自我解构的行动者。

8.统整——整合学校的教育行动

管理, 就是最大限度发挥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的作用。而统整是其最基本的策略。在学校管理中, 整合师生的教育行动就是统整。这话好说, 但真正统整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涉及到天时、地利、人和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一般来说, 整合学校的教育行动主要包括这样几个环节:一是行动计划统整, 将学校各个部门的行动计划归类、排序, 在时空上避免人力、物力的重叠, 比如, 某几项活动在同一时间或地点举行, 就需重新排列, 但更重要的是避免同类活动或近似项目重复进行, 尽可能让某一阶段的行动计划涉及到多个方面, 立体推进学校工作。二是行动职责统整, 将整合性行动计划分解到各个部门, 明确各个部门在此项行动中的职责, 也是统整的重要内容。三是行动中的协调, 学校教育行动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关系错综复杂, 在实施中要协调好各个部门、各项工作的关系, 可通过召开工作见面会、通气会、协调会等方式来整合其教育行动。

第4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尤镇中心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 针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 探索出一条“从信息技术培训为切入, 以教育科研为先导, 以校本培训为重点, 以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抓两头, 带中间”的培训战略, 构建了“立体培训”的模式, 注重培训实效, 营造了“乐学”的氛围, 使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形成了”严谨、务实、规范、创新”的培训风格。下面就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情况

我校属于农村完全小学, 现有在编教师总数18人, 参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总数18人, 其中45岁以下的教师12人, 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18人, 参加班主任培训并取得合格证13人, 参加新课改培训18人, 通过函授取得专科学历2人, 本科学历5人, 另有4人正在函授本科。洪洋学区有校长2名, 均参加了岗位、岗位提高培训。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1、健全组织机构, 为继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我校成立了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 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继续教育工作。每年至少召开3次专题办公会, 就继续教育工作的规划、政策、制度、经费投入等问题进行研究部署。定时开展校本培训、定期进行检查。保证了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运行。

2、健全规章制度, 为继续教育工作提供制度保证

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为确保管理上的规范化, 学校先后制定了《洪洋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洪洋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洪洋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考核制度》、《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相关制度, 保证了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3、创新培训模式, 为继续教育工作提供质量保证

为保证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我校构建了立体培训模式, 以干训为龙头, “研、培、电、教科研”四位一体进行培训和指导, 学校教研和继续教育工作一体化, 在具体工作中, 以培促研, 以研带培, 促使教师素质全面提高。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质, 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而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是完成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能力, 根据我校教师队伍情况和教学现状, 除认真落实好上级安排继续教育工作外, 我们利用各项活动、充分发挥研培结合的优势, 每学年都要组织具有教研和培训双重功能的活动, 除进行检查、展示, 研讨之外, 一般都加上教导处或教研组的专题辅导, 比如每学期期初全员集中备课时间, 除常规备课外, 都专门安排教育法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信息、课改方向、基本素质训练专题辅导;进行新课标、新教材的辅导。为使教师及时把握课改方向、在新〈课程标准〉出台后, 我们就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讨论。又如每学期都要组织说课、听课、评课、优质课竞赛、青年教师课改理念课竞赛等教研活动, 同时结合[备课规

范]的要求对教师的教案、课后反思进行全面检查, 也对教师业务手续、练功情况、继续教育学习笔记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研培结合, 有效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

4、加大投入力度, 为继续教育提供物质保证

为更好地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提供坚实的基础。我校先后建立了计算机教室1间、资源接收室1间, 添置办公电脑等硬件设施等。多渠道筹措资金, 保障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工学矛盾比较突出

农村教师人数少, 现在学科多, 每位教师除担任主科外, 还要兼任五六科副科,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辅导学生等常规就已经占用了大部分时间, 很难有精力学习了。

2、学校经费较低, 承担学习经费有一定压力

由于学生人数少, 学校经费少, 很难承担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

3、教师思想上对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认识不足, 从而对继续教育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性重视不够, 没有实现“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四:对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1.由国家财政专门拨出教师继续教育经费, 把学历培训, 学科培训等全额报销, 减轻学校压力, 使农村教师也能走入大城市先进学校学习。

2.增加教师人数, 实行轮流进修制度。使教师每几年有一次能放

下工作, 真正进修半年以上的机会。

3.灵活使用绩效工资, 使继续教育与绩效工资挂钩, 提高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第5篇:天津继续教育 调研报告撰写要领答案

1、毛泽东同志非常注重调查研究, 他的堪称调研报告的典范。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中共党史研究》C.《青浦农村调查》D.《工人调查表》

2、《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中对调研要求的A.纸上谈兵B.坚持唯物主义原则C.就事论事D.带着框框找材料

3、撰写调研报告, 正确的顺序安排是

A.前言标题情况问题建议B.标题前言情况问题建议C.标题前言问题情况建议D.标题前言情况建议问题

4、下列不属于加强调研工作的要求的是

A.改进调研方法B.写好调研报告C.多搞一些打招呼、作安排的调D.深入基层调查

5、相较调查而言, 考察侧重在基础上

A.经验、总结B.采访、了解C.观察、考核D.分析、判断

6、古代学者的调查研究一般采取的A.到民间巡查采风B.出巡和微服私访C.行走江湖D.格物致知

7、以下情形必须撰写调研报告的是。

A.个人社会实践B.个人开会C.出国考察D.领导同志一般性调研

8、“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工作方法”

A.******B.毛泽东C.邓小平D.******

9、下列关于调查报告与调研报告的表述错

A.调查报告以调查为目的以研究为前提B.调查报告侧重调查过程而调研报告侧重C.调查报告是调查与研究的辩证统一充分D.调研报告包括反应特定情况的专题调查报

0、调研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形成的调

A.有情节、有特S、有判断、有建议B.有加工、有分析、有转变、有建议C.有情况、有分析、有判断、有建议D.有加工、有分析、有特S、有建议

多选

1、调研应该有正确的目的和方法, 反对

A.一阵风即坐着轿车转一转隔B.捞一通即鱼肥时深入鱼村C.放放松即为摆脱机关事务的繁杂D.一窝蜂即跟风头赶浪潮装样

2、撰写调研报告的目的是。

A.扶植新生事物B.制定方针政策C.解决各种实际问题D.弄清事情真相

3、考察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应用写作文体

A.概貌介绍型考察报告B.论证型考察报告C.考证型考察报告D.出国考察报告

4、撰写调研报告的基本要求有。

A.真忌假大B.新忌老套C.实忌空虚D.短忌长繁

5、下列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解正确的有

调查研究是转变作风的治本之策B.调查研究是干事之需C.调查研究是知事之途D.调查研究是狠抓落实的重要前提

6、调研是一门学问和艺术一次成功的调研, 需要把握等要素的特点

A.调研地点B.调研对象C.调研方法D.调研目的7、研究是指对调查材料进行的思维

A.去伪存真B.由里及表C.由此及彼D.去粗取精

8、调研中可以采取等正确而又灵活

A.掌握典型事例B.走马观花C.微服私访D.联合调研

9、调查报告的特点是。

A.深度广度的要求比较高B.带有某种研究性质C.内容比较简单D.反映具有普遍意义或带有关键性问题的10、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即

A.为研判形势、制定政策、作出决策提供B.缓解机关干部长期从事繁琐事务的单一C.调查研究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经常D.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实践课程报告

调研报告格式模板范文

调研报告格式

调研报告格式及

调研报告样板

  以上就是“继续教育调研报告”的论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