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青岛调查报告

2022-11-28| 编辑: 佚名| 查看: 187 |原作者: 刘谷龙|来自: 衙媒网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青岛调查报告,青岛调查报告的详细内容:第1篇:青岛民俗调查青岛民俗小调查一、青岛居住民俗青岛地区农村房屋结构与我国北方地区的房屋结构相似,建房多取向阳山坡,讲究向阳背阴、依山靠水。房屋 ...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青岛调查报告,青岛调查报告的详细内容:

第1篇:青岛民俗调查

青岛民俗小调查

一、青岛居住民俗

青岛地区农村房屋结构与我国北方地区的房屋结构相似, 建房多取向阳山坡, 讲究向阳背阴、依山靠水。房屋为土木砖石结构, 一列3至5间, 与左邻右舍接山连墙, 屋顶为“人”字型(亦称“双流水型”)。建有正屋、东西厢屋或倒屋, 各家自成院落。以三合院居多。

村庄大小不一, 少者几户, 大的数百户, 近年又出现了不少千户大村。

1897年后, 德国, 日本先后侵占青岛。随着港口和市政的建设, 大批农民涌入市区, 当时西镇一带建起了10个平民院, 台东镇的南山、仲家洼等处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棚户区。这些院区建房无规划, 房屋低矮阴暗, 环境恶劣, 除“人”字型屋顶外, 还出现了许多一面坡房屋, 人们习惯叫“道士帽”。由于居住环境、条件的改变, 一些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居住民俗也就无法延续下来。

80年代起, 政府推行旧城改造工程, 90年代又实行安居工程。现在, 平民院和棚户区已相细建成居民小区, 楼群林立, 环境优美, 人们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在此期间, 青岛地区农村的老式住房也多为美观的住宅楼代替。居住由单纯实用

型向注重审美型发展。一些现代建筑材料被广泛采用, 不少村庄也出现了楼群。

村庄青岛农村除极少数住“山庵”的看山人外, 多聚集一起居住, 因而构成大小不同的建筑群, 称作“村”、“庄”、“仝”或“屯”。

村里的道路, 大的叫“街”, 多为东西向, 称前街、后街。大的村庄街多, 则冠姓氏为街名, 如张家街、王家街。

小的道路称“胡同”, 多以姓氏、堂号、村中名人或树木为名, 如宋家胡同、福来胡同、解元胡同、老槐树胡同等;很狭窄的小路称“夹道”;闲散人经常聚集闲谈的地方称“懒汉子窝”、“老头窝”。

有些村名很有特S, 也很有趣, 如莱西张哥庄是因为有一个姓张的汉子在这里安家落户而得名。此人豪爽, 乐于助人, 附近人尊称为张哥, 村名也就成了张哥庄。因“哥”、“格”“戈”同音, 以后就出现了像周戈庄、夏格庄等村名。这种以姓氏为名的村庄非常多, 有的直接叫“岳家”、“赵家”, 有的则加“屯”、“沟”、“店”等字, 叫“梁家仝”、“于家屯”、“王家沟”、“徐家店”等。

有的村是以建村人的特征而得名。莱西有个李胡子庄, 是因为清嘉庆年间, 一个叫李克用的人此建村, 他胡子很长, 人称“李胡子”, 日久, 这村就叫做“李胡子庄”。后来, 有人感到此名不雅, 民国初年该村名就演化成今天的“李虎庄”。

也有的以建村人的职业为村名。崂山有个皂户村, 因为明永乐年间有几家用灶具烧盐户来此定居, 宋代称盐户为“皂户”, 这个村也就叫做“皂户村”。

有不少村庄是以神话传说中的名称命名的。崂山有个女姑山村, 因为村南有个“老姑庵”庙, 庙内的主神人称“女姑”, 传说是《封神榜》中赵公明元帅的妹妹, 人们就把村名定为“女姑山”。登瀛村是传说秦人徐福为取长生不老药, 由此登程去仙岛瀛洲而得名。崂山石老人村村名, 不但源于一个优美的神话故事, 还因为村前海边有一块状似老人的巨石。

有的村庄以旧时驻军军屯或官屯为名, 如鳌山卫、雄崖所、营上、黄官屯等;有的以寺庙、古家为名, 像庙头、家子头、庙东、石佛院等;有的以地理环境取村名, 如簸箕岭, 因其地形像簸箕而得名;还有以建村时当地的村木花草为名, 如桃林、枣园、柳树屯、榛子沟等。

1979年, 青岛开始地名普查, 对重复的和不雅的村名进行了调整。村名和村名

用字都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

院落 青岛民间居住大都各自成院, 俗称“天井”、“院子”。

过去, 许多人家都喜欢设前后两院。前院面积大, 是一家人平日活动的主要场地, 院里建猪圈、而所, 喜栽石榴、月季等花卉树木。后院很小, 用处不大, 只是为了挡

住后窗, 认为后窗临街“不成住处”。如今, 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 加上土地的宝贵, 已很少有人设后院了。

院子周边的墙叫“院墙”, 旧时多用石块垒成。在临街墙上, 镶嵌带“鼻梁”的石块, 用以拴骡马, 叫“拴马石”。院墙上面抹石灰或泥, 叫“打墙头顶。”院墙上面

抹成半圆形, 叫“和尚头”。如今, 院墙多用石块垒下部, 上面垒砖, 外面用水泥抹

平;也有的用砖或水泥砌成几何图案, 称做“花墙”。院墙不得高于屋檐。

临街院墙处留有大门口, 俗称“街门”或“街门口”。街门多为南向或东向, 胡

同里也有西向的, 但很少北向的。街门要与对门邻居的大门口偏离, 叫做“斜对门”。

大门一般漆为黑S, 老辈有功名的人家可漆红S。门为两扇, 每扇装一个铁制的门环, 左边的门环连着门内“摇关”, “摇关”可转动, 供随手关门用。有的人家还在门上装有铁制的环扣, 叫“门划拉”, 用以锁门。

门上部修有门楼, 旧时大门和门楼都是财势的象征, 富有人家的门楼修四角飞檐, 上饰有“龙头”、“寿狗”等吉祥物, 大门高大, 彩画装饰。平常人家的大门、门楼都

很简陋, 门楼多用草毡, 有的大门没有门楼, 叫“土门子”。

大门内大多建有影壁, 俗称“照壁”(砖砌屏风), 上写“福”字, 或绘有鹿、鹤

等图案, 一求吉庆, 二作装饰。

房屋 民间多住平房。旧时, 房屋结构为起脊, 用梁、柱构成骨架, 土墙草顶, 木棂窗户(间有石墙瓦顶)。一幢房屋

3、4、5间成套, 坐北朝南的房间为“正屋”, 坐南朝北的为“倒屋”, 东西两侧为“厢屋”, 分别叫“东厢屋”、“西厢屋”。正屋中

间一间为“正间”, 两边分别叫“东间”、“西间”, 再往里叫“套间”。正间设锅灶两

个, 通东、西间炕内, 供冬季热炕取暖。旧时, 正间与东间墙壁上多留一小方洞, 叫

“灯窝”, 洞内可放油灯, 这样一盏灯可照明正、东两间房, 可节省灯油。也有的人

把它叫做“婆婆眼”, 说从方洞中可看到灶间的行动, 供婆婆监视媳妇用。在正间的上方用木板或高梁秸扎顶棚, 也叫“天棚”, 冬天可用来存放地瓜。东、西间多用花

纸贴棚顶, 装饰有蝙蝠、团花等剪纸, 叫“仰棚”。

人口多的人家, 通常长辈住正屋, 幼辈住厢屋。住一幢房子的, 长辈住外间, 幼

辈住里间(套间), 长辈住东间, 幼辈住西间。

倒屋一般不住人, 普通人家堆放杂物、工具或柴草, 有身份人家用作待客, 称“客

屋”。

厢房夏热冬冷, 通风采光又差, 所以民间有“东厢西厢, 不孝的儿郎”、“有钱不

住东厢房, 冬不暖, 夏不凉”的俗谚。富有人家的厢房多不住人, 用作饲养大牲畜或

安石磨作磨房。

建房(青岛人叫“盖屋”)是一家人的大事, 旧时, 看风水、择宅基、安门框、做梁椽等都要经过多种仪式和活动, 其中要属上梁仪式最为热闹、隆重。上梁时间一

块红布, 叫做“挂红”。梁檩上要贴上“上梁大吉”等字样的横坡, 还要绑上筷子, 用红绳系上铜制钱, 挂上红布等饰物, 以求吉利。上梁时, 房屋四周燃放鞭炮, 正间

当中安设方桌, 摆设供品, 点燃红烛, 由建房人家的主人跪拜。莱西一带在上梁时, 两位木匠、瓦匠师傅还要边唱喜歌边往下扔一些龙、凤、虎、蝶等形状的小饽饽, 逗

引孩子们哄抢。上梁仪式结束后的当天, 主人要在新房设宴请亲朋、工匠和帮工者, 酒菜一般都很丰盛。

现在, 民间建房“看风水”和“摆供求神”等旧俗多已废除, 但在梁、檩之上贴

横批、坚联, 以及放鞭炮等求吉习俗仍流行。

70年代开始, 农村建房由生产大队(村委会)统一规划, 街道、房屋逐步达到

布局整齐划一, 房屋也多为砖石墙、瓦顶、玻璃窗户。伙房、寝室、会客室分别设置, 厢屋多为水泥平顶, 用以晒粮食或夏夜乘凉。

80年代后, 老旧草房基本绝迹, 有些农村已是楼房连片, 农民的居住条件大为

改善。

在居住民俗中, 也有许多禁忌, 但多带有迷信S彩, 如过去有的地方农历五月忌

盖屋, 说五月为恶月, 盖屋家中要死人, 显然没有科学依据;住所大门忌冲着山丘, 河流、大道、水井和坟墓, 说这样会遭邪气和不吉利, 若无法避开, 则要在门上挂“八

卦镜”破解;宅基不能直冲通街道, 也不能面对庙宇, 如无法避开, 要在宅子外面一

角安一块小石碑, 上刻“泰山石敢当”5个字;建房用的木料, 忌用楸木、槐木, 因

“楸”、“槐”沾着“火”、“鬼”二字, 恐不吉。

在院内还忌栽桑树、柳树和杨树, 俗称前不栽桑, 后不栽柳, 院内不栽“鬼拍手”。

因为“桑”与“丧”同音, 出门风丧不吉;柳不结籽, 恐无子绝后;栽“鬼拍手”(指

杨树)则怕招来鬼魅, 宅室不字。如今, 已很少有人相信有什么鬼魅了, 但农民院子

内外至今仍不栽植以上3种树木。

二、青岛礼仪民俗

人生礼仪民俗, 是指人的一生从诞生到死亡各个阶段的礼节和仪式, 包括生礼风

俗、婚礼风俗、寿礼风俗和丧礼风俗, 是最复杂和繁琐的民俗事象。

在青岛地区, 婴儿出生后要举行“报喜”、“过三日”、搬满月”、“过百岁”等多

种仪式, 直到一岁生日过后, 生育的各种程序方算结束。

在生育民俗中, 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很明显, 生男称“大喜”, 生女称“小喜”。

女孩报喜的时间要比男孩晚3天, 关这喜蛋要比男孩少, 礼仪也比男孩简单得多。

婚礼礼也是人生礼仪中的一个大礼, 旧时权势人家结婚兴“六礼”, 即纳彩、问

名、纳吉、纳征、请日、亲迎。寻常百姓家礼仪虽从简, 但也要经过说媒、定亲(下

媒柬)、送日子、送嫁妆、迎娶等多道程序。

送嫁妆、迎娶往往成为有钱人炫耀门庭的时机, 大操大办助长了铺张浪费风气。

在婚俗中, 有不少封建迷信S彩, 如合婚批生辰八字、看男女属相是否相克等。

旧时“白马怕青牛, 羊鼠一旦休;金鸡怕玉犬, 鸡猴不到头”等说法不知毁掉了多少

个幸福的婚姻。

建国后, 实行新的婚姻法, 过去的许多婚姻陋俗, 如指腹婚、娃娃亲、童养媳、结阴亲、纳妆、一夫娶二房等已绝迹。但近年来, 婚姻中的大操办之风仍很兴盛。

寿礼是为老年人庆寿的一种仪式。近年来, 青岛人祝寿、过去日习俗盛行, 但礼

仪从简。

丧事是人生的终结, 丧礼是人生的最后一次礼仪。民间对丧礼看得很重, 往往不

惜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来安慰亡灵。

过去青岛人实行土葬, 葬礼程序繁多。如今, 普遍推行火葬, 丧事从简。有的将

死者骨灰盒埋葬土中, 说是“随土而安”;有的将骨灰撒向大海。

三、饮食民俗

青岛地区的食俗属于我国北方类型, 受京津一带影响很深。人们的饮食以玉米、小

麦、地瓜为主, 杂以谷子、高梁、豆类(黄豆、绿豆、豇豆、红豆)、黍子等五谷杂

粮.副食以蔬菜为主, 肉类、蛋类过去是寻常人家办喜事和待客的珍品。城市和农村

都通行一日三餐, 早晚称“朝饭”, 午饭称“晌饭”, 晚饭称“夜饭”。农村在冬闲时则一

日两餐, 称“吃两顿饭”。过去, 农村朝饭一般为小米稀饭或高梁面、玉米面稀饭, 配

以玉米饼子、地瓜、地瓜干。高梁面、玉米面稀饭统称“粘粥”, 也叫“糊涂”。晌饭是

小米干饭, 有时掺上豇豆或绿豆。夜饭是面汤(面条)。这种饮食安排叫“两稀一干”。

如今农村饮食变化较大, 大米白面成为寻常人家的家常便饭, 鱼肉习以为常, 玉米饼

子、地瓜干已很少食用, 农闲时的“两顿饭”也多改为一日三餐, 然而早饭吃稀粥的习

惯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没有改变。下面就具体介绍几种“美食”。玉米饼子:这是过去

青岛人的主要食品, 人们习惯叫“苞米饼子”, 是用玉米面和带头同加水放入锅内做成, 有烀饼子、蒸饼子和菜饼子等多种。菜饼子是用玉米面加野菜或青菜叶子上锅蒸熟, 是人们度荒年时的主食, 现已无人食用。另外还有用少许白面(小麦面)做成的“发

糕”, 则属玉米做法中的上品, 多在节日中食用。玉米饼子就咸鱼、虾酱是青岛沿海

渔民中最常见的吃法。咸鱼中以咸鲅鱼、咸刀鱼(带鱼)和咸白鳞为最佳, 虾酱则有

虾子酱、蟹酱和虾头酱(用对虾头磨成)等。山地人喜欢大葱蘸大酱就饼子吃, 大酱

都是农家自己制作的, 有豆瓣酱、面酱(用小麦制作), 其中用黄豆发酵做成的豆豉, 掺以萝卜丁、胡萝卜丁、白菜丝等, 吃起来鲜美可品, 特别受人们喜爱。地瓜:学名

甘薯, 是青岛地区, 特别是即墨、莱西、崂山一带人们的主食。由于地瓜产量高, 茎

叶是喂牲畜的好饲料, 又适于山岭薄地种植, 所以在青岛山区广泛栽种。鲜地瓜怕

冻, 不好储藏。莱西等地冬天多把地瓜放在屋内顶棚上;即墨、崂山等地则多堆积在生火的炕头, 或在屋内挖地窖存放。一般可吃到来年春, 所以有“地瓜半年粮”的说法。

地瓜的吃法多种多样, 除鲜地瓜煮食或擦丝煮粥外, 主要地切片和擦丝晒干, 分别叫

“地瓜干”、“地瓜丝”。将地瓜干、地瓜丝碾碎磨成面, 即为地瓜面。地瓜丝可用来

做成“豆包”, 不太好吃, 所以就有了“别拿着豆包不当干粮的俗语, 意思是别瞧不起

人。地瓜干只能煮着吃, 由于吃起来不可口, 如今很少有人食用, 只能做饲料了。地

瓜面可单独和面烙饼或烀饼子, 还可与其他面粉混合包饺子、擀面条或做其他面食。

有些做法很有特S, 如采一种叫“筋骨草”的野菜或榆树皮, 捣碎后和地瓜面混合, 擀

成面条, 放锅内箅子上蒸, 锅底煮上菜卤, 熟悉后将菜卤浇在面条上食用, 这种饭菜

一锅熟的 做法, 人们给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 叫“二起楼”。还有一种叫“金银卷”的食品, 是用白面(小麦面)、玉米面、地瓜面分3层卷起, 上锅蒸熟而成。金银卷黄、白、黑三S相间, 吃起来香里透甜, 这种做法在青岛地区也很盛行。地瓜以前是青

岛人的主食之一, 所以, 在吃法和做法上有很多花样。如今,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地瓜作为主食的时代已成为历史, 但“地瓜食品”仍深受人们喜爱。烤地瓜、地瓜枣、炸地瓜片还拥有大批的爱好者。地瓜枣(莱西叫地瓜阴干)是在冬天把煮熟的地瓜切

片晒干后密封于缸、坛内, 到春天取出, 上面一层白醭, 味道甚佳。炸地瓜片则是把

鲜地瓜切成薄片, 上锅用食油炸熟后, 撒上砂糖, 吃起来香脆可口。如今地瓜枣、炸

地瓜 片, 在食品摊和食品店里多有出售。米饭:青岛地区不产大米, 过去, 大米饭

只有在有钱人家的餐桌上方能见到, 寻常人家吃的多是小米干饭。即墨等地把做干饭

叫做“捞干饭”, 作法是把小米加水煮成半熟后, 把汤滤出再上锅蒸, 滤出来的饭汁叫

“饮汤”, 这样, 饭做好后吃的喝的就全有了。这种既省柴草又省工的作法, 世代相传, 直到如今。小米干饭里如加上红豆, 或绿豆, 则饭更香, 味道也各不相同。有时人

们还用胡米(高粱米)或惨子米做干饭。惨子皮厚产量低, 做出的饭味道不佳, 如今

已无人栽种。用黍子米做的饭叫“大黄米饭”, 多用它包上面皮蒸糕, 是一种节日食

品。稀饭:农家常吃的是小米稀饭、胡休米稀饭和玉米渣子饭, 或用玉米面、胡休面

熬成的各种面子饭。小米稀饭营养丰富, 是妇女“坐月子”和伺候老人、病人时的佳

品。用少许玉米面掺上野菜、再加点盐做成的稀饭叫“菜饭”是以前度荒年的食品。饽

饽:也叫“馒头”, 是逢年过节、祭祖供神和亲友之间礼仪往来的主要食品, 花样繁多。

枣饽饽是在饽饽顶端做上5个枣鼻子, 嵌上红枣蒸熟, 作供品用;磕饽饽则是用面模

(俗称“饽饽磕子”)磕出莲蓬、鱼、桃、蝉、狮、猴等形状的面食, 用以赠送亲友和

节日期间食用。在重要节庆日, 如祭海, 渔妇们还在饽饽上做上鱼、虾、蟹、贝、花卉或鸡、燕等动植物面塑, 形象逼真, 造型美观, 使人乐于观赏, 不忍心吃掉。面

条:青岛人习惯叫“面汤”, 由农妇们和面用擀面杖擀成, 按形状分, 有宽面汤、棋子

块面汤(用刀切成菱角型)和细面汤等, 宽面汤(也叫“宽心面”)是结婚时新郎新娘

必吃的食品, 现在城乡婚礼中仍很流行。按粮食品类分, 有白百汤、豌豆面汤、杂面

汤由白面、豆面混合而成)、“三条腿面汤”(由白面、豆面、地瓜面混合成)等。用

直豆面褂成的面汤, 片薄光滑, 吃起来非常可口。饺子:在青岛农村叫“滑扎”, 是青

岛人最爱吃的一种食品。过去, 老百姓家只有过节或招待客人时才包饺子。常见的有

白菜猪肉馅、萝卜丝虾皮馅、韭菜馅等饺子。沿海一带的鱼饺子很有特S, 其中以鲅

鱼饺子为最佳。青岛市区至今在谷雨前后鲅鱼上市 时, 子女还有向老人送鲅鱼、让

父母尝鲜鲅鱼饺子的习俗。近年来, 还有一种野菜(荠菜)馅饺子很得青岛人青睐, 春季在一些大饭店的餐桌上常可见到。

七年级二班

李至柔

第2篇:青岛“夜经济”的调查报告

关于青岛“夜经济”的调查报告

所谓“夜经济”, 是以市民和游客为消费主体, 以购物、休闲、文化、健身为主要形式, 时间段大约是从晚上七点之后到次日六点之前的各种消费活动, 并不包括在夜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夜经济”所引起的最直接的经济效益是通过延长经济活动时间, 提高各种设施的利用率, 增加社会就业机会, 以拉动经济总量增长。在某种意义上, “夜经济”的繁荣是城市繁华的表现, 也是城市时尚度的充分反映, 是城市活力系数的风向标。“夜经济”越发达, 其城市的经济发展越充满活力。

早在2003年, 青岛就提出了要发展“夜经济”, 比如, 当时东部商圈的佳世客营业时间延长到晚11时;家乐福名达店、新兴店的营业时间也延长至晚11时;位于台东商圈的利群商厦将关门时间由原来的晚9时30分调整为晚10时;位于中山路商圈的第一百盛也将关门时间由晚8时30分延长为晚9时;位于李村商圈的崂百集团将百货大楼关门时间由晚8时调整为晚8时30分, 维客超市广场则调整为晚9时30分。但是6年过去了, 青岛的“夜经济”似乎仍在原地踏步。即便在青岛最繁华的香港中路上, 晚上11点之后除了个别的酒吧、KTV和电影院前还有私家车、出租车来往停留, 其他一切商业活动基本上都消失了。我们不禁要问, 难道青岛的魅力不属于夜晚吗?

应该看到, 青岛是具备发展“夜经济”的条件的。首先, 青岛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 人均消费水平、消费需求都已经达到了发展“夜经济”的条件。2009年6月11日, 全球着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ECA的最新调查显示, 青岛已加入亚洲生活消费指数1排名前 1生活费用指数是指在不同时点, 消费者为达到某一效用(或者福利、生活标准)水平所需要的最小支出之比, 有时也称为不变效用指数、不变满意度指数、福利指数等。30位的城市之列;其次, 截至2007年末, 青岛市常住人口达838.67万人2, 市区人口近300万, 每年夏天高峰期日均来青旅游人数为8万左右, 2009年夏天, 沿海景区客流量甚至达到日均10万余人次, 这样高的人口密度, 日益提高的居民货币支付能力, 以及鼓励消费、放心消费的良好环境, 对消费的拉动、消费结构的改变和提高是显而易见的;第三, 借助奥帆赛的推介, 青岛的知名度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 许多来自广州、北京、香港等地以及国外的客商开始在青岛常住, 他们需要有特S、健康、多元、时尚、文化味儿十足的“夜经济”。

然而, “夜经济” 不仅需要别具特S的自然美景、便利的商贸购物和餐饮服务, 它的繁荣程度还与很多因素有关, 如历史因素、人文与自然资源状况、季节性因素、人口年龄结构、消费习惯与偏好等等, 同时, 也与一个城市或国家的习惯和制度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 在南方某些夜生活发达的城市, 各行政机构、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早晨10点才上班, 因此持续到次日凌晨的夜生活并不会干扰其正常工作, 但是如果8点就上班, 除非到周末, 否则夜间消费很难持续到凌晨。此外, “夜经济”还需要系统配套的文化、娱乐、养生、金融、交通、照明、安全等附件, 应该承认的是, 青岛目前还没有打造出这样一个功能齐备的系统工程。

对夜间消费特点展开研究是推动“夜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夜间消费群体和消费商品毕竟有着特定性。目前, 全球经济一体化现象催生了许多新型工作, 愈来愈多的人需要在夜间工作或是延长工作时间;同时, 更多有着现代意识的80后群体开始成为城市的主流消费者, 他们的生活习惯开始影响并改变着传统消费观念。但是, 很多企业在涉足“夜经 22007年6月26日, 青岛市统计局公布了2007年全市1%人口和劳动力抽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 截至2007年末, 全市常住人口为838.67万人, 比2005年增长2.33%, 年均增长1.2%。济”之初, 甚至连问卷调查都没有做过, 经济活动根本不依据市场需求来确定, 导致“夜经济”供需脱节。

那么作为非市场行为主体的政府而言, 在引导“夜经济”发展上, 应采取哪些做法呢? 一是突出“夜经济”的发展特S。

目前, 制约青岛“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仍然集中在业态还不够丰富, 缺乏优势特S等问题上。因此, 首先要突出重点区域。在青岛的各大商圈、特S道路上, 应该有夜间经营活动的各类不同档次的店铺, 并重视发展社区“夜经济”, 在高档楼盘(小区)内或周边设立餐厅、娱乐、健身等设施;其次, 要突出重点行业。晚上十点后, 人们更多的需求集中在餐饮、娱乐类消费, 一些餐饮、娱乐等行业可以选择24小时营业模式;第三, 要突出经营特S。着重体现在时间、服务上。特别是一些处于商圈内、高档楼盘(小区)内以及具备优越地理位置的便利店在节假日可以适当延长营业时间。

二是提升“夜经济”的发展档次。

企业的形象代表着地方的形象, 当城市建设和居民的消费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的时候, “夜经济”的档次和水平应该相应提升。首先, 要注重打造岛城“夜经济”的品牌, 实现“品牌效应”。进一步完善功能结构和配套设施, 对餐饮、娱乐、休闲场所进行统一规划, 对经营环境包括装饰提出明确规范, 对服务流程提出要求, 形成网络式服务, 营造时尚、休闲、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其次, 要突出文化品位, 注重文化、风貌展示。大力发展商业文化, 丰富“夜”的内涵, 既要突出“传统”, 又要突破“传统”。实现项目创新、经营模式创新, 并经常开展质量、品牌、诚实经营之类的评比;第三, 要进行规范管理, 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所有经营服务项目应诚实无欺、价格合理, 并解决好员工的待遇问题, 避免内部矛盾转嫁至消费者。三是营造“夜经济”的发展环境

很多人一提起“夜经济”, 就会联想到现存的大排档、夜总会, 甚至是黄、赌、毒等。因此, 必须营造发展“夜经济”的良好环境, 既包括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硬件, 也包括人们的思想转变。首先, 要加强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商圈环境, 加强市政配套、环境保持、街区建设等硬件环境以及与之配套的休闲、交通等设施建设, 抓好商圈、特S街建设, 重点将已有商圈和特S街区等进行升级改造, 更好地提高知名度。加强安全保卫的协调工作, 使之有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第二, 要正确引导。政府应加强规划, 重在指导, 制定促进市区夜间消费的意见, 相关部门在交通、治安、卫生、环保、劳动保障等方面应给予支持, 例如延长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时间、延长金融服务机构营业时间等。第三, 要优化经营秩序。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管, 并吸收行业协会的监督力量, 任何经营活动都不能扰民, 杜绝高声喧哗、酗酒滋事等不文明行为, 路边店、大排档、占路经营等必须取缔。同时加强舆论引导, 改变人们过去看待“夜经济”的有S眼光, 树立健康正确的消费观

发展“夜经济”是一块尚未充分开发而又潜力巨大的沃土。在上海、杭州、深圳、长沙、东莞等“夜经济”已经相对成熟的城市, 人们晚上的消费占据了商家业绩的很大比重。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 成都的餐饮、购物和娱乐市场已经成为晚间消费的三大支点。可见, 夜经济市场消费潜力无穷, 更重要的是, 它还会带动相关的配套服务、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但是, 我们应该认识到“夜经济”是一把双刃剑, 时常会出现只有社会效益、少有经济效益的局面, 并不能盲目地将经济发展的重担完全交于它。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而劳动生产率又与人均物质资本、人均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进步、制度因素有关。所以, “夜经济”并不能在总体上促进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除非能够因为市场的扩大和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分工与协作而享受到规模经济3效应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

极富有特S的“夜经济”将使人们领略到城市的另一种风情, 让人们看到一座城市文化与生活的缩影, 更让游客们从侧面感受到了一个城市建设的辉煌和活力。因此, 让“夜经济”保有持久的发展的动力, 政府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3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 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 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下降的话, 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

第3篇:青岛大珠山风景区调查报告

青岛大珠山风景区调查报告

2013年4月27日, 我们海大2013年旅游专业国培学员在中国海洋大学的组织下对青岛大珠山景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参观和考察。在参观过程中我们欣赏到了大珠山的奇峰异石、满山杜鹃, 当然也发现了景区中存在的不少问题。

一、大珠山景区简介及旅游资源

大珠山风景区位于胶南市东南部海滨的大珠山镇境内, 灵山湾与古镇口湾之间, 三面环海, 地势雄奇。景区南北长20多公里, 主峰大砦顶海拔486米, 占地约65平方公里, 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众多, 自古就是高士隐居、僧尼修行和文人墨客探幽的地方。明代起人们就把“双珠嵌云”列为古胶州八景之一, 《齐乘》和《掖海丛书》誉为“岸海名山”, 清乾隆年间的《胶州志》称之为“州中第一胜地”, 以“谷秀、峰奇、石怪、花繁”著称于世。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森林公园、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大珠山景区旅游资源丰富,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荟萃。有建于隋唐时期的佛教造像石窟, 有重修于金大定年间的石门古寺, 有墓塔林、麻衣庵、朱朝洞、吟诗台、珠山石室等古代名士隐居和文人墨客探幽的遗迹, 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大珠山东麓的珠山秀谷, 天然生长着杜鹃花、迎春花、棠梨花、野玫瑰、芙蓉等大量花卉。其中有江北独一无二的万亩野生杜鹃花, 每年4月, 杜鹃花竞相开放, 花潮如涌, 花海浩瀚, 极为壮观, 每年杜鹃花开时节都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踏青赏花。还有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 主要有和尚拜佛、神龟望月、双豚戏珠、高山蛙鸣、巨鳄下山、壁虎觅食、仙人桥、老君庙、指头石等50多块, 数量之多, 形神之肖十分罕见。最具代表性的是全国罕见的天然大佛, 它们栩栩如生的展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也向世人述说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1994年, 胶南市把大珠山辟为旅游风景名胜区, 正式对外开放。旅游局在景区内建设了大雄宝殿、寺院墙、墓塔林等项目。并对景区进行了配套建设, 硬化了杜鹃花区进山步行道, 硬化停车场、建设了景区大门、厕所、对景区进行了绿化美化、累计投入600余万元, 使景区旅游资源进一步优化。

其特S景点主要有珠山嵌云、珠山秀谷、石门寺、石门涧、麻衣庵、朱朝洞、大珠山石窟等。

二、景区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景区旅游产品单一, 结构不合理,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要求, 游客体验类的项目少, 景点趋于单一, 很多人来了之后感觉期望与现实体验之间落差较大。上下山的设施没有充分考虑老人、妇女及小孩的状况, 只能选择自己攀爬。此外, 基础设施方面也有不少问题, 如不少提示牌、路灯、垃圾桶等设置缺乏创意, 显得极其突兀, 与周围景观不和谐;上山石阶、护栏灯多有松动和损坏, 但却未及时维护, 山上厕所卫生极差, 垃圾管理清理不及时等。停车、便民服务设施方面也有不少问题。

(2)景区的个别服务项目管理不规范, 旅游产品销售没有形成规模 在我们这次的景区的参观中, 几乎没有景区服务人员巡查指导游客, 也没有很多安全警示, 路标指示不明。没有属于大珠山自己的旅游产品, 如山泉茶馆、索道穿越等, 无法使游客在景区进行多次消费。景区内外有不少周围居民及社会人员向游客兜售东西, 景区缺乏对其实行有效的管理, 使其一方面影响景区的整体形象。

(3)产品资源缺乏与周边地区联动性, 抑制了旅游产品附加值提高 大珠山景区产品承载的资源之间缺乏联动性, 无法与周边琅琊台风景区、灵山湾海水浴场、灵山岛、小珠山等景区互动提升, 不能带动游客延长滞留时间及增加旅游消费, 并且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欣赏价值的上升, 简单的观光旅游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抑制了旅游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此外, 由于大珠山景区距青岛市区较远, 加之崂山景区在青岛旅游中名片效应, 使大珠山景区对外地游客缺乏吸引力。

三、大珠山景区规划建设建议

根据旅游消费的发展规律, 旅游消费随着人均收入的变化会不断升级, 先后经历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 这也使得观光游景点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旅游产业要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必须进行产业升级, 使游客的旅游又单纯的观光型向文化型、知识型转变, 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在这种情况下, 旅游业逐步走向多元化、综合化发展, 这是大趋势。

(1)建立特S旅游产品, 加强与旅游其它行业的交流

建立多种旅游方式相结合的体制, 设计差异化的旅游产品, 满足消费者除了观光之外的其他需求, 达到增加停留时间和游玩次数的目的之外, 还能使其在众多同种旅游景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仅仅抓住游客客源, 增加收益, 树立成功的形象。

(2)分析市场客源结构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建设效益型景区

大珠山景区的发展必须与青岛旅游的发展相适应, 找准大珠山景区在青岛旅游整体布局中的定位和特S, 防止对其他景区的模仿尤其是重复性建设, 要进一步充实景区内涵, 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景区管理、提高景区内部员工的服务质量和素质, 既要牢牢抓住本地游客, 还必须扩大景区知名度吸引跟多的本地、外地游客。

(3)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作, 促使景区周边配套设施的改善

必须加强和政府部门的协作, 发发大珠山景区周边的旅游资源, 建设农家田园游、建设酒店、休闲别墅、娱乐、停车灯配套资源和设施, 以便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总之, 面对其他景区的竞争与威胁, 大珠山景区应该努力完善自己的基础设施, 加强景区管理, 增加景区配套设施, 打造自己独特的旅游产品、娱乐项目, 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只有如此才能将景区做强。

青岛啤酒市场调查报告(共7篇)

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模板

2015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文档

  以上就是“青岛调查报告”的论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