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论文(推荐35篇)

2023-01-24| 编辑: 佚名| 查看: 263 |原作者: 梁子文|来自: 衙媒网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质量管理论文(推荐35篇),质量管理论文(推荐35篇)的详细内容: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35篇《质量管理论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质量 ...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质量管理论文(推荐35篇),质量管理论文(推荐35篇)的详细内容: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35篇《质量管理论文》的范文, 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 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质量管理论文》相关的范文。

篇一:质量管理论文

关键词:装备管理;质量原因;相应对策

近年来, 武警交通部队装备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有关机械车辆等装备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 与装备管理密切相关的修理设施建设形成了维护保障能力。各级对装备管理的重视已显露出良好的持续增效的势头。但是, 施工机械等装备的管理与新形势下武警交通部队建设目标的要求, 不相适应的问题还不少,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机械等装备管理要求高, 而管理人员起点低、善管得少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作为以施工生产为中心的武警交通部队, 机械装备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 现在我总队所拥有的施工装备中, 大中型以上的装备占绝大多数, 这些装备中进口装备也占有相当比例, 因此而引发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以我们总队目前的情况看:一是装备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主要的表现是经过正规院校相关专业培养的少, 短期培训、土生土长或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多。如总队现有施工机械等装备管理干部中, 大专以上的仅占一半左右;而正规院校机械装备专业的不多。而对总队几亿元的施工装备, 再加上施工一线分散、信息化管理跟不上的情况又非常突出, 不仅影响到装备管理工作的开展, 也谈不上深化管理工作的层次, 同时也制约着特种机械车辆的操作手、驾驶员、修理工、配件保管员的培养质量。二是基层主官及业务部门人员的素质不适应, 自身管理的能力不强, “不会管”的现象突出。基层主管虽然大多数是院校培养出来的, 但相当一部分是从指挥学校毕业的, 在校学习施工机械装备管理知识有限;接收地方院校的毕业生, 机械专业的少, 到施工中队后, 面对不少是他们没见过的装备, “不会管”, “管不好”也就不足为奇了。如从日本进口的大吨位电子吊车, 因操作手转业新手又没掌握, 管理干部也不内行, 使先进的装备发挥不出应有的效能。三是不求进取, 责任心不强, “不愿管”的情况也不少。随着社会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和改革, 一些装备管理干部也和其他干部一样, 受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 没有树立起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观念。

二、装备管理制度办法制定得细, 而执行落实不到位、做得少

现代化的机械装备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的保障起着主导作用。近几年来总队增加了不少先进的施工机具。为此, 从指挥部到项目部都有从原则到细则的管理规定和办法。因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再加上经常性维修保养跟不上, 致使机械装备“早衰”的情况不少;也有的因操作手技术参差不齐, 机械装备非正常损坏现象严重。究其原因, 主要是领导说得多、做得少。结果是重使用、轻维护、重近期、轻长远, 发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 使各项机械装备的规章制度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落到实处。

三、施工装备型号更新、数量增加, 而管理人员跟不上、自修的少

提高交通部队的装备管理水平, 必须紧紧围绕“确保中心任务圆满完成”这一目标, 抓住项目部这个装备使用与管理的关键环节, 结合交通部队中心任务分散这个特点,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的原因, 相应的对策是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思想教育, 提高责任意识机械装备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共管的一项工作。实践证明, 要使装备管理工作贡献突出, 首先要搞好教育。基层的教育可采用板报标牌、规范竞赛、现场观摩和专项专题讨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 使官兵在日常生活中多接受装备技术管理知识, 增强参与管理装备的自觉性。通过教育真正使大家认识到, 装备管理对树立武警“文明之师”形象和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作用重大, 促使全员实现装备管理“出战斗力、出形象、出效益”的目标。其次是要结合当前总队面临的实际, 确定教育内容:一是搞好形势教育。面对总队建设与发展的形势, 教育官兵要把装备管理与落实总部提出的“双四句话”紧密结合在一起, 狠抓细节的落实, 根除装备管理上的短期行为, 克服依赖上级的弊端。二是搞好传统教育。继承部队历来视装备如同“第二生命”的好传统, 发扬爱装备如同爱自己眼睛的好作风, 形成全员精心管好现有装备的新局面。三是专业知识教育。通过经常性和定期的专业知识学习, 使广大官兵熟悉装备科学管理知识, 熟练掌握所操作装备性能、规范, 真正做到管装备的懂装备、会管理, 手握使用权的会操作、能维修, 才能使机械装备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达到“三少”、“三高”的要求, 即台班耗费少、故障少、间接损失少;完好率高、利用率高、作业效能高。

(二)强化培训手段, 提高管理素质一是要充分发挥教导大队和教导队的作用, 在目前师资力量不具备的情况下, 采取请进来的方式, 指挥部教导大队每年举办一期至少一个月的培训班, 使在职或备选装备专职干部有一个跟近学习科学管理理论和实际管理知识的机会。支队教导队要立足本单位现有施工装备类别、型号及专业人员情况的实际, 按缺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 逐步提高培训对象的层次。比如缺修理专业方面的人员, 就培训修理工。二是送地方院校培训一批在职干部。从近期考虑, 以解决目前急需的装备管理人才, 改善管理人员的结构, 并把持续教育列入各级党委的议事日程。三是在接收地方大学生的工作上、从长远考虑, 适当增加机械装备管理专业的比重, 逐步改变装备管理干部起点低的问题。四是适时聘用地方高级技术人才, 现学现用, 既学管理机械的经验, 也学操作和保养维修技术。实践证明, 解“近渴”似地聘用地方人才是非常见效的“一招”。五是要提高干部在职自学的主动性。要成为学习型装备管理干部, 作为组织要给机会还要加压力, 推动大家把学习当事业来干。通过函授作业、自学考试、短期培训、脱产学习以及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 抓好在职装备管理干部的学习, 进一步开创施工装备管理的新局面。

(三)强化经济责任, 提高管理效能装备管理的好坏, 不仅关系到以施工生产为中心任务的圆满完成, 也直接关系到单位经济效益的高低。要高质量地完成每年十多亿元的施工任务, 靠的就是机械化施工。同时, 在制度建设中强调经济责任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执行中的装备管理制度, 在采购、外租、修理等环节上, 增加了批准人的连带经济责任。不论是何种原因, 一但发现本单位经济上受损, 在处理主要责任人的同时, 相关装备管理干部和领导也要受到经济处罚。我们总队作为奋战在西部新疆等省区近30年的专业化警种部队, 是社会公认的交通建设市场中的主力军, 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 机械装备管理水平就是质量和效益的水平。为使经济效益有新的突破, 装备管理又推出新举措。在激励机制方面, 实行按岗补贴, 按能流动。在岗职能发挥的好, 装备完好率、利用率达到责任目标, 除按规定晋级提职外, 优先考虑晋升, 达不到责任目标的换岗, 没有岗位的安排转业, 造成经济损失的, 除行政处理外, 同时采取经济手段进行处理。大型特种装备推行“机长制”, 在“机长”岗位上的给予适当的补贴。通过符合市场规律又不脱离部队管理实际的方式, 促进装备效能的充分发挥, 为部队全面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再添光彩。

篇二:质量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模板

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质量管理越来越成为所有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为大家分享了质量管理论文, 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摘要:本文对质量链管理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装备实施质量链管理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对于在我军装备研制过程中推广应用质量链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论文关键词:质量链,质量管理,装备质量

0引言

质量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不是传统质量管理模式在主体尺度上的简单延伸, 而是以多个组织、多种要素共同参与质量形成与实现过程为内容, 以质量流、信息流、价值流为对象, 通过控制关键链节点, 实现协调耦合、增值高效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有关资料表明, 采用质量链管理可以取得数倍的投资回报。研究质量链管理及其在装备研制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军事经济效益和现实意义, 可以为装备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技术支持。

1质量链管理的内涵和基础

“质量链”(QualityChain)的概念是由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UBC)的学者提出的, 他们综合了QFD、SPC、SPI、供应链及工序性能、产品特性值、工序能力等重要的质量概念, 系统地、全面地表示了他们之间的有机联系(Trozynski, 1996)。朱兰博士按照他的理解, 提出了“质量环”(QualitLoop)的概念, 即产品质量是在市场调查、开发、设计、计划、采购、生产、控制、检验、销售服务、反馈等全过程中形成的, 同时又在这个全过程的不断循环中螺旋式提高(Juran, 1999)。实质上“质量环”与“质量链”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都强调质量调控过程中的系统性和协作性。

目前, 国内对质量链做出的权威定义是, 质量链是“组织群共同参与实现的质量过程集合体, 是质量流以及信息流、价值流运行的载体”;质量链管理是指以多个组织、多种要素共同参与质量形成与实现过程为内容, 以质量流、信息流、价值流为对象, 通过控制关键链节点, 实现协调耦合、增值高效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

实施有效的质量链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基础工作:一是管理任务的确定。质量链联盟内各成员都是独立运作的, 质量链是基于联盟内部各个成员将各种所投入的.资源要素(人力、物料、设备、资金、信息、技术等)变换为产出(服务产品)的过程, 也就是说, “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 并利用信息网络组织在一起的, 因此, 质量链在组建之初应明确成员在联盟中的地位及承担的相应的质量责任, 并识别质量链的关键节点, 确定关键质量特性、质量瓶颈等对产品质量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二是管理工作的规范。质量链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 应在联盟组建之初进行, 以使其质量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统一化, 从而保证成员之间的各项质量工作建立在统一的质量体系之上, 保证成员之间的质量接口, 是质量链管理工作得以高效运行。规范化工作的对象是质量链运作过程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各种实体, 如质量信息、各种实体资源等;另一方面是无形的事物, 如工作程序、处理方法等。三是管理信息的统一。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中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质量信息已经成为质量链管理的重点对象, 各种实体资源的实际流动也是基于与之相关的质量信息的运作而运动的。在联盟组建之初, 应对可预见到的各种质量信息及其过程进行详尽分析, 加以统一和标准化, 建立模型, 确定它们在质量信息系统中的存储格式, 建立它们的流转机制, 开发出一个强大高效的质量信息系统。

2质量链管理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质量链管理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研究, 一个部分是直接对质量链管理进行研究, 另一个部分是基于供应链进行的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

2.1质量链管理研究

国内研究以对质量链直接进行理论探讨为主, 集中于制造企业质量链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对具体的技术和方法比较缺乏。文献[1]中, 描述了传统的封闭型质量管理模式。指出在这种模式下, 缺乏开发性与信息共享, 企业间缺乏或无法展开质量管理方面的合作与协调, 进而难以实现产品整体水平与全过程质量策划与优化、难以实现产品整体水平与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为打破这种质量黑箱, 需要实行质量链管理模式, 作者其后提出了一种协同质量链管理实施框架。在文献[2]中提出质量链管理的思想是研究多组织、多要素、特定时段的质量链运行规律, 并通过关键链节点的控制, 实现有效耦合的管理方式。并提出了质量流、质量链、链节点、链节图、耦合效应等概念作为质量链管理的基础。并依照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对质量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流程进行了描述。文献[4]对现有的质量链相关理论研究做了归纳和分析。

2.2基于供应链研究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

供应链指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顾客之间所形成的供需网络,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主要着眼于供应链的特定功能, 如采购、生产、运输等等, 质量管理也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质量活动, 对于供应链环境中企业间的质量管理、协作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文献[6]中提出了基于质量环的供应链生命周期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将供应链质量管理分为供应链孕育期质量管理、供应链构建期质量管理、供应链运行期质量管理。文献[7]提出了供应链质量管理方法框架应包括组织模型、进化模型、进程模型和信息模型四个部分, 分别加以了探讨。

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通过专题[8]“供应链质量管理(SupplyChainQualityManagement)”从不同的方面对供应链质量管理进行研究, 和直接对质量链管理进行研究相比, 供应链质量管理的研究范围要更广, 除在供应链环境下研究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控制外, 对供应链本身也进行研究(如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性等)。

2.3装备质量链管理研究

当前装备研制过程的质量管理基本还是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 在产品形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进行质量体系认证, 着重在企业内部完善对于质量的控制, 军事代表系统也是按设计、配套、制造环节, 按系统划分, 按设计、生产单位、供应商等所处的地域进行职能划分, 各自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的质量监督和管理, 对于企业间的质量控制关注不够, 质量管理存在脱节, 不同环节间出现质量问题往往需要通过上级部门出面组织协调加以解决。目前关于装备质量链管理研究的文献还比较少, 迫切需要进行系统研究。

3装备实施质量链管理有效途径

3.1选择优秀供应商, 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和质量链

供应链是质量链的基础, 只有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供应链, 才能为质量流及质量链提供良好的运行平台。随着装备系统复杂性的不断提高, 零部件质量对最终产品质量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特别是现在军品生产对民营企业放开, 供应商的可选范围大大增加, 建立有效的供应商评估、选择、淘汰体系显得尤其重要。装备研制过程中对供应商管理的研究应着重于建立更为完善的供应商评价选择体系;除对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评估外, 进一步加强对供应商产品制造质量的控制;研究如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逐步引入供应商共同参与等。

3.2分析产品质量规律, 对装备研制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

产品质量在研制全过程中是处处关联的, 各个环节之间的质量特性也不是相互独立的, 上游环节的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通过将将产品研制全过程看作一个链状结构, 分析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针对不同的装备明确特定的质量指标;分析各个环节中中间产品的质量特性的表现形式, 其质量水平对最终装备的质量的影响;质量特性在各环节是如何传递、积累、转换的;针对不同产品、不同环节、不同质量特性, 建立有针对性的质量特性接口关系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敏感度分析, 找出研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作为工作重点, 并根据不同产品、不同质量特性随时进行调整。

3.3开发信息管理系统, 优化质量链管理基础条件

供应链和质量链是在信息化和全球先进制造模式基础上产生的, 因此, 要实现有效的质量链管理, 就必须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装备研制过程复杂, 研制周期长, 牵涉面广, 研制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可以使各环节可以迅速高效的进行信息交换, 建立集中有效的质量链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成功的实施质量链管理必不可少。装备结构复杂, 质量信息量大, 进行质量信息共享与交换的部门、单位数目众多, 因此研究重点应在于质量信息的选择、筛选、分析, 质量信息特别是涉密信息在系统中的传输、分配等。

4结束语

本文对质量链管理的内涵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质量链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质量链管理理论作为一个源于复杂经济社会的复杂理论, 其丰富的内涵和运行规律尚待进一步探索。推进装备质量链管理的创新研究和实践应用将是我们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唐晓青,段桂江,面向全球化制造的协同质量链管理,中国质量,2002.

2 唐晓芬,邓绩,金升龙,质量链理论与运行模式研究,中国质量,2005.

3 肖媛,服务企业质量链管理研究,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金国强,刘恒江,质量链管理理论研究综述,质量管理,2006.

5 Chu-Hua Kuei, Christian N. Madu, Chinho Lin, Wing S Chow, Developing supply chain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supply chain quality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2002.

6 麻书城,唐晓青,供应链质量管理特点及策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1.

7 唐晓青,现代制造模式下的质量管理,科学出版社,2004.

8 T.C. Edwin Cheng, Kee-hung Lai, Andy C.L. Yeung, Special Issues on Quality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logistics, Int. J. ProductionEconomics, 2005.

篇三:质量管理论文

一、建筑工程施工当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 合理、科学的管理施工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工程中所体现的施工质量如何, 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施工单位的社会形象以及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 在施工作业当中必须要透彻的掌握技术设备和技术条件, 才可以进行施工流程。为了更加顺畅的应用, 需要施工单位具备一定的施工组织管理水平。建筑施工方面是非常特殊的, 按照现阶段的市场来分析, 在类型和样式上已经逐渐的多元化、多角度发展。此外, 施工中所包含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会进行交替作业, 使得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拥有着高要求。

二、建筑施工管理中质量管理的运用和发展

1.建筑施工之前的质量管理

对建筑施工之前的质量管理有所加强, 能够随机的应对突发状况。一方面可以让施工工期得到保证, 另一方面还能够将施工质量有所保障, 主要会在三个方面完成。(1)监督管理合同文件合同文件具体就是投资方和施工建设单位, 所拟定的具备法律保障的有效条款。在合同的内部妥善的拟定了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具体包含施工规格、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工期等。有必要对每一项条款细致审核, 对于触犯法律、表达不清的条款需要仔细的修改纠正。(2)法律考核工程项目我国拥有着较为完善的建筑施工立法, 主要的项目建成审核、土地审批等都要体现在法律特许的领域中。所开展的法律审核, 主要就是为了防止建筑施工中所产生的法律纠纷。若漏洞产生, 就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补救, 侥幸心理是杜绝存在的。(3)严格监督招标过程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的准备阶段中, 所进行的招标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成分, 有必要在招标的进程中严格的管理和监督。防止因为招标进程中的遗漏, 从而对招标结果有所影响。建筑企业若中标, 所具备的施工水平是会和建筑工程当中的施工质量有着直接联系的。那么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利用合理、公平的招标程序, 优质的选取出和标准施工企业相符的建筑企业, 这样才可以合理的保障建筑的施工总体质量。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控制需要完善

对于实际的材料分析, 建筑施工在质量问题上有许多方面, 都是由于建筑施工的材料上存在较多的质量问题。大部分的建筑施工单位想要将经费投资有所节约, 将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值实现, 对质量非常差的建筑材料故意使用。有时会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基本上不具备质量标准, 所以产生了较多的豆腐渣建筑工程。然而小部分的材料生产厂家以及采购人员具备着一定的经济来往, 会实施一定职权便利条件, 让一部分缺失质量保证的建筑材料顺利的在施工现场中混入, 用次品充当优质品, 在其中挣得差价。这一系列非常错误的方式, 会对建筑的总体质量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 一定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严格把控, 要选择具备生产信誉以及生产质量保证的正规材料生产厂家。在生产厂家得到确保之后, 才可以购买到标准的材料。因为是较为正规的厂家, 所销售的建筑材料一定是具备产品合格证, 在一定程度上一定会对建筑总体质量有所保证。另外, 在施工场地投入建筑材料之前, 有必要开展合格证的再次检查。此复验流程若发现存在未达标的建筑材料, 是绝对不允许进入到施工场地的。并且, 还需要强化建筑材料的管理。施工工期往往较长, 采购材料会提前开展, 所以一定要合理的储存特殊的材料, 以防止材料的质量受到损坏。

3.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强化人的管理

不论建筑施工中的监督管理机制如何健全, 管理体系是如何完善, 若确实开展施工人员的质量施工培训流程, 都不能够实现所有的健全目标。所以, 想要将施工质量提升的关键, 就在于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员工开展合理的管理流程。(1)需要开展质量达标施工的相应培训在盲目的开展思想意识教育的情况下, 施工的一线人员必然会缺失安全施工的能力, 会在实际的建筑施工阶段产生一些疏漏, 会造成施工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 施工人员是主要的支撑对象。所以, 一定要将施工人员的管理贯彻落实在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当中。(2)要以思想的角度将宣传和教育进行到底对于施工建设单位中的施工人员而言, 主要妥善的对施工质量有所认知。只有在清晰了解施工质量的不达标会对人民群众带来严重的事故灾难和安全隐患的情况下, 才可以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认真态度调动起来, 从而能够认认真真的严格根据施工的具体标准来进行施工建设的正确实施。

三、结语

根据以上的论述, 想要将妥善的管理贯穿在建筑施工工程质量方面, 最主要的就是将人们的安全施工意识有所提升, 也就是将思想程度提升, 这样才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严谨性。任何建筑施工队伍都需要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在建筑施工建设当中进行妥善的管理, 力求让人民群众能够将抱怨心理消除, 营造舒心的建筑工程项目。

篇四: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5S”法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xx年1月~20xx年5月在医院手术室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手术室消毒、护士长定期巡逻、检查管理系统;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增加“5S”法。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满意程度及心理状态。结果: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33%, 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管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室患者实施“5S”管理模式后, 提高了患者的心理水平及满意程度, 改善了血压水平。

关键词:5S法;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实施

手术室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 大多数患者伴有焦虑、恐惧的心理情绪, 严重影响手术过程, 增加了手术的风险。近年来, 患者对手术室的质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1], 但缺乏护理管理方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整体满意度, 使其满意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5S”法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管理方法, 主要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因其英语和日语的首字母均为“S”, 因此也简称为“5S”法。研究表明, “5S”法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可以有效提升个人行为能力与转业素质, 同时也能够促进科室规范化、科学化、可持续性发展, 有助于推动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提升。因此, 为提高患者满意度, 促进医院可持续性发展, 选取20xx年1月~20xx年5月在医院手术室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中60例患者采取一般护理管理结合“5S”管理模式的护理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

20xx年1月~20xx年5月在医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 男24例, 女36例;年龄为22~63岁, 平均年龄为(35.40±3.40)岁。对照组患者中, 男28例, 女32例;年龄为23~64岁, 平均年龄为(35.60±3.1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统计上的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普通手术室消毒。护士长定期巡逻、检查管理系统。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 增加以下护理管理。

①所有护理人员要通过专业的礼仪教师培训, 在手术之前积极沟通告知患者手术相关的原理、步骤, 保持微笑, 以热情的态度、温柔的表达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 并始终保持适当的微笑, 让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怀之情, 便于护士与患者间建立亲密的关系。

②组织护理人员定期进行知识培训, 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 通过对某种疾病进行针对性的了解, 操作中要一次到位, 术中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地配合好医生的操作, 以保障手术的高质量、精益求精。

③安排人员定期整理、清洁手术室, 清点物品, 检查物品的日期及密封情况, 对于过期、密封情况不好及数量不足的物品, 要及时进行补充。

④为方便患者就诊, 可以通过互联网、短信、电话等预约的方式, 给患者提供快捷的就诊平台, 并采用分段式接诊方法, 一方面节省了患者的时间, 另一方面满足了患者对医生多样化的需求。⑤培训护理人员相应的急救知识, 以便于快速判断患者的病情, 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等, 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 并能够及时将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反馈给医生。

1.3疗效评价标准

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满意度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价。满意度评估标准:共10个问题, 每题1分, 总分为10分, 优秀:7~10分, 良好:4~6分, 差:0~3分。根据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标准(Self-RatingAnxietyScale, SAS)[2], 轻:50~59岁, 中:60~69分, 重:≥70分。根据抑郁症自我评定量表评分标准(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 SDS)[3], 轻:53~62分, 中:63~72分, 重:≥73分。1.4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 用(χ±s)表示计量资料, 采用t检验, 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见表1。护理管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33%, 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见表3。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前在SDS评分与SAS评分方面并无明显差异(P>0.05), 然而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讨论手术室是抢救危重患者及进行手术的场所, 具有较高的风险程度, 其对手术操作和护理质量的要求均非常严格。但在过去的手术操作中, 由于不合理的管理方式, 以及不恰当的护士态度等因素, 影响了后续治疗的质量, 增加了手术的风险程度。如何提高手术患者的预后效果成为了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化, 人们已经发现, 护理模式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探讨“5S”管理模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5S”是一种从患者的实际出发, 以患者为中心作出相应的护理操作的管理模式[4],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分别为整理、素养、整顿、清洁、清扫,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陌生、紧张情绪, 疏通患者的心理, 同时微笑的态度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感, 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优化了治疗的态度, 专业技能将直接影响后期的治疗水平, 为患者提供优质、方便的服务。在这项研究中, 一般的护理管理模式与“5S”管理模式相结合之后,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一些研究表明[5, 6], 在患者手术后实施“5S”管理模式, 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降低了手术的风险。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护理模式的转变, 使患者得到了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好转, 该结果与文献一致。综上所述, “5S”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改善手术室患者的生命体征, 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 疏导患者的消极情绪。

参考文献

[1]高翠霞, 张正顺.手术室推行“双5S”护理管理模式的体会[J].西部中医药, 20xx, 26(4):110-111.

[2]王萍.在普外科应用5S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分析[J].西南军医, 20xx, 13(6):998-1000.

[3]朱华, 方秀敏.“5S”管理模式在急诊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xx, 17(3):86-87.

[4]李晓青, 杨璞, 林翠萍, 等.“3H4A5S”护理模式在医院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实践与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xx, 19(1):91-92.

[5]孙凌, 曹惠芳, 蒋波, 等.“5S”管理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xx, 9(2):79-80.

[6]徐炯, 祝红梅.浅谈5S管理法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xx, 18(6):530-531.

篇五: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方法对持续性护理质量管理的管理方法进行详细的叙述, 对持续性质量改进为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持续性质量改进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对妇产科护理中的要求, 增强护理中的质量。结论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要求, 更好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 医院的护理管理要进行一次改革, 持续性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是一个很好的护理质量管理。

〔关键词〕持续质量管理;妇产科;管理方法;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76(20xx)10-0177-02

妇产科不仅是医院的一个科室, 更是人们对于新生生命有着高度期待的地方, 因此, 人们对于医院妇产科的护理管理要求十分严格, 不仅需要对安全有所保障, 还要显现出人文性的关怀, 而持续性质量改进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对妇产科护理中的要求, 还能够将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护理的专业性以及严谨性进行良好的体现, 增强护理中的质量。本研究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

1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

1.1规范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

持续性质量的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基础护理质量评价;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评价;急救物品的管理质量评价;消毒隔离质量评价;护理文件书写评价;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护理操作质量评价;病房管理质量评价;健康教育质量评价[1]。

1.2评价方式的改进

为了能够达到连续、动态地对妇产科护理管理, 因此, 应该抛弃原有评价标准中不在合适的部分, 再对原有的评价标准进行改进和更新, 如:可以采用结合集中检查, 对各自护理中项目进行专项的检查, 再结合各个护理中的优缺点, 进行取长补短、相互结合[2]。此外, 还应该对护理的评分模式进行细化, 根据护理中的态度、操作手法、言语以及专业性知识的答疑等等方面进行一个详细的调查和整理, 在将每次护理质量的评价分数进行相加, 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评价分值。

1.3过程改进

加强对全体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增强其护理质量改进意识, 帮助护理人员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流程进行操作, 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护理流程, 制订完善的护理制度。构建护理网络, 划分护理小组, 实施分层护理。从护理小组组长开始, 到护士长和普通护士, 形成三级护理体系[3]。

1.4反馈机制的建立以及预防性的改进

此外, 还要建立一个意见反馈的机制, 以用来提高医护人员对自身的认识。加强事前控制, 建立前瞻性护理体系。详细了解不同产妇的实际情况, 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注重护理安全防范, 对重点产妇予以标识, 并交代各种注意事项, 杜绝安全隐患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对高危产妇密切关注, 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制订防范方案, 防患于未然, 避免护理缺陷的出现。

2持续质量改进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

2.1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医疗质量

持续质量管理是一个持续管理的过程, 是一个连续无间断的运行系统, 这种持续性的质量护理管理是没有终点的, 但是, 却又一个永恒的目标, 所有的医护人员都为这一个护理的目标而努力的工作, 努力地使更多的人认同自己, 然后在通过一些患者或是家属所反馈的信息, 再次地进行护理管理的改善, 因此说, 持续的质量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的动力, 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 增加孕妇以及家属对医院的信心[4]。

2.2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明显提升

持续性质量管理的大致流程是, 医院的医护人员按照相关的规章指标对孕妇进行护理工作, 被护理的孕妇及其家属根据医护人员的护理表现以及护理手法对相关的人员进行意见的反馈, 然后在将此意见传达给护理的人员, 护理的人员通过人员反馈的意见对自身没有达到要求的地方进行改进, 或是依据反馈的意见更新现有的护理观念, 这样, 就能够有效提高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 使得医院医护人员的护理方式以及护理质量得到广泛人员的认同。

2.3增加了妇产科护理管理的便捷性

由于持续性护理质量管理需要每一个护理的环节都进行参与, 因此, 保证每一个小环节的质量, 就是做好持续性护理质量管理的第一步, 保证了每一个护理环节中的质量, 就能够有效的改善护理中的质量, 并且基础护理质量的评分、护理文书的评分、操作质量的评分健康教育的评分以及病房管理的评分均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妇产科医护人员护理中的优点和弊端, 故而, 采用持续性质量改进的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能够方便人员对妇产科的护理进行管理, 增加了妇产科护理管理的便捷性[5-6]。

3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质量的不断增加, 人们对护理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 尤其是对妇产科的护理质量管理, 更是追求高效、安全、人性化的管理。本文主要是从两方面来对“持续质量改进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进行论述的, 一方面是对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包括规范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的改进、过程改进以及反馈机制的建立于预防性的改进;另一方面是持续质量改进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 其主要的影响有三个, 第一, 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医疗质量;第二, 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明显提升;第三, 增加了妇产科护理管理的便捷性。

[参考文献]

[1]梁筱兰.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 20xx, 12(1):86-87.

[2]郭丹洁.持续质量改进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xx, 25(7):60-61.

[3]胡媛.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A].20xx年河南省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研讨班论文集[C].20xx:3.

[4]李智英, 成守珍, 谢文, 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xx, 7(10):38-40.

[5]刘世晴, 黄厚娟, 廖俊峰.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xx, 16(5):51-53.

[6]尹红芹.持续质量改进在肾脏内科尿标本留取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xx, 29(18):1648-1650.

篇六:质量管理论文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医疗过程中的各项检验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 对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对保障我国临床医学技术更快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过程中运用的相关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针对20xx年2月-20xx年2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8位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实验, 并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 每组均为44人。其中1组男性患者25人, 女性患者19人。2组男性患者27人, 女性患者17人。年龄在26岁-68岁之间。两组患者在年龄和人数上不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

1.2实验方法

对于1组的44名患者运用传统的检验技术进行检查, 按照医院在检验过程中所规定的程序和相关要求进行检测。对第二组患者采用临床生化检验的方式进行檢测, 并在检验过程中对于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在遵守医院相关规定和程序的同时对其中存在的检验质量管理问题及时更正, 并找出相应的优策略。

1.3统计学分析方法

在进行统计实验的过程中,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参与实验的88名患者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并精准的记录两组患者在检验过程中的精准率, 并对检验过程中是否达到患者的期望值这一环节进行对比。在检验过程中发现, 两组的检验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化特点, 因此有统计学价值(P<0.05)

2两组实验效果比对

通过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检验管理手段进行实验, 发现在实验过程中确实有明显差异性存在。1组的患者由于没有对检验技术质量实行更有效的管理, 导致其检验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均低于2组, 详见表1。

3讨论

3.1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在检验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质量管理不严格的问题, 导致在检验过程中精准度不够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检验过程中, 只有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才能有效的优化和改进。在检验之前, 服用不适当的药物或不按相关规定进食的情况都会影响检验的准确性。部分医生在患者进行检查前并没有告知患者停用药物并空腹进行检查, 在检验过程中给医生和患者都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同时, 要注意对检测仪器的更新。在部分医院, 由于资金及技术的限制, 很多传统老旧的检验设备依然应用于临床检验中, 对于检测的准确度确实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再次, 很多医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相对较低, 过度依赖检测仪器导致检验中很多误差出现, 很多医院对于医生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便允许医生上岗, 医生专业水准的缺失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情确定是否准确产生了严重影响。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也极易造成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

3.2检验技术质量管理问题的优化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的出现, 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应重视技术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 以保障检验工作的有序开展并努力提升患者在检验过程中的满意程度。首先在检验之前, 要对患者进行关心, 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 同时要将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耐心告知患者。比如在对即将进行尿检的患者, 要告知其避免进食以及剧烈运动, 在检测之前注意尿道口的卫生情况避免在检验过程中引发尿路感染。其次, 在检验之前要注意对相关检验仪器的检查并做好消毒工作, 对于即将老化或者已经老化的设备要及时的更新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对于检测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培训, 提高其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 防止其在检查过程中与患者发生纠纷, 保障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语

综上所述, 在检验过程中运用质量控制的手法进行检验有助于提升检验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但在大多数医院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并进行优化, 保障检验工作有序的进行和开展, 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因此, 优化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对于医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七: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近几年来,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在此情况下, 人们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仅会对房地产行业发展产生影响, 其还紧密联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 本文详细论述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及质量管理, 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质量管理;措施

引言

随着房屋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施工进度控制的标准也越来越高, 相关负责人必须对工程动态情况进行全过程检查, 从而在及时发现施工不合理现象时, 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解决, 确保项目工程能够如期、高质量的完成。

1房屋建筑工程进度与质量概述

1.1建筑工程进度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 通常是在依据工程准备阶段编制的进度计划进行的, 并严格的监督工程施工期间实际状况, 然后仔细的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 最后根据实际状况, 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拯救, 从而将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此外, 对于建筑工程进度的控制, 一般为规划、控制、协调三种方式, 其中有合同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等。现阶段, 我国建筑工程进度控制要求编制总的进度计划并完成计划任务, 且还要编制单位的进度计划并完成任务, 以及做好分项目计划并完成任务的编制工作。

1.2建筑工程质量

一般情况下, 对于建筑工程质量, 其不仅需要满足建筑工程对施工质量的要求, 还要能够满足民众的需求, 其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材料质量、设计质量和运行环境的质量, 且这些都需要能够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与民众需求, 这就要求全面、细致的做好后勤工作、管理工作、技术工作。此外, 因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实体建筑最终的质量, 所以环境质量是建设者需要对实体建筑的质量进行市场勘察、保修和社会调查等工作, 同时, 管理者和建设者不仅要从建筑实体上理解建筑工程质量, 还要做好施工阶段管理规范化, 并不断加强监理控制, 深入研究薄弱环节, 然后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 全面消除施工隐患, 最终实现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

2房屋建筑施工现场进度控制措施

2.1现场进度控制的流程

2.1.1制订工程项目目标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目标, 具体来说就是最终所能交付的成果或是服务, 其是衡量项目成功的关键标准。对于工程项目目标, 主要包括约束性目标及成果性目标, 其中, 成果性目标又可分为总进度目标及分进度目标, 约束性目标又可分为进度约束目标、费用约束目标以及质量约束目标。

2.1.2制订工程项目的施工工序

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工序的制定时, 需要重视以下事项:①尽可能保持施工阶段各方面工作的平衡。②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之前, 尽可能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永久性工程的建设。③做好工程关键部分、施工期限较长的部分, 或是紧急部分的施工任务。④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需要就季节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考虑, 并以此来依据, 对施工顺序进行合理的安排, 尽可能使得施工工期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⑤采取有效的措施, 保证工程主要工种及施工机械工作连续性, 避免施工中断现象的出现。

2.1.3制订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

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制定时, 需要做好以下事项:①确定各个单位所接工程实际施工期限, 对于此施工期限, 不仅需要依据合同的总工期, 还要对建筑类型、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机械化程度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②在做好整个工程项目的分解工作之后, 还要合理的安排单位工程顺序, 并对施工的先后顺序进行合理的安排。③通过综合考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以及影响施工进度各类因素, 制定合理可行的总施工进度计划。此外, 在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时, 必须将里程碑计划以及关键路径计划明确的标注出来。

2.2确保现场进度控制的关键措施

①组织措施。对于组织方面应当采取的措施:a.要明确各单位工程进度控制人员, 以及确定其具体职责与义务。b.要将整个工程项目分解为各个小单元, 并在此基础上, 明确各单元进度目标与整体进度目标, 且还要构建合理可行的目标控制体系。c.需要依据工程进度控制情况, 制定相适应的工作制度。②技术措施。通过对其他类似的工程项目经验的参考, 还有对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机械设备, 以及高素质人才的采用, 可较好的实现有效控制工程施工进度目标。③合同措施。在进行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时, 必须重视并做好施工工期与相关施工进度计划目标的协调工作, 从而为有效控制工程后期施工进度提供便利。④信息管理措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必须仔细的记录与施工进度相关的数据信息, 并将其与原先的计划进行比较, 从而形成报告, 然后向建设方定期提交报告。

3房屋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措施

3.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与目标责任制度

要想不断加强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需做好以下事项:①构建相对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②建立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度, 并以此来明确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相关责任人员, 以及其具体的岗位职责。③明确由工程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现场负责人等人员一起负责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④在进行目标责任制度的建立时, 需要包括质量检验与工序管理。其中, 对于工程质量检验工作, 主要是要严格检验施工材料、设备、施工工序等质量;同时, 对于工程工序管理工作, 其通常是在质量管理点基础上进行的, 然后通过工艺分析、工艺文件消化、严格工艺规律等方式, 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⑤不断增强对施工工序的监督与管理, 并做好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机械、施工环境等因素的管理工作。⑥通过采取齐抓共管模式的应用, 可保证每一位施工人员都参与到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去, 大大提升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3.2严格控制施工材料与设备的采购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必须制定严格的、合理的、可行的材料及设备采购计划, 并在材料与设备进入施工现场之前, 做好材料与设备的质量检验与复核验收工作, 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材料的性能与设备的规格等都能够满足工程设计标准。除此之外, 还要保证材料与设备采购程序的合法性, 严禁使用“三无”产品, 杜绝非标材料以及不合格的产品进入施工现场与投入使用。这样一来, 就能够在降低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因素的情况下, 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3.3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和控制

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时, 需要不断强化对施工现场质量的监督与控制, 并就工程各方面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在进行工程施工准备时, 需要严格的检查试验设备、施工机械设备以及测量仪, 从而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②对工程各个岗位配备人员的齐全进行详细的检查, 从而保证工程管理机构的正常运行。③确定工程施工现场技术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工程监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是否已经全部到位, 从而以此来确定工程任务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工程分包现象, 以及确定工程款是否被挪用。④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时, 要对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隐患进行及时的排除, 从而避免不合格工程的出现。⑤对施工单位实际实行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 并将技术难度高、施工复杂的分项工程质量的监督作为所有监督工作的重点。⑥开展定期的, 或是不定期的工地例会, 并在例会过程中报告工程质量实行状况。根据质量检验实施质量监督登记, 对不合格项目的整改情况、工程质量的抽检情况、隐蔽工程质量情况以及工程变更情况进行适当的了解, 然后再结合相关照片, 做好资料整理、收集、存档, 为工程后期查找质量问题提供便利。

4结语

总而言之,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确保国家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基础, 因此, 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实际施工时, 必须不断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只有这样, 才能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策划与控制, 从而建造出更加优质的工程, 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辉.关于对如何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究[J].科学与财富, 20xx(7):484.

[2]章阿毛.关于加强房屋建筑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xx(11):283.

[3]王林.关于加强房屋建筑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科技信息, 20xx(23):359.

篇八: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病案反映了医疗行为的最原始状态, 对医疗教育、医疗科研、医院管理决策、医院经营、医疗纠纷的处理、医疗保险卫生防疫等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病案质量管理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 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医护人员素质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探讨了以质量为中心, 全员参与为基础, 全环节、全过程管理为手段的病案质量管理体系, 形成管理主体多元化、质量管理全程化、质量培训全员化、质量控制全面化的病案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持续改进, 最终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的循环上升。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病案质量管理;质量监控

病案是以文字形式记录患者疾病的症状、体征和医师诊断、治疗、护理的医护文书, 它不仅在医疗、科研、教学、医院管理和医疗统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在健康保险、伤残鉴定、医疗过失责任的追究等民、刑事诉讼中也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全面提高病案质量是规避风险, 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保障医院的合法权益, 更好的体现医疗质量, 完善医院管理, 提升医院形象的重要举措。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 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 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 把组织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概括起来就是指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组织重视并落实的管理活动。(1)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是组织内各方面、各部门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 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质量, 质量人人有责。(2)全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整个过程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环节所组成的, 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 都对最终质量的形成有或轻或重的影响, 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 必须树立以预防为主, 不断改进的思想, 把影响质量的所有环节和因素都控制起来。(3)全组织重视的质量管理。组织各管理层次都应该承担并明确各自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质量职能, 形成“以质量为中心、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体系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上层管理者侧重质量决策, 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政策和质量计划, 协助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质量管理活动, 中层管理者侧重贯彻落实上层管理者的质量决策, 并对基层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管理, 基层管理者则要求每个职工要严格地按标准进行, 并结合本职工作, 开展合理化建议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二、病案的全面质量管理

我们可以把为病人提供诊疗服务的医院看作是为社会输出健康人的企业, 则它也有一个质量链, 医院的主要客户是病号, 产品是出院的健康人。而作为疾病诊断、治疗过程的载体、病人病情演变和转归过程的真实记录的病案, 则是质量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病案从开始形成到入库、归档、调阅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层次人员参与的一个连续流动的过程,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 强化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对影响病案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 以达到病案质量管理的经常化、标准化、科学化。

1.病案质量的“全员管理”。病案是病人在医院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原始记录, 包含有首页病程记录、检查与检验结果、医嘱、手术、护理记录等, 主要从参与病案信息形成的医疗、医技、护理人员和病案信息管理人员加强病案教育和培训, 重点培养病案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自觉履行职责。一方面, 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树立全员病案标准意识, 使病案书写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 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从法律角度认识病案, 在病案的书写过程中注入法律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另一方面, 加强对病案信息科员工素质的强化定位和培训, 实行责任管理, 促使各级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 确保病案质量。最终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病案质量保证体系。

2.病案质量的“全过程管理”。从病人初诊开始, 至病人入院、诊疗、出院以及各种原始病案资料的建立、收集、整理、归档、供应以及病案的保存与销毁, 形成了病案管理的全过程。只有作为上一个环节供应者, 为下一个环节的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才能保证病案信息科室用高质量的产品来为病案使用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树立并不断强化病案形成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意识, 对病案的内容、填写标准、排列顺序及贮存、保管、使用等病案形成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及环节之间的“接口”的质量进行全程的管理, 将质量控制方式从传统的终末质控转移到环节质控上来, 变“事后把关”为“事中把关”, 力争把病案中的差错及缺陷消灭在萌芽中。

3.病案质量的“全医院管理”。成立以业务院长领导的病案管理委员会, 围绕质量管理目标, 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制订质量控制措施, 推行病案的全面质量管理;成立以病案信息科主任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工作小组, 负责贯彻落实质量方针, 制定病案质量管理制度如电子病历质量管理与奖惩规定、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等, 定期组织病案质量控制专家对病案的检查评比, 划分病案质量等级, 组织病案质量展览, 开展病案质量教育和培训, 提高病案管理的群体质量意识;成立以相关科室主任为组长的科室质控小组, 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定期开展QC小组活动, 进行病案质量的自查、分析、评价、改进。最终形成以医务科为中心, 病案信息科为纽带, 各相关临床科室为基点的病案质量监控长效机制, 持续改进.循环反复, 为病案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洪生伟.质量管理(第六版)[M].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5).

[2]惠莉.病历全面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

[3]哈丽阳,马风军.全面质量管理在病案信息科的运用[J].中国病案.2009(10).

篇九: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以医院经营管理为背景, 探讨如何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探讨内容包括:医院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医院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加强医院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建议, 并从这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论述, 以期为医院的审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意义;现状;建议

近年来, 受到国际先进审计理念的指引, 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逐步与国际接轨, 对内部审计的质量管理也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现阶段我国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与国际最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随着国内审计人员对理论的研究以及对实践的探讨, 相信很快就能够迎头赶上。本文将医院作为切入对象, 探讨如何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 医院的领导层以及公众都对内部审计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而内部审计的质量高低, 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可以说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之所以被信赖的基础。只有不断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才能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 帮助医院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医院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审计人员对审计活动进行的质量控制行为, 质量管理贯穿于审计活动的方方面面。医院开展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医院提升审计能力的基石以医院的内部审计质量作为出发点, 可以将其定义为内部审计行为满足审计标准和要求的程度, 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管理一般要覆盖到审计活动的全过程。从作用来看,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能够促进内部审计职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不断提升的空间。可以说,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医院提升审计能力的基石。随着内部审计在全社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人们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关注不断提升,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xx年发布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 就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估标准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规定, 这对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 以及内部审计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2、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有助于防范医院审计风险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正在逐步深化, 作为医院来说, 内部的职能架构和组织方式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这使得内部审计范围更加扩大化、审计环境更加复杂化、审计对象更加多样化, 再加上近年来内部审计业务也正在面临转型, 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转型为多种审计业务综合运用的模式, 上述要素给内部审计活动带来了新的变化, 无形中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 也加剧了审计风险的产生。因此,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寻求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提升, 是医院防范审计风险的必然选择。

3、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医院健康发展的客观保障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化, 医院内部审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内部审计不仅能够有效监督医院各运营环节的履职情况, 还能通过开展评价和分析, 为医院的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 内部审计已逐渐成为医院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医院的收入在不断增加, 医院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用于支持运营的各类支出也越来越庞大。资金一直是维持医院良好运转的重要因素, 内部审计对于资金的使用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 做好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为医院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医院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目前, 我国大部分医院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的现状并不乐观, 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经分析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医院现阶段的内部审计意识有待提高具备良好的审计意识是开展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医院普遍缺乏审计意识是因为医院领导层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 当医院领导层对审计发挥的作用没有深层次的了解时, 反映到具体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阶段, 就表现为缺乏软硬件支持、缺乏权责划分和预算方面的支持。在一些大中型医院, 虽然领导层对于内部审计较为重视, 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尚不完善, 没有从领导层面给予有效的支持, 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发挥作用。

2、医院现阶段的内部审计模式有待创新我国大部分医院中, 内部审计模式还比较陈旧, 缺乏有效创新, 在一定程度上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形成了制约。在过去, 医院的内部审计主要任务是查漏补缺、寻错纠弊, 将医院存在的问题找出来既完成任务, 这种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一直以来束缚着医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 将审计工作重点一直停留在发现问题上, 无法真正形成事中预警、事前预防的审计模式。内部审计模式的裹足不前, 导致现代化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难以适应新时代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要求。

3、医院现阶段的内部审计机制有待健全大部分医院中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 一直是制约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瓶颈。内部审计机制的缺乏主要体现在审计流程无章可依, 造成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无法形成可用于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标准。

4、医院现阶段的内部审计技术有待优化在我国大部分的医院中, 落后的内部审计技术时常令内部审计质量管理陷入困境。在网络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医院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不断引入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来服务于内部管理, 而医院的内部审计却仍然有赖于传统的审计工具和技术, 对审计信息化的应用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这种现状一方面导致了内部审计的工作量增大、效率降低, 另一方面也使审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发生偏差。因此, 从内部审计技术的角度出发, 来探索解决医院内部审计质量管理问题的对策势在必行。

三、加强医院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建议

医院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针对上述医院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寻找对策。

1、从提高医院内部审计意识层面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站在医院管理的高度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意识, 是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对于医院领导层来说, 要快速转变认识, 重视内部审计在医院治理体系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增加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度。同时, 医院领导层还要鼓励医院内的其他职能部门支持内部审计工作, 提高全员的内部审计意识。在具体的内部审计实践中, 医院要对内部审计职能进行精准定位, 积极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以便内部审计不受限制的开展质量管理活动。

2、从创新医院内部审计模式层面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在现阶段的医院经济活动中, 每年的资金规模和业务范围的变动都非常大, 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医院发展的要求,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医院良好运营, 对医院的内部审计模式进行创新是大势所趋。具体来说, 医院要改变原有的问题导向审计模式, 重视并开展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 通过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 按风险的大小来决定审计顺序和策略,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事中预警和事前预防功能。当然, 审计模式创新并不代表着放弃原来的“查漏补缺”、“寻错纠弊”的功能, 而是在其基础上引入风险导向,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开展审计工作, 既有效地管理了内部审计质量, 也切实控制好了医院的审计风险。

3、从健全医院内部审计机制层面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为努力适应现代化医院运营管理的需要, 内部审计必须不断健全审计机制, 规范审计行为, 从而保障医院的内部审计活动能够持续和健康的发展。医院内部审计机制的健全需要从三个方面出发, 以便重点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一是在编制内部审计方案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审计质量的相关阶段, 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纳入整个审计过程;二是设计好质量控制节点, 各节点需要的文档或签名都有细致的要求, 从而保障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有据可依;三是在审计报告阶段, 要有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督导, 特别是对于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部分, 一定要有资深的审计人员来复核。在上述三个方面中, 编制审计方案是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基础, 现场审计中设计控制节点是便于及时检查和跟踪质量问题, 审计报告督导则是从根本上提升对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针对性。

4、优化医院内部审计技术层面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优化内部审计工具和技术,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医院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管理。优化过程要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 积极引进安全可靠的网络和信息技术, 强化计算机审计工具和技术方面的应用。要从整体上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 特别是针对内部审计在硬件和软件上的投入。对于一些大中型医院来说, 由于医院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已经很高, 医院的各职能部门内部网络都是相互联通的, 因此内部审计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手工审查习惯, 注重审计软件的开发与研究, 结合医院的实践开展综合分析, 定义出适合自己的审计模型, 从而提升审计工作效率。综上所述, 内部审计所应用的技术方式应该是与医院的技术等级相互匹配的, 要使医院的内部审计技术进一步完善与更新, 就必须考虑医院的具体情况, 从而实现强化医院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芳.浅析综合性大中型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经界(学术版), 20xx(24)。

2、黄海娟.医院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探讨。财经界(学术版), 20xx(15)。

3、王洪涛, 于蔚, 马斌, 毕若孟, 张斌, 王蜀平.医院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经济师, 20xx(03)。

4、白冬明。构建内部审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初探。经济师, 20xx(01)。

篇十: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市政工程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到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市政工程是城市的基础性设施, 所以需要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由于市政工程的施工环境比较复杂, 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 所以需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为了完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力度, 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 切实保证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对策;研究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升, 市政工程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规模方面都有所增加, 这就对施工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影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 设计方案的水平、工序安排、人员调配、施工材料的质量以及监督管理等等, 都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需要对其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 做好各项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 协调好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标准执行, 对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从而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1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材料质量控制不严

施工材料是市政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质量, 所以需要对施工材料严格把关。但是部分施工企业的质量意识不强, 过分地看重于眼前的利益, 所以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没有严格把关。在材料采购的过程中, 往往存在以次充好或者吃回扣的现象, 从而导致施工材料的质量在源头上就存在隐患, 直接威胁到工程的施工质量。由于缺乏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 所以在施工材料进场时缺乏必要的检查程序, 或者由于检查不严而无法控制材料的质量。在施工材料进场后缺乏科学的管理, 材料的堆放比较随意, 没有做好防潮、防雨和防火等措施, 从而导致材料在存放期间容易发生变质等现象, 造成了高额的成本支出。

1.2招投标工作不完善

市政工程采取招投标制度是控制施工质量的重要举措, 通过招投标制度能够对施工企业的施工资质以及企业实力进行控制, 从而为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利益关系, 招投标工作往往存在暗箱操作的行为, 招标方故意将标底透漏给投标企业, 最终双方获利, 而损失了国家的财产。有些招标项目在招标的过程中会指定投标对象, 不仅对其他的投标企业不公平, 同时也对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在有些招投标工作中, 由于程序控制不严, 即使有招投标制度, 但是却没有按照其规范要求执行, 对于有些投标企业只考虑了工程报价, 却没有考虑到施工技术方案的水平, 所以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 会因为施工水平过低而影响到工程质量。

1.3设计工作不到位

设计工作是影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为在设计阶段就已经对工程的施工程序、材料的型号和规格以及施工技术规范等进行了规划, 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执行。但是有些工程的设计水平不高, 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设计人员没有深入现场进行调查分析, 对于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以及周围的环境了解不清, 仅仅是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听别人讲述来进行了解, 所以设计方案缺乏科学性, 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 会因为与实际情况不符而需要更改设计方案或者返工, 不仅影响到施工质量, 同时还会延误施工进度, 提高施工成本。有些设计人员并没有结合工程的实际状况进行设计, 而是套用其他工程的设计方案, 在缺乏实证性的基础上, 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1.4监理单位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市政工程监理单位多, 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监理机构管理混乱、作风较差。大多数中小监理单位或中小监理项目的现场监理机构内部管理很差, 严重欠缺质量控制的正常程序、制度、手段;监理在工序质量控制方面往往力度不够, 手段不多;现场监理机构的权力有限, 责任很大, 能力不足。

2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2.1强化施工材料管理与控制

材料采购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质量鉴定水平和选择材料方面的知识;选择信誉良好的供货商以保证货源充足, 保证施工中材料质量和施工进度, 以免因供货不足或出现不合格产品影响工程施工;加强材料验收检查, 坚决避免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严格按照施工的进度和需求采购各种材料并按照顺序进场, 进场后的物料按照种类进行摆放和存储, 存储区域防水防潮, 并安排专人值守。

2.2加强招标控制

为了确保招投标工程的顺利进行, 应该规范招投标市场的经营秩序, 确保招投标工作能够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 提高透明度, 确保有实力、有能力的施工企业参与到投标工作中。制定完善的招投标制度, 并且提高执行能力, 将各项标准政策贯彻落实。组建权威的专家组对投标企业进行评选, 首先应该对投标企业的施工资质、企业信誉、企业实力进行筛选, 不合格企业一律不得参与竞标。对于招投标的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防止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引导招投标工作人员以及竞标企业的规范化意识, 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运行, 从而选择优秀的施工企业, 为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有利的保障。

2.3严控设计质量

设计方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质量, 因为一切施工程序都是按照设计方案执行的, 所以应该严格重视设计方案的质量。为了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设计人员应该深入施工现场第一线, 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 并且了解施工现场周边的地理环境, 明确地下管线的布置情况, 为设计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利的依据。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切忌照搬照抄其他工程的设计方案, 因为实际情况不同, 所以不仅存在技术上的限制, 同时在经济以及管理方面也会受到制约。所以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状况, 制定适宜的设计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 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对于市政工程建设的标准不断提升, 需要与城市的规划与发展保持一致。所以说设计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设计水平, 及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 大胆尝试, 勇于创新, 为城市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4加强施工监理的力度

监理单位是对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的单位, 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应该聘请专业的监理公司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对于监理公司的选择一定要具有监理资质, 并且具有良好的信誉, 监理人员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制定完善的监理制度, 对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处于可控状态下。

3结束语

市政工程是城市建设中的大型项目, 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市政工程一般都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环境复杂、参建单位多等特点, 所以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尤为关键。为了确保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加强人、材、机的优化管理, 协调好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操作, 为工程的施工质量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杨宇飞, 张锆源.质量管理在市政工程中的重要性浅析[J].江西建材, 20xx(9):292.

[2]王翔.浅谈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 20xx(5):228.

[3]吴振华.市政工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 20xx(3):28.

篇十一: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数量越来越多,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土木工程行业的飞速发展, 可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上表现最为明显, 土木工程建设企业要加大质量管理问题的研究力度, 并制定合理的质量管理举措, 从而使土要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对策

1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站在我国现在的发展角度, 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根本设施建设项目, 其质量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产生直接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生活条件的标准逐渐提高, 土木工程项目建设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 才能从根本上将人们对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好感度不断提升。土木工程项目建设属于建筑工程的一部分, 为了将建筑行业发展的动力不断提升, 首先保证其对应的工程质量, 只有在此基础上, 才能促进行业的不断进步及为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而创造条件。对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质量管理, 确保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水平不断提高, 从而符合人们逐渐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详细办法。随着我国时代的飞速发展, 各个行业的发展只有符合人们逐渐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最终目标, 才能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土木工程建设来讲, 质量管理是最根本的工程建设部分, 只有将其认真落后, 才能为不断提升整个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奠定基础。

2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

我国一部分建设企业没有对质量管理提高重视, 进而施工监管人员没有专业技术并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 实际工作经历不多, 解决问题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法制及合同意识相对较差。另外, 一些施工单位领导者没有对质量监管人员工作的重要程度全面了解, 认为其工作性质与质检员相同, 所以, 没有将监管人员的工作职责完全发挥出来, 限制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些都无法充分发挥出监管人员的作用。同时, 由于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工作贯穿整个项目建设, 所以, 就对建设初期的立项规划、项目规划及施工材料、进程、合同等进行严格管控。可是从我国现在的实际状况来讲, 土木工程的监管区域不够广泛, 只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 从而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不能对其进行及时处理, 进而对土木工程项目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造成巨大损失。

2.2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虽然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被各行各业提高重视, 可是其监管制度不健全, 监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也是现在土木工程建设企业急需处理的主要问题。在我国的一些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中, 由于承包者没有对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提高认识, 所以并没有制定对应的监管制度对质量进行有效管理, 即便有监管机构, 没有充分发挥出监管作用, 还要对制度进行不断改进。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要不断提升现代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质量, 就要制定有效的监管机制, 通过完善监管制度推动有关人员加强对土木工程质量管控, 从而为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3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不高

虽然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质量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可是, 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其中土木工程建设质量较低是整个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新时代的进一步发展, 科技力量在人们的生活中各个角度普遍存在, 我国已经进入科技发展型社会中。可是站在土木工程发展现状角度, 科技力理还没有与建筑行业进行有效融合, 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质量无法提升。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只有不断提升土木工程建设质量, 才能为土木工程建设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从而不断提升我国整体经济利益。

3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对策分析

3.1完善土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要从根本上不断提升土木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首先要对管理机制进行不断改进。通过加大在土木工程中运用质量管理力度, 使土木工程有关企业对质量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全面了解, 从而运用对应的支持办法推动质量管理贯穿整个土木工程。这不但确保了土木工程建设质量, 还从根本上不断提升建筑行业整体竞争水平。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只有对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有关制度进行不断完善, 在每个时期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工作, 进而制定统一的专业化管理机制, 从而更好的推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速度不断提升。站在我国现在发展形式角度, 只有不断改进自身制度才能提高社会各界重视力度, 从而得到大力推广。

3.2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 落实安全问题

土木工程建设人员是土木工程项目的主要工作人员, 要不断提升土木工程建设质量, 首先要使其工作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 只能降低建设事故发生率, 才能从根本上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要聘用专业的质量管理队伍, 使其灵活应对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状况, 运用科学合理的办法对其进行处理, 防止发生更加严重的错误。

3.3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建设及管理人员是土木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参与人员, 其整体素质的高低对进行有效质量管理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 要加大对建设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使这些员工的专业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 认真对待本身工作任务, 承担起本身岗位应该承担的职责, 从而不断提高土木工程建设质量。

4结语

最近几年, 屡次发生建筑项目质量状况。在整个建设过程中, 如果每个步骤都无法符合规划要求, 一定会出现整体质量问题。所以, 一定要对土木工程建设各个步骤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 及时找出问题并运用科学合理的处理办法, 这不但体现出企业对消费者负责任, 还是赢得市场的主要办法。另外,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指导下, 建立建设企业责任心, 使我国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制定严格、标准的建设过程, 从而使建设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炜明,朱宏平.土木工程系统辨识统计方法的现状与展望[J].振动与冲击,20xx,31(11):42-47.

[2]黄宏伟,刘德军,王飞,等.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调优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xx(4):39-43.

篇十二:质量管理论文

商品质量是一个企业能够不断发展下去的重中之重, 被很多的消费者关注。而各企业间在商品质量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这也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的。本文总结了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管理的几个方法, 首先从解释什么是商品质量开始, 接着找出了几个能够影响商品质量管理的一些因素, 然后总结了这几个方法。

一、什么是商品质量

当前消费者不只关注商品的基本功能和使用年限, 也逐步的注意商品的文化以及与当前的社会发展是否匹配。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描述商品质量时不能再简单的认为是内在质量, 还需要描述它的外在和市场质量。这都是由于买方市场在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而逐步形成, 各企业间为了争夺消费者的竞争变得激烈。

商品的内在质量比如基本的使用功能, 我们能使用这个商品的年限, 使用期间是否可靠以及使用期间是否安全等, 是最基本的要求, 要给于消费者最基本的功能和最基本的安全性。商品的外在质量比如外在的式样和使用的材质质感等, 针对的是消费者的审美诉求。而商品的市场质量比如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 该商品是否有名以及消费者使用中的售后情况等, 针对的是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二、加强商品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想得到发展, 必须有良好的企业形象, 而企业形象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诚信。而企业有信誉的服务和经营, 真诚和实在的面对消费者, 让消费者体会到好的商品和服务质量, 就是诚信的表现。而且消费者也愿意去消费那些质量和服务都很好的商品, 这是当前市场经济的规律。想做好诚信, 质量管理就称为了很重要的一点。

1、商品质量影响着企业的商品形象

一个企业的在社会上的信誉以及在公众中的知名度, 与它自身的企业形象是息息相关的, 而想获得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 很重要也是很基础的一点就是有一个很好的商品质量。想让旗下的品牌成为一个名牌, 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质量足够好。在顾客的潜意识里, 名牌除了信誉好之外, 还要具备很好的质量。因此, 很好的质量对商品是很重要的。

2、商品质量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形象

企业销售到市场上的商品除了要保证最基本的质量之外, 安全和环保也是值得考虑的, 既不能伤害身体, 也不能损坏环境, 而这些都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形象的。此外, 想提高企业形象, 还涉及到形象质量的问题, 而想提高形象质量, 需要在经营方针和战略上去努力的塑造一个诚信的形象。而消费者对于形象质量的认知有以下几点变化:第一点是, 消费者现在不止要求商品是符合质量要求的, 他们也希望商品能有更广泛的适用性;第二点是, 消费者现在不止注意狭义的功能质量, 也会注意到售后质量, 甚至外观质量和性价比的质量等;第三点是, 在商品基本的有形的硬性质量之外, 消费者也会注意到服务这样的无形质量。而企业也需要不断的跟进和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也更好的维护企业的商品质量和形象。

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

1、资源管理

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要调用各种资源, 而资源管理是让生产高效进行且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 分为以下三方面:

( 1) 人力资源管理。人是左右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生产过程是不能脱离人的影响的。所以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一定要加强, 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培训、引进和开发, 要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利用好人力资源。

( 2) 信息资源管理。在产品生产中, 会有多种多样的信息影响产品的质量, 不只是企业内的诸如管理层和工人间的信息, 工人和工人的信息, 也包括外部的诸如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产品交流的信息。

( 3) 物质资源管理。想搭建一套质量管理系统, 有一些物质基础比如数据库和网络等也是必须的, 没有它们就无法搭建一套完整的体系。

2、管理职责

( 1) 为企业制定质量方针。企业的质量方针指的是, 企业在质量体系中的产品等级, 代表了企业质量的形象, 是产品质量的目标, 以及相应管理人员的作业情况。

( 2) 为企业规定质量目标。企业的质量目标指的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 是质量方针具体行动步骤的落实。质量目标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标准与消费者满意的一致性, 保持企业产品质量改进的持续性以及企业在效益与效率增长上的高效性。

( 3) 为企业确定质量职责和权限。企业的质量职责和权限指的是, 企业的生产员工和管理人员结合质量控制上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力所做的规定。另外, 职责和权限配置以生产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团结合作作为基本原则。

3、企业产品实现过程

企业产品实现过程可以用企业产品的质量环来进行表示。企业产品的质量环指的是, 从识别消费者需要到评定消费者需要是否被满足的各阶段过程中, 影响产品质量相互作用、相互活动的概念模式。企业产品实现过程的概念模式, 包括了消费者意见汇总的过程、产品设计的过程以及产品生产的过程。其存在于企业管理和企业产品的全部过程中。

四、如何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

1、必须确立全新的质量管理观念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企业要想实现质量管理的加强, 在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的同时, 还要根据复杂多变的市场情况, 不断进行质量观念的更新。市场的发展与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除此之外, 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树立全新的、动态的质量观念, 并及时根据市场变化的规律, 进行质量标准的调整, 从而生产出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

2、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物质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将多种生产要素进行有机结合, 并按一定的程序和规律进行转化。现代企业必须做到扎扎实实落实基础管理与基本制度。企业在制定基本制度时, 不仅要符合企业的整体规划目标, 同时也要关注到每一个生产环节, 要让企业的工作人员真正懂得:制度是维系质量的根本保障, 让每一位工作人员将执行规章制度作为自觉行动。质量管理制度是对生产活动经验的总结, 是体现企业人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与规范要求。良好的管理制度既能对工作人员进行行为的制约, 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使其成为为实现企业质量目标而发奋工作的人。

企业质量标准是企业生产运作的基本准则。企业质量标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正常发展。由此可见, 为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制度。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 这决定了质量标准不能一成不变。为保证企业的质量管理始终能在高起点上运作, 要求企业要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 对企业的质量标准不断进行评估, 及时调整并确立最为合适的质量标准。

为了体现按劳取酬和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应当把质量工效与工资挂钩, 从而积极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使其把企业利益同自身利益相结合, 把自己置身于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 充分体现责任、效率与利益。通过实行质量工效与工资挂钩制度, 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目标一致、责任同负、风险同担、效益同享的质量共同体。

3、树立企业质量文化意识

企业的质量文化指的是,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 并适应外部的激烈竞争环境, 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拥有的与质量价值观。建立和发展质量文化需要对如下观念进行转变。质量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管理, 需要全员参加;质量管理需要以人为本, 管理层的质量观念的转变才是质量文化的关键。只有提高了企业的质量文化水平, 才能更好的实行企业质量管理的措施。

总之, 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永恒主题, 代表了企业的生命与形象。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到新水平, 是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的需要, 也是企业得以持续生存、快速发展的需要, 更是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篇十三:质量管理论文

伴随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逐步在加快, 同时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然而, 最近几年来, 土木工程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其质量管理方面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因此, 就需要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科学的监督管理, 以便它可以持续健康的发展。

1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土木工程的项目样式与种类比较多, 而且对于其规模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 因而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 只有这样做, 才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 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第二,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材料与结构变得极为复杂, 并同时对其装修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这就必须运用有效的现场管理方法, 推动土木工程建设的进步。第三, 土木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换句话说, 就是土木工程的施工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装备与技术条件, 当然还要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 以便更好地让它处于运行状态[1]。

2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2.1 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较低

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将会对建筑物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假如其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严重的甚至会危害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四点:其一, 钢筋成形绑扎的工法不正确;其二, 砌墙体纵横墙与砌筑不同步;其三, 混凝土与砌浆的配合比设计不科学;其四, 钢筋漏放等等[2]。

2.2 监理机制的不健全

在部分土木工程施工企业中, 常常会出现许多的问题, 比如监理人员不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与法制意识较为薄弱等, 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施工进展的缓慢。而且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监理应该始终贯穿于施工的全部过程, 无论是施工前期的设计、立项策划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进度、材料、合同方面的管理, 还是到土木工程竣工方面的管理等都需要进行科学、严格的监理。但是在其实际施工过程中, 土木工程的监理范围却极为狭窄, 只是在土木工程的施工阶段得到实施, 最终造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 以至于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从而影响了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给施工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损失[3]。除此之外, 工程监理市场也没有得到较好的管理, 许多施工单位是为了得到施工项目才接受监理, 而且还随意压低其价格, 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木工程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导致其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严重阻碍了监理事业的发展。

2.3 合同管理的不科学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建筑市场体制, 土木工程建筑制订的合同经常会出现不合理的条款, 然后会通过使用劣质材料、减少施工人员等方法再获得经济利益, 这也是极为“不公平”的条款, 而有的施工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 通常会被迫接受这些“不公平”的条款, 造成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存在极为严重的问题。除此之外, 部分施工单位为了一己私利随意变更合同, 这同样也会对土木工程的市场秩序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4]。

3 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土木工程的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地加强人才的管理以及培训工作, 提高人员的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 积极做好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工作, 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与此同时, 还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来确保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逐步提升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以便更好为单位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目前阶段, 针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发展现状, 其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以及质量控制人员的培养, 而且在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 不断强化其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培训, 以便更好地使工作人员可以掌握到其基本要领, 从而进一步保证施工的质量。

3.2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为了优化提高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水平, 就需要科学的引入现代化、信息化的技术方法, 使用计算机, 网络系统, 健全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 测评, 监控和预警体系。然后依据项目管理施工架构与流程的表现形式, 实施科学的规划, 同时针对土木工程项目的水平状况, 健全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其次, 应当联合建设、施工、监理机构以及承包单位、业主方, 对管控体系的建设进行深入探讨[5]。对于咨询行业内的专家, 可以聘请共同参与到管控体系的规划中, 重点针对施工环的特征, 体现管控体系方案的适用性与可行性。另外, 在施工前期的交底阶段, 应该对施工材料的采购储存、施工设备的保管养护、操作等进行优化安排, 从而为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对建筑施工展开多方面的交流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是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 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其他有关单位的目标是一致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涉及各方的经济利益, 所以各方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 如果工程出现质量问题, 工程参与的各方都会有损失。而且, 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会遇到设计请求收到施工方疑问的问题。对于上述问题的出现, 就应该展开及时的沟通, 进行相应的调整, 杜绝盲目施工。

3.4 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现场的管理是否科学、有效, 是衡量施工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施工单位要培养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培训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 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同时以“文明施工”作为施工的理念, 加强对施工现场工现场的管理, 避免施工环境出现极为混乱的局面, 如果上述情况持续出现的话, 其施工单位则应当依照实际情况运用相对应的对策进行及时的处理。

3.5 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监督管理

工程的施工监理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方面。工程质量管理的部门, 要及时听取工程监理部门关于关键局部施工质量的报告, 要落实监察义务。而且还要及时的取样抽检, 检查施工工艺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而对于施工监理的部门, 则需要检查其监察工作是否有健全的监理程序, 检查监察报告是否规范。另外,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施工就需要及时进行纠正。最后, 还要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监视检查, 看施工设备机械是否牢靠, 是否达到完成施工且符合设计的要求;工程施工队伍的组成是否合理, 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否达到施工的要求, 特别是在有特殊要求的施工环节中, 是否有技术过硬的人员参与掌管施工过程;加强施工企业的质量意识, 对施工材料的采购和施工程序检查要有细致的记录。当然还要对施工的局部效果进行抽检, 一旦发现问题, 及时的和监理人员展开联络, 防止施工出现问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工程施工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意识, 并同时对施工中的各个施工环节展开质量管理, 一旦发现质量出现了问题, 就需要及时进行纠正, 做好事前、事中控制。除此之外, 还应当对工程的质量管理展开全面优化, 系统化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 并同时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各个环节当中。因为只有这样做,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才会得到提高, 最终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春锦.论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xx, (04):24-26.

[2] 王明.邓冬冬探讨提升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J]门窗, 20xx, (01):227, 229.

[3] 陈立祥.探讨提升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J]才智, 20xx, (17):278.

[4] 袁益光.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J]价值工程, 20xx, (21):54.

[5] 胡建存.提升土木工程施工項目质量管理的对策[J]智能城市, 20xx, (01):127-128.

篇十四:质量管理论文

全面质量管理对于企业加强质量管理, 优化管理水平, 提高服务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中实行全面管理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使企业得到健康稳定发展。

1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述

1.1 全面质量管理定义

根据菲根堡姆给出的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在预定目标指引下, 为最大程度满足用户产品或服务需要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工作总和。全面质量管理考虑了所有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因素和环节, 并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以确保企业生产活动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和要求进行。

1.2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1.2.1 设计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内容 :市场需求调研和分析, 根据客户需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产品质量管理目标 ;组织各个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参加设计, 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和对策, 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选择正确的技术组合, 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和流程, 监督设计方案执行过程。

1.2.2 制造过程

制造过程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质量检测和问题分析 ;生产过程监督和控制 ;质量分析和调查, 形成报告 ;优化生产流程,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等。

1.2.3 辅助过程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制定物资采购和供应计划, 确保质量管理制度贯彻落实, 建立物资入库验收制度, 按照质量管理规定对采购物资进行检查 ;对生产设备进行养护和维修, 确保生产设备处理良好工作状态 ;做好其他辅助材料质量管理和检查。1.2.4 使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技术方案论证和分析, 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对用户产品需求进行调查了解。

2 国内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对策和建议

全面质量管理对企业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是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 国内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全面质量管理, 将其作为企业重要管理工作来抓。本文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

2.1 在企业内部树立良好的全面质量管理观念

思想决定行动, 任何工作开展之前都要统一思想, 要将全体人员头脑武装起来。首先, 企业管理层要正确认识全面质量管理重要意义, 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员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其次, 要不断增强员工全面质量管理意识, 在企业内部开展相关培训工作, 加深广大员工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和了解, 并在工作中理论联系实践, 全面贯彻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另外, 要做好员工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员工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总而言之, 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不断增强广大员工全面质量管理意识, 自觉在工作中践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和政策。

2.2 建立全面质量管理责任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贯彻落实, 关键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将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全部纳入到管理体系当中, 例如人员、制度、流程、分工等, 为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扫除障碍。确保每一个流程、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都有质量管理责任人, 建立一套完整、严密、高效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有效规避各种质量问题和风险。

2.3 做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质量管理涉及到不同部门和岗位人员, 工作衔接和配合方面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要建立一套高效的工作组织协调机制。首先, 要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责任, 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问责机制。确保各部门全面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实处, 收到实效。其次, 要建立一套全面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该组织机构负责负责统筹和协调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确保各部门之间加强合作和配合, 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

2.4 以用户为中心建立“零缺陷”的全面质量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 客户有两种, 即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内部客户是指企业员工和利益相关者, 例如生产员工、中层管理者、高级管理人员以及股东等 ;外部客户又可以分为显着型和隐蔽型两类。显着型客户是指对企业产品或服务有直接需求并有支付能力的客户, 他们能够为企业创造直接收入 ;隐蔽型客户是指有潜在需求或者不具备购买力的客户, 他们的购买需求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客户比较关系产品或服务质量、性价比以及售后服务等。客户眼中的价值是指扣除购买成本后得到的效用。 客户收益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产品或服务消费效用 ;实用价值, 购物体验等 ;成本主要包括 :经济成本 ;为获得产品和服务所付出的时间和机会成本等。产品功能主要表现在产品带给客户的实际效应和消费体验。客户对产品满意才能够保证企业市场地位, 企业必须要采取各种措施提升产品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客户认可和支持。

2.5 商业过程重组

商业过程重组是指重新优化商业流程和资源, 以最大程度提高商业收益。商业过程重组与持续改进有本质上的区别, 其实对之前生产流程和模式的全盘否定, 采取一种全新的生产流程来取代之前的生产模式。对企业来说,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持续发展过程,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灵活调整管理策略。因此, 企业在遇到严重质量问题时, 才会考虑采用商业过程重组来解决问题。

3 结语

全面质量管理是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是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分全面质量管理定义和内容的基础上, 提出了在企业内部树立良好的全面质量管理观念)建立全面质量管理责任体系、做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以用户为中心建立“零缺陷”的全面质量管理、商业过程重组将其作为企业重要管理工作来抓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我国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方勇 , 郑银霞 . 全面质量管理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xx(02)。

[2] 许 芳 . 全 面 质 量 管 理 方 法 在企 业 中 的 应 用 [J]. 企 业 技 术 开发 ,20xx(Z3)。

篇十五: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在环境监测工作中,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非常关键。在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 所以做好环境监测工作非常重要。本文对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并阐述了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有效性研究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现场监测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众所周知, 很多现场监测站是建在室外, 其流动性很大。所以, 对现场监测工作质量影响的因素较多, 比如环境条件、监测方法、设备设施等。现场监测的工作质量的问题具有延续性, 如果不及时处理, 就会对后续的分析产生巨大影响。目前, 各级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任务逐渐增多, 工作任务量也逐渐加重。正因为如此, 各级环境监测站的质量管理人员数量相对不足, 对重要且复杂的现场监测任务也会缺乏质量监督检查。鉴于这一点, 在开展监测任务之前就要使用合同对有关事项进行明确规定, 并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对其进行质量控制进行保障。

1.2日常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计划不足

在质量管理工作中, 日常质量监督检查是十分重要的一项, 因为它可以对问题及时发现, 以便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处理。在日常的质量监督检查中, 质管人员往往不注意对质量监督检查计划进行严格执行, 所以, 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系统全面的监督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1.3对质量体系文件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不足

在一些环境监测站点, 质量体系文件写得很好, 也有针对性地做了一些规定。但是, 对于这些文件的宣传和执行却不到位, 当然, 这其中有工作人员对文件规定熟悉程度不够的原因。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1)新员工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就上岗, 对体系文件不熟悉;(2)近年来, 我国环保部门颁布了一些新的标准和规范, 一些监测站由于没有及时收集文件并深入学习, 所以很难说会对文件把握和执行了。

1.4质量管理对监测细节的深入程度不够

环境监测业务流程涉及到现场采样、样品分析、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 如果不能把握好质量管理的各个细节, 就难以保障数据的有效性。如不能监测整个过程, 那么就不易发现问题。如果在日常的质量检查中可以深入到样品容器、采样过程、运输环节、实验室操作全过程, 并能够加强全程序中空白样品的监管, 这样就可以有效规避这些问题。

2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途径

2.1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 使监测水平得到提高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 监测人员如果不紧跟时代步伐并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态, 那么就会使监测水平很难得到提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对环境监测人员加强思想意识方面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责任心, 使他们认真投入到工作中去。(2)加强专业技术和知识方面的培训, 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才能使他们的工作状态达到更佳。

2.2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做好质量管理的基础和必要保障就是要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 针对以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应当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要求, 使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运行。另外, 可以对监测工作量化考核制定一个标准, 建立抽查和巡检制度, 从而达到完善整个质量管理的制度化建设的目的。

2.3加强监测站的能力建设

目前, 有一些监测站存在能力建设有欠缺的问题, 所以对监测站开展能力建设势在必行。详细地说, 就是要在这个过程中抛弃旧的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观念, 基于国家的基本环保政策,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监测站的能力建设。做到重点突出, 针对重点项目加强建设。除此之外, 还应当搞业务经费的观念, 将检测能力建设真正执行下去。

2.4提高各类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效性

具体做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目前, 监测机构的业务能力逐渐得到提升, 监测项目要素各不相同, 需要逐渐提高能力水平。另外, 监测站应当恰当挑选一些新兴的监测方法和新标准来开展外部质量活动。(2)改善管理体系跟日常监测工作脱节的缺陷, 将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到日常监测工作中去, 这样才能使监测工作得到统筹化安排。各业务部门、质量管理部门之间有必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 这样才能将质量管理体系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3)对于监测站而言, 有必要针对工作人员在业务素质和认识方面的不足而开展有关教育和培训, 从而真正将质量管理标准和方法加以推广和应用, 使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工作更加重视起来。

3结语

环境质量无疑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巨大影响, 所以我国越来越来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也更加重视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化。如果不能有效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那么就不能有效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境监测质量是环保部门需要大力关注的问题。加强和完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要想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更具有效性, 就需要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永和.环境保护部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布点优化[J].莱钢科技,20xx,(03).

[2]袁力.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xx,22(5):5-7.

[3]郭晓茆.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监督之管见[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xx,19(6):1-3.

[4]雷鸣.环境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xx,14(3).

篇十六: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测绘工作是一项复杂且工作量较大的工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3S技术的不断发展, 测绘行业的发展压力与日俱增。要提高测绘行业的竞争力, 就必须不断加强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本文简要介绍了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并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词】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措施;系统控制

1 测绘工作实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 近年全国测绘工程的调查结果显示, 全国重点测绘工程的质量合格率高达93.1%, 不可否认, 测绘工程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成绩斐然。但是, 随着国内经济改革的深化及开放程度的加深, 测绘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严重, 所以测绘行业只有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为测绘行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2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2.1 测绘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的系统功能, 在于沿着科学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 及时地获取各种应有的质量信息, 进行判断、加工、储存、传送, 最后以指令信息作为反馈加以输出, 通过改善体系的要素, 实现体系应有的控制状态, 求得需要的质量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要素有目标值系统, 程序标准, 工作标准, 组织系统, 管理点, 信息管理, 体系评价。

2.2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要素

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称为质量管理系统要素。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提供的质量管理系统和质量保证的通用模式可以看到, 质量管理系统包含四大过程要素, 即管理职责, 资源管理, 产品实现, 测量、分析和改进。

2.3 质量的系统控制

质量管理是由一系列系统的特定的概念组成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理论的概念体系, 它包括质量、质量环、质量方针、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审核、质量成本及质量体系等。

2.3.1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 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 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满足工程使用。

2.3.2 测绘工程的数据检查

测绘工程数据的质量检查, 是保证地形建模和数据库数据正确性的基础, 这里的检查包括图形数据、属性数据、风格检查、拓扑检查这几个方面。

2.3.3 测绘工程的过程控制

测量是测量人员进行的一组操作。测绘工程中的各项任务都是一个过程, 所以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关键是对测绘过程的控制。每个过程有三个阶段:输入、操作、输出。因此一个合理的质量管理就是输入无误、操作正确、输出合格。所有《测绘记录》均应按照表格栏目规定执行。

2.3.4 记录和标识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有关的记录应进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记录控制程序文件, 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所有记录表格, 包括操作记录、检查一记录、质量管理记录、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和测量结果的记录均按统一规定的系统进行统一编号。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记录应由一记录的部门或个人保存, 特别是书面记录应确保记录不丢失、不受潮、不损坏, 保证记录的完整和清晰。计算机硬盘和光盘贮存的记录在备份好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采用科学分类的统一编号或编码或计算机软件储存, 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及时查找到所需要的记录。根据记录的用途, 规定各类记录的保存期并由文件作出规定。

3 如何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

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做好制度保障

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 首先就是有关部门要根据目前的形式要求, 制定测绘质量的专项法规, 以法律为根本准绳, 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形成制度保障。其次, 行政测绘的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 加大执法力度, 依法惩处严重违反质量管理法规的单位及项目;第三, 加强行政测绘部门的监管工作。设立测绘质监部门, 不断增强各级测绘质监部门的地位, 做好监管工作。 3.2 加强领导及员工的质量意识

领导重视, 是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质量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此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做好测绘产品质量提高的的基础工作。要提高领导和员工的质量意识, 就要不断加强领导与员工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通过学习, 不断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 同时, 也可以通过各种经验交流会、业务培训班等方法, 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 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3.3 重视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 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 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满足工程使用。测绘工程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三个固定管理点:第一, 己知数据的检查;第二, 控制数据的检查;第三, 地形要素, 图形, 碎部数据的检查。另外在控制网的布设, 观测, 平差和地形要素的采集, 图形编辑等过程中根据需要建立临时管理点。

3.4 通过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测绘单位要做好人员的技术质量培训工作, 不间断的组织员工系统地学习国家测绘局颁发的《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学习过程中, 要努力加强优秀技术总结、设计等技术资料的学习, 把测绘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量管理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还要特别强调测绘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职能, 维护测绘持证单位的合法权益, 提高测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3.5 加大经费与人力的投入力度

基础测绘工作的公益性较强, 单靠市场机制进行自发调节, 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势必造成测绘的基础产品的价格与价值出现严重背离。虽然, 每年国家都加大了基础性测绘事业的经费投入, 但是增加的费用仍然不能与生产成本增加的费用持平。按目前投入水平可安排的基础测绘工作量已呈逐年下降趋势, 而且我国还只有为数不多的测绘生产单位具有先进的测绘技术手段。对此, 我们必须加大对测绘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 让测绘生产单位能够更新设备并进行技术改造, 提高测绘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 保障测绘成果的精准度。测绘单位的经费投入要遵循以下三点进行:一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计划, 当列入国家和省一级年度经济计划, 在预算中列有专项, 安排适当的经费额度, 由测绘主管部门按计划实施。二是基础测绘实行分级管理, 改变多年来我国大比例尺基础测绘都由国家测绘局包下来的状况。其三, 还应注意采取多种方式, 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比如通过建立测绘成果的有偿使用制度等方法, 建立各种经费补偿机制。

3.6 文件化质量体系要实施动态管理

测绘质量体系文件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完善, 使其可操作性逐步增强, 确保测绘产品实物质量稳步提高, 这就要求质量体系文件必须实施动态管理, 不断提高测绘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 出现文件规定不明确、规定与实际不符或文件未规定以及采取纠正措施而引起文件更改的情况, 要按照文件规定的修改程序及时修改完善, 使文件更加严格, 达到质量体系运行更加系统、更加有效的目的。文件修改程序要根据测绘单位的实际情况规定合理, 进行有效控制, 便于文件的控制和修改的渠道畅通, 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景文. 建筑检测试验[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20xx.

[2]赵向方.浅谈测绘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xx(1)

[3]王丛香. 对工程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研究[J]. 民营科技.20xx.(1)

[4]文雪中.深度探讨测量工程质量控制管理思路[J].科技创新导报.20xx(3)

[5]甘宏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测绘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J].测绘软科学研究, 20xx(03).

篇十七:质量管理论文

1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中的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1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 有的管理工作人员责任感的缺失, 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 进而在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 监管力度不足, 进而导致石油化工工程出现诸多的实体质量管理问题。如:焊缝咬边、成品管线保护问题等。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人员的监管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导致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诸多的质量问题, 不利于石油化工工程的健康发展。例:某石油化工企业新建一座5000的储罐, 由于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监督、检查不到位, 导致工程出现以下问题:

1.1.1第一圈的壁板环缝焊接处的焊缝存在较多的气孔等内在缺陷。

1.1.2在建成后按规定继续拧基础沉降观测和严密性实验时, 沉降值符合要求, 但是在实验结束由于放水速度过快, 储罐内部形成一定的真空负压, 在外界压力的挤压下, 导致储罐失衡, 工程报废。

1.2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

目前的石油化工工程建设, 其在建过程中也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监督管理站。但是在实践建设过程中, 其监督管理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主要是由于在实施运行过程中, 由于受相关条件的制约, 其监督管理工作未能得到有效地实施, 进而使得其监督管理作用发挥不充分。同时, 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其工作程序不规范, 监管不到位, 并且相应环节的相关监督管理能力较为薄弱, 进而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管理工作的实施进度和力度, 导致工程的整体管效果不佳。例:某炼油工程的延迟焦化装置的建设安装过程中, 由于管理体制的缺失导致工程出现以下问题:

1.2.1在管道端口坡度焊接完成后未进行渗透检查就直接进行下一步的焊接施工。

1.2.2在焊接施工过程中, 未按施工方案对管道焊接的端口进行封堵, 使得管内有“过堂风”。

1.2.3焊接过程中为进行预热措施直接焊接, 并且在焊接完成后未及时进行消氢处理。

1.2.4焊接工艺以及焊接方案交涉不到位, 焊接施工过程中, 未按施工工艺方案进行焊接。

1.2.5施工队伍通过劳动分包合同进行分包施工, 导致施工单位管理不到位。

1.3工程设计不合理

当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的石油化工工程在设计阶段其设计图纸不合理, 勘察设计存在相应的漏洞, 并且在设计图纸的检查过程中, 检查不到位。使得工程在开工建设后, 要对存在问题的部分进行重新的修改、设计, 有的甚至是大面积的修改, 进而严重影响了整个化工工程的建设进度和工程的施工质量, 并且也进一步增加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量。

2强化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1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观念

由于石油化工工作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等特点, 进而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类安全问题。因此, 石油化工企业要树立“质量、安全第一”的正确管理理念。在化工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项目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要立足实际, 积极主动的提出有利于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建议, 并联合相关部门和人员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管理人员要对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预测, 进而来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确保在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能及时有效地解决, 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2.2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

石油化工企业要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 将工程的质量控制目标与责任明确的划分到各个部门和相关责任人身上。健全相应的考核与奖励机制, 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适当的奖励, 反之出现质量问题则要进行相应的惩罚。进一步实现员工的个人利于与石油化工企业集体利益的有效结合, 有利于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 树立最正确的质量管理观念, 实现自我约束与规范行为。

2.3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管理人才是进一步确保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 石油化工企业要建立一支具备高技术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来全面贯彻、落实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 推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加强对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对其进行技术、思想、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培训, 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进而使其在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的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 质量管理工作是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措施。因此, 石油化工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和质量在监督管理机制, 加强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 进而来充分发挥质量管理的监督、管理作用, 实现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进一步推动石油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篇十八: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以往工作经验, 对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管理方式进行总结, 并从工程策划阶段的质量管理、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做好施工监理监督工作、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四方面, 论述了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进度;质量管理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具体的管理活动而开展,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特征。近年来, 随着建筑项目的逐渐增多, 对项目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从工程管理目标角度实现过程项目的规范和高效, 需要从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角度对资源配置进行合理优化, 降低项目工程施工与计划之间的差距, 最终实现工程项目施工效率的全面提升。

1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管理方式

1.1设置专门的监督人员及工程参与人员

项目进度管理涉及到的工作量极大, 同时还要加强与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 确保各个工序之间的高效配合。为了将项目进度管理目标实现, 企业需要对协调人员进行合理调配, 并做好各个工种和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信息在不同的功能之间实现配合及协作, 这也是信息协作和决策工作的核心所在。其次, 站在项目建设之外的资源利用角度来说, 需要利用有效的沟通方式, 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之后, 企业可以利用人资管理, 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积极参与到项目管理之中, 促使工程建设与前期工程计划要求相符。最后, 举办工程进展协商交流会议, 此时工作人员需要将自身工作情况进行汇报与交流, 与工程整体进度相结合, 提升工作的协调性。

1.2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需要投入很多人力和物力, 还容易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为了将相关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相关管理人员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站在土木工程建设角度来说, 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避免不确定因素对整个工程进度产生影响, 进而确保整个工程的全面落实, 之后, 与土木工程建设工作要求相结合, 以工作时长为主, 对各项风险防范体系进行完善, 这其中主要涉及到的工作内容有风险识别、控制等。其次, 需要注意的是, 不同部门和不同工作环节之间存在很强的联系性, 这也是该项风险防范工作的主要特点。最后, 需要各个部门工作人员有效参与其中, 确保各个部门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管理, 按照风险指数的高低, 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措施。

1.3注重现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施工现场中的各项工作开展均需要人来进行, 如果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较强, 能够将一些问题主动挖掘出来, 并进行事前控制。该项控制工作的开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之中:第一, 前期的施工计划制定;第二, 开工前的各项检查与跟踪。在施工计划制定上, 企业需要确保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 为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提供保障与基础, 并对工作理念进行重新制定, 营造出更好的管理环境。另外, 所有项目进度管理属于一个有机整体, 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 敢于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从整体角度着手, 对项目施工进度进行控制, 真正实现经济与效益的和谐统一, 为工程项目的后续建设和企业发展做出贡献[1]。

1.4制定出完善的项目进度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是确保整个项目工程运行的基础所在, 一个完善的项目进度计划可以确保相关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配置, 实现整个项目的顺利运作。其中, 项目施工方需要做好进度控制工作, 提升工程计划的科学性, 还要注重不同项目环境之间的有效管理和协调, 尤其是在项目工程任务落实过程中, 需要对责任人和项目完成时间明确出来, 突出工作职责, 不断提升工程监管质量和水平, 最终实现工程管理目标及管理质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 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与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息息相关。

2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方法

2.1工程策划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整个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 策划阶段具有重要地位, 需要围绕着设计人员开展, 并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分析, 如地质条件、气候因素等等, 并从科学性和合理性角度出发, 对基本现状进行全方位满足。另外, 在整个策划工作开展过程中, 需要将设计人员的思维融入其中, 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前期的设计目标可以在图纸上展示出来, 确保尺寸和材料方案与基本规范要求相符,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整个设计工作的完善性, 为以后施工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2.2制定质量管理制度

站在属性分析角度来说, 只有加强对工程的控制, 才能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首先, 制定出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让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制定出有效的质量管理方针, 并严格按照实际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进而将规范性作用发挥出来。另外, 一旦在管理过程中发现违规操作等问题, 应该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整改, 并惩罚相关工作人员, 避免整体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其次, 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把控工作, 避免一些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进入到土木工程施工现场。为此, 相关企业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材料管理小组, 对施工材料进行全面监督。另外, 在供应商的选择上, 企业也要做出合理判断, 可以在选购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 最终选择与信誉度较高的生产厂家合作[2]。

2.3做好施工监理监督工作

想要进一步提升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不仅需要对监理部门的施工报告进行听取, 还需要对监理责任进行有效落实, 进而提升施工工艺设计的合理性, 并实现各种不良操作的有效纠正。另外, 在具体工程建设过程中, 还应该根据工程具体的实际情况, 对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以及施工设备的监督和检验工作, 确保其与施工工艺要求相符。在施工人员上岗之前, 企业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考核, 在考核通过之后才能投入到施工项目建设之中。如果整个工程建设的环境比较特殊, 企业还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上有相关经验的专家, 为施工人员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最终实现施工效果和施工质量的全面提升。

2.4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从某种角度来说, 只有确保施工现场的管理效果, 才能将施工效率进一步提升, 为了将这一要求满足, 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积极培养, 并加强日常工作中的员工培训和教育工作, 为其施工水平的提升创造良好条件。因此,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 人们不仅可以将环境的破坏率降到最低, 还能将文明施工的特点展示出来, 为整个土木工程施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通过各项施工质量管理对策的实施, 施工现场混乱现象得到了有效避免, 施工人员素质也得到了根本性提升。在各项施工工作结束之后, 监理单位还要做好抽样检查工作, 确保施工质量与工程要求相符[3]。

3总结

综上所述, 工程质量是土木工程施工的核心所在, 同时也是施工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具体施工工作开展过程中, 应该将具体的施工细节突显出来, 做到项目施工责任的有效明确, 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避免更多风险因素出现。另外, 还要从实际管理角度出发, 提升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顿晴晴.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中华建设, 20xx(08):62-63.

[2]王俊艳.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交通世界, 20xx(24):158-159.

[3]张庆云.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管理中常见问题与技术要点分析[J].化工管理, 20xx(24):

篇十九: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对于基建施工来讲, 其质量管理策划具有一次性的特点。由于基建施工一般涉及到的施工队伍和人员较杂, 在实施的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项目目标的实现充满着风险, 所以如何在质量策划阶段就能分析风险, 以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驾驭风险, 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 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论文就此问题, 用PDCA循环法探讨基建施工质量管理的策划。

【关键词】PDCA。基建施工。质量管理。策划。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形成的PDCA循环, 是建立质量体系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质量管理看似空洞, 实际上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我们知道任何过程都包含有PDCA循环, 那质量管理作为项目的一个管理过程, 它同样包含PDCA循环, 下面我用PDCA循环法, 结合ISO9001的主要条款来谈谈基建施工的质量管理。(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颁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系列标准, ISO9001是9000族标准之一, 是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

一、基建施工质量策划(P策划阶段)

1、质量控制网络策划。作为一个基建施工项目, 首先应明确各层面的建设工程质量控制负责人。一般应包括承担项目实施任务的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质量监督部门、专业质检员等, 以形成明确的项目质量控制责任者的关系网络架构。

2、组织机构的策划。对于基建行业来说质量管理一般不会单独设置管理机构, 其职责一般都是在工程部或其他部门, 这样项目工程上的进度、技术、质量和协调等就均在一个部门, 由于进度与质量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相对矛盾的, 所以近几年有的业主就要求质量管理与进度管理分开, 并不允许部门负责人兼职, 比如现在的百万机组和施工总承包项目。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ISO9001的目的, 所以现在项目部一般会按照承接工程装机容量以及业主的要求, 考虑是否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 这就属于项目部前期需策划的内容之一。

3、人力资源的策划。质量管理部门作为一个对内对外的窗口, 代表公司的形象, 其负责人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 我个人认为至少具备3点:其一要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能力。其二要清楚项目质量管理的程序, 并了解与质量接口部门的关系。其三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 对上不仅要与主业和监理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对下还要跟各专业公司和分包单位形成紧密的二三级验收模式。对于质量部的质检人员, 也应有一定的要求, 那就是首先要有责任心, 其次才是专业水平, 同时包括一些基本的文字处理能力。资料员的配备, 一直是个弱项。没有专门针对资料管理的培训和人员安排, 临时性的安排普遍存在, 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而实际上, 资料的管理相当重要, 一旦出现大的质量事故、大的纠纷, 或者在工程尾期经营核算(合同外或者是因业主要求等非施工方原因造成的额外工程量, 一般以工程量签证单的形式体现)时, 资料往往是最有力的证据。所以部门负责人、专业质检员和资料员的策划, 也是项目部前期策划内容之一。

4、制度的策划。制度地策划旨在规范管理和施工行为, 正如项目部前期会策划《施工组织总设计》, 质量这块也应有对项目总体的策划, 一般为《质量保证计划》。《质量保证计划》里至少应包含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产品实现的过程策划、隐蔽工程和重大工序清单、管理评审、有效规程规范清单等。其次还要制定对《质量保证计划》的支持性文件, 即一般说的《程序文件》, 这个是针对有共性的过程制定的文件, 如《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等。第三还要根据专业或者部门特点制定三级管理文件, 这些文件具有专业化和本土化的特点, 是对一二级文件的补充和细化, 如《国外物资管理办法》、《小型机工具管理办法》等等。这就是项目部前期的制度策划。

二、质量管理的实施(D实施阶段)

有了策划, 就该按照策划的内容实施了。还要注意一点, 在实施过程中一旦遇到操作性不强或者推行难的情况时, 一定要做好记录, 提交给项目部作为改进的依据和管理评审输入的资料。

1、 收集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信息:

(1) 项目合同中的有关信息, 比如承接工程范围、依据哪个国家的规程规范、竣工资料的移交规定等。

(2) 业主的信息, 包括来往函件及相关管理文件。

(3) 来自于设计院的信息, 包括蓝板图纸和设计变更信息等。

(4) 来自于主要设备制造厂的信息等。

(5) 最新的规程规范有效版本。

2、 主动与业主和监理沟通, 摸清他们的基本管理理念和配备模式。

3、 根据项目部的前期策划, 结合业主的相关要求, 制定相应的具体的管理流程, 并酌情修改相关管理文件。

4、 根据合同、图纸和规程规范, 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以下工作(不限于此):

(1) 各专业二三级质检人员名单。

(2) 各专业项目划分表, 也有叫检验计划。

(3) 各专业施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清单。

(4) 隐蔽工程清单(前期已策划, 这里可根据业主的要求进行适当修改)。

(5) 重大工序清单(前期已策划, 这里可根据业主的要求进行适当修改)。

(6) 周期质量管理考核细则, 每个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 如月度质量考核等等。

5、收集质量通病, 并分阶段、分专业组织学习, 避免一些低级错误。

6、随时保持与业主和监理的沟通,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及时消除一些疑虑。

三、顾客满意度的调查(C检查阶段)

顾客满意度的调查, 可以是多方面的, 而不是一张简单的《顾客反馈调查表》。它既要反映业主对我们前期施工质量的满意程度, 同时也是对我们施工单位管理水平和合作态度的综合反应。同时, 我们还要对下属各施工单位和分包单位进行回访, 收集他们的意见。只有全面了解了我们的上下级的动态和需求, 我们才能调整思路, 更好的做好质量管理这条纽带工作。调查的方式可以是以下几种:

1、 定期召开质量例会, 如周例会、月度质量例会等。

2、阶段性检查, 如锅炉水压前检查、汽机扣盖前的检查等。

3、年度顾客反馈调查。

4、公司本部对顾客进行回访。

5、特殊情况, 可以采取召开专题会或者座谈会的形式。

四、改进(A改进、总结阶段)

质量表面上似乎与进度是矛盾的, 其实真正做到规范管理, 互相渗透, 对进度绝对是大有促进的, 也就是说一次性把每道工序做合格, 不返工, 是最经济、也是最能保证进度的。一个项目上, 安全和进度固然重要, 但毕竟是暂时的, 而质量相对来说却是永久的。所以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长久的生存, 与业主寻求再次合作, 质量是不可忽视的。质量改进, 短期看是付出, 而长久看其价值是螺旋上升的。

前面的P、D两个阶段实施得怎幺样, 要靠C去检验。而C阶段的结果, 则是我们A改进的方向和依据。只有不断地总结, 不断地改进, 我们的管理才会越来越贴近业主、越来越贴近市场。

总之, 质量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管理, 持续改进是必不可少的。市场在变化, 业主也是变化的, 我们一定要遵循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宗旨, 以创新和灵活的管理模式来适应这个市场, 以求最大的市场, 更大的利益。赢得了市场, 我们就赢得了生存的空间。

篇二十: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当今PE燃气管道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作为一种新型材料, PE燃气管道在实际应用中有更好的韧性、防腐性、稳定性, 但也存在一定缺陷问题, 为了能够保证PE燃气管道工程施工质量, 就必须要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基于此, 本文首先探究PE燃气管道的优缺点, 进而提出PE燃气管道工程质量管理重点。

关键词:PE燃气管道;质量管理;优点;缺点

PE燃气管道也就是聚乙烯管道。随着我国PE压力管材生产工艺不断成熟, PE燃气管道生产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在近些年来, PE燃气管道在城市燃气输配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PE燃气管道具有抗腐蚀、施工便捷等优势。但由于PE燃气管道在我国使用时间并不长, 再加上部分厂家和施工单位生产、施工、经验不足, 从而导致PE燃气管道工程施工中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 例如燃气泄漏、管道结构不合理等。从宏观层面上来看, 在燃气输配领域中应用PE燃气管道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这就需要确保PE燃气管道工程施工质量, 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1PE燃气管道的优缺点

1.1优点

(1)PE燃气管道在实际应用当中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 无论是酸性还是碱性环境, 都可以保持材料的稳定性;(2)该管材的抗摩擦系数更小, 不容易出现摩擦损坏问题;(3)PE燃气管道的柔韧性非常好, 相比其他材料的燃气管道, PE燃气管道具有更高柔韧性, 在实际施工中能够提高弯曲度, 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施工的便捷度, 在材料保存方面也更加便利;(4)安装施工便捷, PE燃气管道具有很好的焊接性能, 这样即可为保障后续施工质量。这些优势注定了PE燃气管道的使用周期更长一些, 理论上其使用年限为50年, 所以可以满足整个管道系统的质量要求。

1.2缺点

虽然PE燃气管道的优点众多,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如PE燃气管道强度与钢材管道相比更低, 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破坏, 同时外界温度变化大也会造成管道损坏或材质不稳。所以, PE燃气管道通常都是埋设在地下施工, 减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难度。

2PE燃气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重点与措施

2.1材料的储运和使用

在材料储运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材料划伤, 不可沿地面拖拽、抛摔;在存放时要选择通风良好、温度低于40℃的仓库中, 如果是室外临时堆放, 需要覆盖一层遮盖物, 避免直接受到阳光照射和雨淋;需要将材料放置在平整的场地上, 其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规范标准, 否则会造成管材不圆度超标;避免离热源过近, 也要防治被油污、化学物品污染。认真观察管材的生产日期, 否则会影响材料质量, 依据CJJ63-20xx《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的规定, 管材从生产到使用期间, 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年, 管件不宜超过2年。在工程正式施工前, 需要重点对管材的规格、标准尺寸、材料等级进行检查, 同时也要观察是否有磕碰、划伤等, 如果有, 也不得超过管材厚度的10%, 否则要给予切除。检查具体的存放时间, 如超出了期限, 需要重新进行性能检查, 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2.2人员要求

PE燃气管道工程施工必须要严格遵守施工质量标准, 要求施工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并取得由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颁发的资质证后才能上岗。同时也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掌握各项施工工艺规程, 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施工作业, 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精心做好施工机具的使用、维护、检查工作, 对操作过程必须要详细记录,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监理人员的积极监督作用, 监理人员必须要对操作人员资格证和材料合格证进行检查, 第一时间纠正施工人员的操作错误问题, 对于不合格、违反规定的操作需要及时更改和返工。

2.3正确使用焊接设备

主流的焊接设备是热熔焊机, 主要是机架、铣刀、加热板、液压控制箱组成, 可以分为手动、半自动、全自动型等。其中, 全自动热熔焊机将可以将生产参数存储到芯片当中, 并切换操作自动控制, 自动监督记录焊接生产全过程。手动热熔焊机无法提高焊接精度, 所以在此不做多赘述。要重点以半自动、全自动热熔焊机为主。焊接工作状况会直接影响管材焊接质量。如果热熔焊机缺乏养护和管理, 可能造成的故障有:加热板温度分布不均, 所设定的温度和实际温度不符;加热板表面材料存在着划伤情况, 容易对焊件面造成污染, 减少零部件的可靠性, 压力控制不精准等, 建议对焊机实行定期年检的管理制度。在施工当中, 建议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全自动热熔焊机, 其特点可以对整个焊接过程进行监控、记录。每一道工序和焊接参数都需要确定, 这样即可决定是否可以继续焊接。如果工序和焊接参数产生了偏移问题, 会自动终止焊接。在施工过程中, 可以进行全过程参数记录, 如果出现了问题可以凭借记录信息追溯。这样即可固话、验证施工工艺参数, 结合环境温度等各类信息对工艺进行调整, 各个参数记录通过存储、输出, 降低了人为因素对焊接的影响, 实现了焊接的可追溯性、重复性, 降低了质量检查工作量。

2.4连接方式与焊接环境

通常在焊接中都是采用对接连接方法, 对于公称直径90mm及以上的PE管, 使用热熔对接焊接进行操作。通过加热板进行管材、管件两个端面进行连接, 从而达到热熔温度, 之后撤去加热板, 并快速贴合, 在焊接机具下进行压力冷却, 冷却后即可完成焊接。电熔承插连接也是PE燃气管道连接的主要方法之一, 采用电熔焊接, 对预埋在电熔电熔管件内表面电阻丝通电发热, 从而让管材内表面和承插管材外表面达到热熔温度, 加热膨胀产生焊接压力, 在冷却后内缩后融为一体, 达到焊接目的。热熔焊接不需要有额外的管件, 但对管径、管材规格有一定要求, 通常是管道外径要在90mm以上、壁厚小于6mm, 不同材料级别、壁厚、溶体质量流速差大于规定管材几倍、管件不得采用热熔对接方法。热熔工艺的实施缺点是对接难度较大, 再加上热熔焊机体积大、重量大、搬运困难, 在管沟内部展开焊接工作, 对管沟规格有一定要求。电熔连接法对管径、管材并无过多的要求, 通过连接不同材料等级和不同壁厚管材、管件。但是需要有额外管件辅助, 从而提高了管道的成本, 大口径电熔管件在当今造价依然很高。电熔焊机通常采用全自动型, 会大大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 从而很好的保证焊接质量。电熔焊机的体积更小一些, 容易搬运转移, 可以在管沟沟槽中焊接, 不需要对沟槽进行特殊处理, 施工也更加方便。无论是采用哪种连接方法, 都要严格控制环境温度, 通常在-5~45℃即可, 风力要低于5级。所以在寒冷的冬天要采用保温措施, 并做好防风处理, 注意焊接连接工艺的调整;在炎热的夏季进行操作当中, 需要做好遮阳措施。如果管材、管件的存放温度与施工现场温差较大时, 需要放置一段时间, 保证温度接近施工现场温度。焊接时, 需要保证焊接面干燥、清洁;合理控制加热温度与时间;保证焊接完成后焊口的冷却时间, 加入合适的外力, 提高分子变形率。通常是施加水平径向托力可以平整管材端面的不平整度, 但也要控制压力, 否则会影响焊接头形状。

3结语

综上所述, PE燃气管道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燃气系统的运行。这就需要施工人员事先掌握PE燃气管材性能, 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施工管理, 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PE燃气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天成.PE燃气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重点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xx(4):122-123.

[2]薛飞.PE燃气管道焊接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策略探究[J].现代盐化工,20xx,43(6):40-41.

[3]佘林松.PE燃气管道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24):147-148.

[4]黄泽辉.PE管道燃气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28):456-45

篇二十一: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对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采取有效的过程质量监控, 使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处于最佳控制状态。方法将过程控制理论应用于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中, 通过建立护理过程质量控制方案, 设置质量安全园地、进行标准化床旁交班、强化不良事件根源管理、采取个体与体系追踪法进行护理过程质量控制, 分析整理过程质量控制问题, 对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管理和实施持续改进。对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能力、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结局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过程质量控制, 护理人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种类增多, 由以前的鱼骨图、根源分析法、QI三种质量分析方法增加至六种, 对QCC、追踪法、失效模式质量分析工具使用频率增加, 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质量管理工具;20xx年不良事件发生率4.6%, 20xx年不良事件发生率3.2%, 下降1.4%, 不良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重病合格率、急救物品管理合格率、病人满意率等五项护理质量结局指标与20xx年相比P<0.001, 有统计学意义, 实现压疮零发生, 医院感染率得以有效控制。结论过程质量控制有利于儿童病房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能实现护理质量稳步提升, 确保病人安全, 是一种优质的质量管理方法。

关键词:过程控制;质量管理;护理结局指标

过程质量控制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 是对设定的质量管理目标, 通过建立质量控制方案, 明确质控范围、标准、职责、具体实施方法、反馈途径、测量结果等, 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判定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防止再发生, 使各个环节和所有影响因素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1]。我院自20xx年起在全院护理单元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管理, 护理人员质控能力明显提升, 质理管理工具运用种类增多, 护理质量结局得以改善,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完善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

形成以护理部成员、分管片区护理专家、护士长为质控成员的三级质控体系[2-4], 负责制订全院护理质量目标, 总协调全院护理质控, 重点质控二级质控组织检查的重点问题点、对不良事件进行追踪;由质控小组、护士长组成的二级质控, 分组负责专项内容质控, 由科室总质控、科室专项质控负责人组成的一组质控, 负责科室内分项内容质量控制[5-7]。应明确各级质控小组人员质量控制范围、监测项目、工作职责与流程。

1.2建立过程质量控制方案

1.2.1过程质控方案包括

质控目的、使用范围, 质控标准、质控人员职责、质控目标、具体实施六步骤, 实施具体步骤中应明确(检查人、检查频率、检查对象、检查内容、记录、反馈、整改、信息交流、分析)等内容。医院设定的护理质控目标, 危重病人与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与医院感染、健康教育、急救物品、优质护理、伤口造口与压疮管理, 均按要求设立过程质量控制方案。

1.2.2过程控制方案实施

以危重病人与基础护理质控方案为例, 方案应明确由谁去检查、每周检查几次, 每次检查几个病人, 检查哪个类型的病人, 如随机抽取一个(入院24小时、呼吸机病人、CRRT、脑监/亚低温、入院>1周、特殊药物或特殊处理病人、转入/转出病人), 针对明确的检查病人, 再明确这些病人具体的检查内容, 如(基础护理、安全护理与并发症、管道护理、护理记录、医嘱执行、病情观察), 每次有针对性检其中的1项或几项内容。记录方法, 要求采取5W1h的描述方法, 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因、采取怎样的解决方法, 记录在专用的过程质量控制表格上, 便于追踪时进行根源分析。对检查后发现问题要追踪到人, 并通过现场反馈、当面反馈、电话反馈、微信反馈等方式反馈到当事人, 要求当事人签字确认。并将检查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张贴于科室质量安全园地向全科通报, 并在每月月底之前由项目负责人将检查问题点进行追踪并录入电脑发给质控组长, 每月科室质量分析会议对问题进行分析整改, 资料整理归档。

1.3开展过程质量控制

[8]通过开展床旁标准化交班、设立质量安全园地、开展不良事件系统追踪、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几大质量管理抓手开展过程质量控制。

1.3.1建立标准化床旁交班

建立床旁交接checklist, 明确不同病人的交班重点, 新病人侧重健康教育, 融洽护患关系;危重病人侧重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用药、心理状况、检查情况, 导管、皮肤状况及本班已完成和需下一班完成的工作;手术病人侧重术前准备, 术后专科情况观察;出院病人侧重出院指导, 意见征求等。过程质量控制时, 针对上述环节内容进行检查, 可以发现工作中的细节问题[9-10], 及时纠正不足, 帮助护士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护士处事预见性, 确保护理安全。

1.3.2设立质量安全园地

各科室设立“护理质量安全园地”园地以白板形式悬挂在方便护士能随时阅读到并避免病人能看到之处, 将护理质量目标、内容、过程质量控制记录表分类悬挂于质量安全园地内, 各质控小组成员将检查问题点记录在此, 护理人员每天下班前阅读并签字, 确保自己的存在的问题自己已发现并及时进行整改, 每月科室质控分析会议上, 各项质控负责人进行3分钟发言, 质控小组长进行5分钟发言, 护士长作15分种发言, 分层次总结当月质控情况, 护理部片区专家每周下病房抽查科室质控会议情况, 查看问题整改状况, 每季度护理部组织一次全院护理质量讲评会议, 分析全院护理质量, 提出下季度质控重点。

1.3.3不良事件追踪管理

[11]通过成立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 对不良事件采取无惩罚性上报[12-13], 护理部每月组织多学科(医务部、信息部、采购部、数据部、后勤保障部、质管部等)专家参与的不良事件讨论会议, 将讨论结果形成护理不良事件纪要公布在护理质量通讯栏目内向全院公示, 将需要改进的问题按科级层面及院级层面向临床及医院提交建议及要求, 需要临床解决的问题, 1周后针对问题点到临床进行追踪检查[14], 查看问题解决情况, 向医院提交的问题, 由质管部提出讨论并从医院层面进行问题解决。

1.4数据来源与统计学处理

1.4.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护理专家过程质量控制检查中的检查数据及不良上报系统中数据。

1.4.2评价指标

对护士质控分析能力, 掌握质量控制工具运用方法;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科室急救物品、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及病人满意率等结局指标来进行评价。

1.4.3统计分析

将数据采用excel进行导出, 并经逻辑检查形成最终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用构成比和率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 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检验, 以P<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质控分析能力增强

实施过程质量控制以来, 全院护理人员更新了质控观念, 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文化, 与20xx年相比, 护理人员进行不良事件分析时, 使用质量管理工具种类增多, 由鱼骨图、根源分析法、QI手法三种方法增加至六种, 对QCC法、追踪法、失效模式法质量分析工具使用频率增多, 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质量管理工具。

2.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

我院20xx年全年出院60543万人次, 20xx年出院人次62897人次, 增涨3.9%, 而20xx年不良事件率4.6%, 20xx年不良事件率3.2%, 下降1.4%。

2.3护理质量结局指标改善

急救物品、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及病人满意率与20xx年相比P<0.001, 有统计学意义, 实现压疮零发生, 医院感染率得以有效控制, 实现了护理质量稳步提升, 确保了病人安全。

3讨论

3.1过程质量控制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质量控制分析能力

结果分析显示, 护理人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由三种扩展到六种, 护理人员使用质量管理工具种类增多, 对QCC法、追踪法、失效模式法质量分析工具使用频率大幅度提升, 且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质量管理工具。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涵盖了医院护理管理者、中层管理人员, 临床一线护理管理人员及护理人员, 人人参与质量控制、讨论与分析, 形成了质量控制的主人翁意识, 提而且培养了护理质量管理意识和护理管理能力,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14], 有利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灵活、动态控制。过程质量控制在保证结果与监督效果的同时, 强调了对过程与环节的质量管理, 从科室层面到医院(个体及系统)来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 使质量管理更加贴近实际, 贴近临床, 质量管理形成PDCA闭环。

3.2过程质量控制有效控制不良事件发生

结果显示, 与20xx年相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1.4%, 疑似警讯事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通过标准化床头交接班, 明确各类病人交接的重点, 对重点病人、重点环节[15]、重点时间段进行管理, 各级质控人员及时发现过程问题, 并将检查问题通过质量安全园地展示, 确保工作中的问题能随时被当时人及他人及时发现和纠正, 从环节上进行有力的监控。同时对发生的不良事件通过每月不良事件分析讨论, 形成专家共识, 对由护理部及医院解决的问题, 通过修订工作标准、修改制度流程来进行改善, 须科室解决的问题, 通过系统追踪来解决并改进, 确保不良事件的发生得到有效监管。

3.3过程质量控制能有效改善护理结局

护理质量评价多重视对护士专业技能的考核, 而较少关注患者的内心感受, 过程质量控制在内容上涵盖了急救物品、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文件书写、压疮管理、医院感染等内容, 与开展过程质控前比较P<0.001, 有统率学意义, 压疮零发生, 医院感染率得以有效控制, 通过有效改善护理质量[16], 病人满意度得以提升, 而患者满意度是结构一过程一结果模式的核心要素[17], 对满意度的评价护士, 护士能站在患者角度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 而使患者对其各个方面均满意。

参考文献

[1]肖云清.环节质量控制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xx, 17(10):1279-1280.

[2]苏培琴.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应用体会[J].医药前沿, 20xx, 5(19):219.

[3]朱蕴梅.护理质量控制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医药产业资讯, 20xx, 7:93-94.

[4]张琴, 王润兰.三级质控管理在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J].护理研究, 20xx, 26(6):1700-1701.

[5]梁杏莉, 马明芳, 李小梅.一级质量控制在开放式精神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xx, 13(5):461-462.

[6]王俭, 张丽, 王喜华.病区一级护理质量控制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xx, 18(3):350-351.

[7]王丽, 朱伟波.质量控制小组对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的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xx, 12(3):49-431.

[8]杨海燕, 潮欣畅, 成晓蓉.重症监护室专科护士床旁焦点护理查房效果[J].全科护理, 20xx, 9(12):3274-3275.

[9]卫枝, 林巧红, 刘英代, 等.床旁查房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xx, 14:175.

[10]刘小春, 王银萍, 叶敏.床旁三级护理查房在护士分层培训中的运用[J].浙江医学教育, 20xx, 12(2):22-25.

[11]刘金莲, 张洪君, 张晓静.前馈控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 20xx, 14(11):1190-1192.

[12]徐春, 徐红燕.无惩罚原则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与康复, 20xx, 6:523-524.

[13]王非凡, 崔莹, 陈晓芳, 等.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追踪检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xx, 10:750-752.

[14]庄晓艳, 许勤, 刘林, 等.过程管理模式在护士危重急救在职培训中的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 20xx, 13(10):742-744.

[15]张莉, 程云霞.过程控制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 20xx, 5:183-184.

[16]王升梅.过程控制理论在导医护士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xx, 9(4):899-900.

[17]刘敏杰, 张兰凤, 叶赟, 等.结构-过程-结果模式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xx, 48(4):371-374.

作者:谢鑑辉 李枝国 丁川中 刘新 熊亮 熊华 朱丽辉 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护理部

篇二十二:关于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文章在分析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概念与关系的基础上, 指出两者间的密切关系。标准化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 企业应不断强化标准化工作。

关键词:标准化 标准化管理 质量管理

0、引言

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WTO在国际贸易中作用的增长,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必须把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消耗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企业的生命在于质量, 质量的保证在于科学管理, 而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法就是标准化。标准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 是更经济、更规范、更合乎事物规律的不断优化的管理技术和营运方法。如果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那么标准化就是企业的灵魂。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 为使企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就必须加大企业的标准化力度。

1、质量管理与标准化的密切关系

所谓的标准化, 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具有系统性、国际性、动态性、超前性、经济性。

标准化管理是一套全新的管理体制, 遵循PDCA戴明管理模式, 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 坚持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思想, 是组织的管理工作在循环往复中螺旋上升, 实现公司业绩改进的目的。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求组织按照PDCA循环开展评价工作, 周而复始的进行体系所要求的“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活动, 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质量管理, 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标准化和质量管理都是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 他们之间密切相关、相互支持、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一方面, 质量管理必须建立在一整套标准的基础上, 没有标准, 质量管理就没有依据, 检验就无法进行;另一方面, 没有质量管理, 标准的贯彻实施就没有可靠的保证和监督。所以说, 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质量管理又对贯彻实施标准给予支持。

2、标准化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是合理发展产品品种、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是公司实现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卫生的技术保证;是国家资源合理利用、节约能源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途径;是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科研成果的桥梁;是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通行证。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稳定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和支柱, 企业无论是生产产品, 还是评定和检验产品的质量, 都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产品标准是否先进合理及能否在生产实践中正确地贯彻都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企业只有积极采取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 做到不合乎标准的原料不投产, 不合乎标准的半成品不深加工, 不合乎标准的产品不出厂, 才能确保产品质量, 使企业生产出更多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 同时提示出产品质量的差距, 使企业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促进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先生多次强调“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两个轮子, 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这表达了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之间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标准化是“载体”, 质量管理是“应用”, “载体”是“应用”的依据。“应用”是“载体”的实现, 二者之间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

企业的质量体系, 是为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以及实现质量目标建立的综合体。它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是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 每个要素的实施都需要建立在相应的规定或制定相关的标准为支撑条件, 基中大量的是管理标准。而建立质量体系的目的, 就是要保证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影响质量的各个, 以满足实物质量的标准要求和顾客的市场要求。因此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之间只能互补, 而不能相互取代, 两个体系都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子系统。

3、不断强化企业标准化工作

企业管理应该以标准化为核心。标准化的实质就是科学化、规范化、经济化。标准化还是一个过程, 是一个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标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是一个塑造企业灵魂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完善对象和自身的过程;是一个可以使企业获得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因而, 标准化具有长久的效力。如何才能加大企业的标准化力度,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不断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

不断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是转变观念、增强采标自觉性的必由之路。标推化客观上早已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人们对标准化的认识程度、自觉程度和受益程度却有着天壤之别。这就存在着转变观念、大力推行标准化进行再认识的问题, 因此必须不断增强全员的标准化意识。有企业特S的轮训是强化员工标准化意识的行之有效的常规方法。因此应大力开展企业全员标准化知识的普及轮训工作。另外, 应大力加强企业全方位标准化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要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标准化是企业的灵魂”观念深入人心。强化标准化意识, 加强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培育、培训, 提高对标准化的认识水平。使企业决策者和生产者真正从思想上提高对企业管理标准化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 使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落实到位, 这是解决企业管理标准化水平的根本。

3.2不断完善一系列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机制

不断完善一系列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加大企业标准化力度、提高企业标准化质量的根本途径。因为体制和机制实质上就是企业运行的软、硬件。想做到这点, 应该用企业工作全面标准化的思路来建立 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 并密切关注纵、横向的协调和配套。纵向的有三个层次:国家、行业、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企业的各项运行规章制度;员工的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等。横向的有:科研生产运作、人才猎头运作、供销物流运作、财务资金运作、情报资料运作等的规范规则。上述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该始终贯彻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最简原则。

3.3 认真制定并落实企业标准化体系

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保证体系, 使企业各专业的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的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 标准研究机构要用标准研究成果及时指导和引导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的实施。要以企业科技进步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要鼓励企业采用新科技、新技术、新设备以及计算机数控管理、技术改造等手段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企业也要以此为契机, 不断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 要结合标准化法 的贯彻将已经颁布的有关标准文本、标准实施办法, 切实落实在企业各个岗位及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之中, 使企业的标准化工作, 真正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网络。

总之, 企业管理标准化对促进科技进步,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等都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是企业必须首先要搞好的工作。实践证明, 凡是质量水平高, 质量管理先进的世界名牌企业, 无不是以高水平的管 理标准作为坚强支柱的。因此, 只有搞好企业管理标准化工作, 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增强企业实力标准化既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加大企业标准化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和方法就会层出不穷, 只有首先抓住了以上几个主要方面, 企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黄静。标准化工作对企业质量管理的作用。船舶标准化工程师。2008年

[2]冯曹冲。浅谈企业管理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经营管理者》2013年10期

[3]唐燕;质量管理 你的理解正确吗?[J];印刷经理人;2011年08期

[4]潘科峰;浅谈标准化与质量管理[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关于质量管理论文]

篇二十三:航天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

无损检测作为民航维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 对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加以管理与控制更能有效的保障维修工作。本文通过介绍质量管理的前期工作、全面质量管理以及质量控制中的现场质量管理技术来研究无损检测的质量工作。

关键词:

篇二十四:施工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在对建筑结构质量高度重视的背景下, 建筑施工管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研究得知, 提高建筑施工管理质量, 可以有效提高建筑质量, 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详细分析了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现状, 提高施工管理质量的意义, 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的策略, 旨在促进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质量;完善策略

引言: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行业, 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质量, 影响到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评价。因此, 应该高度重视建筑施工管理质量。建筑施工管理主要内容有施工现场管理、施工人员管理、工具管理等, 这些方面的管理都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不能有半点马虎, 建筑行业属于高危行业, 施工管理不当, 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会给施工人员心理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给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鉴于此, 需要不断提高施工企业施工管理质量。本文着重分析了建筑施工管理质量完善策略, 旨在促进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确保施工活动顺利开展。

一、提高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的意义评价

1.1有利于施工企业形象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会影响自身在国家和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建筑施工企业有效进行施工现场管理、施工人员管理和工具管理, 可以有效维护施工现场秩序, 有效稳定施工人员情绪, 有效延长工具使用时间, 这些有效效果都足以证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进而能够美化建筑企业的形象。1.2有利于促进施工企业健康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有效进行施工管理, 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可以使施工人员解除安全顾虑, 愿意跟着施工队伍和负责人去干。众所周知, 团队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施工人员的积极加入可以为施工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有利于施工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建筑施工管理质量现状

近年来, 建筑事故频发, 究其原因在施工企业施工管理不当, 鉴于此, 国家严查施工企业资质, 不符合施工资质的施工企业严禁承包建筑工程,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施工企业施工资质和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部分建筑施工企业, 开始学习国外先进的施工管理方法, 比如引进了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 大大提高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此外, 我国很多大型建筑企业还应用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从施工进度、施工安排、施工变更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管理, 并且招聘了专门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 这些管理人员是建筑管理专业毕业, 拥有先进的管理专业知识, 知道如何去抓住管理要害, 善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现行的施工监理制度, 也有效促进了我国施工企业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监理人员收建设方委托, 按照协议要求, 严格对施工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 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秩序。总体看来,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管理质量明显提高, 发展态势良好, 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监理人员不思其职等, 因此, 要想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施工管理质量需要从这些方面进行努力, 接下来详细分析如何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监理人员工作水平。

三、建筑施工管理质量完善策略

3.1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素质施工管理人员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核心人员, 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管理质量。施工管理人员是施工企业的成员, 要想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 施工企业应该做以下工作:第一, 如上文提到, 要招聘专业管理人员, 由他们负责施工现场的管理, 督促施工人员安全作业, 维护现场秩序;第二, 要定期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要督促施工管理人员积极学习施工管理知识, 并且及时更新自己的施工管理知识;第三, 施工企业要实行个人责任制, 给施工管理人员具体划分工作区域,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哪一个区域出现问题, 就直接找责任人, 这样就可以促使施工管理人员大大增强自身责任心, 进而提高施工管理质量。3.2提高监理人员工作水平监理人员在监督施工现场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 监理人员是建设方委托监督施工方施工的人员, 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 监理人员可以按照协议规定责令停止施工, 进行整顿。但是也存在监理人员收受施工方贿赂不尽其职现象, 鉴于此, 建设方可以安排其他人定期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定期让监理人员递交工作报告, 将报告和说辞进行对比, 能够一定程度上监督监理人员的工作, 促使监理人员提高工作水平, 进而提高施工管理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 建筑企业施工管理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自身形象, 影响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 因此, 提高建筑企业施工管理质量, 不仅能够提升建筑企业形象, 还能够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会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管理质量会进一步提高, 建筑施工企业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永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陈现磊.浅谈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J].河南建材,2016(05)

[3]赵鹏.浅谈施工质量管理的若干要素[A].2012年11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4]郑安辉.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河南建材,2016(05).

篇二十五: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水平的提升, 水利工程数量快速增长, 给很多地方的发展都带来了较多的帮助, 其创造的价值是比较突出的。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 水利工程在现阶段的发展中, 应该将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升, 要充分考虑到各项质量问题产生的影响, 结合客观上的需求来完成, 减少固有的冲突与不足, 提高工作的可靠性, 为水利工程的长久发展, 提供更多的支持。文章就此展开讨论,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篇二十六: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 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并不能通过普通的手段来完成, 而是要走一个持续控制的路线。现阶段的很多地方都将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提升, 我们想要在未来的工作中, 利用水利工程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 保证各项内容的落实, 能够结合预期工作的设定来完成, 从而减少固有的缺失现象。

一、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

(一)责任意识不强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 质量管理的问题在积累时间上较强, 因此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表现出了较高的难度。分析认为, 责任意识不强, 是现阶段必须面对的问题, 同时要采用针对性的手段来解决。首先, 工作人员在自身的基础责任上, 没有一个高度明确的认知, 很大层面上出现了认知错误的现象。例如, 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 总是按部就班的工作, 虽然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 可是在施工质量上, 一直集中在最基础的层面上, 这就导致水利工程本身的抵抗力不强, 外部影响因素在爆发后, 很容易给工程造成强烈的摧毁现象。其次, 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 没有对水利工程的各项内容, 做出协调处理, 而是按照主观上的想法来完成, 不仅造成了各个部门的强烈矛盾、冲突, 还给工程建设的'时间造成拖延现象, 最终产生的质量问题, 造成了很严重的恶性循环。

(二)发现隐患不及时上报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 质量管理占有的地位是绝对性的, 并且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在现阶段的工作中, 对水利工程的开展具有很高的关注度。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后, 认为某些水利工程之所以会反复的出现质量上的问题, 在于其发现隐患后, 没有及时的上报处理, 这就促使水利工程本身的隐患持续恶化, 其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最终的演变上, 会达到一个难以控制的地步。首先, 水利工程的隐患情况, 在初始阶段的表现是比较小的, 但是在技术的解决上, 以及各项措施的变革上, 都没有灵活的开展,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 直接促使水利工程的隐患得到了表面的解决, 实质上的安全问题, 还是客观存在的。当外界因素触发隐患后, 其产生的恶劣影响会表现为强烈的扩散。其次, 某些工作人员发现工程的隐患后, 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来处理, 久而久之在施工现场, 形成了错误的思想观念, 开始对所有的工作都采用漠视的态度来完成, 这就在最终的工作上形成了很大的恶劣影响。

二、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水利工程建设并非一成不变, 其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已经展现出了很大的转变状态, 自身的工作体系趋向于复杂, 在各项工作的衔接上展现为紧密的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 想要让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得到一个更好的提升, 必须在质量管理体系上不断的建立健全, 否则难以将工程本身的服务有所展现。

第一, 针对水利工程的所有质量影响因素, 均应该做出深入的分析, 观察不同影响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 要采取差异化的手段来应对, 将各项工作任务合理的分配, 从而在多个角度来对水利工程的质量做出较高的保证。

第二, 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 要坚持不断的健全处理。例如, 当水利工程遭遇到突发情况后, 一定要结合客观实际来处理, 不可以在硬性的体系执行上努力, 要本着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原则来实施工作。

第三, 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不足, 要公开讨论分析, 特别是从基层工作上进行调查研究, 将管理体系的权威性不断加强。

(二)加强技术培训

在水利工程开展建设的过程中, 技术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 任何工作都必须存在明确的技术依据。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 应针对水利工程的所有员工, 加强技术方面的培训工作, 从本质上减少质量下降现象。第一, 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 必须针对广大的基层工作人员执行, 他们的工作量庞大, 对水利工程产生的影响突出。基层施工技术最重要的内容, 在于按照技术标准操作, 不能擅自做出更改, 不可以采用简便方法完成。第二, 针对管理人员开展技术培训。质量管理的实施, 一定是在技术基础上开展的, 单纯执行理论上的管理手段, 根本得不到足够的执行力, 还容易在管理的效果上大打折扣, 甚至是出现强烈的安全隐患。第三, 技术培训结束后, 应开展考核分析, 针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调离处理, 要确保技术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 否则很容易因为个别人员的技术操作错误, 给工程整体构成较大的威胁。

(三)加强质量综合管控

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质量管控实施, 应该在综合的角度来完成。我国的很多地方水利工程建设, 无论是在功能上, 还是在服务年限上, 亦或者是在建设的初衷上, 都有着很多的设想, 这些设想的顺利实现, 需要借助于高水平的质量管理来完成。经过大量的讨论与分析, 认为质量综合管控的落实,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

第一, 如果是重大的变更就应该按照规定程序严格办理设计变更报批手续;如果是非重大的变更就应该通过设计、施工、监理三方来进行现场的会审及处理, 还可以经过设计单位授权让监理工程师来审处。

第二, 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实体的质量, 所以施工单位要做到采购优质材料, 详细鉴定原材料, 并禁止使用不合格材料和半成品。第三, 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要定期检查及评比。对于重点突击的问题要进行现场的检查、评比和交流, 然后以书面的形式发至施工单位。

三、总结

本文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展开讨论, 现如今的质量控制在整体上发生转变, 未造成特别严重的不足, 各方面的工作表现突出。日后, 应该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上, 开展深入的研讨, 要将体系工作、原则工作充分的健全, 在执行力方面持续加强, 确保水利工程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篇二十七: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引 言

物联网是企业生产发展中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举措, 它的应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而它对企业的自身管理也具有非常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质量责任的划分将更加明确

RFID 电子标签是物联网技术在技术层面为企业提供的第一道管理方向, 通过物联网技术每一件产品都被“贴上”了专属于其的标签, 所有关于其生产质量的信息皆囊括与内, 更加方便企业对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进行跟踪监控与管理。这是物联网技术的一大特S, 它使得产品的加工生产更加透明, 在对产品进行责任追究时也能够一眼锁定, 简单明了, 更加明确责任认定。

(2)有利于企业质量目标的实现

曾经的产品独立性与个体性由于社会化大生产而被抹杀, 但如今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这些东西又慢慢回到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帮助[1].尽管在生产过程中, 产品制造者的行为依然会或多或少受到一些限制, 但作为一个个体其在工作中由于个体性而产生的自豪感也得以提升, 因此在工作中也会更加投入, 从而提高了制造产品的水平质量, 使得企业在生产质量方面取得傲人成绩。

(3)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管理, 企业在生产销售产品的过程中更加严谨科学, 借助物联网的管理理念, 企业可增加更多宣传广告方面的内容, 增大产品知名度, 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 ;而伴随这物联网技术在企业中实施管理后, 产品的设计、生产以及产品的水平质量都得到了保证, 从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品牌信任度。

1、当前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高效的供应链系统

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是一条有序的加工线, 这其中公司的每一个部门都会参与其中。而在生产型企业中其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才是吸引投资商的主要方面, 因此企业的供应链由产品来决定, 供应链不可能是单一的出入, 由于复杂的产品设计以及产品销售, 企业需要大量的供应商, 而伴随着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的形成, 企业势必要多出一笔供应成本[2].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跨国企业都会成立专门的部门去应对供应方面的需求, 包括采购经理、工程师以及设计师。这些人组成一个“跨职能团队”,专门帮助企业进行供应谈判, 通过协商谈判帮助企业拿到最低成本产品, 降低企业成本。尽管完整高效的供应链系统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企业盈利, 但国内大部分的企业依旧有心无力无法组件较为高效的适合本企业的供应链系统。

1.2 质量管理未能实现全员参与

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一件繁琐且严谨的工作, 企业是一个有机的系统, 既需要组织、领导、决策的基本工作职能, 又需要预测、调研与计划等经营功能。因此, 组织中的某几个人或者某几个部门是无法完全管理企业的, 只有所有组织中的全体员工共同参与, 才能使企业的组织管理更加科学。然而在真正的企业管理中, 企业往往由领导者直接管理, 忽视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可能, 同时由于管理技术不成熟, 一些企业也很难让所有部门都参与企业管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企业还是直接由高层人员管理, 所谓的全面质量管理也变成了纸上谈兵, 很难再实际管理中实行。

1.3 基础数据缺乏管理及维护基础

良好的管理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只有管理机制成熟, 企业才能在制度中稳步前景。但目前的企业在管理方面做得尚不够完善, 一些企业根本没有智能化的数据采集与采集手段与也没有基础的企业数据库, 而另一些企业虽然在平常工作中会有意识的进行基础数据采集, 但却没有妥善保存, 没有成熟的文件体系去支撑。正因为如此, 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企业在进行决策时, 既没有严谨科学的数据依据也没有市场调研的基本信息, 仅靠几个人凭以往经验加之想象力就直接决策, 这样在决策之初就会为后期的实施埋下个各种困难。也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重重阻碍。

2、基于物联网的企业质量管理对策

2.1 基于物联网打造高效的供应链系统

从供应链入手, 在企业发展之初就将物联网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产品信息系统, 在日常管理经营中所有供应环节的所有产品都能够有确切的产品资料, 使得供应链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且公开透明。

(1)原材料的采购

通过物联网技术, 企业在采购之初就充分的掌握所有合格供应商的具体资料, 这样就可以帮助企业实时监控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以及货源组织情况。从而避免产品在出现问题时无法找到责任人的情况, 使产品责任更加公开透明[3].

(2)生产环节

在 RFID 技术的应用下, 使企业所有的流水线产品加工过程变得透明, 避免可能出现的错误, 使企业的生产管理更加智能化。

(3)企业库存控制

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建立物联网技术管理系统, 通过EPC 标签识别技术帮助管理所有原料与配件的入库、出库与盘点。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其所表现的消息对企业生产进行管理, 适时补货, 减少缺货和压货的可能, 帮助企业生产有条不紊的进行。

(4)产品的销售环节

企业的分销商、代理商以及销售争端的所有具体情况都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传回到销售人员手中, 以便他们及时进行数据统计货源补充, 提高了销售的便利性与售后服务的质量。

2.2 基于物联网的企业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智能化管理是物联网技术最大的特点, 通过物联网技术使企业的'人与人、人与物都能够快速了解管理, 提高彼此的相互方式, 使交互的准确度与灵活度得到提高, 加快响应速度。

(1)建立智慧企业

一个智慧型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三种条件 :一是敏锐的感知网络, 企业客户、流程以及设备的所有信息都可以快速的通过感知网络传回企业管理层中, 使企业的信息更加全面准确;二是宽广的网络联系, 互联网无线网以及物联网三大网络相互联系相互贯穿使得企业内所有部门都能得到充分的资源配置, 从而使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减低了企业爹内耗 ;三是将智能化贯彻到底, 将企业所有信息进行价值转化帮助企业实现高效创新, 大大提高企业产品生产与创新的效率, 使企业的管理控制更加精确, 为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基础。

(2)建立行动追溯机制

企业的各个环节与流程都在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中变得智能高科。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对企业内的所有事物进行管理, 确认每个环节的每个人员都在管理范围内, 使员工的全面管理企业意识得以提高。

2.3 基于物联网的企业数据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1)建立智能化的数据采集系统

企业采集数据的传统方式使建立相应的组织部门, 在对文件进行登记分类后实现编码统计, 然后再整理成册存入档案室方便以后查询。而现在的物联网管理技术使得数据采集变得简单快捷, 在企业内部将直接建立供应链数据采集、管理流程数据采集以及资源配置数据采集等多种系统, 然后汇总成为企业的基础数据库。

(2)建立数据挖掘系统

互联网使得信息成为共享资源, 而物联网通过云储存云计算等云服务经现实世界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物联网在运用时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特征, 通过对各行各业的各种素具资料进行整合管理与储存实现数据挖掘分析服务, 通过反向控制的方式又将这些数据传回现实世界并影响现实世界, 实现了对物联网事物运动与发展的控制。不得不承认物联网的发展已经将数据挖掘这一项目变成了物联网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早已凌驾于当初传统的数据统计分析、潜在模式发现与挖掘之上。

3、结束语

可以看出, 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非常强大的意义, 不论是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运输, 还是后期的销售与售后服务, 物联网技术都展现了其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因此, 未来企业在发展之路上, 必须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对企业的智能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卜宪庚 . 基于物联网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 [J].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5(7):125-126.

[2] 陈光希 . 物联网与 ESB 技术在质量检验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4(3):217-218.

[3] 孙吉春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研究 [J]. 价值工程, 2014(1):199-200.

篇二十八:食品质量管理论文

一、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的内容

(一)食品设备与环境

食物的准备和储藏、碗碟清洗、食物供应所需要的充足设备和空间是高质量的食物服务的基本保障。幼儿园首先应完善食品卫生条件, 应对食堂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安排工艺流程, 配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和用餐等场所。最后, 应对餐具、饮具等进行有效地分类摆放, 且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洗涤与消毒剂对其进行彻底地清洗与消毒。

(二)食品供应

选购安全、卫生的食品, 并对其进行合理地贮存与加工是保障幼儿园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1.食品采购

为保证幼儿园食品的质量, 采购人员必须从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等有资质的食品生产单位购买食品, 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票索证, 同时做好食品采购与验收记录。

2.食品贮存

合理、有效地贮存食品有利于避免被不洁、有毒、有害物品污染。因此, 首先应保证食堂工作人员按规定将食品、工具、容器分类及定位贮存。其次, 应确保工作人员标注食品的保质期, 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再次, 应要求工作人员将食品、半成品和熟食贴上标签并分柜存放。最后, 应监督工作人员不能将有毒、有害以及自己的私人物品存放在食堂。

3.食品加工

食品原料的新鲜洁净与否直接影响到食物的质量及安全。因此, 首先确保食堂炊事员不加工或使用变质、有毒、不洁、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再次, 要求炊事员不直接提供未加热的食品以及制作和提供冷荤凉菜。最后, 应保证炊事员使用正确的方法对食品进行烹调加工, 尤其是四季豆, 豆浆等食品必须做到彻底烧熟煮透。

4.食品留样

为针对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做到有据可查, 能够尽快报告是否是由于饮食而引起的疾病, 幼儿园应建立食品留样制度。留样食品应当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 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且每样品种不少于100克以满足检验需要, 并做好记录。

(三)食堂从业人员

食堂从业人员是保障幼儿吃的舒心、放心以及最大限度的降低食品安全隐患最重要的软件。因此, 幼儿园应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地管理。使其首先应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其次, 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使其取得健康证明后才可参加工作。再次, 若是发现食堂从业人员与分餐人员出现咳嗽、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 应该立即制止其继续工作。

二、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应对策略

幼儿园管理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应强化食品安全意识, 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 防患于未然, 避免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管理者应组织食堂工作人员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并制定安全责任制, 将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等。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

制度责任不明和管理不善往往是造成幼儿园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所以幼儿园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善、责任明确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要明确规定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工作的内容、责任人和奖惩办法, 将食品安全工作制度化, 形成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 责任落实到每位员工, 做到责任分明、管理科学、奖惩分明。幼儿园可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加强对食堂关键环节的控制与监管, 定期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以了解食品安全状况, 做到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二)建立健全食物中毒应急

处置预案与报告制度食物中毒应急预案是针对潜在或可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故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预案。该预案一般是确保在幼儿园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 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高效、有序地组织抢救工作, 最大限度降低威胁幼儿生命安全的可能性, 减少幼儿园的财产损失。同时, 当本园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 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处理事故且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加强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

责任感幼儿园管理人员应该随时督促食堂工作人员注意食品安全工作, 并利用会议等各种形式定期对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进行关于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 使他们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并提高保障食品安全的责任心与能力。只有幼儿园所有员工都对食品安全多一份责任心和细心, 才可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的概率。因此, 幼儿园应对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篇二十九:食品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法律制度对于我国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法律制度对食品安全具有引导、规范、支持和推进的作用。但是, 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律制度还存在缺陷, 可以从制定专门法、修改某些现行法和进行法律清理等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

一、法律制度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的意义

民以食为天, 食品是人类的生存之本,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可是其安全性对人类的健康又更重要。因此, 如何合理利用法律保证食品的安全, 是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 我国爆发了许多食品安全方面的事故, 如食品安全标准与奶制品等事件。大大影响了国人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也暴露了我们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欠缺与不足。

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

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 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食品安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却仍然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 比如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总的来说,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不详细。

目前, 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包括《食品卫生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标识规定》、《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等20多部。已经初步建立了以《食品安全法》为主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但配套的法律、法规仍需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例, 其中第八十四条、八十五条、八十六条、九十一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的罚款金额为“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该规定会导致在实际的执法活动中, 执法人员有较大的自由裁决空间, 处罚的自由裁量度过大。

(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

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虽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 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 受利益的驱使, 企业往往对消费者隐瞒某些对其生产经营不利的信息。(2)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大多数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形成维护权益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公众对食品质量认证标志等基本知识了解不够, 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性及严重后果认识不够。(3)责任追究机制。由于监督管理体制上存在多头监管、职责不明等缺陷, 由此经常会发生监管失职、执法不力的情况。

(3)执法部门运作效率低。

我们国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主体单位有:卫生部、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等, 各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某一执法活动涉及其他部门时, 其他相关部门会因为怕受牵连或利益受损, 也会害怕引起重复执法的嫌疑而退缩, 不参加联合执法。

(4)政府责任规范缺失

政府是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主体, 其职权和职责是不可分割且不能独立存在的统一整体。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 作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政府, 因为政府是最值得老百姓信赖的正义与公正的代表。可是, 当我们翻开《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时, 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对政府权力的规定和对政府承担义务的忽视。正是因为法律对政府责任规定的缺失, 政府在没有履行或者没有适当履行职责的情况下, 消费者也就没有办法要求政府承担其应该承担的责任, 其合法权益也就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保障。

(5)举证责任倒置, 消费者权益难以保证

涉及食品安全的消费者权益诉讼案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而依据《食品安全法》之规定,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 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消费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时, 首先要证明买卖关系的存在, 其次还要证明损害结果的存在及其程度与生产者、销售者的侵权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证明买卖关系存在的直接、主要依据就是销售者出具的销售票据, 而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得不到购货单据, 这些现实的以及未提到的客观因素的存在阻碍了消费者伸张正义、维护权益之路。

(6)处罚力度不够, 威慑力度不强

《食品安全法》有关惩罚性赔偿的规定突破了以往补偿性的民事赔偿模式, 是立法的进步。但10倍赔偿金的规定处罚力度仍然不够。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这与危害财产权的违法行为相比具有本质区别, 且生命权大于财产权的理念众所周知, 所以, 法律必须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 而且处罚力度应当大于对危害财产权利行为的处罚。

三、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完善的主要建议

健全和完善的法律体系对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作用是尤为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为提高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 应加强的工作。

(1)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

首先, 完善和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科学界定《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农产品质量管理条例》等等法律和法规之间的关系, 要以我国实际情况树立起以《食品卫生法》为根本核心, 其他法律法规为框架的合理有效的法律体系。其次, 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目前, 应重点解决管理权过于分散的问题, 完善食品的监督和问责制度, 使其工作中做到有法可必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保障机制。

(2)理清各执法部门的权限与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条明确规定食品安全分段监管的体制, 其进一步明确划分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 有利于各部门的联合执法, 从而进一步达到对食品的有效监督管理

(3)完善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四条、八十五条、八十六条明文规定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生产经营者做出“没收违法所得”。但事实上很难确定“违法所得”的具体数额, 应对此作出修改和进一步的完善。

(4)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应重点加强以下几面的工作:第一, 完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第二, 提高采标步伐, 加强标准创新工作机制;第三, 从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提高和的完善来确保我国食品卫生安全法律体系的不断成熟和规范。

(5)人民群众参与监管。

首先, 建设各行业行会。应鼓励食品企业和相关人员建立行业协会;其次, 提高全民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意识。应该严抓行业协会的资格评估和食品安全宣传。

目前, 国际社会对食品监管提出了全新理念, 即“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性监管体制。这一理念的要求就是对食品安全实施系统、连续的监管。为适应这一要求, 不少国家已经或者正在减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探索由少数部门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职能分散在多个职能部门, 部门之间没有形成食品安全管理的合力, 不能适应食品安全形势发展的需要。此外, 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 食品消费种类主要以鲜活农产品为主, 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源头污染, 农业部门在食品监管上的作用越来越凸现。笔者建议:精简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 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

(6)强制出具购货凭证, 强化经营者义务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时, 理应同时向消费者提供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 这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和正常交易秩序的条件, 也是经营者应该承担的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 经营者必须出具。”可见, 在消费者不索要的情况下, 经营者并没有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强制义务。而且在消费者索要但经营者拒不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情况下, 对于如何追究经营者的责任, 法律并没有做出规定, 最终的结果便是, 法律不规定便奈何不了经营者, 法律规定形同虚设。因此, 应该在《食品安全法》中强制规定经营者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义务, 并在“法律责任”一章中明确规定不提供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7)提高赔偿额度, 加大处罚力度

《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惩罚性赔偿金是以价款为标准来设定的。所谓价款, 是指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支付的货币数额。现实生活中有些食品价格不高、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支付的价款也不多, 但却发生了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 比如2010年南京小龙虾洗虾粉事件, 如果按照价款十倍来计算惩罚性赔偿金的话, 这点罚款与经济利润相比, 在商家的眼里根本算不上什么, 无法对商家的行为有所约束。因此, 笔者建议, 将惩罚性赔偿金的数额提高, 根据实际造成的损害来确定。

四、结语

当前, 我国食品市场的秩序混乱, 局面没有彻底扭转, 各种违法行为十分严重, 特别是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秩序势在必行, 一方面要保持高压态势, 持续开展专项活动, 另一方面加强社会道德和诚信度的建设。只有让违法经营者及时得到法律制裁, 才能避免由制度漏洞和执法缺失造成的遗憾, 从而才能建立起一个稳定发展的法治话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篇三十:采购质量管理论文

采购质量管理论文

论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摘要:目前, 物资采购管理是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 也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做好物资采购质量的管理可以为企业节约相应的物资, 降低企业的成本, 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 本文就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和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1

物资采购质量的管理是对企业物资采购活动的一种监督和控制的措施, 它有助于企业的物资得到合理的利用。本文分析了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的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以此来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一、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物资采购理念落后

从企业的物资采购情况来看, 目前企业物资采购的管理部门普遍存在观念落后, 服务意识不强的情况, 导致他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一些企业物资采购部门不关心, 也不参与到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中来, 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 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并且一些企业生产计划存在不确定性, 使得物资采购的随意性较大, 最终造成企业出现货物积压的情况, 使得企业的成本增加。

(二)低价中标, 物资采购质量无保证

现今, 大多数企业的采购部门都使用低价中标的方法来进行采购, 虽然压低了价钱但是造成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变少, 他们为了从中获取相应的利益, 不得不降低物资采购的质量,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物资采购存在低质产品, 使物资采购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质量检验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是很严密

企业在物资采购的时候, 对供应商的资质, 现有设备和产品质量都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对产品的质量掌握不到位。并且由于质量检验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够严密, 一些采购人员在物资采购的时候对业务知识不了解, 在采购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物资采购的标准来进行。除此之外, 企业总是把物资采购的责任归结在物资采购部门上, 并没有积极的引导各部门的员工都参与到物资质量的控制中来。

二、加强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对策

(一)实行集中管理, 定点采购

在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管理中, 应该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 使企业的物资统一由物资采购部门进行采购, 并且物资采购部门要定期对采购的物资进行比价, 分析出具有相应优势的供应商进行采购。企业通过集中管理和定点采购的方式, 不但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还可以防止采购中中饱私囊的情况出现。

(二)完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

企业应该建立相应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 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来不断的创新和提升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水平。企业通过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制度可以有效的约束和规范采购的标准, 使物资采购管理的质量提高, 达到有效控制企业成本的目的。除此之外, 强化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 可以把企业的经营活动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 使物资采购更加具备合理性和规范性。

(三)加强物资采购价格管理

由于物资采购价格是物资采购的重要基础, 企业要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 来不断的完善物资采购的情况, 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 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要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并且价格不应该高于组织市场的采购价。除此之外, 当实际的采购价低于采购核定价的时候, 物资采购部门应该和企业按照相应的比例来进行弥补, 如果实际采购价高于采购核定价就由采购部门自己承担, 以此来做好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的控制。

(四)强化质量控制的监督激励机制

企业应该合理的调动各部门, 积极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 来强化质量控制的监督激励机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不断的完善监测设备和技术机构的检验, 提高企业物资采购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开展中, 要制定相应的物资采购质量管理计划, 强化集中采购管理, 要认真审核每一道工序, 防止出现指定采购的情况。除此之外, 要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工作, 上级质检部门要对下级质检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 及时发现违法和不当的物资采购行为, 并且给予纠正。企业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 增强物资采购人员的责任性, 使他们积极的做好物资采购工作, 从而有效的促进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

(五)构建与战略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主要目的不但是为了降低相应的成本, 更加是为了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以前传统的物资采购中常常存在多个供应商的情况, 但是这样的关系不够稳定, 并且由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高风险的策略, 一旦失败将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机会与成本的浪费, 因此, 现今大多企业都是采取减少供应商, 选择值得信赖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 这样不但可以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物资供应, 质量更有保证, 还可以及时的了解市场的动态, 从中获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 降低库存水平, 增强信息共享水平, 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做好企业物资采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最终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企业物资采购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想要做好这项工作企业首先应该实行集中管理, 定点采购, 完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 并且要加强物资采购价格管理, 提高物资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 要强化质量控制的监督激励机制, 构建与战略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对企业物资采购过程的有效控制, 以此来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铁建.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3).

[2]郭占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提高采购管理水平[J].今日科苑, 2009(20).

[3]冯小琴.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降低成本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06).

[4]霍德宏, 王建华.浅谈企业物资采购的监督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32).

[5]吴越.精细化管理在物资采购质量管理中见微知著[J].河南化工, 2011(03).

[6]张旭春, 薛明, 阚淑玲.加强企业物资采购监督与管理的途径[J].今日科苑, 2007(20).

[采购质量管理论文]

篇三十一:建筑质量管理论文

建筑质量管理论文

建筑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提升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推动了电气技术的更新和进步, 大量的专业人才投入到其中, 给电气安装工程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大大推动了电气工程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然而, 目前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 使得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为了杜绝此种现象, 首先必须要做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文章主要针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工作, 以及施工完成后的验收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希望可以为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提供理论帮助, 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快速发展, 国民经济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 人们物质生活得到富足的同时, 越来越追求更深层次的享受, 尤其是对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 电气工程施工人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实践能力, 以此做好电气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之前, 要做好准备工作, 为施工阶段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并在施工完成之后, 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验收, 保障建筑电气工程整体质量的实用性。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开工前详细审阅电气工程施工图纸

无论是从微观, 还是宏观角度观察, 都能扑捉到电气技术的身影, 电气工程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与生活实践相生相伴。在建筑中加入电气技术元素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居住需求, 其施工质量备受关注。因此, 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要做好工程各个阶段的施工质量管理。就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而言,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详细审阅电气工程施工图纸, 并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分析施工图纸是否符合实际施工需求。并与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及时沟通和交流, 明确交叉施工部分, 根据确定的施工进度做好电气施工准备工作, 而且电气工程技术人员还要与土建施工人员相互配合、协作, 只有这样, 才能共同为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夯实基础。在设计电气设备图纸时, 设计人员要预先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根据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设计, 在必要的情况下, 要对设计图纸中的重点和难点作出说明, 完善设计方案, 为优化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1.2检查各专业配套设计是否合理

检查各专业配套设计是否合理也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前要完成的准备工作, 主要目的是防止当施工主体完成之后, 却又需要增加综合布线等情况, 而使原本已经设置好的管线等不能正常使用, 进而造成了资源浪费, 加大了工程投入成本。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在施工难度大的地点布设管线, 导致施工进度缓慢, 影响施工质量, 给后期的施工主体环节造成较大的困难和压力, 最终使工程验收结果不符合相关标准。基于此, 在施工之前必须要合理化设计专业配套线路。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阶段是其关键阶段,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程施工质量是否符合验收标准。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 首先要严格把握施工材料的质量关, 选用品质优异, 且具有相关证书的材料, 并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运至实验室进行检验, 只有实验结果符合施工要求, 才能应用于工程施工中。其次要合理配置线路, 严格依据技术施工指标进行线路铺设。最后要根据建筑实体的实际状况掌握好各管道之间的位置关系, 避免给住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了保障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 相关施工技术人员要从以下几点加以注意。

2.1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给人们日常的生活、学习及工作等活动带了很大的便利, 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建筑电气工程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 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 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关系到工程主体施工是否能够正常、顺利进行, 具有重要地位。在此阶段中, 要做好施工的基础工作, 比如做好墙体的防水处理, 以及建筑物防雷接地引下线的预埋等工作。另外, 相关专业人员要相互配合, 积极沟通和研究, 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为设计出完美的施工图纸做铺垫。

2.2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主体施工阶段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核心环节,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因此, 必须要做好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以此有效促进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对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 确定配电设备之间的交接协调环节, 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制定相应的措施, 从而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其次, 在做好基础环节工作的前提下, 以点带面, 带动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在此期间, 需要电气工程和土建工程紧密配合, 相辅相成, 明确土建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流程, 便于电气技术人员进行电管铺设等工作。电管埋设是整个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 一旦出现失误或差错, 就会导致整个施工过程无法进行, 进而影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进度。因此, 要以谨慎的态度进行施工主体阶段的质量控制, 遇到问题, 及时修复。

2.3装修阶段的质量控制

由于管路预埋位置及各种灯具、开关插座的位置、标高是根据水平线与隔墙线进行确定的, 因此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在砌筑隔墙之前应将水平线与隔墙线进行再次确认, 以免出现失误, 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抹灰之前, 施工人员应按内墙上弹出的水平线和墙面线, 将所有电气工程中的预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核实一遍, 符合要求后将箱盒稳定好, 并将全部暗配管路也检查一遍, 然后扫通管路, 穿好带线, 堵好管盒。抹灰时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的收口, 箱盒处抹灰收口应光滑平整。配线时应尽量避免导线有接头, 必须有接头时, 应采用压接和焊接, 导线连接和分支处不应受到机械力的作用, 穿在管内的导线,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接头, 必要时应尽可能把接头放在接线盒内。

3、施工完成后的验收工作

3.1严格按照质量验收标准对已完工程进行验收

众所周知, 无论什么工程, 在施工完毕之后, 都要经过相关部门的验收之后才能正式进行使用, 建筑电气工程也不例外。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完成后, 要协助质量验收部门进行最后的验收工作, 并在验收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其质量进行验收, 做好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只有验收结果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才允许其正式投入使用。

3.2对工程不合格的处理

在对建筑电气工程进行验收的过程中, 如果存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环节或部分, 必须坚决进行返工处理, 直到验收结果合格为止, 在极大程度上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为住户的生命安全负责。

4、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建筑电气工程在建筑行业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对企业的成败起关键作用。在此背景下, 相关施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要做好各个阶段的施工工作, 做好技术交底, 选用质量优异的施工材料, 合理布设各个线路。在施工结束之后, 严格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协助相关部门进行施工验收工作, 杜绝质量不合格的工程投入使用, 加强质量控制, 坚持安全为首的施工原则, 保障住户的生命安全, 极大地提高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 为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伟, 陈建荣.住宅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 2009(4):176-178.

[2]梁学民.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J].天津科技, 2004(4):61-62.

[3]万颖.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的策略构建[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篇三十二:项目质量管理论文

项目质量管理论文

课程

论文(报告、案例分析)

院 系 物流学院

专 业 物流管理

班 级 132121003

学生姓名 韩佳成

学 号 1321210077

任课教师 唐秀丽

2014年 12月 28日

项目质量控制

物流管理 专业 学生 韩佳成 学号 1321210077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

【摘要】本文针对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概念作了简单阐述, 还简要概述了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并从多个方面对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所遵循的原则和具体措施做了详细论述。

一、项目质量控制阐述

项目质量控制(Project Quality Control)是指对于项目质量实施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质量实际情况的度量, 项目质量实际与项目质量标准的比较, 项目质量误差与问题的确认, 项目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和采取纠偏措施以消除项目质量差距与问题等一系列活动。这类项目质量管理活动是一项贯穿项目全过程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

(一)主要依据

项目质量控制的依据有一些与项目质量保障的依据是相同的, 有一些是不同的。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依据有:

1、项目质量计划

这与项目质量保障是一样的, 这是在项目质量计划编制中所生成的计划文件。

2、项目质量工作说明

这也是与项目质量保障的依据相同的, 同样是在项目质量计划编制中所生成的工作文件。

3、项目质量控制标准与要求

这是根据项目质量计划和项目质量工作说明, 通过分析和设计而生成的项目质量控制的具体标准。项目质量控制标准与项目质量目标和项目质量计划指标是

不同的, 项目质量目标和计划给出的都是项目质量的最终要求, 而项目质量控制标准是根据这些最终要求所制定的控制依据和控制参数。通常这些项目质量控制参数要比项目目标和依据更为精确、严格和有操作性, 因为如果不能够更为精确与严格就会经常出现项目质量的失控状态, 就会经常需要采用项目质量恢复措施, 从而形成较高的项目质量成本。

4、项目质量的实际结果

项目质量的实际结果包括项目实施的中间结果和项目的最终结果, 同时还包括项目工作本身的好坏。

项目质量实际结果的信息也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 因为有了这类信息, 人们才可能将项目质量实际情况与项目的质量要求和控制标准进行对照, 从而发现项目质量问题, 并采取项目质量纠偏措施, 使项目质量保持在受控状态。

(二)方法工具

1、核检清单法

核检清单是项目质量控制中的一种独特的结构化质量控制方法。

2、质量检验法

质量检验是指那些测量、检验和测试等用于保证工作结果与质量要求相一致的质量控制方法。

3、控制图法

控制图是用于开展项目质量控制的一种图示方法。控制图法是建立在统计质量管理方法基础之上的, 它利用有效数据建立控制界限, 如果项目过程不受异常原因的影响, 从项目运行中观察得到的数据将不会超出这一界限。

4、帕累斯图法

帕累斯(Pareto)图法是一种表明“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关系的一种统计图表, 它也是质量控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帕累斯图又叫排列图, 它将有关质量问题的要素进行分类, 从而找出“重要的少数”(A类), 和“次要的多数”(C类), 第一文库网以便对这些要素采取ABC分类管理的方法。

5、统计样本法

这是指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检验, 从而推断总体的`质量情况, 以获得质量信息和开展质量控制的方法。

6、流程图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在项目质量控制中, 有关分析项目质量问题发生在项目流程的哪个环节和造成这些质量问题的原因以及这些质量问题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纵览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这里所说的质量, 指的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满足业主需要的特性综合。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 受诸多环节的制约。主要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工程勘测、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和设备供应、工程验收、保修服务等方面。而在这些环节中, 建筑施工活动是重中之重, 施工活动是建筑物的物质形成过程, 也是形成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过程。只有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注重质量控制, 强化施工质量, 才能控制住项目工程总质量。

2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的关键对象是内部因素, 也就是施工单位本身的因素。内部因素可以概括为:人员因素、材料因素、设备和工艺因素、方法因素、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六方面。

2.1 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主要指领导人的素质和操作人员的素质。工程施工涉及到的人员主要有:领导、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生产人员、服务人员等, 这些人员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职业道德、身体素质等因素, 都会影响工程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

2.2 材料因素。

主要是指建筑材料、配件和半成品等。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把好四个关卡:材料采购关、实验检验关、运输保管关和使用关。材料和半成品质量直接关系着工程施工质量, 工程施工过程中, 节约措施绝对不能在质量方面进行削弱。建材市场产品质量龙蛇混杂, 对材料和半成品进行质量控制十分有必要。按照设计图纸要求, 采购符合规范要求, 有质保书的材料, 坚决杜绝因材料不合格造成工程质量不过关的现象发生。

2.3 设备和工艺因素。

施工阶段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条件, 合理选择机械类型和性能参数, 重视技术装备的配备。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工作。

2.4 方法因素。

施工过程的方法包括整个建设周期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要结合工程实际, 从技术、管理、操作、组织、

经济、工艺等综合考虑, 全面分析, 力求方案可行, 经济合理, 工艺先进, 管理方便, 加快进度, 缩短工期。

2.5 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是建筑项目施工控制的关键环节。明确责任, 参与管理, 建立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 根据工程本身特点和施工队伍自身的情况, 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 明确内容、方法和效果;实施过程中加强检查, 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归纳分析, 得出结论, 总结经验, 为以后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工程项目应该进行全方位管理, 各个部分的管理都应以质量为核心, 从各方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障作用。

2.6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工程地点的水文、地质、气候等工程技术环境;施工环境作业面的大小、防护设施、通风、照明、通讯条件等工程作业环境;工程实施的合同结构和管理关系, 组织体制和管理制度等工程管理环境;用户需求、国家和建设单位有关政策要求、市场变化、观念变化等竞争环境。施工单位工程质量控制, 应当在宏观环境中建立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目标, 实施质量控制。 3 加强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途径

3.1 强化质量管理意识, 实现合同管理。

工程质量控制要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执行。企业要严格履行合同义务, 及时处理合同变更, 运用合同约束力, 统一项目各方到项目目标和合同条款上, 进行全面的安全质量规划设计。一方面, 将安全、质量进行分离, 结合技术难度, 合理设计出最优安全施工及最优质量施工方式, 即样板施工;另一方面, 样板施工取得成果是, 结合施工前指出的可能发生故障的地方, 对比成功的样板施工,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质量问题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必须从根本上树立质量意识。施工单位首先要实施到工程优质的重要性, 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必须从筹建协调到具体施工都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 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3.2 建立质量目标承包责任制。

在质量保证体制运行中, 强调质量目标承包责任制。质量目标承包责任制指建立施工现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落实责任到具体负责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 实行责任目标承包。

3.3 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质量控制。

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强的基建队伍, 以适应形势需要。基础建设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工程质量的优劣。高素质的建设管理人才, 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管理经验, 也要具备应变能力, 掌握掌握现代化管理手

段和高科技知识。因此, 从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培训工作, 提高基建队伍的整体素质。人才培训要认真学习施工及验收规范, 进行书面考试, 优化配置人员。管理人员要发挥现场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共同参与管理, 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3.4 加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控制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目标。施工过程中, 进行质量控制的同时实施目标管理, 激发人的质量控制积极性。目标管理应该抓住目标制定和目标实施管理两个方面。目标制定应根据企业的质量目标及施工的工程质量现状, 前一管理反馈的信息、客户的意见、特殊要求等, 综合考虑工程的质量通病, 制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目标。

3.5 完善质量管理措施, 实行质量管理计划编制。

严格按照《建筑法》的规定, 对工程运作程序和行为规范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建筑工程质量设计多个环节, 所有环节必须按照建筑工程程序进行才能到达预期效果。应以科学态度对待工程质量控制。坚持谁施工谁负责、谁指挥谁负责的责任制, 计划一旦下达, 必须严格执行。

三、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对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 从人员因素、材料因素、设备和工艺因素、方法因素、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出发, 通过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建立质量目标承包责任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编制等途径进行施工质量有效控制。总之, 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科学化体系中, 通过科技进步, 全面提高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马纯杰.建筑工程程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2]黎生南.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探讨[J]. 安徽建筑, 2007,(06) .

[3]戚振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4]李少振. 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与控制[J]. 经营管理者, 2010,(21) .

北京物资学院―

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论文)评分标准 开课院系:物流学院课程号:L0EN00420K考试方式:论文

满分:100分

1. 字数要求(5分)

论文总字数三千字以上, 不足三千字每少二百字扣除1分, 论文图不计入总字数, 表中字符可以统计入总字数。

2. 论文内容考核标准(85分)

论文内容考核标准主要包括论文的选题、结构、逻辑性以及论述内容的充分性等, 要求论文能够系统全面地阐述问题, 逻辑性强, 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分析, 同时能够联系实际情况, 文字通顺, 各部分的分值如下:

3.格式要求(10分)

格式要求按照北京物资学院课程论文(报告)标准格式。

篇三十三: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

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 产品质量体现了一个企业质量管理的水平, 反映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

产品质量;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中国市场的迅速发展, 市场竞争越来越来激烈, 企业必须转变经营的观念, 树立“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及售后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线”的质量管理理念。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没有质量就没有一切。质量问题往往不在于问题的本身, 而在于以个作事情的人, 在于做事者的思想和态度。解决质量问题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

一个国家产品的质量好坏, 侧面地反映了全民族的素质: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 同样反映了企业全体员工的素质, 也决定了这个企业能否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每一个有思想的人, 都会认识到产品质量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把产品的质量作为企业的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世界先进国家的质量管理范例也多次证明, 质量就是竞争力。

商场如战场, 这场战争的主要武器就是质量。谁的质量好, 谁就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可见, 质量已经成为当代追求和竞争的焦点。市场竞争实际上就是质量的竞争。市场实际上是我们自己设计规划出来的。

一、培养企业员工质量意识观。所谓的质量意识就是对质

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和作用程度。也就是生产和经营完善产品质量以及有关的各种要素的看法和态度。高素质的员工, 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 因此, 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的质量培训, 达到人人懂得质量管理知识, 关键岗位持证上岗的人力资源体系保障。质量意识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 是企业的一种潜力和潜能, 同时也是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的结晶。

二、企业质量管理要创新

顾客是企业的上帝, 企业必须满足以顾客要求为宗旨。顾客想要什么?顾客想要高质量的产品, 顾客想要公平、可靠和一流的服务。企业要象“顾客一样了解质量”, 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体系, 并将该体系贯穿于整个价值链当中。

三、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1、最有效的管理就是认真执行规范要求, 按技术规范要求实施工作、所有工序、管理工作, 在规范上有成熟的经验和要求。

2、抓好程序文件变更, 及时对程序文件进行会审, 确定方案后, 以文件的形式下达并抓紧实施, 以减少因赶工可能引起的.质量问题。

3、及时召开现场会, 推广好的班组的施工方法和管理方法, 使各班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4、将技术规范的规定具体化, 使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更易于操作、自检, 便于专检人员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质量检查。细节的工作做完善、细致, 产品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和提高。

5、生产工序的抽检应保持独立。工人之间建立“自检、互检”习惯, 质检人员“专检”并作好记录存档。

四、需要持续改进的工作

1、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 学习掌握能满足市场要求的多维、动态的质量标准。

2、质量管理的内部支持。完备的生产设施和检验设备;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开展“全面、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做到一切用数据说话, 一切工作都有章可循。

3、深入调查学习ISO质量管理体系, 能从大局着眼有用管理指标和任务。专业人员做质量管理工作, 每天对各种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对出现的任何质量问题都能及时反馈、分析、诊断处理, 便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波动能及时有效得到控制。质量管理是在持续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规范起来的。

企业必须力求卓越品质管控, 秉承“质量管理零失误, 产品质量零缺陷”的理念, 打造优质品牌, 避免产品质量投诉等售后服务问题, 才能屹立于市场竞争的潮头, 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量”的跨越!

篇三十四: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每天都有无数的高楼平地而起, 成为了城市建设发展最快的一道“风景线”, 在每幢大楼完成的背后, 要经历无数道繁琐的技术工艺, 很多施工人员在相互拼接配合下为城市绘出了美好的风景。在这么多的辛苦背后, 最重要的就是工程的质量管理。本文从建筑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入手, 分析了影响质量管理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质量;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建筑行业以绝对的优势走在众多行业的前面。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现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在整个工程的施工建设中, 工程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做好质量管理这一环节, 对工程的安全质量和工期进度有很大的影响, 继而会影响施工单位甚至企业在整个建筑行业的信誉和地位。在对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组织机构要发挥自身作用, 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对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管理, 使之有效, 科学, 循序渐进。

一 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每一件事物, 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任何建筑工程的施工一般都分为两个方面:基础主体施工阶段和装修设备安装阶段。在此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分别从这两个阶段对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在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

建筑工程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是一个建筑工程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阶段, 如果基础打得不够牢、主体设计得不科学与不合理, 那么整个建筑工程也就毁于一旦, 即使建造好了, 也毫无价值可言, 更不会通过施工监理行业的监督与管理, 那么质量上让人堪忧不已, 那么人们就不愿或不会去选择这样的建筑入住或者建工厂或用于其他方面, 最终导致了建筑工程的失败。在当前时期下, 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不是那么理想。如在实际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钢筋混凝土不够坚硬、混凝土的混凝速度过慢、表层基底没有处理完好、基板与基柱在搭配上的.不够协调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 那么就非常有可能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失败和无意义, 整个建筑即使建成了, 那也根本没有价值可言, 在质量检测时也自然不会通过的。

在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如果一个建筑工程不存在基础和主体阶段的种种问题, 那么是不是说一个建筑工程就算完满的结束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理过程中, 往往会遗漏掉一个重要的环节或者说是阶段, 这就是装修及设备的安装阶段。如果设备安装及装修阶段出现了问题, 也会降低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然而在当前形势下, 我国建筑工程在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卫生间、地下室漏水, 墙体粉刷不够彻底而导致石灰的脱落或坠落, 电气安装方面的问题, 饰品安装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等等问题。

二 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因

通过对两个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我们了解到每一种现象存在都有其必然的原因, 要想解决问题, 就必须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探究, 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 也就间接的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在关于工程质量问题管理的过程中, 要想进行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 对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我们要进行探讨。

一 材料因素及机械设备因素前面已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材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而建筑材料上如果出现了问题, 那么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充当着比较重要的角S, 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那些豆腐*工程就是因为材料上的不过关而引起的。如果建筑材料不能够达标, 那么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理部门监理时也就难以通过质量的检测, 最终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达到标准。当前形势下, 我国的建筑工程在建筑材料方面的质量问题比较突出, 有不少建筑材料的质量未能达到质量要求。例如, 目前的住宅工程中, 有85%是砖混结构, 其中以烧结粘土砖作为主墙体材料, 据统计, 该类砖中有近50%是不合格产品。工程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建筑材料, 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工程材料的选用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格、材质是否经过检验、保管使用是否得当等, 都将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结构刚度, 影响工程使用功能和安全。因此要从3方面好把关:一是把好采购关, 严禁采购不合格的材料。项目部对于主要材料要进行统一管理, 实行统一招标采购, 严禁自行购置。项目部要根据供应商的供应实力建立材料供应商名册, 坚持“货比三家, 择优选用”的原则。大宗材料要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明确材料品种质量标准、供货时间、送货方式和交货地点。

二 是把好材料质量关, 对运到施工现场材料附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 施工单位要按规定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厂, 对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进场。

三 是把好材料存放关, 质量合格的材料进厂后, 到其使用时通常要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在时间内, 如果对材料的存放、保管不良, 可能导致质量状况的恶化, 如损坏、变质等因素影响工程质量。在机械设备方面, 首先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 现代化的施工离不开现代化的设备, 设备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同时, 设备合理地使用, 及时地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良好运行的关键。

人的因素我们社会的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 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做一些事情。在建筑工程施工方面, 人是主要的施动者, 也是策划者。因此人的因素是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中的一个核心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工程项目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及职业道德。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中, 大部分都是农民工, 而这些农民由于先天性的愚昧和无知, 缺少一定的素养, 更重要的是缺乏建筑技能, 没有基本的建筑常识, 不懂施工过程中一系列的规范及准则。这就必然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下降。

方法因素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括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法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 正确的施工方法是保证工程按期保质完成的前提。例如, 铝合金门窗安装中, 门窗框与墙体接缝处按规范要求应嵌填矿棉等弹性材料, 其最外面的5mm厚度中应注入密封胶, 但现在很多建筑工程却没有按规范要求去做, 而仅在接缝处嵌填水泥砂浆。不按规范要求施工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的下降。

篇三十五: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1.强化质量意识, 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如果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建筑工程的质量方面的问题, 笔者认为必须要使建筑工程的施动者树立一个良好的质量意识。在工程施工中, 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 都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在当前工程项目建设中加强对方案合理性管理也要大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不段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因为质量意识是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基本条件, 同时也是搞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的一项。建筑工程质量涉及到多个方面, 是一个由多部分、多层次、多因素组合的整体, 因此, 必须从筹建协调到具体施工全过程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措施, 从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2.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规, 以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

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 做任何事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也不例外, 也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以规范。但是, 当前形势下, 法律法规的实施还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制定法规的部门并没有足够的权利管理整个建筑施工工程。因此, 需要加强制定法规部门的权利, 扩大他们的管理范围, 尽快地制订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的权威性法规。此外, 还要严格执法, 必须依法惩处那些质量事故责任者, 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3.环境条件管理

环境条件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包括工程技术环境, 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作业环境, 如施工环境作业面大小、防护设施等;加强环境管理, 改进作业条件, 把握好技术环境, 辅以必要的措施, 是控制环境对施工质量影响的重要保证。

四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信息管理水平

现今建筑工程质量监理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信息管理方面。现今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存在着信息管理相对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的实施:

1.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领导负责制信息源, 加强领导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领导在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过程中充当着非同小可的角S, 他们做出的决定大部分情况下会影响到整个施工监理公司的决策, 因此在领导负责制的信息源方面, 要加强实习质量终身责任制, 即不因为领导职位的变动而不去追究事故出现后该领导的责任;

2.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监督横向信息平台的搭建。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 要依法严肃处理, 切实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建立此类信息接收平台及互换信息模块, 建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数据库。

结束语

在我国不断建设发展的工程中, 对工程质量管理会是一个长久而持续的任务, 我们有权利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也有义务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对质量管理提出质疑。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存在, 都会为促进质量管理的完善发展做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努力。在人们质量意识提高的现在, 只有保证工程的质量, 才能促进一个建筑企业可持续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明.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08,16:216-217.

[2]刘娜.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中国科技财富,2008,09:155.

[3]朱立峰.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C].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2:4.

[4]宋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

[5]李涛.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传播,2010,12:39+42.

  以上就是“质量管理论文(推荐35篇)”的论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