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优美范文

2023-06-01| 编辑: 佚名| 查看: 135 |原作者: 叶红雨|来自: 衙媒网

关于收录优美范文这个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收录优美范文”的详细内容:收录优美篇1毛泽东著作朗读片(图1、2)1966年“文革”爆发,不久国内首次出版发行了毛泽东著作朗读片。直到1976年“文革”结束,共出版 ...

  关于收录优美范文这个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收录优美范文”的详细内容:

收录优美篇1

  毛泽东著作朗读片(图1、2)

  1966年“文革”爆发, 不久国内首次出版发行了毛泽东著作朗读片。直到1976年“文革”结束, 共出版发行了三种版本、多种语言的毛泽东著作朗读片, 分别是:

  1.78转粗纹唱片。当时称毛泽东著作《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为“老三篇”。1966年“老三篇”首次录制为毛泽东著作朗读唱片, 唱片片号采用了数字“9”开头的编号, 这是“文革”开始后启用并专用于78转粗纹文献唱片的编号。“老三篇”的片号是:9-0001至9-0004, 全套唱片共4张。1967年, 又出版了编号为9-0023至9-0024两张一套毛泽东著作朗读片《反对自由主义》。当年, 还出版了用英文朗读和少数民族语言朗读的“老三篇”唱片, 英文朗读唱片的片号是90024、90025、90026、90027, 全套共4张。这些外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朗读的唱片发行量极少, 收藏难度较大。

  2.33转密纹唱片。1966年出版片号为WM-001的毛泽东著作“老三篇”朗读唱片。片号用“W”开头是“文革”开始后使用于密纹文献唱片的编号, 密纹版朗读片1张就包含了粗纹版4张的内容, 方便使用和保存。1967年初出版了片号为WM-11的密纹朗读唱片《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 接着还出版发行了XM-1024密纹朗读唱片《反对自由主义》和《关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命令》各一张。1967年5月, 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 中国唱片厂出版发行了WM021-WM023三张一套密纹朗读唱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67年, 还用多种外文出版发行了片号为WM-013的英文朗读片“老三篇”, 片号为WM-017的日文朗读片“老三篇”。1973年又出版了片号为WM980的朗读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1976年出版了WM2221、WM2222、WM2223三张一套的朗读片《论十大关系》。

  3.塑料薄膜唱片。1967年, 我国首批录制塑料薄膜唱片“老三篇”, 片号为WBM001、WBM002。接着又出版了片号为WBM010、WBM011、WBM012一套3张朗读片《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

  毛主席语录歌曲唱片(图3、4、5、6)

  文革”开始后, 形成了宣传毛主席语录的热潮。随之语录歌曲也竞相传唱。分为以下几种:

  1.78转粗纹版唱片。从1966年开始, 首批出版的是片号为7801、7802、7803三张一套毛主席语录歌唱片, 录制了《人民日报》1966年第一批和第二批发表的毛主席语录歌曲《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等共12首。这套唱片是毛主席语录歌曲的“创刊号”, 很有收藏价值。接着又出版了第二批毛主席语录歌曲唱片, 片号是7822、7823、7824, 收录了《人民日报》1966年第三批发表的毛主席语录歌曲《完全彻底为人民》等8首和其他报刊发表的4首, 共12首。1966年底, 出版了片号为8001、8002、8003的毛主席语录歌曲唱片, 收录语录歌曲15首。1967年出版了片号为8005、8006、8008、8009、8010、8011、8012、8013、8018、8022的35首毛主席语录歌唱片。1968年出版了片号为8027、8028、8029、8031、8034、8035、8036、8037、8038、8040、8041、8042、8044、8047、8048共15张毛主席语录歌曲唱片, 录制语录歌曲近60首。1969年出版了片号为8074、8085、8086、8055、8058、8064、8075、8076共8张毛主席语录歌曲唱片, 收录语录歌31首。以上唱片共收录语录歌100多首, 成为录制毛主席语录歌最多的唱片版本。

  2.33转密纹版唱片。包括直径25厘米和17.5厘米两种规格。首次出版的33转密纹毛主席语录歌唱片是片号为M805《为毛主席语录谱曲》, 收录1966年《人民日报》发表的三批毛主席语录歌曲22首。1968年, 又出版了片号为M854和M855两张毛主席语录歌唱片, 有《为毛主席最新指示谱曲》和《抓革命促生产》共61首语录歌曲。1968年后, 将若干首毛主席语录歌集中在一张密纹唱片上出版的很少见, 大都与其他歌曲一起录制, 如片号M864的歌曲唱片《热烈欢呼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发表》里面, 就录制了一首毛主席语录歌曲《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非常必要的》。1967年中国唱片厂专为广播电台和各地有线广播站录制出版了33转密纹教唱语录歌广播专用唱片一套4张, 片号是GM251、GM252、GM253和GM254, 录制语录歌曲15首。此外, 1967年还出版了专供出口的45转密纹毛主席语录歌唱片, 片号是S-103, 收录有《文学艺术属于一定的阶级》《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等10首语录歌曲。

  3.塑料薄膜版唱片。1966年出版了片号为BM-20的塑料薄膜语录歌曲唱片, 收录《人民日报》首次发表的10首毛主席语录歌。1967年又出版了片号为BM-101、BM-103的毛主席语录歌曲唱片, 收录《革命委员会好》等17首语录歌曲。1968年至1969年出版了片号为BM-113、BM-139和BM-148的3张语录歌唱片, 收录了《要斗私批修》等语录歌曲19首。由于毛主席语录歌曲的塑料薄膜唱片出版数量少, 目前收藏价值较高。

  4.其他版本的语录歌唱片(图7)。在“文革”期间, 毛主席语录还出现了一些其他传唱形式。例如将毛主席语录用京剧、沪剧等戏剧形式或用弹词曲调等曲艺形式演唱;还有用外国旋律谱成外语歌曲演唱等多种形式。1967年出版片号为M858的唱片《世界革命人民歌颂毛主席》里, 就录有日本音乐工作者律田胜男谱曲的两首毛主席语录歌《造反有理》和《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还有一首由阿尔巴尼亚音乐工作者迪什谱曲的语录歌《真正的朋友》。1968年又出版了一张片号为XM1027的歌曲唱片《我们是真正的朋友》, 录有阿尔巴尼亚业余艺术团演唱的毛主席语录歌曲多首。1967年出版了片号为1-8019京剧曲调毛主席语录《我们大家要学习他》。1968年出版了片号为BM091的塑料薄膜唱片, A面录有上海评弹团表演的毛主席语录《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等4首, B面录有上海工人文化宫业余文工团用沪剧演唱的毛主席语录5首。

  毛主席诗词谱曲唱片(图8)。毛主席诗词产生于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 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史实与卓越成就。1963年12月,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毛主席诗词》34首。“文革”开始后, 为毛主席诗词谱曲的唱片的出版达到高潮, 李劫夫为公开发表的34首毛主席诗词都谱了曲。初步统计, “文革”期间毛主席诗词谱曲唱片中, 78转粗纹唱片片号有8015、8016、8017、8024等, 33转密纹唱片片号有M845、WM2164等, 塑料薄膜唱片片号有BM114、BM115、BM592、BM65、BM66等。

  与毛主席语录歌曲一样, 音乐工作者还用戏剧、曲艺等形式为毛主席诗词谱曲。其中, 片号BM744的京剧清唱《蝶恋花?答李淑一》、片号BM10119的河北梆子曲调《蝶恋花?答李淑一》和BM048《十六字令三首》, 片号BM0732的评弹《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 发行量较少, 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歌颂毛主席的歌曲唱片

收录优美篇2

  关键词:玉台新咏;童谣;讽谏;民生

  众所周知, 《玉台新咏》是以描绘女子生活、情感为主的一部诗歌选集, 也是继《诗经》、《楚辞》之后, 又一道展现古代经典诗歌的亮丽风景, 它于后世对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与乐府诗的研究有重要的文献作用。本是以艳丽词藻刻画女性为主题的诗集, 却收录了四首童谣, 这确实存在着怪异之处。但仔细分析作者的思想与文本内容, 就能发现其中是有根可寻的, 收录之因也并非徐陵随意而为。

  一、《玉台新咏》与艳丽歌辞

  《玉台新咏》是公元六世纪由徐陵编撰的一部“艳歌”诗歌选集, 此选集收录的是从两汉到梁代的诗歌精华, 共八百多首。它展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优秀诗集代表。这部选集一开始并没有受到很多关注, 甚至被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诗集。再加上, 梁朝只维持了55年, 陈朝则只有32年, 于是《玉台新咏》被看作是“亡国之音”的代表。

  这种偏颇想法是难以避免的, 因为这部选集中的大部分诗歌都与女性有关, 加上徐陵自序中也提到《玉台新咏》是给宫中妃嫔、佳丽阅览的, 从而必定会带有靡丽奢华的情思特点。

  《玉台新咏》的主要内容更是描绘女性的生活, 多抒发情爱之思, 容易使人想入非非。但不可否认, 它是继《昭明文选》后又一部反映古典诗歌艺术特S的作品, 对后来唐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位, 于是金克木教授在《玉台新咏三问》中提出了要多层次地、多角度地研究《玉台新咏》, 还它以应有的历史地位[1]。总的来说, 这部诗歌巨作有着非一般的影响力与魅力, 这种魅力尤以女子的精神、生活为特S, 使整部作品散发一种艳丽、恢宏的气势。

  二、中国童谣的最初功能

  汉代的童谣共为十四首, 《玉台新咏》收录了四首。童谣是什么呢?《毛传》中有提及, “曲合乐曰歌, 徒歌曰谣”[2]。“童谣”一词用作中国古代对儿歌的称谓, 其篇幅短小精悍, 朗诵时较容易上口, 音韵优美, 便于口耳相传。

  童谣的传唱有利于通过社会的言论而达到政治上的讽谏目的。古代的童谣与现代的童谣有所不同, 古代童谣的主要功能并不是突显儿童的娱乐功能, 而是为了政治提供服务, 童谣因此披上政治的S彩。政治正是利用童谣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收效大的特点, 使之在政治讽谏上具有强有力的杀伤性。讽谏通过间接的方式利用童谣进行传播, 使讽谏者处于受保护的位置, 直接隐藏了主要传播者的身份。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深刻地反映社会问题, 包括百姓的风俗, 生活, 战乱等方面, 可以说童谣是一把利剑, 迅速挖掘并全面展现其政治问题。

  三、《玉台新咏》中的童谣

  《玉台新咏》收录的童谣总共四篇, 分别是《汉时童谣歌一首》、《汉成帝时童谣歌二首》、《汉桓帝时童谣歌二首》、《晋惠帝时童谣歌一首》。

  1.作者之因

  《玉台新咏》编者徐陵(公元507年一一583年), 字孝穆, 是山东郊县人。徐陵年轻的时候与父亲徐擒经常前往梁皇太子萧纲的住所, 他的文采更受到了萧纲的喜爱, 于是徐陵奉命选编《玉台新咏》。“唐代的李康成认为是为备讽览而作, ‘昔陵在梁世, 父子俱仕东朝, 特见优遇。时承平好文, 雅尚宫体, ’故采西汉以来词人所著乐府艳诗, 以备讽览。”[3] 徐陵虽在小序中说明收录《玉台新咏》是为供宫中女子阅览, 但内容多数反映百姓生活与暗讽宫中奢靡之风。且童谣带有讽谏的政治S彩, 徐陵将其收录正是表现了他心系于民的刚正之风。

  《陈书?徐陵传》记载了, 徐陵博涉史籍, 纵横有辩才, 为人, 孝义坦诚, 性耿介, 重情谊, 清简廉明, 乐善好施, 俸禄与亲族共之。[4] 由此可看出, 徐陵不仅博学多才, 文采了得, 性格方面为人耿直廉洁, 心系于民, 因而可收录的这四首童谣均与百姓的生活有关联。

  徐陵关注百姓, 关注民生, 从而间接地反映政治之思。

  2.文本之因

  《玉台新咏》序中明确表示其内容是供嫔妃等女子阅读以缓解寂寞的哀愁, 因而在内容上较为注重刻画女子细腻的情感以及生活片段。乐府诗也收录在《玉台新咏》当中, 而汉代童谣属于乐府诗, 因而从文本的层面上看其收录原因是有根据的。另一方面, 在内容上, 收录的四首童谣均与女性的生活有关联, 符合收录内容的特征, 而且具有讽谏S彩, 反映百姓生活之思。

  汉时童谣歌一首

  城中好高髻, 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 四方眉半额。城中好广袖, 四方用匹帛。

  城中女子因高髻的流行而争相模仿, 衣袖的裁剪竟要使用一匹帛, 这种奢华之风流行于整个城市中心, 这首童谣的主要目的可见是讽刺批评奢华的生活之风。利用生活的平面来达到政治上的讽谏目的, 其传播者是心系于民, 为老百姓着想, 反映了社会风气不合现状, 批评贵族女性的奢华之风, 影响百姓简朴的生活作风, 从而阻碍德政的实施。

  汉成帝时童谣歌二首(并序)

  汉成帝赵皇后名飞燕, 宠幸冠于後宫, 常从帝出入。时富平侯张放亦称佞幸, 为期门之游。故歌云:“张公子时相见”也。飞燕娇妒, 成帝无子, 故云:“啄皇孙”, 华而不实。王莽自云代汉者德土, S尚黄, 故云:“黄雀。”飞燕竟以废死, 故“为人所怜”者也。

  燕燕尾殿殿, 张公子, 时相见。木门仓琅根, 燕飞来, 啄皇孙。

  桂树华不实, 黄雀巢其颠。昔为人所羡, 今为人所怜。

  这两首童谣附上小序, 大致上分析了其主要内容, “桂树”、“黄雀”都是比喻的手法, 暗含着赵飞燕的一生, 虽然她之前是万千宠爱在一身, 最后却失去依靠而死去。在小序中提到, 汉成帝容忍赵飞燕的善妒, 赵飞燕无子嗣, 却不允许别的女子为汉成帝生育, 因此“桂树华不实”。这两首衔接的童谣反映了百姓对赵飞燕一生的讥讽, 通过传唱, 寄寓了一种警示世人的功能, 而这是最安全有效的讽谏手段, 对统治者来说更有警醒的作用。

  总的来说, 收录的几首童谣以刻画女子为主要对象, 符合《玉台新咏》以女性为主题的诗集。内容均以讽谏的思想表达百姓的愁苦, 以及对统治者的劝勉、警醒。间接突出了编者徐陵心系于民的热忱, 他的讽谏思想隐含在作品当中, 因而童谣在《玉台新咏》中成为了一道亮丽而特别的风景。

收录优美篇3

  【关键词】 《盛明杂剧》;沈泰;单折剧《盛明杂剧》是明末沈泰选编的一部明杂剧集, 分初集、二集, 约先后出版于崇祯二年(1629年)和崇祯十四年(1641年), 每集收剧作三十种, 均为本朝盛行的杂剧。从《盛明杂剧》序文中可知, 沈泰, 字林宗, 钱塘人, 号西湖福次居主人, 与明末杂剧家袁于令、徐翙以及程羽文、张元徵互为友朋, 仅此而已。具体生卒年已无法确定, 只能大致推断他活动于明末, 其交往也未见诸文学家年谱。《盛明杂剧》收录的明代杂剧, 多为明嘉靖后的作品。据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 明杂剧现存266种, 则《盛明杂剧》收录数量不可谓不多, 正如曾永义先生所说:《盛明杂剧》“为明代杂剧作品最丰富而重要之总集。”[1]53庄一拂《汇考》还显示, 明代一折剧106种, 数量几乎占到所有明杂剧的一半, 而现存的58种, 有23种收录于《盛明杂剧》中, 确实值得引起学界的关注。

  《盛明杂剧》中收录的23种单折剧分别是:汪道昆的《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徐渭《四声猿》之一的《渔阳弄》;陈与郊的《昭君出塞》和《文姬入塞》;沈自徵的《霸亭秋》、《鞭歌姬》、《簪花髻》;叶宪祖的《北邙说法》;王衡的《真傀儡》;许潮的《武陵春》、《兰亭会》、《写风情》、《午日吟》、《南楼月》、《赤壁游》、《龙山宴》、《同甲会》;徐阳辉的《有情痴》;徐翙的《络冰丝》;王应麟的《逍遥游》。从内容来看, 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强烈反抗情绪及讽刺骂世, 揭露现实官场、科场黑暗的剧作;另一类是态度较为平和的抒情剧, 主要表现人生理想、避世逃名, 将情绪诗化的剧作。

  一

  先说第一类, 即以讽刺揭露、反抗发泄为主要目的的剧作。这类作品首推徐渭的《渔阳弄》(又名《狂鼓史》)。徐渭把凝结于血液中的惨痛人生经历和狂傲不羁的性格, 形成为对现实强烈的不满和对传统的反抗。他将这种精神注入他的杂剧中, 长歌当哭, 《四声猿》便是他心血的凝结。作为《四声猿》的第一声, 《渔阳弄》敷衍《三国演义》中祢衡击鼓骂曹的故事。整部短剧曲词慷慨激越, 奔放犀利, 毫不掩饰作者的孤高狂傲, 刚烈倔强。祁彪佳《远山堂剧品》称其“此千古快谈, 吾不知其何以入妙, 第觉纸上渊渊有金石声。”[2]141据《后汉书·文苑列传》记载, 曹操忿恨祢衡孤高气傲, 有意借大会宾客时召他为鼓史, 令其击鼓而辱之。祢衡于是击出悲壮之音, 又解衣裸体而立, 显示了在权势面前不可见辱的凛然气概, 但无“骂曹”情节。《三国演义》虽有“骂曹”情节, 但稍简略, 着重揭示的是曹操的奸险。但《渔阳弄》则以剧情重演的形式让祢衡裸衣击鼓, 而以通篇彻骂, 历数曹操奸险。这其实是徐渭借祢衡之口, 将其一生的不得志及遭遇, 连同他身处的这个整治黑暗、权奸当道的社会合盘骂出, 酣畅淋漓。

  像徐渭这样借单折剧来表达强烈反抗情绪的剧作家, 在《盛明杂剧》中并不鲜见。如年代稍晚于徐渭的沈自徵、王衡、叶宪祖等人, 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以《渔阳三弄》见称于世的沈自徵(1591-1641), 字君庸, 人或称之为渔阳先生。明国子监生, 屡困场屋。负才任侠, 曾游幕东北边塞。清初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君庸亦善填词, 所撰《鞭歌伎》、《霸亭秋》诸杂剧, 慨当以慷。世有续《录鬼簿》者, 当目之为第一流。”《鞭歌妓》、《霸亭秋》就是与《簪花髻》合称的《渔阳三弄》, 收录于《盛明杂剧》初集。单从三部剧作的合称《渔阳三弄》来看, 就可知其深得青藤先生之遗风, 而深层含义还应该是剧作的主旨。

  《霸亭秋》全名《杜秀才痛哭霸亭秋》, 借屡试不中的杜秀才之口, 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抑郁不平。作者以杜秀才自喻, 对明代尤其是明末不合理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抨击。《鞭歌妓》写落魄书生张建封路遇进京述职的裴宽, 裴延请张至舟中, 交谈甚欢, 遂将合船宝物及歌妓相赠。张亦不推辞, 反客为主, 鞭打蔑视他的歌妓。作者借张建封手中的鞭子, 把满腔孤愤狠狠甩下, 将世态炎凉和功名富贵统统打碎。这也是作者对明末社会的理解和感受。《簪花髻》敷衍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学家杨慎的故事, 写杨慎因诤谏触怒朝廷, 被谪云南, 终日以诗酒为伴, 醉酒后面敷粉墨, 身穿红衣, 头戴花髻, 徜徉市里。结合作者穷其一生而未被重用的经历, 不难理解作者在嬉笑怒骂中所宣泄的悲愤。这三种单折剧深得《渔阳弄》之壸奥, 以看似戏谑的方式在黑暗无道的官场、科场以及炎凉世态的脸上狠狠地打了一记耳光。不用华丽的排场、精致的妆容、优美的曲词, 恰是这等质直自然、挥洒自如的语言, 在短短数千字、仅仅一折中, 将作者满腔愤怒发泄的淋漓尽致, 这恐怕是洋洋数万言、动辄几折甚至十几折的长剧所表现不出来的吧!

  另一位与徐沈类似, 借剧作表现心中不平的作家, 是《真傀儡》的作者王衡。王衡(1561-1609), 字辰玉, 号缑山, 别署蘅芜室主人。少年时便和归去来辞劝其父王锡爵归隐。科考曾中榜眼, 却以养亲辞官。《真傀儡》敷衍宋代丞相杜衍, 致仕后混迹市井, 以此避世逃名。一日入市看傀儡戏, 忽而圣旨传到, 杜衍公未带朝服, 慌忙中借傀儡戏服, 跪拜领旨。剧本假托杜衍公, 其实是写自己的父亲王锡爵的宦海沉浮。《明史·王锡爵传》记载, 王锡爵曾于万历十二年和二十一年两度入阁, 后因得罪首辅张居正, 其子王衡得顺天试第一而遭人非议等事数起数伏。万历二十三年致仕居家, 隐于市井。三十五年, 朝廷复召锡爵, 辞不赴命。剧中曲白“我想那做宰相的坐在是非窝里, 多少做的说不得的事, 不知经历几番磨练过来。”一语道破官场难捱、官员难做的苦闷, 也是对两度入阁、曾登相位的父亲官宦生涯的辛酸表露。这与《渔阳弄》看似以闹剧收场的结局如出一辙, 读者不难看出, 个中滋味何等辛酸、何等愤懑!

  与以上带有强烈反抗情绪和讽刺发泄意味的剧作不同, 第二类作品是借短剧形式来抒发感情, 态度较为平和, 主要表达人生理想尤其是及时行乐观念的抒情剧。《盛明杂剧》中这类作家主要有汪道昆、许潮、徐翙、徐阳辉、王应麟等。他们的生平经历都比较顺利, 不似徐渭、王衡等命途多舛, 因此这些作品中愤世嫉俗的意味减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份淡定, 一份宁静。

  首先看汪道昆的剧作。汪道昆(1525-1593), 字伯玉, 一字玉卿, 号南溟、南明、太函、天都外臣, 晚号涵翁。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官至按察司副使、副都御使, 兵部右侍郎, 后因与张居正意见不合致仕。位列“后五子”, 与王世贞并称“南北两司马”。所作剧本《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 合称《大雅堂乐府》, 收录于《盛明杂剧》初集。《高唐梦》据宋玉《高唐赋》入戏, 写宋玉与楚襄王游云梦, 遇巫山神女之事。《五湖游》敷衍范蠡助勾践灭吴后, 携西施泛舟五湖, 避世逃名, 远离尘世喧嚣之事。《远山戏》借汉代张敞为妻画眉之事, 表面写士大夫与妻子恩爱情事, 实际写官场不值得逗留, 远离是非, 为妻画眉强似为政劳碌。《洛水悲》写陈思王曹植与甄氏魂魄相会于洛水, 表达“繁华是浮沤, 趁他未白少年头, 樽前宜粉泽, 座上即丹丘”这种及时行乐的愿望。这四部戏内容多为风流韵事, 文字典雅清丽, 但是不适宜舞台演出, 可看作文人纯案头剧作。剧作中所透露出对人生、仕途、官场浮华如梦的淡定及浅浅的哀愁, 与其争名逐利, 不如远离庙堂纷争, 心处江湖之远, 及时行乐, 这其实是士大夫对恬淡、自然的人性生活的一种向往。

  作品收入《盛明杂剧》最多的单折剧作家莫过于许潮了。他有杂剧总集《泰和记》, 按二十四节气分演二十四折古人故事。收录于《盛明杂剧》初集的就有八种:《武陵春》、《兰亭会》、《写风情》、《午日吟》、《南楼月》、《赤壁游》、《龙山宴》、《同甲会》。这些剧作也是作者假托古人故事, 表达对远离官场、政务之外的世俗生活的由衷赞美和向往。

  另外, 还有叶宪祖的《北邙说法》、王应麟的《逍遥游》、徐翙的《络冰丝》等, 或劝化世人行善戒恶, 或度脱众生解脱生死, 超离名利, 或单纯表达一种似梦非梦、飘渺美奂的意境。这些剧作在短短一折中, 不求有动人心魄的演出场面、令人荡气回肠的情节, 只是“我手写我心”, 强调意境的优美、曲词的清丽, 较之第一类作品, 韵味显然平淡了很多。

  二

  我们认为《盛明杂剧》中收录这么多的单折杂剧, 并非偶然现象, 而是有着各种原因和一定用意。

  首先, 《盛明杂剧》中收录这些单折剧反映了当时的创作风尚, 而单折剧在明中叶出现并被剧作家用于创作, 又有其深刻根源。

  明中叶开始, 朝政逐步开始向下坡路发展。明武宗正德之后, 皇帝或荒淫放荡, 或无心理政, 朝中宦官专权, 奸臣当道, 政治上一片黑暗, 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被损坏殆尽。庙堂之上, 忠臣良将一腔抱负, 却因为权奸当道报国无门;科考路上, 文人学士满腹经纶, 却由于科场不公久困场屋。这使文人士夫们必须找到一个渠道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怨恨。戏曲无疑是很好的途径, 剧作家便是整部戏的最高统治者。在舞台上, 权奸大恶可以得到应有的惩罚, 清官忠臣可以明白断案、为民伸冤, 黎民百姓可以沉冤得雪。

  与朝政松弛伴随的是, 明中叶以来官绅士大夫竞相以蓄养家班为时尚, 一时间家班盛行, 小剧场演出频繁。恰逢此时明杂剧已打破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程式, 没有固定的框架, 折(出)数不定, 音乐体制也相对自由, 并出现南曲、北曲、南北合套、南北联套等形式, 单折剧便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中生成并成长起来。而在小剧场中, 长于抒情又短小便演的短剧得以红极一时, 成为了家班演出舞台上的新宠, 一折短剧更是突破传统戏剧创作形式, 争相出现在各个舞台。

  从《盛明杂剧》的这些单折剧可以看到, 很多剧作家都是带着历经官场、科场的不得意, 深感社会流弊, 整个社会已病入膏肓的愤懑、担忧, 激扬文字, 希望对社会、对世人起到警醒作用。

  徐子方先生在研究明中后期杂剧发展状况时指出, “真正形成明中后期的杂剧独特面貌, 就不仅要在创作态度上形成强烈批判情绪的社会群体趋向, 更重要的是在体制上创作出有别于元代及明初北杂剧, 并为时代大多数作家所认同的模式。”[3]222杂剧在经历了元代勾栏瓦舍中面敷粉墨的梨园歌伎, 到明初期走向宫廷, 成为藩王贵族韬光养晦、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华丽仕女, 再随着明代社会机制的溃烂、及至逐渐病入膏肓, 杂剧走进深宅大院, 成为文人士大夫关上重重门户, 在厅堂之中、红氍毹上独自赏玩或用于社会交际的名媛佳丽, 杂剧的内容及形式也就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明孝宗弘治时期, 以康海、王九思为代表的作家们, 开始将个人情绪融入到杂剧创作中, 指斥时事, 批判现实, 将杂剧作为宣泄个人或群体主观意识的工具, 形成了明中后期大量出现的文人剧。这些从内容上看属于文人剧的作品, 又从艺术形制方面开启了南杂剧的样式, 这类作品在内容上注重表现主观意识, 体制上突破了元杂剧的传统模式, 形式结构较为自由。徐子方先生指出“南杂剧对传统的突破更集中的体现在单折戏上面, 研究明杂剧不能不注意到中期以后涌现的一批单折戏形式。”[2]225单折剧在这时出现并繁荣, 实是时代的必然。而“南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文人剧作为一个独立戏剧类型的成熟”[3]222。单折剧恰恰是这些南杂剧式文人剧中最有成就的代表。

  其次, 《盛明杂剧》收录这些单折剧是注意到了它们在承袭杂剧固有特点之外, 所反映出的自身新的时代特点。

  1.内容丰富多样, 选题严肃。就《盛明杂剧》所收录的23种单折剧来看, 内容题材涉及到文人剧如:《渔阳弄》、《大雅堂杂剧》、《渔阳三弄》、《武陵春》、《南楼月》等;历史剧如《昭君出塞》、《文姬入塞》;神仙道化剧如:《北邙说法》、《有情痴》、《逍遥游》等。总的来看, 传统的婚恋题材较少, 主要表现的是对世事的思考, 对科场、官场真实状况的反映揭露, 对人生、对未来的向往, 对个体价值的追求和自我意愿的向往。

  2.体制短小, 结构紧凑, 线索分明。它大致相当于元杂剧的一折, 演出时间短, “一本杂剧只演一杯酒的间, 理应不会很长。”[4]单折剧一般只有几千字, 不同于元杂剧的四折一楔子和明代传奇多出甚至十几出的体制, 因此这就要求整个剧本结构要紧凑, 不能拖沓冗繁。如《渔阳弄》开场即直接进入主题, 重演祢衡击鼓骂曹情节, 自始至终就这阴司这一个场景, 骂曹这一个事件, 主要人物不外阴司判官、祢衡、曹操三人, 自始至终围绕“骂曹”这一个主题一通到底, 不受驳杂的人物关系或其他枝节的干扰(当然不排除个别文人化气息较浓的作品, 只在意语言的诗化和意境的优美)。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跟随祢衡的痛骂和疯狂的鼓点, 将自己胸中不平之气喷泄而出, 酣畅淋漓。

  语言丰富, 雅俗俱备。这从《盛明杂剧》中的23个单折剧就可以看出, 既不乏文人雅士的典雅清丽, 也可见乡村野老的粗鄙诙谐。即使是表现骂世的《霸亭秋》, 在从头到尾都应是痛哭场景中, 末(杜默)与(书童)也不忘调笑打诨;在《渔阳弄》中, 作者也在“骂曹”之前加入两个女乐唱曲儿的成分, 无疑是增加了“戏”的成分, 使整个剧作虽然短促但并不失“戏剧”的本来面目。

  音乐体制比较自由。《盛明杂剧》这23种剧作中, 便出现了南曲、北曲、南北合套、南北联套、南北复套这五种形式, 彻底打破了元杂剧北曲一统全剧的规范, 在宫调使用方面也不恪守成规。如陈与郊的《昭君出塞》杂剧, 就有【北调新水令】-【南步步娇】-【北折桂令】-【南江儿水】-【北雁儿落带得胜令】-【南侥侥令】-【北望江南】-【南园林好】-【北沽美酒带太平令】-【南尾】这样南北曲牌联套的形式。而且剧中旦、生、贴旦、外末、众都可以上场演唱。这种南北相杂、众人皆可任唱的形式, 使舞台演出更为活泼、形式更为自由。明末杂剧这种体制上的特点, 使本就简短的一折剧本更添魅力。

  最后, 《盛明杂剧》收录如此之多的单折杂剧, 与编选者的戏剧观念有关。

收录优美篇4

  在这个实验中, 研究人员让自己的一个同事在海滩上随便找一个人作为实验对象。这个同事把浴巾铺在离实验对象大约5英尺的地方, 然后很放松地躺在浴巾上, 打开便携式收录机, 听着优美的音乐。几分钟之后, 他从浴巾上站起来, 向海滩走去。

  过了一会儿, 研究人员让自己的另一个同事假扮成一个小偷, 悄悄地走过去, 迅速地拿起收录机, 然后快步离开。

  在类似的20次实验中, 只有4个人见义勇为, 挺身而出。由此可见, 在通常的情况下, 绝大多数实验对象不愿冒险去阻拦那个小偷。

  随后, 研究人员将这个实验的程序稍微做了一点改动, 又做了20次实验, 但结果却截然不同。

  所谓的改动, 就是在同事起身离开之前, 只是简明地请求实验对象, 帮忙照看一下留下的东西, 并得到了每一个实验对象的承诺。结果在新进行的20次实验中, 有19个人见义勇为, 挺身而出, 简直成了阻止偷窃行为的孤胆英雄。他们追赶着“小偷”, 叫他停下来, 要求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 甚至干脆冲上去拉住“小偷”, 把收录机从“小偷”的手里夺过来。

  再请看下面的另一个实验:市场调查专家丹尼尔?霍华德做过的卖小甜饼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 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一些居民接到了饥饿救助委员会打来的电话, 问他们是不是愿意让这个委员会的人到他们家里去卖一种小甜饼, 卖小甜饼的收入将用于慈善公益事业, 即给那些贫困的人提供食物。当仅仅提出这个请求时(这种方法被称为标准请求法), 只有18%的人答应了这个请求。

  然而, 如果打电话的人先用问候的话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您今天晚上的感觉好吗?”等到对方回答之后, 再使用标准请求法, 结果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可喜变化:第一, 在120个接电话的人当中, 有108人做出了合乎习惯的回答:“很好”, “不错”, “非常好”, 等等。第二, 在108个做出了合乎习惯回答的接电话人当中, 有32%的人同意饥饿救助委员会的人到家里来卖小甜饼, 接近标准请求法的两倍。第三, 在同意上门来卖小甜饼的人之中, 后来有89%的人确实在家里买了小甜饼。

  从以上两个实验,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收录优美篇5

  张思九、郑仲仪/编

  湖南衡阳两位古稀老人张思九(75岁)、郑仲仪(80岁)自费印刷了这本包含150首抗战歌曲的读物, 免费赠阅, 以此纪念那些军歌嘹亮的日子。该读本在抗战名城衡阳产生强烈反响, 近日再版。

  乘着吉他的翅膀

  编辑、剪辑:刘军、王迪平、卜文风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本书共分理论和乐曲两个部分, 理论部分包括:吉他重奏知识、音阶与音阶模块、音阶模块与移调、和弦与和弦模块;乐曲部分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小星星》《小步舞曲》《送别》《平安夜》《悲伤的西班牙》等。

  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

  作者:重返61号公路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我错过了一个用真挚感情、优美文字和完整音乐概念建构而成的美好世界, 于是我用所有青春岁月追回失去了的感动, 希望把自己思想成长的真空期用那些唱片再度填满, 贪婪地将这些散落在旧唱片铺里的拼图碎片凑在一起……

  肖鉴铮音乐文选

  作者:肖鉴铮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该书是肖老几十年音乐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结晶, 编以《音乐论坛》《美学探索》《知识传授》《随笔杂谈》《戏曲春秋》5个专辑。文字间流露出肖老睿智多辩的思维和多元知识的积累。

  交响情人梦

  出版社: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当我们听到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时, 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 还有最真挚的情感, 或宁静、或震撼、或欢喜、或悲伤……此专辑收录最卖座日剧配乐, 带动全民古典疯潮。

  乐宝宝之家

  出版社:上海声像出版社

  乐宝宝之家系列专辑融合了诸多的音乐元素和其他的声音元素, 将轻柔的乐曲和爸爸、妈妈、宝宝的声音有机地结合, 呈现出一副其乐融融的家庭画卷, 能够促进父母和宝宝的情感沟通。轻柔的音乐加上活泼轻快的旋律让宝宝沉浸在音乐的国度中, 自然而无拘无束地感受所聆听的音乐。

  八千里路云和月

  出版社:广州市新时代影音公司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建院20周年之际, 出版发行了该院声乐教授张晓钟《八千里路云和月》中国声乐作品独唱专辑。张晓钟认为声乐教授不等同于歌唱家, 声乐教师也有别于歌唱演员。“歌唱得好、书教得好、论文写得好”, 3种能力互相关联又相对独立。

  郎朗:最爱与珍藏

收录优美篇6

  关于子弟书的乐曲今已失传, 其曲文文本经爱好者的搜罗、编集, 大多得以完好留存。其形式以七言句式为主, 可添加衬字, 最长一句达19字, 篇幅短小, 形式灵活自由。自清代至民国年间, 内廷王府如清宫癉平署、蒙古车王府;私家庋藏如北京三畏氏, 天津无名氏、萧文澄, 对此收集、整理甚多。子弟书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受学界重视, 1938年郑振铎先生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俗文学史》中有《大鼓书与子弟书》一章, 摘引的是《出塞》和《宁武关》中的文词各一段, 称赞道:“不是大手笔是写不出这样流丽宛曲的唱文来的”;“风骨, 读之如啖哀家梨, 爽快之至”。多位前辈学者对“子弟书”均有丰富收藏, 刘复、李家瑞之《中国俗曲总目稿》(1932)和傅惜华《子弟书总目》(1954), 是了解当时子弟书存藏之重要参考目录。目前子弟书文本的主要收藏单位包括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台北傅斯年图书馆、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等。

  2012年12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黄仕忠教授等编纂的《子弟书全集》, 是201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书共10卷500余万字, 收录子弟书520余种, 存目70余种, 比之前已出版刊布的子弟书篇目400种左右多100多种, 堪称迄今为止篇目最为完备的子弟书整理文本。

  中山大学黄仕忠教授率领的“子弟书全集”项目团队,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子弟书文本的收藏、著录与整理工作, 2001年起全面展开《子弟书全集》《子弟书总目汇编》的编纂工作, 集12年之力, 遍访中国的北京、天津、台北以及日本的东京、京都等国内外所有子弟书重要藏馆, 对其所藏子弟书文献资料, 均一一目验版本, 详细对校、收集整理。此次出版的《子弟书全集》, 是在前人成果如波多野太郎《子弟书集》《清车王府钞藏曲本·子弟书集》《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和《子弟书珍本百种》等著作的基础上, 力图完整展现子弟书现存所有文本的最新文献整理成果。其特S有以下几点。

  第一, 篇目完备。《全集》的出版, 使现存子弟书文本的篇目大为增加。《全集》之前已出版刊布的影印文本和整理文本中的子弟书篇目, 不过400种左右。《全集》中一共达到520种。新增加的篇目部分, 既有见于目录著录从未全文刊印者, 如吴晓铃先生旧藏之《三皇会》和《代数叹》, 也有研究者新发现的篇目, 如崔蕴华博士所发现的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卖油郎独占花魁》;更大一部分来自于编者在查访资料中新发现的稿本、钞本和从之前并未引起重视的石印本中发掘的新篇目。

  第二, 校点精严。《全集》中收录的每一种子弟书, 均至少选择三个版本, 以作底本、校本与参校本。《全集》以抄录时间相对较早的清车王府旧藏钞本为主要底本, 以流传较广的百本张钞本为主要校本文本, 以其他藏本为参校本。文词有出入之处, 均在文末附有校记。

  第三, 解题详尽。《全集》收录的每一文本前均有详细解题, 概要故事源流、梳理版本存佚, 考证作者生平, 以备学者查找参考。

  第四, 待访书目及前人的研究成果。首先, 根据前人目录记载, 有70余种子弟书文本现下落不明, 仅留篇名。作者在附录设“待访书目”列出, 以待下一步的寻访与补充。其次, 附录部分还收录了清人及民国初人所编各种子弟书相关目录, 以及清人关于子弟书的理论著述, 这些文献对子弟书研究有重要价值。

  第五, 形式灵活美观。全书正文分韵排列, 基本上以七字为句, 超过七字则以小字双行排印, 以此体现韵律节奏。

  启功先生尝言, 子弟书是堪与唐诗、宋词、元曲和明传奇相比拟的清代韵文一绝。傅惜华先生则谓, 子弟书的价值不在其歌曲音节, 而在其文章。子弟书既保存有满族文学艺术的特S, 又反映了满汉两族文化艺术的交流;既有文人雅士所津津乐道的优美词句, 又有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全集》的出版, 全面地展现了这种俗曲艺术形式的文词之美, 为学界进一步发掘它在文学、民俗学、民族学、文字学、音韵学等多种学科中的价值, 提供了最为全面且完备的第一手材料。

收录优美篇7

  早在2009年12月中旬, 《数码影像时代》杂志社就受索尼之邀, 前往云南的沧源以及西双版纳拍MAX2000E的高清作品《云南印象》。2010年3月30日, 索尼Handycam第一款采用AVCHD格式的高端专业摄像机HDR-AX2000E全国巡展活动正式起航, 首轮十个城市的前六站分别是沈阳、北京、南京、上海、武汉和广州。

  HDR-AX2000E是索尼Hondycom首款采用AVCHD格式的高端专业摄像机。采用Memoru Stick记忆棒和SD/SDHC存储卡作为存储介质来记录全高清数码影像视频格式(192。×1080i), 最高记录码流24Mbps, 同时, 可以记录9Mbps的标清16:9或4:3视频格式。

  此次活动, 现场播放了AX2000E的高清作品《云南印象》, 西双版纳的优美景S, 当地土著的特有风情, 都被Ax2000E真实准确的记录下来, 并且, 摄像机本身的出S性能, 把云南风光、风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HDR-AX2000E具有如下特点:

  1 AVCHD高码流闪存记录。AX2000E运用高效压缩技术和双Memory Stick记忆棒、SD/SDHC存储卡插槽交替录制, 实现全高清画质, 纪录过程中可以更换存储卡, 记录过程不中断, 16GB存储卡可记录最高质量的视频90分钟。

  2 超级光学防抖。现场拍摄区准备了一个抖动测试台, 通过台面的抖动, 测试防抖性能。通过对比发现, AX2000E具有出S的增强防抖功能, 并且提供了一般机器都不具备的广角端防抖功能。

  3 出S的低照度性能。由于采用1/3英寸Exmor 3CMOS影像传感器, 结合索尼独特图像处理技术的增强型影像处理器, 最低照度可达1.5lux, 同时保证低照度时获得低噪点清晰影像。

收录优美篇8

  【关键词】佩文韵府;白居易;诗文

  《佩文韵府》在序中所言:“既有原来增本 ,又有内增外增。将付剞劂矣 ,名曰《佩文韵府 》。随于十二月开局武英殿 ,集翰林诸臣合v详勘 ,逐日进览 ,旋授梓人 ,于五十年十月全书完成 ,共一百零六卷 ,一万八千余页。囊括古今 ,网罗钜细 ,韵学之盛 ,未有盛于此书者也。” [1] 共收韵字一万一千九百八十五字 ,韵藻五十一万余条 ,全书两千五百八十多万字 ,是世界上最大的韵书。

  韵书是诗词歌赋押韵的工具书,是创作文人用韵所需要的依据,而《佩文韵府》就正是为了士人作诗提供有关的“韵藻”,并提供每一个韵字有关的“对句”和“摘句”。并在其书中“韵藻”是最重要的。

  通过我们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用韵藻最多的韵字是花82个韵藻,叶69个韵藻 ,树55个韵藻,通过《佩文韵府》中关于白居易韵藻的收录情况,能够反应出白居易的诗歌的特点,就是用最平常最普通的字写诗歌,体现了白居易通俗易懂的风格。

  《佩文韵府》中收录了白居易的诗文,从所载的诗文说明了,白居易是位伟大的通俗诗人,可以看到白居易语言的通俗化,以及反映日常倾向体现民俗性。

  白居易的诗歌之所以能够“不胫而走”,流传于各地正是因为它的语言通俗,容易阅读,音韵优美,便于诗诵,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曾说白居易的诗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侯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可以看出白居易的诗文在当时的流传是非常广的。白居易的诗文的通俗易懂使得诗歌流传的很快,应用通俗的题材语言。而《佩文韵府》的收录情况看,我们得出的结论也是相同的,就是通过韵藻的统计,白居易的诗文韵藻是应用很寻常的很普通的字,表达诗文,具有平易浅切得诗风特点,是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掌握。

  白居易诗歌语言,平易清纯,自然流畅,具有出S又本S的语言,能够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正如方东树《昭味詹言》中所说的:“眼前景,口头语,儿有弦外音,味外味。”我问从《佩文韵府》的诗文中正是能看到白居易诗文的通俗语言但是却深刻反应事物。例如白居易诗文中用韵藻最多的“花”字,有空花,雪花,傍花,智慧花,新花,面花,风花,白居易诗信口嘲风花,等等。白居易的的诗文有日出江花红似火,白居易买花诗有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白居易的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鱼。还有一些诗文例如岸草烟铺地,园华雪压枝。这些普普通通的字却够成文平而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戒的诗文韵句。这些常景语却经过诗人的提炼各具特S,用常得出奇,既流畅又深刻。

  《佩文韵府》中的韵藻是从历代经史子集诸书中摘出,并一一注明出处。但是又许多出处只有书名,没有篇名。我们就白居易的诗文所收录的情况作说明。以上平声三江为例,丨丨代表前面的韵藻的字,即:

  曲江白居易诗朝从直城出丨丨行

  半江白居易诗一道斜阳铺水中丨丨瑟瑟丨丨红

  家江白居易酬严十八郎中诗承明长短应君入莫忆丨丨七里滩

  浔阳江白居易琵琶行丨丨丨头夜送客

  银G白居易诗起尝残酌听余曲斜背丨丨半下帷孙

  兰G白居易诗丨丨耿无烟筠簟清有露

  红G白居易诗丨丨霏微灭碧幌飘u开

  晨G白居易诗丨丨耿残焰

  绿窗白居易诗丨丨贫家女

  山窗白居易诗水槛丨丨次第逢

  红窗白居易诗画梁巧折丨丨破

  经窗白居易丨丨灯焰短李昌符诗丨丨伴典坟

  幕窗白居易庐山草堂记砌阶用石丨丨用纸

  小眼窗白居易诗丨丨红丨衬曲

  喻邦白居易诗借家可丨丨

  华邦白居易箴言非光于身是丨于丨

  碧油幢白居易诗丨丨丨引向西川

  花幢白居易诗丨丨雪压低

  碧幢白居易诗丨丨油叶叶

  那么,我们就《佩文韵府》中,白居易诗文篇名进行补充并对其出错情况 进行修改。

  韵藻 篇名

  曲江 早春独游曲江

  半江 暮江吟

  家江 酬严十八郎中见示

  浔阳江 琵琶引

  兰G 闲夕

  红G 节度使李十二尚书

  晨G 新秋晓兴

  绿窗 议婚

  山窗 题元八溪居

  红窗 感苏州旧舫

  小眼窗 尘重题小舫赠周从事兼戏微之

  喻邦 凶宅

  华邦 箴言

  碧油幢 杨六尚书新授东州节度使代妻戏贺兄嫂二绝

  花幢 题遗爱寺前溪松

  碧幢 奉和汴州令狐公二十二韵

  其中,曲江白居易诗朝从直城出曲江行,是朝从直城出傍曲江行。在诗中少了傍字。还有,《杨六尚书新授东州节度使代妻戏贺兄嫂二绝》是碧油幢引向东川而不是西川。

  《佩文韵府》所收录白居易的诗文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的诗文风格,了解他的韵藻情况,从他的韵藻的词语选择知道,诗文运用的语句是很通俗易懂,浅切,朴实的诗风。但是,我们仍可以看出《佩文韵府》的不足之处,需要改正。

  【参考文献】

  [1]佩文韵府 [M ].上海:上海古籍书店 ,1983.

  以上就是博学多识的网友关于“收录优美范文”的解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