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学物理教学论文(精选23篇)

2023-03-11| 编辑: 佚名| 查看: 150 |原作者: 叶红|来自: 衙媒网

有关中学物理教学论文(精选23篇)?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有关中学物理教学论文(精选23篇)”的详细内容:花都知识网会员为你整理了“有关中学物理教学论文”23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篇一:中学物理教学论 ...

  有关中学物理教学论文(精选23篇)?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有关中学物理教学论文(精选23篇)”的详细内容:

花都知识网会员为你整理了“有关中学物理教学论文”23篇范文, 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篇一: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让情感之花在物理课中绽放

文/庄福星

摘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鼓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是教师的本分。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 让情感之花在物理课堂中绽放光彩是物理教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物理教学;情感;兴趣

一、发挥物理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 用教师的激情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爱上物理, 就要先让学生喜欢上物理教师。因为只有让学生觉得这个教师有趣, 他们才会觉得这个教师上的课也一定有趣。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做事认真、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用丰富的知识、优雅的举止、坚定的信心、乐观的态度、幽默的谈吐、高尚的道德来感染学生。成功的教育, 必须让学生人格完美, 人性得到升华, 让教育体现它真正的价值。作为师长, 我们要改变以往严肃的形象, 要给予学生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 不要时时刻刻说学习、说成绩。要爱学生, 尊重学生, 甚至做他们的好朋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 只有抓住学生年轻的心, 我们在教学上才能“对症下药”,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 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物理教师的人格魅力, 让我们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影响学生, 让学生好学、乐学。让学生因为喜欢物理教师而喜欢上物理课堂。

二、让爱的主旋律唱响物理课堂

伟大的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 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而自由地发展, 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 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有责任的教师一定要有爱心。爱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应该把无限的爱献给自己的学生, 做到伸手可以拥抱世界, 敞开胸怀可容纳宇宙, 拥有这样的大爱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最伟大的、最理想、最爱戴的教师。

爱是宽容。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这时期的学生顽皮、好动, 甚至叛逆, 我们教师不能动不动就批评、请家长, 甚至用简单粗暴的行为来解决问题。我们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学生, 学生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 我们要用宽容取代严厉, 给学生更多的有原则的宽容, 并适时地创造条件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 让他们真正从内心深处得到心灵的触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当发现学生的错误时尽量用温和的态度指出来, 并帮其改正, 用教师有原则的宽容去构建一个和谐的物理课堂。

三、用我们的热情去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我们爱学生, 包容学生, 做学生的良师益师, 就是要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

物理是一门严肃而抽象的学科, 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通过观察某些现象来感受自然界的规则, 并试图以这些规则来解释自然界所发生的`任何事情。用我们有限的智力来理解自然, 并试图改变自然。它这么高深, 怎么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呢?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不可能天生就有, 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培养。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化抽象为具体, 化深奥为浅显。

1.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 我们要适时地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常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比如, 煮饭、烧水的蒸气到自然现象中的雾、雨、电的形成, 以及火药的发明, 原子弹、人造卫星的上天等入手, 使学生明白学好物理是多么的有趣, 不仅可以了解世界, 还可以改造自然, 用好物理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用动手做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增长知识, 体会成功的快乐。初中生还是很爱玩的, 他们还拥有一颗好奇的心, 我们要利用好这一特点来玩物益智。

平时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改造成课堂小实验, 让学生感受动手的喜悦。真正做到“百闻不如一动”.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益智小游戏来丰富课堂。比如, 教学“磁现象”时, 可利用小黑板来玩游戏, 事先在小黑板的背面贴上一块小磁铁, 记住位置, 同时准备好一把有环扣的小钥匙。在课堂教学中我提问:“有哪位同学能把老师手中的这把钥匙挂到这个小黑板上?”学生踊跃实践, 没有一个成功。这时我就故意卖弄一下, 在小黑板上画了一个小铁钉, 然后变魔术般轻而易举地把钥匙挂了上去!“哇, 老师会变魔术!”在一片惊奇声中, 学生的好奇心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纷纷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在讲“影子的形成原因”时, 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投影仪做光源, 在屏幕上玩影子游戏, 做一些小狗、小兔、小鸟游戏。让学生观察影子再讨论影子形成的原因。

3.用生活中有趣的物理文化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经常穿插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发现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 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 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还有, 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 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 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将气球吹大后, 用手捏住吹口, 然后突然放手, 气球内气流喷出, 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1)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 张力不均匀, 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 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2)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 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 流速大, 压强小, 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 气球因此而摆动, 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我们可能从小就知道, 但没学物理之前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因此, 在课内外穿插一些有趣的物理文化, 一定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师伟大的爱是学生成长的源泉, 我们要让教育充满爱的艺术。物理是一种智能, 我们要利用好这种智能, 对待学生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怀疑, 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责备, 多一些感化少一些说教。在课堂上倾注更多的爱, 让情感之花在物理课堂上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杨宝盘。谈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0(16)。

[2]车敏虎, 程金莲。又谈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硅谷, 2008(17)。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靖县奎洋中学)

篇二: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有关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实践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教学中离不开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并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是物理教学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培养培养策略

一、心理暗示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心态

物理教学实践表明, 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 对于学习程度不同, 甚至相差很多的学生都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效应。为此, 在物理教学中, 应注意学生学习心态的培养。物理教学, 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自觉性、果断性与自信心这些优秀学习品质上。要使这一目的得以实现, 首先要引导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使之对物理学习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知道, 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识,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暗示, 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把学生注意听课的最优时间指向物理教学的重点环节, 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较长久地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 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中, 从而抑制与听课无关的活动, 使授课活动能有清晰的反映和体现。

2.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任何学科教学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少不了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 这种交流既不是反映在学生表面对教师教学的频频点头, 更不是教学中教师居高临下的情感赏赐, 而是教学中师生互动效果的真实情感流露。物理教学中, 我们同样要特别注重在课重教学中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的好, 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 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的好奇引向深入的思考,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学习的主动性。根据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物理学习的一般特征, 物理教学要善于以生产, 生活中的实例来构成概念、规律, 并把它们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表达出来, 有趣的生活语言用到课堂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 更能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 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因为其它学科的差生不见得是物理课的差生, 如果把握的好, 可以使其它课的差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 我们完全可以设想, 如果物理这门课学习的好, 无疑对其它功课的学习是会有帮助的。

三、美育因素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1.合理挖掘教材德育美育素材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工具, 它不仅注重传授本学科知识的功能, 而且在编写的思想、体系、内容上融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与一体, 蕴含着大量美育素材。我们知道所提倡的教育改革, 将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的, 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不能仅靠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一方面努力, 而要靠各门教师的共同努力。物理教科书不乏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 我们应该利用物理教学影响学生思想品德, 结合教材编写的实际, 通过介绍学生熟悉的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 启迪学生树立积极探索, 追求进步的信念。画面有直感美。物理课本有许多优美的插图, 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观赏图像画面, 这样不仅可以有利于学生了解物理知识, 而且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真实美, 培养学生的美的意识,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大胆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教师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为学生掌握知识创造条件, 设置愉悦的学习环境。物理课堂教学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创设需要设置看、做、想、用等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学物理知识学得有趣有用, 从而喜爱物理学科。设置愉悦学习情景可操作方法有多种, 如鼓励自编习题。学生自编习题可根据人类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物理实验的数据自行编制, 就我们教学的情况看, 学生非常乐于参加这项活动。通过自编习题,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 进行创造。通过活动的开展, 同学们对物理这门课加深了认识, 他们懂得了物理习题课不是简单的分式加数字的演算, 而是围绕题目给定的条件了解具体事物和其变化规律。自编习题, 教师可指导学生明确习题考察的知识点, 挖掘习题中隐含条件和等量关系, 学会用公式解题, 思索习题解法可行性, 联想习题的可变性, 延伸性, 使学生从不同方面学会一题多解, 达到触类旁通, 提高应变能力。

四、问题意识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问题意识是基于好奇心而又高于好奇心的心理品质, 它需要教师对学习者好奇心的精心保护。为此, 教育者必须悉心保护学生创新求异的本能和欲望, 不能机械地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他们, 而应当从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入手, 积极培养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好奇心是由于看到前所未闻或无法解释的物理事实所产生的'本能的情绪反映。但是, 相当数量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 并没有转化为问题意识, 而是许多好奇慢慢地被老师解惑掉了, 这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来源是建立在学生扎实的物理知识基础上的, 我们常说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无知便无问就是这个道理。物理知识是由一系列物理概念和规律构成的, 而规律又总是反映着一些概念间的一定联系, 解物理题时必须选用适当的规律和方法, 只有方法得当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说,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习的基础, 掌握正确的概念是形成正确解题思路的基础, 概念不清, 规律不熟或掌握不牢不可能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2.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中的探索问题意识

教学不是单纯传授知识, 要教方法, 教能力, 教会学生自己学。事实上, 由中学物理的学科特点和解题的需要, 已经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大大小小的解题思路, 让学生掌握这些解题思路中探索问题的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比如, 对大量的物理题, 一般应有如下的思路, 首先, 审题和读题, 初步明确题意, 什么是已知的, 什么是未知的, 应用什么样的物理知识, 才能作出正确答案, 这些都要求学生作出正确思考。其次, 确定研究对象, 进一步分析题意, 弄清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 确定使用那些物理规律。同时根据物理规律, 建立物理方程, 用文字和数学符号表示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最后, 通过数学运算和讨论, 分析讨论使所求结果符合物理实际, 具有物理意义, 验证思考的方向性和解题的正确性。无庸质疑, 解题思路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问题意识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五、结束语

学生对事物感兴趣的程度及方向是不同的, 物理教学中, 我们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尽管学生的情况不同, 但要搞好教学的基本道理却是大家公认的, 这个基本道理就是应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创造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

篇三: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 推动了学科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得到广泛应用, 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 “自学、探究、生活”教学模式得到教师广泛认可与应用, 有效推动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基于此,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 从“自学、探究、生活”教学模式概念入手, 就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物理教学;自主性教学;教学生活化

物理学科作为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强化学生事物本质认知与理解能力, 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 实现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生活性、创新性学习。因此, 本文就“自学、探究、生活”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 提出以下几点体会。

“自学、探究、生活”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是基于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下初中物理课程“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方式多元化”, 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创新、实践”能力等教育理念的基础上, 结合“自主性教学”、“探究性教学”、“小组合作性教学”特征为一体的新兴教学模式[1]。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激发并提高学生物理学科学习兴趣, 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创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现学生学以致用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 关于“自学、探究、生活”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及其实践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二、“自学、探究、生活”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准确把握时机, 提高学生个性化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初中物理课程是八年级新增的一门知识学科。这一时期学生已经初步适应初中学习方法, 具备了自主学习意识, 所欠缺的是自主学习能力。对此, 教师在应用“自学、探究、生活”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时, 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准确把握教学时机, 引导学生养成个性化自学习惯, 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思考”、“课后实践与复习”等。例如在讲授《光和眼睛》中“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相关知识时, 我根据教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课堂教学目标, 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第一, 阅读章节内容, 明确内容所阐述的主要物理现象;第二, 找出内容中涉及与讲述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第三, 联想与现象, 物理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与应用。在此过程中, 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相关知识具有了一定的认知与理解, 并在预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理解, 针对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提出疑问。例如“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一定呈轴对称?”“什么是光的漫反射?”等等。带着这些疑问, 学生在课堂听讲中注意力高度集中, 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长此以往, 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如在每单元学习后, 我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 让学生根据单元内容, 进行知识点总结, 绘制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 提升物理学习艺术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 通过与同学进行思维导图分享, 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并通过适宜的鼓励, 提升学生物理学习自信心。

(二)基于情境创设,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思维

由于初中物理的实践性较强, 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中可结合物理学科这一特征, 为学生创设物理实验教学情境, 将物理实验课中相对抽象的知识, 如物理概念、物理定理、物理公式、物理规律等, 进行直观、形象而生动的展现[2]。同时, 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加深知识的理解, 实现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思维的拓展。例如在讲授《浮力与升力》中“认识浮力”相关知识时, 我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以学生生活常见的物品“乒乓球”、“铅块”、“水”为实验材料, 将乒乓球放入水中, 让学生观察乒乓球状态, 指出乒乓球浮于水面的原因在于受到了“浮力”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将铅块放入水中, 让学生观察铅块的状态, 提出问题:“铅块沉入水底, 是否说明铅块不受浮力作用?”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然后, 通过大家共同实验, 来验证各自的猜想。即将铅块放入空水杯中, 运用弹簧秤给予铅块一个向上的力, 进行铅块离开水杯底部的受力值;向水中注水后, 对铅块离开水杯底部的受力值进行记录, 在对比分析中, 进行总结。通过实验探究, 学生对“浮力”这一概念具有了更为明确的认知与理解。

(三)基于现实生活, 提升教学生活化水平, 实现知识有效应用

从初中物理教材教学内容可知, 物理知识讲述的是生活中、自然中的知识, 通过物理知识学习, 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给予科学的解释, 探知事物本质, 并通过物理知识应用, 进行事物创作, 丰富生活乐趣。因此,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连接, 提升学生物理知识实践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事物观察与思考能力。例如将“摩擦力”与“衣服带电现象”相结合;将“汽化和液化”与“冬天室外晒衣服”生活实例相结合;将“惯性”与“公交车刹车后的运动”相结合;将“研究物理的浮力条件”与“船在水中航行”相结合等等。总而言之, “自学、探究、生活”教学模式是基于构建主义、人文主义有机结合下形成的新兴教学模式, 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事物探究能力以及创新创作能力、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实现“自学、探究、生活”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有利于学生认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提升学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物理学科学习兴趣, 为学生高中物理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波.“自学、探究、生活”———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15(95):138

[2]唐丽平.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民族地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学周刊,2014(01):38-40.

篇四: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学生在初中阶段, 如果在注重思维、推理能力的物理学科上的成绩一直不理想, 久而久之, 在后续的学习中, 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厌倦、恐惧感, 使得物理有效的教学之路困境重重, 更谈不上将学生的能力提高。

关键词:思维培养;物理教学;提升成绩

阅读是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基础, 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认为, 阅读物理课本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叫“通读”,就是一字不差地将书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全部认真地去阅读一遍, 不丢不落, 不能“一目十行”地去阅读,将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在通读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又如, 在复习到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时, 不妨在头脑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个概念或规律是怎样生成的;这个概念规律与其他概念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二步是精读。物理语言特点是言简意赅、含义明确、准确精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精读时要做到仔细琢磨, 反复推敲, 消化吸收, 即“咬文嚼字”.一、抓住课堂复习, 提高复习质量

要重视学校内开设的复习课, 提高复习的质量。复习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关键。一切竞争都是时间的竞争。学生主要靠45分钟来获取知识, 搞好有效课堂复习教学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有不少考生对学校课堂复习不重视, 认为该学的知识已经学过了, 听不听无所谓, 其实本校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 教师的复习针对性很强, 他们对重点难点的复习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更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 形成知识体系

中学阶段的教学思想, 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对某一具体问题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 在学习中要打破章节内容, 建立知识网络。在中国教育改革日益加剧的时期, 一些改革新题将不断涌现, 如“创新题”“探究题”“物理情景题”等。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实验为突破口, ()除了书本上的实验外, 还想方设法地补充一些实验, 布置一些可行的家庭小实验, 引导学生去探究身边的物理,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体系。

三、抓住题目训练, 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做题的过程中摸清思路, 寻找方法, 总结规律,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做到解题规范、做题完整, 这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桥梁。没有一定量题型的练习保证, 就很难确保难题不丢分。对于做借的题, 不放过, 认真找错误原因, 犯过的错误不能再犯, 错误就会变成财富。

参考文献:

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9.王苹。创造教育中的个性教育.教育现代化, 2002(2)。

篇五:中学物理教学的论文

关于中学物理教学的论文

一、营造创新氛围, 使学生想创新

教学过程不应该总是很严肃的一个概念, 应该把它看作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生活应该是轻松而有情趣的.所以, 作为老师, 最好要放下“严师出高徒”的信条, 放下身段来做同学们的朋友, 只有当同学们与老师之间是平等的朋友关系的时候, 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宽松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 同学们才会真的没有拘束, 任凭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产生各种有创意的火花.反之, 课堂气氛过于严肃, 学生情绪很难调动, 只会去迎合老师的标准答案, 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样的话, 就算是教好了, 也可能是老师的复制品, 哪里有什么创新的能力.所以, 教师应该放下身段, 走到同学们身边, 做同学们的好朋友, 在民主、和谐的的学习氛围中, 大家一起互动, 一起学习, 一起成长, 这才是真正有了宽松的创新氛围.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平常提倡的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从而让学习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从具体的物理教学上讲, 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要仅仅看中理论知识和结论的传授, 同时要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 引导学生在放松的氛围里融合参与, 不仅获得了理论知识, 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探索中受到情感教育, 逐渐培养起好的价值观.

二、珍视创新的火花, 使学生乐于创新

轻松和谐的创新环境有了, 同学们会各抒己见, 各种各样的奇思怪想恐怕都出来了, 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有开拓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老师常常会热情地鼓励, 以增强其积极性;对于学生微不足道的见解, 异想天开的问题, 老师时常会不小心, 忽略了同学们的感受, 抑制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 同学们不仅仅思维的模式被固定下来了, 恐怕连上课的兴趣都没有了.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了兴趣怎么会有学习的动力呢.所以, 作为老师, 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理解他们, 如果学生什么都懂的话, 还要坐到教师面前来浪费时间吗?当学生所提的问题和见解不正确的`时候, 老师一定要站在理解学生的立场, 维护学生的面子, 然后再来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这个时候, 有的老师喜欢直接给答案, 这样就剥夺了学生一次探索知识的机会, 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的思维越活跃, 那么创新的火花才会越多, 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教师要做的就是少说多听, 听学生怎么说, 然后加以必要的点拨.而不应该照本宣科式的把要记忆的内容直接让学生圈出来记下, 或者直接写答案给学生背诵.因为学生会认为反正都由老师给结论的, 考试也都考的是老师圈的范围, 实在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做其他思考, 这样的教学方法将造成学生习惯于照章完全接受, 个性的思维得不到开发拓展, 学再多知识, 也是一大堆旧的知识, 是死的, 不会灵活运用, 感觉书本知识对社会实践没有什么意义, 最终导致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 那个时候, 学生不要说产生什么“创新的火花”, 连学都不要学了.

三、鼓励学生实践, 学以致用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调动了学生思考的兴趣, 那么怎么让孩子的兴趣持续下去呢?那就要重视培养创新实践的能力, 创新精神不仅仅包括积极的思考意识, 更离不开实践活动, 否则就都成为空想, 没有实际意义.我们要鼓励学生把学到知识用在实践中, 同时, 我们要考虑到, 学生毕竟是学生, 相对于老师, 学生只是初步的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有了初步分析探究问题和简单的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 我们允许并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标新立异、敢于探索.而真正在实践当中的时候, 我们要明白, 我们对学生所要求的创新, 主要是指观念上的创新.虽然学生也有小发明、小创造, 其创新的产品也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但这为数很少.多数情况下, 只是学生自己认为新的方法或者设计, 而这些想法, 可能老师早已经很熟悉了.学生有了创新意识, 有了参与实践的初步能力, 作为老师, 应该找些合适的与生活实践相关的创新题型来引导加强.例:烈日下, 小明和几个同学到郊外游玩、烧烤, 可是等到点火时, 却发现忘记带打火机了, 他们手头上只有绳子、玻璃、放大镜、镜子、纸等物品, 请你帮他们想一想, 可选用什么器材, 用什么方法取火, 并简述这样做的理由.对于这样的生活实践, 学生乐于动手动脑, 从这个问题出发老师就可以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运用一定的器材进行实际创造的能力.在这样的题目设置中,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有个渐进的过程, 不要一下子给学生很大的难度, 否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

四、小结

综上所述, 改变传统的“要我学”的观念, 创造好的氛围,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的参与实践活动, 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与成功, 同时也学会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面对失败, 得到完整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我要学”的观念和动力.

篇六:多媒体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多媒体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由于多媒体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在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媒体教学设备真实的图像效果以及生动的动画, 还有优美的音乐, 使虚拟实验的场景得以实现, 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求知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由于人机互动这一特点, 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由于其具有演示清晰以及成本较低等优点, 从而提供技术上的保证。

一、中学物理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表现力丰富

由于多媒体的课件表现力十分丰富, 不仅能够将物理界的运动规律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还可以模拟微观的事物, 将其抽象的事物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 将其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并再现。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对声音以及动画和视频这些媒体手段进行充分的利用, 使静态的事物变为动态的事物, 使其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从而使教学内容能够充分地展现出来, 并将教学中的难点以及重点凸显出来。

2.吸引力较强针对物理这门学科中内容丰富的特点, 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利用, 通过丰富的图像和声音以及动画和视频等特点对学生进行强烈的刺激, 使其体会到身临其境般的感受, 进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将

自身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以及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 进行主动的探索与学习。

3.交互性较强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学生的学习是在与计算机进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 针对学生的兴趣选择其应该加强的方面, 进行适合其自身水平的练习。并且在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学习课堂中没听懂的地方, 另外还有利于学生课前的预习。

二、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虽然多媒体教学应用在中学物理中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大部分中学物理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特别是制作课件方面。有些教师由于把过多的精力用在了制作课件上, 导致没有过多的精力进行教学。若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解, 学生就无法很好地理解课件所演示的.内容。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学习的态度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存在着过分依赖以及重视多媒体教学的问题, 导致教师过于忽视自身的价值。对于该技术过分依赖只能使学生注重投影仪相关的内容, 而对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过于忽视。师生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互动, 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中学物理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

想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并且还需要对网络资源以及教学课件进行管理, 因此, 这些必需其教育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作用。由于制作教学课件需要消耗较大的精力, 相关部门以及学校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 并合理地安排教师进行课件的制作, 同时, 还要实现资源上的共享。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得心应手, 而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容易接受。另外, 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对课堂的主导作用, 而课件只能作为其辅助的工具, 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中所发挥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使学生的着重点在教师而不是课件。同时, 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其自身教学的水平与修养, 注重教学的责任。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地加入一些趣味性的东西, 例如, 在讲解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中的并联与串联这一课时, 就可以将其电路中的开关以及电源以卡通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 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不可喧宾夺主, 同时还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 并且对信息量要给予重视。课件中的知识点不能过多, 因为那样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所下降, 也不可过少, 那样又无法达到学习目标。并且课件的装饰不能过于花哨, 那样可能使学生过于注重装饰的内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不断发展与完善。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这门学科较为难学, 因此在中学物理中应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 可以使学生学习的质量得到较大的改善, 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能够使其透彻地理解知识, 并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等。因此, 教师应该结合物理教学方面的特点以及教师与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作用, 有效地避免多媒体技术存在的弊端, 使中学物理能够合理有效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本文的阐述, 我们了解到多媒体属于人机交互功能极强用于辅助教学的手段, 具有较多的优势, 可以使教学效率以及质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 必须不断完善并发展多媒体教学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篇七:中学物理教学应用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应用论文

面向21世纪, 中学物理教育要走向素质教育, 这已经成为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物理教师, 应当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更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纵观世界教育几千年的发展, 已经经历了知识型教育阶段、智能型教育阶段, 现在已步入创造型教育阶段。学校实施创造型教育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 而在创造型教学中,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本文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应用探究式教学谈点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科学划分合作探究小组

根据大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本身的需要, 我将全班同学按两种模式来划分小组, 第一种方式是:根据学生的座位情况, 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 前后排的四人为一小组;第二种方式是:先将全班同学根据动手能力和学习成绩分成四个层次, 然后将每个层次的学生各出一人, 自由组合, 组成四人合作探究小组, 组内各同学分工要明确, 同时组内角S要周期转换, 例如, 第一次甲操作乙记录, 那么第二次就让乙操作甲记录, 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做即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 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

两种模式在探究的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可由教师根据所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课堂教学任务的容量大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侧重点等灵活安排, 随机控制。

二、探究式教学的程序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得多。”海森堡也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是逐步发展的, 教师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 展现给学生一个有趣的故事、物理现象或物理事实, 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并把自己的发现用问题的方式表述出来, 在这个基础上, 再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适当地加以指导, 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 帮助学生形成一个与物理学有关的科学问题, 并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述出来。学生经过一定案例的积累, 并随着他们物理知识的丰富, 能够逐步地提高自己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并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

2、猜想与假设

科学探究不是盲人摸象, 为了使探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我们往往在探究之前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猜想和假设。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是科学结论的先导, 为收集信息、分析和解释信息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 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作了一定的预见性思考, 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而猜想与假设无论是被证实还是被证实, 都具有推动认识发展的作用。

尽管所提出的猜想不一定是最科学的结论, 但对问题成因的猜想仍需要有一定的依据, 这依据就是科学事实或者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因此为了防止学生猜想的随意性,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 并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就是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

一般的做法是先分析该探究要解决哪几个问题, 每个问题有哪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现有的条件和探究的要求, 各应该选择哪种方法为好, 然后根据这些被选中的方法确定需要什么实验器材、按这些方法的.逻辑关系构思出探究步骤。

探究计划使探究步骤更加有序, 探究过程更加科学, 如果没有探究计划, 没有实验方案, 科学探究的操作也就失去了根据。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探究计划, 寻找计划中的不当之处, 并推测它在探究中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从而体验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孔子说:“我听到的我忘了;我看到的我记得;我动手做, 我理解了。”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 学生拿做来学, 方是实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 勤与实践, 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即首先要确定观察的目的、对象和具体内容;其次要灵活选择、调整观察方法, 如整体观察法或者局部观察法等, 然后还要进行观察记录。

除了通过实验收集证据外, 根据需要,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公共信息资源如图书馆、阅览室、科技馆、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收集资料。

教师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 在交流讨论中各抒己见,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 在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中,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的情感、意志也得到了培养, 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又要注意对学生的探究及时恰如其分地启发, 因势利导地调动探究过程。

5、分析论证

应该让学生认识到, 实验数据并不等于探究的结论, 实验数据是对实验事实的客观记录, 探究的结论是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在初中物理, 数据之间的关系通常表现为相等、之和、之差、乘积、比值等数学关系, 教师要组织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或收集的事实进行分析论证, 探讨结论, 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自觉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不要带着对实验结果的预期来影响对实验数据的描述。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这些数据之间规律的过程, 是一个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此时, 教师的作用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6、评估

学生在完成某项工作或工作达到某一阶段时, 应该进行反思, 检查思想和具体措施, 发现错误和疏漏, 如探究结果是否会和日常的经验和现象相冲突?是否会和探究者原有的知识相矛盾?探究结果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能自圆其说等等。这是责任心的表现, 也是科学探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强化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评估的意识, 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评估的习惯。

7、交流与合作

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 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则又限制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因此, 通过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教师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让学生通过交流学会修正自我、尊重他人、服从真理、改正谬误。不但要重视书面表达, 也要重视口头表达,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作口头称述。在编写科学探究报告、设计表格、描述图象等工作中, 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尽可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的证据以及自己的观点。

三、探究式教学的评价措施

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发展中的需求, 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 增强学习的信心, 换言之, 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

我在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是, 让学生每天坚持写学后反思, 让学生对自己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进行反思、体验, 进行自评和小组内的互评, 教师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袋, 不仅要记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了什么, 更要记录学生参加了那些活动、投入的程度、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 同时将学生自认为得意的作品(如小论文、小制作、探究报告、反思日记等)也放入其中, 从而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也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 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 实现三维目标的全面发展。

总之, 探究式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 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需首先要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与时俱进, 做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篇八: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论文

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论文

摘要:物理规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理论的中心环节, 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之一。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 浅谈在物理教学中, 如何搞好中学物理规律的教学。

关键词:物理规律教学

物理规律反映了各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反映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物理过程的必然性。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 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所以, 物理规律教学是使学生掌握物理科学理论的中心环节, 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之一。怎样才能搞好规律教学呢?现结合本人多年的物理教学经历, 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物理规律, 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在物理世界中发现问题。因此, 在教学的开始阶段, 要应给学生创设一个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环境。在中学阶段, 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中发现问题, 有时也可以从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展开中发现问题。另一方面, 创设的物理环境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例如使学生获得探索物理规律必要的感性知识和数据;提供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为研究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等等。创设的物理环境还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带领学生探索物理规律

在学生有一定的需要和积极的准备状态下, 教师要利用各种适宜的方法, 如实验探索、理论推导等, 向学生阐明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 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的关系, 归纳出牛顿第二定律。这样学生对该规律的建立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过程, 才能较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领悟其物理含义。

另一方面, 向学生呈现物理规律内容时不但要准确, 而且对一些关键字词应加以突出, 给予适当的说明, 以引导学生足够的注意和正确理解, 并与其他类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进行比较, 建立类比联系, 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三.要使学生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

在规律的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物理意义, 防止死记硬背。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文字语言, 另一种是数学语言, 即公式。对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 必须在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它的本质有相当认识的基础上进行, 切不可在学生毫无认识或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搬出来”, “灌”给学生, 然后再逐字逐句解释和说明。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例如,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理解时, 要注意弄清定律的条件是“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还要理解“或”这个字的含义。“或”不是指物体有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有时保持静止状态, 而是指如果物体原来是运动的, 它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原来是静止的, 它就保持静止状态。

对于用数学语言即公式表达的物理规律, 应使学生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而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加以理解。如, 对电场中同一点而言, 不能说场强E与电场力F成正比, 与电量q成反比, 因为场强E由电场和电场中该点的位置决定。

四要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 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超越这个范围, 物理规律则不成立, 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这一点往往易被学生忽视, 他们一遇到具体问题, 就乱套乱用物理规律, 得出错误结论.因此, 在物理规律教学中, 要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正确地运用规律来研究和解决问题。例如动量守恒定律, 它的成立条件是, 所研究的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这属基准条件。如果系统受到外力F外或合力F合不为零, 其动量是不守恒的, 但可能有两种情形:其一, 系统中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F内远大于F外(或F合), 该系统的动量可看作是守恒的, 其条件属近似条件;其二, 选定直角坐标系后, 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外力各自沿x轴和y轴进行正交分解, 若沿某一坐标轴(如x轴)的各个外力(含分力)的合力为零, 则系统在该轴方向上的动量守恒, 其条件属分动量守恒条件。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适用于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它不但能解决低速运动问题, 而且能解决高速运动问题;不但适用于宏观物体, 而且适用于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此外, 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相互作用, 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

第五, 加强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和指导

物理规律来源于物理现象, 反过来应用于实际问题, 学习物理规律的目的就在于能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 通过运用, 还能检验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掌握情况, 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在规律教学中, 一方面要选择恰当的物理问题, 有计划、有目标、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反复多次地进行训练, 使学生结合对实际问题的讨论, 深化、活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逐渐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 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善于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物理规律, 经常用学过的规律科学地说明和解释有关的现象, 通过训练, 使学生逐步学会逻辑地说理和表达.对于运用物理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要逐步训练学生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

最后指出, 由于物理规律的复杂性, 必须注意规律教学的阶段性, 使学生对规律的认识要有一个由浅入深, 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物理规律,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2003

2.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167.3.南冲.中学物理教学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 1993.09.

篇九:中学物理教学渗透德育初探 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渗透德育初探 论文

一, 明确中学物理学科的德育目标, 做到有向渗透。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 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 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 这些教育, 在常规施教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 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 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 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 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2、?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最高成果”。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他坚持实践, 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

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 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 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 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3、?道德品质教育以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为主。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 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 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

例如, ?焦耳在极困难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 除了400次实验, 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 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以这些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 引导学生自我解剖, 解中贝新, 剖中有生, 净化心灵, 优化素质。

二、针对学生实际, 紧扣教材, 做到有机渗透。

青少年善于憧憬, 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 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 或在宣讲知识之后, 加上一勺香油--说几句原则话, 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 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 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 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 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支柱, 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 情感通融, 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三、改进教法, 提高艺术, 做到灵活渗透。

不同教材, 德育方法迥异, 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 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 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 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 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 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 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收效更佳。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3、德育渗透应掌握“分寸”?。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 把

[1]?[2]

篇十:基于情境学习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基于情境学习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一、情境学习理论与生态物理教学概述

1.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基本观点。情境学习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于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基于情境学习的情境, 从广义上来讲, 是指学生、教师和机构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狭义的情境则专指特殊学科理论的应用。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①知识必须通过使用才能真正获得;②学习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背景;③学习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过程;④学习要通过群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才能实现。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情境的, 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 才能被充分理解、掌握, 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学习是埋藏于情境中的, 是一种学习者参与真实世界的文化实践活动。基于情境的学习者应是这一过程的“合法”参与者。在情境学习中, 知识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群体才能得以实现, 在这个情境中嵌入学习的同时, 也为学习者提供协作学习的机会, 发展其协作学习的技巧。

2.生态化课堂及其基本观点。生态化课堂是指作为双教学主体的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共同使课堂成为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化课堂以生态学的视野来关注课堂中的教师、学生和环境等要素, 这些要素相互依赖、和谐共生, 形成教学氛围。生态化课堂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①系统性。课堂生态即由师生和教学环境交互作用形成一个系统;②联系性。在课堂生态系统内, 主体教师、学生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③依存性。师生之间、师生与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④动态性。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处于相互适应和协调的动态平衡和发展中。生态化课堂的系统性、依存性和动态性等特点要求, 在开放而动态的可持续发展教学环境中, 应将教师、学生和课堂物理环境等看作一个整体, 以教师为主导,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学生为主体,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同时, 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以达到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3.情境学习理论与生态物理教学。情境学习理论和生态化教学是紧密联系的, 生态化教学主要以学习的情境理论为基础, 情境学习理论为生态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二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二者均强调有效的教学应该协调教师、学生、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等之间的关系, 并在开放而与外界关联的生态化环境下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和谐统一起来, 促使系统内个体与其所依存的物理和社会情境相互联系、结合, 最终达到动态的平衡和发展状态。生态化物理教学指在以物理教学走向现实世界和生态环境为核心的要求下, 强调教师整体组织教学系统内外的.诸多要素, 侧重于协调物理学习和现实世界间的联系, 同时促进学习者在有效物理教学目标和物理教学系统之间达成生态平衡, 最终促使物理教学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前提下, 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三维目标在教学课堂中得以真正落实。

二、中学物理教学生态失衡现象分析

1.教学情境与真实情境失衡。中学物理实验由于环境条件和实验室资源的制约, 往往比较客观简约而科学规范, 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且缺乏现实情境特征。一些教师只能模拟真实情境, 甚至口头讲实验, 这种脱离了真实情境的教学策略传达给学生的是单调、失真的知识系统, 形成的是学生对物理实验片面而刻板的理解, 导致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技能难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究其原因, 学生的学习经验脱离了学习内容赖以存在的真实情境。

2.教师与学生间主体地位的失衡。受传统授受思想的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往往扮演着执行教学任务的指导者角S, 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 盲目追求升学率和短期的学习效果, 因此,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出现了“填鸭式”、“满堂灌”等做法。教师一味地固守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模糊了新课标中教师角S的定位, 而学生也已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给他们的课堂知识, 这种教师与学生间教学主体地位的失衡是与现代教育观念背道而驰的。

3.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失衡。学校的物理学习更多的是个别化的过程, 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而合作学习主要通过学习活动中的互助协作方式来实现。合作性学习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而且可以促使学生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从而有力地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而目前学校与课堂很少有真正的实践共同体, 学校与课堂中缺乏情境学习理论所描述的共同体的文化。

4.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失衡。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以致用, 学与用相结合, 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学生所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难以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学校的物理教学单一训练学生反复、机械地操练应考必备的实验技能, 学生合理、灵活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与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5.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教育失衡。物理科学素养主要指物理科学知识、技术、方法、理性能力和科学精神的统一, 而人文素养主要指人文知识、社会能力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 一般只注重物理科学素养教育, 即学生智能和技能的提高, 而无视人文素养的教育。这样, 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得不到融合, 即使创新实践技能得到提升, 而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6.教学目标与评价失衡。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是相互匹配、相互作用的, 目前的教学评价不能与大多数标准化测验所强调的特定课程目标相匹配。物理教学深受“考试文化”的影响, 各种考试的重点都是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情况进行量化考察和检测, 而不是从教学目标出发整体考察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 因而导致了学生知识迁移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缺失。

三、中学物理课堂生态化教学策略

1.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思维的诱发总是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产生的, 教师应当依据教学内容, 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 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时, 如果能再现“真实的问题情境”, 并以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 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提高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学生可以在各种虚拟的“真实”环境中, 既能够深刻地理解知识, 又可以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学生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进行观察、分析、概括、归纳等思维活动的同时, 也学习和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2.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生态的课堂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教师应从知识的提供者转变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 把讲授、自学、实践、讨论、归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究者, 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 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 主动构建物理认知结构,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抛锚式教学设计。抛锚式教学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抛锚式教学强调问题解决, 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将问题置于一个全新的、更有效的问题解决进程之中。认识教学需要产生在各种情境中, 如家里、社区和工作场所。因此, 物理教师应当围绕某一问题情境来设计学习和教学活动, 依据一个问题的确立来确定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 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 探索问题解答的机会。

4.建立合作学习团队。2001年5月29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指出, 应当鼓励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于物理实验操作需要强调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 在实验中发现和探索科学的奥秘, 而团队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正好能够增强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主动参与意识,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师生在互相合作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以达成集体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实现。

5.采用真实评价。基于真实任务情境的真实性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评价方式, 侧重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思维活动能力。与传统评价中主要以学生专业知识成绩为重点、强调量化的特点相比, 真实性评价更重视学习过程的反馈与改善, 而且可以据此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物理教师可以在考虑学生学情的基础上, 给学生布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收集真实、有效的资料的意识和能力, 要求学生自己探究问题, 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现有问题, 真实评价对促进学生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 

篇十一: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讨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讨论文

[摘要]素质教育与中学物理教学关系非常密切,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体会:一是理论联系实际, 引导他们细心观察, 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二是加强实验, 培养学生探索知识, 开拓视野, 创造思维能力。三是把握物理学科创新的特点, 不断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四是想方设法, 把素质教育落实在物理教学中, 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物理教学 素质教育 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明生活, 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 它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 显示了科学的巨大力量。在学习物理过程中, 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所以, 学习一定的物理学知识不仅是作为一个高素质公民的前提条件, 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要条件。可见, 素质教育与中学物理教学关系非常密切, 现谈几点笔者自己的`体会。

一、理论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 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

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如自行车、缝纫机为什么要经常加润滑油?炎热的夏天, 从电冰箱取出的冰棒为什么这样冻冰冰的?人造卫星为什么会上天?这“一石激起千重浪”一个个的物理是现象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物理是一门以观察为基础的科学, 观察时, 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如实记录、科学分析, 最后得出结论。在讲“S光的混合”一书中, 我分别采用一台“黑白电视机”和一台“彩S电视机”让他们观察。为什么“黑白电视”只看到两种颜S, 而彩S电视机却能看到多种颜S?让学生自己去解答问题, 通过这个生动的实例,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便成为他们坚定的偏偏和学习目的。

二、加强实验, 培养学生探索知识, 开拓视野, 创造思维能力

实验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初踏教坛, 尝试了下面的做法:

1.注重实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实验主要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掌握实验步骤及其所得结论。如实验: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 分别滑到铺有毛巾的平面、滑到铺有棉布的平面、滑到光滑的平面上, 观察小车几次前进的距离有何变化?从实验中看到, 从同样条件下, 平面越光滑, 小车前进得越远。所以牛顿仔细观察, 能够概括出一条重要的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分组实验, 培养人人动手, 掌握实验操作本领

以往自己求学时, 实验器材不足, 教师只做一遍演示实验, 我们学生学到的只是浮光略影。如今, 学校有了实验室, 器材也充足了。实行分组实验, 做到人人动手, 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如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学生们做到动脑又动手, 明明白白地懂得了杠杆原理。

3.开展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近年来, 我们学校开设了第二课堂, 其中有一个物理兴趣小组, 有物理老师专门指导。这样, 对提高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对提高严谨治学、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的品质有很大的作用。如在学习“质量和密度”中, 启发学生自制幻灯机, 这样, “作品”又能应用到堂上教学, 其乐无穷。

三、把握物理学科创新的特点, 不断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

物理学科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即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其中分析综合能力是学习物理的核心, 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和深刻性。就近年高考而言, 出现了不少联系实际上题目。以考查考生创新和综合分析能力。如学习“简单机械”, 引导学生分析滑轮组为何能够省力。想一想:一个小女孩为什么能吊起一头牛犊?通过理解概念、思维分析、答案就能解决了。可见, 分析过程的重要性。

四、想方设法, 把素质教育落实在物理教学中, 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应试教育要求学生重在掌握知识, 为考而教, 为考而学、为考而考。由于过分追求分数, 因而出现高分低能, 往往而不适应当今社会。推行素质教育, 以育人为目标, 追求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正是“不求人人升学, 但求个个成材”。就物理教学而言, 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作用。根据物理学科优势重在通过起因和经过, 得到什么结果, 为身边的生活、科学技术解决问题。

篇十二: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认识与实践论文

摘要: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新课程实施进程的不断深入, 为中学物理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条件,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能力, 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并为生活所服务,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基于此, 以教学生活化的概述为主要出发点, 分析了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探讨了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途径, 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篇十三: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认识与实践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我国素质教育推行和落实的必然选择,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加强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 能够使中学物理教学朝着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因此, 如何加强中学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教学生活化的概述

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学活动要加强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加深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教学生活化是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和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总称, 教学目标生活化是指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充分利用实际的生活经验丰富教学知识点;教学方式生活化是指适当地将教学活动由课堂转移到生活中, 注重学生的参与, 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在提高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活素质。

二、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 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 侧重于教学内容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并朝着综合化、科学化和创新化的方向发展, 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潜力, 将构建性学习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方式。物理作为一门生活类的教学课程, 其中的众多知识点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之中, 因此, 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建立一种开放型和主动型并存的教学模式, 侧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通过物理教学活动的生活化使学生获得精神的自我满足, 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途径

1.创设以生活化为主的教学情境

中学物理教师要创建以生活化为主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 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 将生活实际中的物理原理以多种形式引入课堂,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例如, 在《汽化和液化》这一内容的讲解中, 物理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烧开水的`问题引入, 使学生对沸腾现象产生新的探索欲望, 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较深地对汽化性质进行理解。

2.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

中学物理教师要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使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紧贴现实生活, 将学生从书本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 关注学生生活实际,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 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中去, 在构建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以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为主要形式, 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扩展物理知识的视野, 强化对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 在《浮力》这一内容的讲解中, 学生以小组讨论和探究的形式, 引入生活实际中有关浮力的例子, 加深学生对浮力的理解。

3.提高日常生活资源的应用效率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提高对日常生活资源的应用效率, 使教学活动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初中物理中的许多现象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 以实际的生活经验为理论基础, 加以研究不断总结而形成的, 利用日常生活资源开展中学物理教学活动, 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扩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视野, 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资源带入物理实验室,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上所述, 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和扩展实验用具等方面加深学生对中学物理知识的理解, 实现外在知识到内在思想的有效转化,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保证中学物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冉宏中.浅谈实现初中物理生活化的策略[J].现代妇女:下旬, 2013(11):136-137.[2]魏彦斌.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3(29):149.

篇十四:中学物理学习如何实现自主学习论文

中学物理学习如何实现自主学习论文

中学物理的学习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也是高中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中学阶段, 我们如果想要获得到更多的物理知识与能力, 必须要加强自主学习, 这种自学能力与教师的指导有着密切关联, 但是与自己的学习关联更大.有关研究的结果显示, 物理属于一种典型的互动性学习, 从某种层面而言, 学生要想得到全面的发展, 必须要依托教师的发展.现代化社会提倡自主学习, 也提倡终身化的学习, 而终身化学习的基础是自主学习, 对于中学阶段的我们来说, 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日后的成长是十分有效的.那么,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 我们应该怎样实现自主呢?

一、我们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

要想从根本上优化自主学习的水平, 我们需要建立起自主学习意识, 并从物理教学内容、物理教学环境、物理教学目标、个性化发展多个层面之中进行深入的分析, 以此为出发点, 正确的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的前提因素.此外, 我们要应该具备独立发展的能力, 需要清楚的认识到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能够优化学习效果, 而这种能力就是需要依靠自主学习来获得.

二、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自己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我们想要实现自主, 就需要正确的看待自己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对自己的角S进行正确的定位, 为此, 我们在学习与生活之中都应该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与教师成为平等的朋友, 学会换位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在传统观念之下, 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被动接受教师讲述的知识, 自己的学习是非常被动的.我们正处于人生变化的重要阶段, 心智不够成熟, 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 但是也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 “三天打渔, 两天晒网”的'情况, 而物理知识与其他的知识相比而言, 本身较为枯燥, 抽象, 如果采用传统的学习手段, 不仅自己不感兴趣, 甚至会出现一种逆反心理.要想提升自己的物理成绩, 我们就必须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尊重教师的教学手段, 为此, 我们就需要转变传统学习模式, 以自己为主体, 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引导, 从自身发展需求为出发点, 多涉猎相关的知识, 进行积极的探索.在与教师共同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深入分析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 让教师了解我们的爱好, 根据我们的爱好来调整教学模式,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因材施教, 也能够改进中学物理课堂的学习效果.

三、重视自我规划

学生的自我规划就是根据专业化发展需求, 对个体提出新的要求, 对自我发展进行整体考虑, 考虑两种因素对自己未来阶段发展计划的一种总结, 我们的自我规划对于自我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规划是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自我规划的内涵较多,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也可以通过课外的学习来为自己镀金.在自己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 现阶段的环境已经难以满足我们的发展需求, 此时就需要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 以便明确发展时机, 对自己未来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合理的规划.

四、进行反思性学习

反思性学习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 通过反思性学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弊端, 分析这些弊端出现的原因, 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可以说, 反思性学习对于改进学习模式有着无可取代的效用.关于反思, Asterman认为包括四个内涵, 第一就是确定好自己的关注点, 也就是自身学习的问题和不足;第二个阶段就是观察与分析阶段;第三是概括阶段;第四是验证阶段.反思是自主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只有进行科学的反思, 才能够实现自我发展.

五、加强自我学习

要真正提升物理学习水平, 我们要做好自己的自我学习环节, 不断提高我们的学习水平, 学习的内容应该包括物理水平、专业学习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等, 此外, 我们还必须要具备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 并自觉的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应该是有自主学习与独立创新能力的创新性人才,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 我们需要积极主动的开展自主学习, 提升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 给自己后续的发展奠定好基础.同时, 我们要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 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 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作者:马成诚 单位:湖南省麓山国际实验中学

篇十五: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一、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弥补物理教学不足

中学物理知识很多内容都是抽象的, 如运动与静止、力、惯性、压强、电阻等现象, 学生无法通过具体的物理感知认知这些物理知识, 从而会影响到学生的理解、学习和认知。因此, 通过信息技术能过形象生动的展现或模拟物理现象, 将漫长的物理演变过程可控的有序的演示, 使学生对抽象的物理知识有一个清晰而完整地认识, 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例如讲《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一课时, 物质的变化在固有的自然条件下不好演示实验效果, 可以同过多媒体, 将物质的变化过程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 让学生对物质变化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过程。因此,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辅以多媒体, 改变了单一枯燥的板书式教学, 让图片、音乐、动画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既让学生对新的知识有着强烈的新鲜感, 也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印象, 真正的做到学生理解、吸收、消化。信息技术不但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还能改变物理教学的方式。

2.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黑板板书、教师讲述的单一模式。信息技术不但可以弥足传统的教学中的不足, 甚至是可以改变中学的物理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可以合理的运用图像、视频、声像, 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信息技术还可以创造有趣生动的情景教学;可以提供更加的丰富的.物理知识;也可以及时的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等。在讲《声现象》一课时, 在课堂上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 比如挖掘机声、鸟叫声、蝉鸣声、乐器、歌曲、车辆声、喇叭声等, 让学生去认识声音、辨别声音, 掌握课堂知识。课下布置一定的作业, 让学生去完成。在课堂上会抽选几位完成优秀的学生和不合格的学生在多媒体上播放, 对完成优秀的进行表扬和鼓励, 对完成不合格的进行分析, 找出原因, 巩固课堂知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信息技术的使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 让教师和学生可以分享到更多的知识与学习方法。

3.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课堂实验

物理知识的学习, 实验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不能只简单的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因此, 信息技术的使用, 可以大大的改善实验教学效果,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一定要用信息技术, 给学生营造一种实验氛围, 让学生成为实验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验方法和知识。有些物理实验, 受于教室大、学生多等客观因素, 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是无法满足所有学生。这时,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一步一步详细的讲解实验的过程, 结合实际老师一步一步的演示。这样可以顾及全部的学生。另外, 在学生的实验中, 由于学生人数多, 一个教师不可能兼顾所有学生的实验过程, 这时候学生之间可以组成小组, 完成实验, 拍成短片, 交给教师。教师可以选择觉有代表的实验(优秀或者不合格), 对学生实验的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讲解, 这样既教师既可以掌握整个的实验效果, 也能够解决学生实验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验效果。

二、结语

随着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了。在未来中学物理教学中, 信息技术将更加广泛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提高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十六: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论文

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论文

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 探究性教学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一种新手段, 也是重要的教学形式。探究性实验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并能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它也是学生在进行探究性活动时经常用到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 要求科学探究并强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的探究方式。

所谓物理探究性实验就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再像以往那样直接给出结论, 而是通过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创设情景, 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并提出问题, 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进行实验探究, 通过学生间相互合作进行讨论探索,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得出结论, 最终获得知识。但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很好利用探究性活动来自主学到知识, 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以下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开好课内实验, 做到“边学过实验”

在物理教学时, 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讲授与指导并进, 做到在讲授课程的同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相关的实验, 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模式, 要逐渐渡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活动的教学模式, 这就是所谓的“边学边实验”方法。在以往的教材中, 课堂上以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为主, 科学的探究性实验却没有。因此,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就是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 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让其自主发现问题, 探索结论。在这种探究性教学过程中, 老师依然为主导地位,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分析学生的学习进程, 并适时的发现问题,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再及时纠正学生实验方向。这种讲授、演示、实验、学生之间的交流, 还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探究氛围, 在不失教师的指导情况下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种“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式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效果。

二、创设探究情境, 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践证明, 每个学生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潜能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释放出来的。

为此, 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自主发掘学习的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探究性的情景创设, 需要教师从几方面来进行:首先,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再次, 结合演示实验、使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 并使用神态、手势、抑扬顿挫的语言等抓住课程重点难点;最后, 在各环节的过渡和衔接上要巧用方法导入, 并适时的设置各种生动有趣的问题, 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课外探究, 尽量发挥出学生学习潜能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教程知识的同时, 也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和经验, 自主解决日常生活所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从而让学生的学习不但得到巩固, 还能更深层次的学习知识。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的自主学习, 简单说来就是让学生自学主动学习, 并乐于学习。自主学习不是三两下就能马上实现的., 还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 慢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中来, 并学会探究的学习方法, 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五、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 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要求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注重观察、实验、探究、运用四者并用, 故在探究教学的同时, 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实验, 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共同合作, 发现问题, 并共同探讨, 找到解决方法并得出结论, 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 让学生也感觉到团队的重要, 从而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适时鼓励表扬, 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心理学家分析得出,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 学生也一样。当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问题时, 该学生自身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功感, 这种感觉就会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是单纯的讲授课程, 还要发现学生的学习细节与进程, 并适时作出表扬或鼓励,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从而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 爱上学习, 更好地学好物理知识。

篇十七:中学物理实验的基本点论文

中学物理实验的基本点论文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 而我们目前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停留在关于物理学知识系统的归纳和理论体系的阐述上, 就连物理实验本身的教学, 也是按教材的分析按部就班进行纯理论讲解, 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主要谈谈中学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点。

一、实验设计教学的注意点

1.从小处着眼, 加强实验设计教学

上海作为考试改革的试点城市, 其成功的改革将为考试提供可能的改革方向, 甚至一些新颖的题型和情境, 都可能为考试所借鉴。无疑考试关于实验设计的考查是又一个成功的改革举措, 极有在全国推广的价值。而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会用在这些实验中学过的实验方法”, 也为实验设计的考查在全国的'推广提供了可能。

2.从大处着眼, 加强实验设计教学

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先生在为郭奕玲、沈慧君编著的《物理学史》所作的序中, 曾严厉指出:“今天我们科学界有一个弱点, 这就是思想不很活泼, 这也许跟大家过去受的教育有一定关系……”我们常常教育学生“应该……”、“必须……”;我们的考试题目常常不惜笔墨描述背景、附加条件, 最后只有一个小小的空格“是……”。这样培养选拔出来的人才在学校是好学生, 步入社会是好职员, 大脑中只是机械地跳动着两个问题:“你要我做什么?你要我怎么做?”工作常常“完成”的相当漂亮, 但思想僵化, 毫无创见。这正是我们的悲哀!长期以来这种教育选拔模式, 致使我们现在仍只能在很羞涩地提到几个美籍华人时才有一种借来的荣光与自豪。

思想不活跃, 是因为我们给了学生太多的“必须”的限制;思想僵化, 是因为我们留给学生太少的“可能”的余地。实验设计的教学, 正是活跃思想, 培养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授以实验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自己去考虑有哪些可能的做法, 自己会怎么做。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明确目的, 广泛联系

题目或课题要求测定什么物理量, 或要求验证、探索什么规律, 这是实验的目的, 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实验目的明确后, 应用所学知识, 广泛联系, 看看该物理量或物理规律在哪些内容中出现过, 与哪些物理现象有关, 与哪些物理量有直接的联系。对于测量型实验, 被测量通过什么规律需用哪些物理量来定量地表示;对于验证型实验, 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 怎样的定量关系成立, 才能达到验证规律的目的;对于探索型实验, 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 涉及哪些物理量……这些都是应首先分析的。

举例来说, 要测定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我们就应检索:在所学知识范围内, 哪些内容涉及重力加速度, 它与其他物理量有何定量关系, 并一一罗列出来:

(1)在静力学中, 静止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 即T=N=mg,若T(或N)和m能测出, 则重力加速度g也可测定。

(2)在自由落体运动中“h=gt2/2”, 若h和t可测出, 则重力加速度g也可测定。

2.选择方案, 简便精确

对于每一个实验目标, 都可能存在多条思路、多种方案。教材中关于某个实验目标的实验方案, 也只是众多方案中的一种, 而且不一定是最好的一种, 而只是较可行的一种。那么在众多实验方案中, 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一般来说, 选择实验方案主要有三条原则:

(1)简便性原则即要求所选方案原理简单、操作简便, 各物理量易测。应尽量避免实施那些原理复杂、操作繁琐和被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实验方案。

(2)可行性原则即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 不会对人身和器材造成危害;所需装置和器材要易于置备, 不能脱离实际, 不能超出现有条件。

(3)精确性原则即不同的实验方案, 其实验原理、所用仪器以及实验重复性等方面所引入的误差是不同的。在选择方案时, 应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初步的误差分析, 尽可能选用精确度高的实验方案。

3.依据方案, 选定器材

实验方案选定之后, 考虑该方案需要哪些装置, 被测量与哪些物理量有直接的定量关系, 这些物理量分别需用什么仪器来测定, 从而确定整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例如,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是利用单摆装置来进行实验的, 故需铁架台、细线和摆球等来组装单摆。重力加速度可表示为g=4π2L/T2, 周期需用秒表测定;摆长L是从悬点到摆球中心的距离, 因此需用米尺和游标卡尺分别测定摆线长度L和摆球的直径d。从实验原理表达式可以看出, 实验与摆球质量无关, 故不需要使用天平。

当然, 从实验方便性和精确性角度考虑, 还需对所选器材作进一步要求, 以期把系统误差降到最小。如上述器材中, 摆线的伸缩性和质量应较小, 摆球的质量应较大;摆线伸缩性大, 其长度会随拉力变化而变化;摆球与摆线质量相差越小, 系统(摆线和摆球)质心偏离摆球中心越远, 误差就越大。为了便于观察, 摆球振动的路径宜长, 但又要确保单摆做简谐振动, 故摆线宜长些, 常取1m左右。

4.拟定步骤, 合理有序

实验之前, 要做到心中有数:如何组装器材, 哪些量先测, 哪些量后测, 应从正确操作和提高效率的角度拟定一个合理而有序的实验步骤。对一些可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可先行测量;对需通过实验装置才能测定的物理量, 须先组装器材, 再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

总之, 要改善中学物理教学现状, 培养思想活跃、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跨世纪人才, 还需要中学教育工作者的切实努力。

篇十八:让学生在玩中学物理论文

让学生在玩中学物理论文

玩是孩子的天性, 玩伴随孩子快乐成长, 同时玩也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如果我们把“玩”引入课堂, 使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都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就时常让学生在“玩”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 切实保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能愉快地学, 教师轻松地教, 而且还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谈谈笔者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在魔术和游戏中学物理

物理课上,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经常改进演示实验, 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为了增加乐趣, 有时还把实验变成魔术或游戏来做, 这样一来, 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

我在讲《大气压》时, 我首先拿出一对事先抽成真空的马德堡半球说:“同学们, 现在我们来个大力士冠军赛, 看哪位同学能把这两个半球分开?”同学们一听, 立刻情绪高涨起来, 不少同学跃跃欲试。于是, 我先找一位身单力薄的男生来拉球, 可他用劲全力也不能把球拉开, 这时, 一位身强力壮的男生跑上讲台说:“老师, 他没劲, 让我来吧!”我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大家大喊为他加油, 可这位同学最后也无可奈何地败下阵来。于是有同学提出让两位同学来拉, 还有有些同学说, 这球本来就是一体的, 根本拉不开, 我笑而不答, 只是轻轻拧开抽气阀们, 然后让一位弱小女生来拉, 只见她轻轻一拉, 球便一分为二。顿时, 大家唏嘘不已。于是我引入“大气压”这个课题, 同时让同学们当场用抽气机抽气, 重做拉球实验, 到此学生对大气压的作用深信不疑, 同学们在这种玩的氛围中认识到了大气压的威力。

魔术, 它具有神奇的魅力, 给人带来浓厚的兴趣,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味;游戏, 由于众人的参与, 而使大家其乐融融。物理课本中有许多演示实验, 如果老师直接去做, 可能远没有把它变成魔术和游戏去做, 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兴趣更大, 记忆更深刻, 效果更好。

二、把玩具拿到课堂来学习物理

实验器材是我们理化生教师的法宝, 可是对于我们这些偏远且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中学来说, 学校配备完备的实验器材是不现实的。教师亲自动手制作实验器材, 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于是我经常发动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制器材, 对此学生了此不疲:有的学生孤军奋战, 有的合伙制作, 有的请家长帮忙, 有的甚至把小时侯的玩具也拿到课堂上来做实验。你还别说, 有的玩具在实验中效果还真好。我们在研究“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对比实验”时, 为更好地应用“控制变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有学生用玩具小车来做实验, 需要小车滚动时可自由滚动, 需要小车滑动时只要用东西固定小车车轮就可轻松实现, 操作起来方便可行, 而且效果明显。比教材中安排的器材更能体现“变量控制”。

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丰富资源如:废旧饮料瓶、气球、乒乓球、玩具等, 再发动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器材,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进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同时又可在我们的课堂上发挥它们的用武之地,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把动画拿到课堂来学物理

我们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过程或现象若制成动画课件, 不仅使学生在愉悦环境中学到知识, 还可以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 枯燥的问题趣味化, 微观的问题宏观化, 更重要是一些变化迅速的物理现象或过程, 我们根本无法用肉眼观察清晰, 但运用动画的“慢镜头”的方式, 可以清晰、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 这样对学生理解物理过程、分析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都可起到很大帮助。例如:我们在学习“弹性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时, 需分析从高空下落的皮球着地和离地时, 球发生的形变, 可我们用肉眼根本无法观察到这个形变现象, 只能凭想象来分析, 这就给不少学生理解球的能量转化带来障碍, 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 应用动画方式可以很方便地展现这个形变过程。当然学生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了。

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以前许多繁杂的问题, 课堂上恰当运用教学课件再配上合适的动画, 会给我们的课堂增添不少亮S。

四、运用“顺口溜”来学物理

“顺口溜”, 读起来朗朗上口, 趣味横生。一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若把它编成顺口溜, 不仅使学生兴趣盎然, 同时也便于他们记忆和加深印象。我时常收集一些物理学中的顺口溜, 适当的时候教给学生, 同时也让学生自编顺口溜。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又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下面是一位学生学习《安全用电》安装电灯的知识后, 自编的一则顺口溜:

火线零线并排走, 火线下来进开关

开关出来进灯头, 灯头分为螺挂口

挂口火零无尾首, 螺口外套零线走

我们教师平时可留意报纸杂志上的有关内容, 注意收集一些巧记方法, 或者发动学生自己动脑编一些诸如上面的顺口溜, 对学生学习和记忆会有很大帮助。

五、在“吵吵闹闹”中学物理

静悄悄的课堂可能是许多教师期望长期所拥有的, 但我的课堂经常是人声鼎沸、吵吵嚷嚷, 外人看来一定会认为教室内没有老师, 学生在闹着玩呢, 其实是学生在激烈地讨论问题呢。可能您不习惯这种课堂教学, 甚至还会对此很反感呢, 但我却认为:有目的、有计划对学生“放任自由”, 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时常对学生这样讲:“智慧来源于学生, 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事实就是这样, 许多时候我们教给学生的方法还不如学生想的方法妙。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习, 不仅可以激发灵感、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课堂睡觉机会,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吵吵闹闹中, 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学会宽容和理解, 同时还能密切同学关系、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篇十九:中学物理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 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人才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再加上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发展,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明确要求, 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使得中学物理教学更需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形象思维能力作为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一部分, 比传统的抽象思维更加形象化, 能够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增加画面感性, 为繁杂的结论提供过程感, 使得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形象思维能力有其特殊的价值, 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物理公式, 发散学生思维, 增加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对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形象思维的概念与意义

1.1形象思维的概念。

形象思维是指学生眼球所看到的事物进入大脑, 通过大脑的加工使得抽象的信息变为有画面感的形象的信息。而物理形象思维则是学生对物理公式或者结论这些枯燥的信息变为有图像过程或者形象化的信息, 从而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1.2形象思维的研究背景。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阿波罗阿斯对形象思维就有所利用。德国莱布尼茨于17世纪相继提出形象认识的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转变, 世界各国也开始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放眼中国, 我国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引入形象思维的观念, 在中国知网以“形象思维”为关键词检索, 就有两百多万条检索结果, 以“中学物理”及“形象思维”进行检索, 共有674条结果, 可见在中国, 形象思维的培养已经深受各界人士的关注。

1.3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首先,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学习兴趣。枯燥乏味的物理理论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度降低, 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画面, 使得枯燥的理论变成动态的, 学生能够对物理产生兴趣。其次,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识。形象化的物理理论在学生的.脑海中, 能够使学生理解物理理论的动态推导过程, 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最后,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个人发展。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能够使学生开拓思维, 养成跳跃性的思考方式, 对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中学物理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2.1教师不够重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度地重视学生物理理论的学习, 关注学生物理的考试分数, 而忽略了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 极少通过模型、动态视频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些教师甚至对形象思维不了解, 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2实验课程开展较少。

物理实验能够使抽象的物理更加具象, 将物理的推导关系演练出来, 使学生能够了解物理结论的推导过程, 在脑海中产生物理知识的动态印象, 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学校对物理实验课程的开展数量较少, 实验设备也不够齐全, 使得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难以进行。2.3物理教育体制未完善。我国对物理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学体制, 对教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也缺少评估体制和政策的支持, 导致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积极性。完善物理教学体制, 标准评估体制, 出台相关的政策给予支持, 能够使得教师及学生更加注重形象思维能力, 教师能够尽快改变教学方法, 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 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能够获得创新思维, 在其今后的个人发展中表现出优异的成绩。

3.中学物理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措施

3.1开展物理实验课程。

物理实验能够直观地将物理知识展现给学生, 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了解形象思维与物理实验的关联性, 重视物理实验的开展, 增设物理实验课程, 配备相关的物理实验设施, 为物理实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使得物理实验课程能够很好的进行。同时教师重视物理实验课程的开展, 充分利用好物理实验课的时间,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2创设情境。

在物理课程中, 教师根据教材设置情境, 使得学生在物理课程中发散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脑海中产生画面感, 宜于他们形象思维的培养。教师也可以展示相应的模型, 将形象的物理展现在他们眼中, 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

3.3完善物理教育体制。

完善的物理教育体制, 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教师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学校出台相应的形象思维能力评估, 能够调动教师以及学生积极性和能动性, 同样也能提高教师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视, 帮助学生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结论

本文围绕物理教育的相关背景, 对形象思维以及中学生物理形象思维培养的现状进行研究以并给予了一定的措施。形象思维是学生掌握物理理论知识, 提高物理学习能力所需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它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物理知识, 发散思维, 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在中学物理教育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对物理教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韩旺春.中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探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04).[2]薛永红,石雷先.中学物理美育刍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6).[3]尹振芹.如何培养中学物理的学习能力[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3).[4]郑桂容,孟桂菊.新课标下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篇二十:中学物理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要深入浅出地采用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形式进形教学。II:利用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启发学生思维。III:精心设疑, 激发思维。IV:适当应用正反对比方法引发学生思维。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中学物理;教学手段

本人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 结合自己教学实践, 深刻体会到:做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 还要努力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反复钻研教材, 区分教学重点, 认清主要和本质的东西, 同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 对教材进行分析加工, 化繁为简, 深入浅出地采用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形式进行教学。

一、利用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启发学生思维

众所周知, 物理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利用适当的实验去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 是我们教师教好物理, 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在初二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节课, 我就要求学生回去自己通过实验验证摆的等时性, 重现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用长短不同的绳子和轻重不同的石块研究摆动规律, 并做实验记录。学生积极性很高, 他们有的分组实验有的家长协助, 虽然所得结果略有出入, 记录方法各有不同, 但学生通过此次实验初歩体验了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实验技巧, 他们的判断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人的感知与思维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对物理现象亦是如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本每章后配有的学生实验, 选择适当的实验布置给学生回家实践, 如在热学中可让同学自测自己一天中早, 中, 晚的体温, 了解人的体温的变化规律;光学中可自制针孔相机, 了解小孔成像原理及特点等。这些我都让学生做过, 收效都不错, 学生积极性很高。如在做小孔成像时, 书上是个圆筒, 可生活中很难找到, 在我布置实验的.第二天很多同学拿给我的有方型, 三角型, 做得很成功。

二、精心设疑, 激发思维

人们的思维活动, 求知欲望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实际, 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 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一改以往满堂灌的疲劳教学法。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 可先将一硬币放入碗中, 让两位同学各找一个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保持不动, 然后向碗中加水,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重见硬币的现象, 并由此引入新课, 学生的好奇心一下调动起来, 便会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情去关注老师的教学, 在获得新知解决问题后, 学生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愉悦心情, 觉得学物理挺有意思, 再由学生的亲身体会讨论解释为何在游泳时看见池水很浅而实际下水却很深这一现象, 进一步解释碗中筷子弯折现象, 达到巩固新知目的。再如在讲大气压强一节中, 可先提问为何我们吃的田螺要剪掉尾部?为何家中吸盘式挂衣钩能悬挂一定重物?由此引入大气压强的教学, 解开学生心中疑问。这种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学生熟悉生活现象设置悬念, 激发思维, 即由旧知引入新知, 从“熟”引入“生”的教学方法是符合认知过程中循序渐进原则的, 也为很多教师所采用。

三、适当应用正反对比方法引发学生思维

任何事物都是在与它的对立面作斗争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编写典型错例, 引起争论, 让同学们在争论过程中辨明事非, 明确概念。例如:在讲功的计算时, 可举二例, (1)某人用一只手托着一只鸡蛋(50克)在水平方向移动1米, 问此人做了多少功?

(2)某人用100牛的力将一球踢出30米远, 试计算此人的脚做了多少功?同学们有的或计算或讨论, 这时可由回答正确的同学指出别人的错误讲明自己的观点, 老师同时正确引导, 进一步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 知道有力作用而在力的方向上未通过距离属“劳而无功”, 而虽移动距离却在此移动方向中上无力作用属“不劳无功”。这种做法可以达到以反面强调正面, 分析错的树立正确概念的作用, 不但学生思维活跃, 理解深刻而透彻, 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四、讲练结合, 以练促思, 切忌欲速而不达

目前, 由于学生试卷等复习资料太多, 且学生分不清哪些是重点难点, 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教纲要求有所取舍地选编习题, 注意易错易忘, 易遗漏易混淆之处, 注意规范解题格式, 教学生抓住解题要领, 明确解题思路, 总结解题规律, 分清重点主次, 切忌欲速而不达。这一点在我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就犯过急躁的毛病。在考前复习过程中, 给学生的试卷太多而未加选择, 学生囫囵吞枣而没来得急消化, 这样既占用学生时间又不能收到良好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得吸取教训, 做到教学有轻有重而忌面面俱到急于求成。另外, 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 我们应重点训练, 如有许多学生遇到简答以及实验题时往往显得思维无序而混乱, 理不出头绪, 不能切重问题要害本质。如某些实验题要求用相关字母表示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并推导出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此类题型时, 很多同学感到棘手, 可经过类似专题训练后他们应用物理概念的概括总结和公式推导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金威.中学物理情境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3.

[2]郝志方.从情感维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D].扬州大学, 2007.

篇二十一: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低成本实验开发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低成本实验开发论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物理学的发展, 所有物理规律的发现以及各种物理理论的建立, 都离不开实验。物理学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 一切的理论规律都会受到实验的检验。

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含义及特点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实验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模块。然而由于一些地处偏远的学校,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往往缺乏成套的实验教学器材, 再加上一些实验室能找到的教具常常缺乏趣味性, 学生只是单纯地看到实验现象, 很多时候不能亲眼看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理。基于这些原因, 物理教师们经常需要动手动脑去开发一些演示现象明显, 成本低廉的物理教具。这就是低成本物理实验。

顾名思义, 低成本物理式样最大的特点就是成本低廉, 它们往往取材生活, 使用日常用品甚至一些边角料或废弃品, 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制作, 用于取代实验室的专用器材, 因而花费很少。除此之外, 低成本实验还具有制作简单, 贴近生活的特点, 由于制作器材的材料大多取自同学们的身边, 学生制作过程中会产生成就感, 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相对于厂家制造的仪器, 虽然我们自己做的仪器缺乏精致美观的外表, 也没有那么规范, 但是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仪器内部的构造, 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

低成本物理实验的作用

大量的物理教学实践已经表明, 低成本实验器材和专业的实验器材一样, 能很好的展现物理现象和规律, 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好帮手。这些实验虽然成本低廉, 结构也很简单, 但是它能让学生广泛参与, 会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 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 让他们在物理学习上更有积极性。更重要的是, 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 学生和老师都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启迪学生和老师思维的过程, 这些问题不但能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能考验老师们的教学机智和创造性思维, 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开发低成本实验的途径

对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一直是物理老师们探讨的的热点话题, 只有我们不断地开发出更使用的教学仪器, 才能更好的促进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开发低成本实验的关键是老师要善于发现实验资源, 多思考, 勤动手。

3.1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开发实验资源

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 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实验资源, 大到家里的各种电器, 小到一根缝衣针都可以运用在物理教学中。利用这些生活中的物品来创设物理情景, 演示物理实验, 不仅贴近生活, 而且形象生动。比如一只透明玻璃杯, 再加上不同的辅助材料就可演示很多物理小实验:用透明玻璃杯、自来水和铅笔, 可以演示光的折射现象;把铅笔换成厚纸片, 可以演示“覆杯实验”, 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用两个透明玻璃杯、自来水, 加上绿S激光笔和红S粉笔末还可以演示S光的混合, 从而省去复杂的实验器材。再比如, 一支铅笔可以用来比较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可以用来寻找重心, 可以演示惯性实验, 可以演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甚至还可以说明物体的压强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当然, 玻璃杯和铅笔的用途远不止这些, 只要我们留心日常生活, 多思考, 生活处处有物理。

3.2寻找废弃物品自制教具

低成本物理实验提倡“瓶瓶罐罐当仪器, 拼拼凑凑做实验”, 提倡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或废弃物品自己制作实验器材。比如废弃的矿泉水瓶加上一个乒乓球就可以演示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个实验;用完的大小不一的签字笔芯加上矿泉水瓶可以制作演示喷泉实验的小仪器;半截签字笔外壳加上一张废光盘, 用AB胶粘在一起, 在笔杆上套一个小气球就是一个自制气垫盘, 可以演示无摩擦力时物体的运动情况。

利用废弃物品自制教具需要教师们留心生活, 寻找废弃品。首先, 生活中常见的废品我们可以用自己不要的, 甚至可以用垃圾堆里捡来的;其次, 对于一些稍微专业的废弃品, 我们可以通过拆一些用坏的仪器或日用品获得, 比如手机充电器里面的变压器、二极管、电容、电感等, 都可以拆出来备用;最后, 我们可以向某些专业部门索要报废材料, 比如向医务室要废针筒、废药瓶, 向木工要废弃木料, 向水电工要废水管等。利用常见的废弃物品, 加上物理老师们的心灵手巧, 我们甚至可以做出“零成本”的物理实验器材。

3.3玩个小魔术激发兴趣

魔术中包含有大量的物理知识, 它带来的惊喜更是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利用它们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深远的意义。比如在学习“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之前,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截塑料软管和一个装泡沫粒的瓶子, 提问学生要怎样让瓶子里的泡沫“飞”出来?在学生思考后, 教师把软管伸进瓶子里, 摇动瓶子外面的管子, 泡沫们就会“飞”出来;如果采用彩S纸屑代替泡沫粒, 演示的时候就俨然一幅“天女散花”的图像。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对为什么产生这个现象的好奇引入新课。

小结

低成本物理实验虽然成本低, 但是它所蕴含的智慧不低, 技术不低。生活中处处是实验资源, 物理老师们要锻炼出一双发现资源的慧眼和一双组合资源的巧手, 让低成本实验产出高质量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潘学军, 物理实验的研究与创新, 2009

[2]罗星凯, 低成本高智慧的物理实验欣赏, 物理教学探讨, 2000, (09)

[3]叶传榜, 低成本物理实验开发策略,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0, (04)

此文章获2018年富顺县四个一活动论文一等奖

篇二十二: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提高策略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提高策略论文

摘 要: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物理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和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面向全体学生, 立足“发展”的新教材环境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中学 物理 实验

一、做好课前小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某哲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科学态度、良好习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对于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我在教学实践中, 注意根据教学内容, 设计出不同的小实验, 让学生亲自参与, 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索和创造的积极性,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解决问题, 展示才能的机会,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讲“摩擦力”一课时, 上新课之前, 我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我先请两位学生带上物理教科书到讲台上来, 同时我说:“我请这两位同学帮我给同学们玩个小魔术, 让大家开开眼界。”这时学生们的注意力马上被我的话所吸引, 情绪也非常活跃。我先让两位学生把物理教科书交给我, 然后接着说:“现在我把这两本书逐页逐页相交叉迭合在一起, 然后, 将这包粉笔压在两本书交叉迭合的上面, 这两位学生同时用力拉也不能把它们拉开!”听罢我这似乎夸张的话, 有些学生将信将疑, 有些学生表现出不服气。这时我一声:“开始!”这两位同学像拔河似地用力拉了起来, 下面的学生不断为他们加油鼓劲, 但他们怎么也拉不开。这个实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他们的情绪非常高涨, 都急于想知道其中道理, 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得到很好的激发。这时, 我才适时地提出问题:这两本书为什么能神奇地结合在一起, 拉也拉不开呢?要了解其中道理, 请我们一起来学习“摩擦力”。这个小实验,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 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新课的导入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

二、从教师的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观察能力, 认识事物本质。观察能力是人们通过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 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 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的能力。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中, 从仪器展示到演示实验的全过程, 都将给学生以多方面的视觉刺激。在教师的引导下, 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2、培养思维能力, 理解物理规律。思维是人脑将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需要思维与实验相互结合。直观的演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建立概念和规律的感性材料。

3、培养创新能力, 挖掘发展潜力。在物理教学的演示实验中, 学生从观察的物理现象和思考中, 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萌发出新的观念和方法, 不断地向教师提出新问题, 再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亲身实践去验证, 使一个个未知的问题得以逐步解决,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从开放式的自主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的需要,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除了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外, 还必须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实验的平台, 即开放物理实验室, 以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设计性和探索性的实验, 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效益, 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此外, 还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学生制作一些小实验, 自己动手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方案, 利用身边的物件和实验室提供实验器材, 探究性地开展实验, 大胆地提出实验设想, 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加以验证,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 它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不仅关注教育结果, 更注重教育过程。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最一般的办法就是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的。例如:一只白炽电灯烧坏了,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烧坏?分析问题:

(1)可能电流过大。

(2)灯泡的密封性不好。

(3)使用时间过长。解决问题:

(1)先观察看是卡口还是螺口。

(2)安装时要注意灯座是否漏电。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 要尝试指导学生运用“提问法”, 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实实在在地确立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 提高他们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用所学的知识感知社会的同时, 亦能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 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有了一个较完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伟陈一龄孟繁梅微生物学实验必须建设以技术学为中心的独立课程体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1, 21(5):21-22。

2、孟大敏何晓雄工科物理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M].大学物理, 2010(7):46-48。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60-162。

4、刘承浅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读与写杂志.2009.4(6), 138-139。

5、米金英浅谈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17), 32-33。

篇二十三:农村中学物理实验低成本教学资源拓展论文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低成本教学资源拓展论文

【摘要】农村的教学环境, 与城市相比较而言相差甚远, 在对农村的中学生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实验材料不充足和实验仪器不完善。因此, 物理低成本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对农村中学物理教学课程的顺利完成具有重大意义。因此, 对物理低成本实验开发与利用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资源

低成本教学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是课程改革课题中重要的一项。一直以来, 我国在不断尝试着对低成本教学实验的研究。低成本实验具有简单、方便、安全、成本低的特点, 恰好解决了农村中学物理实验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 同时提高了老师的教学积极性, 加强了农村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

一、拓展农村中学物理实验低成本教学资源

(一)挖掘材料的可利用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不论是生活用品、学生用品还是废旧的物品, 只要我们认真地观察, 都能发现它们的特点和性能, 充分考虑其可利用价值, 以及可以代替的材料有哪些, 可否在物理实验中得到有效的利用。这样, 教师就可以根据代替品的特点创造新的实验方案, 改变以往的实验方式, 让实验在创新中变得更简单, 更新颖。提升材料的使用价值, 增加材料的利用率以及实验率, 通过对更多的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进行展示来挖掘实验的更大潜力, 可以解决农村中学物理实验的仪器老化和短缺的问题。就好比在物理课堂上, 我们经常用铜丝来固定物体, 或者是导电和制作弹簧, 可是我们却忽略了铜丝还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因此, 可以将铜丝弯成一个线圈在扣在燃烧的蜡烛上, 因为铜丝在燃烧中可以消耗氧气并且会产生一氧化碳, 再加上铜丝较好的导热性可以快速地降温, 使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 这样就会使蜡烛迅速熄灭。虽然整个实验中只是应用了蜡烛和铜丝, 但是却可以巧妙的讲解热传递的现象, 这样不仅降低了实验成本, 更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趣味, 还可以无意间透露出了物理和化学之间的巧妙联系。

(二)充分展示实验, 丰富课堂活动

物理课堂实验的演示影响整个物理教学效果。可是, 农村中学的物理课堂上, 老师经常会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当实验仪器材料缺少的时, 教师只是对实验进行一概而论的讲解, 取消了实验的操作, 这样严重影响了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所以采取低成本实验的教学理念, 不仅可以解决实验仪器, 材料缺乏的问题, 而且, 由于低成本实验具有鲜活, 新颖, 神奇, 有趣的特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原本复杂抽象的实践变得简单具体, 便于学生的理解, 使实验教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

(三)善用生活物品, 解决教学难点

物理作为一门理科课程, 具有较多的物理概念和客观规律, 像浮力, 热传导, 压强等都具有很强的抽象性, 让学生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学要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 形象地展示物理知识的客观规律, 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得到更好的理解。低成本实验所提倡的“生活化”教学理念, 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好的相结合。就比如电磁学中磁生电的规律, 就是一项很难理解的物理规律, 这时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转换法设计实验, 将空心的铜管竖直摆放, 把具有超强性的磁铁吸在一起, 同时在上方松开铜管, 就会出现铜管没有迅速掉落, 而是过一段时间后才有所反应。当学生对这一现象产生疑惑时, 教师就可以引出问题, 并结合实验对磁铁和颜S铜管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解释, 让学生恍然大悟。由此可见, 善用生活物品来实现低成本实验器材的目标, 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化, 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结合现代技术, 展现细节魅力

低成本实验的教学理念与现代的科学技术也是相辅相成的, 这两者的结合可以更好的突破实验教学的创新意识, 将实验教学与计算机相结合, 不仅降低了实验的成本, 还可以将实验中迅速发展变化的现像进行慢动作设置, 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看清物理现象的变化, 同时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可操作性, 将一些细小的变化进行放大处理。将电子计算机引入到物理实验课堂中, 让物理实验的过程更加数字化, 具体化, 和简单化, 以有趣的动画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中, 可方便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多次的观察, 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提高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五)开展课外实验, 激发创造灵感

开展课外实验是课堂教学延伸发展的产物。实践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 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物理知识, 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这也体现了低成本实验的“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增强了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的性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情况, 对实验的学习价值和活动地点进行选择, 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 让老师和学生合作, 提出问题, 研究解决方案, 进行实地测量, 计算, 最终得出实验结果, 发现物理规律。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实现了低成本实验的理念, 更多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主动参与有趣的活动, 积极动手, 让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开展低成本物理实验研究的启示

(一)走出对低成本物理实验的误解

低成本物理实验对物理教学的影响是超乎我们想象的, 低成本实验虽然降低了物理实验的成本, 但是对开发学生的智力, 加强学生参与学习意识, 激发教师的'潜力和想象力, 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因此不能将低成本实验看做是一种紧急应对物理实验仪器缺乏现象的措施, 而是一种需要坚持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式。

(二)抓住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基本特征

1.材料简单, 使用方便。将学生的生活空间看作物理实验室, 在现实生活中就地取材, 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和对物理规律的探究, 让生活中的物品成为实验最好的资源。2.贴近生活, 具有亲切感。在生活中进行实验, 可以增强学生的亲切感和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联系自身的生活之际, 发现物理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 加强学生对生活, 物理, 科技之间关系的认识, 更好而达到物理教学的效果。3.发觉物品的多方面可利用性。在低成本试验中开创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教师教学的潜力, 探索物品的可利用性, 物尽其责, 让最小的物品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 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了巨大的价值。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在以往的农村物理教学课堂上, 如果出现实验器材缺少, 无法进行试验的情况, 很多时候教师都会以暂停、延后甚至取消实验等消极的教学态度来面对。“低成本物理实验”教学理念的提出对改变了教师的消极的教学态度, 开发教师的创造力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让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对低成本实验器材的研究, 开创和探索, 依靠教师的智慧, 为学生创造良好丰富的物理实验, 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

三、总结

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环境差, 实验仪器短缺等现实情况, 所以, 面对农村中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渴望, 我们提倡低成本实验的教学理念, 积极开发教学仪器的可利用资源,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为农村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炳升, 魏日升.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候敬霞.关于农村物理实验教学的探讨[J].教学研究, 2012, (10):31.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中学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中学物理教学岗位职责

中学物理多媒体课件教学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以上是本网站小编为您介绍的“有关中学物理教学论文(精选23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