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精选58篇)

2022-11-15| 编辑: 佚名| 查看: 190 |原作者: 叶清衣|来自: 衙媒网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精选58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精选58篇)的详细内容:花都知识网会员为你整理了“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58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篇一: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一、研究 ...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精选58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精选58篇)的详细内容:

花都知识网会员为你整理了“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58篇范文, 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篇一: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一、 研究背景:

由于现在的初中生, 几乎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都比较疼爱, 对于孩子提出来的`要求, 基本上都答应, 造成孩子偏爱零食, 再加上我校是寄宿制学校, 同学们买零食情况普遍存在, 为此, 我们小组在这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们买零食基本情况以及买零食的原因, 针对部分同学偏爱零食的不良习惯, 提出整改措施。

三、研究方法:

观察法、问卷法。

四、研究时间:9月25日至11月20日

五、小组分工:

组长:付爱仙(负责撰写报告及汇报) 组员:付万英、朱建军、张苏杭(负责观察及问卷调查)吴倩倩、付子姣、金莹莹(负责总结材料)

曹铮、张靓、张晶(负责课件的制作)

六、研究问题:

1、同学们每月的零食的消费数目的调查;

2、导致同学们买零食的原因是什么?

3、如何改掉偏爱零食不良习惯?

七、研究过程:

1、实地察看;

2、问卷调查。

从调查的情况看, 早餐和中餐买零食的不多, 而晚自习结束后买零食的就多得不得了, 同学每月买零食花费25元左右。通过问卷得出同学买零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零食的味道好, 就像上瘾一般, 无法离开它;

(2)有人请客, 不吃白不吃;

(3)看到别人在吃, 当然自己忍受不住;

(4)由于部分同学存在着偏食的习惯, 不喜欢有些饭菜, 没有吃饱, 到小店买零食填肚子;

(5)买零食可以边走边吃, 节省时间, 又美味可口, 实在一举两得;

(6)零食的外面包装, 很有吸引力, 不得不买来尝尝。

早餐有部分同学进餐厅还不到5分钟, 就出来到学校商店买零食, 原因是偏食造成的, 椐我们调查组了解, 我们学校供应的早餐是相当丰富的, 有面包、包子、麻球、粽子、鸡蛋、蛋糕、稀饭、蛋炒饭和牛奶等。

由于部分学生存在着浪费现象, 包子只吃里面的肉, 而把包子皮剩下, 造成浪费, 导致早餐没吃饱, 而找借口到小店买零食。晚自习后,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买零食呢?原因是肚子饿了, 其实睡觉前吃零食是很不好的。因为睡前因饥饿吃些零食, 在吃完以后又不及时刷牙或漱口, 清洁牙齿和口腔, 很容易引发龋齿。

八、调查后我们小组提供如下建议:

1、提倡节约, 反对浪费, 发倡议书;

2、多吃饭菜, 因为零食没有营养, 矫正偏食的坏习惯;

3、平时父母零用钱少给一点, 把零用钱转移到精神消费上来;

4、建议学校食堂, 在早上10点钟左右供应营养餐, 因为吃早餐与午餐之间间隔时间过长, 吃中饭时, 我们肚子早就饿了, 第五节课上课效率很低。

由于种种原因, 早餐总是吃得急匆匆, 造成早餐吃得少就匆匆去上课, 而未到午餐就感到肚子饿了, 直接影响第四、五节课的学习效果。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在上午10点左右吃一点零食, 就可以圆满地解决这一问题。

感想与体会:

1、部分偏爱零食造成早餐和中餐都不吃的同学, 应及时改正饮食习惯;

2、针对班级里买零食开销大的同学, 我们将做同学之间的思想工作。

篇二: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

一、题目

二、班级、姓名(如果是课题组, 那么按照贡献大小排列, 先大后小, 一般不要超过5个)

三、内容摘要

四、关键词

五、开题报告中的前面几部分内容:问题的缘起、选题理由、研究内容、目的、意义、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综述

六、正文:

(1)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2)研究内容、研究假设

(3)研究步骤、过程如何

(4)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

七、结论

八、参考文献

篇三: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白S污染的问题

白S污染是指由塑料袋所引起的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交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数目的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大幅度增长。城市生活垃圾组成中的塑料废弃物也迅速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由“节俭型”向“消费型”转变。同时对塑料废弃物带来的环境问题缺乏认识。塑料制品被随意抛弃的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引发了新的环境问题。白S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餐饮、运输和商业等各个领域都涉及到了白S污染。由塑料袋引发的“白S污染”一向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环保课题。由于塑料制品难以分解, 所以被遗弃的塑料制品(尤其是各种塑料袋)会给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 广大大学生对白S污染知之甚少, 环保意识淡薄, 每一天都在制造白S污染, 使原本圣洁的校园受到白S污染的侵蚀。为了更好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使人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共存, 我们小组对身边的白S污染进行调查, 从而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白S污染的危害性, 并决定从自身做起, 加大宣传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二、校园白S污染防控措施及推荐

1、学校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 集中处理。并在白S污染严重的地方(如超市门口、餐厅内外等)增设垃圾箱。

2、学校应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建立评分制度, 对垃圾回收工作开展的好的班级进行表扬和鼓励, 并且废物回收的收入也能够充当各班的班费。

3、全校师生应增强环保意识, 不要随意扔垃圾, 并勇于、敢于对随地乱扔废弃物的人提出批评。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 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打饭打水等。推荐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对统一回收的垃圾应分类、妥当处理。

4、推荐举行一个征集环保标志的竞赛, 鼓励每一个同学亲手动手设计一个环保标志, 挂在醒目的地方。向全校师生宣传白S污染的危害, 提醒同学们树立环保意识, 杜绝白S污染。

5、推荐每一个班在班内建立一个小型垃圾回收点, 将垃圾分类收集。对可回收垃圾进行专人负责, 经常清理, 并送交回收站, 思考到电池等污染严重的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推荐同学们把废旧电池等污染严重的垃圾统一回收。

6、学校设立几个大型垃圾箱, 统一回收各班分类垃圾箱中的垃圾, 并在校园内多设置一些小型分类垃圾箱。学校负责与环保部门联系, 及时送出回收来的垃圾。

7、推荐学校出台相关校规校纪, 严禁在校园内出售贩卖一次性塑料袋等白S污染品。并对餐厅集中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地方进行严打严治、集中整治, 并定期检查、抽查, 不能只做表面功夫。

8、提倡和推荐同学们不要购买和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从根本上杜绝校园白S污染。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同学们对白S污染的认识和对白S污染防治的紧迫感。

9、要想从根本上杜绝白S污染问题, 不仅仅仅要提高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 更重要的是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 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三.课题组成员活动感想

透过这次对校园白S污染现状的调查, 我们课题小组的全体成员都感到受益颇多。校园白S污染已经严重的威胁到我们的校园卫生, 而且也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大部分学生对于白S污染缺乏紧迫感, 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 这是十分危险的。我们中学生不就应对白S污染这一社会问题不闻不问, 而必须要拿出主人翁的精神, 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用心地去宣传白S污染的危害, 宣传环保意识、从而使全社会的人都有环保观念。

应当看到, 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杜绝校园白S污染, 就务必在学生心中树立环保的观念, 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目的还在于向全社会宣传环保知识, 因此推荐学校多方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活动, 如在每年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时, 组织学生上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知识, 只有全社会都在讲环保, 才会从根本上防治白S污染。

篇四:研究性学习报告

每一天放学时, 东中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 店门摊前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这样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此刻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家长们对自己子女的零用钱也比较多。那么, 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呢?这些消费开支合理吗?中学生的消费观有没有不恰当之处?高中生应建立怎样样的理财观念?

此刻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人人都需要应对的复杂而美伦美奂的社会,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正日益扩大, 消费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项。琳琅满目的商品, 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 千变万化的流行信息, 给差不多每个城市的中学生带给了一个透过消费活动认识社会, 了解社会的机会。也因此使我们中学生的消费观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树立, 成了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材知识, 学会分析问题, 做到学以致用, 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学习潜力。我们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决定选取有关中学生日常消费方面的研究课题, 从最小的最贴近生活的“零用钱”着手, 对东台中学学生的消费状况做一些调查, 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研究。

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1.中学生零用钱拥有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6%, 基本没有零花钱的仅占1.4%。

此刻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 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 疼爱有加, 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 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 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孩子身上放上一些零花钱, 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一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 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

2.初高中学生月零用钱数额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在初中生中, 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 其比例为70.2%;而51―100元的占14.9%;101―200元的占6.4%;201元以上的占8.5%。而高中生零用钱的数目则相对平均, 在不同的区间中所占的比例均比较接近。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201元以上, 占30.4%。其次为151―200元的占26.1%;而100元以下和101―150元的零用钱均占21.7%。

相对来说, 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 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 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 与此同时, 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 也随之“水涨船高”。

3.零用钱主要来源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同学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 占了94.4%;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9.7%;其他亲戚给的占7.0%;以及其它的占4.2%。分析发现, 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 透过奖学金获得一些零用钱的比例略高一些。

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 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靠于父母, 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 也会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因此, 绝大部分零用钱来自于父母。

4.中学生零用钱的主要用途

结果显示:零用钱用于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47.7%;进行储蓄和买零食的均占46.5%;这三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25.4%;体育花费占14.7%;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占5.0%。

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书籍是学生成长的养分此刻的文化市场比较繁荣, 课外的, 课内的;娱乐性的, 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 文学小说类的, 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 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 总期望孩子多长知识, 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有46。5%的中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 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 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证明, 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我们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许多同学喜欢吃零食, 因此, 在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比例。

5.中学生零用钱的保管方式

数据显示:有45.5%的学生是由自己保管自己的零用钱, 同时有34.6%的学生会把零用钱“上缴”父母, 由他们保管, 只有7.8%的学生会把零用钱存在银行里。

有许多青少年学生会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在自己身边, 以供平时使用, 这也是青少年自主意识的一个表现, 但是他们之中很少有人会把自己的零用钱存在银行里, 这一方面是因为此刻的银行储蓄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并不太适用, 尤其是一些还没有拿到身份证的青少年, 而且银行储蓄的手续和填写对于一些青少年来说都不是十分方便;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中学生缺少理财意识, 这与媒体中介绍的西方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会把自己的储蓄交给父母处理, 这在必须程度上说明了此刻孩子对父母的依靠性。而部分懂事的小孩, 体谅父母养家的辛苦, 将自己省下的零用钱主动交给父母, 也算是尽了一片孝心。

6.中学生日常消费观的影响源调查

图表证明:影响中学生消费观的最重要的人群是年龄相仿的同龄人, 其中受同学朋友影响最大, 初高中均超过50%, 其次是兄弟姐妹的影响, 达30%左右。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中学生开始有自己独立的交往对象, 同伴交往的时间远远超过与父母的交往, 在自己的日常生活的安排上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同学朋友的影响。许多中学生有消费行为往往受同学的推荐, 从而出现“追星”的潮流, 这都能够从学生平时购买的mp3播放器、服装、小饰物能够看出来。

7.中学生对学校统一着装的认同感调查

统计显示:73.4%的高中学生和38.5%对学校要求统一穿校服持不认可的态度, 约五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在特殊的场合能够穿校服。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有自己学校统一的校服, 统一着装是增强学生群众荣誉感, 强化群众凝聚力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有些学生因为校服款式和质量的问题, 不能为学生理解, 但也有不少同学出于校服影响自己的个性, 妨碍自己标新立异的不良心理, 对校服持不认可的态度。这必须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存在求异与攀比的不良消费心理, 不切实际地追求名牌消费。

8.影响中学生消费的商品因素调查

研究可知:中学生购物的动机首要的并不是商品自身的性能与用途。34.6%的初中学生和37.5%的高中生关注更多的是商品本身的外在包装和款式, 另外还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同学首先关注的是商品本身是否“跟得上潮流”。这些现象十分值得我们重视。

从正确的消费心理出发, 理智的消费更多的是关注商品本身的性能与价格, 力求价廉物美。而追求商品的外在包装和“是否合乎潮流”显然是因为攀比心理的影响, 期望自己的物品“不丢面子”。这样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攀比之风, 也给家庭带来了必须的经济负担, 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时间投入。

9.中学生日常购买书籍状况调查

调查显示:中学生零花钱有不少用于购买相关书籍, 其中选取最多的是《扬子晚报》、《读者》、《青年文摘》等报刊杂志, 高中生占71.7%, 初中生也有69.2%的比例。另外科技丛书和学习专业用书也有较大的比例, 分别在50%左右和30%以上。

(二)中学生日常消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消费结构仍有片面性

部分学生的消费资料过于集中。追求品牌的中学生占必须的比例, 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显然进入了误区, 这也反映了中学生消费中不合理的一面。当一个中学生满身名牌、穿戴时髦的时候, 所显示的并不是那个中学生的个人价值, 却是虚荣和不适宜宜。作为一个中学生, 其个人价值在于勇敢向上、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以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在于他的独立性。这样的中学生充满自信, 无论是否穿戴名牌, 都不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相反, 如果一个中学生只能靠外表在名牌来支撑自己的“价值”和“地位”的话, 说明这个中学生毫无自信, 已经“一无所有”了。

2.攀比现象比较严重

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不好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 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 要注意的是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 过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 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带给经济上的支持。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 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 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 若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下去, 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歪曲, 消费很难再正常化, 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3.家长对于中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够到位

多数学生家长不经常甚至从不对其进行理财教育, 这也是中学生的消费有片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中学生认为需要对自己进行理财教育, 这体现了对中学生对理财教育的渴望。

(三)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习惯的几点推荐

1.作为当代中学生自身就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不攀比, 但是分追求名牌, 提倡艰苦奋斗精神。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消费前沿, 能轻而易举地透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消费信息, 所以, 对于社会上的新兴事物要学会辨别好坏是非, 增强消费意识, 提高自主消费潜力。随着改革开放, 经济得到发展,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是, 精神礼貌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说得少了, 浪费现象由此滋生。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此刻生活好了, 不能亏着孩子, 宁可自己省吃俭用, 也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 对孩子过分宠爱, 使他们过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在学生中攀比、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 当小康生活向我们招手之际, 当太平盛世向我们走来之时, 我们更须永葆艰苦奋斗的本S。惟有如此, 方可民族兴盛, 大业有成。为此, 期望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引导, 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资料, 经常抓, 这样中学生才能构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重和珍惜大人们的劳动成果、不追求奢侈、不贪图享乐的正确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中学生的家长就应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消费引导, 帮忙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不要过度溺爱, 严防中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化, 要经常作适当的引导, 做好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学生把零花钱存起来, 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还能够让学生参与家庭理财。

3.对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合理消费习惯, 中学生所在学校也就应用心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

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和家庭教育中, 理财教育是热门的话题。他们根据孩子年龄不同的特点, 学校和家长按不同的阶段, 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资料, 进行理财教育。因此, 就需要学校进行较为全面的经济知识教育和消费教育, 以及家长的配合。在教育过程中, 要透过各种形式, 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美德及革命先辈和当代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 学校要透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 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为, 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家庭行为, 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家庭的消费方式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极大作用。

研究收获与小结

1.透过这次的研究学习, 让我们不仅仅了解了现代中学生的消费状况, 增进了不少的社会阅历。

为做好中学生消费状况分析, 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并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问卷的编制资料涉及:经济来源、每月花费、消费资料, 以及同学的一些想法和消费方式等方面, 为此我们请教了许多老师, 力求能真实地反映出当前中学生的日常消费状况。在实地的调查与数据分析中, 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不少问题与困难, 边研究边学习, 共同提高。透过这次真刀真qiāng的活动, 真正让我们学会与人更好地沟通与相处, 进一步了解了社会。

2.在研究学习中, 我们自身也有很大的收获, 我们组的每一个成员在学习潜力方面都有所提高。应对问题和困难时, 我们没有退缩, 而是用心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透过研究性学习, 我们的学习态度更加严谨认真, 在困难面前我么学会了坚持与忍耐, 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无论做什么, 都会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团结的群众。我们发现自己遇事更冷静, 处事也多了一份成熟。

一份辛苦, 一份甘甜, 透过大家努力, 获取了可喜的研究成果。这次研究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特殊而有好处的经历, 我们克服了胆怯, 拥有了更多的自信和成熟。

篇五:研究性学习报告

我们这次研究的资料是《垃圾资源化》, 以下是我们研究题目的具体资料:

1、垃圾处理的方法

2、垃圾如何分类、回收

3、个别垃圾个别处理。

研究一个课题, 首先就应确定研究方向。我们的研究方向是从生活入手, 配合此刻国际环保的要求, 我们选取了这次的主题。与此同时, 虽然是第二次研究我们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制定实验方案。在制定实验的过程中, 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身为组长要有掌控潜力, 由于我不很得心应手研究便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一拖再拖。所以针对这一点, 我觉得我们就应事先制定出一份详尽的时间表, 然后就应严格按照时间表来执行。只有在这样详细的规划下, 我们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虽然我们的报告成功完成, 但由于浪费了超多的时间, 一些详细的工作没有完成的很好。

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 我也得到了许多收获与财富。

首先便是明白了“规划”的重要性。世间万物皆有规律, 而计划就是一个能时刻跟随规律, 调整规律的时间表。只有在严格的规划下, 才能完成高质量的课题和项目。

第二就是明白了“职责”。身为研学的组长, 就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 而不是浪费在个人享乐上, 这就是职责的好处。同时还要确立职责意识, 只有当一个有职责感的人处于领导地位, 这样他所带领的小组才能在纷繁混乱的环境中有一片立足之地, 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第三便是“效率”。没有效率, 就如同浪费时间。有的人能在学校便把作业都作完, 而有的人第二天背着未完成的作业一齐赶到学校, 这就是差距。而这差距就在效率。有了效率, 就相当于有了三头六臂, 一个人能够处理好多事情。而专心就是效率的保证, 只有当自己处于一个专心的状态, 会感觉时间像是停滞了一般, “效率”也就“不请自来”了。

第四, 享受“不享受”的东西。每个人都有爱好, 但各位同学中极少当成爱好的。当然, 我也并不把研究性学习当成一个爱好, 因为研学, 也是学!但是, 如果我们转变自己的看法, 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学习和自己一切不喜欢干的事, 就必须会找到一个搞笑的切入点。有了兴趣, 什么都好说。

第五, 将压力变为动力。整整一个学期, 研学给我带来最大的感觉, 便是那巨大的压力。当看着周围的同学们相继完成了实验, 写完了报告, 我们组的试验还只停留在纸上, 我充满了压力与危机感。也正是这样的危机感, 为我加速, 促使我按时完成了任务。而有些人, 遇到压力瞬间就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自乱阵脚。我们就应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只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 总有完成的时候。当有了这种压力的时候, 我们的动力和潜能才会被真正地激发出来。

第六, 团队精神, 每一个团队都就应要有团队精神。“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 而一把筷子却很结实”――这便是小学时候老师给我们解释“团队精神”时所举的例子。没错, 之所以大多教育都是以班级为单位, 是为了增加我们的团队精神和潜力。在被划分成研学小组的同时, 这种精神便更加的到了锻炼。如果是以班级为单位, 僧多粥少, 不是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 而这样的机会往往被班级中少数几个“用心分子”所掌握, 锻炼的机会总是在他们身上。而因为有了研学小组, 每个人得到锻炼的机会近似均等, 这就给我们带给了一个锻炼团队精神的平台。有了团队精神, 当我们在社会上加入某些团体后, 我们要有在团队中协调等潜力, 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创造性, 同时将潜力最大化, 也就是说,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在团队中, 每个人不但潜力能发挥出来, 同时还有可能超常发挥。

第七, 听指挥。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群龙无首的精锐部队那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如果一个团队中大部分人不听从指挥, 那么这个团队也就无异于“群龙无首”。大吵大闹地反对, 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非但不是在帮忙自己, 恰恰相反, 那是在对自己, 对大家不负职责的一种表现!所以, 听从指挥, 是十分重要的一项。

我还想说的还有很多, 值得总结的也还有很多。这次研究性学习不但给我带来了完美的回忆, 并且收获中我还学会了一些做人, 做事的基本道理。

篇六:研究性学习报告

众所周知, 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必要保证。人类为了满足目益高涨的生活需求, 不断地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 甚至采用了掠夺式的开发手段。资源的枯竭已经使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已经是人类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进入21世纪, 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目前正在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新阶段, 向2l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但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现状, 如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关键。因此, 如何选择一种更加合理、健康、节能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用尽量少的资源消耗去获得更为丰富多样的社会需求满足, 并且从体制建设上保障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 已经成为一个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可再生资源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弃物资源, 其基本定义是: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并以各种形态存在, 但可以通过某些回收加工途径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的总称(包括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粉尘等, 农业生产的副产品, 如农作物秸秆等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如废钢铁、废纸、废塑料等)。这里的再生, 实际上是指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利用。废弃物资源在物质性能上的可再生性, 是其可再生利用的根本。利用循环再生原料是人类社会工业技术进步的结果, 也是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保持资源循环利用的必要手段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

循环经济理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指导下, 为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而发展起来的, 其核心就是资源的循环利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组织提出可持续发展原则时, 就把资源的永续利用作为其基本原则之一, 是指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超过其自身的再生和更新能力, 保障资源总量的稳定;对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是循环利用, 以实现降低资利用成本、能耗, 保护环境的目的。

由于非再生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而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 这就必然产生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旺盛需求与自然资源逐渐减少和不足的矛盾, 解决的办法一是通过技术开发和研究, 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或者开发新的替代资源, 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资源的需求。二是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 即:工业生产的废弃物、农牧业生产的副产品以及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城市垃圾。通过开发利用这些可再生资源, 不仅可以减少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压力, 还可以产生相当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 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建立了遍及城乡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 但我国目前废旧物资回收市场比较混乱, 废物收购环节多、价格低, 再加上生活水平提高, 老百姓收集并出卖废旧物品的积极性不如从前, 导致大量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废旧物资作为垃圾被抛弃了, 这又反过来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 因而也增加了国家在城市垃圾处理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人。

1.1 已形成再生资源循环加工体系

多年以来, 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 我国再生资源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已初步形成遍布全国的网络纵横的再生资源循环加工体系, 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2 再生资源处理能力高, 回收量成倍增长

近些年我国很多城市开始采用不同颜S的垃圾桶收集不同类型的垃圾, 并分别把生活垃圾转换成家畜饲料、有机肥料或燃料电池用燃料, 先进的“垃圾发电”也已经被采用, 有S金属和贵金属的循环和提纯能力也大大提高, 再生资源处理能力日益科学化。同时, 我国每年废旧物资的回收量也大幅增长, 方便了人民生活, 减少了环境污染, 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再生材料,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3 再生资源的科技开发有新的突破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研究”曾经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现已完成7个课题l4个专题。我国在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锌、废钢铁屑、废旧轮胎的利用等方面也都有新的突破, 其中利用废旧蓄电池回收铅的生产与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回收率高达98% ;用易拉罐配制成“6063”或“38”号合金铝;废铝熔炼铝硅铁复合脱氧剂和铝锰铁复合脱氧剂, 炼钢脱氧可节省A00铝35%, 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废旧轮胎细碎和改性技术及其应用也获得成功, 并开始在全国推广。另外我国在垃圾发电和产热技术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方面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 我国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据测算, 中国每年可以回收但没有被回收利用的可再生资源价值约为350—400亿元之多, 可见我国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仍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2.1 综合利用率低, 浪费大

目前, 矿产资源总回采率仅为30%左右, 比世界平我国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李敬伟胡艳华胡日查均水平低2O个百分点, 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的只占三分之一, 综合回采率不足20% , 采主弃副, 采富弃贫, 采易弃难, 甚至掠夺式开采、严重浪费和破坏资源的现象相当严重。

2.2 法制建设滞后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我国系统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多年来, 国家制订了一系列鼓励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政府和措施, 但至今还没有一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国家法律, 资源综合利用管理还没有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

2.3 管理相对薄弱

主要表现在:资源综合利用的标准化工作刚刚起步, 还不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市场体系尚不完备, 废物交换和交易制度尚未建立起来;资源综合利用的.申报认定制度还未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资源综合利用的信息网络还未建立起来。

2.4 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项长期性、公益性事业, 国家应有长期稳定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在符合税法规范的原则下, 以适当的形式固定下来。实行新税制后, 国家先后出台了资源综合利用减免所得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减免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但有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此外, 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在资金上得不到保证, 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没有专项资金支持资源综合利用, 融资渠道没有解决, 资金筹措非常困难, 因此一些技术先进、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难以安排。

篇七: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课题的来源和确定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是贯彻这种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上个世纪以来, 许多学校都对此作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 在新课改的教材中, 各科也安排了有关探究性学习的课程。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 软硬件都相对落后, 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农村, 他们不如城里的同龄人见多识广, 独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 使他们缺乏自信, 也缺乏对周围人事的关心。我校实行双休日, 对距家较远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 往往有大量时间可以支配, 作为班主任正好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性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 对我校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在阅读了大量研究性学习案例后, 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实际, 我将课题定为“校园·生活”。营造一个文明安全的校园, 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才能使学生关爱自己的校园, 了解自己的生活,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校园主人翁的意识, 自觉遵守和维护校园文明, 远离危险, 参与营造“平安校园”, 同时, 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道德素质。

二、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

(一)课题目标

1、认识到维护和创造校园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2、让学生学会设计、收集和处理信息, 学会合作、讨论以及与他人的沟通, 学会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校园, 关爱他人。

(二)方案设计

1、子课题的确立

“校园·生活”涉及面很广, 学生也各有所长, 各人兴趣爱好也不一样, 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 我和学生共同设计了以下七个课题:“校园·生活”纪律现状与问题卫生现状与问题校园安全现状与问题校园水电节约情况调查教学情况调查校园饮食情况调查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2、具体方案设计

课题组成员为高一(7)班66名同学。在公布七个子课题后, 由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 编成七个小组。每小组任命一名组长, 再由组长组织成员共同讨论本小组研究方案, 然后进行分工实施。

三、活动实施过程

1、学习培训:对学生进行社会学研究方法(问卷法、访谈法、信息分析、撰写报告等)指导。

2、分组讨论, 制定调查问卷并各复印30份。 讨论确定本组研究方案并进行调查。

3、各小组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讨论, 并撰写调查报告。由班主任进行整体汇整。

4、课题总结。由班主任撰写整体报告, 并利用班会课, 对学生的调查活动进行总结点评。

四、学生的研究成果

(一)纪律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

总体来说, 我校大多数学生的纪律状况良好, 上课能够认真听讲, 尊敬师长, 考试和作业过程中都有较强自主性。但也有11%的学生存在一些问题, 如打饭插队, 上课玩手机或者睡觉现象等等。

问题存在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自律, 同时和部分老师要求不严格也密切相关。

(二)学校卫生现状调查报告(大xx、李xx、苏xx、纪xx等19人)

对于寝室卫生, 有一半同学认为寝室卫生间设计不合理。59%的同学认为寝室区有异味、不卫生。但同时, 同学也坦承各班寝室垃圾能够及时清理。

对于教室卫生, 高中部有近五成的班级达不到清洁要求。从调查结果来看, 普遍原因是少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于校园卫生区卫生, 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将垃圾倒在指定场所, 对校园卫生间卫生也基本满意, 但近七成的学生认为校园整体不是很清洁。

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 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较强的卫生意识, 能够自觉维护校园和教、寝室卫生,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清洁的校园环境中, 并承认这对学习有影响。学生们对良好卫生环境的普遍心理需求, 是学校能彻底改善卫生的希望所在, 只要学校适当调整卫生间布局, 改善部分设施, 加大宣传, 班级进一步加强对卫生管理, 并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 一个清洁美丽的校园一定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我校安全情况调查(杨xx、陆xx、尹xx、吴xx、许xx等8人)

围绕安全问题, 我们作了七个方面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 用电安全、运动安全和实验安全整体较好, 分别只有7%和3%的同学出现过意外(原因不详)。

同学们意见较为集中的安全隐患有三个方面, 一是校园丢失物品的情况较为严重, 近一半学生承认丢失过物品或者有失窃经历。二是在校园一些监控死角, 学生聚集吸烟情况普遍, 有一半学生都知道这种情况存在;三是教学楼楼道照明情况有重大安全隐患, 绝大多数同学对此表示不满。只有1/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为此, 小组建议学校为教学楼楼道装声控或者光控的照明灯。同时, 对极少数学生攀爬围墙的行为, 进行监督和制止。

(四)校园水电节约情况调查(陈xx、纪xx、桂xx、汪xx、吴xx、陈xx等6人)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本校87%的高中生都同意并提倡节约水电, 并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如利用洗脸水洒地、洗衣服;减少手机的使用, 保持长期待机状态等。但仍有少数同学在冬天用热得快烧水现象, 这既不安全, 也不环保。希望学校加强环保宣传, 并制定相关的制度, 让高中生为社会、校园的和谐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五)教学情况调查(组长:田xx)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85%的学生认为本校教师教学严谨, 辅导认真, 对学生较热情。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硬件设施配套齐全。但对老师的教学行为, 仍有个别小问题存在。一是有部分老师经常在上课期间接听手机;二是极少数老师在上课期间吸烟;三是有1/4的高中生反映自己受过老师的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另外, 也有学生反映教学楼漏雨, 体育器材缺乏等问题。

建议学校对教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进一步改善教学设施, 力创和谐文明校园。

(六)校园饮食情况调查(查文x、高x、许x、陈x、桂x、桂x等9人)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调查显示, 只有2%的同学对学校食堂满意。91%的学生都有吃零食的习惯, 还有少数学生有节食的不良习惯。

建议学校食堂适当调低饭菜价格, 用黑板或者公告等形式进行饮食健康知识宣传, 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七)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张xx、刘xx2人)

调查显示, 在课余时间选择运动的学生只有11%, 60%的学生选择休息, 还有21%的学生仍然坚持学习。

从调查情况来看, 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懂得劳逸结合。调查结果还显示, 对于学生课余活动, 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 导致很多学生对这段时间的安排处于茫无头绪的状态。

希望各班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宣传, 学校和班主任要对学生课余时间安排进行科学引导。

五、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感受

1、我们从事任何事情, 都要有团队精神, 相互合作, 听从队长的指挥与安排, 切不可一意孤行, 我行我素, 只样只会拖累集体。

2、在这次活动中, 我收获了很多。它让我了解了怎样开展一项研究性活动, 让我知道了怎样制作一份调查问卷, 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通过发放调查问卷, 使我学会了大胆与别人交流。

3、平时在报刊上看到调查报告总是不以为然, 只是随意看上一眼, 有时还会说:“什么嘛!不感兴趣!”然后将它丢在一边, 却没有发现在这简单的调查报告背后凝聚着多少人的汗水!今天才体会到一份调查报告的诞生是多么的不容易!

4、通过这次活动, 我明白了:合作是成功的前提, 安全是生命的基础。

5、我们每进一个班级首先找班长, 解释此次活动的原因、目的, 并自我介绍, 他们都很乐意帮我们。

6、当我们进行走访这一步骤时, 成效不怎么明显。有些被调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或名誉, 不愿意据实相告, 答案与事实背道而驰, 所以, 这次调查结果不怎么准确。

篇八:研究性学习报告

:

第六大队第九组

组 长:吴思琪、阎达仁

组 员:黄艺行、宁震坤、曾 强、周孟龙、王俊琛、任怡翔

指导老师:周小青

一、明确目的:研究沙龙村产业结构变化, 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建议。

二、研究方法:座谈 访问

三、正文:

既然是调查产业结构, 那么我们要先清楚产业结构到底是什么。

产业结构, 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 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 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 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简而言之, 就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而一般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为:

(1)需求结构;(2)资源供给结构;(3)科学技术因素;(4)国际经济关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我们调查的主要是沿溪镇沙龙村的产业结构变化。

沙龙村以第一产业的蔬菜种植为龙头。而形成如此优越的发展条件在于:

地理环境:土质肥沃;水质、空气均达到国家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而沙龙村北邻浏东公路, 南靠浏阳河使得交通无比便利;(如图)

市场需要: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健康绿S食品的需求, 与此——绿S农业应运而生, 满足市场需求;

思想普及:由于建设新农村政策及村委会的宣传领导, 使农民也普遍形成一种概念;

物质条件:因为免收农业税政策, 机械、肥料有提供和补贴, 所以大大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带动发展。

由于以上如此之多、各个方面的优势条件存在, 使得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迅速发展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村。以下是一张沙龙村蔬菜种植面积的发展条形图。

备注:含复种面积

据了解, 20xx年沙龙村成为全国农业示范村, 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无公害蔬菜种植成为沙龙村的经济发展的一大特S。20xx年人均收入为2800元, 到20xx年人均收入达到7900元, 同年, 蔬菜总产值达到840万元, 到08年达到1560元, 发展尤为迅猛。

同时我们还从村干部口中得知了沙龙村最新的动态:建立沙龙高科技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 在我们的追问之下, 了解到关于此模式的一系列资料, 其优点在于:

1、提供新的种苗、农药、肥料。由普通种苗改良为优质种苗;由化学农药升级为更加健康的生物农药;由无机肥进化为有机肥, 这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2、提供机械。目前沙龙村的劳动力输出情况分为3大块:外出务工, 一般为18——40岁;在乡镇企业打工, 一般为初高中毕业, 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留家种田, 大多是40——65岁的劳动力。显然大龄劳动力并不符合如此大规模大做功的农业活动, 而提供机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矛盾, 提高单位劳动力生产效率。

3、引进先进技术。如与湖南农大、农科院建立教科实习合作, 在冰灾后引进恒温技术。

同时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 改变了原来散户型生产模式生产、产品不成规模、缺乏品牌效应的缺点, 集中了劳动力、机械等, 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 规范了种子、肥料、农药的管理, 合理利用土地, 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努力实现高效、科技、现代农业, 开始具有树立品牌意识。

其次沙龙村在第二产业方面以花炮、化工(高新技术为其他产业服务)、食品、塑料、农产品加工为主。第二产业产值达1.5亿, 占总产值3/4。平均增长值高于沿溪镇(36%)。

在走访了一些工厂之后, 我们得到以下数据。

百年食品加工厂:

工人数:12人(初始8人) 大多为女工 纯工人(少数几天回家务农)

年产值:07年50万 08年100万

人均收入:8000元/人

浏阳三星烟花股份有限公司:20——100多人 纯工人

年产值:1亿左右

年收入:2万4左右

沙龙竹制顶板生产厂:

年产值:06年200万 08年500万

人均收入:1万2

工人数:06年60人 08年180人 (半农半工)

沙龙塑料生产厂:

年产值:06年115万 08年472万

人均收入:6000元(计件 半农半工)

从以上数据综合可以看出, 沙龙村的第二产业创造的产值大大超越了第一产业的产值, 甚至更有前景。那么我们发出疑问了——为什么还要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农业产业为主?

通过资料的分析与实践得出的感受, 我们哦们得到如下答案:

1、沙龙村优越的地理环境适宜发展农业;

2、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无公害蔬菜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与可持续性;

3、农业往加工储藏方向发展, 需要工业的发展来帮助实现机械化、现代化的农业。

所以, 沙龙村的工业发展仅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和作用条件, 不能代替处于重要位置的农业。

而沙龙村发展的第三产业更是为了农业发展提供条件。

为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村里坚持贯彻建设新农村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具体措施表现在:建设农民新村, 改造了2个小区;实行“三改”(水、厕、渠);建立环保学校。

这为无公害蔬菜提供配套设施, 宣传环保理念与思想, 稳定农民坚定的发展这条道路。

沙龙村虽然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已有基础, 但目前还并不完善。比如:有网页, 但紧缺网络人才;大型蔬菜基地也缺少蔬菜检测人员;蔬菜包装会增加产品成本……而村领导也已意识到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做出了相应的举措。如将招聘网络人才作为了今年工作的一项重点。

四、总结:

沿溪镇沙龙村以蔬菜种植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为主, 第二产业为第一产业服务, 第三产业的加强是第一产业形成品牌与优势的关键。

五、建议:

不能仅仅停留在第一产业上, 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步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开辟一条信息化的道路, 建立将无公害蔬菜的路子做大、做宽, 建立农机合作社及流通队伍, 形成品牌。优化产业结构,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新农村建设, 将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第一产业作为特S龙头产业, 稳步发展以花炮为主的第二产业, 积极加快第三产业的步伐, 以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将产业结构健康稳定地发展。

20xx年X月XX日

篇九:研究性学习报告

当今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 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证。因此,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 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

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 其目标就是:着重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力, 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 形成掌握与运用知识、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和发现, 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学习能力, 及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又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而校经过几个月筹备工作, 今天正式开题了。我受学校校长委托, 代表学校课题作开题报告, 请同学研究讨论。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第一个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二个特点是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料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学校应从实际出发,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以及具有专长的教师等校内现有教育资源。同时, 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开发和利用当地教育资源, 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包括农村衫技术研究与推广部门)的人力资源和研究资源, 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 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 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施展才能, 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 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勇于创新。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 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必须加强组织和管理工作,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 学校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共同负责学生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工作, 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 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帮助学校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 落实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要求。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机会, 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 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 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 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 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 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 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 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 获得亲身体验, 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产生积极情感, 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 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收集和分析资料, 调查研究, 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 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 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 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 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 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 并恰当的利用信息, 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 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 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 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 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 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 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实践调查研究, 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 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 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 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 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 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 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 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 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 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 主动地提出问题, 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法, 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 而应引导、归纳、提出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篇十: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一:

一、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 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枣研究性学习随之产生。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 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 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 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 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人与环境》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1、研究动员、确定课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学生对此比较陌生, 所以活动的第一步即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及其优点、特点、开展的过程, 然后,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刚刚进入高一, 所学知识较少, 知识体系不够完善, 从而选择学生比较熟悉而又与之息息相关的水作为研究的课题。

2、制定方案, 分组调查

为了更充分的研究主题, 根据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以及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热点问题, 经过师生的共同研究, 把研究的课题细化为几个子课题:一水污染问题;二水的净化问题;三饮水与健康;四珍惜水资源。班级成员自由组合分别承担四个子课题。制定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后, 有小组成员查找和收集相关资料, 为课题的研究寻求证据。

3、整理材料, 交流信息, 论证结果

小组成员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筛选有用的材料, 从多角度, 以多种方式对相关课题进行具体的研究, 同时针对有关问题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研讨, 以求对其地研究更深入。

4、评价审核

(1)各课题小组汇报研究情况, 展示研究成果, 得出研究结论。

(2)撰写实验报告, 形成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或经验。

三、研究内容

首先进一步研究“人与环境”的基本内涵和外显行为, 再通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实验, 探索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原则和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如下:

不同的课题组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本课题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1、水污染问题

介绍水污染的涵义、类型, 并到马家沟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的照片充分体现了马家沟的污染状况, 并对马家沟的水质进行测定, 同时对解决水污染问题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2、珍惜水资源

从身边说出, 介绍水污染和浪费的现象, 提出水危机的问题, 漫画设想未来的银行存入的不是钱而是水, 呼吁同学们珍惜和爱护水资源, 强调透支水就是透支生命。

3、节约能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天气预报, 似乎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 可是你会像关心天气那样来关心我们空气的质量吗?

近些年来, 在我国一些主要城市实行了空气质量公报制度, 现在, 就连普通的老百姓也有机会了解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状况。

四、创建绿S社区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 世界性的环保潮流正朝着社区层面深入, 各个国家纷纷寻求建立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绿S社区”成为一个新的时尚名词、环境状况的严峻, 呼唤着人们关注环境, 参与环保。公民参与环保正成为世界环保的主要特点, 它与生态建设、污染治理构成了完整的环境保护体系。

五、研究方法

系统学习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 发挥本人探索性教学的特长,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 借助地理课堂教学和课外研讨活动等形式,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积极探索培养中学生地理素养的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为个案分析法、调查法和观察法。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 选题富有挑战性。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是中学地理教育中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探索其方法, 是中学地理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也是当前中学地理教学领域的一个新颖课题。

第二, 大胆打破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 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 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地理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第三, 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 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 强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形成基本的地理素养。

篇十一: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两种含义。即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理解, 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 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 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 同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 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 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教育为归宿的学习活动, 它实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三位一体, 极大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深层内涵;它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它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台阶。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目标

1.内容:

挖掘化学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

化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与化学教材相对应的各阶段研究性课题等。

2.研究目标:

学生目标:

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教师目标: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或提出研究任务, 即建立问题的初始状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 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 让学生探讨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进行研究。

四、学科目标:

化学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又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教师通过生活实践和社会调查、通过观察实验和奇趣事例、通过原有知识储备、通过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来创设问题情境, 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从而获得较为牢固的知识。

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1.基本原则:

(1)全员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名学生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2)综合性原则:由于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 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 很自然地就在已学过的知识间建立一定联系, 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在系统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 将学生的学习从学科的学习带向综合的学习, 综合应用学科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以期有所收获。

(3)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 主动地提出问题, 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探索性原则: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知识, 而是敏锐地发现、主动地提出问题, 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2.研究方法:实验法

3.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由教科室组织举行系列讲座, 学习理论, 设计方案。使教师和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引导师生及学生家长提高认识, 作好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准备。

(2) 指导学生选择课题, 明确如何发现问题, 怎样归类分析问题以及选择课题的一些原则。

(3) 做一些课题研究的示范工作学科教师结合所教学科, 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问题, 通过提出问题——描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论证——解释结果——评价结果——问题解决的学科上展示, 对学生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

(4) 培养课题研究的骨干。通过学习, 有的学生已着手开展研究, 我们在各班培养一些课题研究的骨干, 以带动全体学生。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具体任务是:

(1) 指导学生定课题。从身边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课题。学校在课题选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选题比较有特S。一是围绕学校学生学习生活, 如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及对人体的作用, 购买小食品的消费情况的调查;二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课题, 如房屋装修的材料与污染情况调查、人体所需元素的调查, 通过调查、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 指导学生制订研究方案

教师对学生所选课题就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指导、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具体实施的步骤等制定研究方案。

(3) 以班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 选聘指导教师, 高一年级共确立了82个化学课题, 化学子课题组对课题进行归类和整理。

(4) 整合各方面力量, 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确定课题后, 我们整合各方面力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集中活动和分散步活动相结合, 重点从两个方面让学生实践、体验。一是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 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 最后得出结论。二是调查研究。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 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 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 获得调查结果, 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观点。

(5) 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估。对课题研究进行陈述并展示所取得的效果, 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班级展示学生的调查报告, 评估内容。重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程序。

(6)课题组成员分工挖掘研究性学习素材,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将设计研究性情景,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7)开展研究性学习公开课, 四、研究成果

我组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 不断探索, 不断总结。其中上研究性公开课有:

付晓艳:《氯气》一课获辽宁省重点协作校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大奖赛一等奖

张玉洁先后上了两节研究性公开课。课题分别是《卤族元素》和《环境保护》。

效果显著。

顾绣红:《家庭装饰与污染》一课, 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潜能。

陶萍和王恩成:《食品安全》别具一格。

候跃平:《环境保护》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使课堂生动活泼。

我组有关研究性学习论文有:

候跃平:《研究性学习教师》被评为辽宁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恩成:《机遇与挑战》获第十七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

《角S转换》获辽宁省高中化学新教材研讨会一等奖

《新课程与自学能力》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付晓艳:《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霞写出了《研究性学习初探》一文。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和探索, 研究性学习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一个课题组的学生认为: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而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掌握科学的方法, 只有通过团结合作, 才能有科学的决策, 我们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学生非常赞同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 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高尚情感,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观察、交往、研究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五、子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xx

成员:xx xxx

执笔:xx

篇十二:研究性学习报告

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 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 它已成为现在都市的环境公害, 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这种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造成的, 如一些大厦的玻璃幕墙。在下午约2~4时折射的太阳光正好对着公路, 司机们的视线受到干扰, 存在安全隐患。在深圳也存在此种问题, 特别是繁华地段的高层反光反热的玻璃幕墙, 因此, 本小组在深圳市的蔡屋围等繁华地段进行调查研究, 开展了“光污染”的课题研究。 课题目的:

1.认识和了解光污染的有关知识。

2.调查城市光污染, 并提出有关建议。

3.学会团结合作, 学会对知识的探讨与研究?

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 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1)光污染分为人造光与自然光, 这些光照对人体有害处。

(2)人对光的S彩有何反应。

(3)光污染对各种人群的危害。

2.实地调查

(1)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2)采用拍照, 进行实情记录。

3.总结整理

(1)整理资料, 分析内容。

(2)制作网页。

研究结果和分析:

1.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据环境科学的解释, 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 紫外线辐射和红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 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辐射中常见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视野内有光亮度范围不适宜, 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光亮度对比, 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见度的视觉现象, 玻璃幕墙的光污染就是由于其反射太阳光、灯光等光线过强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视力下降并迅速疲劳, 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 如夜间迎面而来的汽车前灯的眩光会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机和行人控制力降低, 很容易发生危险等。

(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太阳光主要有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等。而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的辐射, 紫外光的辐射, 能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线过度的照射, 便会引起日光性皮肤炎, 会使人身体暴露部位红肿, 严重者起水疱, 患部有灼热, 刺痒或疼痛感;病情严重时, 可伴随身体不适、发烧、恶心及心跳加速, 长期日晒过量会造成慢性损害, 长期照射阳光, 紫外线能诱发皮肤癌。但适量的阳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阳光

反射太阳光, 这种光污染是城市中最为严重的。例如, 我市的建筑, 虽然以玻璃幕墙为主, 是很美观, 但在美丽的背后却潜藏着杀机, 它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危险, 如:使正常细胞衰亡, 出现血压升高, 心急燥热等不良症状, 还可以使人的视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4)人造光

人造光就是指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灯, 舞厅用的彩灯等。在舞厅里, 我们看到的灯光五光十S, 美丽万分, 可你对它的危害又认识多少呢?各式各样的彩灯是光污染的来源之一。彩灯虽然能够强烈的刺激感官, 同时刺激也能病发细胞, 使人的眼睛不适, 影响人的中枢神经, 令人产生头晕目眩, 站立不稳的感觉, 长期处于这种灯光下会引起头痛, 失明, 食欲不振。此外经科学研究表明, 彩光能给人产生心理压力, 不同的颜S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

(5)彩光心理压力指数

灯光颜S 白光 黄光 绿光 蓝光 紫光 红光 黑光

压力指数 100 113 133 152 155 158 187

(6)光污染如何导致近视

作为学生的我们受到光污染的危害就更严重了, 现代学生的近视眼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其中必不可少原因是光污染。学生所用的台灯, 光质分为红外光、紫外光。红外光易被水分吸收, 而人的眼球80%左右是水分, 长期吸收红外光会使眼组织变异;紫外光有穿透力, 杀伤力强, 长期受紫外光辐射, 眼细胞受到伤害。台灯的光污染会对眼睛造成疲劳, 损伤, 从而使视力下降。

2.光污染的防治与建议

(1)在光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 可以多植树, 树木可以减少光污染的强度, 从而减少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

(2)在交通繁忙地区的建筑物应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 最好使用不反光、不反热的建筑材料。

(3)住宅区不用反光、反热性强的建筑材料, 因为它会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 生活习惯。

(4)若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做外墙, 应有自动转向反光系统。如:两栋楼隔着一定的距离而对立, 若太阳光从对面大楼方向射过来, 那么这栋大楼的反光外墙通过自动反光系统调节一定的角度, 射向另一栋大楼再经过自动反光系统, 把光反射到天空去, 这种设想的可行性是可以的, 但依现在的科技水平要完成这一系统是不可能的, 它需要高新的科技与高能量的消耗, 因此这种想法只有在未来实现了。

(5)现代社会提倡使用新能源, 而太阳能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可以利用太阳的高热能来发电, 在某些高原地区长年受到太阳的照射, 我们就在那里安装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仪器, 同样我们也可以在高楼大厦上安装此种仪器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 一是能使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污染大量减少, 因为我们利用太阳能发电, 可以减少对植被的砍伐, 也可以减少燃煤的数量。二是能为此大厦减少电费, 甚至可以倒卖电给发电公司, 同时, 能给在此大厦工作的人们带来合适的室内温度, 夏不热, 冬不冷。

(6)对已经产生光污染的玻璃幕墙, 专家建议可采取其他补救方法, 如用新型的亚光外墙建筑材料置换或对受光污染影响的地方增加隔光措施等。

(7)目前我国尚未对光污染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 市政府应制定有关光污染的法律。如, 如何使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 与对它的使用加以限制;对光污染严重的地区要如何改善等。配合我国现阶段, 制定有效的法律来改善现代化都市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光污染情况, 这样才能保证这里的人们的健康。

篇十三: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发明逐渐走迈人们的生活。家用电器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方便与丰富我们生活。而与同时, 一个隐形杀手的潜伏在人们的四周。它无S无味, 也许在短时间内不被人们发觉。可久而久之, 它便威胁到我们的生命。为此,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 了解更多的辐射危害, 寻找出可以防辐射的方法, 给予更多人帮助。

二、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一种物理现象, 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电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电磁辐射有两大类:一是自然界电磁辐射源, 来自某些自然现象, 如雷电、台风、太阳黑子活动与黑体放射等。二是人工型电磁辐射源, 人工型电磁辐射源, 来自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统或装置与设备, 其中又分放电型电磁辐射源、射源电磁辐射源及工型频电磁辐射源。

三、电磁辐射的危害

1969年~1982年, 美国与里州有951名男子死于脑瘤, 当时该地区在发展多项电器工业, 而这些人之中大部分就是电工或电器工程师。对此, 得克萨州癌症医疗基金针对这一些人进行抽样化验, 发现好多人的癌细胞比一般人的生长速度快24倍。吸收电磁辐射过多, 会导致胎儿变形、骨髓早死、白内障、肺致病死性损伤。

四、有效防护电磁辐射措施

1、缩短一次接触电磁辐射的时间

2、使用防辐射护肤霜。

3、别把家用电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4、假如有应用手册, 该根据指示规范, 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当电器不用时, 最好将电源关闭。

五、各家用电器的辐射量。

也许这些电器的电磁辐射不是很大, 然而我们却不可忽视。电磁辐射有一个累计效应, 偶尔一两次看不出什么毛病, 但日月累积到一它程度就会慢慢对人体产生危害。

注意:对人危害三大要素

a、辐射源的强度

b、受辐射的时间

c、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六、调查周围人群对电磁辐射的认知程度。

为了更深入的研究, 我们深入周围身边的人们, 其中多数都是我们的亲人, 在一次调查中, 点共调查了20人, 其中男的有12人, 女的有8人。知道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危害的人有8人, 知道皮毛的有7人, 5人可以说一点都不知道。可见, 在日常生活中有大多数人不明白什么是电磁辐射。为此, 更加地坚定我们对电磁辐射的研究。

七、组员的感受

我们都认为了解电磁辐射是很紧要的, 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使用家用电器并不知道电磁辐射是对人体有危害的。就算知道的也不以为然, 并不重视, 久受电磁辐射的危害很快就会显现出来。因此, 我们认为是否国家可以宣传电磁辐射的危害。这样的话, 应该可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八、疑难问题

电器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产生的电磁辐射都是相同?

每一种电器的使用是否有一个安全的距离?

九、参考文献

1、《电磁波传播与研究》

2、《电磁波》 黄宏嘉 著

3、《电磁波传播原理》 候杰昌 著

调 查 问 卷

亲爱的阿姨叔叔:

您们好, 这是我们的一个调查问卷, 我们想了解您对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的认知程度, 谢谢您的合作。

1、您知道电磁辐射吗?

① 知道 ② 不知道

2、您知道电磁辐射的来源吗?

① 知道 ②不知道

3、对电磁辐射的危害, 您有防范过吗?

① 有 ② 没有

4、一般您是怎样防范?

①不与电器接触过近

②使用防范工具

③擦防护辐射霜

④其他方法

5、长久接触电器, 您出现过什么症状吗?

① 有 ② 没有

6、以后您会对电磁辐射有严加防范吗?

① 会 ②不会

篇十四: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实在令人担忧。我们曾经对自己学校的初三和初一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面窄、时间短、量少、不得法, 每天阅读时间少得可怜, 40%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 20%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 2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1-2小时, 甚至还有15%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 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 但我们了解到, 其实, 对于这些名家, 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 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 对于一些外国作家, 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可见, 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 阅读的深度也不够。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 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 用形象的话来说, 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 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 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 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 热爱生活;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 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 俯以观今, 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发展个性, 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 课外阅读举足轻重。

当前中学生的阅读需求呈现单一性和简单性问题。对文本的阅读, 处于浅阅读阶段, 一如大众对影视作品的需求, 追求故事情节的波澜、跌宕起伏, 让自己知道的故事比较多, 从而多些生活谈资;再者获得些心中有却不甚明朗的理性认识, 殊不知这些理性认识是很廉价的。而对作者的行文思路, 构思技巧, 遣词造句, 谋篇布局等比较专业的阅读要求, 学生们表示没有想过。显然学生的阅读需求是较低层次的, 没有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阅读目的、需求亟待提高。

课外阅读的一个更重要的作用, 就是在大量的阅读中既训练思维, 增长心智又接受美的熏陶和浸染, 养成自己的文学素养。在阅读中关注作者对某一现象是怎样思考的, 即作者是怎样想的, 把握他的思维脉搏, 学习别人的思维。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是怎么思考的, 从而在比较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在阅读中我们要感受作者所刻画的美, 品味美, 沐浴美, 形成美感。最终用思想养成思想, 用美生成美。

针对以上情况, 我、周秀华、曾岚岚三位教师确立本课题并在所任班级实施, 期望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中学生的课外阅读, 尤其名著阅读摆到了比较明显的位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与此同时, 也带来了如何提中学生名著阅读质量的新难题, 因此, 加强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策略研究势在必行。据了解, 我校初三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低于这一要求,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 阅读时间少, 方法有待提高, 为此, 在学校教研室指导下, 与学生讨论后开展此项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 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 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名著积极性。对初中学生而言, “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综合性学习, “有利于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趋势

目前国外研究性学习呈多样化趋势, 其特点或围绕着问题等的提出和解决来进行学习活动, 或使研究性课程呈现出多层面的开放性, 或更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过程。在我国从教育文化积淀和现实条件来看, 实施研究性学习既是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 又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 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是他们受用终身的精神底子。教师对于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 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 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疏通, 使学生能望其门而入, 领略名著的无限风光, 读出滋味、培养兴趣、领悟内涵, 最终就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而如今的中国, 各种流行阅读正在迅速兴起, 阅读的通俗性、功利性、休闲性和大众化, 使中学生的阅读重心发生了转移, 也使名著阅读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和危机。

(四)创新之处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 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 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 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 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 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 而且, 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课堂上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学生对年代久远的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有自己的解读, 能够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生活经验理解和诠释书中的故事, 学生的课堂发言、讨论、表演、提问以及课后的总结, 读后感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老师的讲堂变成了学生的发言堂, 教师退居幕后,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 有效提高了阅读兴趣。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了改变, 尝到了“当家作主”的甜头, 极大增强了自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实践, 体验这种阅读方法的益处。

2、关于名著阅读方法的自我探索, 找到自己喜欢的有效的读书方式方法, 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3、对《名人传》《格列弗游记》《傅雷家书》等中外著名小说以及鲁迅冰心等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名家散文名著进行研究性学习, 拓宽视野, 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从研究之日起, 针对参加试验班级学生名著阅读情况和阅读水平进行调查分析。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各种相关文献, 了解研究动态, 不断提升教师认知能力, 提高教师指导水平。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挖掘、整理、分析, 探索学生名著阅读方面及阅读方法上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及时矫正研究方法。

4、经验总结法:针对各阶段的分期工作, 适时进行总结, 发现不足, 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以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还可以采用对比研究法、谈话法、抽样调查法、统计法, 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检测、研究。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并能取得实际效果, 我们初步设想, 本课题研究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以《名人传》为例来说明各部名著阅读的实施步骤)

(一)导读阶段(安排1—2课时)本阶段,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名著导读”的相关内容, 并向学生补充导读材料, 如作者生平, 写作背景, 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简析等, 让学生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 然后布置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统一阅读进度。另外,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长篇小说的基本方法。

(二)积累性阅读阶段(安排10周左右)本阶段要求学生以泛读为主, 每周阅读十回左右的内容。每周设计作业如下:

1、摘抄语段:摘抄本周阅读到的精彩语段, 并做简单点评;

2、内容概括:概括本周阅读的内容, 不少于500字;

3、写读后感:每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写, 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不少于500字。(考虑到学生差异, 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从以上作业中任选其二来完成。)本阶段, 教师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中心目标, 每周抽查学生作业并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在逐回阅读完全书后, 安排1课时, 由学生发言、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三)探究性阅读阶段(安排2周左右)

1、分析人物形象(2周):本阶段安排学生精读有关情节, 指导学生重点分析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米开朗基罗的形象, 并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然后按学生作文所分析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组交流, 最后推荐出优秀作品展评。

2、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S(安排2课时)由教师开设一次“名著欣赏专题讲座”, 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S;然后, 组织学生根据讲座指导, 查找资料, 完成一篇读书笔记, 尝试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S。

(四)总结阶段(安排1周左右):本阶段准备开展《名人传》影视欣赏、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 一方面继续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

四、活动评价

每学年进行一次活动评价, 包含参照学生读书笔记等材料进行的过程性评价, 和通过设计名著阅读试卷对学生进行的总结性评价。

五、课题组顾成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

钱明霞:中教一级, 语文组组织, 负责本次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资料, 撰写开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曾岚岚:星村中学高级教师, 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主要负责课题组研究的理论指导工作。主要负责活动课摄影安排和总结整理工作。

周秀华:星村中学教师, 深受学生的喜爱并深深地爱着学生。有着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 都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 主要负责材料的收集, 组织相关实践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1.学生读书笔记, 学习心得、手抄报等相关材料。

2.研究课题组“活动课”“研究课”相关资料。

3.课题研究反思、阶段性总结及结题报告等。

4.撰写相关论文等。

七、主要参考文献

1、埃明达。美法韩日《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j]。内蒙古教育, 20xx(8)

2、胡庆芳, 程可拉《当今美国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 20xx

3、王爱芬《国外及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xx(4)。

4、钱旭升《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 20xx

5、黄朝兵《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创新人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

6、李汉雄《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及方法》甘肃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20xx

篇十五: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英语研究性学习不同于英语学科教学

1.作为一门课程,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寻找收集资料──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而英语学科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和载体, 教学过程是围绕完成教材所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2.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 “知识”在教师那里,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只是单向“求学”, 是知识的接受者;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负责完成, 它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 同时也承担达到目标的义务。

3.英语教学偏重于学生通过记忆、练习、重复等方式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达到简单应用的目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 更注重学习的过程, 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4.英语教学活动一般在课堂上进行;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不局限于课堂, 它根据问题的需要走向开放的社会, 向社会索取知识。5.英语学科教学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分数为手段的标准化考试;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定性的方式, 它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以及体验为依据。

二、英语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教学是有联系的

从我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来看, 1.课题的提出基于英语教学, 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问题、方法、规律等提出探索性课题。如:英语语法学习和词的用法总结,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不同, 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以及从教学内容延伸出的课题等。2.在收集资料过程中, 学生必然会运用已学英语知识查阅因特网上、图书馆中的大量英语材料;运用英语与外籍人士交流, 对他们进行调查访问。3.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知识完成部分课题的结题报告。4.在答辩过程中, 课题组学生得运用英语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

三、如何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计划

1.课题:(1)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2)美式与英式英语的不同(3)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4)东西方身体语言的异同(5)讲英语国家的概况(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6)汉英句子结构的异同(7)语法的学习和词语的用法总结(8)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目标:(1)增进学生对西方国家政治、历史、人文、地理、餐饮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了解。(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培养探索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群体意识。(5)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增强科学意识。

3.计划:第一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四周时间第二步:资料收集阶段十二周时间第三步:结题阶段六周时间第四步:成绩评定阶段四周时间第五步:总结与展示阶段三周时间

学习总结报告 ·学习工作报告 ·公司学习报告 ·交流学习报告 ·出差学习报告

4.预计到的障碍:(1)缺乏资料来源(2)对西方文化无亲身体验(3)在遇到困难时可能出现畏难情绪(4)指导教师是否具有驾驭能力5.对策:(1)指导学生查询资料, 利用因特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查找所需资料。(2)近可能多地联系外籍人士, 对他们进行调查采访。(3)注意研究过程中反映出的情况, 及时调整计划, 针对问题借鉴他人经验及时解决。(4)加强理论学习和方法学习。

6.预期成果:(1)总结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心得体会等(2)按照实施计划进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 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研究课题, 由课题指导组进行分组, 此时课题组的学生和教师已打破了原来教学班的界限, 如:我指导的课题组“东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由来自同一年级四个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课题组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写出开题报告, 课题指导组进行开题评审工作。(3)资料收集阶段。该阶段是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阶段, 在每一次活动前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工作, 填写好活动安排表。每次活动之后作好记载, 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4)结题阶段。作为指导教师应开设讲座, 让学生懂得撰写总结报告、论文、调查报告等的格式, 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分工合作写出结题报告初稿, 交各小组讨论, 对初稿加以补充、修改、完善, 最后定稿。(5)成绩评定阶段。首先根据课题组的开题报告、活动资料(包括笔记、资料、照片、活动情况记录、阶段总结等)、结题报告、小组答辩情况, 由评审组打分, 然后课题小组再根据得分情况、参考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情况, 评出小组成员的等级。(6)总结与展示阶段。学生对自己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情况进行反思、总结, 互相交流学习, 并展示研究成果, 必要时邀请家长参加。

四、实施英语研究性课程的体会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处于中心地位。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 学生才是整个活动的中心, 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是以协调者或协助者的身份出现, 协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麻烦。

2.教师不再是权威, 对教学内容不再具有垄断。不是教师说的就是标准答案, 课题所需的各种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 很多知识已经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 如本课题中涉及到的烹饪、营养等。

3.教学方法不像课堂教学那样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和程序, 它更具有灵活多变性。

4.教师成为更加主动的学习者。由于英语教学内容有教材可依, 导致有的教师长期以来依赖教材, 不思进取。而面对英语研究性学习, 教师无优势可言, 同学生一样, 要学习的知识太广阔了, 从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以及一般的科研方法到课题所涉及的其他专业知识都需要教师认真学习, 否则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需要。

5.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学生在活动中涉猎了大量西方餐饮文化知识, 对饮食结构、营养、风俗习惯、就餐礼仪等有较多的了解, 对英语教材中(Book1)Unit15 Health eating这样的课文, 学生学起来就更轻松有趣;同时, 在与外籍人士的交流中, 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有限, 更激励自己要努力学好英语。

6.学生团队意识增强, 与他人交往能力得到锻炼, 克服困难的勇气、意志得到磨练,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篇十六: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题目 :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目标: 探索研究性课题, 推进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教育。

内容:

1、高中生内隐的研究;高中生引起注意的习惯;专心思考的习惯;

2、定向思维的习惯;批评的习惯;求异的习惯;思考的习惯;

3、外向的学习习惯--专心听讲, 大胆表达, 认真阅读, 及时摘记。

4、独立钻研的习惯;专心作业的习惯;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5、合作共事的习惯;合理摆放学习用品的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习惯。

6、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习惯;快速反应的习惯。

目的与意义:新课程改革自提出以来, 经过十余年的酝酿、推广和实施, 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 进一步指明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 加快了素质教育的进程。

首先, 高中生思想和感情的发展需要良好习惯教育。良好习惯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 表现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情。良好习惯给高中生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 创设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

其次, 高中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需要习惯教育。日常行为习惯展开形象思维, 激发创造意识, 富有表现力。

活动计划:

(一)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开题并按计划实施方案, 包括活动过程中的研究报告的提出, 研究论文的撰写, 资料的汇报, 阶段性小结。实验教师平时应做好各阶段性实验总结, 案例及相关的案例分析。整理和分析有关教学资料, 进行初期、中期、后期等的评比工作

3、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4、问题及原因分析

5、采取对策方案

6、培养高中生良好习惯实施

7、实施效果调查分析。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准备实施阶段。作好课题前期准备工作, 立项申报, 开题论证, 成立课题组,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各科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

1、进行学生习惯研究, 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 并聘请有关教师对课题进行进一步论证, 确立研究的重点方向, 初步制定方案。

2、采用申报审核方式, 组建课题组, 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3、健全校级管理机构, 对研究进行指导协调。

4、 第一阶段的小结。

第二阶段

1、制订明确详实的阶段研究计划;按计划全面实施研究。

2、针对小学生的特点, 进行不同层次的良好习惯的教育, 搜集典型课例和活动录像等资料。

3、进一步完善课题目标, 开展好各项活动, 做好阶段性小结, 重视行为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精神世界的熏陶作用。

4、 中期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验证阶段。

总结经验, 争取上级验收, 取得实验成果。每位课题实验教师写实验报告, 课题组写总报告。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 整理资料, 撰写实验报告、论文等, 收集典型课例和活动录像, 对研究进行综合分析。

篇十七:研究性学习报告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

目标:希望在本次调查中, 树立节水意识, 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内容:了解水污染的危害, 水的用途,  水的性质极其水污染治理方法

目的与意义:我们通过及时调查分析, 发现部分同学没有形成节水观念, 对于水污染这一问题没有高度重视。经小组讨论确定以我们身边的水为课题进行学习性研究。

任务分工:论文撰写: 设计调查问卷:

发放调查问卷:访 谈:

资料查询:

活动计划:

1月29日-1月31日:讨论研究内容, 确定主题

2月1日-2月3日:拟订实施方案

2月4日-2月5日:人员分工

2月6日-2月11日:开展研究课题

方 法:

1:对校内学生按男女各30名的方法, 抽取3位不同科目老师询问采访, 向校外10名家长和学生进行调查, 并向受访者派发问卷(可开展网络问卷)。

2:通过网络, 书籍等方式搜查相关资料。

3:将网络书籍中的相关内容, 数据加以分析整理。

4:根据整理内容设立相关报告。

5:修改、整理报告与论文

可行性:分工明确, 组员可就自己能力完成相关事务, 将报告完成。

预期的成果:论文

(结合实际, 附操作点, 将调查结果反思等加入其中, 运用一些名言, 提倡同学们节水)

总结:同学们实践能力增强, 加强学生节水保护水的意识。

体会:在研究性学习中, 同学们锻炼了实践组织能力, 不仅在学习上更加努力, 也对节水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本次调查让自己有节约的意识行动, 从节约每一滴做起, 更增强了工作能力, 责任感。

教评: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 锻炼了实践能力, 强化了节水意识。

篇十八: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题目中学生吸烟的危害。

指导教师王玉娜

课题组成员刘格言 , 严晓静, 刘洋, 温晓晓, 韩喜辉, 姜琪等

相关课程研究方法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在学校可见有时能够看到有个别学生又抽烟的现象, 吸烟有害健康, 于是调查一下学生抽烟的现象。

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了解抽烟于海健康, 让同学们远离香烟。

任务分工:

刘格言负责活动记录、资料保管的整理、陈述报告;严晓静, 刘洋负责上网及图书馆查资料、写报告;韩喜辉, 姜琪等同学负责访问学生。

活动步骤:

一、上网、上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二、访问学生抽烟的现象

三、了解抽烟危害状况。

四、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研究内容:中学生吸烟的危害。

可行性分析:

图书资料、各类科学书籍、相关报刊、实验室设备。交通工具、公交车、其他:电脑网络

预期成果:调查报告

呈现形式:文字、图片

指导老师意见:

调查效果好

签名:王xx10月9日

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抽烟学生调查可能遇到障碍。

篇十九:研究性学习报告

年级:20xx班级:17

课题题目

酸雨与人体健康

指导教师

温秀清

课题组成员

孙xx、王xx、姜x、张xx、王xx、李xx、姜xx、姜xx、韩x、栾xx、刘xx

相关课程

化学

研究方法

调查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某天在看天气预报时候, 播音员善意提醒:明天有酸雨, 注意保护皮肤。于是, 我们决定研究一下酸雨对人体的危害具体怎样

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 酸雨的化学成分, 对人体的危害是什么, 是怎样危害人体的。尽自己的力量阻止酸雨的形成和防止酸雨对人体的危害。

任务分工:

孙Xx、王xx、姜x负责上网, 去图书室查阅资料。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张可慧、王力涛负责采访老师。李xx、姜xx、姜xx负责到工厂实地考察。韩xx、栾xx、刘xx负责实验室研究。孙xx负责分析资料, 撰写报告。

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6月1日到8日, 上网, 去图书馆查找资料

第二阶段6月10日到14日, 访问化学老师, 了解酸雨对人体的危害

第三阶段7月1日到10日, 到附近的化工厂进行调查

第四阶段7月15日, 对酸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

第五阶段, 7月25日, 整理资料, 分析结果, 撰写报告

研究内容:酸雨的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

可行性分析:

图书资料、相关书籍、报刊, 实验室设备, 网络

预期成果:调查报告

呈现形式:文字、图片、动画

指导老师意见:

目的性很强, 可操作性强。在实验室做实验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签名:温秀清

9月3日

可能存在的问题:

对化工厂的调查可能不是很顺利。

篇二十: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选题背景

在当代, 工、农业生产活动中应用了大量机器。机器的广泛应用, 使摩擦力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如何利用有益摩擦及避免有害摩擦是节省能源的重要途径, 而摩擦力又以各种方式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摩擦力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因此我们选择此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以日常生活中摩擦力的作用为切入点, 运用中学物理所学的有关摩擦力的知识, 研究分析摩擦力受何种因素影响, 力求得到一些课本所没有的知识, 拓宽知识面, 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有关力学知识。

本课题有较强的实践性, 通过组员实验, 研究分析生活实例, 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写论文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而组员间的配合也是对我们的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的考验。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验证滑动摩擦力受正压力及动摩擦力因素影响, 并探索其它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2、研究影响静摩擦力的因素。

3、定性研究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从新浪网、课外书籍中采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实验研究法 通过动手做实验进行定量研究。

五、研究计划

[一]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此阶段为理论分析阶段。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为接下来的实验验证阶段确定研究方向。本阶段计划用七周, 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方案, 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此阶段为实验验证阶段。通过一系列实验, 结合组员间的讨论定下论文初稿, 再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 进行补充修改。最后形成正式的研究报告、论文。本阶段计划用十三周时间, 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进行实验研究, 取得实验数据。

2、整理、总结研究结果。

3、撰写论文。

4、成果展示。

[二]任务分工

1、查阅资料:XX

2、准备开题报告:XX

3、撰写论文:XX、XX

4、成果展示:全体组员

六、可行性分析

1、课题本身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多种书籍都曾进行探讨, 有较充分的资料来源, 且涉及的力学知识与中学物理教材紧密相连, 使我们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具有现实性和合理性。

2、可利用每周学校研究性学习时间, 周末及寒假进行研究活动, 时间充足。

3、活动所需经费不多, 活动工具简单, 都能由组员自行解决。

4、全体组员对课题有浓厚的兴趣以及信心把研究做好。

七、预期成果:论文

八、成果表达形式:文字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人类生活、生产中, 摩擦力无处不在。摩擦力按其性质可分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三种。不同性质的摩擦力, 影响其大小的因素亦不相同。我们组选择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进行研究, 并粗略研究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研究至今, 已取得一些成果。

首先对于滑动摩擦力, 从课本中知道它与正压力成正比。我们组员采取控制变量法, 通过实验准确验证了在动摩擦因数一定时,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这一结论。但因为动摩擦因数较难控制, 只粗略验证了在正压力一定时, 滑动摩擦力与动摩擦力系数成正比这一结论。由此, 我们仍可得出f=μN这一公式。

那么动摩擦因数由什么决定呢?我们知道动摩擦因数反映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 反过来说就是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决定了动摩擦因数, 而动摩擦力是两个有不光滑接触, 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动摩擦因数也不是单独由某一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决定的, 而是由两个有相互作用摩擦力的物体的接触面粗糙程度决定的。

假如我们拿一支笔, 一段小绳, 把绳子缠绕在笔上, 我们会发现绳子缠绕的圈数越多越难拉动, 如果绳子之间有重叠的话, 则更是难以拉动。这中间是否存在其它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呢?我们分析得到:绳子在笔上每绕一圈, 绳子与笔之间就多了一圈(无数多个)接触点,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多了无数处, 即有更多的地方产生摩擦力, 所有的摩擦力叠加在一起, 便使合力增大了。若绳子中有重叠, 则不止绳子与笔之间, 连绳子与绳子之间也会有相互作用, 阻碍对方运动。且这时绳子与笔的压力除直接与笔接触的绳子的压力外, 也包括绳子与绳子之间的压力, 这样摩擦力便急剧增大, 以致难拉动绳子。生活中, 船靠岸时总是用绳子绑住岸上的桩, 也是采用多绕几圈绳子的办法来增大摩擦力的。但这里面并不包括除正压力及动摩擦因数以外的其它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对于静摩擦力, 其产生原因是因为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相对运动趋势产生的原因是有外力作用, 因此, 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不仅包括接触面不光滑、有正压力, 还需要有外力作用。在不超出最大静摩擦力的范围时, 外力越大, 静摩擦力越大。一旦超出最大静摩擦力的范围, 物体便开始运动, 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那么最大静摩擦力与什么有关呢?经过实验可知fmax=μN即最大静摩擦力与静摩擦因数和正压力成正比, 其中静摩擦因数比动摩擦因数稍大, 因为当外力等于动摩擦力时, 物体受力还是平衡的, 要使物体运动, 就必须增大外力。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固定的, 较少的, 但其表现形式却十分多样化、复杂化、只有充分了解、控制这些因素, 才能充分利用有益摩擦, 避免有害摩擦, 最大程度地改进生产, 改善生活。

篇二十一: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1)

一、研究背景

1、高中语文学科之现状与困境

进入新世纪, 我们语文教学的现状就普遍而言, 仍然是没有大的改观。仅以我们学校及接触的周边学校为例——新安中学地处深圳市南头关外, 是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就生源水平而言, 属区内二类学校。经过深入调查了解,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多处于中等甚至中下水平。如阅读量少, 阅读面窄;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写作内容空洞、幼稚, 字里行间充斥的或“风花雪月”般的柔弱无物, 或“新新人类”样的无病呻吟……此种现象, 在我们这类学校以至往下的三、四类学校比比皆是, 往上的一类的学校也绝不少见。笔者曾多次参与过各种级别的语文统考改卷工作, 作为一个有二十年教龄的一线教师, 看到学生“阅读理解”答卷, 答案似是而非、不得要领;作文表达内容肤浅、空洞无物, 内心极为焦虑。一句话, 阅读和表达缺少甚至没有“文化含金量”, 著名教育家于漪比之为“缺钙”乃至“失语”。

2、语文“新课程”教育理念之要求

本次语文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 就是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 学会探究性学习。《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其“基本理念”第二条“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就明确提出:“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 思维渐趋成熟, 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 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 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 学习探究的方法, 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势的迅猛发展

李克东教授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以我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 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江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 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同时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 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 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依据

1、依据建构主义的认知发展的理论

专题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构架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 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 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建构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认知结构。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

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科知识的实质性内容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组织。它是由有组织的、稳定的概念组成。认知结构的构成遵循“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 使其形成一个按层次高低和纵横联系组织起来的“金字塔”式的结构。处于结构顶端的是最抽象和概括性最强的知识或概念, 下面是逐级向下分化的从属概念、命题或具体信息。(张奇, 《学习理论》,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第184—185页)

专题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帮助学生建构个人的认知结构。这是整个阅读和表达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 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 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 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专题研究性学习就是希望能集中给学生语文素养所必须的内容, 以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

2、依据教育心理学中的同化理论

要想有效的获得就必须加大刺激, 单篇课文的力度显得苍白, 只有把同话题或同主题的文章, 多角度多方位的展示, 才会触发学生个体经验、发散学生思维能力、扩大言语表述的可能。并有效地形成言语能力。这种类属似的学习是教育心理学中同化论的一个理论。所谓类属, 是指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与所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同化论认为, 如果二者是上位与下位、下位与上位等关系, 那么所学的概念就容易被同化, 那么学习者对所学概念的记忆与保持也容易完成。类属学习是借助于有待学习的概念与学习者自身已有概念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来完成的一种学习。

人类的认识总是依循着从“个”到“类”的过程。这里的“个”, 是具体的事物, 具有具象性;而“类”是具有相同属性的具体事物的概括, 具有抽象性。这种不同水平的“个”与“类”, 不仅表明人的认知的发展, 而且预示着教育空间所在。这就是说, 学校教育作为新生一代第二次归属的中介, 应当在促使其认知的类属性获得较高水平的发展上有所作为。这种“作为”, 具体说就是学会深刻认识“个”、学会从“个”到“类”的概括, 学会从已知“个”的“类”的特点推测未知的“个”、学会创造新的“个”等等。有专家指出:

类属化阅读是将阅读活动中获得的案例文本信息归入到一定的“类属”之中, 使案例文本信息的“个”在这个“类”的层面上形成联系, 或者将若干“个”的案例文本信息进行归并, 形成新的“类”及类属关系。(魏国良, 《现代语文教育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第162页)

有识之士强烈呼吁“现代语文教育更需要, 也更有条件编排更重视类属化系统化的教材。”(区培民主编,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 第29页)也充分认识到专题学习的重大意义。“从信息论、方法论、认识论意义上看, 类属化学习是信息处理、策略运用、认识深化与升华发展的统一, 是一种高水平的活动。”

3、依据自身长期的教学实践的反思

记得有人说过: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基本是文字型教育。及至上世纪初, 转变为文字——语言型教育。而近十多年来, 又出现了第二次重大转变, 即语言——思维型教育。但这次转变, 并未改变我国语文教育沉疴日重的现状。进入本世纪, 笔者想, 该不该出现第三次重大的转变呢?转变为“思想——精神型教育”, 即形成一条以“思想”铸就为核心, “专题研究”为手段, 让精神和言语共生的学习主线, 循序渐进, 逐步攀升。我们总觉得, 我们的高中语文学习之所以突破不了“少慢差费”的瓶颈, 原因就在于我们“文字——语言型教育”的痕迹太重, 要知道, 这是小学至初中阶段应该完成的任务, 即“蒙学阶段”的教育内容;而十多年来我们进行的“语言——思维型教育”因为没有“思想”的支撑又显得无序和乏力。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什么年龄读什么书, 什么学段做什么事。高中阶段, 我们应该多去研究精神和思想注入学生灵魂骨髓的方法和过程。

什么是思想呢?刘再复说:“精神生命流动着的血液就是思想。没有思想, 生命只是一片沼泽。”所谓“精神生命流动着的血液”就是对现实有真见, 对人生有透视, 对历史有深知, 对宇宙有参悟。如果说小学至初中是以言语技能的学习去领悟作品的思想、精神、意蕴, 培育其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即侧重于先技后道、由技悟道这一学习过程的话, 那么,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则必须把价值观的锻造, 精神家园的构建放在首位, 必须先道(精神、思想层面)后技(技巧、技能层面), 由道悟技, 以道御技, 即由“形而上”至“形而下”。试想一下, 没有了思想, 你能说或者写出些什么呢?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主张“文以意为主”、“意在笔先”、“以意役法”不正是此理吗?而要在短时间内使没有或者缺乏直接人生体验的中学生渐进为一个会思考、有思想、有见地、有创意的人, 就必须选择“专题研究性学习”。

三、研究目标

(一)语文学科层面

1、“专题研究”

“专题”为的是集中, “研究”为的是深入。一个人专注于某一个“专题”(或一个人物, 或一部著作, 或一段历史, 或某个话题), 材料不断积累, 认识逐步加深, 体验点点汇聚, 思想层层积淀, 分解化合, 发酵蒸馏, 就会凝结成一种对社会、人生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就会去陈言、留真意, 除粗秽、存精气, 由博返约, 厚积薄发。

2、“读写一体”

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其实, 你“读”什么就决定了你写什么。我们努力探究读与写、输入与输出这一现象的过程和机制。

3、“言意互转”

语文修养绝不是一个单纯的言语技能问题, 而是一个人的心智活动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反映。语文学习如果不顾及心智的开发, 特别是思维训练、文化教养和精神世界的培育, 孤立地就“工具”抓运用, 那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逐末。可以这样说,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只有两个, 一是语言, 二是思想。一个人言语世界的拓展, 同时也就是精神世界的充实。我们努力实现言意互转, 精神和言语共生。

(二)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层面

1、整合后的课堂形态

2、整合后的课型形式

四、研究方法

1、实验法

2、案例研究法

3、调查法

4、观察法

五、研究过程

1、课题申报

2003年4月, 中央电教馆批准我校申报《家园——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网站建设及应用》的子课题立项。与此同时, 我们也购进深圳润万年公司的后台管理系统, 开始“自己课程”网站的开发和建设

2、组织机构

《家园》专题学习网站由深圳市新安中学特级教师吴泓主持。参加人员:陈运桂、罗宗填、邹小新、严太波、倪岗、李擎、钟诚、刘翠兰、马金兰、陈志刚、吴锐荣、陈秋影、潘冬云。后续加入人员:深圳教院附中特级教师陈继英老师, 深圳市宝安中学高级教师唐宝康老师。聘请学术顾问:湖北大学邹贤敏教授, 广西师范大学黄汉清、黄麟生教授, 苏州大学陈国安博士, 山西师范大学桑建中教授。

3、建设网站

①取名。网站取名“家园”, 源于2000级高一(6)班做“专题研究性学习”时所办的班刊名, 意在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构建精神家园”、“精神和言语共生”是我们网站的主题词, 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②设定了网站栏目的功能构成:即专题文粹精读;专题资源拓展;题外天地延伸;习作展示评价;师生讨论社区;步骤方法探索;评价活动思考。③定题。建成的有28个系列的专题课程:如感受其芬芳, 接受其哺养——读《诗经》;南方的天空——词章华美与屈子行吟;寂寞圣哲——感悟诸子的言说;日月清朗, 千古风流——读《世说新语》;桃源梦境与归去来兮——解读陶潜;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李白与杜甫;东林悲风——明代士子的脊骨和喉骨;末世悲歌伤红楼——读《石头记》;百年寻梦——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走进鲁迅世界——读《呐喊》、《彷徨》;生与忧患——解读苏轼;科学的巨擘, 人类的良知——爱因斯坦;永远的校园——北大、清华与西南联大;我的朋友——胡适之先生;神话《边城》——读沈从文等。④上传与专题课程相关的文章1000多篇。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 《家园》网站的栏目得到了完善, 内容得到极大的充实。

4、操作实践

(1)整理出专题学习的操作顺序:

①师生共商选定专题(定题), 或由师确定专题, 充分发挥教师“闻道在先”的引导者、启发者和咨询者的作用;②师生围绕专题迅速收集材料, 熟练上传材料。这既需要较熟练的操作技术(如熟悉后台操作、前台协调配合等), 也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如检索、捕捉重要信息或有效信息);③师生高效阅读上传材料, 研究他人对此专题的研究路径及方向;④师生共商确定各自的研究路径及方向(定向);⑤师生围绕专题的路径及方向精读材料:一是欣赏、分析、理解他人创新的思想或见解;二是批判性地思考(或置疑、或探究), 归纳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三是平等地交流、互换、共享思维成果;⑥学生写出(即归纳、整理、表达)自己的研究性成果(或小论文或随笔、散文等);⑦教师阅读学生的研究性成果, 与学生共商成果的优劣、长短。原则是不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有个性、有见解的文章, 即便结构欠完整, 阐述欠周密, 都予以褒奖和鼓励并使之完善;对思想欠成熟, 见解尚偏颇的, 只要有一闪光处, 也予以表扬和激励;对借鉴他人过多的, 我也名之为“重新组合就是创造”。我们反对抄袭, 但对于重组得好、能化为个人的一种特殊表达的文章, 也予以肯定和保护;⑧修改或重写是作者重新认识、重新发现、重新创造(包括思想、思路、文体、样式、遣词、造句等)的过程。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这个环节不容忽视;⑨学生成果编辑成册或上传网站, 为的是便于相互的交流、沟通、借鉴和评价, 以产生辐射效应和体验成功的愉悦。

(2)摸索出网络学习的管理方法:

①保证每周二至三课时的上网学习时间;②规定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如阅读量、摘录量)、学习方式(或搜索, 或讨论, 或写作)和学习区域(或师生讨论区, 或具体评论栏);③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或图片动画, 或音频视频, 或设置问题;④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这里特指教师角S的定位或转换:要及时引导, 即时评价, 参与学习, 平等探究等。

篇二十二: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名称:研究消除粉笔粉尘的方法

学生姓名:xxx班级:高一班

同组学生姓名:xxxxxx

指导教师姓名:xx

报告完成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摘要:粉笔粉尘污染在学校中的污染应当引起重视, 其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如何消除粉笔粉尘污染这个问题应该尽快引起各方面人员的重视。本文阐述研制吸尘黑板擦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课题的提出:

背景

粉笔教具是目前教学的必备工具, 用它来传授知识, 是最原始和最传统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粉笔从其应用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对人类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人类对粉笔教具的认识不断提高, 即粉笔给人类教育事业带来进步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也给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及学生带来巨大的危害。

通过系统动力模型对教室粉尘的分布及危害作出研究后发现, 在讲台3m的直径空间内, 工作环境竞与炼钢炉前工人受粉尘危害的严重程度极为相似。

粉笔从其化学成分构成上来讲, 主要成份为碳酸钙(石灰石)和硫酸钙(石膏), 少量的氧化钙以及其它少量的金属元素如铁、镉等。以粉笔的化学酸碱度来看属于弱碱性物质, 从其物理性质即粉笔在书写和粉笔擦除过程中其主要化学成分, 浓度、分散度、比重、形态、硬度、溶解度等来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 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 严重污染室内空气, 危害师生的身心健康, 危害具有现代特征的现代教具如幻灯机、投影机、电脑以及实验室等重要设备, 影响这些设备的性能, 使用质量和寿命。同时由于大量使用必然需要开采大量的石灰石、矿和石膏矿, 这样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粉尘对师生呼吸系统包括肺、上呼吸道的危害以及对其它器官和组织的危害包括对眼睛、皮肤、耳朵的危害, 还容易诱发其它器官的疾病, 如对肝、肾、骨、肾脏等组织损害明显。

粉笔粉尘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很多有害病菌都能吸附在微细粉尘上而被带入学生肺部, 从而促成急性和慢性炎症的发生, 从而引起学生群体集体感染呼吸道和其它流行病。学生在听课过程中, 室内和细菌总数等卫生指标逐渐恶化, 会与微细粉笔粉尘相互作用, 加剧粉笔粉尘对师生健康的危害。

目的

我们之所以研究消除粉笔粉尘的方法, 目的是可以减轻粉笔粉尘对教师、学生以及其他人的危害, 使大家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

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

粉笔粉尘主要是在用黑板擦消除粉笔字的过程中产生, 我们主要在粉笔的生产工艺和黑板擦上着手研究消除粉笔粉尘的方法。

研究生产无尘粉笔

(1)目前:市面上原始粉笔

(2)改进:原始粉笔的改进型为无尘粉笔, 是在原始粉笔中加入油脂或聚醇类物质作粘合剂, 再加入比重较大的原料。

(3)好处:使粉笔的比重和体积都增大, 不易飞散粉尘。

(4)弊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明显, 成本较大, 难以推广。

研制吸尘黑板擦

(1)目前:普通布制黑板擦

(2)改进:制作出吸收粉笔粉尘的设备, 由一条导管连接着黑板擦和一个小型圆形箱体。

(3)好处:其功能类似于吸尘器, 在擦黑板的同时机器启动, 使飞散的粉尘大部分不向外扩张, 将粉尘吸进容器内, 易于收集粉尘。

(4)弊端:刚接触的人使用时感觉不太灵活方便。

我们针对教室讲台前地方狭窄, 老师、学生来往频繁和学生活泼好动等的特点, 认为研制一种使用灵活、方便, 又能消除粉笔粉尘功能的黑板擦, 即在现有传统黑板擦的基础上做一定改进, 加入吸尘的功能, 解决粉尘向外飞扬的问题。我们着手于研究制作吸尘黑板擦来解决粉尘污染的问题。

对课题研究进行的理论、数据等方面的分析

制作吸尘粉笔擦

吸尘粉笔擦的制作是由大家共同参与讨论及挑选材料完成的。吸尘粉笔擦是在注塑壳体的内侧, 与壳体两边平行铸有两棱骨、四块限位挡板, 壳体上端面开有通孔, 注塑的板擦固定架的螺杆上端车有螺纹, 板擦体镶嵌在固定架下端面凹槽内, 固定架位于限位挡板中间, 螺杆穿过壳体的通孔与镶有弹簧的上压盖以螺纹连接, 毛刷安装在棱骨的凹槽内, 收尘片安装在壳体无棱骨对应的一边上。防止了尘土的飞扬, 把粉尘收集到一起。

吸尘粉笔擦由于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 在学校中能够广泛推广。使用吸尘粉笔擦能够有效减少空气中的粉笔粉尘, 净化教室内空气, 有效率达到80%以上。

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就吸尘黑板擦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请教蔡老师, 并通过与老师讨论得到以下解答:

黑板擦的原理。答:现在市场上已研制出这种黑板擦, 但还未能投入使用。原理大致如下:在黑板擦内部装有一小吸尘器, 使用时吸尘器将粉笔灰吸入, 并存入内部专门收集粉笔灰的容器中, 但要定期清理容器。

粉笔灰为什么会掉落, 为什么有一部分会飞到空气中?答:因为擦黑板过程中会产生风, 而粉笔灰很轻, 因此可以考虑在粉笔灰中加入一些密度较大的物质, 使粉笔灰往下落, 减少飘散到空气中。

吸尘器原理。答:使吸尘器内部空气流速加快, 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外界大气压将粉笔灰压入吸尘器内。

摩擦生热会不会影响吸引?答:一般情况下不会或影响不大。

粉笔灰会不会被磁化?答:因为不是铁钴镍等磁性物质, 粉笔灰内部像小磁针一样的东西不容易整齐排列, 固不会被磁化。因此从电磁吸引方面考虑意义不大。

课题研究的最终结论及其他成果

基本设想:

①了解基于粉尘污染日益严重, 粉尘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们进行粉笔灰扩散与粉尘污染的研究有关研究, 并对粉尘污染的危害和治理讨论。

②粉尘污染;粉笔灰扩

③散粉尘来源;环境保护

④分析如何防御粉笔灰的危害

⑤现在有许多有关产品大量涌出但价格很贵有少许缺陷我们想在这方面有些突破

活动步骤阶段主要任务阶段目标

总体构思新型黑板擦的设计

设计图纸、采购原料设计图纸、准备实验制作材料

设计报告

作品展示与推广成果展示及推广应用

组员分配

于蕊贾澜:采访专家采购原料实验制作总结结论

高晨曹文欣:设计报告PPT制作汇报成果

结论:吸尘粉笔擦有良好的使用前景, 应该尽快推广生产使用。

这次的课题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这个小集体中感受到了每一个人的友情, 配合的十分默契。这是我第一次自主行动的事, 但其收获却很大。让我觉得同学之间的团结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次研究课题当中, 我们常遇到一些麻烦的事。这些问题让我不知从那里入手, 还有写道理我们根本听都没有听过。在困难面前我曾想放弃, 但在同伴的鼓励下, 我坚持下来了, 顺利的完成这个课题。谢谢大家的配合与支持!曹文欣

通过了这次研究性学习, 我与大家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我们互相团结, 共同讨论, 很融洽。这次的课题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粉笔灰对人体的危害, 如何防治粉笔灰对人类的危害, 团队的集体精神。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做好事情等等。高晨

我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完成这次研究性学习, 离不开大家的支持, 谢谢同学们, 谢谢我们的指导老师, 蔡老师!贾澜

我懂得了坚持不懈, 团结一致就能做好一件事情, 这次研究性学习给我的启发很大, 我将以团结友爱, 坚持不懈的精神做好以后的每一件事情!

篇二十三:研究性学习报告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大家知道,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没有发现就没有创造。学生的创造发明是从小开始的。由此可见, 学校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改变过去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 只重视分数而忽略了能力等一些不良现象, 摒弃那些知识只来源于课堂, 来源于教材的狭隘的认识, 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 是我们这次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S。本次研究性学习, 在课题操作方面有以下特点是:

一、组织学生选择课题

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由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题, 在学生选择课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张扬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与提高。

二、以点带面, 进行研究

为了更好的进行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在组织教师学习课标, 提升新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 我们以点带面进行教师个人学习的小汇报, 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 把个人的研究认识在教师间进行广泛地交流, 拓宽教师的视野, 提高自己的认识。

1、由课本走向校园。

2、由文字走向文化。

3、由兴趣走向研究。

三、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衔接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丰厚的知识营养, 我们合理地使用教材,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通过查找、搜集、使学生对课内知识广为了解, 有适当地延伸。这样做, 开发学生的潜能, 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

总之, 研究性学习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一次初步探讨, 过程还很粗糙, 但我们会在研究中不断学习与完善, 使研究性学习更趋合理化。

篇二十四: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调查目的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外阅读是中学生业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随着“减负”这一方针的出台, 课业负担逐渐减轻, 闲暇时间开始增多, 这势必为中学课外阅读提供了契机。由于课外阅读已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因而了解当今中学课外阅读情况尤为重要, 此项研究通过调查目前中学生喜爱的不同读物, 分析个中原因, 从而进一步了解青年一代的思想素质和文件修养。

二、调查范围

新华书店、三联书店的部分中学生顾客。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30份, 收回问卷, 除去废卷, 其中有效卷280份。

四、调查结果

经调查发现, 95%以上的中学生爱好课外阅读, 由于偏好的读物因人而异, 为便于表达结果, 我们只将最主要的调查结果列表显示(见表3、表4, 表略)。

在“您最喜欢的书籍”选项中, 男女生不约而同地将“侦探推理小说”放在了首位, 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意外, 因为这一类的小说兼有逻辑性强和情节扣人心弦等特点, 它们对好奇心强的中学生确有吸引力。卡通漫画在男女生中分别占有42%和51.6%, 它的广受欢迎, 符合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电影小说在男生中崭露头角, 或许将会成为一股新潮流。

仍得到42%的男生的垂青。看来, 英雄豪杰魅力犹存。相比之下, 女生青睐于古典名著应与其潜在文学情绪和细腻心思休戚相关。

正处豆蔻年华的少女也不会错过时尚杂志期刊。在“原因”选项中, “逻辑性强”和“情节吸引人”在男女生中分别占58.3%和77.4%。这应该是理性和感性思维使然吧。但是“文学性”“哲理性”“知识性”等选项却少有人问津, 此类书籍仍未成为主流。在“影响因素”选项中, “个人兴趣”占据了主导地位, 的确, 当代学生更讲究独立与个性, 可传媒影响力也着实不小。初高中生课外阅读既有许多相同之处, 也有不少差异。在“最喜欢的书籍”一栏中, “侦探推理”和“卡通漫画”无论在初中还是高中生中都雄锯冠亚军;初中生年纪尚小, 受到师长引导的影响较多, 所以“古典名著”这类正统教育的经典也开始在初中生中倍受瞩目, 也有41.2%的得票率。在调查中不难发现, 高中生阅读的书籍范围明显比初中生更广, “艺术修养类”和“军事类”在初中几乎无人问津, 在高中却有近15%的得票率。

在“喜欢的原因”这方面, 高中生的答案更呈现多元化, 得票率最高的“情节吸引人”也仅占61.5%, 较之初中的70.6%地位明显下降;此外, “哲理性强”这一原因也在高中占一席之地, 较初中上升近10个百分点。从“影响因素”来看, 初中生对周围世界的关注比高中生略逊一筹, 传媒推荐在初高中分别占5.88%与11.5%, 由此可见, 高中生更贴近社会, 视野更为广阔。随着题海战术日趋淘汰, 取而代之的是给予孩子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超过半数的家长全力支持子女课外阅读, 必将使素质教育的发展更进一步。对于喜爱的书籍, 2/3左右的青少年选择购买, l/3左右采用租、借的方法, 家长在经济方面的慷慨解囊, 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师推荐课外读物, 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 大多数学生接受教师推荐的课外读物, 足以证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为人师表, 知识渊博, 了解学生, 自是最佳的引导者;忧的是, 竟有半数以上的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并不关心, 看来家长对这问题的重视程度, 比起教师而言, 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师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不但可取, 而又是必要的, 它是一个不客忽视的环节。

篇二十五: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强调的是一种主动地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

前几年有一本书很畅销, 它就是一位中国人写的关于美国人教育现状的书:《素质教育在美国》。书中提出了很尖锐的问题:中国的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大奖, 而中国至今尚未培养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这与我们的教育现状和教育体制密不可分。

牐牬蠓惨丫进入高中的学生, 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 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你不必考虑“学什么”。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 各科新书就会及时送到你的手中, 书本就是要学的东西, 你也不必操心在什么地方学、跟谁学。学校、教室、课桌就是学习的战场。古训说:“师者, 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先生于我, 必先学于我, 凡事依靠老师, 凡疑只问老师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当然, 也没有太大的空间让你去思考“怎么学”。自打背起书包上小学起, 学习的程序就被固定下来。上课、听讲、回答问题、做作业、考试……最终, 你也没有权利决定“学到什么程度”。标准是统一的, 考试的分数就是学习程度和水平的绝对代表, 别人学习成绩的高低就是衡量自己的惟一参数。以上就是同学们目前学习方式的粗描, 与同学们熟悉的学习方式相比, 研究性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

牐犜谘芯啃匝习中“学什么”要由同学们自己选择, 学习的内容是开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 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 并有一定的可行性, 都可作为研究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怎么学”要由同学们自己设计,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同学们可以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实地勘察取证、走访专家、收集信息等等。在研究性学习中“学到什么程度”要由同学们自己作出预测和规定、在同一主题下, 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 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到什么程度”要由同学们自己作出决定、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开放性。

2、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 主动地提出问题, 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 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 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自教师提出, 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1、开题报告阶段

(1)先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 每班分成7组, 每组7、8个同学, 确定小组组长和邀请一位指导老师。

(2)接着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经过讨论, 通过搜集相关资料, 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 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提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完成开题报告。

2、实践调查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 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实践、体验, 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 掌握一定的方法。同学们可以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资料。根据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 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 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 获取调查结果。并将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交流, 逐步丰富研究成果。

3、表达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 同学们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 形成书面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提倡多样化, 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 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 同时, 还应要求同学们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 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论文答辩。(下学期开学初)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 同学们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 学会理解和宽容, 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篇二十六: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任务:分析《红楼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性格、行为及其身上所反映出的当时社会现实

研究对象: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

研究方法:通过与老师同学交流、上网调查、看电视中的有关专题节目等方法进行研究。小组人员:组长:姚琳

组员:王丹玥、卢慧莹、吕盼研究报告: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 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 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红楼梦》出世以后, 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 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读它, 谈它, 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 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 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 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 读尽诗书也枉然”之说。书中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 深入人心。现摘取几个人物, 对他们做浅要的赏析。

人物之一——贾宝玉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第一主人公;是曹雪芹满怀理想和激情, 倾其心血和才力创造的艺术形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全新的不朽典型。脂砚斋称贾宝玉是“古今未见之一人”, 并说“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 即阅古今小说传奇中, 也未见这样的文字。”同时, 贾宝玉这一人物形像既丰满深刻, 又生动鲜明, 至今还流行在生活中, 并且将会永远活在人间。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 尊重个性, 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 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 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 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 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 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 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 除晨昏定省之外, 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 十分厌恶, 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 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时若果有造化, 趁着你们都在眼前, 我就死了, 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 流成大河, 把我的尸首漂起来, 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 随风化了, 自此再不托生为人, 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 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 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 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 却又十分朦胧, 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

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 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 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 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他和林黛玉的相爱, 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反之, 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又成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 日益发展他进步的思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想性格的主要的支持力量和推动力量。这个以叛逆思想为内核的爱情, 遭到封建势力的日益严酷的压迫。按曹雪芹原来的安排, 林黛玉将泪尽而逝, 贾宝玉将在她去世之后与薛宝钗结婚。薛宝钗的性格和婚后的生活使他彻底绝望, 他终于弃家出走, 回到渺茫的虚无之中。

人物之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薄命佳人。她聪明美丽、多愁善感、天真率直, 不谙世事、孤标傲世、追求真爱、至死不渝, 却又纤弱多病, 活像一朵在秋风中不胜哀愁而摇摇的木芙蓉。在那种重权势、重钱财、重封建礼教的宗法社会里, 她这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来到贾府, 寄人篱下, 身不由己, 虽有「老祖宗」贾母的爱抚慰藉和贾宝玉的情投意合, 但前途末卜, 人生渺茫, 精神上有沉重压力。所以她很早就哀叹:「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飘泊难寻觅。」后来病情渐重, 处境更加艰难, 她预感到寿命不久, 发出了「草木也知愁, 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 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 忍淹留」的悲吟。因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弱点即超常的自恋情绪是造成黛玉早亡悲剧的内在根源。

《红楼梦》中的人物, 褒贬最多的恐怕就是林黛玉了。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 每次读完《红楼梦》, 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 她本身是一个柔弱的女性。而她却用她的敏感多疑, 用她的反抗, 用她的痛苦和眼泪, 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 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 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 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 出的多, 进的少, 如今若不省俭, 必致后手不接。”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 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非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黛玉时, 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 拿着我比戏子, 给众人取笑!”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 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认为拿自己与这类人相比, 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 她的封建阶级思想表现了出来。

另一方面, 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 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 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还有, 她偶尔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 被宝钗听到了, 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的说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 而且“心下暗服”从此变得和宝钗非常亲密。显然, 在黛玉性格中, 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 自幼受父母的疼爱, 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 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父母钟爱, 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 使得她的才华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后因父母早丧, 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一家子亲骨肉, 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 恨不得你吃了我, 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 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同时, 险恶的环境更推进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 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 心里装不下尘埃。无视“温柔敦厚”的封建规范的

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 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 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 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薛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 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 写诗做赋直逼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 爱看《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 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 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 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宝玉, 因而深得宝玉敬重, 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同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基础。

人物之三——王熙凤

在《红楼梦》中, 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 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 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 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王熙凤是一个描写的非常生动的人物, 她出现在哪儿, 哪儿就会有热闹。年仅二十岁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在卷首, 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她的介绍:“模样又极标致, 言谈又爽利, 心机又极细, 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 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要说赌口齿, 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我们对她已有了一点印象。当她第一次出场, 马上就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教人再也不会忘却。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 老祖宗把她的外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 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小姐都“敛声屏气, 严肃恭整”的时候, 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声说:“我来迟些, 不曾迎接远客。”仅仅一句话就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 这句话只能是凤姐说出的。也许贾府众人早以习惯了, 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 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 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因为忙, 她迟到了, 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 马上拿手帕拭泪, 又忙转悲为喜, 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因为红, 所以才敢这样放诞无礼, 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这同凤姐喜欢表现自己, 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相适应, 作者的浓笔艳抹, 把凤姐的出场写得极其鲜明。接下来, 曹雪芹继续在各场合描写凤姐, 并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侧面, 如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等, 通过这样的描写, 写出了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凤姐。

作者从正面描写了凤姐, 还通过别人的观察和描述来表现观凤姐的形象。刘姥姥初见凤姐时的描写, 就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威”。刘姥姥好不容易才进了荣国府, 经过了一番周折后才等到凤姐“下来”时, 却只听人声未见人影, 又经过摆饮, 最后才得到接见。而见到的凤姐是“粉光脂艳, 端端正正坐在那里, 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 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 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 也不抬头, 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着:‘怎么还不请进来?’待抬头看见刘姥姥已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身, 但“犹未起身时, 满面春风地问好”这一段精彩的描写, 寥寥几笔, 足以传神。通过对细节描写, 写足了一个贵族家庭的管事奶奶对穷亲戚的威风。另外, 其家仆兴儿对其评论:“心里歹毒, 口里尖快, 嘴甜心苦, 两面三刀, 上头一脸笑, 脚下使绊子, 明是一盆火, 暗是一把刀”, 也极其准确地反应了凤姐的性格。

从第十二回起, 作者陆续通过大段情节的描写来表现了凤姐性格的真实面。“毒设相思局”写她狠毒, “协理宁国府”写她的才干, “弄权铁槛寺”写她的贪婪。这些描写使得读者越读下去, 就越能发现其性格的阴暗面。“弄权铁槛寺”, 水月庵的老尼姑求凤姐拆散张金哥的婚事, 结果凤姐得了三千两银子却逼死了一对未婚夫妻。在其利用贾王两府关系使得阴谋得逞后, “凤姐胆识愈壮, 以后有了这样的事, 便恣意作为起来”, 作者的谴责之意非常明显。凤姐不象贾政、王夫人等人戴着“宽厚”、“仁慈”的假面具, 她做坏事自觉不而大胆, 她曾经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 凭什么事, 我说行就行”, 表示自己敢于向任何阻止她做坏事的力量挑战。而她贪婪狠毒的天性, 却以女性的美貌和聪明, 善于逢迎辞令, 把自己隐蔽的更巧妙, 更具复杂性。在对金钱的贪婪追求上, 她真可谓爱财如命。她瞒着贾琏放xx, 甚至把丫环仆人们的月钱都挪去放债。后来贾府坐吃山空, 钱的确不够使了, 贾琏便让她去求鸳鸯, 她张口就要一二百两银子做报酬。连夫妻之间也这样勾心斗角, 可见其的确是贾府崩溃前的蛀虫。

在“王熙凤大闹宁国府”这一典型情节中, 作者用了近两回的篇幅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凤姐性格。她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事儿以后, 凤姐从兴儿嘴里听到全部情况, 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对策, 对尤二姐先是虚心假意地笼络, 骗其入住大观园后, 又借刀杀人。而为其“显威”而状告贾琏的张华最后只落得被害死, 被灭口的待遇, 她的所做所为的确是兴儿一席话最好的验证。凤姐性格的充分描写, 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 作者给王熙凤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已心研碎, 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 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替。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 终难定。”从这可以看出, 作者对其还是很婉惜的。凤姐越是能干, 就越加速了贾家这座破败大厦的崩塌, 而她自己也随之同归于尽。总结:《红楼梦》, 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 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 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红楼梦》博大精深, 常读常新, 人人有感, 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

一、研究背景、目标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煌煌巨著《红楼梦》, 公认为代表了我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 影响跨越时空种族, 海内外早有了对它进行专门研究的“红学”, 研究著述繁多。时至今日, 伴随着同名电视剧的广为播放, 《红楼梦》已呈普及之势, “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学生为了提高自身文学素养而学习研究《红楼梦》也成为必然要求, 也成为高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之一。不夸张地说, 不懂一点《红楼梦》, 只能算半拉子中学生。我们通过研读《红楼梦》, 籍此探索研读文学名著的具体方法

二、研究过程

(一)教师指导

《红楼梦》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研读时教师首先需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 细心揣摩, 整体把握原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思想性方面, 作者用不满、批判的态度描述了社会的黑暗面, 展示了贾府乃至封建王朝的没落衰败, 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的摧残。艺术性方面, 作者栩栩如生的地刻画了一个个悲剧性的人物形象。“悲剧是将美好的食物毁灭给人看。”《红楼梦》这出宏大的悲剧, 有众多的小悲剧, 悲剧性散布在琐碎日常生活中, 不仅体现在一些主要人物的命运上, 且渗透到贾府的每一天、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 所谓“悲凉之雾, 遍被华宇”。众多丫鬟女仆身上, 她们无一不带有浓浓的悲剧S彩。此乃其情感基调人物命运的底S, 是它的艺术成就最高之所在, 也是学生看懂它的门径。

要懂《红楼梦》, 当然需要自己认真阅读、细心揣摩。文学作品主要是塑造人物形象,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比如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晴雯、袭人等, 学生应该透过环境、情节和细节, 进行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每一部文学名著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 它给每一个人都留下了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而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因此对同一个人物形象, 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尽相同, 正所谓“见仁见智”,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 却不能绝对化, 否定其中有高下之分。对人物的把握, 依然有全面、片面之分;对人物的理解, 仍然有深刻、肤浅之别。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正是为了认识得更全面些、理解得更深刻些。

《红楼梦》给读者很大的思考想象的空间, 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时, 应先让学生吃透教材的选段, 课外扩大阅读, 进一步啃原著;把握人物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见, 可以“见仁见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不拘于某些权威的观点。

如对王熙凤, 可就教材《林黛玉进贾府》, 挑出她与黛玉初见的一两处细节, 将她有心计、善逢迎剖析清晰;课后进一步研读原著, 由点及整体把握其个性, 并透过其个性作派, 敏锐把握其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对林黛玉, 可先分析课文中她将众人对宝玉的批评性意见转化为赞美以赢得王夫人满、脸笑容的片段, 比较她与凤姐有心计、会逢迎之不同。她自觉寄人篱下, 被动应对王夫人, 以争取生存空间;凤姐则主动曲意奉承贾母, 实现做贾府大管家的野心。黛玉才情、品貌出众, 高洁孤傲之外, 认识到因身世、遭遇不幸, 她又自卑谨慎, 这才较全面把握了黛玉。还可进一步从现实生活出发, 看到她追求纯美爱情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固然有外在原因, 主要是因为爱情不相信眼泪, 需要坚强、勇气和理智。

贾宝玉从世俗眼光看一无是处, 倒算“反面典型”, 单他与一般纨绔子弟不同, 他叛逆封建制度和礼教, 却不彻底;言行举止不阴不阳, 也接受了家庭定下的婚姻, 真是“畸形怪胎”。不妨换个角度, 让“宝玉自述”, 从出身、性格、生活、爱情和结局等方面独白, 揭示他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及遭阻挠、扼杀的痛苦和愤懑。

贾府主角固是小姐公子, 公子小姐离不开丫鬟, 聚焦晴雯很有必要。“心比天高, 身为xx”, 晴雯似乎从不把自己当奴才, 没有屈己趋附过哪个主子, 与袭人有天壤之别, 即使放诸“十二钗”也光彩照人。如凤姐、探春等都自尊要强, 但凤姐违心趋附老祖宗, 探春只亲王夫人、不认亲娘, 都不如晴雯坚决彻底;但她心气太高, 完全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 在下人面前跋扈, 自然让袭人等下人痛恨、让王夫人这样蛮横的主子厌弃, “性格决定命运”, 被赶出贾府而凄凉死在家里, 也在情理之中。

研讨人物形象,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单个纵深挖掘, 也可横向比较黛玉和宝钗、黛玉和袭人等异同, 更见鲜明形象。如黛玉虽小心眼, 但其生活全部在感情, 害怕失去宝玉, 这样抓住了要害;宝钗“庄重贤雅”, 但透过表象, 可以看出她全力追求婚姻的实质。可以主攻一个人, 也可以针对一类人, 比如贾府的丫鬟。贾府的主子、半主子和奴才之间都有斗争, 所有对付奴才的手段中, 将奴才

赶出贾府、当不成奴才最具杀伤力。鲁迅曾用“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概括悠长的中国历史。化用一下, 也可将贾府奴才的命运概括为“暂时做稳了奴才”和“再想做奴才而不得”两种。既然是奴才, 不管哪一级, 肯定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人”, 人格扭曲或“异化”, 从这个角度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二)学生活动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研读原著, 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并就同一人物及突出的现象展开讨论, 在此基础上撰写研读论文;举行学生小论文发布会, 将其中较有价值的小论文发表在校刊“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专栏, 激励学生更加深入地研读《红楼梦》。

篇二十七:研究性学习报告

20xx年1月——20xx年9月, 我们历史组在高二年级文科班中深入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是历史科研究性学习的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20xx年9月——20xx年1月, 我们召开了多次课题组会议, 对在高二年级文科班中再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进行可行性论证, 经过论证, 我们认为是可行的,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素质较好。近几年来, 我校文科高考成绩年年再创新高, 在全市多次摘取文科桂冠, 使我校文科类学生英才济济, 汇聚一堂, 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素质较好为全校所公认。

2、高考改革的趋势。20xx年广东省高考(3+X+1)文理综合试题第十九题(上海市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题)是典型的研究性学习的考题;20xx年高考上海卷第37题(老山汉墓走出西域美女题)亦属研究性学习的考题, 这两题的出台代表了高考改革的方向, 它表明研究性学习的考题在高考中开始出现, 紧跟高考改革的方向, 是高二年级文科班历史教学的任务。

3、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历史课是我们课题组成员杨柳、周雪红老师任教, 这对于研究工作的进行较为便利。

4、班主任支持。这几个班的班主任都较为支持, 使得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对学生进行组织动员工作

考虑到高二年级没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时, 我们只能利用历史课及一些班会课时间进行动员。首先, 请教科所苏敏老师作专题报告(20xx年1月), 向同学们介绍了国际国内研究性学习的最新动态, 以及柳州市几所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情况, 使同学们对研究性学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次, 请周梅莉老师进行具体的指导, 使同学们明确研究性学习不仅是高考改革的方向, 而且能够锻炼大家的学习、工作能力, 是高中阶段不可多得的一次锻炼机会。最后, 杨柳、周雪红老师利用本班历史课时间向同学们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及研究程序, 布置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任务。考虑到高二年级没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时, 这一任务只能利用寒假时间进行, 所以, 我们把研究性学习的任务以寒假作业(作业全文另存)的方式布置下去, 要求学生在放假前将研究性学习的准备工作做好, 放假时进行研究, 开学后再整理研究成果。

三、组建课题组, 制定研究方案

在将寒假作业布置下去后, 我们着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准备工作——组建课题组, 制定研究方案。首先, 我们组织学生组成课题组, 规定1——5人一组, 在自愿的基础上选举产生组长, 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以及与指导老师的联络等, 并负责将研究课题和本组成员名单交给老师。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研究课题, 在研究过程中, 既分工负责, 又相互配合, 体现全体成员分工与合作的统一。其次, 为了把握研究方向, 保证进度和质量, 我们要求学生制定研究方案, 其内容包括课题的名称,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的方法和时间进程, 小组成员的分工, 预期的研究成果及表现形式等, 并规定了研究方案交给老师的时间。最后, 进行开题论证工作, 研究方案交上来后, 我们组织了开题评审会, 对每个组的“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评审(开题评审会记录另存)。为此, 我们制订了详细的评分细则, 内容有课题组所选(拟)课题的意义、课题组所选(拟)课题的可行性、课题组所选(拟)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的恰当程度、课题组对所选(拟)课题的设想的合理程度、课题组成员陈述课题及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等几项, 依据这一评分细则对学生的课题进行了评分, 好的研究方案建议学生保留, 不合格的课题要重新准备后再通过开题评审, 在此基础上, 开始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

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

在组建课题组, 制定研究方案并通过开题论证之后, 我们开始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 由于没有课时, 我们要求学生用寒假时间自主进行研究, 我们教师着手进行指导工作。我们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我们首先指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分工合作, 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互相配合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其次, 我们给学生讲解了进行资料收集工作的方法:1、通过媒体搜集资料。我们指导学生通过媒体搜集资料, 如互联网、图书馆、音像制品、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 都是较好的搜集资料的媒体。2、实地考察。我们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由同学们亲自到现场勘察, 采集相关素材, 并提出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带照相机、摄像机进行摄影摄像, 并将资料输入计算机。由于没有课时, 只能在假期进行这一工作, 所以我们提出必须要在家长陪同下前往并注意安全问题。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相关部门(如旅游局、旅行社、博物馆等单位)搜集相关资料。其实, 搜集资料的途径很多, 可谓条条道路通罗马, 除上面的途径外, 还可借助父母的关系, 找到调查对象进行座谈;借助社会关系, 访问不同层面的调查对象等等。在搜集到相关资料后, 一定要注意原始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图像等)的保存, 有条件的同学最好将资料输入计算机保存。

五、研究成果展示

20xx年3月, 寒假结束了, 同学们带着原始资料回到了校园, 我们首先指导他们进行资料的整理工作。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形式多种多样, 不仅有文字资料, 还有数据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软件资料等。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对搜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 确定总结的内容, 选择最合适、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形式, 得出研究成果。同学们有的写出了研究论文, 有的写出了调查报告, 有的整理出颇有分量的研究笔记, 还有的提交了大量的相片、软件等, 取得成果共记42项(大量成果另存, 成果一览表附后)。我们指导他们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 将所得成果输入电脑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我们选取了一部分优秀成果, 在20xx年6月进行了研究成果展示, 黄明旻、张超、杨秋慧、胡宾等同学展示了他们制作的课件, 对此, 我们还进行了现场摄影、摄像(相片、录像带另存), 这次展示, 取得了圆满成功。

我校历史组“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组建三年了,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通过这一阶段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然, 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钻研, 还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到兄弟学校学习, 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 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水平。

个人简介

杨柳, 199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 1997年获中学一级教师职称, 20xx年1月取得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她长期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 多次带领学生参加高中历史会考、高考, 成绩突出;擅长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任教十余年, 有数篇论文获各种奖励, 有数篇论文发表于各级刊物中, 其中《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的几个问题》一文荣获《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第二届“全国当代历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并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全国当代历史教学探索(第二辑)》, 《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指导的二个体会》一文入选《中华教育文选》一书,《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发表于《中国教育》20xx年第一期。

篇二十八: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 佛靠金装”, 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将“衣”摆在首位。可见, “衣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S。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 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 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从远古时代的人类用树叶兽皮遮羞保暖, 到当今社会讲究时尚、潮流、个性的流行服饰, 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们将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 追寻我国服饰文化史, 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精髓与博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 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 宣传服饰文化, 让服饰文化引起更多当代中学生的关注, 使他们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认识与品味, 让他们的穿着打扮展现出当代中学生动人的风采。

预期成果

体验、调查分析报告、论文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 在老师的指导下, 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 收集有关资料, 撰写相关论文。

活动计划

任务分工:由于人数有限, 所以全组全过程参与。

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 开好开题会,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文化的有关资料, 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 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第四阶段(第12—13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 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相关验收材料, 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工作, 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可行性分析:

人员条件:我们对这个课题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这将会使我们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这门课程.我们的成员中有一名是团支书,这将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本组成员团结互助,善于分工合作,这也将促使我们的活动更加迅速的完成.物质条件:我们家中都有电脑,上网查找资料较为方便

时间条件:现在下午一般都是三节课后就放学了,所以我们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充裕;同时,课间,中午和月假的时间我们也都可以利用.总结::对我们来说,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同其他功课相比,它的学习范围,内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强了.虽然开始大家都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但在我们的努力以及朱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们克服了困难,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开题报告.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1.我们共进行了两次开题论证.第一次论证时我们做得很不好,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两组同学的展示,我们感到很没面子,也有些不服气.我们决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时希望再有一次论证的机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论证我们做得非常好,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做成了幻灯片的形式,视觉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由此我们感到,不是我们没有能力,而是我们没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无难事――信心,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第一个收获.2.研究活动是一个团体活动,无论是制定研究框架还是具体实施,都需要几个人共同讨论决定,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至少是不可能完善的.因此它在客观上为我们创造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会取长补短,这是我们研究活动的又一个收获.3.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说办事拖拉,效率太低,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等等,我们要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教师评价:

1.研究小组的学生均能按要求完成研究工作.研究热情高,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研究过程扎实,能记录下每一步的研究历程;组员分工比较合理,基本能作到在研究过程中分工协作.总体来说,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小组的合作努力下成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这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2.研究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对研究的课题缺少整体上的宏观把握,题目过空,过大,这也造成了学生的研究思路几经周折才梳理清晰;在研究目的与意义上,语言较为空洞。

篇二十九:研究性学习报告

指导教师:xx

组长:xx

组员:xx

一、研究方法:座谈访问

二、明确目的:研究沙龙村产业结构变化, 为优化产业结构带给推荐。

三、正文:

既然是调查产业结构, 那么我们要先清楚产业结构到底是什么。

产业结构, 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 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 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 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简而言之, 就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而一般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为:

(1)需求结构;(2)资源供给结构;(3)科学技术因素;(4)国际经济关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我们调查的主要是xx镇沙龙村的产业结构变化。

沙龙村以第一产业的蔬菜种植为龙头。而构成如此优越的发展条件在于:

地理环境:土质肥沃;水质、空气均到达国家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而沙龙村北邻浏东公路, 南靠浏阳河使得交通无比便利;(如图)

市场需要: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健康绿S食品的需求, 与此——绿S农业应运而生, 满足市场需求;

思想普及:由于建设新农村政策及村委会的宣传领导, 使农民也普遍构成一种概念;

物质条件:因为免收农业税政策, 机械、肥料有带给和补贴, 所以大大提高农民的生产用心性, 带动发展。

由于以上如此之多、各个方面的优势条件存在, 使得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迅速发展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村。以下是一张沙龙村蔬菜种植面积的发展条形图。

备注:含复种面积

据了解, 20xx年沙龙村成为全国农业示范村, 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无公害蔬菜种植成为沙龙村的经济发展的一大特S。20xx年人均收入为2800元, 到20xx年人均收入到达7900元, 同年, 蔬菜总产值到达840万元, 到08年到达1560元, 发展尤为迅猛。

同时我们还从村干部口中得知了沙龙村最新的动态:建立沙龙高科技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 在我们的追问之下, 了解到关于此模式的一系列资料, 其优点在于:

1、带给新的种苗、农药、肥料。由普通种苗改良为优质种苗;由化学农药升级为更加健康的生物农药;由无机肥进化为有机肥, 这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2、带给机械。目前沙龙村的劳动力输出状况分为3大块:外出务工, 一般为18——40岁;在乡镇企业打工, 一般为初高中毕业, 具有必须文化基础;留家种田, 大多是40——65岁的劳动力。显然大龄劳动力并不贴合如此大规模大做功的农业活动, 而带给机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矛盾, 提高单位劳动力生产效率。

3、引进先进技术。如与湖南农大、农科院建立教科实习合作, 在冰灾后引进恒温技术。

同时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 改变了原先散户型生产模式生产、产品不成规模、缺乏品牌效应的缺点, 集中了劳动力、机械等, 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 规范了种子、肥料、农药的管理, 合理利用土地, 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努力实现高效、科技、现代农业, 开始具有树立品牌意识。

其次沙龙村在第二产业方面以花炮、化工(高新技术为其他产业服务)、食品、塑料、农产品加工为主。第二产业产值达1.5亿, 占总产值34。平均增长值高于xx镇(36%)。

在走访了一些工厂之后, 我们得到以下数据。

百年食品加工厂:

工人数:12人(初始8人)大多为女工纯工人(少数几天回家务农)

年产值:07年50万08年100万

人均收入:8000元人

浏阳三星烟花股份有限公司:20——100多人纯工人

年产值:1亿左右

年收入:2万4左右

沙龙竹制顶板生产厂:

年产值:06年200万08年500万

人均收入:1万2

工人数:06年60人08年180人(半农半工)

沙龙塑料生产厂:

年产值:06年115万08年472万

人均收入:6000元(计件半农半工)

从以上数据综合能够看出, 沙龙村的第二产业创造的产值大大超越了第一产业的产值, 甚至更有前景。那么我们发出疑问了——为什么还要以无公害蔬菜为主的农业产业为主?

透过资料的分析与实践得出的感受, 我们哦们得到如下答案:

1、沙龙村优越的地理环境适宜发展农业;

2、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无公害蔬菜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与可持续性;

3、农业往加工储藏方向发展, 需要工业的发展来帮忙实现机械化、现代化的农业。

所以, 沙龙村的工业发展仅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和作用条件, 不能代替处于重要位置的农业。

而沙龙村发展的第三产业更是为了农业发展带给条件。

为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村里坚持贯彻建设新农村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具体措施表此刻:建设农民新村, 改造了2个小区;实行“三改”(水、厕、渠);建立环保学校。

这为无公害蔬菜带给配套设施, 宣传环保理念与思想, 稳定农民坚定的发展这条道路。

沙龙村虽然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已有基础, 但目前还并不完善。比如:有网页, 但紧缺网络人才;大型蔬菜基地也缺少蔬菜检测人员;蔬菜包装会增加产品成本……而村领导也已意识到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做出了相应的举措。如将招聘网络人才作为了今年工作的一项重点。

四、总结:

xx镇沙龙村以蔬菜种植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为主, 第二产业为第一产业服务, 第三产业的加强是第一产业构成品牌与优势的关键。

五、推荐:

不能仅仅停留在第一产业上, 应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步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开辟一条信息化的道路, 建立将无公害蔬菜的路子做大、做宽, 建立农机合作社及流通队伍, 构成品牌。优化产业结构,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新农村建设, 将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第一产业作为特S龙头产业, 稳步发展以花炮为主的第二产业, 用心加快第三产业的步伐, 以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将产业结构健康稳定地发展。

XXX

20XX年X月XX日

篇三十: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水中的生物圈

选题背景常州市在最近几年里发展较快, 但有关政府并不能将环境的和谐与发展相统一.我们看到的是摩天大楼一幢幢拔地而起, 而城市的环境却一天比一天不尽人意, 就像我们学校旁红梅公园的那条河流, 已在一天天绿藻的摧残下成为了死水.生命之源正悄然断绝.这是我们美丽学校的遗憾.作为常中的一分子.我们看在眼里, 痛在心里.我们决心为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我们能做的很少.最有价值的事, 便是动员那里的每一个成员把保护环境宣传开来, 并使之深入人心, 从而使微薄的一份份力量焕发出无限的威力!

常州市水文自然地理

常州市地处江苏南部, 长江三角洲南缘, 地理坐标北纬31°09′至32°04

′, 东径119°08′至120°12′

, 位于沪宁铁路中段, 东距上海约160KM, 西离南京约140KM, 东邻无锡、江阴, 西接茅山, 南接天目山余脉, 北临长江, 与扬中、泰兴隔江相望, 东南濒太湖, 与宜兴相毗。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 其中:陆地面积3520平方公里, 河湖库塘水域面积855平方公里, 占总面积的19.5%。

全市属长江流域的太湖湖区、南溪两大水系, 京杭大运河自西北向东南经市区穿越过境, 由诸多北支和南支沟通长江以及洮湖、滆湖、太湖等主要湖泊, 构成纵横交错的水网地区。

大运河以北属太湖湖区水系, 面积为857.5平方公里, 以新孟河、德胜河、新藻港河、藻港河东支—北塘河、新沟(舜河)—三山港五条通(长)江水道为骨干而构成常州北水网;运河以南属南溪水系, 以扁担河、白鹤河—童子河、南运河、白荡河、采菱港、武进港为骨干河道与滆湖、太湖相通。境内南部有南河、中河两河上接胥河下至宜兴入太湖。丹金溧漕河北起大运河, 南经金坛入溧阳, 穿中河与南河交汇。夏溪河、湟里河、北干河、中干河并联洮、滆两湖, 滆湖与太湖有太滆运河相串接。山丘区建有沙河、大溪、前宋、塘马、茅东等大小水库95座。

项目组负责人: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项目涉及相关学科:化学

生物政治

项目所属学科:自然科学

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经过本次研究, 了解生物现状, 找到一个简单解决学校河流污染问题的方法, 从而到达净化河流的目的.用化学反应原理尽量减少污染.研究的基本过程

先采集河流中一些水来考察, 再研究水中的生物圈和主要污染物

项目条件我们是学生, 也做不出什么改善大工程, 只能从自我做起, 从身边做起

研究目的

加强自身的本事, 初步清理河道, 保护学校环境

主要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 论文

研究的基本思路运用化学手段清理河流的水华

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经过本次研究找到一个简单解决学校河流污染问题的方法, 从而到达净化河流的目的。用化学反应原理尽量减少污染。

各成员在项目中的主要贡献

联系相关专业导师:

收集资料:

实验操作:

拍照记录:

撰写研究性学习:

讲演:

各成员研究心得

徐殷韬:保护环境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张一晗:虽然我们的本事有限‘但我们用心去做了.孙郭鹏:水中的生物圈很脆弱, 我们不能随意破坏, 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致力于污水净化, 环境美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沈斌:单靠做实验来解决河流污染问题是不够的, 解决污染源最为重要.高睿:治理河流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不要让河流受到污染, 我们应当提高我们的素质, 不要乱扔垃圾, 保护环境。

焦荣荣: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保护环境不仅仅是表面的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 保护水资源。

高萍:让我们从身边做起, 从小事做起, 共同创造完美学校.朱麒: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常宇:我们应当保护水中的生物圈, 不能肆意破坏自然和环境

小结

经过初步的探索, 我们发现河道之所以浑浊不堪, 主要是因为生活污水中包含很多的P, N等元素, 造成水富营养化, 水藻的很多繁殖。而这些水藻死亡后腐烂, 河流也边散发出恶臭。经过这次探索, 我们找到了河道污染的原因。所以我们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保护水资源, 保护水中的生物圈。在前几年发生的太湖蓝藻事件当中, 许多人意识到了水资源的重要性, 也意识到了若不加强环境的保护, 我们必将受到环境的惩罚, 可是我们尚未行动起来, 尚未对我们的水资源保护做出实际的行动.我们想说:保护环境, 不仅仅是表面的工夫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实际行动。仅有付出于行动, 才能真正保护水资源。从此刻开始, 珍惜每一滴水, 保护每一份水资源, 保护我们的未来!

研究结果

罗列研究资料

1、河流污染较为严重

2、人为原因:生活污水的排放

3、如何有效治理河流:化学手段。最重要的还是自我的环保意识。

研究结果

了解了水中生物的现状, 了解了部分河流水质。

研究结果分析

虽然有了必须的改善, 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研究提议

计划出更为完善的方案, 使河流有更大的改善。

篇三十一:研究性学习报告

每一天放学时, 东中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 店门摊前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这样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此刻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家长们对自我子女的零用钱也比较多。那么, 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呢?这些消费开支合理吗?中学生的消费观有没有不恰当之处?高中生应建立怎样样的理财观念?

此刻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人人都需要应对的复杂而美伦美奂的社会,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正日益扩大, 消费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项。琳琅满目的商品, 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 千变万化的流行信息, 给差不多每个城市的中学生供给了一个经过消费活动认识社会, 了解社会的机会。也所以使我们中学生的消费观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树立, 成了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材知识, 学会分析问题, 做到学以致用, 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学习本事。我们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决定选择有关中学生日常消费方面的研究课题, 从最小的最贴近生活的“零用钱”着手, 对东台中学学生的消费情景做一些调查, 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研究。

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1.中学生零用钱拥有情景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6%, 基本没有零花钱的仅占1。4%。

此刻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 家长对自我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 疼爱有加, 即使自我在省吃俭用, 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 谁不想让自我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我孩子身上放上一些零花钱, 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投资。仅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一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 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

2.初高中学生月零用钱数额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在初中生中, 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 其比例为70。2%;而51-100元的占14。9%;101-200元的占6。4%;201元以上的占8。5%。而高中生零用钱的数目则相对平均, 在不一样的区间中所占的比例均比较接近。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201元以上, 占30。4%。其次为151-200元的占26。1%;而100元以下和101-150元的零用钱均占21。7%。

相对来说, 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 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 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 与此同时, 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 也随之“水涨船高”。

3.零用钱主要来源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同学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 占了94。4%;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9。7%;其他亲戚给的占7。0%;以及其它的占4。2%。分析发现, 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 经过奖学金获得一些零用钱的比例略高一些。

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 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靠于父母, 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 也会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所以, 绝大部分零用钱来自于父母。

4.中学生零用钱的主要用途

结果显示:零用钱用于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47。7%;进行储蓄和买零食的均占46。5%;这三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25。4%;体育花费占14。7%;用自我零用钱买衣服的占5。0%。

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书籍是学生成长的养分此刻的文化市场比较繁荣, 课外的, 课内的;娱乐性的, 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 文学小说类的, 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 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 总期望孩子多长知识, 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有46。5%的中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 并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 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证明, 勤俭节俭的中华美德在我们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许多同学喜欢吃零食, 所以, 在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比例。

5.中学生零用钱的保管方式

数据显示:有45。5%的学生是由自我保管自我的零用钱, 同时有34。6%的学生会把零用钱“上缴”父母, 由他们保管, 仅有7。8%的学生会把零用钱存在银行里。

有许多青少年学生会把自我的零花钱放在自我身边, 以供平时使用, 这也是青少年自主意识的一个表现, 可是他们之中很少有人会把自我的零用钱存在银行里, 这一方面是因为此刻的银行储蓄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并不太适用, 尤其是一些还没有拿到身份证的青少年, 并且银行储蓄的手续和填写对于一些青少年来说都不是十分方便;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中学生缺少理财意识, 这与媒体中介绍的西方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会把自我的储蓄交给父母处理, 这在必须程度上说明了此刻孩子对父母的依靠性。而部分懂事的小孩, 体谅父母养家的辛苦, 将自我省下的零用钱主动交给父母, 也算是尽了一片孝心。

6.中学生日常消费观的影响源调查

图表证明:影响中学生消费观的最重要的人群是年龄相仿的同龄人, 其中受同学朋友影响最大, 初高中均超过50%, 其次是兄弟姐妹的影响, 达30%左右。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 中学生开始有自我独立的交往对象, 同伴交往的时间远远超过与父母的交往, 在自我的日常生活的安排上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同学朋友的影响。许多中学生有消费行为往往受同学的推荐, 从而出现“追星”的潮流, 这都能够从学生平时购买的mp3播放器、服装、小饰物能够看出来。

7.中学生对学校统一着装的认同感调查

统计显示:73.4%的高中学生和38.5%对学校要求统一穿校服持不认可的态度, 约五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在特殊的场合能够穿校服。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有自我学校统一的校服, 统一着装是增强学生团体荣誉感, 强化团体凝聚力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有些学生因为校服款式和质量的问题, 不能为学生理解, 但也有不少同学出于校服影响自我的个性, 妨碍自我标新立异的不良心理, 对校服持不认可的态度。这必须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存在求异与攀比的不良消费心理, 不切实际地追求名牌消费。

8.影响中学生消费的商品因素调查

研究可知:中学生购物的动机首要的并不是商品自身的性能与用途。34.6%的初中学生和37.5%的高中生关注更多的是商品本身的外在包装和款式, 另外还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同学首先关注的是商品本身是否“跟得上潮流”。这些现象十分值得我们重视。

从正确的消费心理出发, 理智的消费更多的是关注商品本身的性能与价格, 力求价廉物美。而追求商品的外在包装和“是否合乎潮流”显然是因为攀比心理的影响, 期望自我的物品“不丢面子”。这样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攀比之风, 也给家庭带来了必须的经济负担, 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时间投入。

9.中学生日常购买书籍情景调查

调查显示:中学生零花钱有不少用于购买相关书籍, 其中选择最多的是《扬子晚报》、《读者》、《青年文摘》等报刊杂志, 高中生占71。7%, 初中生也有69。2%的比例。另外科技丛书和学习专业用书也有较大的比例, 分别在50%左右和30%以上。

(二)中学生日常消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消费结构仍有片面性

部分学生的消费资料过于集中。追求品牌的中学生占必须的比例, 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显然进入了误区, 这也反映了中学生消费中不合理的一面。当一个中学生满身名牌、穿戴时髦的时候, 所显示的并不是那个中学生的个人价值, 却是虚荣和不适宜宜。作为一个中学生, 其个人价值在于勇敢向上、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以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在于他的独立性。这样的中学生充满自信, 无论是否穿戴名牌, 都不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相反, 如果一个中学生只能靠外表在名牌来支撑自我的“价值”和“地位”的话, 说明这个中学生毫无自信, 已经“一无所有”了。

2.攀比现象比较严重

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不好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 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 要注意的是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 过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 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供给经济上的支持。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 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 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 若这种情景继续发展下去, 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歪曲, 消费很难再正常化, 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3.家长对于中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够到位

多数学生家长不经常甚至从不对其进行理财教育, 这也是中学生的消费有片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中学生认为需要对自我进行理财教育, 这体现了对中学生对理财教育的渴望。

(三)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习惯的几点提议

1.作为当代中学生自身应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不攀比, 可是分追求名牌, 提倡艰苦奋斗精神。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消费前沿, 能轻而易举地经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消费信息, 所以, 对于社会上的新兴事物要学会辨别好坏是非, 增强消费意识, 提高自主消费本事。随着改革开放, 经济得到发展,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可是, 精神礼貌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艰苦奋斗、勤俭节俭说得少了, 浪费现象由此滋生。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此刻生活好了, 不能亏着孩子, 宁可自我省吃俭用, 也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 对孩子过分宠爱, 使他们过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在学生中攀比、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 当小康生活向我们招手之际, 当太平盛世向我们走来之时, 我们更须永葆艰苦奋斗的本S。惟有如此, 方可民族兴盛, 大业有成。为此, 期望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引导, 把艰苦奋斗、勤俭节俭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资料, 经常抓, 这样中学生才能构成热爱劳动、勤俭节俭、尊重和珍惜大人们的劳动成果、不追求奢侈、不贪图享乐的正确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中学生的家长应当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消费引导, 帮忙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不要过度溺爱, 严防中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化, 要经常作适当的引导, 做好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教师。引导学生把零花钱存起来, 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还能够让学生参与家庭理财。

3.对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合理消费习惯, 中学生所在学校也应当进取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

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和家庭教育中, 理财教育是热门的话题。他们根据孩子年龄不一样的特点, 学校和家长按不一样的阶段, 由浅入深地确定不一样的教育目标和资料, 进行理财教育。所以, 就需要学校进行较为全面的经济知识教育和消费教育, 以及家长的配合。在教育过程中, 要经过各种形式, 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美德及革命先辈和当代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 学校要经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 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为, 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家庭行为, 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家庭的消费方式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极大作用。

研究收获与小结

1.经过这次的研究学习, 让我们不仅仅了解了现代中学生的消费状况, 增进了不少的社会阅历。

为做好中学生消费状况分析, 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并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问卷的编制资料涉及:经济来源、每月花费、消费资料, 以及同学的一些想法和消费方式等方面, 为此我们请教了许多教师, 力求能真实地反映出当前中学生的日常消费状况。在实地的调查与数据分析中, 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不少问题与困难, 边研究边学习, 共同提高。经过这次真刀真枪的活动, 真正让我们学会与人更好地沟通与相处, 进一步了解了社会。

2.在研究学习中, 我们自身也有很大的收获, 我们组的每一个成员在学习本事方面都有所提高。应对问题和困难时, 我们没有退缩, 而是进取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经过研究性学习, 我们的学习态度更加严谨认真, 在困难面前我么学会了坚持与忍耐, 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无论做什么, 都会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团结的团体。我们发现自我遇事更冷静, 处事也多了一份成熟。

一份辛苦, 一份甘甜, 经过大家努力, 获取了可喜的研究成果。这次研究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特殊而有意义的经历, 我们克服了胆怯, 拥有了更多的自信和成熟。

篇三十二:研究性学习报告

在这次的学习中, 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学会了组员的团结的力量等。例如我们上街发调查问卷、采访时, 遭到了许多人的白眼与不理解, 但我们并没有放弃, 我们检讨了自我的错误, 选择更加适宜的话语与人交流。这次的活动不仅仅锻炼了我们的动手本事, 还锻炼了我们的口语交际本事。这次的时间较为紧凑, 使我们觉得课件还不够完美, 我相信如果再有时间的话, 大家会完成的更好!

参加这个研究性调查小组我很荣幸, 我们忙活了很久, 选择我们组的题目时就吵了好久, 才将调查题目定下来, 期间可谓一波三折, 一开始发调查问卷时, 个个脸都异常红, 异常不好意思, 发完并收完了之后, 便长舒一口气, 我和汤涵是统计调查问卷的。

为了这个, 我们两个搞了好几天, 忙得升入天堂了, 忙完之后, 手好酸, 后背好疼, 到了组长写调查报告时, 总是喜欢抱怨, 她就是有点刀子嘴豆腐心, 但还是把它写完了, 到了最关键的步骤时就要靠我们的老板了, 我们几个也未能帮上大忙, 但还是能够供给一些小小的帮忙, 更多的是在心中为他们加油鼓劲, 参加了这个组, 让我体会到了组内的团结是多么的重要, 在我们组长丁月和李真的带领下, 这个研究性调查小组更加好了, 我们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 收获了太多太多, 使我们小组组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更收获了友谊。

经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 我明白了团结是一个组的必要条件, 正是因为团结, 我们才突破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险阻, 所以这是一次终生受益的活动。对于这次研究性学习, 我学会了付出, 让我体验了一回真正的成长历程, 在这些过程中, 我们在一步步的走来, 我们渐渐的体验自我的汗水播撒的种子种出的瓜果最甜。为此我会更加的努力体验社会中必要的锻炼, 从付出中欢乐与收获。

在这次的研究性调查学习活动, 我们利用了课余时间, 进行了小规模的采访与发放收回调查问卷, 这让我们了解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情景, 经过这些方式, 我们不但提升了自我的实践本事, 还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既对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方面有了初步了解拓宽了我们知识与视野又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生活, 这些成果使我们每一个组员都珍惜这一次锻炼的机会, 在这些日子里, 我们互相帮忙, 进取进取, 在任务分工上分工明确, 尽职尽责, 在组长的带领下, 我们组员都受益匪浅。

总的来说, 这次的额活动还是很有意义的, 经过这次调研, 让我学会了团结合作得到重要, 我们利用假期的休息时间一齐搞调查, 我们开始时还明白怎样搞, 经过一齐讨论后正式开始了我们的调查。这次调研不仅仅让我们的友谊得到加强, 还让我们了结了此刻社会的重大问题, 锻炼了我们的社会实践本事。

我们一齐调查的时候我很开心, 我相信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我必须加入进来。经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 让我受益匪浅, 本来害怕陌生人的我, 经过这次活动, 使我改变了这个不太好的性格, 另外这次活动也让我从食品安全这一方面了解了社会的情景, 我和其他组员之间也加强了关系, 使得友谊之花开得更加漂亮。

总的来说, 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探索, 亲身体验, 在愉快的心境中自主学习, 提高本事, 我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 得到锻炼, 提升自我。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得到了锻炼, 无论是社会交往的本事, 还是自身的学习本事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篇三十三: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研究背景

1、高中语文学科之现状与困境

进入新世纪, 我们语文教学的现状就普遍而言, 仍然是没有大的改观。仅以我们学校及接触的周边学校为例——新安中学地处深圳市南头关外, 是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就生源水平而言, 属区内二类学校。经过深入调查了解, 学生的阅读潜力和写作水平, 多处于中等甚至中下水平。如阅读量少, 阅读面窄;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写作资料空洞、幼稚, 字里行间充斥的或“风花雪月”般的柔弱无物, 或“新新人类”样的无病*……此种现象, 在我们这类学校以至往下的三、四类学校比比皆是, 往上的一类的学校也绝不少见。笔者曾多次参与过各种级别的语文统考改卷工作, 作为一个有二十年教龄的一线教师, 看到学生“阅读理解”答卷, 答案似是而非、不得要领;作文表达资料肤浅、空洞无物, 内心极为焦虑。一句话, 阅读和表达缺少甚至没有“文化含金量”, 教育家于漪比之为“缺钙”乃至“失语”。

2、语文“新课程”教育理念之要求

本次语文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 就是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理解性学习之外, 学会探究性学习。《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其“基本理念”第二条“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潜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就明确提出:“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 思维渐趋成熟, 已具有必须的阅读表达潜力和知识积累, 发展他们的探究潜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决定潜力的同时, 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 学习探究的方法, 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用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势的迅猛发展

李克东教授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以我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潜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 为人类潜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江*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潜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 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同时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 又具有必须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 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具有重要好处。

二、理论依据

1、依据建构主义的认知发展的理论

专题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构架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利用建构主义能够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 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好处如何建构、概念如何构成, 以及梦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建构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认知结构。当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

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科知识的实质性资料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组织。它是由有组织的、稳定的概念组成。认知结构的构成遵循“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 使其构成一个按层次高低和纵横联系组织起来的“金字塔”式的结构。处于结构顶端的是最抽象和概括性的知识或概念, 下头是逐级向下分化的从属概念、命题或具体信息。(张奇, 《学习理论》,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第184—185页)

专题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帮忙学生建构个人的认知结构。这是整个阅读和表达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好处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忙学生建构好处就是要帮忙学生对当前学习资料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到达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资料的认知结构。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好处潜力的函数, 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潜力的函数。换句话说, 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好处的潜力, 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资料的潜力。专题研究性学习就是期望能集中给学生语文素养所务必的资料, 以构成稳定的认知结构。

2、依据教育心理学中的同化理论

要想有效的获得就务必加大刺激, 单篇课文的力度显得苍白, 仅有把同话题或同主题的文章, 多角度多方位的展示, 才会触发学生个体经验、发散学生思维潜力、扩大言语表述的可能。并有效地构成言语潜力。这种类属似的学习是教育心理学中同化论的一个理论。所谓类属, 是指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与所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同化论认为, 如果二者是上位与下位、下位与上位等关系, 那么所学的概念就容易被同化, 那么学习者对所学概念的记忆与持续也容易完成。类属学习是借助于有待学习的概念与学习者自身已有概念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来完成的一种学习。

人类的认识总是依循着从“个”到“类”的过程。那里的“个”, 是具体的事物, 具有具象性;而“类”是具有相同属性的具体事物的概括, 具有抽象性。这种不一样水平的“个”与“类”, 不仅仅证明人的认知的发展, 并且预示着教育空间所在。这就是说, 学校教育作为新生一代第二次归属的中介, 应当在促使其认知的类属性获得较高水平的发展上有所作为。这种“作为”, 具体说就是学会深刻认识“个”、学会从“个”到“类”的概括, 学会从已知“个”的“类”的特点推测未知的“个”、学会创造新的“个”等等。有专家指出:

类属化阅读是将阅读活动中获得的案例文本信息归入到必须的“类属”之中, 使案例文本信息的“个”在这个“类”的层面上构成联系, 或者将若干“个”的案例文本信息进行归并, 构成新的“类”及类属关系。(魏国良, 《现代语文教育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第162页)

有识之士强烈呼吁“现代语文教育更需要, 也更有条件编排更重视类属化系统化的教材。”(区培民主编,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 第29页)也充分认识到专题学习的重大好处。“从信息论、方*、认识论好处上看, 类属化学习是信息处理、策略运用、认识深化与升华发展的统一, 是一种高水平的活动。”

3、依据自身长期的教学实践的反思

记得有人说过: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基本是文字型教育。及至上世纪初, 转变为文字——语言型教育。而近十多年来, 又出现了第二次重大转变, 即语言——思维型教育。但这次转变, 并未改变我国语文教育沉疴日重的现状。进入本世纪, 笔者想, 该不该出现第三次重大的转变呢转变为“思想——精神型教育”, 即构成一条以“思想”铸就为核心, “专题研究”为手段, 让精神和言语共生的学习主线, 循序渐进, 逐步攀升。我们总觉得, 我们的高中语文学习之所以突破不了“少慢差费”的瓶颈, 原因就在于我们“文字——语言型教育”的痕迹太重, 要明白, 这是小学至初中阶段就应完成的任务, 即“蒙学阶段”的教育资料;而十多年来我们进行的“语言——思维型教育”因为没有“思想”的支撑又显得无序和乏力。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什么年龄读什么书, 什么学段做什么事。高中阶段, 我们就应多去研究精神和思想注入学生灵魂骨髓的方法和过程。

什么是思想呢刘再复说:“精神生命流动着的血液就是思想。没有思想, 生命只是一片沼泽。”所谓“精神生命流动着的血液”就是对现实有真见, 对人生有*, 对历史有深知, 对宇宙有参悟。如果说小学至初中是以言语技能的学习去领悟作品的思想、精神、意蕴, 培育其用心健康的情感态度, 即侧重于先技后道、由技悟道这一学习过程的话, 那么,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则务必把价值观的锻造, 精神家园的构建放在首位, 务必先道(精神、思想层面)后技(技巧、技能层面), 由道悟技, 以道御技, 即由“形而上”至“形而下”。试想一下, 没有了思想, 你能说或者写出些什么呢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主张“文以意为主”、“意在笔先”、“以意役法”不正是此理吗而要在短时间内使没有或者缺乏直接人生体验的中学生渐进为一个会思考、有思想、有见地、有创意的人, 就务必选取“专题研究性学习”。

三、研究目标

(一)语文学科层面

1、“专题研究”

“专题”为的是集中, “研究”为的是深入。一个人专注于某一个“专题”(或一个人物, 或一部著作, 或一段历史, 或某个话题), 材料不断积累, 认识逐步加深, 体验点点汇聚, 思想层层积淀, 分解化合, 发酵蒸馏, 就会凝结成一种对社会、人生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就会去陈言、留真意, 除粗秽、存精气, 由博返约, 厚积薄发。

2、“读写一体”

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其实, 你“读”什么就决定了你写什么。我们努力探究读与写、输入与输出这一现象的过程和机制。

3、“言意互转”

语文修养绝不是一个单纯的言语技能问题, 而是一个人的心智活动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反映。语文学习如果不顾及心智的开发, 个性是思维训练、文化教养和精神世界的培育, 孤立地就“工具”抓运用, 那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逐末。能够这样说,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仅有两个, 一是语言, 二是思想。一个人言语世界的拓展, 同时也就是精神世界的充实。我们努力实现言意互转, 精神和言语共生。

(二)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层面

1、整合后的课堂形态

2、整合后的课型形式

四、研究方法

1、实验法

2、案例研究法

3、调查法

4、观察法

五、研究过程

1、课题申报

2003年4月, 中央电教馆批准我校申报《家园——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网站建设及应用》的子课题立项。与此同时, 我们也购进深圳润万年公司的后台管理系统, 开始“自我课程”网站的开发和建设。

2、组织机构

《家园》专题学习网站由深圳市新安中学特级教师吴泓主持。参加人员:陈运桂、罗宗填、邹小新、严太波、倪岗、李擎、钟诚、刘翠兰、马金兰、陈志刚、吴锐荣、陈秋影、潘冬云。后续加入人员:深圳教院附中特级教师陈继英教师, 深圳市宝安中学高级教师唐宝康教师。聘请学术顾问:湖北大学邹贤敏教授, 广西师范大学黄汉清、黄麟生教授, 苏州大学陈国安博士, 山西师范大学桑建中教授。

3、操作实践

(1)整理出专题学习的操作顺序:

①师生共商选定专题(定题), 或由师确定专题, 充分发挥教师“闻道在先”的引导者、启发者和咨询者的作用;②师生围绕专题迅速收集材料, 熟练上传材料。这既需要较熟练的操作技术(如熟悉后台操作、前台协调配合等), 也务必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如检索、捕捉重要信息或有效信息);③师生高效阅读上传材料, 研究他人对此专题的研究路径及方向;④师生共商确定各自的研究路径及方向(定向);⑤师生围绕专题的路径及方向精读材料:一是欣赏、分析、理解他人创新的思想或见解;二是批判性地思考(或置疑、或探究), 归纳出自我的思考和理解;三是平等地交流、互换、共享思维成果;⑥学生写出(即归纳、整理、表达)自我的研究性成果(或小论文或随笔、散文等);⑦教师阅读学生的研究性成果, 与学生共商成果的优劣、长短。原则是不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有个性、有见解的文章, 即便结构欠完整, 阐述欠周密, 都予以褒奖和鼓励并使之完善;对思想欠成熟, 见解尚偏颇的, 只要有一闪光处, 也予以表扬和激励;对借鉴他人过多的, 我也名之为“重新组合就是创造”。我们反对抄袭, 但对于重组得好、能化为个人的一种特殊表达的文章, 也予以肯定和保护;⑧修改或重写是作者重新认识、重新发现、重新创造(包括思

想、思路、文体、样式、遣词、造句等)的过程。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这个环节不容忽视;⑨学生成果修改成册或上传网站, 为的是便于相互的交流、沟通、借鉴和评价, 以产生辐射效应和体验成功的愉悦。

(2)摸索出网络学习的管理方法:

①保证每周二至三课时的上网学习时间;②规定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如阅读量、摘录量)、学习方式(或搜索, 或讨论, 或写作)和学习区域(或师生讨论区, 或具体评论栏);③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或图片动画, 或音频视频, 或设置问题;④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那里特指教师主角的定位或转换:要及时引导, 即时评价, 参与学习, 平等探究等。

篇三十四:研究性学习报告

茶是中国的第一大饮料, 海南的茶叶在中国茶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珍惜品种多种多样, 茶叶加工技术纯熟, 产茶地面积广阔, 特S茶叶风靡全球。为此, 我们对海南的茶叶产地分布及其生长优越的自然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

研究课题:海南的茶叶产地分布及其生长优越的自然条件

小组组长:汪靖惠[由*整理]

小组成员:毛彪蔚汪靖惠柯维凌余嘉宏周宏骏

指导教师:梁振峰

研究方法及步骤:1, 分组, 分工;分别进行上网查询, 查阅书籍, 问地理教师等。

2, 对查来的资料进行筛选, 选取最有用的信息。

3, 对信息进行整编, 整理出一篇报告。

研究目的:海南特S茶叶众所周知, 品起来更使君感觉到丝丝清爽, 荡气回肠。那么, 海南究竟有哪些特S茶呢海南又具备怎样的优越条件致使能种植出这么好的茶叶呢对此, 我们对海南的茶叶产地分布及其生长优越的自然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报告:

在学校全面展开的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 我们小组5人与指导教师一齐提出了这个课题。这个课题的侧重点在于分析与取证, 结合茶叶的生长环境, 与海南主要种植茶叶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相比较, 得出结论。这个调查报告主要结构是:先介绍茶树普遍的最适生长条件, 再依次列举海南茶叶主要分布地五指山, 白沙及万宁中的特产茶叶, 及它们生长所需要的环境, 透过介绍上述三地的自然条件, 最终得出结论。

一, 适宜茶叶生长的条件

茶树生长对气温和热量的基本要求:

茶树喜欢温暖的气候条件, 对温度和热量有必须的要求。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 茶树才能生长良好。气温在10-35度之间时, 茶树通常能正常生长, 在20-25度时生长最快, 气温超过35度时茶树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在春季一般日平均期望稳定在8-14度时, 茶树的越冬芽开始萌发。气温降到15度左右时, 新梢就停止生长, 但根系一般在温度低于8度时才停止活动。所以,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 茶树在冬季不能正常生长, 处于休眠期, 在某些地区由于冬季温度过低还会造成冻害。除了对温度要求外, 茶树对积温也有必须要求。一般状况下, 一年之中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越多, 茶树的生长时期就越长。茶树每萌发一轮所需的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为760-1060度。(海南岛年平均气温在23度左右, 最冷也超可是5度, 这就为茶叶的生长带给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茶树生长对水分条件的基本要求:

水分是保证茶树正常生长的基础条件之一, 雨量不足, 空气湿度太低, 对茶树生长不利。降水是茶园水分最主要来源, 保证茶树能正常生长的年降水量一般要在800毫米以上。在茶树生长期间, 月降水量通常不能少于100毫米。当月降水量少于50毫米时, 茶树缺水。空气相对湿度对茶树生长也会产生影响, 一般认为, 在茶树生长期比较适合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 低于50%对茶树生长发育不利, 并且使茶叶质地粗硬, 品质降低。(海南岛年平均降水量控制在1500毫米左右, 最低也在950毫米以上, 所以空气湿度较湿, 茶叶水分多, 味道纯。)

茶树生长对土壤的基本要求:

茶树对土壤条件有必须要求, 一般要求土层深厚, 排水良好, 个性要求土壤呈酸性, PH值在4。5-5。5最为适宜, PH值高于6。5的土壤不能种植茶树。我国适合种茶的土壤主要有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 黄壤, 黄棕壤, 棕壤, 褐土和紫S土等。

附:海南茶叶分布图

二, 生长在五指山地区的茶叶

五指山市年平均气温22。4℃, 无寒冬, 无酷夏, 四季如春。在那出产的主要特S茶叶是苦丁茶与水满茶。

苦丁茶(海南最早的野生茶)

苦丁茶属冬青科植物, 适合于热带及*带气候条件下生长, 据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茶味苦寒……最能降火, 火为百病, 火降则上矣, “唐代名医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记载“久食令人瘦, 去人脂“《本草拾遗》记载“久食令人瘦, 去人脂“《标准药性大辞典》亦载“苦丁茶味甘苦, 性寒无毒, 为凉肝散风要药……“可见苦丁茶具有:降血压, 血脂, 消热消炎, 防龈解酒, 消带减肥, 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理疗保健功效, 适于日常饮用, 是梦想的纯天然绿S保健饮品, “取于天然, 饮得自然“。海南岛五指山脉, 海拔1867米, 常年云雾缭绕, 雨水充沛气候湿润土质疏松肥沃, 是苦丁茶最为梦想的生长地区:正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孕育了五指山苦丁茶独具一格的品质。所以, 海南五指山苦丁茶才如此享誉海内外。

水满茶

水满茶也是海南绿茶中至高无上的贡品茶水满茶是五指山野茶, 长年生于云雾之中, 得天地之精华, 醇郁甘甜, 且有防感冒, 止腹泻, 健胃醒神之效。五指山野茶在万亩以上, 现有移植。茶树植株为乔木型, 大叶种, 树姿直立, 分枝部位高, 叶椭圆形, 叶面隆起, 叶齿浅稀钝, 芽叶*, 树高11~12米, 树幅7~8米。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区, 产量少, 适宜制作绿茶。之所以是贡品, 是因为水满茶的生长条件太独特了, 置于高山云雾之中, 仅有云雾缭绕, 恍若仙境的五指山山腰才能满足其生长条件。

三, 生长在白沙县的特S茶叶

白沙绿茶

白沙绿茶产于海南省五指山区白沙黎族自治县国营白沙农场。白沙黎族自治县坐落在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 南渡江上游;地形为东南高, 西北低, 山地面积占41。9%, 全县大小山峰有440座, 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处, 南部鹦歌岭为峰, 1812米, 是仅次于五指山的海南第二高山。全县大小河流30条, 其中流经境内的南开河, 石碌河, 珠碧江为海南有名的三大河流。白沙县属热带季风性气候, 高温多雨, 光热充足, 全年日照2056小时以上, 年平均气温21。9℃~23。4℃, 年平均降雨量1725毫米, 山区气候特点突出。产茶区位于该县鹦歌岭下方圆10公里的小盆地。那里四面群山环绕, 溪流纵横, 土质肥沃, 雨量充盈, 云雾弥漫, 气候温和, 是属于高山云雾区。年均阴雾日长达215天, 月均气温16。4~26。9℃, 温射光合作用强, 乃是天然的产茶之地。白沙境内的国营白沙农场是白沙绿茶的主要产地。目前白沙农场的茶园面积已发展到5000多亩, 种植的茶树为海南, 云南大叶与福建水仙, 乌尤四个优良品种。其特点为:叶之更换, 花之发育, 实之结成, 均为局部进行, 所以茶山常年翠绿, 四季枝叶繁茂, 芽长柔嫩, 优质高产, 1993年干茶产量已达五千担。

四, 生长在万宁的特S茶叶

万宁市属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 温差小, 积温高。年平均气温24℃, 最冷月平均气温18。7℃, 最热月平均28。5℃;全年无霜冻, 气候宜人;二是雨量充沛, 年平均降雨量2400毫米左右;三是日照长, 年日照时数平均在1800小时以上。

鹧鸪茶

东山岭的鹧鸪茶有名气, 那是因为茶树吮吸了当地土壤里酸碱适度的丰富有机物质, 受益于山川灵气, 云雾, 香露, 茶叶长得绿油油, 毛茸茸的。新摘的茶叶放进嘴里品嚼, 起初有一丝苦涩味;之后就是沁透肺腑的馨香。经过科学加工处理后的茶叶, S泽清亮, 味似甘草, 芬芳沁人。科学分析报告证实, 鹧鸪茶叶中内含人体所必需的9种物质和17种氨基酸, 其中可溶性钙和镁元素含量甚高。这也应证了万宁实有的中性且高度肥沃的土壤。

其实在海南生长的特S茶叶还是十分多的, 我们在那里只是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茶叶, 所谈到的资料还是屈指可数, 肯定不能满足读者及学校的要求。以后的地理学中, 我们将会学到更多的关于植物种植的环境, 我们研究课题的中学生, 海南茶叶协会, 海南有关的学者也将继续努力, 为着力解决海南的茶叶种植, 发展, 销售, 前景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海南年鉴》

《海南省志》

《中国茶叶研究百科》

《海南省地方志》

《中国地理》等等

XXX

20XX年X月XX日

篇三十五:研究性学习报告

从居民出行角度分析太原市19路公交车站点设置的合理性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 油价的上涨, 一种绿S、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即乘坐公交, 公交车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主角, 同时也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扇窗口。为了使公交更好地为市民出行服务, 公交站点的设置和选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条公交线路上的公交站点的布局不仅仅影响着这条公交线路的优劣, 并且与公交企业和出行者的利益密切相关。一条好的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位置和数目的确定, 不仅仅影响着公交车辆在路段上的运行速度和停靠次数, 并且决定着出行者的效率。

太原市作为一个省会城市, 一向高度重视公交事业的改善和发展, 2009年5月13日, 太原市规划局出台了《太原市公共交通规划》, 面向全体市民进行公示;2010年5月, 太原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实施意见》, 对全市公共交通未来10年的发展做了前瞻性的整体规划和展望, 可是这些都是宏观的总体的设计和管理, 我们试图经过对公交系统中某一路车的站点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微观研究, 一窥全豹。

19路公交车作为太原公交线路中的一员, 开通较早、线路较长、站点较多, 沿途经过多个城市功能区, 所以, 研究19路公交车站点位置分布, 探讨站点位置附近居民出行时间, 并对站点位置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就成为我们小组选择的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目前, 国内外对于公共交通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公共交通换乘线路的设计研究、公共交通专用道路的研究或者是智能公共交通管理方面。至于公共交通评价方面, 主要是针对公共交通的整体评价, 如汪江洪的《公共换乘系统及其评价》, 主要是从方便性、快捷性、准时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而那里的经济性评价又主要是从交通费率来研究的。目前对于公交站点的选址问题, 国内外还没有较为系统、详细的研究, 异常是针对某一路车的站点设计的案例研究更为缺乏, 为此, 我们经过对19路车站点设计对行人出行的利弊的案例研究, 总结在公交线路上设置公交站点的合理性, 填补公共交通研究方面的细节的研究, 使公共交通方面的研究更加系统。

现阶段公交站点设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道路交通影响上头, 而忽略了公交站点设置和居民出行之间的关系。部分城市公交站点的位置原理居民区, 居民出行受到极大影响。所以, 我们的研究选择了居民出行这个角度, 探讨居民出行对公交站点设置的影响。

篇三十六:研究性学习报告

XXX:

一、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提高, 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 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棗研究性学习随之产生。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 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 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 经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 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二、《人与环境》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1.研究动员、确定课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学生对此比较陌生, 所以活动的第一步即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及其优点、特点、开展的过程, 然后,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景。刚刚进入高一, 所学知识较少, 知识体系不够完善, 从而选择学生比较熟悉而又与之息息相关的水作为研究的课题。

2.制定方案, 分组调查

为了更充分的研究主题, 根据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以及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热点问题, 经过师生的共同研究, 把研究的课题细化为几个子课题:一水污染问题;二水的净化问题;三饮水与健康;四珍惜水资源。班级成员自由组合分别承担四个子课题。制定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后, 有小组成员查找和收集相关资料, 为课题的研究寻求证据。

3.整理材料, 交流信息, 论证结果

小组成员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筛选有用的材料, 从多角度, 以多种方式对相关课题进行具体的研究, 同时针对有关问题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研讨, 以求对其地研究更深入。

4.评价审核

(1)各课题小组汇报研究情景, 展示研究成果, 得出研究结论。

(2)撰写实验报告, 构成有必须学术价值的论文或经验。

三.研究资料

首先进一步研究“人与环境”的基本内涵和外显行为, 再经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实验, 探索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原则和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资料如下:

不一样的课题组采用不一样的方式对本课题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一、水污染问题

介绍水污染的涵义、类型, 并到马家沟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的照片充分体现了马家沟的污染状况, 并对马家沟的水质进行测定, 同时对解决水污染问题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二、珍惜水资源

从身边说出, 介绍水污染和浪费的现象, 提出水危机的问题, 漫画设想未来的银行存入的不是钱而是水, 呼吁同学们珍惜和爱护水资源, 强调透支水就是透支生命。

三、节俭能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天气预报, 似乎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 可是你会像关心天气那样来关心我们空气的质量吗

近些年来, 在我国一些主要城市实行了空气质量公报制度, 此刻, 就连普通的老百姓也有机会了解我们每一天呼吸的空气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状况。

四.创立绿S社区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 世界性的环保潮流正朝着社区层面深入, 各个国家纷纷寻求建立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绿S社区”成为一个新的时尚名词.环境状况的严峻, 呼唤着人们关注环境, 参与环保。公民参与环保正成为世界环保的主要特点, 它与生态建设、污染治理构成了完整的环境保护体系。

三.研究方法

系统学习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 发挥本人探索性教学的特长, 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 借助地理课堂教学和课外研讨活动等形式, 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进取探索培养中学生地理素养的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为个案分析法、调查法和观察法。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 选题富有挑战性。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是中学地理教育中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探索其方法, 是中学地理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也是当前中学地理教学领域的一个新颖课题。

第二, 大胆打破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 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 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地理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第三, 手段先进。利用学校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 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学习空间和进取思维的素材, 强化培养学生实践本事和创新本事, 构成基本的地理素养。

四.研究成果及其鉴定方式

研究成果的形式:

1、论文;

2、建立相关环境保护网站;

3、结题报告;

4、学生课题研究论文集;

由学校组织专家、教师给予鉴定。

五.课题研究进度计划

1.20XX年9月-20XX年10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 阅读参考文献资料, 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2.20XX年10月:开始第一轮实验。

3.20XX年10-12月:教学实验, 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20XX年1月:完成第一轮实验, 提交中期成果:《》(论文)。

5.20XX年3月-20XX年5月:进行第二轮实验

6.20XX年6月:完成结题报告和相关地理环境研究网站建设, 出版学生地理环境研究论文集

XXX

20XX年X月XX日

篇三十七:研究性学习报告

XXX:

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 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 它已成为此刻都市的环境公害, 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这种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造成的, 如一些大厦的玻璃幕墙。在午时约2~4时折射的太阳光正好对着公路, 司机们的视线受到干扰, 存在安全隐患。在深圳也存在此种问题, 异常是繁华地段的高层反光反热的玻璃幕墙, 所以, 本小组在深圳市的蔡屋围等繁华地段进行调查研究, 开展了“光污染”的课题研究。

课题目的:

1.认识和了解光污染的有关知识。

2.调查城市光污染, 并提出有关提议。

3.学会团结合作, 学会对知识的探讨与研究。

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 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1)光污染分为人造光与自然光, 这些光照对人体有害处。

(2)人对光的S彩有何反应。

(3)光污染对各种人群的危害。

2.实地调查

(1)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2)采用拍照, 进行实情记录。

3.总结整理

(1)整理资料, 分析资料。

(2)制作网页。

研究结果和分析:

1.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据环境科学的解释, 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 紫外线辐射和红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 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辐射中常见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视野内有光亮度范围不适宜, 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光亮度比较, 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见度的视觉现象, 玻璃幕墙的光污染就是由于其反射太阳光、灯光等光线过强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视力下降并迅速疲劳, 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 如夜间迎面而来的汽车前灯的眩光会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机和行人控制力降低, 很容易发生危险等。

(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太阳光主要有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等。而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的辐射, 紫外光的辐射, 能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线过度的照射, 便会引起日光性皮肤炎, 会使人身体暴露部位红肿, 严重者起水疱, 患部有灼热, 刺痒或疼痛感;病情严重时, 可伴随身体不适、发烧、恶心及心跳加速, 长期日晒过量会造成慢性损害, 长期照射阳光, 紫外线能诱发皮肤癌。但适量的阳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阳光

反射太阳光, 这种光污染是城市中最为严重的。例如, 我市的建筑, 虽然以玻璃幕墙为主, 是很美观, 但在美丽的背后却潜藏着杀机, 它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危险, 如:使正常细胞衰亡, 出现血压升高, 心急燥热等不良症状, 还能够使人的视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4)人造光

人造光就是指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灯, 舞厅用的彩灯等。在舞厅里, 我们看到的灯光五光十S, 美丽万分, 可你对它的危害又认识多少呢各式各样的彩灯是光污染的来源之一。彩灯虽然能够强烈的刺激感官, 同时刺激也能病发细胞, 使人的眼睛不适, 影响人的中枢神经, 令人产生头晕目眩, 站立不稳的感觉, 长期处于这种灯光下会引起头痛, 失明, 食欲不振。此外经科学研究证明, 彩光能给人产生心理压力, 不一样的颜S有不一样程度的心理压力。

(5)光污染如何导致近视

作为学生的我们受到光污染的危害就更严重了, 现代学生的近视眼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其中必不可少原因是光污染。学生所用的台灯, 光质分为红外光、紫外光。红外光易被水分吸收, 而人的眼球80%左右是水分, 长期吸收红外光会使眼组织变异;紫外光有穿透力, 杀伤力强, 长期受紫外光辐射, 眼细胞受到伤害。台灯的光污染会对眼睛造成疲劳, 损伤, 从而使视力下降。

2.光污染的防治与提议

(1)在光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 能够多植树, 树木能够减少光污染的强度, 从而减少光污染对人

体的影响和危害。

(2)在交通繁忙地区的建筑物应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 使用不反光、不反热的建筑材料。

(3)住宅区不用反光、反热性强的建筑材料, 因为它会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 生活习惯。

(4)若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做外墙, 应有自动转向反光系统。如:两栋楼隔着必须的距离而对立, 若太阳光从对面大楼方向射过来, 那么这栋大楼的反光外墙经过自动反光系统调节必须的角度, 射向另一栋大楼再经过自动反光系统, 把光反射到天空去, 这种设想的可行性是能够的, 但依此刻的科技水平要完成这一系统是不可能的, 它需要高新的科技与高能量的消耗, 所以这种想法仅有在未来实现了。

(5)现代社会提倡使用新能源, 而太阳能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能够利用太阳的高热能来发电, 在某些高原地区长年受到太阳的照射, 我们就在那里安装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仪器, 同样我们也能够在高楼大厦上安装此种仪器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 一是能使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污染很多减少, 因为我们利用太阳能发电, 能够减少对植被的砍伐, 也能够减少燃煤的数量。二是能为此大厦减少电费, 甚至能够倒卖电给发电公司, 同时, 能给在此大厦工作的人们带来适宜的室内温度, 夏不热, 冬不冷。

(6)对已经产生光污染的玻璃幕墙, 专家提议可采取其他补救方法, 如用新型的亚光外墙建筑材料置换或对受光污染影响的地方增加隔光措施等。

(7)目前我国尚未对光污染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 市政府应制定有关光污染的法律。如, 如何使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 与对它的使用加以限制;对光污染严重的地区要如何改善等。配合我国现阶段, 制定有效的法律来改善现代化都市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光污染情景, 这样才能保证那里的人们的健康。

参考文献

1.《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广东省教育初版社》2001年。

2.“不可忽视的光污染”《深圳法制报》2001年10月10日

XXX

20XX年X月XX日

篇三十八:研究性学习报告

《学校白S污染与处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白S污染是指由塑料袋所引起的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交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数目的增加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大幅度增长。城市生活垃圾组成中的塑料废弃物也迅速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由“节俭型”向“消费型”转变。同时对塑料废弃物带来的环境问题缺乏认识。塑料制品被随意抛弃的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引发了新的环境问题。白S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餐饮、运输和商业等各个领域都涉及到了白S污染。由塑料袋引发的“白S污染”一向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环保课题。由于塑料制品难以分解, 所以被遗弃的塑料制品(尤其是各种塑料袋)会给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然而, 令人遗憾的是, 广大大学生对白S污染知之甚少, 环保意识淡薄, 每一天都在制造白S污染, 使原本圣洁的学校受到白S污染的侵蚀。为了更好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使人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共存, 我们小组对身边的白S污染进行调查, 从而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白S污染的危害性, 并决定从自身做起, 加大宣传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二.学校白S污染防控措施及提议

1。学校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 集中处理。并在白S污染严重的地方(如超市门口、餐厅内外等)增设垃圾箱。

2。学校应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建立评分制度, 对垃圾回收工作开展的好的班级进行表扬和鼓励, 并且废物回收的收入也能够充当各班的班费。

3。全校师生应增强环保意识, 不要随意扔垃圾, 并勇于、敢于对随地乱扔废弃物的人提出批评。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 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打饭打水等。提议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对统一回收的垃圾应分类、妥当处理。

4。提议举行一个征集环保标志的竞赛, 鼓励每一个同学亲手动手设计一个环保标志, 挂在醒目的地方。向全校师生宣传白S污染的危害, 提醒同学们树立环保意识, 杜绝白S污染。

5。提议每一个班在班内建立一个小型垃圾回收点, 将垃圾分类收集。对可回收垃圾进行专人负责, 经常清理, 并送交回收站, 研究到电池等污染严重的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提议同学们把废旧电池等污染严重的垃圾统一回收。

6。学校设立几个大型垃圾箱, 统一回收各班分类垃圾箱中的垃圾, 并在学校内多设置一些小型分类垃圾箱。学校负责与环保部门联系, 及时送出回收来的垃圾。

7。提议学校出台相关校规校纪, 严禁在学校内出售贩卖一次性塑料袋等白S污染品。并对餐厅集中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地方进行严打严治、集中整治, 并定期检查、抽查, 不能只做表面功夫。

8。提倡和提议同学们不要购买和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从根本上杜绝学校白S污染。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同学们对白S污染的认识和对白S污染防治的紧迫感。

9。要想从根本上杜绝白S污染问题, 不仅仅要提高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 更重要的是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 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三.课题组成员活动感想

经过这次对学校白S污染现状的调查, 我们课题小组的全体成员都感到受益颇多。学校白S污染已经严重的威胁到我们的学校卫生, 并且也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大部分学生对于白S污染缺乏紧迫感, 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 这是十分危险的。我们中学生不应当对白S污染这一社会问题不闻不问, 而必须要拿出主人翁的精神, 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进取地去宣传白S污染的危害, 宣传环保意识、从而使全社会的人都有环保观念。

应当看到, 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杜绝学校白S污染, 就必须在学生心中树立环保的观念, 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目的还在于向全社会宣传环保知识, 所以提议学校多方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活动, 如在每年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时, 组织学生上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知识, 仅有全社会都在讲环保, 才会从根本上防治白S污染。

篇三十九:研究性学习报告

从居民出行角度分析太原市19路公交车站点设置的合理性

研究背景和好处

(一)背景和好处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 油价的上涨, 一种绿S、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取——即乘坐公交, 公交车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主角, 同时也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一扇窗口。为了使公交更好地为市民出行服务, 公交站点的设置和选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条公交线路上的公交站点的布局不仅仅影响着这条公交线路的优劣, 并且与公交企业和出行者的利益密切相关。一条好的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位置和数目的确定, 不仅仅影响着公交车辆在路段上的运行速度和停靠次数, 并且决定着出行者的效率。

太原市作为一个省会城市, 一向高度重视公交事业的改善和发展, 2009年5月13日, 太原市规划局出台了《太原市公共交通规划》, 面向全体市民进行公示;2010年5月, 太原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实施意见》, 对全市公共交通未来10年的发展做了前瞻性的整体规划和展望, 可是这些都是宏观的总体的设计和管理, 我们试图透过对公交系统中某一路车的站点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微观研究, 一窥全豹。

19路公交车作为太原公交线路中的一员, 开通较早、线路较长、站点较多, 沿途经过多个城市功能区, 所以, 研究19路公交车站点位置分布, 探讨站点位置附近居民出行时间, 并对站点位置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就成为我们小组选取的研究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目前, 国内外对于公共交通方面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公共交通换乘线路的设计研究、公共交通专用道路的研究或者是智能公共交通管理方面。至于公共交通评价方面, 主要是针对公共交通的整体评价, 如汪江洪的《公共换乘系统及其评价》, 主要是从方便性、快捷性、准时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而那里的经济性评价又主要是从交通费率来思考的。目前对于公交站点的选址问题, 国内外还没有较为系统、详细的研究, 个性是针对某一路车的站点设计的案例研究更为缺乏, 为此, 我们透过对19路车站点设计对行人出行的利弊的案例研究, 总结在公交线路上设置公交站点的合理性, 填补公共交通研究方面的细节的研究, 使公共交通方面的研究更加系统。

现阶段公交站点设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道路交通影响上头, 而忽略了公交站点设置和居民出行之间的关系。部分城市公交站点的位置原理居民区, 居民出行受到极大影响。所以, 我们的研究选取了居民出行这个角度, 探讨居民出行对公交站点设置的影响。

篇四十: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活动背景

近年来, 我们明显的感到, 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人的使用互联网, 而在这些人当中相当一部分是我们中学生。那么, 网络的魅力何在, 中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什么?网络传递的信息又裹挟着多少对中学生负面的影响?老师、家长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呢?

我校初二(2)班学生在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中, 从身边众多问题中选定“网络对中学生影响情况的调查”为主题展开活动。学生自己组成小组, 自主开展调查, 自主组织活动, 自己分析信息, 自主提出倡议, 号召全体学生都做“文明的网络人”。在学校和家长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二、实践活动的目标

1、通过调查, 了解中学生上网的现状。

2、了解教师, 家长对中学生上网的看法。

3、了解网络对中学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4、学习查找、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5、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尝试写作调查报告。

三、实践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专题调查、访谈、研讨、辩论等。

四、课时安排

共12课时

五、教学实践过程

整个教学实践过程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启发与引导, 成立专题小组, 制定研究计划

【课时安排:2课时】

在这一阶段, 教师从学校开设的电脑网络学习课中发生的种种现象谈起, 并向学生提出了2个问题。 ⑴网络对中学生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有哪些?

⑵中学生上网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问题一经提出, 全班学生都纷纷议论, 稍后教师以提出建议的口吻说:“现在同学们对这两个问题也说不太清楚,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做一些调查、分析呢?”学生听罢, 兴趣很大, 跃跃欲试。

这些环节的设计, 源于教师事先对学生生活背景的分析和利用, 要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 必须要有一个具体的操作点, 尤其是学生生活的现实环境, 很值得加以关注并及时利用。

同学们决定在初二年级选取4个班的学生和部分家长为调查对象, 来进行研究。并将调查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 自由组合推选组长, 形成专题小组。为了使本次调查活动更好的开展, 在学生们的强烈要求下, 还成立了调查总策划小组。各小组讨论后, 分别制定了以下研究流程:

1、调查活动总策划小组

⑴策划本次调查的活动方案

⑵督促, 协调各小组的活动

⑶负责联系指导教师和指导专家

⑷收集, 保存活动资料

⑸撰写课题调查报告

2、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小组

⑴编制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问卷【参见附录一】

⑵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⑶汇总、分析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问卷

3、教师、家长对中学生上网态度调查小组

⑴编制教师、家长对中学生上网态度调查试题【参见附录二】

⑵对教师、家长进行调查

⑶汇总、分析调查结果

4、网络对中学生积极作用调查小组

5、网络对中学生负面影响调查小组

这两个小组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查找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的事例和其它资料, 并在调查活动总策划小组的协调组织下举行辩论会。

第二单元调查与实践, 广泛收集信息

【课时安排:4课时】

1、实践准备

在开始设计调查问卷之前, 各小组成员普遍感到棘手, 这毕竟和她们平时完成的“作业”大不一样。指导教师首先和她们一起学习了关于课题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 搜集了一些可供参考借鉴的调查问卷, 加以认真分析研究, 然后确定本课题的调查对象和内容。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 各小组对于调查问卷的设计已经略知一二, 各自很快拿出了一份初稿, 然后大家在一起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完成问卷设计, 力求将问卷设计得科学、合理。设计问卷的过程, 其意义远远超过了一张成功的问卷本身。她们开始感受到课题研究的严肃性和操作过程对个人素质的要求, 认识到课本之外还有许多知识需要学习。

教师还组织学生思考调查中应预先考虑的各种情况。这些环节即是这方面知识的学习, 又能引导学生考虑问题要全面, 并能与学科知识挂钩, 主动应用学过的知识。

2、调查与访问

由课题总策划小组与有关班级班主任联系, 安排调查时间。由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小组对相关班级学生进行调查。

对教师的调查安排在课间进行, 对家长的调查安排在周末进行。

对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如在小组集体研讨后无法解决的, 可由课题总策划小组与教师协商后联系指导教师或指导专家解决。

第三单元整理、交流信息, 研讨、成果展示

【课时安排:4课时】

1、整理、研讨与小结

调查结束后各小组当即运用已学的各种统计方法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 形成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统计表”。各小组对调查统计表的各项数据进行讨论、分析, 形成小结。指导老师要求大家工作认真细致, 养成严谨的治学作风, 因为任何的疏忽大意都将造成课题研究质量的下降。

问卷数据统计之后, 各小组对所有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 并将其分析在初步的分析报告中体现出来。

2、交流与展示

⑴各小组向全班学生汇报各小组的调查结果和初步的分析结论。【参见附录一】【参见附录二】 ⑵网络对中学生积极作用调查小组和负面影响调查组则通过由课题总策划小组组织的“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辩论会展示他们的调查结果。【参见附录三】【参见附录四】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以图表、照片、投影、录音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进行汇报。

第四单元应用与深化

【课时安排:2课时】

1、总结综合活动成果

每位学生写出自己的体会, 各调查小组在研讨的基础上写出小组调查报告, 总策划小组写出总的调查报告。要求调查报告能反映研究过程、资料翔实, 符合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

2、做“文明的网络人”活动

根据调查结果, 学生们提出了在网络时代, 做个“文明的网络人”的活动倡议。号召全体学生都要模范遵守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 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等单位共同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做一个“文明的网络人”。【参见附录五】

六、体会与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 是与学生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 它的效应产生于每个单元环节, 它对学生的

影响是全方位的。

首先, 促使学生多思、多疑, 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活动促使学生更多地去留意生活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学生的思想更加开阔。

其次, 促进学生更认真地学习知识与技能, 课堂上学生的知识能实实在在的应用于研究工作, 这让他们感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第三, 产生了切实有效的德育效应。此项教学实践的课题是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而选定的, 直接涉及到学生的生活, 因此, 学生十分投入, 效果好。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 学生偷着上网、上网玩游戏的现象大为减少。

第四, 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自己更有信息。学生的研究报告引起了广大同学的重视, 学生真正感到自己的价值。

篇四十一: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 作为学生的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压力的存在。我们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学习、父母、老师和同伴、环境、自我发展和时间六方面, 其中学习压力是中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为此我们做了此调查对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做了适当调查.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这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 但是, 一个真正的人才其自身素质不仅仅是具有渊博的书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就高中生而言, 普遍存在心理素质偏低的问题, 而心理素质偏低的最大原因是来自于过重的学业负担和精神压力, 能否正确地对待这种压力, 将会对我们的学习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了进一步了解学习压力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我们小组决定进行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调查与研究。

研究目的

1.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学习压力是如何产生的。

2.如何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压力。

3.了解一些关于如何减轻学习压力的方法。

4.使同学们通过这些方法来减轻学习压力。

5.使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愉快, 能更好的来处理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

从调查中, 我们了解到一些规律:

1. 从各个方面来说,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学习压力是客观事实, 大多数同学在这方面有非常大的压力, 这对于我们可是一个非常大的警示

2. 很多同学有了问题, 大多数选择了自我解决, 这不失为一种办法。可研究组认为我们还应该找老师和同学, 毕竟我们不是万能的。遇到困难求助是积极主动自助的表现。

3. 绝大多数同学对于考前的心理压力的调节都做的很好, 可能是因为我们已经是高一学生了, 经历了许多次的考试有关。

4. 很多同学都很有上进心, 对我们而言, 有上进心是好事, 但过多的在意成绩, 可能会对我们产生太大的压力, 最近就看到因为在乎公开考试成绩和名次而自杀残残后后悔的。我们不能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5. 大多数的同学对于这方面的事情都选择了听歌, 睡觉等常见的方法, 但还是有少量的同学, 对于这些事情没有解决的方法, 这是一件非常需要思考的事情。其实, 运动如散步、打球、跑步, 聊天, 写日记, 画画, 包括练习书法, 都可以让自己缓解压力。

研究总结

综合分析, 我们了解:目前高一学生的压力来源, 不是单方面的, 但更多的来源是学习带来的压力。

1、时间利用上:学生每天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一般从早上7点到中午12点, 下午从1点50到5点30, 并且在回家后还需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 所以很多人反映睡眠时间不够。 2 、家长的期望:当代高中生面临的最大压力是高考, 这是国情和中国体制造成的, 他们希望考上一所好大学, 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这也是大多数父母给孩子的压力。根据报刊了解和专家分析, 现在孩子因为学习方面的压力而自杀的比例在不断升高, 他们也在找寻各种方法帮助孩子减少压力, 从而降低死亡率。但我们在调查时, 还是可以感觉到家长给予我们的期望与压力巨大。我们怕考试不理想而对不起家长。

3、自我期望比较高:这在学习比较好的班级同学身上比较明显;很看重考试成绩, 非常担心成绩下滑。成绩下滑后, 自信会不断的减少。

4、 学习偏科带来的焦虑:比如访谈里有同学就非常忧愁地问:我知道高考要考生物, 可是我就怎么喜欢不起来生物学习呢?还有对数学、英语感到恼火、无奈的同学, 都觉得

偏科带给自己的压力大。

以上便为我们这次面对高一学生做的部分抽样调查中, 了解到的关于我们同学的学习压力问题。

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 比如高考体制的存在, 让我们不能完全地解决考试竞争带来的压力, 也不可能让学生完全没有压力。有时候, 适当的压力是前进的动力。但我们希望从这次调查中真正了解现在高中生尤其是我们高一学生的心声, 从而尽量地减少我们自己的压力并学会调节压力。

建议运用下列方法来调节学习压力问题:

一. 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

我们正处于青年期, 自我意识在高涨, 容易产生自我矛盾, 即主体我与客体我的难以统一。这样就容易导致自我形象不能确立, 自我概念混乱, 自我表现明显冲突, 内心动荡不安甚至痛苦。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同学的自我同一性问题, 将最终导致自信心的逐渐丧失。为此, 要善于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 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 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能力,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自我鼓励, 相信事在人为, 善于正确对待自我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二.学会自我调节的各种方法:

1、不要把学习目标定得高于自己能力所及。

2、有效地分配时间。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3、课余时应做适量运动。

4、遇到困扰或情绪低落时, 可与家人或朋友倾诉。

5、即使再忙, 也要有必要而充分的睡眠。

6、学会转移注意力。

7、养成持之以恒, 平衡有序的生活习惯。

8 培养广泛正当的生活兴趣。

9 偏科的同学, 抓紧补课。

三.寻求专业帮助

途径:学校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专业机构;青春热线;青少年法律求助热线、四、阅读相关报刊网站

如:中国心理网、中青在线网、阅读《中国青年报》的青春热线、特别报道、《读者》《青年文摘》等栏目的心理小短文。到 读书馆借阅相关的心理书籍, 阅读帮助自己认识提高, 方法改善。

五、心理研究性学习心得:

在这次心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我们小组的成员, 克服种种困难, 在同学们的协作努力下, 学到了许多心理知识和技能, 包括如何建立团队合作精神, 还有在这个的研究结果中我们懂得了如何对正确的缓解学习压力。这点尤为重要。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 能使更多的同学正确认识学习压力, 学会用积极心态来调整学习压力, 让自己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能顺利地度过。无论是在平时的学习中, 还是在期末、期中, 甚至在高考中, 都能以轻松的心态, 面对学习压力, 在每一次考试中都能考到理想的成绩。

当然, 时间以及各种原因, 让我们的心理研究性学习, 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最后, 面对学习压力, 甚至各种压力, 我们希望大家可以用一种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换一副“眼镜”看世界, 我们就会少些忧愁与烦恼, 多些开心与快乐!

我国中学生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学习、父母、老师和同伴、环境、自我发展和时间六方面, 其中学习压力是中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而高中生的升学压力要比初中生大, 这是因为高中毕业面临的升学和择业更为迫切。

在现实生活中, 由生活事件所形成的生活压力不止一桩。而且, 因每个人遭遇不同, 有幸与不幸;有的人因上进不成而有生活压力, 有的人因健康不佳而有生活压力, 有的人因夫妻不和而有生活压力, 也有的人因子女不肖而有生活压力。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心理学家们研究生活压力时, 企图分析构成生活压力的来源, 藉以了解一般人在不同生活层面上有那些生活事件, 会构成他的生活压力。以先三方面是一般公认生活压力的来源:

1、生活改变

因为生活事件所形成的生活压力, 都会给人以紧张的甚至痛苦的负面情绪经验。故而生活改变一事所指者, 也多半指生活事件之带给人们负面情绪的事件而言。

2、生活琐事

所谓生活琐事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且无从逃避的小事件。此等琐碎事件, 虽在性质上每件事的严重性均不足危害于人, 但日积月累的结果, 就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根据心理学家调查分析, 在日常活动中成为生活压力的琐碎事件可归类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家用支出方面 (2)工作职业方面 (3)身心健康方面 (4)时间分配方面 (5)生活环境方面

上述两类生活压力来源, 在性质上均属于人与事或人与人关系的外在因素。除此之外, 属于个人内在心理上的困难, 也是形成人生活压力的重要原因。在生活压力的心理因素方面, 挫折与冲突是其中最重要的二项。

综合以上的资料可以知道学生的压力来源不是单方面的, 但更多的来源是学习带来的压力。学生每天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一般从早上7点到中午11点45, 下午从3点到5点30, 有些住校生还要上晚修, 很多学生反映睡眠时间不够。但由报告中也看出了, 学校有减负的现象, 很多学校将作业量减少, 考试的次数也明显降低了, 这也为学生的学习减轻了压力。当代高中生面临的最大压力是高考, 这是他们的一个转折点, 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很在乎, 他们希望考上一所好大学, 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这也是大多数父母给孩子的压力。专家调查现在孩子因为学习方面的压力而自杀的比例在不断升高, 他们也在找寻各种方法帮助孩子减少压力, 从而降低死亡率。

从我们的这次调查中, 了解到了关于学生学习压力的问题。学生压力问题的引发是多方面造成的, 我们不能完全的解决它, 也不可能让学生没有压力。但我们希望从这次调查中真正了解现在高中生的心声, 从而更大限度的减少他们的压力。

总结

对于中学生课业压力的认识与建议(你要求的最后的总结)

1 正确认识初中生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中学生是不同年龄群体中承受压力较大的群体。初中生虽然同高中生一样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但高中生在心理、生理方面比初中生更为成熟, 承受能力更强一些。有鉴于此, 在保持对初中生适度压力的同时, 要防止出现压力过高或压力过低的情况, 因为这两种状态对于初中生的课业学习都有消极影响。

2 减轻初中生过重的负担

要减轻初中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应各尽其责。

在家庭方面, 首先, 家长要注重子女人格的健全发展, 对子女的学业给予适当要求, 避免施加过大的学业压力;其次, 家长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最后, 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 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

在学校方面,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教书育人, 着力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以培养其探究精神, 使之不断提高学业成绩。

在社会方面, 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多种人才选拔制度, 从根本上缓解中学生的升学压力。

3 把压力变为学习的动力

初中生压力大小是有个体差异的。优等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弱, 而后进生就可能压得喘不过气来, 因此要区别对待。

首先, 要培养初中生的成就动机, 将外界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 立足成才, 并争取获得成功。实验证明, 以成就为动机的学生坚持学习的时间更长, 即使遇到挫折, 也能总结经验和教训, 继续努力, 直到成功为止。一般地说, 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成正比。

其次, 要寄予学生合理的期望, 提出明确而又适度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既不能太度, 也不能太低, 否则, 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失却激发内在动力的作用。

最后, 要给学生以成功的激励。表扬是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激励方法。对心理压力大的学生, 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多表扬少批评;2)对于学业成绩较差且自卑的学生, 要寻找其闪光点(如体育、音乐特长), 并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 让学生准确理解教师的表扬与批评;4)适时而科学地使用奖赏与惩罚。

4 加强意志磨炼, 提高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首先, 要帮助性格内向、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分析原因, 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 要教会学生认识并理解生活中的压力源, 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再次, 要教给学生消解压力的方法和能力。

5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由各种压力引起的消极情绪和情感反应, 会经常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过程, 因此,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缓解与消除其紧张反应和不良情绪的方法, 树立自信, 保持健康心态, 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具体包括如下一些方法:1)及时适当地疏泄不良的情绪;2)暂时转移注意力;3)学会自己放松;4)进行体育锻炼, 增强体系

篇四十二: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 课题的来源和确定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是贯彻这种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上个世纪以来, 许多学校都对此作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 在新课改的教材中, 各科也安排了有关探究性学习的课程。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 软硬件都相对落后, 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农村, 他们不如城里的同龄人见多识广, 独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 使他们缺乏自信, 也缺乏对周围人事的关心。我校实行双休日, 对距家较远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 往往有大量时间可以支配, 作为班主任正好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性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 对我校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在阅读了大量研究性学习案例后, 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实际, 我将课题定为“校园·生活”。营造一个文明安全的校园, 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才能使学生关爱自己的校园, 了解自己的生活,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校园主人翁的意识, 自觉遵守和维护校园文明, 远离危险, 参与营造“平安校园”, 同时, 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道德素质。

二、 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

(一) 课题目标

1. 认识到维护和创造校园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2. 让学生学会设计、收集和处理信息, 学会合作、讨论以及与他人的沟通, 学会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 关爱他人。

(二) 方案设计

1. 子课题的确立

“校园·生活”涉及面很广, 学生也各有所长, 各人兴趣爱好也不一样, 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 我和学生共同设计了以下七个课题:

“校园·生活”

纪律现状与问题

卫生现状与问题

校园安全现状与问题

校园水电节约情况调查

教学情况调查

校园饮食情况调查

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

2. 具体方案设计

课题组成员为高一(7)班66名同学。在公布七个子课题后, 由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 编成七个小组。每小组任命一名组长, 再由组长组织成员共同讨论本小组研究方案, 然后进行分工实施。

三、 活动实施过程

1. 学习培训:对学生进行社会学研究方法(问卷法、访谈法、信息分析、撰写报告等)指导。

2. 分组讨论, 制定调查问卷并各复印30份。讨论确定本组研究方案并进行调查。

3. 各小组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讨论, 并撰写调查报告。由班主任进行整体汇整。

4. 课题总结。由班主任撰写整体报告, 并利用班会课, 对学生的调查活动进行总结点评。

四、 学生的研究成果

(一) 纪律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

总体来说, 我校大多数学生的纪律状况良好, 上课能够认真听讲, 尊敬师长, 考试和作业过程中都有较强自主性。但也有11%的学生存在一些问题, 如打饭插队, 上课玩手机或者睡觉现象等等。

问题存在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自律, 同时和部分老师要求不严格也密切相关。

(二) 学校卫生现状调查报告

对于寝室卫生, 有一半同学认为寝室卫生间设计不合理。59%的同学认为寝室区有异味、不卫生。但同时, 同学也坦承各班寝室垃圾能够及时清理。

对于教室卫生, 高中部有近五成的班级达不到清洁要求。从调查结果来看, 普遍原因是少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于校园卫生区卫生, 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将垃圾倒在指定场所, 对校园卫生间卫生也基本满意, 但近七成的学生认为校园整体不是很清洁。

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 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较强的卫生意识, 能够自觉维护校园和教、寝室卫生,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清洁的校园环境中, 并承认这对学习有影响。学生们对良好卫生环境的普遍心理需求, 是学校能彻底改善卫生的希望所在, 只要学校适当调整卫生间布局, 改善部分设施, 加大宣传, 班级进一步加强对卫生管理, 并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 一个清洁美丽的校园一定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篇四十三: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摘要:本小组6名成员通过探究实践, 阐述了网络的产生及发展, 调查了各年级初中生对网络的看法, 及网络对各年级初中生的影响。最后, 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归纳, 并通过分析结果得出网络对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利与弊, 针对这些利与弊, 我们向广大中学生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二、关键词:网络发展, 网络用途, 心理健康, 学习生活。

三、前言:

(1)问题的提出::经调查发现, 周围同学普遍拥有电脑, 并能够上网。但同学们对网络的认识及应用不尽相同, 为了明确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究竟有何作用, 并使同学正确认识网络, 我们决定以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为课题展开研究。

(2)探究方法及成员分工

①方法:a, 向附近三所学校的学生共100名分发问卷, 并收回反馈。

b, 通过网络, 书籍等方式搜查相关资料。

②成员分工:

③步骤:

9月1日:讨论研究内容,确定主题

9月2日—9月3日:拟订实施方案, 人员分工

9月4日—9月11日:开展研究调查

9月12日:小组成员讨论调查结果, 归案总结

9月13日:撰写研究成果。

四、正文

(一)网络及网络的诞生与发展

1、什么是网络:

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自治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 按照共同的网络协议, 共享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系统

2、网络的诞生:最早的网络, 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 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 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 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 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 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 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 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 并在 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2个著名的科学教育网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1984年,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划建立了13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技网。随后替代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 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 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 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 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3、网络的发展:

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

20世纪60年代早期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 终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 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 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 子网之间无法通信。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多个主机互联, 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包括:通信子网、用户资源子网。 终端用户可以访问本地主机和通信子网上所有主机的软硬件资源。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广域网、Internet)

1981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开放体系互联基本参考模型

(OSI/RM), 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实现互连。 TCP/IP协议的诞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 多业务, 大数据量)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信息高速公路

ATM技术、ISDN、千兆以太网

交互性:网上电视点播、电视会议、可视电话、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络图书馆等高速、可视化。

(二)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

1、调查方式:通过发放给周围三所中学的100名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 并收回反馈信息, 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总结。

2、调查问卷内容:

中学生如何看待网络调查问卷

年级:学校:

①你上网的地点是?

A 家中 B 网吧 C 其他

②你认为网络是用来?

A查找资料 B收发邮件 C用来娱乐 D网上聊天

③你一天上网?

A1小时以下 B 1-2小时 C 2-3小时 D 3小时以上

④你认为网络对学习?

A有帮助 B不影响 C影响成绩

⑤网络对于你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A无影响 B视力下降 C睡眠不足 D头昏眼花

⑥网络对你的性格有影响吗?

A 无影响 B情绪低落 C烦躁 D孤独

⑦ 家长对你上网的态度如何?

A 认可 B 无所谓 C 不认可

3、调查结果:

小组成员回收问卷, 并通过统计得出以下结果

在100名同学中, ①52%的同学上网地点在“家中”, 32%的同学上网地点是“网吧”, 16%同学在其他地点如“学校机房”、“图书室”等。

②34%的同学认为网络是用来“查找资料”, 19%的同学用来“收发邮件”, 30%的同学用来“娱乐”, 17%的同学运用“网络聊天”。

③67%的学生每天上网“一小时以下”, 24%的学生每天上网“1-2小时”, 5%的同学每天上网“2-3小时”, %4的同学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

④43%的同学认为网络对学习“有帮助”, 21%的同学认为“不影响”, 36%的同学认为“影响成绩”。

⑤32%同学认为上网“不影响健康”50%的同学认为“视力下降”, 12%的同学认为上网导致“睡眠不足”, 6%的同学因上网导致“头昏眼花”。

⑥45%的同学认为上网对性格“无影响”, 18%的同学由于上网导致“情绪低落 ”, 21%的同学认为上网使人“烦躁”, 16%的同学因上网感到了“孤独”。

⑦45%的家长“认可”孩子上网, 13%的家长认为孩子上不上网“无所谓”, 42%的家长“不认可”孩子上网。

(三)调查结果分析

小组成员统计出调查结果后, 对于调查结果大家持有不同的看法, 通过讨论, 大家根据每个调查问题的回馈情况得出了以下分析。

1、周围的中学生家中普遍拥有电脑, 所以大数中学生上网地点是“家中”, 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出入“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场所上网, 这些场所有些常常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还可能有危险发生。

2、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用途, 越来越多的同学运用电脑来获取信息和搜集资料, 也有很多同学视网络为展示自己的平台, 或交友园地。还有一部分同学运用网络来释放压力, 比如听音乐, 看电影等。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 这样上网会残害身心。

3、多数同学的上网时间控制在每天2小时以内, 这令我们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保证体力充沛。

4、几乎一半的同学认为网络不会影响学习。因为很多同学通过将网络视为学习工具, 非但没有成绩下降, 反而取得了进步。但对于过度上网的同学们, 大多数人认为这样影响成绩。

5、电脑对人身体有一定的辐射, 所以如果上网时间过长, 会导致身体的不适, 长时间盯着屏幕更会导致视力下降。更有同学因为长时间上网而没有时间休息, 这样不仅对身体不利, 也对学习不利。

6、多数同学认为上网不影响性格, 但有部分同学因为上网而出现了烦躁、失落等心理反应。还有一些同学因为上网, 而忽略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 从而自闭, 感到孤独。

7、家长对于孩子上网的态度是一半一半, 认可的家长认为通过上网, 孩子见识了更多, 学习了更多, 只要有节制地上网, 网络不乏是一个完美的学习工具。而反对的家长认为, 孩子一上网就不想离开, 这样会影响学习。

(四)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小组成员在对结果做出了详细分析之后, 发现中学生的上网情况不尽相同, 多数小组成员认为上网对于中学生是具有帮助的, 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险。通过进一步的讨论, 大家总结出几条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1、利处

①网络为中学生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空间。据调查发现, 许多中学生能通过网络搜寻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并有43%的同学认为上网对学习有帮助。网络使中学生的受教育环境不仅仅限制在课堂上, 并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于自己类型的教育。

②因特网网络信息交流速度快, 自由度强, 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共享。调查表明, 34%的学生都能通过因特网随意获得自己的需要的信息, 可以“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不但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 也给学习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③中学生也可以通过使用网络培养自己的个性。网络给中学生带来了更多的资源。每个中学生都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爱好。很多中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兴趣, 网络可以帮助他们更加透彻的了解信息技术, 并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

④网络可以增强中学生的交流能力。网络的匿名性等特性决定了中学生可以在网络上与更多的同龄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而得到更小的侵犯与伤害。19%的同学运用电脑来收发邮件, 14%的同学能够网上聊天, 这对于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的中学生来说, 无益是拓宽了交际面。

⑤适量的游戏, 可以帮助中学生放松心情, 摆除压力。一些电脑游戏还能锻炼中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 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弊处

①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容易使中学生滥用网络, 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②中学生上网情况的不同, 32%的同学上网地点是“网吧”, 一些在网吧上网的同学容易遭到人身危险。过度上网也对身体有所损害。50%的同学认为“视力下降”, 12%的同学认为上网导致“睡眠不足”, 6%的同学因上网导致“头昏眼花”

③网络的虚拟性容易使学生缺乏与现实的交流, 16%的同学因上网感到了“孤独”。

④调查中也发现18%的同学由于上网导致“情绪低落 ”, 21%的同学认为上 网使人“烦躁”。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⑤中学生自制能力较差, 上网容易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小组成员认为, 只要正确上网, 不滥用网络, 上网的利大于弊。

五、结论及建议

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已经结束。通过调查, 小组成员发现, 大多数学生都是能够正确认识并使用网络的。但有部分学生仍因使用不当而使身心受到伤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引起重视.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对校园网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 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但大多数校园网功能、校园网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信息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甚至不少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知识、网络应用还知之甚少, 远不及自己的学生。这样去引导被教育者, 结果可想而知。调查中一些学生呼吁: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迎接挑战, 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提高计算机水平。

2、家长学会方法, 减少或者避免网络文化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

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在上网时可能遇到这些潜在威胁:

(1)不适宜的内容。很多中学生在网上经常接触一些非法行为的内容。调查表明, 有很多同学因此导致了性格的变化与成绩的下降。

(2)技术问题。中学生可能因为无意中打开了神秘邮件的附件或者从不安全的网站上下载内容而将病毒、蠕虫、僵尸、特洛伊木马或其他恶意程序代码引入计算机。

那么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作为父母, 可以采取很多方便的措施, 在孩子上网时得到保护。

(1)指定互联网规则。明确地了解什么样的网站是适合访问或可接受的, 使用互联网有 么样的规则。

(2)制定家庭政策。列出一系列家庭里任何成员在浏览网络时应该或不该做的事情.(3)将计算机安臵在所有家庭成员都可以使用的地方, 而不是放在孩子的房间里。

(4)监督孩子接收和发出的电子邮件。

(5)安装一套互联网安全产品, 对孩子浏览的网站加以限制。

通过采取上述简单的步骤, 家长和孩子就互联网指南作开诚布公地交流, 这样家长就不必焦虑不安, 而孩子也可以享受安全而有教育意义的网上体验, 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或者避免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六、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 我们解决了什么是网络, 网络的诞生与发展, 中学生如何看待网络, 网络对中学生有何影响, 及学校和家长应如何帮助学生正确上网等一系列问题。使我们大家对网络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使我们在探究当中, 学得了许多知识, 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 并没有明确各年级同学的调查人数;调查方式较单一;调查内容略显不足的问题, 将来定会注意。

篇四十四: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1、选题意义和背景。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能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对学科知识的传授, 也致力于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协作能力、批判精神、严谨作风来影响学生, 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探索能力。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以了解目前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表明, 目前很多学校将研究性学习定位成学生做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对培养学生的探究和科研能力当然有一定的好处, 但是,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探究, 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要求相当高, 学生面对这个庞大的工程, 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另外, 一个课题的完成, 通常要耗费半个学期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 由于学生的常规学习任务的影响, 这种单一的长时间的课题研究, 往往到最后就流于形式, 草草收尾, 学生借助网络、书籍, 上交一份不是自己研究的研究报告, 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是这样, 那么学生无论上了多少节研究性学习课, 无论研究了多少个问题, 书写了多少份调查报告, 最终都会成为“瞎子摸象”, 偏离研究性学习的宗旨。

针对目前的两大问题:数学课堂的40分钟, 惜时如金, 用于深入探究的时间不够;研究性学习课题耗时长, 学生完成困难较大且收效甚微。于是, 笔者考虑, 能否将数学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 找到两者的结合的平衡点, 让研究性学习真正发挥其功效。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2.1, 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传统的以掌握文化知识为授课目的和以讲授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 教育改革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

从十八世纪以来, 至少有三次大规模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一次是在l8世纪末到l9世纪初的欧洲, 在受“启蒙运动”的启发之后, 卢梭、福路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人倡导“要理性思维”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二次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 这次倡导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因为实验科学的迅猛发展, 为了顺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 目的是培养出具有适应及改造自然和社会能力的人才。第三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欧美、亚洲等各国,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布鲁纳等人, 他们对“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合理性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与发达国家相比,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的起步较晚, 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先进的理论, 借鉴各国实践的成功经验, 使我国的课程改革得到更好发展。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杜威提出围绕问题组织教学, 形成了“问题教学法”。在问题教学法中, 教师设计问题必须考虑学生的情况、已掌握的知识、直接经验, 问题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经验情境, 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动生成教学内容。“问题教学法”强调的是在“做中学”, “做”即要求学生动手、动脑, 自己操作, 在“做”的同时进行反思, 最终获得新知识。由此可见, “问题教学法”带着浓重的研究S彩, 是让学生在研究中主动构建和成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有与研究性教学相类似的主张, 他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类似于科学家探求知识的过程, 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 提出疑问, 然后自己解决自己的疑问。学生应在探索中发现新知识, 把握住学科的基本结构框架。

20世纪80年代之后, 美国对高中生开设的社会研究课, 说明美国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其重视, 而研究课最显着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日本的综合性学习课程, 也有其独特之处:

第一, 学校根据其教学目标和办学理念自己J编写教材;第二, 综合活动课程注重操作性、体验性, 是对分科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第三, 综合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较灵活, 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安排上课时间, 少则一节课, 多则一天;第四, 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多样化, 可以打破班级这一基本教学单位, 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第五, 综合活动课程不是由固定的教师负责, 而是由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组织, 还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前来指导。

世界各国的研究性学习, 其操作的方式方法虽然各不相同, 但是在学生培养的方向上是统一的, 教育理念和出发点如出一辙。

2.2、我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我国古代教育家们智慧的教学思想中早就有所体现, 如孔子推崇的“学、思、问”及启发式教学, 孟子和朱熹所倡导的批判、怀疑精神。

20xx年1月3l日, 《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新增综合实践活动课, 至20xx年4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通过自主探索, 小组合作, 动手实践、自主阅读等不同形式,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索、数学创造的过程。笔者经过观察发现, 目前高中的研究性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笔者所在的无锡市第一中学为例, 在高二安排了每周一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学生一般会用半个学期(大概10课时左右)的时间研究一个课题并提交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具体流程是:学生按兴趣自行分组, 每组讨论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或者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 学生自行分配任务。由于论文完成的周期较长, 小组课题各不相同, 再加上教师可能本身对学生所研究问题并不是十—分熟悉, 所以教师未必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说传统教学是“灌输式”的, 那目前这种研究性学习就是“放羊式”的。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 我们应该寻找一个方式, 将学科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有机整合起来, 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掌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优秀文化和规律性知识, 同时又能学以致用, 通过实践研究积累经验。

篇四十五: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当今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 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证。因此,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 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增设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

国家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 其目标就是:着重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力, 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 形成掌握与运用知识、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和发现, 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学习能力, 及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又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而校经过几个月筹备工作, 今天正式开题了。我受学校校长委托, 代表学校课题作开题报告, 请同学研究讨论。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在高中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答: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作为一门课程, 研究性学习应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

答:研究性学生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 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 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一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二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学会分享与合作。五是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六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 这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个是开放性。第二个是探究性。第三个是实践性。

4、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的角S都具有新的特点, 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那么, 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实施和组织呢?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 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过程, 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 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 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 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 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 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 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 得出相应的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 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 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 获取调查结果。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充分交流, 学会认识客观事物, 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正确地认识自我。

5、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使教师的角S发生了变化, 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 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老师指导作用该如何发挥?

答: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 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 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 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6、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那么, 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具有哪些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 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重视交流与合作, 重视动手实践。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 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 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 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 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 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 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施展自己的才能, 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第一个特点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二个特点是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料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学校应从实际出发,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以及具有专长的教师等校内现有教育资源。同时, 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开发和利用当地教育资源, 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包括农村衫技术研究与推广部门)的人力资源和研究资源, 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 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体验, 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施展才能, 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 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勇于创新。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 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必须加强组织和管理工作,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 学校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共同负责学生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工作, 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 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帮助学校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 落实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要求。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机会, 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 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 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 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 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 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 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 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 获得亲身体验, 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产生积极情感, 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 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收集和分析资料, 调查研究, 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 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 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 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 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 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 并恰当的利用信息, 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 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 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 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 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 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 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实践调查研究, 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 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 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 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 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 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 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 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 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 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 主动地提出问题, 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法, 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 而应引导、归纳、提出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四、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 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活环境, 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 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重视资料积累, 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 对于本人和他人, 以及以后的各届学生, 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

(三)适应差异, 发挥优势。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 因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侧重, 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 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

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主要目的, 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 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规划, 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可以属于一种类型, 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 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 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 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工协作。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 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 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 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 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 各展所长, 协作互补。

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 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 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 也可以不确定范围, 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 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 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 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 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 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 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 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要求学生自己调查、观访(也可有组织的)采访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 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 提出核心问题, 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中研究题目。

同时, 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 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 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的问题, 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 学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组, 共同讨论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在此过程中, 学生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 是否需要改变问题。实践体验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 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实践、体验, 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 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 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 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 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 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 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 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 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 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 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 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 获取调查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 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 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 并反思对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证据, 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 学会认识客观事物, 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 正确地认识自我, 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 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 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 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 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 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 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发表, 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 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 学会理解和宽容, 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拭试体作用, 同时, 也重视老师指导作用。左右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草药, 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主体, 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 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 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 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六、研究性学生的评价

评价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 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 重视交流与合作, 重视动手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 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 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 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 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 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 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施展自己的才能, 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 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 可以是家长, 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 能否与他人合作, 采纳他人的意见等。

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 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 如查阅和筛选资料, 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 使用新技术, 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 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 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 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对局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三)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评价要贯穿研究性学生的全过程。操作时可重点从三个环节, 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着手。

开题评价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 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过程中。

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 研究中资料积累情况, 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对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 对于在研究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 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寻求校外帮助等方式予以解决。

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评价的具体方案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 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生自己设计评价方案, 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 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篇四十六: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开题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为什么会想到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的特定对象是什么;通过研究, 试图实现什么;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决定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研究的假设, 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具体的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怎样 (尤其是一开始准备实施的步骤) , 需要哪些工具和资料;如何得到这些工具和资料;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研究成果是研究报告、实物, 还是其它;以及导师的建议和鉴定等。其中实施计划是开题报告的主要部分。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名称要简洁明了。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 不能太大, 也不能太小, 要准确地把研究范畴、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概括出来, 让人能够从题目中看出要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二)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有的也称“问题的由来”, 即提出问题, 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是指通过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 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 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 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 需要去研究, 去解决, 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 然后, 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 有针对性一点, 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有时, 也可以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 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顶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要紧扣课题, 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五)研究课题的可行性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条件, 即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如上网和设计问卷等比较基础的方法)、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等。另外, 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 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六)研究的内容和难点

高中阶段, 研究学习课题研究的类型大致有科学实验类型、读书报告类型、社会调查类型和项目设计类型等。无论是哪种类型, 都要有具体的研究内容和预计的研究难点。

(七)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开题报告的核心部分, 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进度、时间安捧安排等。

(八)成员分工

开题时, 要明确课题组每个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角S和应完成的任务, 如组织协调、资料搜集和处理、撰写报告、外出调查、拍摄等等。

(九)预期成果及表达形式

预期成果即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 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等, 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 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形式来表现。

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 这样做, 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 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 把握要点。

二、撰写开题报告注意事项

1.课题研究背景说明大而空

2.课题研究价值判断欠全面正确

3.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研究问题偏离课题中心

4.研究步骤不合理, 研究方法欠科学

5.对课题研究困难估计不足

为了方便开题会上进行开题报告, 有能力的课题组应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运用PowerPoint制作好开题报告会所需要的PPT演示文稿(幻灯片), 还应该做好开题的答辩准备。

篇四十七: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兴趣爱好和办事能力等, 按级组安排, 我负责指导高一

(三)班23位同学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按照自愿的原则, 我指导的23位同学分为两个小组, 一个组11人, 另一组12人, 大家选出小组长和副组长共两人负责本组的课题研究。我对于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作了充分的说明, 并布置了两个任务。

一:研究确立各小组探究的课题。

二:每位小组长负责, 让大家集体讨论一下每位同学的性格爱好, 负责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工作。

我负责的两个小组中, 通过大家的集体讨论确定了大家研究的题目, 第一小组的题目是:茶文化的研究, 第二小组的题目是:对广告的研究。两个小组的负责人分别是:一小组组长何监基, 副组长是郑景峰, 二小组的组长是胡英亮, 副组长是何肖云。

大家通过讨论每组都确定了研究题目的步骤, 第一组的步骤是:1、茶叶的来源。2、茶叶的种类。3、茶叶的制作工艺。4、茶叶的作用。5、茶具。第二组的步骤是:1、种类。2、传播途径。3、经典名句。4、好与坏。5、群众的看法

我们觉得这些话题很有新意, 它来源于生活, 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贴近, 值得我们去探究, 调查这个话题对我们在社会上, 生活上都有很大的益处, 因此我们展开了我们的探研活动。

我们初步分析了这个课题, 觉得这个话题在很多方面都有迹可寻, 于是讨论要在哪里找资料?要做怎样的问卷?要去访问一些怎样的人?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 我们组进行一系列的分工。使整个探研活动井井有条, 办起事来也颇为顺利, 进展较有效率。

我们这个学期按照分工情况进行分工合作, 也有集体行动。

我们结合主题, 分别到学校的图书室, 阅览室和电脑室查找有关资料, 把每组再分为五个小组, 每组负责一项工作分别重点查找资料, 最后汇总, 形成共识。

这个学期我们组就做了这些工作, 从查资料这方面已为下学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想下学期的活动会更加成功。

其实研究性学习活动使们懂得了很多东西, 懂得了团结精神, 懂得了独立自主学习, 使我们更贴近生活, 了解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使我们见识广阔, 吸收外界信息, 是一门不错的学科, 今后我们会加倍努力, 做得更好。

篇四十八: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课题题目: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

简要背景说明:

一、必要性和急迫性

农村中学同样肩负着培养人的重任, 同样要为学生主动发展,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服务, 农村的孩子同样需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样会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所以, 农村中学同样要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开设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相对城市中学来讲农村中学, 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要模糊一些, 实施起来要困难一些农村中学实质上是应试教育的重灾区。在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可以打破以学科分类作为课程基本形态的教学体系, 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中解脱出来,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生活化及实践性, 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 知识更有价值。所以, 研究性学习是农村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农村中学同城市中学相比毕业后留在当地的学生要多, 这批学生回到农村第一线后, 直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他们是否具有科学素养, 是否具有创新精神, 将直接影响中国农村的发展进程。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意义尤为重大, 形势也更为迫切。

二、劣势及优势

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首先会遇到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软件建设”问题, 即老师的教育观念及指导水平问题, 一般农村中学较重视学科教学, 老师擅长书本知识的传授, 自身对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了解很少, 所掌握的知识都局限在本专业范围内, 这将会削弱课题研究中老师的指导;农村中学信息又相对闭塞, 对新事物了解甚少, 这些都会影响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的成效。

二是“硬件建设”问题, 即学习资源建设, 主要指农村中学在信息技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的建设较薄弱, 学生很难通过网络进行外源学习, 凭借实验室进行物理性、化学性实验也受到制约, 纯理论性研究也相对困难。

当然农村中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也有着城市中学所没有的优势, 这些优势表现在:

第一, 地域优势,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隐含着丰富的资源, 产业结构形式多样, 自然物种丰富, 民俗风情各异。这些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生动的内容。

第二, 农村学生较纯朴、能吃苦耐劳, 对学习执着, 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也较强, 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科学的精神。

三、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在省外, 乃至全国同类课题的研究很多, 大致从研究性学习的原则、方法、途径等方面作了一些理论研究。而结合农村高中现状开展研究性学习, 这方面做的研究很少。我们认为本课题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取向, 实施取向和追求的境界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 对探索农村高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适应教育发展形势需要的优秀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基本内容:

一、当课程改革越来越成为教育关注的中心时, 新型的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便应运而生, 研究性学习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 也切合我们当前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宗旨, 即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此, 本课题研究基本内容如下;

(1)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取向--生命体验

目前的研究性课程, 基本目标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学生的能力, 情感和知识三方面。我们要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 以布卢姆目标体系基本理论为基础, 重点研究以上三方面同时, 形成自己的研究性学习目标体系。同时, 开发另外两个功能, 一是发展教师和学生对现象过程或信息的个性化的解读能力;二是培养教师和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这两方面正是学习生命回归体验的本义, 即在于挖掘人的这两方面潜质。终身学习的旗帜永远引导他们去提升自我生命的价值, 解读和体验生命的存在, 从中汲取智慧, 以应付知识和信息的“爆炸”,提升教师和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意志。

(2)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取向--学习化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要求:学生是参与的主体, 教师是参与、指导和帮助者;实施方式:灵活选题、开放时空, 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选择内容:强调学生能力所及的范围;实施程序:准备--实施--结论--报告, 具体实施方案由学生各自需要设定。因此, 研究性课程的实施取向应该是一个学习化、实践化及不断反复提升的的过程。我们在研究上述内容时, 还要重点研究, 研究性学习课程一般方法与学科课程具体方法的协调问题, 以求得方法论上的突破。

(3)研究性学习课程追求境界--学习自由

研究性学习课程追求境界--学习自由主要有五方面内涵:

①研究性课程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整合为基础, 强调以学生切身的现实生活和实践领域为内容, 以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 达到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习惯的形成并力争与实践相结合的习惯形成为目的。

②学生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开发者、探索和创造者, 而非被动的接受者。

③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的定位要具有一定的难度。

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S就是打破传统的整齐划一的课程内容, 给学生的特长的个性的良性发展开辟空间和时间。

⑤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最大的开放性。

二、课程实施方案

1.成立, 辽中一高中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管理小组

由学校行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部分教师组成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管理小组, 负责对课程进行业务指导, 组织实施、调控督促。

2.学习动员, 树立课程意识

(1)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体会新课程计划和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对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作用。使教师切实感受到新课程计划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

(2)学校采取送出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分批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参观。

(3)收集、印发有关“研究性学习”的专着、理论文章、经验交流资料等, 并组织学习或分组讨论, 使教师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目标, 开展方法和操作步骤。 (4)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一系列的讲座, 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作好学生的动员工作, 帮助学生转变观念, 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对学习、成长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怎样进行课题研究等。并在20xx年6月下旬, 学校指导学生自由组成课题组, 开始进行研究, 并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暑假进行调查研究, 为下一期的继续实施打下基础。

3.确定课程教育目标, 制定整体计划, 编制进度计划。

4.课程实施管理:

(1)教师培训, 建立教师对课程的管理体系。

(2)重视对学生的课题活动的指导, 教师及时了解课题活动的进展情况, 协调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3)课题研究期间, 举行与“研究性学习”相关的各种学习以及实践考察, 以达到开阔视野, 理顺思路的目的。

(4)领导小组、管理小组成员与教师之间,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举行多种形式的座谈会, 增进了解, 促进课题研究健康发展。

(5)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发现、培养课程骨干教师, 给他们提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 使之能承担起课题研究导师的重担。

三、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走出对研究性学的认识误区, 不少教师认为, 中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 是学生打基础的最佳时期, 其主要任务是学好各门文化课, 搞研究性学习应放在课外, 不应作为必修课;搞研究性学习, 农村中这的教学条件还不足、执行有困难, 很难搞出名堂来;搞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降低升学率 显然, 这是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所产生的顾虑, 教师应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的认识, 消除上述顾虑, 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 这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价值, 提高学习积极性, 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和重要意义。要改变自己的角S, 在研究性学习中, 学习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 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 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对习惯于纯学科课程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 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教师必须加强学习, 要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要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 懂得如何做课题, 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实施的一般过程是:选题立题─→成立小组、制订方案─→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成果展示。选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从学科学习的疑难中找课题, 如“浓硫酸氧化性的实验研究”、“水中含氧量的测定”;(2)从学生身边找课题, 如“对人体无害的修正液”、“空调滴水问题的解决”;(3)从各种媒体上找课题, 如“长江三角洲7000年来岸线演变和未来预测”等。成立小组、制订方案, 主要是选聘好指导教师, 确定课题组长、写好课题开题报告, 开课报告应包括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人员分工、研究步骤、所需条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课题实施主要为文献阅读─→网上查找─→实地考察─→专家走访─→资料整理─→实验论证, 课题成果可以是课题报告、论文、作品、产品或设计方案、建议等, 课题报告主要有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执笔人, 正文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果等。要学习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动态, 掌握信息技术,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受欢迎的研究课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再后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面对学生提出来的一连串问题, 教师不可能也不需要“全知全能”、事事都懂, 所要做的是指点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通过哪些途径去寻找答案。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谈访、问卷等形式获取资料的方法, 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 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淘汰边缘资料, 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 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 得出相应的结论;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信、电话、email等向专家请教, 使他们学会学习。教师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巳有的结论, 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使他们学会思考。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 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目前的研究型课程, 基本目标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学生的能力、情感和知识三方面。我们要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 以布鲁姆目标体系基本理论为基础, 重点研究以上三方面同时, 形成符合农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体系。

理论意义:

中国农村人口多, 农村地域辽阔, 农村中小学人数多, 比例大, 农村教育环境、教育资源相对滞后(也必然会有些优势), 科教兴国, 发展教育, 首先要研究农村中小学教育, 所以结合农村实际来研究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如何开展, 构建符合农村高中教育的理论与模式, 合理开发教育资源, 以此来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同时, 本课题的研究, 也从理论方面填补了农村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空白, 释放农村的智力资源, 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创新价值。

实践意义: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构建符合农村高中特点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理论模式, 从而进行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 以此推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 为培养富于团队精神的有竞争能力的合格四化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②从国情和农村实际出发, 利用农村教育资源发展农村高中教育, 服务农村,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课题的目标:适应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需要, 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为新世纪培养复合型人才, 适应社会的需要。

研究课程:各学科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2)活动步骤:分阶段实施

(3)活动所需的条件: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电脑上网社会调查与访问、实地参观考察与测量等

(4)交通工具:自行车、出租车等

(5)其它:各科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其他手段或方式, 但不违背教育规律,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为宗旨, 以学生接受能力为限。

(6)预期的成果

篇四十九: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课题的确定以及其重要性

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新课改以来, 学校也相应设置了有关探究性学习的课程。这次实践活动的开展, 也是我校六安一中贯彻这种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我校师生都是一个挑战, 通过对素质教育的要义进行深入理解, 并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 我们小组将课题定为“高一、二、三年课级课余活动调查分析”。就目前中国学生尤其是即将步入大学走入社会的高中生而言, 课余生活最多的就是补课, 即使有一些学生拥有比较好的兴趣爱好, 但苦于家长和学业的压力不得不选择放弃, 这就导致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 进而导致心理承受能力也降低(主要因为除了学习便所知甚少), 最后当面临社会的检验之时, 学而不会用的学生自然会在优胜劣汰的现实中被扫地出局。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智则国智”, 作为与国际接轨在二十一世纪飞速发展的中国更加需要高素质的人材来作为强大的支撑, 而这些人材便大多来源于拥有无限潜力和激情的学生, 所以我和我的学习小组做了这个关于高中生课余生活的研究课程。

二、调查研究的方式和过程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以调查问卷为主, 辅以随机采访高中各级学生的方法, 发出调查问卷150张, 收回有效答卷127张, 共采访了30位学生, 成功采访了27名各年级高中生, 为我们的论文获取了充分的、有足够代表性的数据支持。

三、问卷与采访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与采访我们发现, 在接受调查的45名高一学生中有25名学生的课余生活以上网游戏为主(占总人数55%), 11名学生选择阅读课外书(占总人数24%), 9名学生选择辅导班(占总人数20%), 其中有20名学生(占总人数40%)受到家长要求和影响, 而选择辅导班的10个人中只有3个人是自愿, 占总人数的6%。上述数据表明, 高一学生虽然受家长和学习影响, 但还不是太过紧张, 有自由选择课余活动的权力, 但多数人却选择了以上网玩游戏的方式度过, 这让人不免担心沉迷于此会影响身心健康。据采访员李程回报的结果, 多数上网玩游戏的学生是受到家长的外出管制, 被限制在家, 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耗磨完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虽是家长出于一片好心, 但是未免过于极端, 反而物极则反。

在接受采访的49名高二学生中, 竟有36名学生明确表示课余生活受学习和家长严重影响, 超过了73%,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们在家长的要求下竟全部上了辅导班!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高二不满意课余生活的学生比例占到了87%!据采访员李程和刘梦源回报的信息显示, 有的家长即使没有强制让自己的子女上辅导班, 也会限制子女进行别的活动, 在随机采访的27名学生里有13名学生表示自己高二的时候, 一些诸如音乐、美术的辅导班课程都被家长叫停, 理由是害怕影响成绩。

在高三学生一共接受调查的33名学生中, 除6名学生选择自由的课余生活并较感满意外, 其余26名学生均为辅导班常客(占到了78%), 满意度为一般, 但据采访员李程回馈的信息显示, 他们均感压力很大, 身心十分疲惫, 但高考在即, 不能不奋力一搏。

四、对数据分析的结论

通过上述的数据和采访显示出一个趋势, 高中生对课余生活的满意度从高一时是最高, 到高二最低, 轮到高三的时候小幅回升转为一般。这个趋势背后也有一定的意义, 中国学校的课内生活尤其是高中生活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紧张是高中学生生活的主旋律, 所以才需要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来调和, 高一到高二对课余生活态度的转变也是可以理解。但是, 高二的不满意到高三的一般(即可以接受的态度)转变, 不禁让人心忧——真的是不再在乎课余生活了吗?真的对课余生活改变态度了么?其实在家长的要求下和学业的重压之下, 从原来不满的抗争发展到最后无所谓的麻木不仁——无所谓什么课余生活了, 反正自己也改变不了。中国学生为什么会被说没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我想与此不无关联, 生搬硬套固然是一种没有创造力的表现, 但是究其原因, 我们大多数的高中生在这个阶段便已经养成服从的习惯(绝对服从家长, 绝对服从自己无法抗拒的东西), 以后步入大学和社会仍将保留绝大部分。别人说是, 我不去说不是, 那个专家说一, 我就不敢说二——反观美国学生, 老师一犯错, 必定揭出其短, 专家的话他们也要怀疑半天, 这才能创新, 打破规矩, 才能成新的方圆。

从整体数据上看, 高中生的课余生活时间呈现出一种“从高一到高二递减, 到高三几乎没有”的趋势, 虽为高考的大环境所迫, 但也不是没有时间实践。从人步入社会的时间段来看, 高中生活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强的实践能力的时候, 只要能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运用学科知识可以解决的实践能力就可以了——比如说运用物理学科中电路的知识可以找出导致短路的线路, 运用酸碱中和的原理消除井水里过多的碱等等, 都是课余生活中可以实践的事情, 也不复杂。考虑到家长对孩子的种种限制, 这也怪不得学生, 家生的阻碍永远是孩子不可逾越的鸿沟。

上述的调查还有一点让人十分担忧, 在问卷第二大问中我们设置了B项为“体育锻炼”供学生选择, 结果在接受调查中的127名高中生里只有26个人选择体育锻炼, 占总人数的20%左右, 数量少得可怜。坦白地说, 这种普遍现象在全中国都屡见不鲜——“腾讯新闻”曾报道中国当代学生身体素质普遍降低, 甚至不如父辈;1999年中日两国学生举办友谊比赛时, 中国学生几乎没有坚持到最后的, 而日本学生即使发烧也咬紧牙关坚持到了最后, 日方负责人曾高傲地表示“你们中国的下一代是斗不过我们的”。通讯员江远洋走访了市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室, 心理医生告诉我们:一个坚持长期体育锻炼的人不仅仅只会是身体好, 他的韧性和坚强度也会增强, 充满积极的干劲和充盈的激情, 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会开朗阳光, 坚持定量的体育锻炼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十分明显的帮助。中国人是不是东亚病夫, 不是口头说的算, 只有整体国民身体素质提高才是正道, 而学生则是最重要的培养目标——少年强则国强!

五、最后的建议

通过上述对各种数据的分析, 我们小组成员经过一番探讨之后, 给出以下建议:

1、高中生应在高一时趁学业较轻之际, 抓紧时机通过课余生活强化自己的各项能力, 比如通过集体活动加强个人的团作合作精神, 对日后步入社会和适应工作有相当大的好处。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 也应当作为课余生活的重要选择。高二、高三的时候可以减少课余生活的时间, 以学习为主, 文武双修。

2、家长不应过分强求孩子的课余生活, 更多地给予孩子自己处理, 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这也是对子女独立能力的一种培养。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诸如科学实验一类的事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并在物质上给予支持。

3、学校应减少作业负担和学业重压,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引导并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课余生活习惯, 这也同样有利于开展先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主办一些集体活动, 借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六、课题研究体会

冯骥才先生曾说:“多去看自然博物馆、艺术展等, 这些活的, 立体的书会带给中学生更为丰富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 人所运用到的知识并非只限于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已, 尤其是在这个充满了激烈竞争的二十一世纪, 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更多的是复合型人才, 即使不能保证每一项都是精英但整体知识面较广也是一种无形的竞争资本, 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过硬的实践能力能让一个人从一件小到甚至只是修理同事的电脑这样的事情中也会在众人面前脱颖而出——其实有些问题并非只有专家才能解决。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研究学习报告可以较为深刻并充分地揭示出高中学生在课余生活上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并希望可以为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感谢所有参与本次调查的同学与专家!

篇五十: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名称: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1、选题意义和背景。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能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对学科知识的传授, 也致力于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协作能力、批判精神、严谨作风来影响学生, 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探索能力。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以了解目前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表明, 目前很多学校将研究性学习定位成学生做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对培养学生的探究和科研能力当然有一定的好处, 但是,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探究, 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要求相当高, 学生面对这个庞大的工程, 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另外, 一个课题的完成, 通常要耗费半个学期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 由于学生的常规学习任务的影响, 这种单一的长时间的课题研究, 往往到最后就流于形式, 草草收尾, 学生借助网络、书籍, 上交一份不是自己研究的研究报告, 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是这样, 那么学生无论上了多少节研究性学习课, 无论研究了多少个问题, 书写了多少份调查报告, 最终都会成为“瞎子摸象”, 偏离研究性学习的宗旨。

针对目前的两大问题:数学课堂的40分钟, 惜时如金, 用于深入探究的时间不够;研究性学习课题耗时长, 学生完成困难较大且收效甚微。于是, 笔者考虑, 能否将数学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 找到两者的结合的平衡点, 让研究性学习真正发挥其功效。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2。1, 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传统的以掌握文化知识为授课目的和以讲授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 教育改革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

从十八世纪以来, 至少有三次大规模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一次是在l8世纪末到l9世纪初的欧洲, 在受“启蒙运动”的启发之后, 卢梭、福路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人倡导“要理性思维”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二次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 这次倡导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因为实验科学的迅猛发展, 为了顺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 目的是培养出具有适应及改造自然和社会能力的人才。第三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欧美、亚洲等各国,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布鲁纳等人, 他们对“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合理性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与发达国家相比,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的起步较晚, 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先进的理论, 借鉴各国实践的成功经验, 使我国的课程改革得到更好发展。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杜威提出围绕问题组织教学, 形成了“问题教学法”。在问题教学法中, 教师设计问题必须考虑学生的情况、已掌握的知识、直接经验, 问题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经验情境, 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动生成教学内容。“问题教学法”强调的是在“做中学”, “做”即要求学生动手、动脑, 自己操作, 在“做”的同时进行反思, 最终获得新知识。由此可见, “问题教学法”带着浓重的研究S彩, 是让学生在研究中主动构建和成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有与研究性教学相类似的主张, 他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类似于科学家探求知识的过程, 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 提出疑问, 然后自己解决自己的疑问。学生应在探索中发现新知识, 把握住学科的基本结构框架。

20世纪80年代之后, 美国对高中生开设的社会研究课, 说明美国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其重视, 而研究课最显着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日本的综合性学习课程, 也有其独特之处:

第一, 学校根据其教学目标和办学理念自己J编写教材;第二, 综合活动课程注重操作性、体验性, 是对分科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第三, 综合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较灵活, 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安排上课时间, 少则一节课, 多则一天;第四, 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多样化, 可以打破班级这一基本教学单位, 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第五, 综合活动课程不是由固定的教师负责, 而是由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组织, 还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前来指导。

世界各国的研究性学习, 其操作的方式方法虽然各不相同, 但是在学生培养的方向上是统一的, 教育理念和出发点如出一辙。

2。2我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我国古代教育家们智慧的教学思想中早就有所体现, 如孔子推崇的“学、思、问”及启发式教学, 孟子和朱熹所倡导的批判、怀疑精神。

20xx年1月3l日, 《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新增综合实践活动课, 至20xx年4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通过自主探索, 小组合作, 动手实践、自主阅读等不同形式,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索、数学创造的过程。笔者经过观察发现, 目前高中的研究性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笔者所在的无锡市第一中学为例, 在高二安排了每周一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学生一般会用半个学期(大概10课时左右)的时间研究一个课题并提交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具体流程是:学生按兴趣自行分组, 每组讨论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或者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 学生自行分配任务。由于论文完成的周期较长, 小组课题各不相同, 再加上教师可能本身对学生所研究问题并不是十—分熟悉, 所以教师未必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说传统教学是“灌输式”的, 那目前这种研究性学习就是“放羊式”的。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 我们应该寻找一个方式, 将学科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有机整合起来, 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掌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优秀文化和规律性知识, 同时又能学以致用, 通过实践研究积累经验。

3、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xx,  04。

[2]李其龙, 张可创。研究性学习国际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xx。

[3]夏锦文, 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阴。中国大学教学, 20xx(12):25—28。

[4]徐凤生。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 20xx ,  6 ) : 44—48 。

[5]史曼莉, 姚利民, 康雯, 蒋家琼。研究性教学思想发展初探[M]。大学教育科学20xx(6):35—40。

[6]黄丽芳浅论高中数学研究性教学的内容选择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新课程研究, 20xx(6): 10—12。

[7]叶建华。数学课程中的研究性教学方式[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xx(9): 66—67。

[8]刘伟忠。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J]。中国高等教育, 20xx(24): 42—43。

[9]张志亚。对结合各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 20xx(6):25—28。

[10]柴华芳。高中数学课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J]。学周刊, 20xx(9): 181。

[11]王聋。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渗透[J]。天津大学学报, 20xx (9 ) : 40—4 I

[12]李兵。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J]宁波大学学报。20xx(3): 22—26。

[13]黄惠蓉。现代数学与研究型课程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xx(4): 13一l5。

[14]刘兴华, 周春荔。试论中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xx(增刊):106—110。

[15]杨红艳。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科学教育, 20xx(2): 79。

[16]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66。

[17]李莹。高中数学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初探[J]。赤子20xx(12): 293。

[18]钟启泉, 崔允都。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一一师范生读本〔Ml,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xx,  3。

[19]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一一教育智慧的意蕴CM。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xx,  13。

[20]连文刚。高中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学教研, 20xx(6): 30。

[21]吕林海等。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三种实施模式初探[J]。数学教育学报, 20xx(2):85。

[22]马玉焕。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一一浅谈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xx(04): 4l —43。

[23]王爱芬。国外及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xx,  04:48—5。

[24]叶纪林。20xx国外研究性学习的现状、特点及启示阴。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xx(02): 53—56。

[25]金鑫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认识[J]。上海中学数学, 20xx,  O5:22—23。

[26]华志远。发掘教材引言中“引”的功能[J]。中学数学, 20xx, 3: 4—5。

[27]华志远。CAl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中学数学, 1999,  03:25—27。

篇五十一: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是信息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需要。 “ 教育作为一种传递文化的工具, 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教育传递着不同的内容, 并服务于不同的目的, 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 ”农业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与之适应的是个别式学习;工业社会是大工业生产, 与之适应的是集体接受式学习;信息时代最大特点是信息的复杂繁多, 对信息快速而准确的处理能力尤为重要, 效率低下的传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与之适应的应该是高效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是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需要。 中国当代中学语文教育在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和西方现代语文教育的双重影响下, 在提高国民语文水平、普及国民教育方面,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也由于各方面原因而在流变的过程中泥沙俱下, 该吸收的被吸收了, 该扬弃的却没有扬弃, 在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奏出了一些不和谐音符。

综合考察中国当代中学语文教育, 主要还有着三方面痼疾:

一是受传统封建语文教育影响, 中学语文课堂上还飘浮着“专制主义”的阴影。具体表现为教师角S的“唯我独尊”, 无视学习主体个性生命的存在, 教学方法的“一言堂”“填鸭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只能唯师是尊, 唯教材是尊, 唯知识是尊;只能被动接受, 全盘接受, 不愿也不敢个性思考个性表达, 这些倾向从部分中学生不敢交际、羞于表达、畏惧与老师交流等一系列不正常情形中可见端倪。这些情形的出现与学校教育有关, 也与家庭教育背景有关;追踪溯源, 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 都是时代教育文化在不同领域的映射。

二是受苏联语文教育模式影响, 中学语文课堂还流行着机械刻板的程式化操作。具体表现为无视文本的个性化特S, 一律机械的“字词句语修逻, 作者背景段落中心思想写作手法”。在作品主旨的把握上, 还表现为随意粘贴时代标签、阶级标签, 篇篇如此, 年年如此, 把本来属于艺术范畴的文学文本肢解得支离破碎而使索然无味。有个性的学生曾这样说:“老师没讲时, 我读了非常感动。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 再也不想读了。”这种语文教学不仅忽视了文本的个性, 还泯灭了学生的个性, 培养出来的只可能是知识的机器、思想的奴隶。

三是受“语言学”影响, 中学语文课堂上还流行着“伪科学”的语言分析。老师过于放大语文的交际工具作用, 忽略艺术作品之中浸润的作者独特的生命情感, 无视语文的人文内涵, 把动态的情感文本看作静态的语言学材料, 一味进行语言学的材料分析。在这种语文教学思想中, 学生接受了无数次的所谓科学的语言分析之后, 不仅语言水平没有提高, 语文能力没有增强, 反而对语文永远失去了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变成“你说你的, 我玩我的”, 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因了这三种因素的影响, 现代语文教育满目疮痍, 步履维艰, 永远的高投资低回报, 高投入低产出, 永远的“少慢差费”, 永远的“学与不学一个样”。

这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当代素质教育的实施, 影响了现代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终于引发了 1997 年文化界关于现代语文教育的第二次大讨论。也正因此, 上海教科院 1999 年正式提出“研究性学习”概念, 立即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并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并出台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设”中也明确提出“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 “针对我国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需求, 特别要重视探究学习”。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是研究性学习在语文学科实践的需要。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课的一部分正式实施起来, 各学科也积极渗透研究性学习;语文学科就其性质来说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 高中语文自然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肥沃土壤。 相对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现今的中学生来说,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性学习方式。虽然研究性学习都在各领域各学科大力推行与实践, 语文学科也进行了不少尝试, 然而却是少有真正语文味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具体表现为: 语文专题式研究活动的多, 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少;课外校外研究的多, 校内课内研究的少;研究性学习方法及理论研究的多, 实践操作研究的少。结果, 语文研究性学习背离了自身应有的特点, 使语文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综合实践课, 没有体现语文研究性学习应有的特S, 改变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初衷, 留下的只是一些徒具形式的空壳, 影响了学生继续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影响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回归语文, 要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 高中语文要有高中语文的特S,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当然要有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个性, 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及研究内容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以及理论研究, 给“语文研究性学习”下了不少各具特S的定义, 而国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定简洁具体、便于操作, “ 研究性学习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这里就明确了 研究性学习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特点, 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 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使学生“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会分享与合作,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我们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建立在国家《指南》对“ 研究性学习”的界定基础之上又与高中语文学科紧密结合的产物 本身固有的特定内涵 。

语文研究性学习, 终归还应该是具体的语文学习, 而不应该是综合实践课。因此,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终归还应该是具体的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 它的目标就应该是具体的高中语文, 主阵地就是高中语文课堂, 当然也不排斥一定的社区语文活动, 以及与其它学科的互相渗透与综合。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学习, 但有研究性质。这种研究性质怎么体现呢?那就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 那么, 这种学习就必然是实践性的主动性的学习活动。研究, 必然会发现新的问题, 并继而产生新的见解, 因此, 研究性学习又必然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是科学研究, 而是获取知识、培养品德、形成能力, 总之是学习, 因此, 仍然需要老师的指导, 要在一定科学思想指导下科学的思考并实施。

基于以上认识, 我们认为,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高中语文课程学习为目标, 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 创造性地从高中语文学习内容中自主选择、确定相关主题,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与表达, 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语文学习活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范围是很宽泛的, 但凡高中语文学习的听、读、讲、写所有领域都是其研究学习的对象。

我们的课题遵循“问题就是课题, 发展就是成果”思想, 坚持“三个结合”原则, 即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与高中生语文学习相结合, 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语文课堂相结合, 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与高中生知识的获得、能力、情感、人格的形成相结合。课题目标定位为高中语文课堂学习实践, 旨在研究怎样使高中生在语文听说读写之中获得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 研究高中语文教师怎样进行语文研究性教学, 使师生都获得高效发展, 而不是进行关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争鸣与建构。

具体说来, 我们的研究内容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1.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素养, 促进语文学科的“有效学习”。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 养成主动学习品质, 扭转长期以来的语文课堂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 变传统的“听语文”为“学语文”, 变传统的“理论语文”为“实践语文”,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语文学习效率。

2.开展语文“创新阅读”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素养, 促进语文学科的“高效学习”。通过个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探索与指导, 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欲望,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学习的素养。

3.开展“专题研究”活动, 培养教师“研究性教学”素养, 积极构建高中语文“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通过教学目标双向细目化专题式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培养师生的研究素养, 形成特S语文课堂,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我们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建立在现当代中外人文研究、教育研究理论新成果之上, 在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精神指导下, 并创造性接受现阶段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的新成果。

1.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要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媒体成为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

2.接受美学理论。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只是一种图式化结构, 它永远不可能通过有限的语句把客体对象无限丰富的性质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 总会留下许多“未定点”, 认为文本解读具有多元性。文学作品“未定点”的不确定性使作品具有了开放性, 这些“未定点”有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予以填充和具体化。当代哲学解释学理论家伽达默尔说:“对一个文本或艺术品真正意义的发现是没有止境的, 这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过程, 不仅新的误解被不断克服, 而使真义得以从遮蔽它的那些事件中敞亮, 而且新的理解也不断涌现, 并揭示出全新的意义。”也就是说, 对文本意义的解读是一个无限增值的过程, 文本意义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姚斯说:“在作家、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关系中, 后者并不是被动的因素, 不是单纯的作出反应的环节, 它本身便是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接受美学认为文本解读的多元性也是由解读主体的异质性所决定的。个体在思想、阅历等各方面都是异质的,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 作者、文本、读者形成了一个三极的格局, 那么, 任何解读都只是审美主体从个人独特的视角去理解诠释。总之, 文本的开放性和解读主体的异质性共同增加了文本解读多元性的可能。同一文本, 不同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期待视野下对其进行不同的体验、解读与研究。

3.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 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创新教育在我国作为一种思潮是在1999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布以后形成的。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创新教育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在知识传授上, 反对“填鸭式”, 变消极被动的“满堂灌”为积极的课堂讨论;在学习内容上, 反对只强调“专深”, 主张通识教育;在教学目标上, 反对片面追求“结论”, 而注意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氛围上, 反对强化“严格”, 忽视“赞赏”, 而力求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另外,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正是创新教育思想的要求和体现。

4.比较阅读理论。比较, 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 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根据心理学原理, 彼此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感知对象, 同时或相继出现, 可以提高感知效果。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就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 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可引导学生把一个独立的文本放到一个更大的参照系中, 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两篇或几篇文本集中起来, 有比较、有分析地进行阅读, 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 连点成线, 组线成面, 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让学生有所领悟, 有所发现, 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能力和迁移思维能力。

5.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出了崭新的“多元智力理论”, 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智能, 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知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认为智力以组合的方式进行, 每个人都是多种智能的组合体, 教育的功能就是扬长避短, 促进个体独有智能的发展。“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是承认个体的差异性, 在语文领域之中就应该是承认阅读与表达差异的合理性。因此, 语文教学应该允许并提倡学习主体的在学习活动中的个性阅读与个性表达。

6.近现代语文教学新理论。一是叶圣陶的“例子说”教材观。叶圣陶曾说:“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 熟悉了样品, 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S。”“选本的阅读是举一, 推到其他东西的阅读是反三。”人们将叶圣陶的教材观归结为“例子说”。既然教材文本是例子, 那么“例子”就不能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而只是“桥梁”。通过这个“桥梁”到达更广阔的人文空间, “达到不需要教”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二是当代的“大语文”教学观。“大语文”教学观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 向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 全方位地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 把传授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和发展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 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结合起来, 使学生接受全面、系统的训练。

7.中学语文新课标。新课标是倡导语文教学中经典诗文创新阅读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 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 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 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 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提出自己的看法。”“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类似表述还很多, 很显然, 这些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的, 是倡导经典诗文阅读走个性化多元解读之路的。

四、研究方法与计划

我们的课题创造性借鉴吸收现有的能够拿来为我所用的各种科学研究方法。

1、文献法。我们广泛收集并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 分析借鉴其优点, 改进其不足, 大胆拿来为我所用, 结合我校实际创造性运用研究实践之中。我们从课题开展伊始就创办了“语文研究性学习导报”, 开始前半年是每月两期, 后来改为每月一期, 向课题组成员及时介绍推荐相关理论文章和课题组自己的科研成果, 给课题组成员以理论、方法和实践的指导与交流。

2、调查法。为了摸清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我们印发了相关调查问卷, 由各子课题研究教师负责, 在学生中进行信息调查与反馈, 从不同角度掌握学生学习习惯、方法以及对待学习方式转变的态度, 从此获得大量而又真实的资料与信息, 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必要的资料参考。

3、观察法。课题研究人员互相深入班级听课, 参与校内外课改活动, 在听课中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情况;通过观察不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进而观察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情况, 记录统计并分析所获信息;同时, 由教师通过召开学习主题班会、学习交流活动来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方式。

4、归纳法。为促进课题研究更有效进行, 迅速提高课题组成员整体研究水平, 我们组织实验班学生和课题组成员教师及时进行教和学的经验总结, 形成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 并以自办的“研究性学习导报”为交流平台, 及时发表交流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文章、开发的案例、研究成果和学生作品, 以期互相学习借鉴, 共同提高。两年来, 我们编印了22期导报, 及时发给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交流。

本课题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 具体分四步实施:

(一)课题酝酿确立阶段(20xx.10-20xx.12)

①确立子课题目录;

②各个教师的具体情况认定, 成员申报子课题;

③总课题审定成员申报的子课题。

(二)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xx.12-20xx.1)

①各子课题制定相关的研究细目, 及课题组成员分工;

②调查了解实验班学生对语文教学现状的看法;

③了解教师前阶段个体研究的情况, 找准下阶段研究的重点;

④印发、学习并研究相关理论文章, 确立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⑤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困惑, 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

(三)实验阶段(20xx.1-20xx.12)

①理清语文课程资源情况, 找准开发和配置的突破口;

②开展子课题的实践研究;

③广泛开展读写专题研究, 作好个案积累与分析, 使有成型的成果出现;

④有目的地举行围绕课题研究为中心的公开课、研究课等教学实践研究活动, 重点抓好课前集体准备、课后评析反思等环节;

⑤及时写好阶段小结和研究论文, 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将教学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及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形成阶段性专题性成果。

(四)总结结题阶段(20xx.12-20xx.2)

①各子课题开设课题研究汇报课;

②召开课题研究评议会, 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

③课题组对各子课题进行评估验收;

④申请结题, 收集、整理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论文等一系列材料;

⑤集中各子课题研究材料, 形成课题研究综合成果;

⑥准备总课题结题报告, 迎接市教科院专家组进行课题验收。

篇五十二: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课题的由来

在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轰轰烈烈向前推进的今天,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社会活动、研究性学习三方面)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全国各中小学都在紧锣密鼓地深入探索, 如何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效率, 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已成为当今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为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2006年, 我们便通过《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经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在这一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 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 也有一些新的发现。曾受到过有关专家与领导的高度评价与热情称赞。2008年, 我们又向省教育学会申报并立项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希望通过研究能真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 崭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试图从理论上进行有效研究, 也试图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理论验证, 为新形势下的新教育服务。为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但是, 研究性学习活动到底有何资源, 如何整合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最终实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工作能力, 师生们心里还是没有底, 也找不到任何依据, 不知如何寻找资源与具体实施。于是在市教科所领导的关心、支持与指导下, 认为这一课题更便于学生的具体研究, 对学生更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原课题的主持人赵旭红同志因工作调动, 不再便于主持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于是我们向省教育学会特提出更改课题名称和主持人的报告。以下就以新课题《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为主题阐述新课题的研究内容。

二、课题的目的、意义

当前,作为综合实践领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本来是十分广泛而丰富的,但由于学校、教师、学生在认识、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途径与技巧方面仍然缺泛经验, 因此要在学生中普遍开展课题研究, 就显得很难找到这么多有价值的研究主题了, 同时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主题后, 只有科学整合活动资源, 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才有培养人的现实意义和真实作用。所以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目的

目的在于找到一套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的方法与技巧。实现如下三个方面的总体目标

1.促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理解, 以培养学生主动开发与整合这些资源的能力, 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增强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把握, 为他们改进课堂教学、活动指导、组织评价等诸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3.加快学校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建设, 加强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 为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常态化教学提供保障与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意义

《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课题研究的意义, 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科学分析, 有助于学校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管理的战略目标、任务和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2、引导学校的管、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技术和其他工作流程的变革;

3、提高竞争优势, 如最大限度地缩短时间、削减经费、降低成本、创造最佳教与学效益;

三、人员分工

(略)

四、方法、步骤

(一)研究方法:

用资料法、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主题,首先通过在网上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本课的研究主题已有的研究成果,然后我们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找到创新点进行我们的重点研究,这就是我们运用资料法进行研究的过程.考察法、为了要做好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对自然资源的研究对象我们还运用了考察法去深入研究,如对荷田溶洞的研究性活动资源的开发,我们就采用了考察法.调查法(含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课题里,有很多内容需用问卷调查,也有很多内容需用访谈调查,如xxxx年x月x日, 我们成功召开部分教师会, 进行了以“探一中成功学子, 扬我校名人精神”为主题的研究活动, 并组织高二学生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共收到隆回一中历届毕业生中成功人士摸底表xxxx份, 隆回一中历届毕业生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学生的调查问卷xxx份。一中名人纪实xx份。

统计法,我们对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必须用科学的数理统计法进行分析与综合研究。同时很多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存在大量的数据,所以我们必须用到统计研究法.(二)研究步骤:

在研究时我们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

x、用调查法、统计法, 结合基础活动, 形成基本结论;

x、将基本结论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从而使结论更为完善, 形成基础理论;

x、再将该理论付诸实践, 指导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每个环节, 进一步完善理论中的缺陷与纠正理论中的错误, 形成课题成果。

起始课题→文献资料、网络资料、初期活动→特点研究、方式研究(分类研究、方法研究)、管理研究、评价研究、活动研究→理论成果→结题成果

我们将研究分为四个时区:

第一时区称为理论研究时区;xxxx-xxxx

第二时区称为主体研究时区;xxxx-xxxx

第三时区称为成果终结时区;xxxx-xxxx

第四时区称为综合结题时区;xxxx

xxxx年申报课题, xxxx年结题

xxxx年课题申报立项,开题收集资料、整理评估资料, 完成理论研究成果的前期成形工作。

xxxx年进行扎实的理论研究工作, 配合研究活动, 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特点、方式、管理、评价等方向的初期成果。

我们的所有研究成果都是有计划的进行具体研究活动而获得的.如xxxx年暑假期间我们就作了如下安排.A、xxxx年我们的子课题组《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和《研究性学习活动自然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联合完全成。

项目x:《花瑶文化包装》调研 时间:七月中旬

项目x:《荷田溶洞旅游区开发》调研 时间:七月下旬

B、由《研究性学习课题与科技创新活动整合研究》和《学科课程研究性学习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联合完成

项目x:《儿童玩具的创新设计》初稿 时间:七月中旬

项目x:《整理编写学科研究性学习教案》初稿 时间:七月下旬

C、《研究性学习课题与人文科学活动整合研究》子课题

《隆回美术资源研究》调研 时间:七月下旬

《隆回名人资源研究》调研 时间:七月下旬

《隆回人忠孝典型调查》调研 时间:七月下旬

D、《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管理与评价研究》子课题

编写《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管理方法》初稿 时间:七月下旬

编写《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评价方案》初稿 时间:七月下旬

E、各子课题组综合整理资料 时间:八月下旬

五、研究的过程

xxxx年x月我们在邵阳市教科所、隆回县教研室的指导下, 成功地向省教育科学规划处省教育学会申报了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研究》课题, 于xxxx年x月由湖南省教育学会正式立项。后来又在市县两级教研部门和学校党政的支持下, 顺利地于xxxx年xx月开题, 开题后, 经专家们的指导与建议, 同时因原课题主持人赵旭红同志的工作调动, 对本课题有较大的修改与变更, 其课题更名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Research-based learning activities,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主持人更名为欧阳自田同志。

相继, 我们举行了一系列会议对课题进行了统一部署, 细致安排, 让全体研究人员提高了认识, 明确了研究方向, 掌握了各自的研究方法, 并进行了扎实的较有成果的研究活动。

我们于xxxx年xx月xx日, 召开了课题申报立项座谈会, 在会上大家统一了思想, 并纷纷表态说:只要上方对我们课题立了项, 我们一定全力作好研究工作。xxxx年x月, 接到由湖南省教育学会立项通知后, 我们在主持人赵旭红同志和邹启文同志的组织下, 于xxxx年x月xx日, 召开了第一次“课题研究资料查阅预备会”。任务是:广泛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国际国内研究现状, 让全体课组成员充分学习现有理论。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为推进我们的课题研究, 作好充分的理论与实践的思想准备。该课题主持人赵旭红同志工作调动后, 由新任副校长欧阳自田同志接任该课题的主持人, 于xxxx年xx月x日, 在县市两级教育科学研究所(室)专家的督促下, 同《普通高中后勤管理研究与实践》、《政治学科学生合作性学习能力培养》两个市级课题一起, 举行了隆重的“

开题大会”, 在开题大会上, 经专家的指点, 认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资源整合与开发, 更具有科研价值和研究意义, 所以在这次会后我们向省教育学会递交了为原课题变更课题名称与主持人的报告。于是赵旭红同志主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研究》课题被变更为由欧阳自田同志主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课题。并对课题的申报表与开题报告进行了全面的修改。

在更名后的新课题下, 我们共确定了五个子课题, 并对每个子课题进行了具体分工, 并明确提出, 本课题坚持唯成果论英雄, 参与结题的署名原则, 以激励所有成员努力完成自己担负的科研任务。

xxxx年x月, 我们组织召开了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教师会, 在老师的指导下, 于xxxx年xx月全校共完成学生课题xxx余个, 我们共优选x个课题上报参加了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湖南省xxxx年度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审活动, 其中由罗柏森魏一云老师指导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隆回狐狸岛的旅游调查》与肖国乔老师指导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隆回县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研究》荣获一等奖, 由曾中爽老师指导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复合函数单调性探究》与周后普老师指导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静电计测电压原理的探究性学习与创新联想》荣获二等奖。

xxxx年x月xx日为了配合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我们成功地举行了隆回一中首届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展示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 我们评出了一等奖x个、二等奖x个, 其中一等奖获者分别是罗 亮同学为组长的《欣赏滩头年画继承传统文化》、聂思琪同学为组长的《关于“中学生对现校服不满”问题的研究与调查欣赏》、周藤甜同学为组长的《静电计测电压原理的 探究性学习与创新联想》、文萃同学为组长的《高考前的饮食搭配》、罗冰洁同学为组长的《关于隆回资江水污染调查报告》。

通过这次活动, 我们发现了研究等奖性学习活动资源具有广泛性, 生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xxxx年x月x日, 我们成功召开部分教师会, 进行了以“探一中成功学子, 扬我校名人精神”为主题的研究活动, 并组织高二学生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共收到隆回一中历届毕业生中成功人士摸底表 xxx份, 隆回一中历届毕业生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学生的调查问卷 xxx份。一中名人纪实xx份。

xxxx年x月xx日接县教研室通知对本课题进行中期检查, 特组织整理相关资料, 并撰写本报告。

xxxx年x月x日召开

《迎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对本课题中期检查的资料准备会》, 并安排假期研究工作。

xxxx年从整体上全面整理课题资料.六、研究的结果

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共获得了

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开发与整合》;以学校研究性学习教研组为主撰写的高二研究性学习校本教材《方法与策略》;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成果案例集《实践与创新》和由邹启文老师独自撰写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教案专集》,同时我们还编辑了在省级以上获奖成果展板《隆回一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和本课题的子课题《在自然中》《在社会中》《管理与评价》等等,特别是在活动成果的展出后,课题研究成果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理论研究成果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开发与整合》中我们共编了四章,其成果梗概如下:

在第一章中我们将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开发与整合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祥尽的探讨.主体的概念: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是类似于研究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在教学与自学过程中教师或学生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带领学生或学生自己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 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挖掘、收集与整理, 学会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 并能实现个体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的一种学习方法。而研究性学习活动即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发现, 对大量信息的挖掘、收集、整理, 对所获信息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判断、推理等活动。其活动形式可以包含在探索、体验、发现过程中的观察、考察、调查、访谈等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是一切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人力、物力、财力、文化、信息等资源。

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有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四大类。

研究性学习活动特点即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 从学生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真实问题, 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 有助于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有助于掌握基本科学方法, 有助于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性质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过程性。

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特点有现实性、物质性、文化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它的性质有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应该是现实存在的、具有物质特性的, 具有一定文化品位。

我们认为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途径有来源于社会、来源于自然、来源于自我.而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原则是坚持发展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知能并重原则;针对性原则;还有个别化与协作性相统一原则。

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的途径有学校整合、教师整合、学生独立整合,进而探究问题, 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 更快地增强学生独立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也认为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的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广泛性原则、需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

在第二章中, 我们就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开发主题进行讨论:

我们认为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目的是对社会、自然、科技等资源通过选择、规划、布局等工作, 以达到利用或提高其利用价值实现新的利用。它的意义在于资源开发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活动内容, 避免资源因未被利用而造成资源浪费, 将废物作为资源, 可以充分发挥活动资源有效性, 拓展学生活动视野, 激发研究热情。

同时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开发可分学校开发、教师开发、学生开发三个维度, 而学校开发可从基地建设、中心工作、校本课程三个方面进行。实践证明:建立研究性学习活动基地,对学生而言,能使研究性学习活动有明确的目标,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能力;对教师而言,能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也能提升教学效果。

学校可灵活地根据当时的时政要点问题、生活热点问题、社会焦点问题开发, 我们称为从中心工作中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由于时政中心工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政策性、法规性, 所以只能由学校统一开发, 把握尺度。在开发时学校要与有关单位取得联系、争取支持。

学校教科室所开设的校本课程是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良好空间, 它具有指导到位;专业对口;理论与实践兼顾;选材有新颖性, 有深度;活动有时间、有空间;老师的教学效果能得到检验, 其成果可参省评等六大便利优势。

对于教师开发方向, 也有项目需求法、冷门切入法和学科探究法三种。

因为我们发现, 在大学, 每个教授都有自已的研究项目, 那么教师在自己的项目里会带很多学生共同从事研究与创新。中学教师当然也可从自己选定的发展方向选取必要的主题, 交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从而开发了新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据分析, 可用任务需求、过程障碍、目标反思等多个维度来切入研究。

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当时社会与科学发展的冷门。因为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科技创新领域等, 都存在不少的空洞与缺口, 在这些领域中, 我们可广泛地挖掘, 这就给我们教师提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切入空间。特别是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可以获得较大的收获。实践证明, 在这一方法中, 我们可以在问题法、发现法、掘进法、补充法等几个维度上作文章。

教师是学科教育的代表, 我们每位教师都担任了一个学科或几个学科教学任务, 在每一学科中都存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发的内容, 都可以在本学科找到让学生进入实践、从事探究的问题。这一开发,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特别对高考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我们几年的分析和论证, 发现可从教材的原题中寻找、从学生提问中抽象、也可从教学中感悟等三个途径来开发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也应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发干将。因为学生自行从生活中选择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的最佳途径, 是最有价值的研发活动, 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本质所在。在这一方面, 我们认为学生可从生活感悟中开发资源, 也可从自己所关注的社会热点中开发资源, 还可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中联想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

生活感悟通常要通过观察、辩析、反思过程。人生旅途中,对绝大多数人来说, 曲折、磨难、逆境是常有的一些状态。但在这些状态中, 如果我们好好反思,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新的发现、新的创见。所以我们认为学生自己完全可从自己的生活感悟中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

任何时期, 总会存在一些热点话题, 而且这些话题也很容易传播到学生中, 他们会很快地反映出极大的激情与热情, 中国历史上的五四运动,就发生在学生中间,所以社会热点自然有学生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空间。

热点关注法, 我们认为应从热点的范围、主体、团体、行业四个方面来研究,国际、国内、周边;社会、自然、自我;党派、政府、单位;工业、农业、商业、教育、医疗等不管哪种分法, 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方法。

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联想是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 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兴趣以需要为基础, 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 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在他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而主动地开发多种研究性学习活动。

兴趣联想法, 我们认为理论上可从兴趣主体向客体转移, 或由客体向主体联系两个方向讨论。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主体是客观存在的, 客体也是客观存在的。它们都建立在存在的基地上, 主体通过观察、分析、研究等活动, 可以认识客体, 反过来, 客体可以通过自身存在的表征、特性、规律等属性, 可以被主体认识, 即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在主体与客体中只要一方不存在, 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便解除。

显然, 研究对象的客观存在, 如果它对人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主体会产生一种心理反应, 即“兴趣”的心态, 当时间不断增长, 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 会产生一种“需求”的心理现象, 当客观存在再次冲击主体的心灵时, 会使主体反应更加剧烈, 于是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情绪---“需要”。有志者由于主体有需要, 一定会努力去获取, 实现客体成为自己的一种精神或物质的力量, 这就是主体追求活动的一个量变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的存在就实现了主体向客体的转移, 也就形成了研究性学习资源开发的又一方法。

反过来, 如果客观存在的客体突显出自己的优势, 对主体有强烈的吸引力, 那么, 客观存在的主体也便会产生对客体的强烈兴趣, 进而主动的去认识客体。这一过程就是人所说的由客体向主体联系法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

在第三章中, 我们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的研究发现: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整合是对研究活动的梳理, 是对各种知识的主动综合, 是对教学活动的机智分析, 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科学方法。所以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与十分广泛的意义。目的:活动资源整合的基本思路就是将活动资源视为一个系统, 通过对系统各要素的加工与重组, 使之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形成合理的结构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整体最大功能, 实现整体的最大效益。意义:资源的整合就是指把研究性学习系统中现有的基本要素进行调整和组合, 如何进行整合, 对于提高研究性学习课程效果有着更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经过研究, 我们认为对于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整合方法可分关联法、渗透法、并重法三大方法。

对于关联法, 我们源于电脑软件的构架关联, 关联是指类别之间的关系, 就像是连接物件的链结一样。那么关键在于找到链结点, 即各类别之间的共性。

(x)类别关联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过程中。按当今分类有社会类、自然类、科技创新类, 各类之间存在其共性。

显然, 社会以某一特定的形式存在于自然之中, 任何社会都有其特定的自然环境, 反过来自然界总存在一定的社会因素, 科技在社会与自然中的渗透更是广泛而全面。所以人们总可以找到其链接点。

(x)学科关联

在中学, 各学科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只要我们去挖掘、发现, 便可找到它们的切入点, 从而人们可广泛地将其整合起来融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

学科活动资源整合法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研究, 即:单科与单科关联、单科与多科关联、多科与多科关联。

(x)综合关联

电脑技术中指出:Cisco SIMS 解决方案集成了三种与众不同且功能强大的事件关联方法。把它应用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中, 也同样有效。所谓综合关联, 就是将类别关联与学科关联统一起来整合活动资源的方法。这是规模较大的研究活动的一种常用的整合方法。

通常来说, 综合关联可按如下几个关联图所示方法来思考。

社会类

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生物、德育

例:花瑶文化调查活动

属社会类课题, 要写调查报告(语文)要统计数据(数学)………

同样我们可以作以下构图

自然类:

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德育、美术、音乐

科技类:

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德育、美术、音乐、x、渗透法:

概念

渗透法整合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是指教育目标在不同资源中的体现与应用。使不同资源的活动产生综合性的教育效果, 从而实现活动资源在教育功能上的整合。如把德育渗透在科技创新活动中。

渗透法不是机械灌输, 不能牵强附会, 应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接受教育, 这就是讲究渗透的艺术

渗透法分单项渗透法、双向渗透法、广泛渗透法等。

(x)单项渗透

本法来源于土力学太沙基单项渗透固结理论,将此法迁移到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整合中有着独到功能。

单项渗透法是渗透法整合教育活动资源中的最基础的整合法。

例子:

在某风景区的考察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活动的主题, 但我们还可在活动中单一地渗透地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研究景区的岩石种类, 形成年代等。使活动资源获得最基本有良好整合。

(x)双向渗透

多项渗透原创于渗透多项新技术克服传统商品箱的不足。我想这也可应用到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理论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效果的有效提高。

显然:我们将前述的多个单项渗透在同一活动中, 便构成了多项渗透法, 其整合方法为单项渗透法的多重复合。

例:在某风景区的考察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活动的主题, 我们可将地理学学习、美学学习、文学学习、音乐学学习、生物化学等到学习都同时复合在一次活动中。从而实活动资源的有机整合。

(x)广泛渗透

本法源于《互联网广泛渗透市场》把这一作法嫁接到教育活动资源整合应该有比较大的突破。

我初步设想这一整合法适合于大规模的教育活动。即社会、自然、科技各类, 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各学科、各专业及各种学习活动的'横向与纵向整合。是我们这一研究的重点内容。如果能成功, 则是一项不可小看的成果。需要大家集中全力突破理论难关。其方法走向还在研究之中

x、并重法:

概念:“并重法”即所有活动资源在整合中同时提出、同样看重、同等对待的方法.是切实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效果的良好方法.在这一方法中既注重新活动资源的发掘,也注意对所有活动资源的综合利用.这一整合方法表现了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利用的有计划性。

我们将并重法从比例发展、异步发展、同步发展三个情况来讨论。

(x)比例发展

比例发展即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它显示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 我们可根据需要去合理利用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中的每一个体, 但我们把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每个个体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有比例则体现了有计划、有安排, 有量的控制。

按比例发展我们将从内容比例、时间比例、区域比例等维度展开。

(x)异步发展

我们从交流异步电动机的作功原理联想到, 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的异步发展, 能起到分层调控, 提高效能的作用。

显然异步发展的各元素是同等重要的, 只是时间变量有先与后的不同。

异步发展法整合活动资源可从主题内容、活动阶段、空间区域三个方向研究。

(x)同步发展

商人论坛中指出:同步发展才是最高境界。所以同步发展是我们用并重法整合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最高目标。

同步发展法整合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就是要求将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做到活法效果、学习效率、时间效益的统一。

对同步发展法撰写我们将从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同步整合的角度阐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第四章里、我们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管理与评价进行了讨论, 我们认为从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管理上, 应加强场所管理、活动管理与后勤管理三个方面, 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各有各的方法。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上, 我们从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及对活动成果的评价三个方面陈述其观点与方法。

七、结论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有法可依的。首先, 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在开发上可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开发, 其次, 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整合是有法可依的。通常有关联法、渗透法、并重法三个维度。再次、整合研究性学习活动资源是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

八、对上级的意见或建议

在课题研究中, 我们省市教育科研领导, 对我们课题研究十分关心, 特别是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阳叙学副院长和理论室主任赵建军同志的大力支持与关爱, 使课题研究得到了强力的指导, 所以其成果有着系统地按规律延申。但是作为科研, 我们看到, 能热情参加的人可以说越来越少, 使学校负责科研工作有人员感到十分艰难。我们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 要想办法大力激励在职在岗人员努力作好科研工作, 争取更多的人员进行科研队伍。

九、体会

课题组向社会提出少年儿童玩具设计, 应与学校教育的知识点联系起来的观点, 尽可能地让少年儿童在玩耍中感受知识, 在娱乐中理解自然, 这样既能做到提高玩具商品利用率, 又能让孩子们从小便形成科学感悟、降低学生在校学习难度观点, 由于物质与资金条件, 本次研究尚未完成。

我们的理论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与验证, 还需要组织力量进行整理与完善, 以确保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系统化、严格化, 使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 更具它独有的社会魅力, 总之我们的路更长, 我们将会同全体学者一道, 继续努力去完善自己的研究, 争取获得课题研究的圆满成功。

篇五十三: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现代社会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竞争的加剧, 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应付这些压力, 保持个体的情绪健康, 更好地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挑战, 是一个现代人人生道路上的重大问题。

我国高中学生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学习、父母、老师和同伴、环境、自我发展和时间六方面, 其中学习压力是中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而高中生的升学压力要比高中生大, 这是因为高中毕业面临的升学和择业更为迫切。

在社会中还存在不少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无法得到调节而酿成悲剧。一幕幕扣人心酿成悲剧, 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画面, 种种悲剧也给许许多多的家长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伤痛。所以为了进一步了解学习压力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一、自我减压法:

面对学习和工作力而产生的种种心理上的问题, 可借助以下方法自我调解。

1、不要把目标定得高于自己能力所及。

2、有效地分配时间, 将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按轻重缓急编定先后次序, 然后依次逐步完成, 阶段性的成果可减低同时展开多份任务而又无法完成所带来的压力。

3、课余时应做适量运动, 既可强健身体, 亦可减压, 或可在教室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 减轻肌肉疲劳。

4、遇到困扰或情绪低落时, 可与家人或朋友倾诉, 通过与同学, 同事的沟通获得支持和关怀, 亦可发泄情绪, 以下提供两种心理宣泄FLASH, 可点击下载

5、即使再忙, 也要有必要而充分的睡眠, 这对松弛绷紧的神经至关紧要, 对于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6、如果实在感觉压力太大, 无法应承致使情绪低落, 不妨去听听CD, 看看电视剧, 或者到酒吧去坐一坐, 哪怕偶尔“疯狂”消费一把也可以。当然这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办法, 不可频频使用, 更不能成为你懒惰涣散的借口。

7、养成持之以恒, 平衡有序的生活习惯, 不要做“书呆子”, 别放弃享受美食, 享受户外活动或发展个人兴趣所带来的乐趣。

二、病症的心理调适

如果面对学习压力造成的种种生理上的不适, 可借助以下办法使之得以缓解。

1、头痛:以拇指轻按太阳穴, 眉头及耳背等部位, 再以画圆法轻轻按压。

2、肌肉痛楚(如肩部及腰部不适):可做一些简单的伸展动作, 坐直身子, 放松肩部, 两手放背后, 十指互扣然后用力向后拉, 如此这般重复多次。

3、胃痛:因耽误进餐时间引起胃痛, 可喝一点温牛奶,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求助于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4、便秘:如持续便秘数日, 那么你不妨尝试着每天早起10分钟, 然后先饮一杯白开水, 会有一定帮助。

5、失眠:先一个能承托颈肩弯, 软硬, 高度适中的枕头, 睡眠会舒适, 播放一些调子抒情的音乐, 或如海浪, 雀鸣等大自然声音, 在助你的神经松弛下来, 如果你觉得读外语也可催眠, 那么也不妨试试。

篇五十四: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 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必须加强组织和管理工作,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 学校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共同负责学生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工作, 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 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帮助学校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 落实课程计划中的相关要求。

一、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机会, 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 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 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 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 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 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 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 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 获得亲身体验, 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产生积极情感, 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 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收集和分析资料, 调查研究, 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 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 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 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 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 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 并恰当的利用信息, 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和人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 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 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 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 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 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 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实践调查研究, 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 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一)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 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 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 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 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 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 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 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 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 主动地提出问题, 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法, 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 而应引导、归纳、提出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四、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一)因地制宜, 发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活环境, 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有助于提高各地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 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重视资料积累, 提供共享机会。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求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所获取的信息、采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体验和取得的成果, 对于本人和他人, 以及以后的各届学生, 都具有宝贵的启示、借鉴作用。

(三)适应差异, 发挥优势。不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和方法上是有层次差异和类型区别的, 因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可以各有侧重, 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各有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条件, 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

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

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主要目的, 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

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 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规划, 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可以属于一种类型, 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 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 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 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工协作。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 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 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 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 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 各展所长, 协作互补。

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 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 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 也可以不确定范围, 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 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 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 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 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 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 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 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要求学生自己调查、观访(也可有组织的)采访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 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 提出核心问题, 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中研究题目。

同时, 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 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 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的问题, 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 学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组, 共同讨论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在此过程中, 学生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 是否需要改变问题。实践体验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 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实践、体验, 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 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 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 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 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 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 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 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 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地回答了要研究的问题, 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取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 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 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 获取调查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 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 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 并反思对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证据, 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 学会认识客观事物, 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 正确地认识自我, 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 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 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 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 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 还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 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发表, 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交流、研讨中, 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 学会理解和宽容, 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三)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拭试体作用, 同时, 也重视老师指导作用。左右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草药, 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主体, 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 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 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 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六、研究性学生的评价。

评价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 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 重视交流与合作, 重视动手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 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 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 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因此, 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 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 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施展自己的才能, 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 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 可以是家长, 也可以是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等等。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 能否与他人合作, 采纳他人的意见等。

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 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

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 如查阅和筛选资料, 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 使用新技术, 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 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 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 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 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对局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三)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评价要贯穿研究性学生的全过程。操作时可重点从三个环节, 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着手。

开题评价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 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过程中。

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 研究中资料积累情况, 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对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 对于在研究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 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寻求校外帮助等方式予以解决。

结题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评价的具体方案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 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鼓励由学生个人或学生自己设计评价方案, 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加以评价, 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篇五十五: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摘要:本小组6名成员通过探究实践, 阐述了网络的产生及发展, 调查了各

年级初中生对网络的看法, 及网络对各年级初中生的影响。最后, 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归纳, 并通过分析结果得出网络对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利与弊, 针对这些利与弊, 我们向广大中学生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二、关键词:网络发展, 网络用途, 心理健康, 学习生活。

三、前言:

(1)问题的提出::经调查发现, 周围同学普遍拥有电脑, 并能够上网。但同学

们对网络的认识及应用不尽相同, 为了明确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究竟有何作用, 并使同学正确认识网络, 我们决定以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为课题展开研究。

(2)探究方法及成员分工

①方法:a, 向附近三所学校的学生共100名分发问卷, 并收回反馈。

b, 通过网络, 书籍等方式搜查相关资料。

②成员分工:

③步骤:

9月1日:讨论研究内容,确定主题

9月2日—9月3日:拟订实施方案, 人员分工

9月4日—9月11日:开展研究调查

9月12日:小组成员讨论调查结果, 归案总结

9月13日:撰写研究成果。

四、正文

(一)网络及网络的诞生与发展

1、什么是网络:

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自治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 按照共同的网络协议, 共享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系统

2、网络的诞生:最早的网络, 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 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 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 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 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 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 并

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 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 并在 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2个著名的科学教育网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1984年,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划建立了13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技网。随后替代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 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 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 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 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3、网络的发展:

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

20世纪60年代早期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 终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 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 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 子网之间无法通信。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多个主机互联, 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包括:通信子网、用户资源子网。 终端用户可以访问本地主机和通信子网上所有主机的软硬件资源。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广域网、Internet)

1981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开放体系互联基本参考模型

(OSI/RM), 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实现互连。 TCP/IP协议的诞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 多业务, 大数据量)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信息高速公路

ATM技术、ISDN、千兆以太网

交互性:网上电视点播、电视会议、可视电话、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络图书馆等高速、可视化。

(二)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

1、调查方式:通过发放给周围三所中学的100名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 并收回反馈信息, 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总结。

2、调查问卷内容:

中学生如何看待网络调查问卷

年级:学校:

①你上网的地点是?

A 家中 B 网吧 C 其他

②你认为网络是用来?

A查找资料 B收发邮件 C用来娱乐 D网上聊天

③你一天上网?

A1小时以下 B 1-2小时 C 2-3小时 D 3小时以上

④你认为网络对学习?

A有帮助 B不影响 C影响成绩

⑤网络对于你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A无影响 B视力下降 C睡眠不足 D头昏眼花

⑥网络对你的性格有影响吗?

A 无影响 B情绪低落 C烦躁 D孤独

⑦ 家长对你上网的态度如何?

A 认可 B 无所谓 C 不认可

3、调查结果:

小组成员回收问卷, 并通过统计得出以下结果

在100名同学中, ①52%的同学上网地点在“家中”, 32%的同学上网地点是“网吧”, 16%同学在其他地点如“学校机房”、“图书室”等。

②34%的同学认为网络是用来“查找资料”, 19%的同学用来“收发邮件”, 30%的同学用来“娱乐”, 17%的同学运用“网络聊天”。

③67%的学生每天上网“一小时以下”, 24%的学生每天上网“1-2小时”, 5%的同学每天上网“2-3小时”, %4的同学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

④43%的同学认为网络对学习“有帮助”, 21%的同学认为“不影响”, 36%的同学认为“影响成绩”。

⑤32%同学认为上网“不影响健康”50%的同学认为“视力下降”, 12%的同学认为上网导致“睡眠不足”, 6%的同学因上网导致“头昏眼花”。

⑥45%的同学认为上网对性格“无影响”, 18%的同学由于上网导致“情绪低落 ”, 21%的同学认为上网使人“烦躁”, 16%的(转载于:研究性学习报告)同学因上网感到了“孤独”。

⑦45%的家长“认可”孩子上网, 13%的家长认为孩子上不上网“无所谓”, 42%的家长“不认可”孩子上网。

(三)调查结果分析

小组成员统计出调查结果后, 对于调查结果大家持有不同的看法, 通过讨论, 大家根据每个调查问题的回馈情况得出了以下分析。

1、周围的中学生家中普遍拥有电脑, 所以大数中学生上网地点是“家中”, 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出入“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场所上网, 这些场所有些常常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还可能有危险发生。

2、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用途, 越来越多的同学运

用电脑来获取信息和搜集资料, 也有很多同学视网络为展示自己的平台, 或交友园地。还有一部分同学运用网络来释放压力, 比如听音乐, 看电影等。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 这样上网会残害身心。

3、多数同学的上网时间控制在每天2小时以内, 这令我们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保证体力充沛。

4、几乎一半的同学认为网络不会影响学习。因为很多同学通过将网络视为学习工具, 非但没有成绩下降, 反而取得了进步。但对于过度上网的同学们, 大多数人认为这样影响成绩。

5、电脑对人身体有一定的辐射, 所以如果上网时间过长, 会导致身体的不适, 长时间盯着屏幕更会导致视力下降。更有同学因为长时间上网而没有时间休息, 这样不仅对身体不利, 也对学习不利。

6、多数同学认为上网不影响性格, 但有部分同学因为上网而出现了烦躁、失落等心理反应。还有一些同学因为上网, 而忽略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 从而自闭, 感到孤独。

7、家长对于孩子上网的态度是一半一半, 认可的家长认为通过上网, 孩子见识了更多, 学习了更多, 只要有节制地上网, 网络不乏是一个完美的学习工具。而反对的家长认为, 孩子一上网就不想离开, 这样会影响学习。

(四)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小组成员在对结果做出了详细分析之后, 发现中学生的上网情况不尽相同, 多数小组成员认为上网对于中学生是具有帮助的, 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险。通过进一步的讨论, 大家总结出几条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1、利处

①网络为中学生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空间。据调查发现, 许多中学生能通过网络搜寻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并有43%的同学认为上网对学习有帮助。网络使中学生的受教育环境不仅仅限制在课堂上, 并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于自己类型的教育。

②因特网网络信息交流速度快, 自由度强, 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共享。调查表明, 34%的学生都能通过因特网随意获得自己的需要的信息, 可以“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不但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 也给学习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③中学生也可以通过使用网络培养自己的个性。网络给中学生带来了更多的资源。每个中学生都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爱好。很多中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兴趣, 网络可以帮助他们更加透彻的了解信息技术, 并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

④网络可以增强中学生的交流能力。网络的匿名性等特性决定了中学生可以在网络上与更多的同龄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而得到更小的侵犯与伤害。19%的同学运用电脑来收发邮件, 14%的同学能够网上聊天, 这对于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的中学生来说, 无益是拓宽了交际面。

⑤适量的游戏, 可以帮助中学生放松心情, 摆除压力。一些电脑游戏还能锻炼中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 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弊处

①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容易使中学生滥用网络, 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②中学生上网情况的不同, 32%的同学上网地点是“网吧”, 一些在网吧上网的同学容易遭到人身危险。过度上网也对身体有所损害。50%的同学认为“视力下降”, 12%的同学认为上网导致“睡眠不足”, 6%的同学因上网导致“头昏眼花”

③网络的虚拟性容易使学生缺乏与现实的交流, 16%的同学因上网感到了“孤独”。

④调查中也发现18%的同学由于上网导致“情绪低落 ”, 21%的同学认为上 网使人“烦躁”。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⑤中学生自制能力较差, 上网容易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小组成员认为, 只要正确上网, 不滥用网络, 上网的利大于弊。

五、结论及建议

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已经结束。通过调查, 小组成员发现, 大多数学生都是能够正确认识并使用网络的。但有部分学生仍因使用不当而使身心受到伤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引起重视.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对校园网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 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但大多数校园网功能、校园网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信息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甚至不少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知识、网络应用还知之甚少, 远不及自己的学生。这样去引导被教育者, 结果可想而知。调查中一些学生呼吁: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迎接挑战, 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提高计算机水平。

2、家长学会方法, 减少或者避免网络文化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

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在上网时可能遇到这些潜在威胁:

(1)不适宜的内容。很多中学生在网上经常接触一些非法行为的内容。调查表明, 有很多同学因此导致了性格的变化与成绩的下降。

(2)技术问题。中学生可能因为无意中打开了神秘邮件的附件或者从不安全的网站上下载内容而将病毒、蠕虫、僵尸、特洛伊木马或其他恶意程序代码引入计算机。

那么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作为父母, 可以采取很多方便的措施, 在孩子上网时得到保护。

(1)指定互联网规则。明确地了解什么样的网站是适合访问或可接受的, 使用互联网有 么样的规则。

(2)制定家庭政策。列出一系列家庭里任何成员在浏览网络时应该或不该做的事情.(3)将计算机安臵在所有家庭成员都可以使用的地方, 而不是放在孩子的房间里。

(4)监督孩子接收和发出的电子邮件。

(5)安装一套互联网安全产品, 对孩子浏览的网站加以限制。

通过采取上述简单的步骤, 家长和孩子就互联网指南作开诚布公地交流, 这样家长就不必焦虑不安, 而孩子也可以享受安全而有教育意义的网上体验, 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或者避免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六、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 我们解决了什么是网络, 网络的诞生与发展, 中学生如何看待网络, 网络对中学生有何影响, 及学校和家长应如何帮助学生正确上网等一系列问题。使我们大家对网络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使我们在探究当中, 学得了许多知识, 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 并没有明确各年级同学的调查人数;调查方式较单一;调查内容略显不足的问题, 将来定会注意。

篇五十六: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 课题的来源和确定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是贯彻这种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上个世纪以来, 许多学校都对此作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 在新课改的教材中, 各科也安排了有关探究性学习的课程。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 软硬件都相对落后, 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农村, 他们不如城里的同龄人见多识广, 独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 使他们缺乏自信, 也缺乏对周围人事的关心。我校实行双休日, 对距家较远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 往往有大量时间可以支配, 作为班主任正好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性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 对我校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在阅读了大量研究性学习案例后, 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实际, 我将课题定为“校园·生活”。营造一个文明安全的校园, 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才能使学生关爱自己的校园, 了解自己的生活,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校园主人翁的意识, 自觉遵守和维护校园文明, 远离危险, 参与营造“平安校园”, 同时, 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道德素质。

二、 课题目标与方案设计

(一) 课题目标

1. 认识到维护和创造校园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2. 让学生学会设计、收集和处理信息, 学会合作、讨论以及与他人的沟通, 学会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 关爱他人。

(二) 方案设计

1. 子课题的确立

“校园·生活”涉及面很广, 学生也各有所长, 各人兴趣爱好也不一样, 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 我和学生共同设计了以下七个课题:

“校园·生活”

纪律现状与问题

卫生现状与问题

校园安全现状与问题

校园水电节约情况调查

教学情况调查

校园饮食情况调查

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

2. 具体方案设计

课题组成员为高一(7)班66名同学。在公布七个子课题后, 由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 编成七个小组。每小组任命一名组长, 再由组长组织成员共同讨论本小组研究方案, 然后进行分工实施。

三、 活动实施过程

1. 学习培训:对学生进行社会学研究方法(问卷法、访谈法、信息分析、撰写报告等)指导。

2. 分组讨论, 制定调查问卷并各复印30份。讨论确定本组研究方案并进行调查。

3. 各小组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讨论, 并撰写调查报告。由班主任进行整体汇整。

4. 课题总结。由班主任撰写整体报告, 并利用班会课, 对学生的调查活动进行总结点评。

四、 学生的研究成果

(一) 纪律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

总体来说, 我校大多数学生的纪律状况良好, 上课能够认真听讲, 尊敬师长, 考试和作业过程中都有较强自主性。但也有11%的学生存在一些问题, 如打饭插队, 上课玩手机或者睡觉现象等等。

问题存在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自律, 同时和部分老师要求不严格也密切相关。

(二) 学校卫生现状调查报告(大磊、李政策、苏敏、纪沈琴等19人)

对于寝室卫生, 有一半同学认为寝室卫生间设计不合理。59%的同学认为寝室区有异味、不卫生。但同时, 同学也坦承各班寝室垃圾能够及时清理。

对于教室卫生, 高中部有近五成的班级达不到清洁要求。从调查结果来看, 普遍原因是少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于校园卫生区卫生, 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将垃圾倒在指定场所, 对校园卫生间卫生也基本满意, 但近七成的学生认为校园整体不是很清洁。

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 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较强的卫生意识, 能够自觉维护校园和教、寝室卫生,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清洁的校园环境中, 并承认这对学习有影响。学生们对良好卫生环境的普遍心理需求, 是学校能彻底改善卫生的希望所在, 只要学校适当调整卫生间布局, 改善部分设施, 加大宣传, 班级进一步加强对卫生管理, 并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 一个清洁美丽的校园一定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 我校安全情况调查(杨玲、陆玉娟、尹星、吴小知、许荣等8人)

围绕安全问题, 我们作了七个方面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 用电安全、运动安全和实验安全整体较好, 分别只有7%和3%的同学出现过意外(原因不详)。

同学们意见较为集中的安全隐患有三个方面, 一是校园丢失物品的情况较为严重, 近一半学生承认丢失过物品或者有失窃经历。二是在校园一些监控死角, 学生聚集吸烟情况普遍, 有一半学生都知道这种情况存在;三是教学楼楼道照明情况有重大安全隐患, 绝大多数同学对此表示不满。只有1/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为此, 小组建议学校为教学楼楼道装声控或者光控的照明灯。同时, 对极少数学生攀爬围墙的行为, 进行监督和制止。

(四) 校园水电节约情况调查(陈彦宇、纪蓓蓓、桂盈盈、汪丽、吴青青、陈华等6人)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本校87%的高中生都同意并提倡节约水电, 并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如利用洗脸水洒地、洗衣服;减少手机的使用, 保持长期待机状态等。但仍有少数同学在冬天用热得快烧水现象, 这既不安全, 也不环保。希望学校加强环保宣传, 并制定相关的制度, 让高中生为社会、校园的和谐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五) 教学情况调查(组长:田浩然)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85%的学生认为本校教师教学严谨, 辅导认真, 对学生较热情。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硬件设施配套齐全。但对老师的教学行为, 仍有个别小问题存在。一是有部分老师经常在上课期间接听手机;二是极少数老师在上课期间吸烟;三是有1/4的高中生反映自己受过老师的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另外, 也有学生反映教学楼漏雨, 体育器材缺乏等问题。

建议学校对教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进一步改善教学设施, 力创和谐文明校园。

(六) 校园饮食情况调查(查文宝、高志、许涛、陈秋霞、桂佳、桂蜜枣等9人)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调查显示, 只有2%的同学对学校食堂满意。91%的学生都有吃零食的习惯, 还有少数学生有节食的不良习惯。

建议学校食堂适当调低饭菜价格, 用黑板或者公告等形式进行饮食健康知识宣传, 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七) 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张晟、刘超2人)

调查显示, 在课余时间选择运动的学生只有11%, 60%的学生选择休息, 还有21%的学生仍然坚持学习。

从调查情况来看, 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懂得劳逸结合。调查结果还显示, 对于学生课余活动, 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 导致很多学生对这段时间的安排处于茫无头绪的状态。

希望各班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宣传, 学校和班主任要对学生课余时间安排进行科学引导。

五、 对本次探究活动的反思

对于研究性学习, 在我校尚属首次, 无经验可循, 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由于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经验, 事前准备并不充分, 他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显得有些措手不及。而且整个活动时间安排也比较仓促, 准备工作还有很大欠缺。

对于如何开展社会学研究调查, 虽然事前对学生作了培训, 但时间短, 学生没有实践经验, 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制作问卷时, 细节部分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 设计的问题既不全面, 也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在小组分组讨论和设计活动方案时, 组长和成员之间配合还不够协调, 导致时间浪废。尊重他人和谦让精神还待于进一步提高。在访谈过程中, 方法不当, 使被访者存在疑虑, 不敢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 甚至是直接地被拒绝, 从而降低了效率, 影响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实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进一步开拓, 比如, 对于卫生问题的调查, 并不一定要用一种固定的方法去达到目的, 可以采用实地查看作为主要方法。还可以去团委调查学校卫生记录, 或者走访学校总务处和分管卫生的校长来了解学校措施和动向, 从而达到更好的结果。

从七个小组反馈的调查报告来看, 学生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 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对调查报告的撰写, 也需要指导和进一步锻炼。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 是成功的一半。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也有比较成功的几点:

1.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并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参与, 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问题的设计、信息的搜集以及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等)使同学之间增进了了解和友谊。

2.实践证明, 我校学生有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与示范高中学生相比, 毫不逊S。只要教师引导得法, 因地制宜, 因陋就简, 这样的学习活动也可以开展起来。

3.学生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流程, 并积累了经验, 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打下了基础。

4.提高了同学对校园生活的认识, 有利于学生自律性的培养。

5.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6.为校园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材料和建议。

篇五十七: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调查背景

20xx年5月, 我校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开设了题为计算机硬件发展的研究性课程, 至今已经有一年的时间, 为了检验这段时间研究性学习的进展状况, 特作此调查。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 对各类学生进行分析, 剖析当前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找出影响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各种因素, 明确进行研究性学习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深化研究性学习在教师及学生心目中的意义, 以便更深入, 更有针对性地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凤阳县临淮中学全体高二年级学生。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以笔答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共发问卷500份, 回收问卷495份, 有效问卷495份)、个别访谈、课堂教学观察等。

四、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括号中为选择该项的百分比)

1、你了解研究性学习吗?

A:非常了解(69.8%)

B:一般了解(25.3%)

C:不了解 (4.9%)

2、你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感兴趣吗?

A:很有兴趣(75.5%)

B:一般 (20.5%)

C:没有兴趣(4%)

3、你认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主要在于?

A:改变获取知识的途径(20.8%)

B:形成创新意识、有利于终身发展(61%)

C:培养合作意识(18.2%)

4、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A:找不到资料(28.4%)

B:不知道如何研究(35.5%)

C:不会写论文(26.5%)

5、当前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

A:提升教师研究素养(45.5%)

B:学校提供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环境(23.8%)

C:给一些自由时间空间(30.7%)

6、开展研究性学习最大的阻力来自于?

A:家长不支持( 28.9%)

B:高考制度的约束(57.6% )

C:学校能够提供的条件有限( 13.5%)

7、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好方式?

A: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50.2%)

B:充分利用双休日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29.8%)

C:在每学期中集中选择三周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20%)

8、如何评价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取得的成果?

A:考试打分(20.8%)

B:老师给予评价(16.4%)

C:成果展评、师生共同评定等级(62.8%)

五、调查结果分析

1、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调查显示, 有75.5%的同学对研究性学习非常感兴趣, 仅有4%的同学对研究性学习提不起兴趣, 70.5%的同学认为研究性学习可以很大程度上锻炼能力;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学生支持研究性学习呢?我想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种学习方式适应了当代中学生活泼、开放的特性, 学生再也不愿面对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渴求, 实际上是对解放个性、发展特长的渴求, 对教育制度改革的渴求。

2、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困难、及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使同学们形成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由此可见, 同学们对研究性学习的作用都有清醒的认识, 普遍认为研究性学习有益之处在于更远的将来, 是一种长远的益处。调查数据也表明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遇到了很多困难, 包括找不到资料(28.4%)、不知道如何研究(35.5%)、不会写论文(20.7%)等, 这也正是有少数学生对研究性学习不感兴趣的一方面原因。笔者认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事情, 不应成为放弃研究性学习的理由。毕竟,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因而, 要使研究性学习正常有序充满活力的开展下去, 就必须迅速加强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能力, 提高指导效果, 同时, 学校应为研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面向学生开放图书馆、网络教室), 给学生一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调查的数据和访谈我们发现这些也正是广大学生的心声。

3、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阻力

通过调查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高考仍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拦路虎, 调查数据表明有52.6%的同学认为当前开展研究性学习最大阻力来自于高考;访谈中我们知道虽然他们对研究性学习亦抱有很大的兴趣, 希望得到一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40.7%), 这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呼唤;但同时他们对高考的竞争形势也充满了担忧。学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究竟如何支配呢?我想作为一名教师, 理应从更加广泛的时空和以更加深远的见识去考虑问题, 提升教学品位, 引导学生合理的分配时间, 处理好备战高考与参加研究学性学习俩者之间的关系。

4、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调查发现有50.2%的学生认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好方式是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即“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方式。从访谈的情况来看, 学生认为把研究性学习和正常的教学(实际是接受性学习)对立起来的做法是不妥当的, 应该把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 这样同学们心理上更能接受。同时有29.8%的学生认为可以利用双休日时间, 20%的学生认为可以在每学期中选择一段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访谈, 我们了解到在现行考试制度下, 在每学期中选择一段时间集中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方面的研究性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利用双休日时间理论是可行的。但也存在很多困难, 一方面学生课后作业多, 另一方面在双休日学生很难集中在一起, 更谈不起合作研究了, 这样即便最终有了成果, 也只是摘摘抄抄, 失去了研究性学习应有的本义, 不如不开展。笔者综合各种情况, 认为采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是比较妥当的。

5、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结题后, 我们需要对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过程及研究成果进行评价。调查数据显示有62.8%的学生赞成用成果展评, 师生共同评定等级的方式进行评价。这一数据有力的表明学生非常看重对客观成果的评估, 体现了学生看重做事的有头有尾和希望得到真正的体验;同时也表明了学生非常看重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为此, 在评价过程中, 我们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活动过程评价与研究成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以定性评价为主要形式。

六、调查后的几点建议

1、加强教师的研究素养

教师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加强教师的研究素养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教师研究素养的加强应重在:

①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上世纪40年代著名学者林汉达说:“假如文字是矿工使用的铁锄, 那么学问是这铁锄所开出来的矿物。”他说:“中国历来的读书人大半的努力全在美化他的工具上, 他把铁锄檫亮了还不够, 再把锄的尖头镶了金、嵌了玉, 又把锄柄改为象牙的了, 费了一生的光阴, 只做成了一柄镶金嵌玉的锄头, 什么矿也没开。”要知道, 光有一把锄头, 是什么作用也没有的。教师的职责, 不在帮助学生占有或获得一柄“镶金嵌玉”的锄头, 而是要能够用一把普通的锄头也能开采出“金矿”来, 这样的教师方为称职的教师。

②掌握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要让教师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原则、方法、程序、评价等相关知识, 至少要使教师在正常的教学中, 能够做到“渗透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 具有不迷信课本, 不迷信权威, 不迷信教师的开放、怀疑的思想。

2、加快考试改革的步伐, 尤其是高考制度的改革。

篇五十八: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已经教过的内容有:

1、怎样提问题;

2、怎样把问题变成课题;

3、如何研究课题;

4、怎样查找资料;

5、教学评价;

有些教学内容在本学期教学中有涉及, 但没有拿出课时讲授, 在下学期的教学中要作专门的讲解, 如:调查与采访;课题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等。

二、教学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强调:

1、学生通过基于问题或主题的探究实践, 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并经历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 发展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 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知道, 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过程, 在思维训练中, 首先就是训练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次是思维的目的和方向;第三是开阔思路、知识准备、选择方法。对学生的所有能力训练, 都要在学生参与的活动中进行, 教师起一个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英语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本

最新-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文

  以上就是“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精选58篇)”的论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