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影视赏析(5篇)

2022-11-21| 编辑: 佚名| 查看: 450 |原作者: 梁芎奡|来自: 衙媒网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经典影视赏析(5篇),经典影视赏析(5篇)的详细内容:第一篇:经典影视赏析经典影视赏析敢不敢---《两小无猜》影评以前看过一部泰国的同性恋电影《YesOrNo》。以游戏“YesOrNo”贯穿整部电影,讲 ...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经典影视赏析(5篇),经典影视赏析(5篇)的详细内容:

第一篇:经典影视赏析

  经典影视赏析

  敢不敢

  ---《两小无猜》影评

  以前看过一部泰国的同性恋电影《Yes Or No》。

  以游戏“Yes Or No”贯穿整部电影, 讲述了两个女孩子之间的爱情。

  这部《两小无猜》也是以游戏“敢不敢?”贯穿整部电影, 却是讲述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从小到大的爱情。

  而这段爱情让人觉得疯狂, 离奇而又梦幻。

  电影的开头就是以漂亮的旋转木马的画面, 然后接进了一个忙绿的建筑工地, 一个水泥台上放着一个印有彩S的旋转木马的八音盒, 四周散布的事焊接的火花和喧闹声。

  这实在让我看不出来这是爱情片。

  接着, 一个幸福的家庭出现在我的眼前, 让我再次看到那个印有彩S的旋转木马的八音盒, 而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孩子玩的旋转木马八音盒却是整部电影的核心。

  在一个与往常一样晴朗的早上, 却发生了一件不平常的事情。

  被一群小男孩围在中间的波兰小女孩苏菲, 因为被嘲笑而充满着痛苦。

  这时小男孩朱利安抱着八音盒出现了, 他把他手中的八音盒递给了她, 她笑了, 而她的笑容战胜了一切也赢得了一切。

  朱利安跳上校车, 开动校车后又跳了下来, 就这样一辆坐满学生而又无人佳士得校车缓缓华东, 往街尾的名宅冲去, 孩子的尖叫声, 胖胖的老司机的叫骂声都不及他的坏笑和她的微笑。

  这是朱利安第一次在苏菲的激将下玩“敢不敢”的游戏, 为此他也开始了遭父亲通痛扁的生涯。

  而在两个八岁的孩子看来, 生活就是一场大型的“敢不敢”的游戏。

  看似荒诞的两孩子玩着这样没心没肺的游戏, 却不知道他们只是借此逃避自己内心的痛苦, 只要游戏一开始, 朱利安似乎就会忘了患上癌症的妈妈, 而苏菲也忘了因为自己是个“波兰佬”而在同龄人那里遭到的戏弄。

  而当朱利安在病床前问他妈妈:“你要好起来, 敢不敢?”妈妈妈只是笑了笑。

  妈妈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事, 在那一刻, 小朱利安第一次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不在他的游戏里面。

  在肃穆的葬礼上, 小苏菲在墓地的高台上微笑的哼唱着《玫瑰人生》, 父亲强抑怒火, 而小朱利安却笑了。

  他们的游戏是衙门心灵上一种相互寄托关系, 他们离不开彼此, 正因为这样, 朱利安的爸爸尽管很讨厌苏菲, 却还是叫他来安慰自己伤心的儿子, 并在小朱利安家过夜, 而这一待就是十年!

  十年了, “敢不敢”的游戏依旧继续着, 而朱利安的父亲却终于忍不住了, 他责怪朱利安那该死的游戏害死了他的妻子, 逼他在他和苏菲之间做出选择。

  朱利安满委屈的泪水却还是妥协了。

  当苏菲鼓足勇气在图书馆向朱利安表白的时候, 让素不相识的男孩都感动的话却感动不了朱利安。

  他冷漠的拒绝了苏菲, 却在苏菲哭着跑上公交车后, 在后面哭着奔跑, 也终于说出了“我爱你”, 可是伤心的苏菲却听不到了!两个什么都敢的人去不敢说爱!

  两人分开后的再次相遇, 朱利安给了苏菲两枚戒指, 却是要苏菲做他的证婚人。

  朱利安看着苏菲震惊, 伤心的表情却说:“你说过我永远不敢伤害你, 我敢!”似乎不曾玩的游戏又开始了。

  珠帘的婚礼上, 苏菲穿着婚纱搅黄了婚礼。

  苏菲蒙着眼睛在铁道上喋喋不休, 而朱利安只是烦躁的坐在旁边, 朱利安望着缓缓驶来的火车内心纠结着, 却没有拉苏菲一把!苏菲受不了朱利安的不搭理, 扯下眼罩, 经典影视赏析

  看到驶来的火车吓得跳出铁轨, 火车几乎是贴着她飞过的。

  苏菲震惊的看着朱利安, 不敢置信, 这一次他们的游戏让他们在十年内不能相见而他们都做到了!

  十年中, 朱利安得到了他想拥有的一切, 3652个白天和3653个夜晚、1个老婆、2个孩子、3个老友, 4个帐号, 影片以一组数字谱写岁月的平淡无味。

  《玫瑰人生》再次响起。

  十年的时间到了, 朱利安收到一个盒子, 里面有个他很熟悉的八音盒和一张纸条, 纸条上面只有三个字“敢不敢”。

  朱利安看到后不管妻子的阻拦, 开车赶到苏菲的家里, 确实不知道是另一个游戏。

  朱利安把油门踩到最大, 和警察玩起了猫抓老鼠的游戏却和卡车相撞, 进了医院。

  苏菲知道这个消息之后, 飞奔到医院, 伤心欲绝, 可是朱利安却没什么大事。

  夜晚, 天空下起了大雨, 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样的, 他们两个是陌生人。

  可是在大雨中, 苏菲一声召唤却让朱利安放弃一切, 热泪盈眶地奔她去了。

  对他来说, 十年, 不过是他们的游戏需要的时间, 妻子, 孩子, 朋友, 存款都不过是这十年的填充物, 他们就像塞在一个邮寄品缝隙当中的碎屑一样毫无价值, 不值得留恋。

  对于妻子苍白的央求, 接近痴狂的朱利安置若罔闻。

  他和苏菲终于在雨中重聚。

  为了这心心相印的一刻, 他们已经走了太多弯路。

  这时, 恐怕只有苏菲丈夫的老拳才能让朱利安的吻不落在苏菲唇上。

  朱利安的身躯被打飞起来, 再重重地砸在地上, 随着地上的积水夸张地淹没了他, 他沉入 “深渊”, 似乎又回到了童年。

  镜头又盘旋回工地上, 镶嵌在水泥地上的印有彩S的旋转木马的八音盒。

  这个很美的八音盒, 静默的见证着水泥地下凝固了的两个人的爱情。

  所有的游戏都结束了.....当我们以为一切真的都结束的时候, 画面中出现了两个老人, 你一个糖我一颗糖的分着, 白发苍苍的他突然站起来, 给他一个深吻, 说:“我爱你!”

  苏菲和朱利安对青春的抵抗、挥霍、沉迷、惘然、痛苦一样, 可以为此争吵打闹, 可以为此戏弄别的女子, 可以为此当众出丑, 可以为此抛妻弃子, 可以为此毁灭家庭, 可以为此走向死亡。

  如此可怕的爱情, 到底应该被人歌颂还是唾弃?被人追随还是逃离?为什么爱情不能用一种正常的方式存在于我们中间?真正的爱情, 一定要摆脱一切束缚么?这是一种极端的自由主义, 还是一种责任感的缺失?

  在爱情面前, 任你性格如野马, 也只敢在图书馆对着一个不认识的男生练习自己爱的表白, 然后对着自己的爱人任你强悍如暴君, 也只能追着载有爱人的公车说我爱你。

  当两人相对, 再炙热的爱情, 也只敢蜷缩在自尊的壳里。

  多么神奇的事情。

  拥有毁灭一切的力量, 却害怕对方一句拒绝。

  人们生生死死的颠倒, 在人前惺惺作态, 人后不明所以, 最终抓在手里的所有起起落落, 也敌不过爱情真诚地四目相对, 或者相拥而眠。

  我们努力挣扎到底要追求什么?如果可以, 但愿不要遇到这个人, 无论得到还是失去, 都会让生命千疮百孔;如果可以, 但愿遇到这个人, 因为唯有这样的爱情, 可以让自己知道曾经来过这世界。

第二篇:影视赏析

  如何写影评--基础知识普及(一)(一)、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现代艺术。

  发明于19世纪末。

  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 故将这一天定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二)、电影的本性: 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赏性; 2.作为实现利润、扩大再生产手段的商品性; 3.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工具性。

  (三)、对电影事业的要求:1.体现个性力量的艺术创造性 2.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思想性;3.实现经济价值的功利性。

  (四)、电影的两大风格类型: 1.纪实风格:源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影片对生活的纪实。

  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2.戏剧风格:源于美国用电影对舞台演出的纪录, 注重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 形成好莱坞式电影风格, 对故事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 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要的影片样式。

  (***98年3月9日对《泰坦尼克号》和美国电影的看法)。

  (五)、电影主要表现手段: 蒙太奇:将片断镜头加以组合, 并与声音配合, 创造出特殊电影时空的结构方式。

  英国梅里爱的发现与探索。

  美国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成功的运用。

  苏联电影家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将蒙太奇上升为理论。

  “库里肖夫实验”, 一个毫无表情的脸与喝汤、棺村、小孩的画面连接, 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强调剪辑的作用。

  有多种表现手法, 如镜头~、音响~、对比~、平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

  蒙太奇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长镜头:指对一个运动志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 保持运动着画面的整体性。

  这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反对蒙太奇造成的虚假而提出的一种电影闰美学理论。

  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 强调生活的真实性。

  二、电影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电影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从产生以来逐渐成为最普及、最重要的艺术样式(电视只是传输方式的改进, 其以声画为手段的表现特,质与电影一致), 列宁说:“对于我们来说, 在一切艺术样式中, 最重要的就是电影。

  ”电影对人的行为、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美国现在人均每年看6次电影。

  2、对人类文化信息传输方式的巨大变革, 使人类进入影视文化(信息文化)的发展阶段。

  西方学者认为人类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语音为载体的口头语言文化, 以文字为载体的书面语文文化, 以音像为载体的影视文化。

  (二)、电影评论的作用:

  1、影评是一种科学的活动, 是电影艺术与观众的桥梁, 是实现电影三重价值(艺术的、社会的、经济的)的重要手段。

  国外影评主要作用于票房价值, 中国影评侧重于社会性, 形成中国特有的、最广泛的群众影评浪潮, 形成中国文艺评论独特景观。

  2、影评本身是一门艺术, 有利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思辩能力、写作能力。

  从写作学的要求看, 影评写作需要信息处理能力, 也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能力的综合运用。

  许多人从影评起家, 走上专业文化工作道路。

  上海市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97年高考语文中有一道小作文题, 要求学生写影评, 题目是《推荐一部影视剧》, 15分, 这一举措使学校掀起起电影热, 97年的《文汇电影时报》和98年2月11日《新民晚报》对此作了报导。

  国外文科大学一般都有电影课程。

  今年, 东南大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要求大学生观看百部优秀影视片。

  最近, 北师大为大学生设立电影院, 结合放映的影片请专家给学生讲评。

  三、影评写作的角度

  (一)、思想评论 1.评主题。

  力求有独到见解, 深入挖掘。

  《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 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 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斗争方向。

  而我根据列宁关于领袖的论述和中央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界定中认识到, 影片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革命领袖在斗争中成长的历程, 也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过程, 从这一新的视角展开评论(见《银海珠光》)。

  2.评现实意义。

  也与主题有关, 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 现实题材的影片如《孔繁森, 我对你说》的评论重在党员干部的廉政爱民方面, 评《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大写的人》重在新时期学雷锋的积极意义。

  历史影片的评论也要观照现实。

  3.写观后感。

  要联系现实, 融进自我, 或是褒扬先进, 批语落后, 针贬时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 寻找差距, 激励鞭策。

  中小学生的影评文章多属此类。

  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写成“故事简介+自我对照”, 二是要紧扣影片, 而不是从影片中抽出一个话题, 离开对影片的评论。

  如评《甲午风云》的《透过甲午的硝烟》不是泛泛而谈“落后挨打”, 而是扣紧影片中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联系历史事实, 结合世界著名海战, 对比联想, 针对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发出呼吁。

  评《南京大屠杀》的评论《城的断想》围绕“城”字做文章, 从“屠城”、“纸城”、“不设防的城”、“钢铁长城”和“国防之城”, 扣得紧、放得开、收得拢。

  (二)、人物评论这是较为普遍的评论样式, 可分为单一人物评论、同一类人物评论、不同人物的对比评论。

  收录在《银海珠光》中的评《背起爸爸上学》的4篇人物评论各有特S。

  《细节描写与宏伟意象》展开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对比评论。

  《在炮火中升腾的雪莲》对《红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个性特点, 作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化的评析。

  在人物评论写作中, 最好力求不仅评析人物形象的意义, 而且要结合人物塑造的方法, 把握人物独有的个性, 如人物特有的行为、动作、理想、志趣、才干, 从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义, 如评《炮兵少校》的《一团寂寞的火》改变了单纯着眼于对英雄人物的热情赞颂, 而更多地溶进了新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三)、美学评论(样式、风格、审美特性等)1.艺术样式评论。

  如《不庄不谐 笑从何来》结合喜剧样式对影片《甲方乙方》展开评论;《屏幕涌动纪实潮》从纪录片美学特S分析纪了优秀录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红河谷:动人心魄的视觉交响乐》就该片所具有的交响诗式的结构样式进行评论。

  2.艺术风格评论。

  如《充满诗情的战场写意》通过影片《大转折》中几个主要战斗场面的不同诗意内涵的分析, 对该片以泼墨的方式抒发的浓郁的诗情, 给人以震颤心弦的视听感受。

  对于引起较大争议的《红S恋人》, 《诗电影的意象美》从电影风格和创新的角度给予肯定3.审美特性评论。

  《对亲情与人伦的呼唤》从当代悲剧审美特性入手, 指出当代悲剧重在探索人类精神生活的复杂性, 唤起人们对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枣亲情与人伦的珍视。

  评《小鬼当家》的文章《“小鬼”为什么逗人喜爱》结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分析。

  (四)、电影特性的评论。

  这类评论写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如对电影的语言、结构、修辞、悬念、音响、S彩、音乐、摄影、特技、表演、导演等方面的评论。

  试举例如下: 1.电影语言评论。

  《<红高梁>――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起点和成功之路》。

  2.电影结构评论。

  《复合交融 巧织经纬枣<平津战役>的结构艺术》。

  3.电影修辞评论。

  电影修辞包括多种手法, 如对比、夸张、象征、拟人等, 如《<开天辟地>中的象征手法赏析》。

  4.电影节奏评论。

  《满怀深情的韵律美枣谈电影<周恩来>的节奏艺术5.电影悬念评论。

  《悬念迭设扣人心弦枣谈美国片<碟中碟>的悬念技巧》 响》7.电影S彩评论。

  《张艺谋为何偏爱红S》《在“形式”中强化“意味”》。

  8.电影细节评论。

  《耐人寻味的“纳银密账”》、《一串闪光的项链》。

  9.电影表演评论。

  《眼之魅》10.电影音乐评论。

  以上评论角度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互渗透、交汇、兼容的。

  评论的视角可以是复合的, 如评论人物, 除了上述的评一个人, 评一类人, 或对立人物的对照分析, 也可以就几部影片或某一类影片中同类人物进行综合分析, 或对某种创作倾向进行评论。

  如《忧患意识与英雄主义》对美国影片普遍性的主题的分析;“新时期军人银幕形象剖析”、“青年女演员为什么不能长青”、“何必都往浴缸里跳”、“丑星为什么走红”等论题是综合某类影片创作倾向选的。

  电影评论的文体样式可以多种多样, 一般以论文体为主, 也可以用书信体、对活体、问答体、随感录。

  近年也有散文体, 散文体多以抒发情感为主, 轻灵活泼、文笔优美, 但一般缺少严密的论证, 较少逻辑力量, 理论S彩较单薄, 在影评百花园中应当允许各种文体样式存在。

  四、影评写作要求

  (一)、紧扣“电影”与“评论”所评论的内容必须是影片提供的, 而不能从说明书和报刊故事中寻找。

  要抓住电影艺术的特质, 评论的对象有画面感、运动感。

  让没有看过电影的人也能获得对影片的大致了解, 认同你的观点。

  要展开评论, 明确中心, 严密地进行说理与论证, 切忌“故事加感想”或有观点而无论证。

  (二)、总体把握, 细部突破。

  首先对一部影片有正确的总体评价, 在此基础选择一个较小的视角深入挖掘, 做到高屋建瓴, 品鉴入微。

  避免面面俱到, 人云亦云。

  另一方面避免一叶障目, 不见树林。

  力求写出鞭辟入里的专论, 不要写泛论、散论。

  目前各类报刊包括专业电影报刊为了抢时效, 搞“炒作”, 发表的大多是新闻记者根据编导散发的资料摘编的综合评介, 陷入“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特S+演员介绍+拍摄花絮”公式。

  (三)、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侧重于社会意义的评论要注意兼顾影片的艺术性, 要用影片提供的银幕形象进行说明与论证。

  有一学生写《火烧圆明园》的影评, 只是对这一历史事件抒发感慨, 全文与影片毫无关系, 严格讲这样的文章不是影评。

  要讲究评论文章自身的艺术性。

  (四)、注重思辩、讲究文采。

  力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力求新颖、深刻, 宁可是“深刻的片面、伟大的偏见, 创造性的误解”, 不要趋同, 说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确观点”。

  构思立意如同兵家谋略, “见日月不为明目, 闻雷霆不为耳聪”,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以奇制胜。

  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活泼、形象鲜明, 注意句式长短得当、音韵和谐, 既要有理论S彩, 又要明白晓畅, 让理论文章给人语言美感与动情力量。

  《黄河绝恋》主要情节与场景 1.海空大战。

  先声夺人, 以快节奏的战斗场面调动观众情绪。

  迫降遇险。

  继续以惊险场面吸引观众, 小孩救人;悬崖坠机;小孩被炸。

  2.黑子家中。

  三炮唱歌, 见花花捉蝎治伤;欧文见花花红肚兜, 引出闪回镜头:日寇毒气杀人, 哥哥出窗被枪杀。

  3.山寨受困。

  过河被民团俘;狱中欧文“光荣的投降”与黑子“只要有一口气绝不停止抵抗”的争论;三炮对寨主谈“外人、亲人、仇人”的关系。

  三炮看黑子, “赵家害得我丧了男儿身”;闪回:械斗。

  4.刑场脱险。

  刑场行刑在即, 安洁救人, 鬼子枪杀安洁――寨主梦醒(内心斗争);安洁出窗奔刑场, 拉手榴弹威胁父亲, 救人。

  5.古庙栖身。

  花花放蝎子咬日本军官;古庙, 东方文化神秘气氛, 营造相爱氛围;欧文学汉语“我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我是ANGIEL的最好最好的朋友”, “YES”。

  群山夕照, 古烽火台上“你们……都有许多爱”, 初步理解, 相爱的开始。

  6.屈辱回忆。

  黑子夜访寨主, 晓以大义(讲述安洁的不幸, 促使寨主转变);芦苇丛中, 安洁痛苦回忆;波尔明白“一个弱女子宁可放弃生命, 不能放弃人的尊严”。

  7.祭奠忠魂。

  一张张照片――小孩、花花、父亲、黑子、安洁的照片放入激流中, “让生命还归黄河”, 信天游的叶哨响起, 闪回:匕首、手榴弹、黄河留影……

  五、评论角度

  (一)、评主题:

  1、抗日斗争, 揭露日寇罪行, 歌颂人民不屈精神、博大胸怀、崇高人性;

  2、生命价值与民族命运;

  3、对和平和期呼唤与社会的发展的期望;

  4、在人类之爱基础上不同文化观念的撞击与交融。

  (二)、人物评论:

  1、单一人物;

  2、某类人物;

  3、对比性人物;

  4、从人物关系评析, 如中外、父女、民族与宗族等关系入手。

  (三)、场景细节:几次争论;手榴弹的出现;小刀的运用;几个人物对死的选择;照片的作用。

  (四)、悬念设置:人物命运为主线, 将人物经常处于生死关头, 环环紧扣。

  (五)、矛盾冲突:

  1、进步与反动、民族解放与法西斯专制;

  2、东西方观念;

  3、宗族。

  (六)、叙事线索:三种时态, 现在时着眼于战争与和平的对比, 调节情绪、深化主题, 给作者一个自由的叙述时空;过去时表现矛盾冲突与情节发展的主线;过去完成时重点在揭露日寇罪恶。

  (七)、情节与节奏:战斗高潮与抒情段落的设置;紧张与舒缓情绪的起伏;镜头节奏快与慢的转换。

  (八)、中外影片比较:与《拯救大兵雷恩》相比, 同是以回忆形式讲述拯救生命与回归家园, 但《黄河绝恋》避开为什么救人的争论, 避免说教, 容纳更多内涵;多种矛盾冲突;群像式人物各有鲜明个性;战争与爱情两条线索推进, 更富有抒情S彩。

  注意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 评什么?论什么?但事实上, 在你写影评的同时, 也是让自己回溯在这一个半小时中, 你到底看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再烂的片, 也是有辛苦培育的工作人员, 他们又是用什么眼光来看?没人愿意制造一部人人唾弃的大烂片, 那么大家口中的烂片是否有可取之处, 是否制片.导演.演员们用着不同的想法来拍摄?这些, 当你开始用心写影评时, 你的思路会愈来愈清明, 想的范围愈来愈广大不但可以有比他人更多的体会, 也能将你的体会带给大家。

  在一篇又一篇的影评中, 你将会发现自己的文笔进步了, 看电影时能看到更多的细微末节, 能感动到心灵的深处, 那么, 你成功了当然, 没人是一蹴可矶的(除了你本身是文学创作者外), 当我自己回顾一开始写的文章, 也觉得自己的文笔生涩, 眼光不够深入, 但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中, 发现自己很自然的就长篇大论了起来, 当然, 现在依然不够好。

  最好的一句话是: “深刻的片面、伟大的偏见, 创造性的误解”很独到。

  化简为繁, 化繁为简, 字字都是精采

  1.什么是电影评论

  电影评论就是观众在观看完电影以后的所感所想。

  相对于专业人员来说, 电影评论也可以写成复杂详细的电影分析。

  影片分析的最终目的即在于使人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后, 能更加欣赏它。

  相对于此, 电影评论就可以宽松很多, 评论者只要找出可欣赏点, 在自己可理解范围内进行评论即可。

  在网络发达D版电影猖獗(我坚决支持这种猖獗)的今天, 使我们有机会可以看到各国各时期的电影。

  我们的视野因为电影加倍开阔, 我想这是一个幸福的时期。

  然而这种便利实在是太容易得到了, 一些东西随之混乱起来。

  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 对电影的理解也就变得差异很大。

  首先我们要决定将要写成的评论是写给谁看的。

  根据假想读者的不同, 我们可以把评论分成是专业评论和非专业评论。

  在我的理解中, 所谓专业评论是指能对电影制作者产生直接影响的评论, 它可能包括场面调度的批评、摄影手法的批评、影片剪辑的批评、叙事结构的批评、表演的批评、主题象征意义的批评等等的评论。

  这种专业评论在 网络上很少见, 因为专业的评论需要借助一些辅助的评论工具, 这些评论工具并不被非专业人员所熟悉, 这样就使专业评论只能在某些小范围内产生影响。

  这些工具包括美学、结构主义、符号学、精神分析理论等等。

  根据切入的角度不同所选用的工具也不相同。

  以下本文所讲的“评论”若没有特加说明主要是指“非专业评论”。

  2.电影评论如何写

  一般来说, 当你看完一部电影, 想写点东西表达一下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感想或者领悟, 这都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你可以写一篇跟自己心情有关的日记, 也可以写一篇根据电影某个情节所引起的感性散文, 或者还可以写一篇根据电影所描述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性的文章。

  基本上写出任何东西都是值得鼓励的。

  2.1, 写影评前的准备工作

  在写一篇影评之前, 我的建议是: 1, 选一部自己喜欢的影片。

  在评论前, 评论者首先是观众, 自己喜欢最重要。

  同时建议要多看电影, 但自己不喜欢的电影不要勉强看。

  2, 所选择电影要多看几遍。

  要尊重电影。

  3, 尽量多的掌握一些电影评论分析的工具, 尽量多的了解此部电影相关资料。

  4, 搜集一下这部影片曾有哪些评论, 以免重蹈前人说法。

  5, 要勇于怀疑。

  2.2, 观感与通过观感进行对电影的初步分析

  在观看完影片以后, 你的直接观感就是对这部影片的最初评定。

  要相信自己的感觉。

  事实上, 对电影的最初分析已经在观看影片时完成。

  当观众看电影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向影片提出问题, “情节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演员所说的台词是否符合在影片中的身份?”在电影进行中的每时每刻观众都会对影片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观众会试图从电影本身的解释中找到“合理”的逻辑性, 也会时刻根据以往的个人经验来审视着画面的可能性。

  观看好看的电影时我们会说, “是这样啊”或者“哦, 原来还可以这样啊”。

  我们不喜欢的电影往往是那种看着很虚假的“不真实”的电影, 这种电影就像是背叛的情人所讲的蹩脚谎言。

  当然, 如何愉悦观众是电影制作人所要关心的, 作为评论者来说, 不但要找出电影好看(合理)的地方, 还要试图分析为什么。

  2.3 电影评论的基本构成影评通常包含的几个部分:电影简介, 评论正文, 引文出处。

  电影简介

  电影简介可以分为电影的基本简介与服务于评论正文的扩展简介。

  基本简介通常包括电影的原名, 电影的中文译名(别名), 导演, 主要演员, 类型, 片长, 上映时间, 国家等等。

  最好也要找到这部电影的海报。

  这里除了电影名称以外其它都不是必写项目。

  根据评论的需要, 我们还可以加入剧情简介。

  剧情简介是对电影的再叙述, 由于评论者对于电影理解的局限, 再叙述时应尽量避免加入有严重主观倾向性的解读。

  建议剧情简介不要超过200字。

  扩展简介通常包括对电影制作人员的更详细的介绍, 影片产生背景的介绍, 影片所描述的社会背景介绍, 影片所获得的奖项等等。

  扩展简介作为评论的资料性工具要有选择的引述。

  扩展简介如果没有对评论产生直接影响, 建议果断的舍弃, 或者可放置于评论正文之后。

  评论正文

  ① 从观感轻松切入评论

  我们注意到, 观感往往产生于电影中最能让观众理解或是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因此对观感的分析也就成为对这部电影最容易入手分析的切入点。

  我们只要问一下自己, 这部电影哪里最吸引人, 然后根据以往的经验或是分析工具解析一下为什么吸引人, 评论就产生了。

  观感作为最初对电影的评定, 势必会带有强烈的主观S彩, 会因为评论者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不必刻意减少这种差异,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差异, 才使得评论更加开放, 有了交流的土壤。

  因为影评的目的是发挥综合能力欣赏作品, 同时将作品的丰美面呈现出来提供给别人, 所以开放式的评论也就不必排斥专业分析工具。

  我们也不能夸大专业分析工具的功能, 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影片分析方法并不存在。

  说, 观感从来就没有对错之分。

  作为评论者, 要相信自己的观感, 不要被导演的名气或电影所获得过的奖项等非电影本身的因素所左右。

  那些非电影本身 5 的东西只能印证观感, 而不能产生观感。

  ② 列举部分常见的评论切入点

  1通过主题解读评论:例如, 你可以通过《不准掉头》来解读“倒霉”, 可以通过《躲闪》来解读“少年的爱情”, 可以通过《着魔》来解读“疯狂”。

  观感可以让你对某些电影归结出一个主题词语, 然后品味分析一下, 电影所提供的哪些感知手段让你对这个主题词有了更好的理解。

  一个电影是如何变成一个词语的诠释例证的?

  2相似主题联想评论:《两支大烟枪》《尼古丁》。

  3通过形式对比评论:例如, 作为警匪片的《猎豹行动》对以往战争片形式上的借鉴, 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拍摄警匪片的新方法。

  与之对比的对象可选择《黑鹰计划》。

  4典型例证:例如, 可以通过木偶片《美国战队》的分析找出若干“美国大片”所常犯的“大片通病”。

  5同系列讨论:从茂瑙的《吸血僵尸》到《惊情400年》《刀锋战士》《吸血情圣》等这一系列以“吸血鬼”为主题的电影从内容到形式上有哪些变化。

  又比如说以同性恋为题材的《橱柜里的男人》《男人心中只有男人》等等。

  又或者《异形》系列或《黄飞鸿》系列等等。

  6伦理讨论:例如可以通过《老男孩》与《发情日记》来比较东西方伦理差别, 《关于我们的爱情》来讨论母女关系。

  7了解型电影:例如, 从《梦想阿根廷》与《官方说法》中可以对“军权政府”有个初步认识。

  也可以在《戏梦巴黎》中找到些“新浪潮”的气息。

  8结合他人的评论对电影的再评论。

  9对某些导演或演员的偏爱也可以让我们集中讨论一下他们的特S。

  例如我比较喜欢的安德烈.佐罗斯基、盖.瑞奇、伊莎贝尔.阿佳妮、夏洛特.甘宝等, 他(她)们导演或主演的电影只要留意就可以搜集得到。

  我们要小心的是通过“作者论”[注释]来分析电影, 这种分析方法使用不当就会变成是评论者的一厢情愿。

  在某些不严谨的评论者那里, 影片被诠释的面目全非, 之后就可能是评论者对导演的非理性评论。

  本来单纯地影片分析, 变成了一个批斗导演的檄文或是对某个“伟大人物”表示忠心的保证书。

  批评电影与批评导演当然是两回事, 批评导演更像是一种私人恩怨。

  然而我们又不能完全否定“作者论”是一个很容易入手且简单易行的电影分析的切入点。

  所以在评论的时候要多关注的是电影而不是关注导演, 更不要试图证明自己比那个导演还要了不起。

  10对电影影象的评论, 如从电影叙事、景框构图、电影剪辑等做切入点。

  如对电影《罗拉快跑》进行分析评论。

  电影评论当然不只局限于采取以上这些方式作为切入点。

  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的观感, 并且不片面滥用自己的感觉, 其实一切可以使你产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切入点。

  ③选择一种自己所熟悉的评论工具。

  评论工具的范围其实非常广泛, 复杂的如前文所述的一些专业工具, 简单的如个人的观感。

  特定工具的好处是可以把某些问题分析得更具体, 更深入。

  在特定工具的应用上, 戴锦华对《玫瑰的名字》的精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当然她很可能是先分析了原著的小说的。

  那些特定的工具并非如我们想象中的难以掌握, 如果你有兴趣, 也可以用符号学来分析一下《梦幻格林》, 这将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④在分析与欣赏电影中间把握平衡。

  我们要警惕过度的分析对电影的欣赏性是有害的。

  有时候观众并不想变得那么“明察秋毫”, 做一回快乐的“傻子”也许就是观看影片的初衷。

  盖?瑞奇导演的《偷拐抢骗》我已经看过了7次却一直舍不得分析它, 因为害怕分析过后观看的乐趣就没有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抱着乐观的态度, 分析以后会发现新的乐趣, 但这毕竟是要冒一定风险的。

  我认为好的评论同时也应该是一篇善意的推介文章, 它要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 还要保留原来电影的观赏性。

  ⑤笔法。

  评论者的笔法与评论选择的切入点密切相关, 不同的切入点决定不同的笔法。

  如通过观感来叙述影片带来的感官审美影响, 则很有必要借助大量修辞的运用;如果探讨影片的流派等历史性内容, 则对经典理论的引用和同时期其他作品的类比必不可少。

  写评论时要把观点写清楚, 行文要简洁流畅, 不要堆砌资料。

  脏话痞话或许是通往个人文风的一条捷径, 然而他们从来都不是严谨的, 在评论的道路上我们甚至不需要反讽。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 搜集影片的外围资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如果不当地使用外围资料很可能会把你的评论淹没在看似相关实则不知所云的文字之中。

  外围资料可以帮助评论者理解这部电影, 但不应把这些资料变成评论者的依据。

  原则上我支持“要排除一切非取自影片内部的任何文献或相关资料”的这一立场。

  电影评论并不会因为提到了一些大师的名字而变得更加精彩。

  ⑥个人风格。

  影评的个人风格需要逐渐形成, 如同对于电影的口味一样, 评论的侧重点与切入方式在不断书写影评中会逐渐形成风格, 从而成为个人影评的某种标志。

  ⑦丰富你的影评。

  例如在以文字描述分析之外采用直观的图象, 作为对评论的支持与补充, 适当截取影片的画格会使你的评论更直观。

  除非是在评论影片剪辑的时候, 制作表格或者图解对评论者来说太费力气。

  这是对原作者辛勤劳动的尊重, 同时也方便读者查阅相关资料。

  3 在电影评论中应该避免出现的情况。

  1, 要避免评论者的生活(经验)过多的干预评论本身。

  比如, 看《食神》以后, 你说你学会了怎么做叉烧饭。

  写评论的目的不是让读者关注评论人, 而应该强调所要评论的电影。

  吃了油条喝了豆浆去看电影, 同饿着肚子去看电影的心情可能不一样, 但电影是一样的。

  2, 要避免在没有叙述原因的情况下给出评论结果。

  例如:永远也不要说哪部电影是最好的电影, 哪部电影是最伟大的电影。

  在我看来, 即使看了很多电影也不要给电影排名次, 但是可以给电影定位。

  3, 要避免东拉西扯, 主题模糊。

  慎用排比。

  要努力把一个问题分析清楚, 而不是要具体描述10个还未解决的问题。

  不要隔靴搔痒, 甚至是满世界找靴子。

  例如:评论《神话》的战争场面差, 不能说它不如《勇敢的心》也不如《角斗士》, 而应该明确指出它具体差在哪里。

  是场面调度问题还是画面构图问题?是剪辑问题还是电脑特技问题?

  4, 要避免对演员导演等影片生产者私生活的关注。

  只有影片的宣传人员或者八卦杂志才有需要关注那些问题。

  5, 要避免死撑面子硬评论, 满眼都是某个电影的不足。

  应该放松心情, 如果有部电影实在是差, 那我们不去看它好了, 更不用费心评论。

  评论是要把影片的丰美面呈现出来, 舍本逐末的评论方式与悲观的分析角度实在让人惋惜。

  《让子弹飞》:三个男人一台戏

  民国年间, 花钱买县长的马邦德(葛优饰)携妻(刘嘉玲饰)及随从走马上任, 十来匹白骏马拉着火车飞奔在南国某地铁轨之上, 山腰间, 歌声不息, 车厢内, 师爷(冯小刚饰)对老爷夫人恭维声不断, 巨大的火锅直达车顶, 一幅前程似锦的画面。

  葛优得瑟的出个题让师爷吟诗一首:“要有风, 要有肉, 要有火锅, 要有雾, 要有美女, 要有驴...只听“喷”的一声, 没等车上人反应过来, 车已经在天上翻跟头了, 随即坠入河中, 葛大爷刚才车上的悠然自得模样远去十万八千里, 上天就这么跟他开了个玩笑, 被劫了!遭遇劫匪张麻子(姜文饰)伏击, 马邦德为保命, 谎称自己是县长的汤师爷, 可以帮助张麻子在县上捞钱, 张麻子摇身一变, 土匪当县长, 带着手下走马上任鹅城。

  鹅城地处偏僻, 一方霸主黄四郎(周润发饰)只手遮天, 他妈的还在民国呢, 这税都收到2010年了!全然不将新来的县长放在眼里, 原本只想赚钱的马邦德, 怎么也想不到会卷入这场斗争之中, 鹅城上空愁云密布, 血雨腥风在所难免....“土匪斗恶霸”无非是电影的核心内容, 姜文, 周润发玩起了孙子兵法, 斗智斗勇, 从唇枪舌战到兵马相见, 最后引入不得不承认的真理, 民心所向乃是胜利之本!土匪玩慈善, 这是新鲜话题, 不许百姓下跪, 截获巨资也全数分给全城百姓, 救苦救难的土匪看起来憨厚又令人发笑, 将侠义柔情的一面给展现出来, 路见不平散财相助!谁是穷人?谁穷, 谁就是穷人!张默读书少想法简单, 意气用事的被陈坤激将法所骗, 惨死于只为证明自己喝一碗凉粉而不是两碗切腹取食之下, 那一幕壮烈而愤慨, 咬牙攥拳, 可悲之人自有可怜之处!真想叹一句“流氓不可怕, 就怕流氓有文化!”电影中有一妙笔标新立异, 以喜化悲, 便是张默死后, 姜文率兄弟们给儿子默哀时的场景,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一上前面朝镜头致辞, 那坟墓前赫然矗立一个手势为六的木雕, 取自于张默在电影中的名字“六爷”, 堪称前无古人之丧礼!后来刘嘉玲死了墓地上竖着钻石的雕刻, 可以将雷人的情节运用的这么受捧真的不容易了。

  话说此剧本由50后, 60后, 70后, 80后共同创作......好电影从剧本开始!葛大爷句句是笑点, 小人物猥琐形象一丝不苟的挂脸上, 官没当上, 老婆没落定, 钱没捞到, 还死了个“天上地下”(爆炸后, 上半身在地上埋着, 下半身挂在树上), 跟当初天伦之乐的前途设计相行甚远, 临死前还喊着屁股疼.....有一些评价说葛优除了过气的幽默什么也没有。

  过气的幽默是让人比哭还不自在的语言, 一个笑话你听过10遍, 忽然某天一朋友满怀激情的讲给你听, 什么滋味?年年贺岁档都看到葛大爷的电影, 今年更像是葛大爷办影展!他不是谐星, 而是将幽默运用的最自然的实力表演家!电影里有一幕是:葛优对土匪撒娇:你是睡我呢, 还是要杀我呢? 土匪一惊:当然先睡后杀。

  葛优一甩齐耳短发:那你还是杀了我吧。

  电影中性暗示的片段想必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最牛一句:“连小凤仙都不知道是谁还当妓女, 那是名誉满城的鸡”话说从红高粱起, 中国电影出现这类场景奇怪吗, 这是趋势, 观影人的口味越来越重!连张麻子都说“不好S的县长不一定是好县长。

  ”外加一句, 姜文摸刘嘉玲胸那段把我笑飞了 电影趣味精彩之余暗含着时代的背景, 买官捞钱且不说, 单看姜文将钱财和枪支散在路上, 白天无人敢取, 就连晚上也只敢偷偷摸摸取钱, 抢代表着起义, 代表着对抗恶势力, 但是他们不敢, 他们不相信自己, 他们也不敢讲命运寄托在姜文身上, 直到最后姜文将周润发的替身人头带回时, 大家才觉得从这个人身上能找到重新生活的希望, 便追随姜文攻下周润发易守难攻的老窝!他要做的三件事算是完成了“第一件事, 公平, 第二件事, 公平, 第三件事, 还是他妈的公平”!经过《神枪手》和《枪王之王》的洗礼, 枪战题材想拍出更具新鲜的画面需要下更多的功夫, 《让子弹飞》的片名给人的第一冲击就是缺少不了枪战, 为数不多的枪战场景拍的精炼讨巧, 子弹是要飞的, 以往人们一直追求枪响即中, 这部电影正好从另一角度来诠释枪法, 让人眼前一亮, 又怀着淡淡的好奇和期待。

  在山坡上对付假张麻子的枪战中, 葛大爷有心没心的说了一句“鸡叫诚电台了”不禁让全场爆笑, 土匪们用鸟叫般的口技来互发讯号, 传达敌情, 正是这一绝技让张麻子以少胜多全剿敌人!土枪土弹对决的精彩程度丝毫不逊于先进的枪战片!从网上看过很多对这部电影的评价, 有一句话很好的代表了这部电影, “每分钟都有精彩, 每分钟都有笑点”姜文用《让子弹飞》征服了广大的观众, 也征服了我。

  电影里姜文粗言粗语, TMD挂嘴上的铁血男儿, 电影里他怒吼着“你他妈的给我翻译一下他妈的到底什么是他妈的惊喜!”这次他真的给全国电影观众带来了惊喜, 什么是惊喜, 翻译出来——《rang zi dan fei.......》 作为电影的导演, 没有细心的琢磨, 根本不会拍出如此叫绝的电影, 他是雅俗共赏型的文艺范儿, 一个不装B的大老爷们!在世界电影如井喷的这个时代, 为了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打打口水仗是一件十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无法用固定的模式来评定电影的好坏, 为此我特别想骂央视某人物对这部电影的恶评, 请问, 什么事好电影, 请问什么样的商业片是好商业片, 说白了商业片就是赚钱的, 只要观众喜欢就是好电影, 何况中国有思想的商业片像熊猫一样的少!如果选择被骂出名, 好的, 您成功了!三大影帝领衔 8 一台戏!当然, 红花却绿叶不艳, 但我更觉得这是一部转型的男人戏!精彩!带着老婆, 师爷, 坐在火车上唱着歌, 吃着火锅, 噌的一下掉进水里, 一切就这么没了........于是有了《让子弹飞》!

  难以想象曾拍过《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两部经典的姜文导演, 在经历了混乱失控荒诞烂片《太阳照常升起》后, 居然毫无反省, 甚至变本加厉。

  而他改编马识途小说《夜谭十记》的《让子弹飞》, 尽管拥有了高额巨资与黄金阵容, 尽管受到了影评界疯狂盛赞, 尽管受到全国影迷隆重期待, 却让笔者在影院132分钟内感觉被打了当头一棒, 什么毫无憋尿, 如坐针毡还差不多!

  《子弹》开篇便将《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搬来开始偷工减料, 而葛优、冯小刚、刘嘉玲三人坐在马车前行, 还唱起“长亭外, 古道边”, 就雷人雷到外焦里嫩。

  接着, 匪徒们袭击后的失控马车, 居然脱离了铁轨, 还在天空翻起了跟头, 更违反起物理逻辑, 意图走荒诞寓言路线!全片镜头是够丰富了, 剪辑是够凌厉, 节奏是够紧凑, 《天地英雄》摄影师赵非拍得够华丽。

  可错就错在姜文抓剧本不慎, 便打肿脸充胖子玩起环环相扣, 强制赋予作品癫狂的漫画S彩, 想依仗表面辉煌支撑荒诞门面, 等到花花绿绿的各S人等轮番登场, 却由于插科打诨的荤段子太密, 扰乱了体视听, 最终历史大背景架空了, 各大影帝之间的斗智斗勇, 同样沦为经不起推敲的幼稚儿戏

  一个买官上任的通天大骗老汤, 一个号令山林的绿林悍匪张麻子, 后者劫持前者去鹅城当冒牌县长(后来才知去错了城, 还没事), 前者受了那么多侮辱与委屈, 两人竟然从生死宿敌变成莫逆之交, 相当的不合情理。

  而他们的死对头黄四郎, 身为一位老谋深算的土恶霸, 不仅故意去招惹冒牌县长, 还在鸿门宴大玩穿帮杀狗计, 更是典型的摆起石头砸自己脚!仔细瞧三大影帝的对峙戏, 总停留在表面上的斗嘴斗狠, 而各自的阴谋伏击, 不是愚蠢落空, 就是引火焚身, 既斗不了智, 亦斗不了勇。

  而葛优极尽慌乱的表情, 姜文故作霸气的冷幽默, 周润发习惯性地眯眼挤出坏样, 与及他们口中动不动蹦出洋文, 都那么矫柔造作。

  三位叱咤风云的华语重量级影帝, 赢得了粉丝们摇旗呐喊, 赢得了《让子弹飞》数亿票房, 反掩盖不住剧情的潦草幼稚。

  本片登场人物繁杂, 偏偏群戏分配严重不均, 大明星们来客串得够快, 死得也够快, 并呈现单一脸谱化。

  尤其陈坤不过用两碗凉粉, 随便诈唬了下张墨, 后者立即耳根子软的挖开肚子以表清白, 干吗放着后台非不用。

  而陈坤作则是跟班完, 耳朵先被打烂, 然后跟胡军一样, 都故意装匪袭击, 率众向姜文送了死。

  大美女刘嘉玲演的妓女, 刚搞完假三级, 让人知道什么身世, 马上就被误杀。

  她跟冯小刚性质类似, 走过场!混脸熟!而邵兵、廖凡、姚鲁、姜武等人胡乱乱转, 更沦为幼稚的提线木偶。

  还有周韵为了钱和“正义”, 还勾搭起两匪徒, 亦是莫名其妙。

  再往后, 葛优演的老汤, 急忙逃窜时被地雷炸成两截, 解脱了?周润发演的两人呢?一个鹦鹉学舌的黄四郎替身, 成功被张麻子抓了, 还砍了头, 另一个则在群众疯狂抢了家后, 被逼选择炸楼自杀。

  莫非为了新年贺岁提前营造烟花视效?

  《子弹》以一群不明真相群众们认定黄四郎死了, 集体疯拥闯进恶霸家抢劫, 而姜文独自目睹新马车开向上海浦东收尾, 故事堪称千疮百孔, 禁不起任何推敲, 彻底将逻辑性抛于脑后。

  问题很简单, 两帮人马早想将对方置之死地而后快, 有那么多杀对方机会不用, 非搞到双方谈完判、强奸完妇女、搞完绑架、伏击炸车, 才用杀一个替身引发暴动(纯属脱裤子放屁)敷衍结束。

  这么胡编乱造低贱笑料, 台词乍似句句经典, 细节乍似荒诞无稽, 票房乍似完美收官, 笑点却一个比一个低, 分明是欺世盗名伪荒诞!当然男主角曾被迫落草为寇, 他冒充鹅县新县长上任, 仍异想天开想劫富济穷, 还有那些数以万计不明真相的暴民, 从某种意义上延续姜文的大时代情怀, 侧面影射了中国人民自辛亥革命以来的麻木愚昧, 与及重现了文革中“革命无罪, 造反有理”的荒唐情景, 遗憾在《子弹》跟《太阳》 9 一样, 由于不伦不类的狗血, 再次阻挡了深度挖掘。

  仔细端详《子弹》, 姜文对北洋时代的历史面貌、山川风物, 还有鹅城这个虚拟出的舞台剧似的布景, 功课都做得不够精心。

  简直随便弄几个妓女、乡绅富翁, 再来几只散步的懒鹅, 甚至虚假PS一批没正面镜头的人群, 就敢冒充华语大片。

  而选在年底贺岁档期热映, 就是想靠空前阵容与高明镜头, 骗人来买电影票, 但滥俗笑话表面带得来欢笑, 照旧是蒙住你双眼, 却蒙不住天!没有那么空前黄金阵容, 没有所谓的政治影射, 倘若导演名字若换为《大笑江湖》的朱延平, 或《野蛮秘籍》的王晶, 演员全换成小沈阳、郑中基之流, 相信口诛笔伐之声注定不断, 说穿了这不是经典神作, 而是类似《麦田》那样的低俗圈钱闹剧, 一部用华丽与昂贵包装的赝品。

  如此腐朽轻易赢得众多影迷的盛赞, 甚至提前锁定了贺岁档巨额票房。

  莫非中国观众都跟《子弹》里愚民般那么容易唬?不言而喻!姜文是个十分聪明的人, 姜文亦可以说是中国大陆最出类拔萃的鬼才了。

  目前为止的四部电影, 你可以看到姜文从电影的各个角度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求证, 完全将其导演才华的广度展现无遗。

  评人泾渭分明的站成了两个阵营, 捧的往死里捧, 踩的往阴沟里踩。

  一部分是因为影评人的内部黑幕, 拿钱的和没拿钱的自然说两种话;一部分是审美面不够广的, 就像有人大骂昆汀, 有人大骂科恩, 这个是个人的品味问题, 骂姜文也没什么, 只是没看到自己的局限;还有就是哗众取宠, 为了增加知名度的了。

  反正观众老百姓都比较盲从, 那些所谓的权威其实多半眼光也很有问题, 对于向来习惯于听取“专家”意见的广大观众来说, 这确实是一种灾难。

  废话不多说, 从我的角度来看, 这部《让子弹飞》才是国产商业电影的里程碑之一, 不像冯小刚那么的艰难的避让各种制度上的规定而显得狼狈不堪;不像张艺谋那样一心想融贯中西, 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更不像其他导演那样, 水平不够还想驾驭各种复杂题材, 只能砸招牌。

  姜文绝对是个电影的鬼才, 也许第五代导演的所有作品加起来, 也不抵他的这四部。

  这一次, 这部《让子弹飞》, 玩的太黑、太厚、太内涵, 即使比比科恩兄弟, 大卫芬奇以及昆汀的某些作品, 也并不逊S很多。

  正片赏析: 《让子弹飞》讲的北洋政府时期, 一个买官的县长马邦德带着汤师爷和老婆去上任的路上, 在南国某地遇到了强盗张麻子, 劫了火车, 夫妇二人侥幸活命, 马邦德遂欺骗张麻子自己是汤师爷, 以求自保。

  为了贪图城中的财富, 张麻子假扮县长, 带着手下和马县长一行来了鹅城。

  鹅城天高地远, 里面有一座碉堡, 住了西南一霸黄四郎。

  两方互不相让, 于是各自开始了斗智斗勇…… 许多人说这部电影很浅俗, 很拖沓。

  我们就揭开这个简单的故事, 拔拔看看这层皮下面究竟有些什么东西, 看看它到底有多浅。

  姜文的这部电影, 表面上故事很简单, 但是暗线极多, 许多地方都是点到即止, 完全不说破, 能不能体会完全看个人造化, 内涵的恶搞了许多东西, 厚黑的境界, 算是在电影里到了一个炉火纯青的境界。

  首先是片头与片尾呼应的《送别》这首曲子, 这是弘一法师李叔同根据美国人的一首曲子写词而成的, 优美的词藻使得这首曲子的意境格外优美。

  长亭、古道、夕阳等意象, 勾勒出来的是送别的淡淡的落寞与惆怅, 情感张弛有度, 深浅有律, 婉转悠扬。

  后人评论认为, 这首词之美, 在于将忧伤中赋予喜悦, 怅然中溢满愁绪, 悲喜交加的送别与慰勉, 如此文雅诗意的被描述出来, 让人拍案。

  但是, 在开头和结局却韵味迥然。

  开头女声清唱的部分, 其实就是全片最深的一个基调, 之后的喜怒哀乐都是沉淀在这层歌声的愁绪的基调里的。

  然后画面和声音一转, 就是葛优和家眷的高歌, 这里这样一个180度的变化, 真正引入了开头, 一个贪官, 高兴的带着家眷去赴任, 引吭高歌, 和那个时代的贪官一样, 附庸风雅, 玩弄艺术情调, 这里的“送别”讽刺意味极强, 这个高兴的意思, 强化了歌中本来的那层欣慰, 却把之前女声清唱里的愁绪全部打压掉了, 这个场景其实是曾经一部电影里用过的, 一时没想起来。

  结局的歌曲十分空旷悠远, 配合着落日与送别, 又回到了落寞的调子上, 和开头的一呼应, 一对比, 将姜文这个落寞英雄的 内心完全写了出来, 他和葛优的两种心境, 在两人的戏里有对比, 在这两首曲子里, 也是对比。

  影片里许多地方, 都有以前在《鬼子来了》里面已经探讨过的问题, 就是民族的奴性, 并且此次, 他将这个话题引申开了, 更影射了许多政治上的东西。

  首先是对清王朝和辛亥革命的隐喻。

  我们都知道清王朝统治的后期, 腐朽不堪。

  后来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给推翻了。

  马拉火车, 这里的典故就来源于清末火车刚刚引入中国的时候, 满清皇族认为火车这种怪物会惊动先皇列祖列宗, 所以严禁直接开火车, 而是必须用马来拉。

  影片里, 其实很多地方都会提到前朝怎么怎么样。

  再比如那个前朝乾隆年间的冤鼓, 曾经开放的年代, 它是用来鸣冤的, 如今却长满了野草和蔓藤。

  影片里的黄四郎和马邦德, 都是民国的人, 穿着民国的衣服, 住着西式的碉堡, 却满口都是前朝的法律, 小民见了黄四郎要跪, 他的话就是圣旨, 整个城市, 都笼罩在他的手心里。

  坐在马拉的火车里一身洋装, 引吭高歌, 唱着中西交汇的歌曲的马县长也一样, 外表西化, 行为思想却十分迷恋前朝, 依然是坐马拉火车去赴任!满清后期统治难以为继, 于是假意宣布要立宪, 要学习日本和英国皇室, 积极向西方靠拢, 但是内阁大臣等各个重要职位, 却全部由皇族担任, 犯了众怒, 失掉了最后一点民心, 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

  可是, 清王朝是覆灭了, 那种皇权思想却并未被除掉。

  武昌起义之后, 许多旧的权贵脱下清朝的衣服, 剪了辫子, 摇身一变, 又成了民国的官员。

  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不彻底的, 甚至是失败的, 因为它只是推翻了一个名义上腐朽的政府, 那些旧日的官僚和权贵, 依然在新的民国掌权, 其实“清朝”一直没有结束, “民国”也没有真正到来。

  黄四郎和马县长都是这样的代表。

  腿, 就可以敛财如此之重。

  那些拥兵自重的大军阀, 何以能够自立为王的, 由此可以见。

  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它打掉了一个大皇帝, 打出了一打小皇帝来。

  黄四郎后面拿出个地雷来, 说这个地雷世界上只有两个, 一个是辛亥革命的第一响, 另一个也要在一个恰当的地方爆炸。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 辛亥革命的第一响是枪声, 不是炸弹, 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具有历史意义, 至今依然在争论。

  黄四郎说, 这个最后一颗炸弹要在一个有意义的地方爆炸, 我们知道之后就炸死了马邦德, 可是最后黄四郎是怎么死的, 他先开对天了一枪, 然后引燃炸药把自己炸了, 确实是在一个有意义的地方炸了, 这是一个讽刺。

  至于他为什么会随口胡扯辛亥的历史呢, 因为他和辛亥的旧事有脱不开的关系。

  于是, 引入了另外一个问题, 黄四郎和辛亥有什么关系。

  我们知道张麻子本来叫张牧之, 是蔡锷的手枪队队长, 曾经也是辛亥革命的功臣之一。

  黄四郎从酒会上, 就看出了对方这个人不简单, 对方就是张麻子, 因为民间传闻张麻子满脸都是麻子, 可是黄四郎是见过张牧之的, 他说他们有一面之缘, 张在明处, 自己在暗处。

  那时候, 他就非常怀疑对面的人是张麻子, 这句话, 就把什么都挑明了。

  所以, 后面黄四郎派人去查这个人的真实身份, 拿确定的证据来佐证他不是马邦德。

  为什么黄四郎在暗处, 张麻子在明处, 应该张麻子是真心革命的人, 而黄四郎是前朝的旧臣, 躲在家里看情形, 之后发现没事才像其他遗老遗少一样出来继续当官掌权的人。

  鸿门宴的一场戏, 戏味十足, 为了逃出鸿门宴, 张麻子先吹哨子, 在表现出和黄四郎心中张麻子会装糊涂不一样的状态来, 安全退了回来。

  张麻子会装什么糊涂?当年明明看着革命的事业一点点被前朝的旧臣拿走, 革命的果实被窃取, 只能装糊涂逃走, 眼前这个人却太直白了。

  黄四郎找了个替身, 多次替自己死, 最后也替自己被推翻。

  也是在隐喻清政府只是一个替身罢了。

  通过说辛亥失败和现任民国政府其实是前朝清政府的延续, 现在的市民都还活在前朝, 见了个地主都要跪, 由此, 他想隐射的是什么, 我就不明言了, 毕竟要“让子弹飞一会”, 五代的家业确实是要被起来造反的人给毁了的。

  记得最后他们要去哪里吗, “浦东还是上海”, 笨蛋, 那时候哪里有浦东啊!再说说这个故事, 其实用张麻子的话来说就是恶霸与土匪的事情, 弄出这么多事来搞这么复杂。

  搞复杂了, 一方面是掩藏导演的用意, 让子弹飞一会, 另一方面, 丰 富了剧情的线索, 我就纳闷那些说剧情平淡拖沓的人是怎么想的。

  用黄四郎的话来说, 就是家禽遇到了野兽。

  这些迷雾一样复杂的桥段, 就是里面的真真假假。

  鹅城的谐音是什么, “讹”城!这里的百姓基本就被压迫着, 又蠢又软弱。

  张麻子来解救他们了, 依然麻木的等着, “谁赢支持谁”, 这不是历史的恶搞是什么。

  张麻子分不清马邦德到底是马邦德还是汤师爷, 黄四郎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马邦德分不清张麻子到底是真麻子还是假麻子, 黄四郎到底是真的还是替身;黄四郎分不清到底哪个人才是县长, 张麻子到底是不是自己认识的张麻子。

  下面的百姓什么都不知道, 什么都分不清, 每天都在家里打麻将, 门都不敢出, 还被一群戴着麻将面具的抢匪送钱又抢钱。

  明明英雄张牧之, 成了老百姓口中的土匪张麻子, 眼前的老百姓, 就是一群或者酱缸里浑浑噩噩的愚民, 每天等在窗边等菩萨掉银子下来。

  真真假假, 虚虚实实, 这些老百姓愚昧看不清, 这几个掌权者自己也看不清。

  互相不信任, 互相欺骗, 互相装糊涂。

  最后张麻子靠什么打败了黄四郎, 人民!他赌的就是愚民也有觉悟的一天, 也有醒悟的一天。

  但是全城的百姓穿的都是一样的, 都是黑裤子, 这和过去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很像。

  这种黑S也象征着某种暴力的内在, 说的是**之下, 愚民也会变成暴民。

  最后, 收拾了黄四郎, 其他人奔赴“浦东”去了, 只留下了张麻子和几张委任状。

  鹅城, 砍成, 浦东, 何尝不是指“俄”城, 小“康”城和现实特S的“浦东”呢?站在路口, 张麻子不知道何去何从, 鹅城已经被暴民淹没, 牢固的碉堡毁掉了, 庞大的暴政机构倒下了, 康城是美好的, 浦东是新奇的。

  但是, 这些解放者们依然坐在马拉的火车里奔向“浦东”, 忧郁的《送别》, 和开头那忧伤的调子, 又是在隐射一些东西了。

  目前, 没看懂的地方依然是葛优饰演的马邦德。

  他这个左右派, 墙头草, 老滑头演的太好了, 但是他究竟骗了什么, 最后那两件事是什么, 暂时还没有琢磨出来。

  冯小刚说姜文要是好好拍商业片, 自己的好日子就结束了。

  之前对《让子弹飞》的期待程度丝毫也不亚于对其的担心程度。

  期待的是三大影帝首次联手的超级噱头以及姜文作品那种独特的个性展现, 无论电影从制作卡司还是阵容号召力均在竞争火热的电影市场中拔得头筹。

  但话又说回来, 时下很多所谓的国产“大片”无不是制作卡司都相当有水平, 映前吆喝也是给足了力, 可到头来发现也就那么回事, 因此对于《让子弹飞》那一点点担心也在于此。

  事实证明, 姜文领衔的这个团队并没有走传统大片的路线, 反而以一种极佳的姿态令人惊喜, 大呼过瘾, 热血沸腾。

  酒香不怕巷子深, 牛逼电影不需要吹牛逼。

  南部电影传奇 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中国南部的故事, 诚然大可把本片与目前正火热的中国西部题材电影结合在一起, 二者都带有强烈的地域S彩。

  除了能展示秀丽的南部风土人情外, 更有一种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积累和沉淀。

  悠久的历史孕育着中国川西土地, 给了电影很好的展示舞台。

  《让子弹飞》的南部风情将作为一个独特的印记深深的烙印在华语电影史上, 片中那阴郁的深林, 怪异的峭壁, 以及异域古城都散发着一种神奇的魅力。

  没有像《双旗镇刀客》和《西风烈》那样戈壁沙漠里的狂野奔放, 却有川西秀丽风景下的那份豪爽气概。

  开场穿梭郊外的马拉火车以及古城中土匪与恶霸的火并更是为这部电影增添了一份个性十足的西部印象。

  本片在风格方面具有美式西部片的符号化印象, 但在骨子里面却与后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约束的摆脱的个人英雄主义背道而驰。

  《让子弹飞》从内到位都渗透着在自由中寻求秩序的浪漫主义情调, 兼顾贯穿始终的人文主义, 这才是不折不扣的中国风格电影。

  姜文的商业转型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狂野洒脱, 机智幽默, 还有那抹不去的雄性气息。

  姜文演而优则导的成功典型,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太阳照常升起》, 姜氏电影独特的风格便深深的烙印在电影中。

  《让子弹飞》不仅有着以往其电影中时代的印记和对自由无拘无束的畅想, 更有在原著基 12 础上一次义匪与军阀对峙的精彩故事。

  《让子弹飞》是姜文一次全新的尝试, 可贵的是姜文在本片中抛弃以往晦涩的时代预言, 而转型为一部商业气息浓重的电影。

  不可不说电影的内涵不算高, 有一些隐喻在此还是不提为好。

  但片中美得令人心碎的川西风景和久石让优美流畅又始终骚动不安的音乐, 在环境的烘托下, 大量的斗智斗勇搭配稀奇古怪的大计小策, 箭在弦上的紧张气息中又贯穿着令人喷饭的对白与情节, 还有马战、枪战、巷战等诸多大场面镜头, 同时点缀了荡气回肠的兄弟情谊和一抹乱世爱情, 将本片打造为一部融合了江湖热血和黑S幽默, 突破中国传统大片风格的姜文式大片。

  冷热交替的功效 电影另一个特点就是“冷热交替”。

  一个颇为惊艳的开场中, 身陷囹圄的葛优与咄咄逼人的姜文之间的对手戏就是一个代表。

  后者用枪指着前者的脑袋让其限时回答问题, 紧张的一问一答, 快速的剪辑带来强烈的画面的张力, 而机智的幽默台词却造成的却是令人捧腹的效果。

  这一段开场基本代表了整部电影的格调, 试想一下无论在双方对峙的危机关头, 还是命悬一线的战斗过程中, 或而热情激烈或而令人窒息, 而千奇百怪的幽默台词和情节组成的一段段小插曲, 使观众紧绷的神经瞬间得到放松, 从而爆发连连笑场, 这种欲扬先抑的做法汇集成了电影整体的“冷热交替”效果。

  又比如那段“鸿门宴”, 重重的危机使之气氛无限压抑, 一旁还有三个引颈待毙的倒霉蛋, 但此刻三位主人公却在桌间谈笑风生, 紧张的气息中渗透了轻松的氛围, 电影这样一冷一热的设置没有产生互为抵消的副作用, 反而把电影推向了一个个高潮段落。

  可以说《让子弹飞》像这样的高潮段落实在太多了, 达到一种使出处于顶点的亢奋状态, 一点也没有喘息的机会, 这些汇聚在一起于结尾处来一个快意的了断, 干净利落, 不但大快人心, 而且片中那种无拘无束的乌托邦结尾又令人回味无穷。

  不得不说姜文这样做有点用力过猛, 用片中一句台词就是“步子迈的大了, 容易扯到蛋”。

  不过对于观众来说, 这样的做法就是在两个多小时的片长中充分感觉到时光的飞逝, 连一个上厕所的机会都不给, 的确容易“扯到蛋”

  影帝至尊的联袂 电影对人物的塑造堪称一绝, 让姜文、周润发和葛优同台竞技, 就好比国庆、中秋和春节一同到来一般, 是华语影坛的盛事, 也是影迷的节日。

  张麻子的干脆利落, 唐师爷的诡计多端, 黄四郎的城府颇深三位性格迥异的人物同台大飚演技的同时, 更是一种三足鼎立的气势, 剑拔弩张的逼迫, 快意无比的决战, 令影迷大呼过瘾。

  片中的台词很密集, 无论是大小幽默还是情节设置, 不会让人感觉到很“贫”, 也不是那种靠挠你脚心的插科打诨, 而是那步步为营的算计中一环套一环的机智。

  比如一场冲突过后, 汤师爷说演戏起码要见点血才叫真实, 换来的是姜文当面一拳, 葛大爷流着鼻血还不忘无辜的大叫:有这个必要吗?举手投足间诙谐的表情令人忍俊不禁。

  姜文电影中要的就是这种突如其来的戏剧冲突和令人神往的个性化细节来打动观众, 《让子弹飞》无疑做到了极致。

  小六子墓前几个人面对镜头的独白, 还有接受姜文审讯等几处情节, 风格迥异, 有些另类又有些搞笑。

  这些在三位大牌的阴影下的演员们, 风头并没有完全被掩盖, 反而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充分发挥自己特点。

  这是一部雄性气息浓重的电影, 枪口缓慢游移, 子弹出膛的迅猛, 绿林人士的驾马飞驰, 疾驶火车的呼啸山林, 群情激奋长刀怒斩。

  这种快意的片段贯穿片中令人热血贲张。

  同时刘嘉玲和周韵的出场缓和着整体过剩的荷尔蒙。

  刘嘉玲的风情万种搭配周韵的巾帼须眉, 让惊险刺激的动作电影更加迷人和富有魅力, 同时兼具姜文电影中女性的那种狂野诱惑。

  毫无疑问, 《让子弹飞》的凭借其大手笔的制作、机智幽默的情节以及导演姜文带领下周润发、葛优等人的激情出演, 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2010电影中最闪亮的一颗明星。

  《让子弹飞》的年末出

第三篇:影视赏析

  《中外电影精品赏析》结课论文:张玛玫, 1008150220,10英语(2)班

  女神斯佳丽

  一直以来自己都不怎么看外国的电影, 当观看了《乱世佳人》的一部分剧情后, 我就决定要完整地把它看完。

  看完后, 颇有些感触。

  不久前, 我和一个高中同学聊起这部奥斯卡经典作品时, 才知道它另一个唯美的名字《飘》。

  这部影片是以南北战争为背景 ,展现了一个暴发户的女儿斯佳丽和几个男人的爱情纠葛。

  影片成功地塑造出相貌出众、敢爱敢恨的斯佳丽, 温文尔雅、守传统礼仪的爱希礼,贤淑端庄、心地善良的玫兰尼 ,粗犷豪放、具有独特处事哲学的白瑞德等等。

  在这部影片中 ,既讲述了在战争中永恒不变的爱情, 又展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更令人感动的 ,便是没被湮没的友情。

  在如此**不安 , 战火纷飞的年代,闪耀的人性光芒依然夺目 ,甚至被血与泪洗涤得更为晶莹剔透 ,更为崇高上。

  也使这部看似通俗的作品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

  而影片的女主角斯佳丽, 一个猫一样的女人。

  有着猫一样的目光, 猫一样的微笑, 猫一样的步伐和猫一样的敏捷。

  那么, 这个猫一样的女人提供给我们是怎样的一些对待生活、对待爱情、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和经验呢?

  首先她在困难的时候敢于承担责任, 虽然也有动摇, 但最后仍然承担责任,比如她救了玫兰妮, 她重振塔拉庄园,后来长期扶助爱希礼一家等等。

  其次她敢于去爱、无怨无悔, 她的整个青春都在爱着爱希礼, 没有回报但她仍没有放弃努力, 直到能力的极限为止。

  还有就是知错能改, 当她最后明白她之前所为是错误时, 她马上向瑞德道歉, 请求原谅,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守护他们的爱。

  总的来说, 斯佳丽堪称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 人中龙凤, 难怪瑞特这样的牛人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每次看《乱世佳人》, 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年轻时看, 讨厌虚荣爱出风头的斯佳丽, 喜欢纯洁善良的玫兰妮, 不喜欢油腔滑调的白瑞德, 喜欢温文尔雅的爱希礼, 喜欢南方如画的景致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不喜欢北方的浮华和放荡。

  后来看了多次之后, 不由得对斯佳丽敬佩起来, 原本是一个弱女子, 任性而年轻, 第一次结婚是一时的冲动报复, 嫁给了不爱的男孩, 让自己成为了年轻的寡妇。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为了答应过爱希礼照顾玫兰妮的一句承诺, 在北军就要攻占亚特兰大的时候, 斯佳丽又果断地替玫兰妮接生, 并找到瑞德冲破重重阻碍和关卡, 回到了乡下老家--塔拉庄园。

  在又饥又饿之时, 她又遭受了母亲病亡、父亲痴呆、家里被劫, 一穷二白的多重打击, 她不屈不挠, 带头种田干活, 喝令妹妹下床摘棉花, 并照顾玫兰妮和小波, 支撑一家人的生计, 那时她顶多也不过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 本应是个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小姑娘。

  可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 她没有选择逃避, 而是勇敢挑起家里的重担, 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抗争命运, 每每看到斯佳丽举着萝卜向天盟誓, 决不愿让家人再受苦挨饿时, 她不再是流连于各种舞会的花蝴蝶 ,不再是娇纵人性的千金大小姐, 她,开始了通彻心扉的蜕变。

  她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去耕种 ,一双白嫩的手变得枯黄, 长满了代表成长的厚厚的茧。

  她 ,累了。

  可是, 她却不能停止,整个庄园的人都离不开她。

  我总是觉得拍片导演对光线和背景的运用是那么巧妙和艺术, 它那么生动地刻划了斯佳丽渴望安定、渴望生存、渴望富裕的强烈而真实的内心情感。

  曾经娇生惯养的斯佳丽 ,曾经沉迷情爱不能自拔的斯佳丽, 曾经骄傲幸福的斯佳丽。

  斯佳丽 ,这个美丽的女孩, 在战争中并没有倒下, 而是依然以骄傲的姿态,生活于生活之上。

  每一次似乎无法逾越的困难在一旁冷冷嘲笑的时候 ,斯佳丽都无畏地去面对粮食没了,她到废墟下去挖 , 直至手指出血也不放弃;辛苦种了一季的棉花被炮火烧了, 她毅然放弃,到城市做起了令人不屑的 “女商贩”; 与最爱的男人白瑞德的小女儿因骑马摔死了, 她悲痛欲绝,但还是理智地准备了后事??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和毅力 ,战胜了一个个如大山般沉重的困难 ,外表柔弱的她, 藏了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充满信念的心 ,一颗令人无法不动容的人.我觉得那时的她, 已完成了最艰难的嬗变, 由一只丑陋的毛毛虫破茧而出变成了美丽的蝶, 自由而高贵, 那时的斯佳丽就像一个女神---渴望富有、并为此能不择手段的欲望女神。

  战乱后 ,废墟连连。

  而斯佳丽,宛如盛开在废墟上永不颓败的花朵, 开到荼蘼, 芬芳馥郁, 氤氲开来,温暖了这个四季 ,这个战乱里的四季。

  生活总是布满了荆棘和陷阱 ,四处危机四伏.。

  可是, 只要我们具备“斯佳丽式 ”的美丽心灵, 荆棘会变成鲜花,陷阱会变成糖果。

  困难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慷慨馈赠 ,抓住并战胜它, 生命的财富便是如此积累而来, 别灰心 , 别气馁 , “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

  虚荣, 这应该是一个贬义词了, 可是, 斯佳丽的虚荣心似乎格外的可爱, 在她的身上, 虚荣似乎也变成了褒义词。

  有位名模曾说:“女孩子总是要有一点虚荣心的, 无论这虚荣心表现在什么方面。

  ”当斯佳丽扯下母亲唯一的遗物——窗帘, 无论如何也要用它做一件漂亮的衣服, 还将它披在身上憧憬着新衣服的样子时, 她的虚荣心使她成了一个看起来不孝的女儿, 但她的这种做法(也就是她的虚荣心)是当时拯救全家的唯一出路。

  由虚荣心而使全家人都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这样的虚荣心也不应该算是值得摒弃的。

  贪婪, 这总应该是个贬义词了。

  但是, 斯佳丽的贪婪不仅是有情可原的, 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难能可贵的。

  战后的泰勒庄园在北方军的控制之下, 母亲的去世和父亲的崩溃使斯佳丽——家中的长女担起了“家长”的重担。

  斯佳丽一家人过着艰辛的生活。

  战争使她贫穷, 贫穷继之以饥饿。

  然而最可怕的是无钱交税险些失去生活来源的土地, 为了借钱交税, 斯佳丽勾引了妹妹的情人, 继而当起了一家小店的老板娘。

  在经历这一切后, 她明白了她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以及在这个社会中钱的重要性。

  所以, 当她拥有了当前她所需要的钱之后, 她自然会想拥有更多的钱。

  在她追求“更多的钱”的过程中, 她表现出了一个早期资本主义的资本家所必须具有的优秀品质——贪婪。

  残忍与自私, 这两个词无论用在什么人身上似乎都应该是表贬义的词语, 特别是以温和、善良为美德的女性。

  但是, 斯佳丽的残忍与自私在某种适度上却是值得褒扬的。

  首先, 在社会转型的时期, 人的观念需要从传统的观念转变成为新型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观念。

  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转变观念的人就失去了领导时代的主动权。

  斯佳丽就是一个在第一时间内转变观念, 接受了新的社会和社会制度、新的价值观念、新的生活方式, 并且成为了一个小资本家的女人, 在这一点, 她是非常了不起的。

  而且, 在刚刚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时, 自私和残忍对于一个资本家来说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在资本主义社会, 对世界的博爱已经是阻碍资本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因素, 此时, 自私与残忍就成了强者的优点。

  美丽, 斯佳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待爱情的态度。

  她美丽, 但她只是适当地运用她的美丽来得到她所喜爱的东西, 从来不用自己的美貌来玩弄爱情, 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爱情。

  斯佳丽是美丽的, 但美丽不是拥有爱情的必备条件——你可以没有斯佳丽那样美丽动人, 但你也有权利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嫁给瑞德是斯佳丽走向属于她的真正生活的第一步, 因为她与瑞德的爱恨纠结教会她如何去爱如何去真正生活。

  深爱斯佳丽的瑞德不仅给了她充足的物质生活还给了她最深沉的爱。

  但生活并非完美, 因为人本身不可能完美, 特别是被给予的人一般都不会意识身边人的好。

  瑞德虽爱她胜过一切, 却因为从事不法生意而让斯嘉丽有所防范。

  而瑞德也与她心目中风度翩翩的白马王子形象相差太远, 至少斯佳丽心里是这样认为的。

  为此, 斯佳丽一直认为瑞德是不爱她的如同她不爱瑞德一般, 他们走在一起只是因为利益的关系。

  加上斯佳丽是倔强并且自尊心强盛的人, 她害怕拒绝也害怕失望, 那么即使爱着也不敢不会轻易透露, 所以她与瑞德的爱情一波三折, 双方也相互折磨得身心疲惫。

  不可置疑的是, 和瑞德在一起的日子, 斯佳丽是幸福而可恶的, 幸福的是瑞德宠溺她到了极限, 可恶的是她享受其中却不知感恩。

  似乎天恨其不知珍惜。

  接着, 斯佳丽遭受了女儿夭折、丈夫失望出走, 而她偏偏此时才了解自己最爱的人是丈夫瑞德, 她苦苦回去争取, 但瑞德失望回绝“斯佳丽, 我这个人从来没有那

  个耐心, 把已经破碎的布再拣起来粘在一起, 然后对自己说, 这不好的布和原来一样好, 已经破碎的总是破碎的------我宁愿记住它破碎以前的样子也不愿把它补好后一辈子看着那些补丁······”如果是常人, 想必不会有重补的信心了, 只是斯佳丽非常人, 她从不缺欲望和希望, 也不乏行动的能力, “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斯佳丽总是坚强乐观的。

  失去瑞德也让斯嘉丽认识到爱需要付出需要珍惜, 而她以后也正以这种姿态去挽回瑞德。

  爱他, 就希望他幸福。

  斯佳丽开始走进了我心里。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和开放的时代, 我们不必去为生计担忧, 也不必担心随时降临的战火, 但是, 我们的生活中何尝没有起伏坎坷呢?我们也许会为一场考试的失利而懊恼失意;会为事业上的坎坷而痛苦伤心, 我们绕不开那些必经的曲折, 就只能像郝思嘉一样, 勇敢地面对它们, 而不是退缩、放弃。

  很多时候, 命运总是在和我们开玩笑, 我们对它哭, 它只会让我们觉得更痛苦;我们对它笑, 它就会带给我们希望, 既然如此, 何不放开已不能再改变的过去, 来把握一个属于你的明天?毕竟, 再多的痛苦与失败也只属于昨天, 明天只属于自己, 只有自己能改变命运,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的努力与奋斗。

  不论思嘉选择的路正确与否, 她在痛苦面前不屈服的勇气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正是要用他那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来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一切纷扰与失意, 成为生命的强者。

  斯佳丽, 集合着人性中的优缺点, 敢爱亦敢恨, 她是一个个性丰满的人物, 所以理解她如同理解自己, 爱她如同爱自己。

  真爱从不会迟到, 追梦也从不会太晚。

  这是《乱世佳人》里斯佳丽给我最有意义的启迪。

第四篇:法律影视赏析

  《永不妥协》

  ——电影观后感

  在《法律影视赏析》课上老师放了一部电影, 电影讲的是美国诉讼历史上最大的一宗赔偿一亿三千三百万美元。

  电影看后感触颇深。

  电影讲诉了艾琳.布洛科维奇是一个很普通的人, 她高中毕业之后就结束了学业, 两次结婚, 并且生了三个孩子, 没有稳定的工作, 没有收入, 没有什么文化。

  并且在赢得这一著名官司之前, 她还刚刚输掉一场本该赢的人身伤害官司。

  她很不幸, 处境很糟糕, 在走投无路之际, 她去找替他打人身伤害官司的律师, 想寻求他的帮助, 不知是出于自责还是同情, 那个律师给了她一份普通的工作——杂物文秘。

  也就是这份工作给她带来了动力、希望和荣誉, 她处理的是一桩污水处理案件, 由于电力公司工厂排出的污水污染了周围居民的饮用水, 致使六百多个附近的居民患上了癌症之类的绝症。

  赋予正义感和同情心的艾琳, 决定要帮这些人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 为他们讨回一个公道, 与是她开始了艰难的调查取证和了解案件事实的过程, 可想而知, 这个过程的艰难和任务的艰巨。

  但是天生的正义感和巨大的责任心驱使着她, 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为这些受害者奔走。

  通过这部影片, 我还加深了对美国法律制度的了解。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文化概述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英美法系国家, 不论其立法风格还是司法程序都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陆法系国家有着巨大的差异。

  《永不妥协》这部电影从头至尾都是以美国法律诉讼为主线的, 因此, 通过欣赏这部电影, 观众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国等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文化特S和法律诉讼环节等。

  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法律制度, 其国内的民众对法律也有着很高的信仰, 法律文化已经深入了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 当发生各种纠纷之后, 美国人往往倾向于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 诉讼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定性思维。

  (一)美国的陪审团制度

  在美国的司法体系中, 陪审团制度在法庭审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陪审团制度的引入使得美国司法更加具有亲民化的特点, 更能够体现出社会普通民众对法律的理解和评价。

  例如, 在电影《永不妥协》中曾经出现了多次法庭审判的场景, 每一次法庭审判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陪审团, 镜头还刻意为陪审团做了几次特写, 使观众对美国的陪审团制度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在美国, 陪审团一般由12人组成, 这些陪审团成员可能来自于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 宗教信仰、文化水平、财产状况、家庭背景等也不尽一致, 但正是因为成员来源的分散性才充分体现了美国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在影片中, 双方当事人在庭审时提交证据, 进行质证和自由辩论, 法官和陪审团则作为中立者倾听双方的发言, 在这个过程中, 法官不能主动地介入到双方的论辩之中。

  美国的庭审制度和中国、德国等国家的庭审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庭审理过程中, 法官是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 并且可以根据自身的职权对审理进行积极的介入, 例如, 询问双方当事人、对双方提出的证据提出质疑等。

  因此, 美国的司法制度同大陆法系的司法制度相比, 更能削弱国家公权力在审判过程中的影响力, 从而进一步反映出社会公众对法律纠纷的看法和评价。

  最后, 美国法官根据陪审团提出的意见, 结合相关的判例或者法律规定作出最终判决。

  在电影中女主人公艾琳?布罗克维奇出席交通事故的法庭审理时, 法官和陪审团只是静静地聆听艾琳.布罗克维奇以及她的诉讼代理人的申诉, 这一场景就可以明显地体现出美国独具特S的司法审判制度。

  (二)美国的判例法传统

  英美法系国家也称判例法国家, 在这些国家的司法审判程序中, 以前出现过的经典判例对最终的法院判决有着重要影响。

  法官在倾听完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之后, 需要根据以前出

  现过的与本案较为相似的判例作出判决, 因此, 美国法官在处理案件的时候往往比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官拥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权, 如何正确运用判例成为评价法官司法水平的重要标准。

  在电影《永不妥协》中, PGE公司非法采用对人体有害化学物质, 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生态环境, 并对民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尽管影片的最后忽略了法官审理案件的具体过程, 但是根据美国的司法制度可以确定, 法官肯定引用了美国以前相关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方面的判例, 并结合陪审团的综合意见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作出最终判决。

  二、美国环境诉讼行为的界定

  环境侵权行为是一类较为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 指因工厂企业等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违规排污行为所导致的不特定人身体健康和财产方面的损害, 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应承担相应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行为。

  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 在环保方面的立法也比较健全和完善, 在发生了环境侵权损害案件之后, 基本能够做到按照正常的司法程序进行处理, 并获得一个较为公正的审判结果。

  电影《永不妥协》所讲述的就是一个典型的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案件, 影片中PGE公司违规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六价铬的行为是符合环境侵权行为的基本定义的。

  环境侵权行为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侵权行为, 因而与传统的民事侵权行为有着较大的差异。

  首先, 环境侵权行为的受害人具有广泛性。

  环境侵权行为往往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工厂或者企业的排污行为, 那么在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都不可避免地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 生活于该地区的居民都会受到污染物的侵害, 因而会导致被侵权的人数众多, 而且分布范围较广。

  电影《永不妥协》中, 由于一个小镇周围的水源受到了有害化学元素的污染, 导致镇上大部分居民的身体产生了不良反应。

  有的得了不孕不育症, 有的得了后天性的遗传病, 有的子宫被切除, 还有的造成了高位截瘫, 等等。

  由此可见, 环境侵权行为的受害人往往具有不特定性和分布广泛性, 同一个环境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也因不同的受害者而差异甚大。

  大量的原告和多样化的损害情形使得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诉讼非常复杂, 调查取证也非常困难, 而且也难以对众多的受害者进行组织和协调。

  其次, 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诉讼的被告具有特殊性。

  在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 原告和被告双方的实力相差巨大, 具有严重的不对等性。

  环境侵权行为的主体一般是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型公司, 掌握着丰富的政治和经济资源, 在全社会范围内都具有影响力。

  这些涉案公司可以利用具有优势的各种社会资源和专业的律师团队来为自己进行辩护和免责, 同时, 由于美国的司法程序非常繁琐, 因此, 原告往往难以承受巨大的诉讼压力和高昂的诉讼成本, 最终选择放弃诉讼。

  此外, 在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 原告受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影响, 身体经常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坚持诉讼的话往往会感觉力不从心, 即使最后赢得了诉讼, 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损害赔偿所带来的益处。

  在电影《永不妥协》中, 被告是一个巨无霸公司, 拥有着上百亿美元的资产和遍布各地的分支机构, 而且对政府部门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当女主人公艾琳.布罗克维奇和律师埃德?马斯瑞面对如此强大的诉讼对手的时候难免会感受到强大的压力, 在办案的过程中他们也多次受到了PGE公司代表的威胁, 但是最终艾琳.布罗克维奇克服了种种困难, 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对手。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诉讼的难度较大, 即使在美国这样法制健全的国家也会面临巨大的诉讼压力, 但是通过这些锲而不舍的努力和决不放弃的决心又充分展示出了艾琳?布罗克维奇的人格魅力和执著严谨的法律精神, 而这也是一大批美国法律从业者的真实反映。

  再次, 调查取证难度大。

  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案件非常复杂, 牵涉范围广, 受害人众多, 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调查取证的难度。

  而不论是在英美法系还是在大陆法系, 证据都是决定诉讼成败的关键因素, 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证据, 才能真正地把握诉讼的主动权。

  三、电影《永不妥协》所体现出的法治精神

  《永不妥协》中女主人公艾琳.布罗克维奇的行为向观众展示了美国人对法律的信仰和依赖, 同时也体现了美国独特的法治精神。

  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法治国家, 法律在美国深入人心并被人们奉为最高的行为准则, 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没有违反法律的权利, 否则必将遭受法律的严厉制裁。

  正是由于这种法治精神的存在, 才使得美国的普通民众心怀对法律的敬畏, 事事都以法律的标准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当违反法律的时候也甘愿接受法律的惩罚。

  美国人深刻地理解到任何权利和自由都是相对的, 必须受到法律的有效约束, 否则如果法律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那么必定会导致权利的滥用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这不但会对每个人的利益造成损害, 而且会对国家利益造成根本性的损害。

  尽管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所从事的工作不同,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对美国法律的信任, 他们相信在自身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后, 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能够使自己得到应有的赔偿。

  在《永不妥协》这部电影里, 最后的审判结果让我看到了美国法律的公平。

  三权分立原则使司法能够独立, 法官的任命和经济上是独立的, 这样就不会受到干扰, 判案时更符合公平、公正原则

第五篇:影视赏析复习提纲

  一、填空

  1、波兰著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的“三S”系列影片的名称是 《红S情深》、《白S情迷》、《蓝S情挑》。

  2、美国导演中有“悬念大师”之称的是希区柯克, 其所拍片类型属于犯罪片。

  3、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喜剧能与卓别林媲美的, 被称为“冷面笑星”的是巴斯特·基顿。

  其最重要的电影作品是《航海家》和《将军号》。

  4、著名的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场面“敖德萨台阶”

  5、从质量上看, 光可以分为柔光和硬光, 在表现欢快、自然、明亮的气氛和情绪时, 一般采用柔光, 而表现紧张、恐惧和焦虑等氛围时则往往使用硬光。

  6、《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由好莱坞华人导演①(李安)执导, 影片讲述了少年派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

  7、②(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之一, 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

  它和③(纽约的帝国大厦)、东京的电视塔, 同被誉为西方三大著名建筑。

  8。

  9、在18世纪时, 第一面海盗旗由艾曼纽·韦恩船长在加勒比海升起。

  多数情况下, 海盗在追逐猎物时, 升起⑤白S旗帜;如果猎物拒绝投降, 则升起⑥黑白两S旗帜, 表明意图;而若猎物继续逃窜, 或是海盗船长过于残暴的话, ⑦ 红S旗帜会在桅顶飘扬, 意思是一旦捕获猎物, 不留任何活口。

  二、名词解释

  1、蒙太奇:原为建筑学术语, 意为构成、装配。

  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 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

  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 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2、运动镜头的拍摄要点移动摄像主要分两种拍摄方式, 一种是摄像机安放在各种活动的物体上;一种是摄像者肩扛摄像机, 通过人体的运动进行拍摄。

  这两种拍摄形式都应力求画面平稳、保持画面的水平。

  3、“西部片”是好莱坞特有的一种影片类型, 也可以称之为最富有美国特S的类型电影。

  “西部片”主要以19世纪下半叶美国人开发西部荒野土地为历史背景, 在好莱坞电影史上经久不衰。

  4、“独立电影”的概念来源于上个世纪中期的Hollywood。

  当时的Hollywood由所谓“八大电影公司”所垄断, 一部电影拍摄的运作遵循步骤严谨的“制片人制度”。

  这种“制片人制度”的目标完全瞄准市场, 期望获得最大的利润, 因此, 尽管这种制度为电影事业带来的大量资金, 但也限制了电影创作者的发挥空间。

  于是, 一批电影人摆脱“八大电影公司”的控制, 自筹资金, 甚至自己编写剧本, 自己担任导演, 拍出了许多与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强的电影, 被人们称为“独立电影”。

  5、梅里爱(1861~1938)法国电影导演。

  世界第一位电影艺术家。

  1861年12月8日生于巴黎, 1938年1月21日卒于该城。

  梅里爱原是舞台魔术师, 后在蒙特勒伊建立了一个“照相车间”, 这便是最早的“摄影棚”。

  他在那里使用舞台演员、布景、道具、服装、化装手段等进行特技摄影, 开创了与L.卢米埃尔“捕捉自然”相对立的另外一种风格。

  三、选择题

  1、下面影片, 哪一部不是怪兽片: B

  A.《哥斯拉》

  B.《魔戒三部曲》

  C.《大白鲨》

  D.《哥斯拉》

  2、下列属于前苏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的代表人、代表作的是:B

  A.卓别林:《淘金记》

  B.维尔托夫:《电影真理报》

  C.罗西尼:《罗马, 不设防的城市》

  D.科恩兄弟:《逃狱三王》

  3、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是: A

  A、威尼斯电影节

  B、戛纳电影节

  C、柏林电影节

  D、上海电影节

  4、《谍中谍》的主演是: D

  A、让.雷洛

  B、肖恩.康纳利

  C、尼古拉丝.凯奇

  D、汤姆.克鲁斯

  5、从类型片的角度看,《星球大战》属于: A

  A、科幻片

  B、歌舞片

  C、犯罪片

  D、西部片

  6、号称“英国绅士”的是: B

  A、让.雷洛

  B、肖恩.康纳利

  C、尼古拉丝.凯奇

  D、汤姆.克鲁斯

  四、判断题

  1、影视导演是指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把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

  2、影视艺术中音响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刻画人物、创造空间、增强代入感和营造氛围??????????????????????????????(×)

  3、镜头低于水平角度, 从上向下拍摄的镜头, 属于平视镜头 ??(×)

  4、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以达到刻划人物, 深化主题的目的, 是价差蒙太奇?????????????????????????

  (×)

  5、在第58届嘎纳电影节上中国大陆、港台三地共有三部影片入选正式参赛片??????????????????????????????(√)

  五、论述题(35分)

  1、简要介绍一位你最喜欢的导演, 并结合其具体的代表作分析其影片的风格和特点。

  (10分)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号》

  风格:美学

  特点:它以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为电影增添意蕴和魅力, 并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气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它与电影视觉画面一起展现在银幕上,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增强剧情的表现力, 使画面富有节奏感, 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

  2、从这学期看过的影片中选一部, 写一篇影评, 要求从不同方面进行评析, 有自己的见解, 字数不少于800字。

  (25分)

  阿甘正传观后感

  每一个生命轨迹都在不同的地域存在着, 而且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着。

  看完阿感触最深得就是电影中很简单的一句话Stupid is as stupid does.傻人有傻福,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远不及阿甘, 那些不知为何而做的事情总是非常轻易地半途而废了。

  人的一生往往就是这样, 就象片头和片尾中那片随风飘浮的白S羽毛, 大多数时候, 我们也许都在随波逐流, 这种飘浮没有具体的方向, 平淡到令人厌倦。

  可是, 一个腾挪一个转身, 总还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 你只须尽力将它做得完满, 不要计较你究竟得到了多少, 那么, 你就可以越飞越高, 你会发现, 越往高处的地方, 越接近天堂。

  阿甘——Forrest Gump一个先天患有脊柱疾病,智商仅有75,纯洁, 执着, 坚强的傻子。

  愚蠢,木纳而又豁达,他那坦荡的“傻子人生”深深的冲击着我们现今社会价值取向。

  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喜剧S彩,一个具有讽刺意味故事深深的触动着每个观影者心房,动摇或坚定每个人追寻的梦。

  每个人都存在着缺陷和优势,当我们在抱怨着世事不公, 为着失败, 与懒惰找着各种各样的借口的时候, 为什么不想想阿甘, 他先天智障智力低下,患有脊柱疾病,常常被“聪明人”们嘲笑, 他不懂得这样那样的大道理, 只是很简单的听话, 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 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或许对于阿甘来说, 傻, 是一种幸福。

  就是因为傻, 他不懂得绝望, 一直坚定的跑着, 他一直在跑, Just run, 他跑掉了身上的那个禁锢, 跑进了橄榄球队, 再后来跑进了大学, 跑得了学位。

  在越战战场上, 跑回了自己的性命, 也跑回荣誉和友情。

  阿甘的心很简单, 他忠诚, 所以在越战中他独自脱离了危险的时候, 他仍然跑回丛林中去找他的战友。

  他守信, 他答应了战友要共买一艘捕虾船, 但战友死了, 他却在旁人不可思议的眼神中为他实现了遗愿, 也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财富。

  他执着, 所以他会在珍妮离开后一跑三年, 穿越了整个美国, 一直不停, 他说, 我只是想跑, 这不需要以和平自由或任何冠冕堂皇的东西为理由。

  他友善, 是他唤回了失去了双腿的中尉对生命的信心, 使他发现, 即使没有双腿, 人生依然可以充满生机。

  虽然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忠诚, 守信, 执着, 友善这些人性中最为熠熠生辉,优秀可贵的品质,看到了对生命的执着,对生活的希望,对信念的坚定.平凡的生命,不平凡的人生.

  以上就是“经典影视赏析(5篇)”的论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 申请书

    关于申请书这个问题?本期小编就来详聊一下:申请书范本(通用11篇)我们眼下的社会,很多事项都…

  • 老乡会宣传语

    关于老乡会宣传语这个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老乡会宣传语”的详细内容:老乡会宣传语(4篇)…

  • 征文启事

    关于征文启事这个问题?本期小编就来详聊一下:有关征文启事的范文(通用7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

  • 硕士毕业论文

    关于硕士毕业论文这个问题?本期小编就来详聊一下:硕士毕业论文(15篇)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

  • 自我介绍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的详细内容:自我介绍范文(精选15篇)当碰到陌生人时候,…

  • 短篇散文

    关于短篇散文这个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短篇散文”的详细内容:短篇散文500字(精选6篇)…

  • 医学心理学论文

    关于医学心理学论文这个问题?本期小编就来详聊一下:医学心理学论文13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

  • 奖学金申请书

    关于奖学金申请书这个问题?本期小编就来详聊一下:奖学金申请书范文(精选11篇)在人们越来越重…

  • 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防火墙技术的应用?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防火墙技术的应用”的详细内容:赵淑君杨斯婷摘要:计…

  • 滑铁卢的一分钟

    滑铁卢的一分钟?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滑铁卢的一分钟”的详细内容:1815年6月17日,滑铁卢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