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登高》赏析优秀4篇
发表于:2023-3-8 14:00:0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18

  《登高》赏析优秀4篇?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登高》赏析优秀4篇”的详细内容: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全诗语言精练, 通篇对偶, 一二句尚有句中对, 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下面是一秘的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登高》赏析》, 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篇一
  “艰难苦恨”中虽有个人境遇的叹息, 但年迈多病的诗人为何会长年漂泊, 不能终老故里, 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动乱。这时安史之乱虽已经平息, 但地方割据乘机争夺地盘, 民不聊生。而杜甫却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艰难苦恨”中自有忧国的情怀。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纵使“吾庐独破”他依然想到“天下寒士”, 所以“艰难苦恨”中还有忧民的叹息。杜甫是宁苦身以利人, 这样的一个悲天悯人的伟大诗人独登高台, 想到自己的漂泊、人民的流离失所, 可以说是悲从心中来。

  “繁霜鬓”是自然的规律, 更是“艰难苦恨”所致, 而这更使杜甫“艰难苦恨”。

  千般悲愁压于心头。在贫病交加中, 杜甫连喝酒浇愁的权利都没有了, 更要命的是“新停”, 刚刚不敢喝酒, 悲愁之深总对酒有一份向往, 情感的需要而理智却告诉自己不可以, 真是“长恨此身非我有”。这是个人多大的不幸, 想到此真是又加一层悲愁。

  综观全诗, 杜甫为萧瑟秋景而悲, 为长年飘泊流浪而悲, 为孤独登台而悲, 为年老多病而悲, 为壮志未酬而悲, 为国家百姓而悲, 为潦倒穷困而悲, 为不能饮酒解忧而悲。《登高》是杜甫在乱世中为我们唱出的一曲悲歌。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漂泊、思乡、孤独、悲秋、年迈、多病、抗争、潦倒、贫困、忧国、忧民的杜甫。

  时代用冷酷的目光选中了杜甫, 让他受尽了种种磨难, 他用满含泪水的双眼审视着这片他所热爱的土地, 他用枯瘦的手拿起饱蘸人间悲苦的墨汁的巨笔书写下生命的感怀。

  杜甫如落叶, 又如一株寒梅。在凄厉的冰霜下, 他开得高洁如明月。他病弱憔悴, 衣衫褴褛, 却目光如炬, 心宽如海。对天下之人报以亲切的怜悯, 还有什么比这样一位老人博大的胸怀更震撼人心呢?心中的光明, 驱散了阴霾与黑暗。留给人间的, 是清风携来的。寒梅的幽香。在凛冽的寒风中, 他开得坚硬如磐石。千般无奈, 万种悲愁压于心头, 他却高扬起不屈的头颅。他的身体是残破的, 精神却是完整的。无论经历多少艰难坎坷, 他始终不曾向命运低头, 面对浩荡的江水一吐胸中块垒, 永不屈服的呐喊伴随清风融入天地的正气, 摇撼人间。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篇二
  本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和“长江”。“落木”用“无边”、“萧萧下”形容。体味诗句, 我们似乎看到秋风染得草木醉, 苍翠的群山上弥漫着枯黄的叶子, 一阵秋风吹过, 那枯黄的叶子从枝头飞下, 纷纷扬扬飘落而下, 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结。远望群山, 好像被黄S染过一样。面对这一切的人自然也会想到人生就像这落叶一样慢慢地走向生命的终结, 于是会为年华的逝去、青春的流逝而感到痛彻心扉。杜甫写这首诗时55岁, 已经到了生命的晚秋。那秋风中慢慢飘落的枯叶, 正是他漂泊一生的象征。秋风劲吹, 无情地把他卷下树梢, 他的飘舞因命运不青睐反而变得更加壮美, 纵然已经枯黄, 他甘愿化做泥土, 滋养着大树, 融入那片他所热爱的土地。

  “长江”用“不尽”、“滚滚来”修饰。奔腾万里的长江浩浩荡荡奔涌而来, 这是何等的气势。长江水一去不复返, 让人想起“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个体生命、个人的成败在浩荡的长江面前是何等的渺小, 个体生命是有限的, 而自然却是永恒的。作者因个体生命的短暂和个人的渺小感悟到生命的悲哀, 他用酣畅的诗句为自己的生命唱出一曲悲歌。

  通过以上各个意象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首联和颔联中的景物描写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这里有无边落木和滚滚不尽的长江, 凄凉之中有壮阔和深远。所以杜甫虽然悲愁, 但是不哀婉, 细细读来, 景物描写字字关情, 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赏析 篇三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1, 渚清沙白鸟飞回2。

  无边落木萧萧3下, 不尽长江滚滚4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5, 百年多病独登台6。

  艰难苦恨繁霜鬓7, 潦倒新停浊酒8杯。

  注释:

  1、猿啸哀:巫峡多猿, 鸣声甚哀, 所谓“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2、渚:水中小洲。回:回旋。

  3、落木:落叶。萧萧:风吹叶动之声。

  4、滚滚:相继不绝, 奔腾不息。

  5、万里:远离故乡, 指夔州距长安遥远, 回京无望。常作客:长期漂泊在外。

  6、百年:犹言一生。多病:杜甫患有疟疾、肺病、风痺、糖尿病、耳聋等多种疾病。独登台:时逢佳节, 诸弟分散, 好友先死, 孤客夔州, 举目无侣, 故云。

  7、艰难:一指个人生活多艰, 一指国家世乱多难。苦恨:极恨。繁霜鬓:白发日多。

  8、潦倒:犹衰颓, 因多病故潦倒。新停:最近方停。时杜甫因病戒酒。浊酒:混浊的酒, 指劣酒。

  赏析:

  诗前四句写登高所见, 后四句写登高所感, 情景交融, 气象高浑, 语言精练而富变化, 对仗工整且复自然, 极沉郁顿挫之致, 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首联起势警拔, 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 一气贯注, 层叠而下。“风急”二字最为紧要, 以下猿哀、鸟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 皆从此生出。此联每句各包三景, 上句风急、天高, 下句渚清、沙白, 皆从大处着笔, 上句猿, 下句鸟, 则从小处陪衬, 大小相形, 格外醒目。颔联二句亦是从大处写秋景, 犹如骏马走坂, 奔腾无羁。落木萧萧, 长江滚滚, 连用两叠字, 已气势非凡, 而又冠以“无边”、“不尽”四字, 则悲壮中更极阔大, 遂使萧萧之声, 滚滚之势, 精神跃然而出。若不如此, 则振不起下半首。前半写登高所见秋景, 泼墨淋漓, 雄浑悲壮, 遂为下半悲秋张本。颈联两句即从天地风物之大环境, 紧缩至孤身一人, 但内涵却极深广。宋人罗大经说得好:“万里, 地之远也;秋, 时之凄惨也;作客, 羁旅也;常作客, 久旅也;百年, 齿暮也;多病, 衰疾也;台, 高迥处也;独登台, 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 而对偶又精确。”(《鹤林玉露》卷十一)此诗八句皆对, 而又章法错综变化, 前后紧相照应。尾联“艰难”应“作客”, 霜鬓则又年老, 何堪颠沛流离!“潦倒”应“多病”, 止酒倍加寂寞, 何以解忧消愁!妙在一结, 大有登高极目、百感交集之慨, 使人唏嘘感叹不能自已。明胡应麟盛赞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又说:“一篇之中句句皆律, 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而实一意贯串, 一气呵成。骤读之, 首尾若未尝有对者, 胸腹若无意于对者;细绎之, 则锱铢钧两, 毫发不差, 而建瓴走坂之势, 如百川东注于尾闾之窟。至用句用字, 又皆古今人必不敢道, 决不能道者, 真旷代之作也。”(《诗薮·内编》卷五)
仕途不顺 篇四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 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 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 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 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六载, 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 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 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 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 投赠干谒等, 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 奔走献赋, 郁郁不得志, 仕途失意, 过著贫困的生活, “举进士不中第, 困长安”。

  天宝十年正月, 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 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 得到玄宗的赏识, 命待制在集贤院, 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 等候分配, 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 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 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 凄凉为折腰”的官职, 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 负责看守兵甲器杖, 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 至长安也十年有余, 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 杜甫往奉先省家, 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 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 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以上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提供的4篇《《登高》赏析》, 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是一秘的价值所在。


  以上是本网站小编为您介绍的“《登高》赏析优秀4篇”。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相关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