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论文范文

2023-06-01| 编辑: 佚名| 查看: 114 |原作者: 叶红雨|来自: 衙媒网

关于数控技术论文范文这个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数控技术论文范文”的详细内容:数控技术论文篇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 ...

  关于数控技术论文范文这个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数控技术论文范文”的详细内容:

数控技术论文篇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 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 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 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 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 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 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 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 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 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 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 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 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 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 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长期以来, 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 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 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 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 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 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 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 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 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 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 己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 因此, 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我们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2.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 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 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2.1高精度、高速度的发展趋势

  尽管十多年前就出现高精度高速度的趋势, 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 高精度、高速度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 目前正在向着精度和速度的极限发展。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 国际生产工程学会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轿车工业领域, 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 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 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 刚度很差, 材料为铝或铝合金, 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 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 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2.2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 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 不仅光洁度高, 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 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 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 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 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 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 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 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 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 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2.3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 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 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 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 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 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 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 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 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 形成系列化, 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 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 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 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3.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数控技术重视, 它的发展越发迅速。文中简要陈述当前的发展趋势, 另外数控技术的正不断走向集成化, 并行化, 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论文关键词】:数控技术;趋势;智能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业的快速发展, 数控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 文章结合国内外情况, 分析了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2007.

  [2]董淳.数控系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6.

  [3]张亚力.简述数控发展的新趋势[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5.

数控技术论文篇2

  目前, 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 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 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 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 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 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 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基础上, 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 机床联网, 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长期以来, 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 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 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 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 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 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 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 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 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 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 已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 因此, 对数控技术实行变革势在必行。

  二、数控技术发展趋势

  (一)性能发展方向

  (1)高速高精高效化。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由于采用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 同时采取了改善机床动态、静态特性等有效措施, 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已大大提高。(2)柔性化。包含两方面: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 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 功能覆盖面大, 可裁剪性强, 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群控系统的柔性, 同一群控系统能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 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控系统的效能。(3)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复合加工, 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后, 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各种措施, 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数控技术轴, 西门子880系统控制轴数可达24轴。(4)实时智能化。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

  (二)功能发展方向

  (1)用户界面图形化。用户界面是数控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接口。由于不同用户对界面的要求不同, 因而开发用户界面的工作量极大, 用户界面成为计算机软件研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图形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 人们可以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操作, 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S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2)科学计算可视化。科学计算可视化可用于高效处理数据和解释数据, 使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用文字和语言表达, 而可以直接使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信息。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 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 如无图纸设计、虚拟样机技术等, 这对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3)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集计算机、声像和通信技术于一体, 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在数控技术领域, 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 在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过程参数监测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三)体系结构的发展

  (1)集成化。采用高度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FPGA、EPLD、CPLD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 可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应用FPD平板显示技术, 可提高显示器性能。平板显示器具有科技含量高、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 可实现超大尺寸显示, 成为和CRT抗衡的新兴显示技术, 是21世纪显示技术的主流。应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 将半导体和表面安装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密度、减少互连长度和数量来降低产品价格, 改进性能, 减小组件尺寸, 提高系统的可*性。(2)模块化。硬件模块化易于实现数控系统的集成化和标准化。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 将基本模块, 如CPU、存储器、位置伺服、PLC、输入输出接口、通讯等模块, 作成标准的系列化产品, 通过积木方式进行功能裁剪和模块数量的增减, 构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3)网络化。机床联网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无人化操作。通过机床联网, 可在任何一台机床上对其它机床进行编程、设定、操作、运行, 不同机床的画面可同时显示在每一台机床的屏幕上。(4)通用型开放式闭环控制模式。由于制造过程是一个具有多变量控制和加工工艺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 包含诸如加工尺寸、形状、振动、噪声、温度和热变形等各种变化因素, 因此, 要实现加工过程的多目标优化, 必须采用多变量的闭环控制, 在实时加工过程中动态调整加工过程变量。加工过程中采用开放式通用型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 易于将计算机实时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 构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 从而实现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

  三、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

  当前开发研究适应于复杂制造过程的、具有闭环控制体系结构的、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已成为可能。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将计算机智能技术、网络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 形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

  职称中心

  参考文献:

  [1]电动机降压起动器的选择与分析, 凌浩, 2000.12vol.20P66.

  [2]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与保护探讨, 何友全矿山机械, 2000.5.

  [3]陈伯时、陈敏逊, 交流调速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数控技术论文篇3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 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 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 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 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

  一、国内外数控系统发展概况

  目前, 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 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 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 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 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 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 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基础上, 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 机床联网, 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长期以来, 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 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 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 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 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 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 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 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 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 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 已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 因此, 对数控技术实行变革势在必行。

  二、数控技术发展趋势

  (一)性能发展方向

  (1)高速高精高效化。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由于采用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 同时采取了改善机床动态、静态特性等有效措施, 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已大大提高。(2)柔性化。包含两方面: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 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 功能覆盖面大, 可裁剪性强, 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群控系统的柔性, 同一群控系统能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 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控系统的效能。(3)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复合加工, 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后, 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各种措施, 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数控技术轴, 西门子880系统控制轴数可达24轴。(4)实时智能化。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

  (二)功能发展方向

  (1)用户界面图形化。用户界面是数控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接口。由于不同用户对界面的要求不同, 因而开发用户界面的工作量极大, 用户界面成为计算机软件研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图形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 人们可以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操作, 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S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2)科学计算可视化。科学计算可视化可用于高效处理数据和解释数据, 使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用文字和语言表达, 而可以直接使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信息。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 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 如无图纸设计、虚拟样机技术等, 这对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3)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集计算机、声像和通信技术于一体, 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在数控技术领域, 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 在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过程参数监测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超级秘书网

  (三)体系结构的发展

  (1)集成化。采用高度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FPGA、EPLD、CPLD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 可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应用FPD平板显示技术, 可提高显示器性能。平板显示器具有科技含量高、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 可实现超大尺寸显示, 成为和CRT抗衡的新兴显示技术, 是21世纪显示技术的主流。应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 将半导体和表面安装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密度、减少互连长度和数量来降低产品价格, 改进性能, 减小组件尺寸,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2)模块化。硬件模块化易于实现数控系统的集成化和标准化。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 将基本模块, 如CPU、存储器、位置伺服、PLC、输入输出接口、通讯等模块, 作成标准的系列化产品, 通过积木方式进行功能裁剪和模块数量的增减, 构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3)网络化。机床联网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无人化操作。通过机床联网, 可在任何一台机床上对其它机床进行编程、设定、操作、运行, 不同机床的画面可同时显示在每一台机床的屏幕上。(4)通用型开放式闭环控制模式。由于制造过程是一个具有多变量控制和加工工艺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 包含诸如加工尺寸、形状、振动、噪声、温度和热变形等各种变化因素, 因此, 要实现加工过程的多目标优化, 必须采用多变量的闭环控制, 在实时加工过程中动态调整加工过程变量。加工过程中采用开放式通用型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 易于将计算机实时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 构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 从而实现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

  三、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

  当前开发研究适应于复杂制造过程的、具有闭环控制体系结构的、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已成为可能。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将计算机智能技术、网络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 形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电动机降压起动器的选择与分析, 凌浩, 2000.12vol.20P66.

  [2]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与保护探讨, 何友全矿山机械, 2000.5.

数控技术论文篇4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业的快速发展, 数控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 文章结合国内外情况, 分析了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1.引言

  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测量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技术, 是近年来应用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它是为适应高精度、高速度、复杂零件的加工而出现的, 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柔性化、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基础, 是现代机床装备的灵魂和核心, 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国内外数控系统的发展概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 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 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 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 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 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 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 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 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 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 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 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 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 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 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

  长期以来, 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 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 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 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 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 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 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 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 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 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 己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 因此, 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我们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3.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 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 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高精度、高速度的发展趋势

  尽管十多年前就出现高精度高速度的趋势, 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 高精度、高速度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 目前正在向着精度和速度的极限发展。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 国际生产工程学会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在轿车工业领域, 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 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 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 刚度很差, 材料为铝或铝合金, 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 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 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3.2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 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 不仅光洁度高, 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 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 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 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 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 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 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 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 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 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3.3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 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 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 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 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 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 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 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 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 形成系列化, 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 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 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 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4.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数控技术重视, 它的发展越发迅速。文中简要陈述当前的发展趋势, 另外数控技术的正不断走向集成化, 并行化, 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2007.

  [2]董淳.数控系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6.

  [3]张亚力.简述数控发展的新趋势[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5.

数控技术论文篇5

  在十余年的数控技术教学实践中, 作者以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为契机, 在传授数控理论知识的同时, 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数控技术实践性教学模式。

  2.1实践性教学方法的提出

  《数控技术》是比较偏重实践性的课程, 特别是一些相关的程序、概念, 比较抽象, 学生不容易理解, 听起来比较枯燥, 学生兴趣不是很高。在教学中加强课程与专业的联系、课程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开展实践性教学改革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笔者认为, 运用现代教学理论, 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模式, 切实提高应用性学科教学质量, 是《数控技术》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尝试。

  2.2实践性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这是开展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的指导思想。

  2.3实践性教学三法

  授课过程中, 除了讲解、提问和答疑等常用的方法外, 笔者结合《数控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 探索并完善了以案例式教学法、探讨式教学法和现场式教学法为代表的实践性教学三法。

  2.3.1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列举实例, 提高学生临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情境进行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像一个真正的老师那样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用综合的观点来审视教育现象, 案例答案的不确定性增强了学生面对教学实践中的不可预期性问题的应对策略和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案例演示, 学生不仅接触到各种社会现象, 而且这些针对性的演练对于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 在经济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无疑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

  本文介绍在《数控技术》授课过程中, 案例教学法的一个典型应用。如图1所示的切削零件, 通过示例, 介绍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用螺纹切削复合循环G76指令编程, 加工螺纹为M60×2, 工件尺寸见图, 其中括弧内尺寸根据标准得到。

  %2451

  N1T0101(换一号刀, 确定其坐标系)

  N2G00X100Z100(到程序起点或换刀点位置)

  N3M03S400(主轴以400r/min正转)

  N4G00X90Z4(到简单循环起点位置)

  N5G80X61.125Z-30I-0.94F80(加工锥螺纹外表面)

  N6G00X100Z100M05(到程序起点或换刀点位置)

  N7T0202(换二号刀, 确定其坐标系)

  N8M03S300(主轴以300r/min正转)

  N9G00X90Z4(到螺纹循环起点位置)

  N10G76C2R-3E2A60X58.15Z-24I-0.94K1.299U0.1V0.1Q0.4F2

  N11G00X100Z100(返回程序起点位置或换刀点位置)

  N12M05(主轴停)

  N13M30(主程序结束并复位)

  2.3.2探讨式教学法

  探讨式教学法的实质, 首先就在于它不仅是“教”或“学”的过程, 而且是一种全体参与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他们参与到你的整个教学中去,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其次,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交往、交流、互动、对话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 老师作为一种知识资源出现在学生面前, 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 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设计适当的问题,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教学效果。

  《数控技术》这门课知识点多, 相辅相成, 完成一个项目需要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编程学习阶段, 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 共同完成。实践的结果表明, 在互相讨论又各有其责的学习氛围中, 对知识的提高与巩固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 在讲授绝对坐标编程和增量坐标编程两种编程方法之前, 通过学生讨论, 预测出其不同的用法, 在这个预测和探讨的过程中, 学生已经对两种编程方法的不同有了初步认识。此时讲授起来, 学生易于接受, 学习的积极性也高。

  方法一:用绝对坐标编程

  N001G92X0Y18LF

  N002G90G02X18Y0R18

  F100S300M03LF

  N003G03X68Y0R25LF

  N004G02X88Y20R-20M02LF

  方法二:用增量坐标编程

  N001G91G02X18Y-18R18

  F100S300M03LF

  N002G03X50Y0R25LF

  N003G02X20Y20R-20M02LF

  2.3.3现场式教学法

  因数控技术本身的特点, 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加大现场式教学力度, 突出技术的应用性, 并要强调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

  对于机床操作教学, 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摸、多动机床, 尤其是手动(JOG、ING)工作方式, 对于缺乏实际经验的学生来说, 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便于控制手动的安全性。

  数控编程是数控机床学习的重点, 在了解数控手工编程指令的基础上, 可由教师指导学生装夹工作, 指明欲加工的内容和将要使用的刀具, 用单步运行的方式逐段运行程序, 边运靠边讲解,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3.1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首先, 学生应转变被动的学习观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增强主体意识和自我建构意识, 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思考、大胆探究。其次, 要加强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学习合作关系, 沟通交流, 共同探究。

  3.2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本人要具备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而且教师必须站在知识的前沿, 用自身的创新成果不断丰富和补充教学内容。教师还应提高教学的专业化程度, 组织好研究性课程。

  3.3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实践性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是开放的, 因此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重要保障。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应保证内容丰富、开放和动态, 以提供研究性教学需要的资料和信息。教学网站中应当构建一个开放、互动的教学平台, 并创建各种虚拟的研究环境, 为学生参与和自主开展课题研究创造条件。

  3.4数控仿真实践教学

  由于数控设备投资较大, 并且操作过程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通过引入数控仿真教学, 使学生在机房能够模拟数控机床加工工件, 并且基本上与实践加工现场相似, 这既能节约数控实践教学的成本, 又满足了大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具体教学过程:运用CAXA、SolidEdge、MASTERCAM等三维软件进行零件建模, 并自动生成刀具轨迹和NC代码(或者根据图纸手工编程)后在南京宇航、VNUC仿真软件上进行仿真加工, 以验证程序是否正确, 同时又能熟悉机床操作面板各个按键的作用;此仿真实践教学过程既体现先进制造技术内涵, 又充分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结束语

  作者主要从事数控技术等课程的教学, 并主持相关科研活动。多年来, 通过实践总结, 摸索出实践性教学模式在数控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性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 创设教学情境, 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 让课堂充满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 让学生享受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的体验感受和乐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大胆创新等综合能力。2004年, 作者获新疆大学《数控技术》讲课比赛一等奖, 《数控技术》课被评为新疆大学精品课程, 并于2006年申报自治区精品课程, 这是实践性教学模式在数控教学领域成功的一个例子。

  参考文献:

  [1]赵庆聪, 张键, 陈元凤.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践性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 2007, (35):224.

  [2]秦曼华.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训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13, (4):22.

  [3]郑洁.《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9, (6):96.

  【摘要】数控技术是机械学科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本文初步探讨了实践性教学模式在《数控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加工工艺、程序的编制等理论知识, 实际操作和运用数控机床, 构建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生产、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已在施教过程中得以应用, 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数控技术论文篇6

  职业院校学生缺点用一句话进行总结:文化课基础相对较薄弱;生活备受批评、责备和冷落;学习无兴趣。失去自信, 厌学、惧学、弃学多有之。“闪光点”也较多, 思维活跃, 行为好动, 灵活, 动手能力强, 这也是我们职业院校挖掘的潜能, 成就未来的基础。

  二、传统评价特点

  (一)评价目标单一。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知识、理解力、记忆力方面评价较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等方面评价甚少。评价内容仍然过多注重学科知识, 过分关注认知目标, 限制了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以外的其他发展的关注。

  (二)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方法以传统的笔试考试为主, 过多地注重量化的结果, 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三)评价主体单一。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主管教育部门或学校制订评价指标体系, 用它去衡量学生, 学生较消极被动。没有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因此, 评价的导向、激励、调节、改进的功能很难得到发挥;(四)过分关注了形式上的东西, 常常使教学忽略了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需要。

  三、课程一体化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体系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 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 并具有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 而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从智力的各个方面, 从各个角度, 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进行评价, 即多元化评价。随着一体化课程的开发, 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也在部分学校运行, 本文探究了一种多元化的一体化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二)构建思路。

  1.将数控专业课程分为四类:一类为基础课程, 包括计算机基础、CAD/CAM、PROE、斯沃仿真学习等软件类课程;一类为一体化课程如《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数控操作与编程》、《数控车床故障与维修》等数控核心课程;一类为操作课程如《认知实习数车部分》、《普车实习》、《数控车床实习》等;最后为设计类课程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2.为每类课程量身定做评价方式。

  (1)基础课程采取弱化理论知识, 加强能力控制。如计算机基础、CAD/CAM课程去除一纸一笔考核方式, 能力决定成绩, 上机考试, 一人一题, 对、准、稳、快者为优秀, 这样阅卷方便, 突出能力, 达到要求。

  (2)一体化课程采用游戏过关, 过程控制考核方式。因为一体化课程多运用项目式教学方法, 项目由简入难, 如果简单的项目达不到要求, 难的任务更是免谈。现在学生上网成风, 游戏成瘾, 过关疯狂庆祝。而我们的一体化教学每个项目根据所在课程的分量而划分分值, 每过一项目发一奖励标志, 标志由教师设计, 没过者不能进入下一项目练习, 过者发过关标志, 进行下轮学习, 这样有比较, 有提高的进行学习, 是一种过关的快乐学习方式。

  (3)操作类课程采用技能鉴定方式进行考核, 当该课程过关后, 发放系或学院关于该门课程的技能证书, 给学生以激励, 让学生得到鼓励。

  (4)设计类课程采用过程和产品双考核机制。此类课程笔者认为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亲自设计产品, 并书写出设计说明书, 加工工艺等资料, 最后加工出产品。结果不能由任课教师一人决定, 可由教师和学生, 或教师组织系部其它教师组成答辩团进行答辩。

  (5)综合评价。过去对学生毕业前进行综合评价的方式是, 出一套试卷, 组织考试, 按成绩进行排名。综合评价是对学生三年的一个总结, 应根据学生三年的表现给出一个合理的结果。可将不同类课程配以不同的比例输入电脑, 根据不同类课程的成绩进行计算得出最后结论, 方便、快捷、不易舞弊。结束语课程一体化考核体系打破传统单一的一笔一纸考核方式, 在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基础上, 将所有课有课程进行有机关联, 构建四联动考核方式, 是一种细、分、合的评价机制, 一种独特的考核方式, 全面分析学生心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效的提学习效率。

数控技术论文篇7

  上个世纪80年代,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各行各业的迅速进步, 依赖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现代机械制造业也逐步脱离传统制造, 转变为高效率生产。由集成电路板支撑的数控技术为核心的数控铣床率先走进了机械制造业, 然后各种数控机械迅速充斥了机械制造业。从数控车床到镗床、磨床、钻床再到大型的冲床、板材一次性成型机械、车削设备等等, CAD等机械模拟制图软件的开发利用又进一步的提高了机械制造的工程化发展。计算机已经走进了微电子的时代, 数控技术也不例外, 微电子技术为数控技术的更精细更准确操作提供了可能, 微电子技术使得操作界面更加人性化, 也更加小巧精致, 实现的功能也更加丰富。不仅仅是单个制造产品, 还可对成品进行计数打包装箱等后续步骤, 操作工人只需在一旁监管突发情况的发生。传统的机械制造业也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控制化的改造, 实现对零散的生产设备统一管理, 协调一致的生产。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 可以找到机械制造中效率和利益最高的生产状况, 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计算机技术不仅仅是对机械生产中起到作用, 在原材料的购进, 原材料的加工利用, 产品的后续包装销售过程中, 计算机能构架一条完整的集成制造体系。

  2数控技术的生产利用

  在一些恶劣的生产环境中利用数控技术尤为重要,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 粉尘、有毒有害气体无时不刻威胁着生产工人的人生安全, 数控技术的引用不仅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 提供了安全保障, 同时对企业来说, 也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实现机械化。在生产加工中对环境要求非常高的加工过程中, 数控技术可以摆脱人的因素, 能提供更优的生产环境, 例如在食品加工过程, 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明显不能满足我们对食品卫生的要求, 在现在化无菌化生产条件中数控技术减少了人为操作, 一切由机械代替手工自动完成, 保证了生产加工的质量要求。数控技术对既定的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一般采用负反馈的调节机制, 利用传感器发现错误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实现全过程的智能化一体化生产。

  2.1在采煤业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采煤业中, 一般是由采煤工人在地下进行挖煤作业, 由于地下情形的不可预知性, 煤矿事故频繁发生。即使是在采用机械化采煤技术的今天人工的操作依旧存在, 地下煤层环境的不同, 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机械。数控技术在采煤机的应用, 解决了单件下料的重要难题, 数字化技术能够模拟出最优的套料方案, 不仅能实现采煤机械的高效率生产, 还能极大的避免人工直接操作的危险性, 降低甚至杜绝了煤矿事故的发生, 提高煤矿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2.2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汽车行业近些年在我国发展迅猛, 数控技术在汽车工业中加快了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 有数控技术控制的生产中心更加智能化, 不仅高效率还能满足产品更新的要求, 还能制造一些极为复杂的零部件, 为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添砖加瓦。将不同零部件数字化处理后存储在计算机中, 利用模拟技术可以虚拟制造出各种汽车模型同时利用各种试验软件模拟测验, 了解其参数, 更迅速的开发出一种产品来, 缩减了汽车的研发周期。

  2.3在新型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

  在航天领域, 许多零部件需要特殊的加工, 才能满足平整度、刚度、柔韧性的要求, 传统的制造也很难满足这些加工要求, 这就要求数控技术对材质进行精密的微加工, 不仅节约了材料还能更快的实现零部件的加工, 推动了航天领域的发展。其它高精度的科学仪器亦是需要数控技术的应用。

  3机械数控技术的未来发展

  3.1更精确

  利用数控技术完成高精度的机械操作, 在微米级乃至于纳米级的操作级别上手工借助机械一般很难完成及其细微的工作, 只有通过数字控制技术进行分子的自组装完成对纳米级别的加工, 数控技术精确到每一步, 严格控制生产环境, 将各个生产环节严丝合缝的连接起来, 最终完成高精度超复杂的产品生产。

  3.2更大

  在微观领域, 数控技术可以做到微米级和纳米级, 机械设备也可以做的很小。在另一方面, 数控技术结合大型生产机械也成了未来发展的一种走向。利用数控技术为核心的3D打印技术可以自行一体化建设大型建筑, 在对复杂机械的组装上, 大型组装机械自动精确组装每一个零部件, 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3更快

  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数控装置在未来几年内需要具备高速处理大量指令的能力, 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反应的时间长短决定了精确度。这不仅需要算法上的不断改进和优化, 更需要硬件设施的不断提升。由于计算机运行速度的飞速提升, CPU的运行频率早已达到上千兆MHz, 在微秒级别上依旧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在另一个方面, 伴随着数据处理速度的提升, 机械传动速度度提升也十分迅猛, 主传动轴的转动速度已经达到100000转每分钟了, 转速的提高对附加的进给部件的刚度和韧性也提高了很大的要求。

  4小结

  限于篇幅的影响, 本文仅对机械数控技术作简要的探究。总而言之, 现代化的机械制造依托数控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 数控技术的利用, 大大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乃至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现在我国的数控技术和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必将追上他们的步伐, 机遇与挑战并存, 未来需要我们创造。

数控技术论文篇8

  首先, 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 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学校要在设备、资金、人才和政策上向实践性教学环节倾斜, 同时还要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实习工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中心等的建设, 为教师和学生开创另一条模拟实践工作的途径。其次, 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 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对教师的职称晋升、工资待遇, 以及奖励机制等, 不仅要看学历高低和理论水平, 还要重点考察其实践性教学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把企业工程师请进来

  聘请沈阳第一机床厂的张财民工程师对机械类及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数控操作技能培训。聘请江苏泰州蜂陵动力机械厂胡振家工程师进行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培训。聘请上海法道公司姜华工程师进行加工中心的培训。将工程师们精彩的讲课录制编辑成教学片, 使资源重复使用, 这样使更多的相关专业教师获得了先进的技术, 提高了业务能力, 效果较好。

  三、把专业教师送出去

  (一)一部分进修相关专业高学历

  我院从2001年起, 先后送培十余人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学习机械与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 为使我校的数控专业办得更好, 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一部分学习生产一线实践技术

  为了尽快发展我院的数控专业建设, 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进入专业教学, 学校安排一些领悟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分别

  派一些教师到沈阳机床厂数控培训中心学习数控系统编程方法、操作技能、设备的维修等。又派几名教师到铭山机械厂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加工中心加工和编程培训, 主要学习了加工中心的整体构成, 典型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数控系统、编程指令介绍和实际产品的工艺编制、刀具选择、操作注意事项、工艺路线的优化等。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 通过实际生产加工, 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 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 也锻炼了实践能力, 收益颇丰。

  四、新教师入校即入厂

  刚从高校毕业分配到我校的青年教师, 在步入课堂之前, 先让他们进入实习加工中心, 以老带新进行快速的角S转换, 让他们尽快将在高校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打破了以往的新来大学生先讲些基础课, 再转到专业课的老做法, 大大地节省了定向的时间, 提前给他们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锻炼一段时间, 增加感性认识和实践知识, 提高处理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提高教学水平尤为重要, 也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 让他们尽快进入“双师”双能的角S。

  五、整合优化, “双师”“双培”

  在我院的数控中心成立后, 即对教师进行全面整合优化。将原来的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员合并为一个教研组织, 打破了原来各自独立的格局, 去除了原来不必要的繁琐联系步骤。进行“双师”的培训, 既要让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进行实践强化考取中级以上技工等级证, 又要让具有技师证的实习指导员进行理论进修及讲授技法培训。让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员进行二人组队, 相互“培训”、相互交流, 起到“双培”的效果。

  六、规范兼职教师队伍

  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 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 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改善高职教师结构, 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 这对高职教育来说, 已不是为弥补高职师资不足的权宜之计, 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建设任务。

  七、“产学研”结合

  通过“产学研”的结合, 使职业教育更紧密地贴近生产和科技的发展, 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贡献。同时, 在“产学研”的结合过程中, 也造就了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 针对企业的用人要求改进教学内容;二是在教学方式上建立实训中心、教学工厂;三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校内向校外, 由教室向生产现场延伸, 将课堂搬到工厂;四是在教学效果上通过嫁接、转化、推广和应用新科技、新工艺, 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例如:由我校“双师型”教师设计及制造的昆明世博园艺博览会演出的球形舞台, 及北京工人联欢晚会的自动举升台, 受到使用单位的一致好评。由我校“双师型”教师独立设计的“弓式支架结构”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 并在保龄球馆、体育场、航天实验场所等多项工程领域中获得应用, 取得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由我校“双师型”教师设计的机场扫雪车、吹雪车两种型号的产品, 已经投放市场生产使用, 并由学校进行设备的检修与维护。我校前期所做的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改革, 展现出了预期的优势, 符合职教规律, 符合市场, 符合国情, 我校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们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场培训实用型人才的大军中。

  以上就是博学多识的网友关于“数控技术论文范文”的解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